CN220624195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195U
CN220624195U CN202321709937.7U CN202321709937U CN220624195U CN 220624195 U CN220624195 U CN 220624195U CN 202321709937 U CN202321709937 U CN 202321709937U CN 220624195 U CN220624195 U CN 220624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upply
fresh air
heat exchange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99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丕超
张德明
王连宝
郝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99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新风部。其中,机壳包括分别与室内墙角的两个墙壁接触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或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开口。新风部设置在机壳内,新风部与开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内设置新风部,并在机壳上开设于室外连通的开口,令新风部与开口连通;使得新风部可以从室外引入新风,并通过空调室内机吹送至室内。这样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具有新风功能,可以在不开窗通风的情况下,使得室外的新鲜空气可以进入到室内,满足用户对新风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机可以竖直设置于室内墙角,为了使空调室内机可以与室内墙角更加贴合,空调室内机设计人员通常会改变空调室内机机壳的形状,以更好地利用室内空间。但是,现有的可以设置于墙角的空调室内机没有新风功能,在不开窗通风的情况下,使得室外的新鲜空气无法进入到室内,从而无法满足用户对新风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空调室内机,不仅能够安装于室内墙角,且可以引入新风。能够满足用户对新风的需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分别与所述室内墙角的两个墙壁接触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开口;
新风部,所述新风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部与所述开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换热部;
所述机壳的前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送风部,每个所述送风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每个所述送风部与所述新风部和所述换热部均连通。
可选地,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分别与两个所述送风部连通的送风风道;
所述送风风道的进口与所述新风部和所述换热部均连通。
可选地,两个所述送风风道分别为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
所述第一送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一出风区段,所述第一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行;
所述第二送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靠近所述第二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二出风区段,所述第二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平行。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三出风区段,所述第三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所述第三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四出风区段,所述第四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所述第四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可选地,每个所述送风风道的进口的部分为与所述新风部连通的新风连通口,每个所述送风风道的进口的其余部分为与所述换热部连通的换热风连通口;
所述新风连通口与所述换热风连通口在高度上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送风部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送风口,或者所述送风部包括与所述新风连通口在高度上对应设置的新风送风口和与所述换热风连通口在高度上对应设置的换热送风口;
每个所述送风风道上下连通设置,或者每个送风风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处于相邻的所述新风连通口和所述换热风连通口之间;所述隔板可移动地设置,以运动到所述送风风道的内侧和外侧。
可选地,所述换热部与所述送风部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换热部和所述送风部均至少在水平方向上吹出气流。
可选地,所述新风部包括新风风扇、新风风道和两个过滤模块;所述新风风扇为离心风扇,其进口朝后设置;
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新风风道的出口朝前对准所述新风风扇的进口,并与所述新风风扇的进口连通;
所述新风风扇的出口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新风连通口连通;
两个过滤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新风连通口处。
可选地,所述机壳的前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换热部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于两个所述送风部之间;
所述换热部包括:
多个离心风机,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口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每个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风连通口连通;
两个换热器,两个所述换热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换热风连通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中,通过在机壳内设置新风部,并在机壳上开设于室外连通的开口,令新风部与开口连通;使得新风部可以从室外引入新风,并通过空调室内机吹送至室内。这样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具有新风功能,可以在不开窗通风的情况下,使得室外的新鲜空气可以进入到室内,满足用户对新风的需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切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示意性剖切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示意性剖切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示意性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切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1和新风部12。机壳1包括分别与室内墙角的两个墙壁接触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或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开口124;新风部12设置在机壳1内,新风部12与开口124连通。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空调室内机引入新风时,新风部12启动,通过设置于第一配合面或第二配合面上的开口124从室外吸入气流,气流在被新风部12吸入后进入到新风管部内部,再通过空调室内机被吹送到室内。
这样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具有新风功能,可以在不开窗通风的情况下,使得室外的新鲜空气可以进入到室内,满足用户对新风的需求。
另外,开口124优先设置于第二配合面上。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新风部12处于机壳1内,而因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可以优先设置于室内墙角;使得新风部12与室内墙壁之间的距离较短,进而使得当空调室内机需要吹新风时,气体从室外进入到室内机本体部所需要经过的路径较短,进而缩短了空调室内机吹新风的时间,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率。
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90°,以便于空调室内机可以安装于室内墙角。当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室内墙角时,第一配合面与室内墙角的墙壁贴合,第二配合面与室内墙角的墙壁贴合。
当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其他角度,例如,当室内墙角的角度为60°时,为了使空调室内机可以安装于墙角,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设计为60°。这样设置便于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与室内墙角的墙面紧密贴合,进一步缩短了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部12与墙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内还设置有换热部11;
机壳1的前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送风部13,每个送风部1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每个送风部13与新风部12和换热部11均连通。
具体地,换热部11用于与气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流经换热部11的气流转变为换热风,进而便于空调室内机制冷/制热。在空调室内机制冷/制热时,其促使气体流经换热部11,而后气体与换热部11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转变为换热风。而后换热风通过设置在机壳1前表面的两侧的送风部13流出空调室内机,从而改变室内空气的温度。
这样设置便于空调室内机制冷/制热,从而改变室内空气的温度,满足用户对室内温度的需求。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内还设置有分别与两个送风部13连通的送风风道14;送风风道14的进口与新风部12和换热部11均连通。
具体地,两个送风风道14进口均与新风部12和换热部11连通,两个送风风道14的出风口分别连通位于机壳1两侧的送风部13。
在新风部12工作,换热部11不工作时,新风部12启动,通过设置于第一配合面或第二配合面上的开口124从室外吸入气流,气流在被新风部12吸入后进入到新风部内部,在气流经过过滤之后成为新风。新风从新风部12流出时被分为两股,并分别进入两个送风风道14的进口,而后两股新风分别依次通过两个送风风道14的出口以及两个送风部13从空调室内机的两侧流出,实现空调室内机向室内吹送新风。
在换热部11工作,新风部12不工作时,换热部11启动,促使气体流经换热部11,而后气体与换热部11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转变为换热风。换热风从换热部11流出时被分为两股,并分别进入两个送风风道14的进口,而后两股换热风分别依次通过两个送风风道14的出口以及两个送风部13从空调室内机的两侧流出,实现空调室内机向室内吹送换热风。
在换热部11和新风部12同时工作时,换热部11和新风部12同时启动,换热部11从室内吸入气流并将其转化为换热风;新风部12从室外引入气流并将其转化为新风。而后换热风和新风均流入送风风道14,并依次分别通过两个送风风道14的出口和送风部13流出。其中,两个送风部13的一部分均流出换热风,另一部分均流出新风。这样设置使得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吹新风和换热风,使得空调室内机不仅可以制冷/制热,还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用户体验更好。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送风风道14分别为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
第一送风风道靠近第一配合面,第一送风风道的靠近第一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一出风区段,第一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送风部13,且与第一配合面平行;
第二送风风道靠近第二配合面,第二送风风道的靠近第二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二出风区段,第二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送风部13,且与第二配合面平行。
第一送风风道的远离第一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三出风区段,第三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送风部13,且第三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第一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第二送风风道的远离第二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四出风区段,第四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送风部13,且第四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具体地,第三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第一配合面之间的夹角为45°,第四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夹角为45°。
当然,第一送风风道还包括其他出风区段,其他出风区段与第一送风区段和第三送风区段连接共同组成第一送风风道,优选的,第一出风区段和第三出风区段共同组成第一送风风道的出口,第一送风风道的出口为其中一个送风部13;其他出风区段分别与第一出风区段和第三出风区段连接,并组成第一送风风道的进口。
在第一送风风道的送风过程中,当气流被吹送至第一送风风道内之后,气流分别经过第一出风区段和第三出风区段;在气流经过第一出风区段时,在第一出风区段的引导下,气流沿着平行于室内墙角的墙边的方向流动;这样设置使得在气流从第一送风风道流出后,气流朝向室内墙角的墙壁流动并沿着墙壁流动。
另外,第二送风风道还包括其他出风区段,其他出风区段与第二送风区段和第四送风区段连接共同组成第二送风风道的进口和出口,优选的,第二出风区段和第四出风区段共同组成第二送风风道的出口,第二送风风道的出口为其中另一个送风部13;其他出风区段分别与第二出风区段和第四出风区段连接,并组成第二送风风道的进口。
在第二送风风道的送风过程中,当气流被吹送至第二送风风道内之后,气流分别经过第二出风区段和第四出风区段;在气流经过第二出风区段时,在第二出风区段的引导下,气流沿着平行于室内墙角的墙边的方向流动;这样设置使得在气流从第二送风风道流出后,气流朝向室内墙角的墙壁流动并沿着墙壁流动。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送风风道14的进口的部分为与新风部12连通的新风连通口,每个送风风道14的进口的其余部分为与换热部11连通的换热风连通口;新风连通口与换热风连通口在高度上依次设置。
具体地,新风部12和换热部11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换热部11优先设置于新风部12上方。每个送风风道14的进口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每个送风风道14的进口的长度大于新风部12和换热部11的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对应地,换热风连通口与新风连通口沿上下方向一次设置,且换热风连通口设置在新风连通口上方。在空调室内机送风时,换热风在上方吹送,新风在下方吹送。由于用户的上半身处于室内空间的中部,而柜式空调的高度通常为1.7m-1.8m。因此,在空调室内机吹送换热风时,换热风可以吹向用户,使用户可以更加明显的感受到换热风所带来的制冷/制热效果,用户体验更好。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部13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送风口,或者送风部13包括与新风连通口在高度上对应设置的新风送风口和与换热风连通口在高度上对应设置的换热送风口;每个送风风道14上下连通设置,或者每个送风风道14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处于相邻的新风连通口和换热风连通口之间;隔板可移动地设置,以运动到送风风道14的内侧和外侧。
具体地,当送风部13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送风口时,送风口优选为矩形,且两个送风口的高度与两个送风风道14的进口的长度一致。当送风部13包括换热送风口和新风送风口时,优选地,每个送风风道14内均设置有隔板,隔板将送风风道14内的空间分为换热空间和新风空间。其中,换热空间连通换热风连通口和换热送风口;新风空间连通新风连通口和新风送风口。进一步地,隔板水平设置,且可以移动的设置在送风风道14内,其具有处于送风风道14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不处于送风风道14内的第二位置。
在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且处于送风风道14内,并将送风风道14内的换热空间和新风空间隔绝开,也就是使换热空间和新风空间不连通。换热部11工作时,换热风从换热风连通口进入换热空间内,并从换热送风口流出;新风部12工作时,新风从新风连通口进入新风空间内,并从新风送风口流出;这样设置避免换热风和新风相互干扰,从而避免换热风的制冷/制热效果受影响。
在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其处于送风风道14外,并使换热空间和新风空间连通。换热部11工作时,换热风从换热风连通口进入换热空间内;新风部12工作时,新风从新风连通口进入新风空间内。由于换热空间和新风空间连通,使得换热风和新风在送风风道14内混合后从换热送风口和/或新风送风口流出。这样设置使得换热风和新风混合,使得空调送风时风感更加柔软。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部11与送风部13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换热部11和送风部13均至少在水平方向上吹出气流。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部12包括新风风扇121、新风风道122和两个过滤模块123;新风风扇121为离心风扇,其进口朝后设置;
新风风道122的进口与开口124连通,新风风道122的出口朝前对准新风风扇121的进口,并与新风风扇121的进口连通;
新风风扇121的出口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新风连通口连通;
两个过滤模块123分别设置于两个新风连通口处。
具体地,新风风扇121的进口对准新风风道122的出口;其两个出口分别对准第一送风风道的新风连通口和第二送风风道的新风连通口。在新风部12工作时,新风风扇121的进口产生吸力,促使气流向开口124流动,从而通过新风风道122吸入新风风扇121内部,而后,气流被分为两股并分别从其两个出口流出,其中,从第一送风风道的新风连通口流出的气流在新风风扇121的作用下流入第一送风风道内,从第二送风风道的新风连通口流出的气流在新风风扇121的作用下流入第二送风风道内。而后气流分别从空调室内机的两侧流出。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的前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换热部11连通的进风口111,进风口111处于两个送风部13之间;
换热部11包括多个离心风机112和两个换热器。
多个离心风机112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每个离心风机112的进口均与进风口111连通;每个离心风机112的出口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换热风连通口连通;两个换热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换热风连通口处。
具体地,离心风机112设置有1至3个,优选为2个。每个离心风机112的进口均对进风口111;其两个出风口分别对准第一送风风道的换热风连通口和第二送风风道的换热风连通口。在离心风机112工作时,其进口产生吸力,促使气流向进风口111流动,从而通过进风口111吸入离心风机112内部,而后,气流被分为两股并分别从其两个出风口流出,并分别流入第一送风风道内和第二送风风道内。而后气流分别从空调室内机的两侧流出。
进一步地,两个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换热器113和第二换热器114,第一换热器113设置在第一送风风道的换热风连通口处,当气流从离心风机112的出口流出后,先经过第一换热器113,并与第一换热器113进行热量交换,成为换热风,而后在离心风机112的作用下进入第一送风风道内,并从第一送风风道流出。
第二换热器114设置在第二送风风道的换热风连通口处,当气流从离心风机112的第二出风口流出后,先经过第二换热器114,并与第二换热器114进行热量交换,成为换热风,而后在离心风机112的作用下进入第二送风风道内,并从第二送风风道流出。
在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的换热风连通口处分别设置第一换热器113和第二换热器114,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两侧的均可以吹换热风。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分别与室内墙角的两个墙壁接触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开口;
新风部,所述新风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部与所述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换热部;
所述机壳的前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送风部,每个所述送风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每个所述送风部与所述新风部和所述换热部均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分别与两个所述送风部连通的送风风道;
所述送风风道的进口与所述新风部和所述换热部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送风风道分别为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
所述第一送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一出风区段,所述第一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行;
所述第二送风风道靠近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靠近所述第二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二出风区段,所述第二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三出风区段,所述第三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所述第三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面的风道壁包括第四出风区段,所述第四出风区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送风部,且所述第四出风区段的末端处的切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送风风道的进口的部分为与所述新风部连通的新风连通口,每个所述送风风道的进口的其余部分为与所述换热部连通的换热风连通口;
所述新风连通口与所述换热风连通口在高度上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送风口,或者所述送风部包括与所述新风连通口在高度上对应设置的新风送风口和与所述换热风连通口在高度上对应设置的换热送风口;
每个所述送风风道上下连通设置,或者每个送风风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处于相邻的所述新风连通口和所述换热风连通口之间;所述隔板可移动地设置,以运动到所述送风风道的内侧和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与所述送风部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换热部和所述送风部均至少在水平方向上吹出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部包括新风风扇、新风风道和两个过滤模块;所述新风风扇为离心风扇,其进口朝后设置;
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新风风道的出口朝前对准所述新风风扇的进口,并与所述新风风扇的进口连通;
所述新风风扇的出口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新风连通口连通;
两个过滤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新风连通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换热部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于两个所述送风部之间;
所述换热部包括:
多个离心风机,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口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每个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换热风连通口连通;
两个换热器,两个所述换热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换热风连通口处。
CN202321709937.7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624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937.7U CN220624195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937.7U CN220624195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195U true CN220624195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9937.7U Active CN220624195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5685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9084368B (zh) 空调器
US20110059686A1 (en) Ventilator
CN21674460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146655U (zh) 空调一体机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2419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014163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980010170A (ko) 공기조화기
CN2085668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85235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1006318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6608509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JPH107824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2062419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301996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110848802B (zh) 一种空调挂机
JPH05223306A (ja) 熱交換器付き換気装置
CN11675356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3639313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1829597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656244U (zh) 热交换装置
CN22020589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544628U (zh) 空调烟机
CN21182277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