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1237U -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1237U
CN220621237U CN202321725035.2U CN202321725035U CN220621237U CN 220621237 U CN220621237 U CN 220621237U CN 202321725035 U CN202321725035 U CN 202321725035U CN 220621237 U CN220621237 U CN 220621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roof
plate
bending part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50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红斌
汤建方
马驰
宋友
文正其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ARI Ltd
CGN Wind Ener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ARI Ltd
CGN Wind Ener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ARI Ltd, CGN Wind Energy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NARI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50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1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1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1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舱顶由多个舱顶板块互相拼接铺设,舱顶板块在侧面位置设置有拼接部分,拼接部分具有折弯部;折弯部包括两个连续的折弯,在两个连续的折弯之间具有贴合部,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分别具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互相拼接,使得两个折弯部的贴合部之间形成面接触;舱顶还包括密封元件,密封元件位于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的拼接处,密封元件具有C形槽,密封元件通过C形槽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插接配合。密封元件的底板、侧板和槽板半包围形成C形槽的卡槽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卡槽部内。这种设计使得舱顶的保温密封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背景技术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加速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电站建设。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建设,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设”的建站思路,具备建站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现场施工量低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新能源站升压站的建设。但新能源站的选址,往往是位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寒或高温地区,加上电气设备预装在舱内,空间紧凑,自然散热条件差,为保证电气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的环境温度,现有技术主要依赖传统的空调、轴流风机等高耗能设备进行降温,忽视从预制舱的结构设计方面调节舱内温度等节能方案,使得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运行能耗大大增加,不符合节能的要求。需要从预制舱的结构设计出发,设计一种具有保温隔热作用,同时能够达到降低运行能耗的电力设备预制舱。
现有技术CN204088987U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结构,包括方框形的舱体,所述的舱体包括舱体框架,六块舱体板件,所述的舱体框架设置为由多根横杆和多根纵杆焊接而成的方框形结构,六块舱体板件分别焊接在舱体框架的六个外侧面上,所述的预制舱结构还包括多个专用角件,所述的专用角件设置为呈“工”字型的结构,每个专用角件上分别设置凸起的定位凸块,位于舱体框架底部的舱体板件上设置与定位凸块数量相等的定位凹槽。该技术方案并未涉及预制舱的保温隔热功能。
现有技术CN205259652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的智能变电站可移动式预制舱门斗,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防止因预制舱门内外冷热空气交换导致舱内设备表面凝露的问题。包括舱体,舱体内、位于舱体的门洞上方设有热风幕,舱体内、门洞上设有遮挡门洞的保温帘;舱体包括具有门洞的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三侧板以及屋面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下端分别设有轮子,在与第三侧板相对的舱体的另一侧构成一个与预制舱接合的接合洞,在接合洞上卡嵌有密封胶条。该技术方案仅设计了预制舱的门斗结构,并未解决整个预制舱的保温隔热问题。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特推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用于解决电力设备预制舱因需要满足保温隔热效果而导致运行能耗过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由多个舱顶板块互相拼接铺设,舱顶板块具有顶面、底面和限定其四周边缘的侧面,舱顶板块在侧面位置设置有拼接部分,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之间通过拼接部分互相拼接,拼接部分具有折弯部;折弯部包括两个连续的折弯,在两个连续的折弯之间具有贴合部,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分别具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互相拼接,使得两个折弯部的贴合部之间形成面接触;舱顶还包括密封元件,密封元件位于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的拼接处,密封元件具有C形槽,密封元件通过C形槽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密封元件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密封元件还包括槽板,槽板与侧板连接,底板、侧板和槽板半包围形成C形槽的卡槽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卡槽部内。
进一步的,折弯部具有两个直角折弯,使得折弯部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二板具有贴合部,第三板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卡槽部内。
进一步的,槽板与底板平行,侧板的端部与第一板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固定连接,密封元件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包围形成的空间内具有保温材料容纳部,保温材料容纳部内部具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舱顶板块包括两层金属板和保温材料层,保温材料层位于两层金属板之间,金属板为不锈钢板、彩钢板或铝镁锰合金板,保温材料层为岩棉层或聚氨酯泡沫层。
进一步的,舱顶板块的顶面上具有保温隔热层组,保温隔热层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喷锌层、底漆层、胶粘层、气凝胶保温涂层和热反射面漆层。
进一步的,舱顶还设置有舱顶梁和光伏组件,光伏组件通过舱顶梁与舱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光伏组件与舱顶平行,光伏组件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7°范围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设计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之间的拼接部分为两个折弯部互相贴合,以及设计密封元件与两个折弯部插接配合,使得舱顶板块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好。
2、本申请通过设计密封元件和折弯部的具体结构,使得密封元件安装更加稳定,密封元件和折弯部结构简单,方便进行大量加工,安装方便。
3、本申请通过在密封元件与两个折弯部之间包围形成的空间内填充保温材料,使得舱顶板块之间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好。
4、本申请通过设计舱顶板块具有保温材料层的夹心结构以及外表面喷涂保温隔热层组,进一步使得整个舱顶的密封、隔热、保温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防止舱内外空气和热量的交换,有效提高了舱内空调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同时防止舱外的潮气等进入舱内,防止产生冷桥现象。
5、本申请通过在舱顶设置光伏组件,吸收大部分的阳光,能够降低太阳辐射传递至舱内,也使得舱内的空调系统主要采用光伏组件提供的能源,降低了预制舱的额外能源消耗,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
6、本申请通过设置光伏组件和舱顶均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降低舱顶的积雪积水量等,保障预制舱功能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包括舱底、舱侧围和舱门,还包括舱顶,舱顶、舱底、舱侧围和舱门组成全密封的结构。
进一步的,电力设备预制舱还包括微正压节能空调,微正压节能空调内嵌安装于舱侧围和/或舱顶内,微正压节能空调的供电电源与光伏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舱侧围由多个舱侧围板块拼接而成,舱侧围板块包括两层金属板和保温材料层,舱侧围板块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隔热层组。
进一步的,电力设备预制舱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设置在舱侧围与舱门之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设计预制舱的全密封结构,舱侧围模块也具有保温材料层的夹心结构以及外表面喷涂保温隔热层组,以及舱门与舱侧围之间的密封组件,使得整个预制舱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并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舱顶板块的拼接位置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舱顶板块拼接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舱顶安装光伏组件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电力设备预制舱外观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舱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舱侧围;2、舱底;3、舱门;31、外层金属板;32、密封条;33、内层金属板;4、舱顶;41、舱顶梁;5、光伏组件;51、檩条;52、抱箍;53、扣件;6、密封圈;7、密封元件;71、卡槽部;72、底板;73、侧板;74、槽板;8、舱顶板块;81、顶面;82、侧面;83、第一折弯部;84、第二折弯部;85、第一板;86、第二板;87、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术语“包括”在使用时表明存在特征,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如图2所示,该舱顶主要由多个舱顶板块8互相拼接铺设而成。每个舱顶板块8具有顶面81、底面和限定其四周边缘的侧面82,舱顶板块8在侧面82位置设置有拼接部分,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8之间通过拼接部分互相拼接。根据舱顶板块8在舱顶的拼接情况,在舱顶板块8的每个侧面82或者部分侧面82位置具有拼接部分。
参考图1所示,拼接部分具有折弯部。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8分别具有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互相拼接。折弯部至少包括两个连续的折弯,在两个连续的折弯之间具有贴合部。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互相拼接使得两个折弯部的贴合部之间形成面接触。
舱顶4还包括密封元件7,密封元件7位于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8的拼接处,密封元件7具有C形槽,密封元件7通过C形槽与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折弯部和密封元件的形状仅为示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弯部可能还有其他折弯,或者位于贴合部上方的折弯可以有其他的角度设计,C形槽的形状进行对应设计并与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插接配合。
本申请通过设计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之间的拼接部分为两个折弯部互相贴合,以及设计密封元件与两个折弯部插接配合,使得舱顶板块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好。
优选地,如图1所示,密封元件7包括底板72和连接于底板72两侧的侧板73,该密封元件7还包括槽板74,槽板74与侧板73连接。如图所示在两个侧板73内侧各有一个槽板。底板72、侧板73和槽板74半包围形成C形槽的卡槽部71,即密封元件内形成了两个卡槽部71,分别用于容纳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的至少部分。
优选地,折弯部具有两个直角折弯,使得折弯部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85、第二板86和第三板87,其中第二板86具有贴合部,即第一折弯部83的第二板86和第二折弯部84的第二板86之间形成面接触。第三板87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卡槽部71内。
进一步优选地的,底板72与第一板85平行,槽板74与底板72平行,侧板73与底板72垂直,使得第三板87与卡槽部71的插接配合较好,也使得侧板73的端部与第一板85表面相贴合,密封元件的安装更加稳定。
本申请通过设计密封元件和折弯部的具体结构,使得密封元件安装更加稳定,密封元件和折弯部结构简单,方便进行大量加工,安装方便。
在密封元件7与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之间包围形成的空间内具有保温材料容纳部,保温材料容纳部内部具有保温材料。
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之间固定连接,优选地,可以在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的贴合部处进行焊接。之后插接密封元件,优选地可以在侧板73的端部与第一板85表面相贴合处以及第三板87与卡槽部71插接位置处打密封胶,最后在密封元件7与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之间包围形成的空间空隙内填充保温材料,使得舱顶板块之间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舱顶板块8包括两层金属板和保温材料层,保温材料层位于两层金属板之间,形成了舱顶板块的“两层夹心结构”。金属板可以选择不锈钢板、彩钢板或铝镁锰合金板等中的一种,保温材料层可以选择岩棉层或聚氨酯泡沫层等保温材料。
此外,舱顶板块8的顶面81上,即面向预制舱外部的表面上具有保温隔热层组,保温隔热层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喷锌层、底漆层、胶粘层、气凝胶保温涂层和热反射面漆层。依次喷涂以上五层涂层,形成了舱顶板块的“太空衣”结构。
本申请通过设计舱顶板块具有保温材料层的夹心结构以及外表面喷涂保温隔热层组的“太空衣”结构,进一步使得整个舱顶的密封、隔热、保温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防止舱内外空气和热量的交换,有效提高了舱内空调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同时防止舱外的潮气等进入舱内,防止产生冷桥现象。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舱顶4上还设置有光伏组件5,舱顶4包括舱顶梁41,光伏组件5通过舱顶梁41与舱顶4固定连接。
本申请通过在舱顶设置光伏组件,吸收大部分的阳光,能够降低太阳辐射传递至舱内,也使得舱内的空调系统主要采用光伏组件提供的能源,降低了预制舱的额外能源消耗,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
具体来说,光伏组件5与舱顶梁41的连接件包括檩条51、抱箍52和扣件53。优选地,檩条51通过U型的抱箍52与舱顶梁41固定连接,光伏组件5通过扣件53和檩条51固定连接,通过这种安装方法,使得光伏组件5在舱顶4上安装比较牢固,同时也不会对舱顶板块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舱顶的密封性。
如图4所示,光伏组件5与舱顶4平行,光伏组件5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7°范围内。优选地,光伏组件5和舱顶4均具有5°左右的倾斜度,且相对于整个预制舱的中轴线对称。本申请通过设置光伏组件和舱顶均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降低舱顶的积雪积水量等,保证舱顶的光伏、密封等功能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包括舱底2、舱侧围1和舱门3,还包括本实施例以上内容叙述的舱顶4。舱顶4、舱底2、舱侧围1和舱门3组成了全密封的结构。
具体来说,本申请提出的电力设备预制舱为主动节能与被动节能相结合的电力设备预制舱,以被动式节能为主,主动式节能为辅,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其中主动式节能指的是,通过优化耗能空调等设备配置强制实现舱内降温或升温,同时配置舱顶光伏,以降低额外能源消耗。
本电力设备预制舱包括微正压节能空调,微正压节能空调具备温度自动检测和调节功能。该微正压节能空调内嵌安装于舱侧围1和/或舱顶4内,微正压节能空调的供电电源与光伏组件5连接。微正压节能空调供电电源由光伏组件5和站用交流电等两路电源供电,并采用自动切换开关进行切换。舱内环境控制目标温度范围一般设置在:无人状态10℃~30℃、有人状态18℃~25℃。
被动式节能指的是,本电力设备预制舱的各个密封结构和保温隔热结构。例如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之间拼接部分的密封保温结构以及舱顶板块的“两层夹心结构”和“太空衣”保温隔热结构等。
与舱顶4类似,舱侧围1也是由多个舱侧围板块拼接而成。与舱顶板块类似的,舱侧围板块也可以包括“两层夹心结构”和“太空衣”结构,即包括两层金属板和保温材料层,在舱侧围板块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隔热层组。
优选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电力设备预制舱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设置在舱侧围1与舱门3之间,使得舱侧围1与舱门3之间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条32和密封圈6,密封圈6设置于舱侧围1上的舱门3门框处。
如图5所示,舱门3优选采用双开门方式,并采用类“冰箱门”的密封工艺。舱门3包括外层金属板31、密封条32和内层金属板33,外层金属板31在周向上的尺寸大于内层金属板33,密封条32位于内层金属板33的周向。密封条32和舱侧围1上的密封圈6互相配合。
本申请通过设计预制舱的全密封结构,舱侧围模块也具有保温材料层的夹心结构以及外表面喷涂保温隔热层组,以及舱门与舱侧围之间的密封组件,使得整个预制舱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并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
总之,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至少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设计两个相邻的舱顶板块之间的拼接部分为两个折弯部互相贴合,以及设计密封元件与两个折弯部插接配合,使得舱顶板块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好。
2、本申请通过设计密封元件和折弯部的具体结构,使得密封元件安装更加稳定,密封元件和折弯部结构简单,方便进行大量加工,安装方便。
3、本申请通过在密封元件与两个折弯部之间包围形成的空间内填充保温材料,使得舱顶板块之间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好。
4、本申请通过设计舱顶板块具有保温材料层的夹心结构以及外表面喷涂保温隔热层组,进一步使得整个舱顶的密封、隔热、保温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防止舱内外空气和热量的交换,有效提高了舱内空调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同时防止舱外的潮气等进入舱内,防止产生冷桥现象。
5、本申请通过在舱顶设置光伏组件,吸收大部分的阳光,能够降低太阳辐射传递至舱内,也使得舱内的空调系统主要采用光伏组件提供的能源,降低了预制舱的额外能源消耗,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
6、本申请通过设置光伏组件和舱顶均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降低舱顶的积雪积水量等,保证舱顶的光伏、密封等功能正常运行。
7、本申请通过设计预制舱的全密封结构,舱侧围模块也具有保温材料层的夹心结构以及外表面喷涂保温隔热层组,以及舱门与舱侧围之间的密封组件,使得整个预制舱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并有利于预制舱的节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由多个舱顶板块(8)互相拼接铺设,所述舱顶板块(8)具有顶面(81)、底面和限定其四周边缘的侧面(82),其特征在于:
所述舱顶板块(8)在所述侧面(82)位置设置有拼接部分,两个相邻的所述舱顶板块(8)之间通过所述拼接部分互相拼接,所述拼接部分具有折弯部;
所述折弯部包括两个连续的折弯,在两个连续的所述折弯之间具有贴合部,两个相邻的所述舱顶板块(8)分别具有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4),所述第一折弯部(83)和所述第二折弯部(84)互相拼接,使得两个所述折弯部的所述贴合部之间形成面接触;
所述舱顶(4)还包括密封元件(7),所述密封元件(7)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舱顶板块(8)的拼接处,所述密封元件(7)具有C形槽,所述密封元件(7)通过所述C形槽与所述第一折弯部(83)和所述第二折弯部(84)插接配合;
所述密封元件(7)包括底板(72)和连接于所述底板(72)两侧的侧板(73),所述密封元件(7)还包括槽板(74),所述槽板(74)与所述侧板(73)连接,所述底板(72)、所述侧板(73)和所述槽板(74)半包围形成所述C形槽的卡槽部(71),所述第一折弯部(83)和所述第二折弯部(84)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卡槽部(7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具有两个直角折弯,使得所述折弯部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85)、第二板(86)和第三板(87),所述第二板(86)具有所述贴合部,所述第三板(87)的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卡槽部(7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74)与所述底板(72)平行,所述侧板(73)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板(85)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83)和所述第二折弯部(8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元件(7)与所述第一折弯部(83)和所述第二折弯部(84)之间包围形成的空间内具有保温材料容纳部,所述保温材料容纳部内部具有保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顶板块(8)包括两层金属板和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位于所述两层金属板之间,所述金属板为不锈钢板、彩钢板或铝镁锰合金板,所述保温材料层为岩棉层或聚氨酯泡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顶板块(8)的所述顶面(81)上具有保温隔热层组,所述保温隔热层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喷锌层、底漆层、胶粘层、气凝胶保温涂层和热反射面漆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顶(4)还设置有舱顶梁(41)和光伏组件(5),所述光伏组件(5)通过所述舱顶梁(41)与所述舱顶(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5)与所述舱顶(4)平行,所述光伏组件(5)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7°范围内。
9.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包括舱底(2)、舱侧围(1)和舱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舱顶(4),所述舱顶(4)、所述舱底(2)、所述舱侧围(1)和所述舱门(3)组成全密封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设备预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预制舱还包括微正压节能空调,所述微正压节能空调内嵌安装于所述舱侧围(1)和/或所述舱顶(4)内,所述微正压节能空调的供电电源与光伏组件(5)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设备预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侧围(1)由多个舱侧围板块拼接而成,所述舱侧围板块包括两层金属板和保温材料层,所述舱侧围板块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隔热层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设备预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预制舱还包括密封组件(32、6),所述密封组件(32、6)设置在所述舱侧围(1)与所述舱门(3)之间。
CN202321725035.2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Active CN220621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5035.2U CN22062123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5035.2U CN22062123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1237U true CN220621237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2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5035.2U Active CN22062123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1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5261B1 (en) Solar energy collecting modular element for enclosure, and modular system for forming solar energy collecting enclosures on buildings
US8978316B2 (en) Insulated structural metal panel with integrated energy collectors
CN105952039A (zh) 平板光伏电池板保温集热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CN210216943U (zh) 近零能耗工业建筑屋面系统
US20140299177A1 (en) Integrated roof solar power system
CN102653969B (zh) 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复合板
CN220621237U (zh) 一种电力设备预制舱的舱顶及电力设备预制舱
US8272177B2 (en) Solar roofing assembly
CN108666904B (zh) 预制舱、组装方法及预制舱变电站
CN101725180A (zh) 节能型通讯基站机房
CN105928223A (zh) 平板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CN211524506U (zh) 一种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嵌装式外窗结构
CN211172361U (zh) 一种高保温组装式冷库
CN108551103B (zh) 模块化预制舱变电站及其散热方法
CN219863699U (zh) 采光板节点
KR101694693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조립식 구조용 복합판넬
CN215563365U (zh) 一种模块化光伏瓦构造连接体系
CN215563669U (zh) 一种节能型幕墙用热防护结构
CN218292987U (zh) 一种预制舱用非金属顶板顶盖
CN219240948U (zh) 预装式光伏墙体
CN108683116B (zh) 预制舱用复合壁板、加工方法及预制舱变电站
CN211775264U (zh) 一种无勾缝墙体保温装饰板及墙体结构
CN113374087B (zh) 橇装一体化阀室设备间的施工方法
CN216617264U (zh) 一种窗口收边及具有其的窗口
CN202787754U (zh) 太阳能彩钢复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