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9631U -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9631U
CN220619631U CN202321996238.5U CN202321996238U CN220619631U CN 220619631 U CN220619631 U CN 220619631U CN 202321996238 U CN202321996238 U CN 202321996238U CN 220619631 U CN220619631 U CN 220619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tube
tube
heating strip
hea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62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陈虹
谢冬
夏業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u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u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u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uch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62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9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9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9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道岔融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及其接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及其接地结构,不但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而且抗振动能力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包括加热丝、陶瓷管、导热胶以及金属管;陶瓷管套设在U形的加热丝上;金属管套设在陶瓷管上;金属管与陶瓷管之间设有导热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加热效果均匀,导热效果好,能有效避免热量损失和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道岔融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及其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道岔融雪系统的电加热元件是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它是安装在钢轨基本轨内侧(有时也会安装在外侧),将电力转换为热量的融化冰雪加热道岔的关键器件。其主要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方式将冰雪融化为水或蒸发,保障道岔动作区间无冰雪或冻结。加热装置主要由隔离变压器、接线盒、加热条和加热条安装夹具等组成,其中隔离变压器、接线盒安装在需要加热的道岔旁边,加热条通过夹具固定在钢轨上。
现有的加热方式采用电热丝陶瓷套,将若干陶瓷碗珠用电热丝串接起来,利用电热丝将碗珠加热达到融雪的目的,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各个碗珠可能发热不均,或者碗珠串接效率低,良品率低、性能不稳定,或者陶瓷抗冲击性能差,不耐振动等多种缺点。也有采用钢套内设发热体,再填充氧化镁粉的加热条,这种加热条也有诸多问题,例如氧化镁粉不便于发热体的固定,造成发热体偏移使得加热条加热不均,而且氧化镁粉导热系数不高,热量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及其接地结构,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不但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而且抗振动能力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包括加热丝、陶瓷管、导热胶以及金属管;陶瓷管套设在U形的加热丝上;金属管套设在陶瓷管上;金属管与陶瓷管之间设有导热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陶瓷管采用氧化镁陶瓷管或者氧化铝陶瓷管或者氮化铝陶瓷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导热胶采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导热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导热胶采用铜粉、银粉复合树脂导电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金属管采用不锈钢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加热丝为碳纤维加热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不锈钢管为腰圆形;陶瓷管采用双孔陶瓷管,陶瓷管的双孔圆心与不锈钢腰圆的两个圆心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电缆、引线和接头;引线的一端与加热丝的端头连接并设于陶瓷管内,引线的另一端与电缆连接并设于接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接头设有公头和母头;公头与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母头与电缆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其特征在于,公头与母头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加热效果均匀,导热效果好,能有效避免热量损失和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加热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加热丝1,陶瓷管2,导热胶3,金属管4,电缆5,引线6,接头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条包括加热丝、陶瓷管、导热胶以及金属管。
金属管可以采用铁管或者铜管,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不锈钢管,具体地,采用横截面为腰圆形的不锈钢管。
陶瓷管填充于金属管内,为了保证填充的饱满度,陶瓷管也采用横截面为腰圆形的结构,陶瓷管的横截面外形尺寸应当略小于金属管横截面内部尺寸,以便金属管能套设在陶瓷管上,本实施例中陶瓷管采用双孔陶瓷管,陶瓷管的双孔圆心与不锈钢腰圆的两个圆心重合。本实施例中的陶瓷管采用氧化镁陶瓷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氧化铝陶瓷管或者氮化铝陶瓷管,依具体情况而定。
陶瓷管与金属管之间填充有导热胶,导热胶优选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导热胶,具体地可以采用铜粉、银粉复合树脂导电胶。因为导热胶的填充,使得本结构具有很好的致密结构,避免了空气热阻造成热量损失,从而大大节省了能量损耗。同时,环氧改性有机硅导热胶不仅能够起到密封导热作用,还可以利用有机硅材料良好的抗冲击、减震性能起到保护陶瓷管的作用。
加热丝为U形结构,加热丝的两个竖直部分别设于陶瓷管的两个孔内,本实施例中的加热丝采用碳纤维材质。
本实施例通过给加热丝的两个竖直部端头加热,加热丝产生的热量通过陶瓷管、导热胶传递给金属管,起到给道岔加热融雪的作用。
本实施例利用双孔陶瓷管作为导热介质,相较于传统利用氧化镁粉为介质的传导,经过实验得出,其导热系数为能提高20倍以上,具有极高的导热效率,能大幅度提高融雪效率。
而且采用双孔的陶瓷管能很好起到固定加热丝的作用,避免加热丝偏心造成加热条加热不均匀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组装还方便,不需要复杂的加工设备。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设有电缆、引线和接头。引线的一端与加热丝的端头连接并设于陶瓷管内,引线的另一端与电缆连接并设于接头内。引线可设置成柔软可弯曲结构,方便固定在道岔上的加热条与其他电气元件的安装。本实施例中接头设有公头和母头,公头与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母头与电缆线连接,公头与母头可拆卸连接,具体采用螺纹连接,当本实施例中加热条出现故障时,可及时拆卸更换。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丝、陶瓷管、导热胶以及金属管;陶瓷管套设在U形的加热丝上;金属管套设在陶瓷管上;金属管与陶瓷管之间设有导热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陶瓷管采用氧化镁陶瓷管或者氧化铝陶瓷管或者氮化铝陶瓷管。
3.根据权利要求1任意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导热胶采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导热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导热胶采用铜粉、银粉复合树脂导电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金属管采用不锈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加热丝为碳纤维加热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不锈钢管为腰圆形;陶瓷管采用双孔陶瓷管,陶瓷管的双孔圆心与不锈钢腰圆的两个圆心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引线和接头;引线的一端与加热丝的端头连接并设于陶瓷管内,引线的另一端与电缆连接并设于接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接头设有公头和母头;公头与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母头与电缆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其特征在于,公头与母头螺纹连接。
CN202321996238.5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Active CN220619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6238.5U CN220619631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6238.5U CN220619631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9631U true CN220619631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6238.5U Active CN220619631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9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19631U (zh) 一种新型道岔融雪加热条
CN203232969U (zh) 一种新型绝缘管型母线连接装置
CN207402240U (zh) 电烙铁加热装置
CN201355758Y (zh) 屏蔽绝缘管型母线连接器散热结构
CN207783178U (zh) 一种多股丝冷热接头压接及隔离结构
CN107845844A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11455340U (zh) 一种光伏电缆
CN109936096A (zh) 一种高压输电设备防雨接线盒
CN207802411U (zh) 一种碳纤维加热管
CN205984380U (zh) 一种耐高温线缆
CN209860533U (zh) 一种高强度拼接式穿墙套管
CN208939549U (zh) 碳纤维发热电缆高压绝缘接头
CN208782062U (zh) 一种用于电线光缆接头连接的连接装置
CN207251139U (zh) 一种电气用的可散热安全型封闭母线槽
CN207183469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7706118U (zh) 一种全灌胶光伏接线盒
CN207262704U (zh) 通水加热器
CN211265222U (zh) 一种水电分离电抗器
CN201985269U (zh) 一种预紧式管型绝缘母线接头
CN205943621U (zh) 水冷电阻器
CN213462380U (zh) 一种导热性能好的钛加热管
CN109149161A (zh) 一种用于电线光缆接头连接的连接装置
CN109861143A (zh) 一种高强度拼接式穿墙套管
CN218648990U (zh) 一种石墨烯玻璃双层电热管
CN216252081U (zh) 一种清洁能源用新型管母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