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8185U -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8185U
CN220618185U CN202322263968.0U CN202322263968U CN220618185U CN 220618185 U CN220618185 U CN 220618185U CN 202322263968 U CN202322263968 U CN 202322263968U CN 220618185 U CN220618185 U CN 220618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driving
support
driv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39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金华
文暄
王建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ch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ch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ch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ch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39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8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8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8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包括:支架、驱动组件、底板、夹爪组件、同步带,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架上,底板与支架横向滑动配合,多组夹爪组件纵向安装在底板上,同步带设有多个,并且同步带右端与支架右端转动连接的主动同步轮连接,左端与支架左端转动连接的从动同步轮连接,同步带固接有连接夹块,连接夹块与底板固接,驱动组件与主动同步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动主动同步轮转动联动底板左右移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同步带、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连接夹块可以实现驱动底板左右移动,相对于现有的驱动结构而言,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制作成本较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驱动底板移动过程中噪音也较低,可以降低噪音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背景技术
天车是用于输送物料的装置/机构,现有的天车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驱动组件、与支架转动配合的多个丝杆、设于丝杆下方的底板、固接在底板上并与丝杆螺纹配合的螺母、安装在底板上的夹爪组件,驱动组件与丝杆之间通过斜齿轮组件传动连接,当夹爪组件驱动夹爪转动将板料夹持到底板底部后,驱动组件驱动多个丝杆同步转动进而联动底板沿丝杆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实现物料的输送转移。采用丝杆螺母的方式驱动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噪音也较大。另外,现有夹爪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夹爪、与齿轮和夹爪连接的齿轮轴、与齿轮轴两端连接的两个安装块,两个安装块分别与底板固接,采用两个安装块结构导致安装相对麻烦,后续的调试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解决现有天车上底板的移动采用丝杆螺母的方式驱动导致生产成本高、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设计出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包括:支架、驱动组件、底板、夹爪组件、同步带,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架横向滑动配合,多组所述夹爪组件纵向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同步带设有多个,并且同步带右端与所述支架右端转动连接的主动同步轮连接,左端与所述支架左端转动连接的从动同步轮连接,同步带固接有连接夹块,所述连接夹块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主动同步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动主动同步轮转动联动底板左右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同步带、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连接夹块可以实现驱动底板左右移动,相对于现有的驱动结构而言,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制作成本较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驱动底板移动过程中噪音也较低,可以降低噪音污染。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更佳的技术方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横向固接有导轨,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底板固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爪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齿条、齿轮、夹爪、齿轮轴、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左端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槽、顶部设有横向贯穿的通槽,所述齿轮和夹爪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齿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左侧,并与所述齿轮和夹爪连接,所述齿条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齿轮啮合。由此,通过一个安装座代替现有两个安装块的结构,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便于调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传动杆、第一锥齿轮、传动轴、第二锥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架右侧,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右侧,并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传动轴通过支撑座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上端,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主动同步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下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槽内固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上设有滑孔,所述齿条与所述滑孔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或者为步进电机,其驱动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传动杆传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纵向型材杆、与纵向型材杆两端固接的两个支撑型材杆、纵向设于纵向型材杆左侧的纵向杆以及与纵向型材杆和纵向杆连接的横向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夹块包括固定块、夹块,所述夹块与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固接,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固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夹块与同步带接触的一侧设有与同步带上带齿匹配的齿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进型天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改进型天车机构中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改进型天车机构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11、纵向型材杆;12、支撑型材杆;13、纵向杆;14、横向杆;2、驱动组件;20、减速机;21、电机;22、传动杆;23、第一锥齿轮;24、传动轴;25、第二锥齿轮;26、支撑座;3、底板;4、夹爪组件;41、驱动气缸;42、齿条;43、齿轮;44、夹爪;45、齿轮轴;46、安装座;461、安装槽;462、通槽;47、稳定块;5、同步带;51、主动同步轮;52、从动同步轮;6、导轨;61、滑块;7、连接夹块;71、固定块;72、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包括:支架1、驱动组件2、底板3、夹爪组件4、同步带5。
驱动组件2安装在支架1上。
底板3设有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个,并纵向间隔设置,优选底板3设有两个,两个底板3分别与支架1横向滑动配合,具体地,支架1上横向固接有多个导轨6,导轨6滑动配合有滑块61,滑块61固接在底板3顶部。
多组夹爪组件4纵向安装在底板3上,每组具有两个,每组两个夹爪组件4用于夹持一块板料,同步带5设有多个,并且同步带5右端与支架1右端转动连接的主动同步轮51连接,左端与支架1左端转动连接的从动同步轮52连接,同步带5固接有连接夹块7,连接夹块7与底板3固接,其中,连接夹块7包括固定块71、夹块72,夹块72与固定块71通过螺钉固接,固定块71通过螺钉固接在底板3上,夹块72与同步带5接触的一侧设有与同步带5上带齿匹配的齿槽,保证连接夹块7与同步带5之间连接的牢固,驱动组件2与主动同步轮5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动主动同步轮51转动联动底板3左右移动。
进一步,支架1包括纵向型材杆11、与纵向型材杆11两端固接的两个支撑型材杆12、纵向设于纵向型材杆11左侧的一个或两个纵向杆13以及与纵向型材杆11和纵向杆13连接的多个横向杆14。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21、传动杆22、第一锥齿轮23、传动轴24、第二锥齿轮25,电机21为伺服电机或者为步进电机,电机21的驱动端与减速机20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20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一安装座与支架1连接,减速机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杆22传动连接,传动杆22转动连接在第二安装座上,第二安装座与支架1连接,多个第一锥齿轮23固定连接在传动杆22上,传动轴24设有多个,并分别转动连接在多个支撑座26上,支撑座26与支架1连接,多个第二锥齿轮25对应固定连接多个传动轴24上端,并对应与多个第一锥齿轮23啮合,多个主动同步轮51对应固定连接在多个传动轴24下端。
夹爪组件4包括驱动气缸41、与驱动气缸41输出端连接的齿条42、齿轮43、夹爪44、齿轮轴45、安装座46,驱动气缸41固接在底板3上,其驱动端朝向左侧,安装座46设于驱动气缸41左侧,并与底板3固接,安装座46左端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槽461、顶部设有横向贯穿的通槽462,齿轮43和夹爪44设于安装槽461内,齿轮轴45转动连接在安装座46左侧,并与齿轮43和夹爪44插接或固定连接,通槽462内固接有稳定块47,稳定块47上设有滑孔,齿条42穿过滑孔与齿轮43啮合,驱动气缸41驱动齿条42左右移动可以驱使齿轮43转动,齿轮43转动可以带动齿轮轴45转动联动夹爪44翻转,夹爪44翻转可以使其夹持端转动到底板3底部实现夹持板料,当然也可以松开夹持的板料。
本机构的驱动原理为:电机21通过减速机20驱动传动杆22转动联动第一锥齿轮23转动,第一锥齿轮23转动驱动第二锥齿轮25转动,并通过传动轴24联动主动同步轮51转动,主动同步轮51转动驱动同步带5转动,同步带5转动驱动连接夹块7带动底板3左右移动,底板3左右移动带动夹爪组件4左右移动,进而实现板料的左右转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驱动组件、底板、夹爪组件、同步带,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架横向滑动配合,多组所述夹爪组件纵向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同步带设有多个,并且同步带右端与所述支架右端转动连接的主动同步轮连接,左端与所述支架左端转动连接的从动同步轮连接,同步带固接有连接夹块,所述连接夹块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主动同步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动主动同步轮转动联动底板左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横向固接有导轨,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底板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齿条、齿轮、夹爪、齿轮轴、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左端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槽、顶部设有横向贯穿的通槽,所述齿轮和夹爪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齿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左侧,并与所述齿轮和夹爪连接,所述齿条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传动杆、第一锥齿轮、传动轴、第二锥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架右侧,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右侧,并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传动轴通过支撑座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上端,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主动同步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内固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上设有滑孔,所述齿条与所述滑孔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或者为步进电机,其驱动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传动杆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纵向型材杆、与纵向型材杆两端固接的两个支撑型材杆、纵向设于纵向型材杆左侧的纵向杆以及与纵向型材杆和纵向杆连接的横向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夹块包括固定块、夹块,所述夹块与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固接,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固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夹块与同步带接触的一侧设有与同步带上带齿匹配的齿槽。
CN202322263968.0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Active CN220618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3968.0U CN220618185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3968.0U CN220618185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8185U true CN220618185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4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3968.0U Active CN220618185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8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8887A (zh) 一种钢管切割双向同步旋转夹紧装置
CN201342832Y (zh) 全自动商标印刷机
CN220618185U (zh) 一种改进型天车机构
CN110802274A (zh) 一种板材连续切割装置
CN113510295A (zh) 一种汽车座椅管件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9636136U (zh) 一种木塑板加工传输结构
CN219405514U (zh) 一种细旦黏胶纤维缠绕装置
CN102241135B (zh) 用于真空成型机的夹钳式送料装置
CN113003176A (zh) 一种具有间距补偿机构的工业零件加工用原件输送机构
CN202317814U (zh) 超大跨距切割机纵向驱动装置
CN103784142B (zh) 一种磁共振病床驱动装置
CN201280647Y (zh) 用于拉幅定形机上的调幅装置
CN201456529U (zh) 一种印刷平台进出机构
CN211539949U (zh) 一种激光裁布机移动机构
CN218983735U (zh) 一种钢结构焊接预接机构
CN212785053U (zh) 一种压装式上转子直驱电机
CN220356792U (zh) 一种封片机载玻片架转位机构
CN219567483U (zh) 一种双电机双伸叉间距可调节的伸缩叉
CN219302193U (zh) 一种防尘罩抗拉疲劳极限检测器
CN202240686U (zh) 阵列式等间距扩展装置
CN220682396U (zh) 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用运输车
CN211034857U (zh) 一种可调式钢架结构起吊装置
CN220499076U (zh) 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定位装置
CN220863735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齿轮箱安装夹具
CN219358421U (zh) 一种bh型钢组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