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5730U -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5730U
CN220615730U CN202322242856.7U CN202322242856U CN220615730U CN 220615730 U CN220615730 U CN 220615730U CN 202322242856 U CN202322242856 U CN 202322242856U CN 220615730 U CN220615730 U CN 220615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iece
hole
positioning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428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悦
李海林
周录尧
康卫中
崔玉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428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5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5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5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固定扎带包括带本体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定位件和连接件,定位件与连接件相柔性连接,定位件用于与外部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带本体的一端与定位件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接,以围设出包裹空间,包裹空间用于固定待绑设件。本申请通过带本体与固定组件相配合,既能在不破坏外部架体的基础上可靠地把线束固定在不同规格的外部固定件上,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所需空间小,适应性更强。也即直接利用外部架体上的现有部件进行线束固定,避免了打孔安装,保障了外部架体的稳定性,也避免了线束与外部架体的整体包裹固定,减少了布设占用空间,施工操纵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束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客车电线束大多是沿着车架布置,传统固定卡扣一般包括固定带和卡头,卡头与客车的架体连接时,需要在架体上打孔,以便将卡头与架体进行连接固定,多个位置打孔会严重影响架体的结构刚性。若是将电线束与架体通过固定带共同围设进行包裹固定,所需布置占用空间大,施工操作受限,而且包裹空间大,电线束会在架体的周向窜动移位卷曲。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线束的安装布设易影响外部架体结构刚性,所需布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固定扎带,所述固定扎带包括:
带本体;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件和连接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连接件相柔性连接,所述定位件用于与外部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带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以围设出包裹空间,所述包裹空间用于固定待绑设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扎带还包括柔性系带,所述柔性系带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相连接,所述柔性系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定位件上;
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部固定件之间;
其中,所述外部固定件能伸入至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锁紧结构能对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外部固定件进行紧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
容纳孔,所述容纳孔设置于所述定位件上,所述容纳孔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
锁卡,所述锁卡设置于所述容纳孔位置处,所述锁卡的一端与所述容纳孔相连接,所述锁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固定件相抵接;
其中,所述锁卡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与所述外部固定件相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孔与所述锁卡的侧部之间设置有拆卸间隙,所述拆卸间隙用于供拆卸工具伸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卡包括固定部和弯折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容纳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用于与所述外部固定件相抵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夹角,使得所述弯折部配置为弹性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孔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圆形;所述容纳孔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过渡孔,所述过渡孔用于为所述外部固定件与所述锁卡提供连接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所述容纳孔和所述锁卡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连接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配置为外凸于所述定位件的凸台结构,所述限位件两两对应成组设置,每组中的两个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定位件围设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供设置有所述外部固定件的外部架体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架体组件,包括架本体和上述的固定扎带,所述外部固定件配置为预设在所述架本体上的紧固件,所述固定扎带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架体组件。
上述固定扎带,将定位件与外部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定位件和连接件,定位件与连接件相柔性连接,以使连接件与定位件的相对位置及相对摆放角度可调节,带本体的一端与定位件相连接,带本体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接,以围设出包裹空间,以便对待绑设件进行包裹固定,定位件与连接件相配合,能够根据不同布设场景的需要,将连接件调节至不同位置或角度,使得带本体与连接件的连接更加灵活方便。
本申请通过带本体与固定组件相配合,既能在不破坏外部架体的基础上可靠地把线束固定在不同规格的外部固定件上,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所需空间小,适应性更强。也即直接利用外部架体上的现有部件进行线束固定,避免了打孔安装,保障了外部架体的稳定性,也避免了线束与外部架体的整体包裹固定,减少了布设占用空间,施工操纵更加简单,而且包裹空间能够对线束等待待绑设件进行针对性放置包裹限位,减少了线束与外部架体整体包裹,线束易绕外部架体周向窜动移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扎带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扎带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扎带的定位件与外部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扎带的限位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扎带的锁卡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架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
1、带本体;11、卡槽;
2、固定组件;21、定位件;211、顶面;212、第一侧面;213、第三侧面;
22、连接件;221、卡孔;222、卡头;223、底面;224、第二侧面;
23、柔性系带;
24、连接孔;241、过渡孔;
25、锁紧结构;251、容纳孔;2511、拆卸间隙;252、锁卡;2521、固定部;2522、弯折部;
26、限位件;27、限位槽;
3、架本体;4、外部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扎带的上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扎带,包括带本体1和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包括定位件21和连接件22,定位件21与连接件22相柔性连接,以使连接件22与定位件21的相对位置及相对摆放角度可调节,也即,连接件22与定位件21可形成L型摆放结构,连接件22可设置于L型摆放结构的短边侧,定位件21可设置于L型摆放结构的长边侧,定位件21用于与外部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卡接、粘接或磁吸连接,以便直接以外部固定件4为依托对带本体1进行支撑紧固。带本体1的一端与定位件21相连接,带本体1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2相连接,以围设出包裹空间,包裹空间用于固定待绑设件,从而可以使连接件22能够根据不同布设场景的需要,将连接件22调节至不同位置或角度,使得带本体1与连接件22的连接更加灵活方便。
本实施例可通过带本体1与固定组件2相配合,既能在不破坏外部架体的基础上可靠地把线束固定在不同规格的外部固定件4上,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所需空间小,适应性更强。也即直接利用外部架体上的现有部件进行线束固定,避免了打孔安装,保障了外部架体的稳定性,也避免了线束与外部架体的整体包裹固定,减少了布设占用空间,施工操纵更加简单,而且包裹空间能够对线束等待待绑设件进行针对性放置包裹限位,减少了线束与外部架体整体包裹,线束易绕外部架体周向窜动移位的情况,解决了线束的安装布设易影响外部架体结构刚性,所需布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扎带还包括柔性系带23,柔性系带23的一端与定位件21相连接,柔性系带23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2相连接,柔性系带23可为片状柔性材质,结构简单,可根据线束外径、施力大小弯折不同的角度,使定位件21与连接件22之间的位置及角度调节更加灵活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带本体1与柔性系带23可以但不限于为柔性材质,弯折使用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匹配不同粗细规格的线束包裹。带本体1与柔性系带23的材质可选为塑料、橡胶或尼龙材质。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21和连接件22均可为方型块状结构,持握方便,定位件21与外部架体连接后能够进行面面配合,减少晃动,连接更加稳固。定位件21包括顶面211和第一侧面212,第一侧面212为靠近连接件22的侧面,第一侧面212与顶面211为相邻面,连接件22包括底面223和第二侧面224,第二侧面224为靠近定位件21的侧面,第二侧面224与底面223为相邻面。柔性系带23的第一端可连接在第一侧面212上的靠近顶面211的位置处或者柔性系带23的第一端可连接在顶面211上的靠近第一侧面212的位置处,柔性系带23的第二端可连接在底面223靠近第二侧面224的位置处,或者柔性系带23的第二端可连接在第二侧面224靠近底面223的位置处,能够减少包裹线束后对定位件21以及连接件22角度调节的影响,也可减少定位件21和连接件22对线束的卡设挤压。
可选地,柔性系带23的第一端可连接在第一侧面212上的靠近顶面211的位置处,且柔性系带23的第一端的包裹侧侧面可与顶面211相平齐,柔性系带23的第二端可连接在底面223靠近第二侧面224的位置处,且柔性系带23的第二端的包裹侧侧面可与第二侧面224相平齐,能够使定位件21、柔性系带23以及连接件22的包裹侧侧面连接更加平滑,减少对线束的挤压损伤,减少线束对定位件21以及连接件22的位置变化卡入干涉。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21还包括第三侧面213,第三侧面213与第一侧面212相对设置于顶面211的两侧,第三侧面213用于供带本体1连接,带本体1的第一端可连接在第三侧面213的远离顶面211的位置处,能够使带本体1的第二端与连接件22相连接后所形成的包括空间包裹范围更大,能够包裹更多的线束,而且带本体1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侧面213远离顶面211的位置处,能够在定位件21与外部固定件4进行拆卸时,为线束提供转移空间,可将线束拨动至第三侧面213与带本体1之间,在定位件21上方形成操作间隙后再对定位件21进行拆卸,操作更加方便。
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扎带的下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还包括连接孔24和锁紧结构25,连接孔24设置在定位件21上,用于供外部固定件4进行可拆卸连接,连接孔24与外部固定件4之间的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卡接、磁吸连接或粘接。锁紧结构25设置于定位件21与外部固定件4之间,外部固定件4能伸入至连接孔24内,锁紧结构25能对定位件21与外部固定件4进行紧固,锁紧结构25用于将定位件21与外部固定件4进行紧固,避免固定组件2从外部固定件4上脱出。
如此设置,使用时,定位件21可通过连接孔24与外部固定件4相连接,并通过锁紧结构25对定位件21与外部固定件4之间进行锁止紧固,避免脱离,然后可将带本体1绕设包裹线束后与固定组件2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待绑设件的固定,能在不破坏外部固定件4的基础上可靠地把待绑设件固定在不同规格的外部固定件4上,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所需空间小,适应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结构25包括容纳孔251和锁卡252,容纳孔251设置于定位件21上,容纳孔251与连接孔24相连通,以便供锁卡252进行布设。锁卡252设置于容纳孔251位置处,锁卡252的一端与容纳孔251相连接,锁卡252的另一端与外部固定件4相抵接,锁卡252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与外部固定件4相分离。
如此设置,锁卡252能够抵接在定位件21与外部固定件4之间,当外部固定件4有从连接孔24中移出的趋势时,锁卡252与外部固定件4抵接,能够为外部固定件4的移出提供阻力,减少外部固定件4与定位件21相分离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外部固定件4的侧壁上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凹槽可沿外部固定件4的伸入方向排列分布,锁卡252的端部可伸入至外部固定件4的凹槽内,以便使锁卡252与外部固定件4进一步抵紧固定。
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扎带的定位件与外部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孔251与锁卡252的侧部之间设置有拆卸间隙2511,拆卸间隙2511用于供拆卸工具提供外力,以将锁卡252与外部固定件4相分离,也即,容纳孔251的截面面积可大于锁卡252的截面面积,锁卡252的两端部可分别与外部固定件4以及容纳孔251的侧壁抵接,锁卡252的侧壁与容纳孔251的其他部位的侧壁之间可设置有间隙距离,以形成拆卸间隙2511,当需要将外部固定件4与定位件21相分离时,可使用拆卸工具伸入拆卸间隙2511后,撬动锁卡252的端部与外部固定件4相分离,即可使外部固定件4能够相对于连接孔24移动,进行移出即可,使带本体1与固定组件2之间具备可拆卸的功能,方便维修,实现复用。
其中,拆卸工具可选用螺丝刀或撬棍。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卡252包括固定部2521和弯折部2522,固定部2521与容纳孔251的侧壁固定连接,可选地,固定部2521与容纳孔251的侧壁之间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弯折部2522为弹性结构,以便于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与外部固定件4相分离。弯折部2522的一端与固定部2521相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弯折部2522的自由端用于与外部固定件4的侧壁相抵接进行固定,弯折部2522与固定部2521之间设置有夹角,使得锁卡252配置为弹性结构。可选地,固定件可沿容纳孔251的径向方向设置,弯折部2522可沿容纳孔251的轴向倾斜设置,以便使外部固定件4单向伸入连接孔24内,弯折部2522与外部固定件4相抵接,以便对外部固定件4沿外部固定件4伸入连接孔24的方向进行抵紧,为外部固定件4提供移出阻力,实现锁紧,如此设置,固定部2521能够在弯折部2522与容纳孔251的侧壁之间提供应力过渡,当弯折部2522的自由端与外部固定件4相抵接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时,固定件能够为弯折部2522提供一定程度的径向作用力,增加弯折部2522与外部固定件4侧部的抵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孔25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连接孔2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圆形,以便于外部固定件4能够转动伸入或移出,连接孔24与外部固定件4连接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减少卡死情况。容纳孔251与连接孔24之间设置有过渡孔241,过渡孔241能够供锁卡252的自由端或外部固定件4的侧壁通过,从而使过渡孔241为外部固定件4与锁卡252提供连接空间。
其中,过渡孔241可以但不限于为方形孔,过渡孔241的横截面的宽度可等于或小于连接孔24的直径,能够供锁卡252与外部固定件4相抵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4的截面形状与外部固定件4的截面形状相同,以便两者能够伸入稳定连接,连接孔24和外部固定件4的截面形状可以但不限于为圆形、方形。容纳孔251通过过渡孔241与连接孔24相连通组合,容纳孔251、过渡孔241与连接孔24的组合截面形状可为蘑菇状,锁卡252可设计为片状结构,锁卡252的形状可设计为方型片,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撬动。
其中,连接孔24可根据外部固定件4的尺寸设计为不同的尺寸规格,以使固定扎带能够适用不同规格的外部固定件4。带本体1和固定组件2也可设计为不同宽度或长度,以适应不同外径的线束,为线束提供不同面积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24、容纳孔251和锁卡252的数量均为一个,连接孔24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以用于与外部固定件4相螺纹连接,如此设置,外部固定件4伸入连接孔24内后,外部固定件4的侧壁能够与连接孔24相螺纹连接,并且通过设置锁卡252对外部固定件4进行抵接,能够使外部固定件4与连接孔24的侧壁之间更加抵紧形成稳固连接,极大地减小了外部固定件4与定位件21之间的脱离风险。
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扎带的限位件的位置示意图。固定组件2还包括多个限位件26,限位件26配置为外凸于定位件21的凸台结构,即定位件21可与设置有外部固定件4的外部架体面面贴合,定位件21的连接面为与外部架体相贴合的面,限位件26能够外凸于定位件21的连接面,限位件26两两对应成组设置,每组中的两个限位件26与定位件21围设为限位槽27,限位槽27用于供外部架体连接,即外部架体能够伸入卡接至限位槽27内,定位件21能够通过限位槽27与外部架体进行安装限位,减少定位件21与外部固定件4之间的过度移动,使两者之间连接更加稳固。
其中,限位件26设置有多组,外部架体可设置为长杆状结构,多组限位件26能够沿外部架体的长度方向布设,形成多个限位槽27,减少定位件21在外部架体长度方向上的转动移位。
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扎带的锁卡的位置示意图。连接件22与定位件21之间可以但不限于为转动连接或柔性件连接。可选地,带本体1与定位件21之间可为固定连接,带本体1与连接件22之间可为卡接。具体地,带本体1上可设置有多个卡槽11,连接件22上可设置有卡孔221和卡头222,卡头222设置在卡孔221内,带本体1可穿入卡孔221内进行单向移动,卡头222能伸入至对应的不同卡槽11内并与卡槽11相抵接,实现带本体1与连接件22的固定。
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架体组件的示意图。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架体组件,包括架本体3和上述的固定扎带,外部固定件4配置为预设在架本体3上的紧固件,固定扎带的定位件21与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卡接、粘接或磁吸连接,以便直接以外部固定件4为依托对带本体1进行支撑紧固。定位件21与连接件22相柔性连接,并与带本体1相配合,可以使连接件22能够根据不同布设场景的需要,将连接件22调节至不同位置或角度,使得带本体1与连接件22的连接更加灵活方便。本实施例可通过带本体1与固定组件2相配合,既能在不破坏架本体3的基础上可靠地把线束固定在不同规格的外部固定件4上,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所需空间小,适应性更强。也即直接利用外部架体上的现有部件进行线束固定,避免了打孔安装,保障了架本体3的稳定性,也使设置有架体组件的车辆等外部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并且避免了线束与架本体3的整体包裹固定,减少了布设占用空间,施工操纵更加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可配置为螺柱,紧固件可与连接孔24螺纹连接,连接方便且稳固。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架体组件,固定扎带直接利用架本体3上的现有部件进行线束固定,避免了打孔安装,保障了架本体3的稳定性,也使设置有架体组件的车辆等设备运行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扎带包括:
带本体(1);
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定位件(21)和连接件(22),所述定位件(21)与所述连接件(22)相柔性连接,所述定位件(21)用于与外部固定件(4)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带本体(1)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2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2)相连接,以围设出包裹空间,所述包裹空间用于固定待绑设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扎带还包括柔性系带(23),所述柔性系带(23)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21)相连接,所述柔性系带(2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
连接孔(24),所述连接孔(24)设置在所述定位件(21)上;
锁紧结构(25),所述锁紧结构(25)设置于所述定位件(21)与所述外部固定件(4)之间;
其中,所述外部固定件(4)能伸入至所述连接孔(24)内,所述锁紧结构(25)能对所述定位件(21)与所述外部固定件(4)进行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25)包括:
容纳孔(251),所述容纳孔(251)设置于所述定位件(21)上,所述容纳孔(251)与所述连接孔(24)相连通;
锁卡(252),所述锁卡(252)设置于所述容纳孔(251)位置处,所述锁卡(252)的一端与所述容纳孔(251)相连接,所述锁卡(25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部固定件(4)相抵接;
其中,所述锁卡(252)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与所述外部固定件(4)相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251)与所述锁卡(252)的侧部之间设置有拆卸间隙(2511),所述拆卸间隙(2511)用于供拆卸工具伸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卡(252)包括固定部(2521)和弯折部(2522),所述固定部(2521)与所述容纳孔(25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25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2521)相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用于与所述外部固定件(4)相抵接,所述弯折部(2522)与所述固定部(2521)之间设置有夹角,使得所述锁卡(252)配置为弹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25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连接孔(2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圆形;
所述容纳孔(251)与所述连接孔(24)之间设置有过渡孔(241),所述过渡孔(241)用于为所述外部固定件(4)与所述锁卡(252)提供连接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24)、所述容纳孔(251)和所述锁卡(252)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连接孔(24)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还包括多个限位件(26),所述限位件(26)配置为外凸于所述定位件(21)的凸台结构,所述限位件(26)两两对应成组设置,每组中的两个所述限位件(26)与所述定位件(21)围设为限位槽(27),所述限位槽(27)用于供设置有所述外部固定件(4)的外部架体连接。
10.一种架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本体(3)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扎带,所述外部固定件(4)配置为预设在所述架本体(3)上的紧固件,所述固定扎带的所述定位件(21)与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架体组件。
CN202322242856.7U 2023-08-21 2023-08-21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0615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2856.7U CN220615730U (zh) 2023-08-21 2023-08-21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2856.7U CN220615730U (zh) 2023-08-21 2023-08-21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5730U true CN220615730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5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42856.7U Active CN220615730U (zh) 2023-08-21 2023-08-21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5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492B2 (en) Wire bundle support system
JP6535091B2 (ja) 車両の支持構造体に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を取り付ける自己締結ブラケ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US5941483A (en) Service line clamp with cable tie mount
US7973250B2 (en) Cable conduit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cable relative to a wall opening
US20080245938A1 (en) Constant tension pole mount bracket
US20090236486A1 (en) Clamp for plural wire harnesses
EP3333997A1 (en) Protective bundle routing grommet for wide range panel thicknesses
CN102077430A (zh) 线束的装配结构以及线束展平带
US20050257347A1 (en) Striate-body fixation fixture, wire-harness protector and fixation clip
US20110308853A1 (en) Harness Retaining Means and Harness Wiring Structure
US20030006057A1 (en) Wire harness
US20200176965A1 (en) Wire harness retaining system
CN220615730U (zh) 固定扎带、架体组件及车辆
KR200442541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용 프로텍터
KR200442540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용 클립
JP2017103994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固定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
JPH0635767U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バンド型クランプ
US20190331258A1 (en) Oval fir tree mount
KR200441805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용 프로텍터
KR101006471B1 (ko) 자동차용 클리어런스 클립
KR100707094B1 (ko) 자동차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 클립
JP4191083B2 (ja) ベルトクランプ
JPH10160047A (ja) クランプ部材
JP518216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ランプ
CN219339379U (zh) 线束固定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