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9435U -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9435U
CN220609435U CN202320392503.2U CN202320392503U CN220609435U CN 220609435 U CN220609435 U CN 220609435U CN 202320392503 U CN202320392503 U CN 202320392503U CN 220609435 U CN220609435 U CN 220609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water
cavity
exhaust pip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25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佐国
黄耀成
黄海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aj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aj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aj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aj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25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9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9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9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气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和渗水件,排气管上设置有管腔、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通过管腔与排气口连通,在排气装置使用时,渗水件能够对排气管的排气口处产生的水珠进行吸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自动滤水装置,包括上述的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通过吸附渗水件对排气管的排气口处产生的水珠,能够有效避免水珠堵塞排气口,从而提高排气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滤水装置中,通常采用重力式过滤结构,将过滤装置安装在杯口下方,过滤装置与杯口之间形成原水腔,过滤装置与杯底之间形成有净水腔,原水腔和净水腔之间通过排气装置连通,排气装置通常为排气管。使用时将水倒入原水腔,净水腔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的进气口进入排气管内并从排气管的排气口排放至原水腔,利用水的重力透过过滤装置完成水的过滤。但是,使用过程中排气管的排气口会有少量水珠聚集,容易发生水珠堵塞排气口的现象,导致排气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水珠堵塞排气管的排气口,从而提高排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滤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和渗水件,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管腔、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腔与排气口连通,所述渗水件用于吸附排气口处的水珠。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件穿设排气管的管腔并与排气管于管腔的内壁相贴。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件设置为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件沿排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件的两端穿设排气管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并分别固定在进气口、排气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件为棉料或布料。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包括进气段和排气段,所述管腔为进气段和排气段相连而成,所述进气口为管腔的一端部贯穿进气段的一端面而成,所述排气口为管腔的另一端部贯穿排气段的一端面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滤水装置,包括排气装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渗水件,能够对排气管的排气口处产生的水珠进行吸附,有效避免水珠堵塞排气口,从而提高排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过滤净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动过滤净水杯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自动过滤净水杯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排气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定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净水口盖一种角度的爆炸图;
图8为图3中净水口盖另一种角度的爆炸图;
图9为图3中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导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体;2、过滤装置;3、原水开口;4、净水开口;5、隔板;6、排气管本体;7、进气口;8、排气口;9、单向阀;10、定位圈;11、定位连接件;12、定位孔;13、出气口;14、净水口盖;15、连接盖;16、翻盖;17、旋拧盖;18、连接孔;19、限位凸起;20、导流部;21、阀体进口;22、阀体出口;23、阀体连接件;24、渗水件;25、原水口盖;26、密封圈;27、密封塞;28、提手;29、防滑部;30、定位遮盖件;31、限位斜面;32、进气定位部;33、阀体连接部;34、挡板;35、限位环;36、导流斜口;37、第一侧面;38、第二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滤水装置,优选地,自动滤水装置为自动过滤净水杯。具体地,自动过滤净水杯包括杯体1和过滤装置2,杯体1沿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原水腔和净水腔,杯体1上开设有原水开口3和净水开口4,原水开口3用于与原水腔连通并可进行打开或关闭,净水开口4用于与净水腔连通并可进行打开或关闭,过滤装置2用于对原水腔内的水进行过滤并分别与原水腔、净水腔连通。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在杯体1上设置有原水腔和净水腔,且在杯体1上还开设有原水开口3和净水开口4,在原水腔和净水腔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2。采用双开口设置,便于原水和净水进出原水腔、净水腔。使用时,杯体1正向摆放,即使杯体1上靠近原水腔的一端朝上、靠近净水腔的一端朝下放置,打开原水开口3,待过滤的原水(山泉水或者河水等)从杯体1的原水开口3进入原水腔内,在过滤装置2的作用下,原水腔内的原水能够依靠的自身重力进行过滤,经过过滤装置2过滤后的净水进入净水腔内并能从打开的净水开口4流出以便人们饮用,从而能够在人们徒步郊游或者野外工作时对水进行有效的自动过滤而使之适合饮用,有利于提高生存条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为一体成型制得,原水开口3由原水腔的一端部贯穿杯体1的一端面而成,净水开口4由净水腔的一端部贯穿杯体1的另一端面而成,一体成型工艺,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密封性能,还有利于提高整个产品的结构强度,从而更能应对复杂的户外环境。
在其它实施例中,杯体1为两段式结构,包括原水段和净水段,原水腔形成于原水段内,原水开口3由原水腔的顶部贯穿原水段的顶面而成,净水腔形成于净水段内,净水开口4由净水腔的顶部贯穿净水段的顶面而成,净水段通过螺纹连接于原水段的底部,通过净水段的旋松或旋紧而实现净水开口4的打开、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上的原水腔和净水腔由隔板5分隔而成,隔板5上设置有过滤安装孔,过滤装置2固定于隔板5的过滤安装孔内,如此,可利于过滤装置2的有效固定。
在具体实施时,隔板5为杯体1的内壁径向延伸而成,即使隔板5与杯体1一体成型制得,可利于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过滤装置2与隔板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便于过滤装置2的拆装。
在其它实施例中,过滤装置2直接作为分隔杯体1上的原水腔和净水腔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2上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过滤装置2的进水端与原水腔连通,过滤装置2的出水端与净水腔连通,从而使原水腔内的原水能经进水端进入过滤装置2内实现有效过滤,经过过滤装置2过滤后的净水从出水端流出并进入净水腔内。
具体地,过滤装置2上设置有过滤腔,进水端通过过滤腔与出水端连通,在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芯。优选地,过滤芯可以包括银离子滤芯、PPF棉滤芯、压缩活性炭滤芯、活化石滤芯、远红外矿化石滤芯、纳米复合滤芯、碳纤维滤芯、超滤膜滤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过滤净水杯还包括排气装置,原水腔内的原水依靠的自身重力在过滤装置2内充分过滤后流入净水腔内,随着原水腔内水位的下降,排气装置能够往原水腔内补充空气而维持原水腔和净水腔内的气压平衡。
具体地,隔板5上开设有排气安装孔,排气装置安装于隔板5的排气安装孔内,如此,有利于排气装置的有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装置内置于杯体1内并用于将净水腔内的空气排放至原水腔内,其包括排气管,具体地,排气管包括排气管本体6,排气管本体6安装于隔板5的排气安装孔内并穿设于杯体1的原水腔和净水腔内,排气管本体6上设置有管腔、进气口7和排气口8,进气口7通过管腔与排气口8连通,进气口7与净水腔连通,排气口8与原水腔连通。如此,可便于排气管的拆装,实现净水腔内空气的排放,利于原水腔内的原水完成过滤后进入净水腔内。
在其它实施例中,排气管与杯体1上的隔板5一体成形制得。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本体6靠近杯体1内壁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斜面31,限位斜面31设置为排气管本体6的表面于靠近进气口7的一端向靠近排气口8的方向向上倾斜而成,相应的,隔板5于排气安装孔内设置有与限位斜面31配合的定位斜面,定位斜面为隔板5于排气安装孔的内壁径向凸出而成,隔板5上的定位斜面能与排气管本体6上的限位斜面31相贴。这样,对排气管本体6的安装起到较佳的导向作用并能将排气管本体6有效安装在隔板5的排气安装孔内,使排气管本体6能靠近杯体1的内壁安装而利于原水从原水开口3进入原水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本体6远离杯体1内壁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9,限位凸起19为排气管本体6的表面径向凸出而成。这样,对排气管本体6的安装起到更佳的导向作用,使排气管本体6能靠近杯体1的内壁安装而利于原水从原水开口3进入原水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9沿排气管本体6的轴线方向延伸,可利于提高限位凸起19与隔板5的接触面积。
更佳的实施方式是,请参照图9至图11,该排气装置还包括导流部20,导流部20用于引导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口7处的水珠排出进气口7并流向净水腔,可有效避免水珠积聚在进气口7内。
具体地,导流部20上开设有导流斜口36,导流斜口36用于与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口7连通,这样,导流部20能够给进气口7处的水珠提供较佳的导向作用,引导水珠排出进气口7并流向净水腔,可有效避免水珠积聚在进气口7内造成堵塞,从而有利于提高排气效率。
优选地,导流部20的一侧上设置有相对于进气口7倾斜的斜面,导流斜口36的顶部和底部贯穿导流部20的顶面、底面,导流斜口36的侧部贯穿导流部20的斜面,这样,使导流斜口36能够与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口7连通,进气口7内的水珠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导流部20的导流斜口36后,容易流出导流斜口36并能流向净水腔,可有效防止水珠积聚在进气口7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至图11,导流部20上斜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面37和第二侧面38,第一侧面37位于导流斜口36的右侧、第二侧面38位于导流斜口36的左侧,第二侧面38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侧面37的水平高度,如此,可利于进气口7内的水珠沿导流斜口36流向净水腔。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侧面38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侧面37的水平高度。
更佳的实施方式是,第一侧面37和第二侧面38均倾斜设置,第二侧面38的斜度与第一侧面37的斜度相同。当然,也可以是,第二侧面38的斜度高于第一侧面37的斜度,或者是,第二侧面38的斜度低于第一侧面37的斜度。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部20参考叶子尖端对水的导流方式,使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口7不是平整的结构,即使第一侧面37和第二侧面38两侧的尖位也不能对称。原理是常规平口或者对称异形口,管内的水会在口端因水表面张力而形成的水膜,平衡水的自身重力,导致没法自动流出而形成气路不通畅,从而阻碍水净化的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20由隔板5于排气安装孔的底面往净水腔方向延伸而成,排气管本体6安装于排气安装孔内时,排气管本体6上进气口7的底部与导流部20上导流斜口36的顶部衔接,这样设置,使导流部20与隔板5一体成形,实现了导流部20的固定,导流部20与排气管本体6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从而可利于排气管本体6内的少量水珠沿导流部20流向净水腔,使排气管本体6内不易积水。
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流部20由排气管本体6于进气口7的底面往远离排气口8的方向延伸而成,使得排气管本体6上进气口7的底部与导流部20上导流斜口36的顶部连通,这样设置,使导流部20与排气管本体6一体成形,省去了安装过程,还便于拆装,可利于排气管本体6内的少量水珠沿导流部20流向净水腔,使进气口7处不易积水。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本体6设置为从排气口8往进气口7方向的内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管体,对排气管本体6内的少量水珠起到较佳的导向作用,有利于防止水珠堵塞排气口8。
具体地,排气管为一体成形制得,便于制作。更具体地,排气管本体6包括进气段和排气段,进气段和排气段相连并在两者的内部形成有管腔,管腔设置为锥形,杯体1正向摆放时,进气口7为管腔的底部贯穿进气段的底面而成,排气口8为管腔的顶部贯穿排气段的顶面而成,有利于提高气密性和排气效率。优选地,进气段和排气段为一体成形制得,便于制作。
在其它实施例中,排气管本体6中的进气段和排气段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还包括进气定位部32,进气定位部32与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段一体成形,即使进气口7为管腔的底部贯穿进气定位部32的底面而成,进气定位部32的外直径比进气段的最大外直径小,进气定位部32上设置有进气定位凸圈,进气定位凸圈为进气定位部32的周侧表面径向凸出而成,如此设置,可使排气管本体6通过进气定位部32卡紧于隔板5的排气安装孔内,可利于排气进气部分的有效固定。
优选地,进气定位部32通过过渡连接部与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段连接,可利于保证进气定位部32与排气管本体6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具体实施时,进气定位部32、过渡连接部和排气管本体6一体成形制得,便于排气管的制作,可利于提高排气管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本体6的内壁上覆盖有抛光层或导水涂层,可利于提高排气管本体6内壁的光滑度,防止水珠挂壁。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装置还包括单向阀9,单向阀9用于使排气管的管腔内的空气能从排气口8排出并限制水从排气口8进入管腔内,即使净水腔中的空气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排出至原水腔并限制原水腔内的水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进入净水腔内,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9安装在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中,可利于进一步限制原水腔内的水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进入净水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9的材质设置为软胶,有利于提高气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9上设置有阀腔、阀体进口21和阀体出口22,阀体进口21通过阀腔与阀体出口22连通,单向阀9的阀体进口21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连通。这样,单向阀9通过阀体进口21套装在排气管本体6上以使排气口8与阀体出口22连通,使得排气管本体6内的空气能够经排气口8从阀体出口22排放至原水腔。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阀体出口22设置为一字形,有利于更好的防止原水腔内的水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进入净水腔内。在其它实施例中,阀体出口22设置为十字形或其它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还包括阀体连接部33,阀体连接部33上开设有阀体连接口,阀体连接部33设置在排气管本体6上并使阀体连接口与排气口8连通,即排气口8为管腔的顶部贯穿阀体连接部33的顶面而成,单向阀9套装在阀体连接部33上并使阀体连接口通过阀体进口21与阀体出口22连通,从而可将单向阀9有效安装在排气管本体6上。
具体地,阀体连接部33与排气管本体6一体成形制得,即使阀体连接部33有效固定在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段上。更具体地,阀体连接部33设置为柱状结构,可利于使单向阀9更好的固定在阀体连接部33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阀体连接部33的周侧设置有阀体定位部,阀体定位部用于维持单向阀9在阀体连接部33上的上下位置。具体地,阀体定位部与阀体连接部33一体成形制得,优选地,阀体定位部设置于阀体连接部33与排气管本体6上排气段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9通过阀体连接件23套装在排气管的阀体连接部33处,利于单向阀9的安装固定。
优选地,阀体连接件23为软胶材质,可利于进一步提高单向阀9的气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排气装置还包括阀体遮盖组件,阀体遮盖组件用于将单向阀9固定于排气管上并遮盖单向阀9以限制水从排气口8进入管腔内,阀体遮盖组件与单向阀9之间形成有排气间隙,排气间隙用于与排气管的排气口8连通。具体地,阀体遮盖组件用于遮挡单向阀9的阀体出口22。如此,在保证排气管本体6内的空气能从排气间隙排放至原水腔的同时,可防止原水腔内的原水冲击单向阀9,进一步阻挡原水腔内的原水从阀体出口22进入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内。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遮盖组件包括定位遮盖件30和定位圈10,定位遮盖件30用于将单向阀9固定在排气管本体6上并能遮盖单向阀9的阀体出口22以限制水从排气口8进入管腔内,定位遮盖件30与单向阀9之间形成有排气间隙,排气间隙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连通。定位圈10用于套接于杯体1的原水腔内并与定位遮盖件30连接,进而能通过定位圈10维持定位遮盖件30在原水腔内的上下位置。这样,在定位遮盖件30的作用下,能防止原水腔内的原水冲击单向阀9而更好的阻挡原水腔内的原水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进入净水腔内,从而降低使用时产生的晃动、摔落等情况而引起原水腔内水浪对单向阀9的瞬间冲击影响,进一步避免原水未经过滤装置2渗到净水腔的风险,使排气管本体6内的空气能从排气间隙排放至原水腔。
具体地,阀体进口21为阀腔的底部贯穿单向阀9的底面而成,阀体出口22为阀腔的顶部贯穿单向阀9的顶面而成,定位遮盖件30罩盖于单向阀9于阀腔的顶部而能对阀体出口22进行有效遮盖。
更具体地,定位遮盖件30上设置有用于将单向阀9固定于排气管上的定位遮盖槽,定位遮盖件30的定位遮盖槽与单向阀9之间形成有排气间隙,排气间隙通过定位遮盖槽与排气管的排气口8连通。排气管本体6上具有单向阀9的一端能够与定位遮盖槽装配而固定在定位圈10上,且排气管本体6上单向阀9的顶部被定位遮盖槽的底面所遮盖。如此,可利于提高单向阀9的固定和遮盖效果。其中,定位遮盖槽为定位遮盖件30的底面往顶面方向延伸形成的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遮盖组件还包括定位连接件11,定位连接件11上设置有定位孔12和出气口13,排气装置中的排气管本体6穿设定位连接件11的定位孔12以通过定位连接件11卡紧固定于定位遮盖件30的定位遮盖槽内,定位连接件11的出气口13连通排气间隙并使排气管本体6上的排气口8能与原水腔连通。这样,有利于单向阀9的有效固定,可防止单向阀9在定位遮盖槽内发生晃动,能够更好的避免单向阀9与排气管本体6分离而影响过滤效率。
更具体地,排气管本体6上的单向阀9通过定位连接件11安装在定位遮盖件30的定位遮盖槽内,定位遮盖件30用于对排气管本体6上单向阀9的阀体出口22进行遮盖,排气管本体6上单向阀9的阀体出口22能与原水腔连通,使排气装置上出气部分能被阀体遮盖组件有效固定,排气管本体6内的空气能从排气间隙排放至原水腔,且在定位遮盖件30的作用下,能够防止单向阀9被水冲击。
具体地,定位孔12的顶部和底部贯穿定位连接件11的顶面和底面,出气口13为定位孔12的两侧部贯穿定位连接件11的两侧面而成,如此设置,可利于排气装置的有效固定和空气的有效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装置还包括渗水件24,渗水件24用于吸附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处形成的少量水珠,可利于进一步限制原水腔内的水从排气管本体6的排气口8进入净水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渗水件24穿设排气管本体6的管腔而与排气管本体6的内壁相贴,且渗水件24的两端穿设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口7和排气口8并分别固定在进气口7、排气口8处。从而使渗水件24可拆卸的安装在排气管本体6上,便于渗水件24的拆装,且渗水件24沿水珠的流动方向布置,即排气管本体6的长度方向,如此,排气管本体6上的水珠在重力作用下从排气口8流向进气口7时,能够被渗水件24有效吸附。具体地,渗水件24的形状设置为条状,使渗水件24沿排气管本体6的长度方向布置,可利于提高对水珠的吸附效率。
在其它实施例中,渗水件24的两端可通过缠绕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口7和排气口8处。
优选地,渗水件24的材质为棉料、布料、尼龙网、钢丝网以及其他可以导流的材料,能够更好的提高对水珠的导流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排气装置设置在杯体1外并用于将净水腔内的空气排放至原水腔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排气装置设置在杯体1外并用于将杯体1外的空气输入至原水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过滤净水杯还包括原水口盖25,原水口盖25与杯体1可拆卸连接以控制原水开口3的打开或关闭。具体地,原水口盖25与杯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便于原水口盖25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过滤净水杯还包括净水口盖14,净水口盖14与杯体1可拆卸连接以控制净水开口4的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净水口盖14包括连接盖15和翻盖16,连接盖15可拆卸的安装在杯体1的净水开口4处,翻盖16可在连接盖15上翻转并与连接盖15可拆卸连接而控制净水开口4的打开或关闭。具体地,连接盖15与杯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便于净水口盖14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净水口盖14还包括旋拧盖17,翻盖16上开设有活动通孔,连接盖15上开设有连接孔18,连接孔18通过净水开口4与净水腔连通,旋拧盖17可在活动通孔内旋转而与连接盖15连接或分离以控制连接孔18的关闭或打开。如此设置,可便于净水腔内净水的流出。
具体地,旋拧盖17内设置有密封塞27,密封塞27的形状与连接孔18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优选地,密封塞27为软胶材质,可使密封性能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旋拧盖17内设置有挡板34,挡板34可随旋拧盖17在翻盖16上的活动通孔内旋转并用于罩盖连接盖15上的连接孔18,从而能防止外部粉尘通过连接孔18进入杯体1内,以到达防尘作用。
具体地,请参照图7至图8,挡板34为旋拧盖17的底部周侧向下延伸的内圈,密封塞27位于挡板34的内侧,这样设置,可便于挡板34的制作。
更具体地,请参照图7至图8,挡板34上设置有限位环35,限位环35用于限制旋拧盖17脱离翻盖16上的活动通孔。优选地,限位环35为挡板34的底部周侧径向延伸出来的凸圈,即使限位环35的外直径大于活动通孔的内直径,限位环35的环口的内直径与挡板34的圈口的内直径相同,且这两者的内直径略大于连接孔18的外直径,使得旋拧盖17不会从活动通孔脱离并使挡板34可罩盖连接孔18。
在本实施例中,旋拧盖17与连接盖1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旋拧盖17于密封塞27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盖15于连接孔18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这样,通过将内螺纹设置在连接孔18的内壁,使得在打开连接盖15的连接孔18进行喝水时,能够避免连接孔18上的螺纹结构刮嘴,如此,可减少刮嘴感。
在其它实施例中,净水口盖14与原水口盖25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至图8,连接盖15上形成有连接嘴,连接嘴为连接盖15的顶面向上延伸而成的柱体,连接孔1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贯穿柱体的顶面、底面,这样设置,可便于喝水,还可以利于连接嘴与密封塞27的装配,节约密封塞27、旋拧盖17的材料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杯体1与原水口盖25、杯体1与净水口盖14、过滤装置2与隔板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6,可利于提高原水腔和净水腔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在净水口盖14中,密封圈26设置在连接盖15与杯体1之间。在过滤装置2与隔板5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圈26,两个密封圈26进一步保障过滤芯上下对应的原水腔和净水腔的密封,防止漏过滤情况。
优选地,密封圈26为硅胶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动过滤净水杯还包括提手28,提手28设置在原水口盖25上,便于自动过滤净水杯的携带。
在其它实施例中,提手28设置在杯体1或净水口盖14上,或者是,提手28设置在杯体1、净水口盖14和原水口盖25中的至少两个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提手28与原水口盖25铰接连接,可便于收纳。在其它实施例中,提手28与原水口盖25、杯体1或净水口盖14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在杯体1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部29,便于杯体1的握持使用。具体地,防滑部29为套装在杯体1表面的套体,套体上设置有防滑凸条。当然,防滑部29还可以是杯体1的表面上凸起的防滑凸条。
优选地,杯体1的表面上形成有凹槽,防滑部29套装在杯体1的凹槽上而利于防滑部29的有效固定。
组装时,将过滤装置2安装于隔板5的过滤安装孔内,把渗水件24插入排气管本体6的管腔内并使渗水件24的两端分别穿出进气口7、排气口8,再将排气管上的进气定位部32插接于隔板5的排气安装孔内,进而渗水件24的一端被夹紧于进气定位部32和隔板5于排气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单向阀9通过阀体连接件23套装在排气管的阀体连接部33上,渗水件24的另一端被夹紧于阀体连接件23和阀体连接部33之间,此时渗水件24的两端被有效固定在进气口7和排气口8处,且渗水件24的表面能与排气管本体6于管腔的内壁相贴。排气管上的单向阀9穿设定位连接件11的定位孔12并使阀体出口22通过出气口13与原水腔连通,定位圈10套接于杯体1的原水腔内并使单向阀9通过定位连接件11卡紧固定于定位遮盖件30内。防滑部29套装在杯体1的表面上,原水口盖25和净水口盖14分别安装在杯体1的原水开口3、净水开口4上。
使用时,杯体1正向摆放,取下原水口盖25将原水开口3打开,待过滤的原水从杯体1的原水开口3进入原水腔内并从过滤装置2的进水端进入过滤装置2内部,在过滤装置2的作用下,原水腔内的原水能够依靠的自身重力进行过滤,经过过滤装置2过滤后的净水从出水端进入净水腔内,净水腔内的空气从排气管本体6的进气口7进入排气管本体6内,并经单向阀9的阀体出口22排出单向阀9后从定位连接件11的出气口13排放至原水腔。当需要使用或饮用净水时,盖上原水口盖25将原水开口3关闭,将杯体1反向摆放,即使杯体1上靠近原水腔的一端朝下、靠近净水腔的一端朝上放置,旋松旋拧盖17使旋拧盖17与连接盖15分离,此时可将翻盖16从连接盖15上掀开,连接盖15上的连接孔18被打开,从而使净水腔内的净水能够从连接孔18流出。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和渗水件(24),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管腔、进气口(7)和排气口(8),所述进气口(7)通过管腔与排气口(8)连通,所述渗水件(24)用于吸附排气口(8)处的水珠;
所述渗水件(24)设置为条状;
所述渗水件(24)沿排气管的长度方向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件(24)穿设排气管的管腔并与排气管于管腔的内壁相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件(24)的两端穿设排气管的进气口(7)和排气口(8)并分别固定在进气口(7)、排气口(8)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件(24)为棉料或布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进气段和排气段,所述管腔为进气段和排气段相连而成,所述进气口(7)为管腔的一端部贯穿进气段的一端面而成,所述排气口(8)为管腔的另一端部贯穿排气段的一端面而成。
6.一种自动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
CN202320392503.2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Active CN220609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2503.2U CN220609435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2503.2U CN220609435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9435U true CN220609435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3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2503.2U Active CN220609435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9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6379B (zh) 一种滤瓶组件
CN201339524Y (zh) 燃油滤清器座和燃油滤清器
CN109985469A (zh) 一种纺织场所用空气除尘装置
CN220609435U (zh) 一种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CN219942039U (zh) 一种排气管及自动滤水装置
CN219942040U (zh) 一种防止水倒流的排气装置及自动滤水装置
CN220024700U (zh) 一种自动过滤净水杯
CN210974148U (zh) 户外取水净水便携式水瓶
CN116211114A (zh) 一种自动过滤净水杯
CN211339044U (zh) 一种新型大通量四合一滤芯结构
CN102179173B (zh) 一种具有超滤膜的过滤装置
CN109052683B (zh) 一种气压式便携净水器
CN110723833A (zh) 一种新型大通量四合一滤芯结构
CN106618229B (zh) 一种无菌结构的直饮机水箱
CN110255748A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6483222U (zh) 一种可双向封水的复合净水过滤装置
CN211753055U (zh) 一种带安装导向装置的滤芯
CN217377488U (zh) 储水滤芯及应用其的净水系统
CN209519449U (zh) 一种直饮水滤芯
CN201729719U (zh) 自动补水式饮水机净水器
CN110255750A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5776568U (zh) 一种带过滤除氯功能的花洒套装
US20100091395A1 (en) Core module with multiple layers and a water filter with the core module
CN110255744A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5822738U (zh) 一种带单向装置干燥罐罐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