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9004U -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9004U
CN220609004U CN202322275290.8U CN202322275290U CN220609004U CN 220609004 U CN220609004 U CN 220609004U CN 202322275290 U CN202322275290 U CN 202322275290U CN 220609004 U CN220609004 U CN 220609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raining
sides
groove
penetr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52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O3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O3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O3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O3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22752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9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9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9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底座,分别设于移动底座底部四侧的万向轮,设置于移动底座顶部的支撑柱,分别设于支撑柱两侧呈“L”形结构的放置板a和放置板b,分别设置于放置板a和放置板b底部的训练组件,用于方便患者进行恢复训练,设置于移动底座底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移动底座的位置。该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

Description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在普外科手术中,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由于卧床时间过长,不但容易导致肺部并发症、静脉血栓肠梗阻等的高发,同时患者的四肢由于长期的不活动,会导致出现肌肉萎缩的想笑,因此需要进行术后的恢复训练。
目前患者术后的恢复训练,一般都是通过使用助行器帮助患者下床进行走动,该种方式虽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但患者在使用助行器行走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意外跌倒或者与路上物品相撞的情况,导致患者的伤口处发生撕裂,造成二次伤害,或者患者通过他人对四肢肌肉进行按摩,来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该种方式不仅耗时较长,并且效果一般,导致患者的术后恢复训练进展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包括:移动底座,分别设于所述移动底座底部四侧的万向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顶部的支撑柱,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柱两侧呈“L”形结构的放置板a和放置板b,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和所述放置板b底部的训练组件,用于方便患者进行恢复训练,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底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移动底座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底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设有阻力弹簧,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顶部一侧的变向滑轮,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底部一侧的拉环,所述拉环顶部与所述活动板之间设有绳索,所述绳索贯穿所述放置板a并搭设于所述变向滑轮上,且所述阻力弹簧套设于所述绳索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弹簧顶部设有调节板a,所述壳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a和多个限位孔a,且所述调节板a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a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调节板a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a,所述定位槽a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a,且所述定位螺栓a贯穿所述限位孔a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拉环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连接有握持板,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握持板之间设有握力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b底部一侧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顶部设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顶部连接有调节板b,所述框体两侧均开设有辅助槽,所述脚踏板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辅助槽滑动连接的稳定块。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b和多个限位孔b,且所述调节板b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b并延伸至所述框体外部,所述调节板b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b,所述定位槽b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b,且所述定位螺栓b贯穿所述限位孔b并延伸至所述框体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分别设有两块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开设有通孔,且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通孔并滑动连接,两块所述连接块一侧分别与所述放置板a和放置板b相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侧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螺栓配套使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所述连接块并与所述固定槽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防滑板,分别开设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滑孔和螺纹孔,分别设于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滑杆和螺纹杆,且所述滑杆贯穿所述滑孔并与所述固定板一侧相连接,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螺纹孔并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持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9中:1、移动底座;101、万向轮;102、支撑柱;103、放置板a;104、放置板b;105、变向滑轮;106、固定槽;2、壳体;201、活动板;202、阻力弹簧;203、绳索;204、调节板a;205、调节槽a;206、限位孔a;207、定位槽a;208、定位螺栓a;3、拉环;301、凹槽;302、伸缩杆;303、握持板;304、握力弹簧;4、框体;401、脚踏板;402、压力弹簧;403、调节板b;404、辅助槽;405、稳定块;406、调节槽b;407、限位孔b;408、定位槽b;409、定位螺栓b;5、连接块;501、通孔;502、固定螺栓;6、固定板;601、防滑板;602、滑孔;603、螺纹孔;604、滑杆;605、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该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可以实现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予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包括:移动底座1,分别设于移动底座1底部四侧的万向轮101,设置于移动底座1顶部的支撑柱102,分别设于支撑柱102两侧呈“L”形结构的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分别设置于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底部的训练组件,用于方便患者进行恢复训练,设置于移动底座1底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移动底座1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训练组件包括:设置于放置板a103底部的壳体2,壳体2内部的底端设有活动板201,活动板201顶部设有阻力弹簧202,设置于放置板a103顶部一侧的变向滑轮105,设置于放置板a103底部一侧的拉环3,拉环3顶部与活动板201之间设有绳索203,绳索203贯穿放置板a103并搭设于变向滑轮105上,且阻力弹簧202套设于绳索203外部,当使用拉环3时,患者手握拉环3向下拉动,拉环3带动绳索203下移,绳索203贯穿放置板a103后通过变相滑轮105将壳体2内部的活动板201向上拉动,活动板201上移时通过顶部的阻力弹簧202,使得活动板201上移时与调节板a204之间形成阻力,从而导致患者在拉动拉环3时手臂得到锻炼,进而使患者可以在术后卧床期间的进行手部的恢复训练。
其中,参考图1-图3,阻力弹簧202顶部设有调节板a204,壳体2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a205和多个限位孔a206,且调节板a204一端贯穿调节槽a205并延伸至壳体2外部,调节板a204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a207,定位槽a207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a208,且定位螺栓a208贯穿限位孔a206并延伸至壳体2外部,其中患者使用拉环3进行手臂锻炼时,通过拨动调节板a204在调节槽205内上下移动,确定调节板a204的位置后,通过将定位螺栓a207贯穿限位孔a206之后,转动定位螺栓a206,使定位螺栓a206拧入定位槽a207内部并固定,进而将调节板a204位置固定,以此改变调节板a204和活动板201之间的初始间距,可以改变阻力弹簧202所产生的阻力,导致患者在拉动拉环3时所需要使用的力量发生改变,使得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提高阻力,达到抗阻训练的效果。
其中,参考图2和图4,拉环3内部开设有凹槽301,凹槽301内部设有多个伸缩杆302,伸缩杆302顶部连接有握持板303,伸缩杆302与握持板303之间设有握力弹簧304,当患者使用抓握拉环3时,拉环3内部的握持板303被患者抓握时,因为和凹槽301内部的伸缩杆302相连接,使得握持板303下移,在握持板303下移过程伸缩杆302与握持板303之间的握力弹簧304受到压缩,从而导致对握持板303下移时形成阻力,进而使患者可以锻炼到手掌的握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和图5,放置板b104底部一侧设有框体4,框体4内部设有脚踏板401,脚踏板401顶部设有压力弹簧402,压力弹簧402顶部连接有调节板b403,框体4两侧均开设有辅助槽404,脚踏板401两侧分别设有与辅助槽404滑动连接的稳定块405,当使用脚踏板401时,患者在床上将脚顶住脚踏板401后进行蹬踹动作,此时脚踏板401在框体4内部上移,通过压力弹簧402和调节板b403,使得脚踏板401的上移受到阻力,从而使得患者可以在术后卧床期间的进行腿部的恢复训练,其中脚踏板401在框体4内部上移过程中,脚踏板401两侧的稳定块405在框体4内部两侧开设的辅助槽404内滑动,可以对脚踏板401移动时进行限位,避免脚踏板401位置倾斜。
其中中,参考图1、图2和图6,框体4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b406和多个限位孔b407,且调节板b403一端贯穿调节槽b406并延伸至框体4外部,调节板b403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b408,定位槽b408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b409,且定位螺栓b409贯穿限位孔b407并延伸至框体4外部,其中患者在进行腿部恢复训练时,通过拨动调节板b403进行上下移动,改变调节板b403与脚踏板401的间距,然后将定位螺栓b409贯穿限位孔b407后拧动,使定位螺栓b409拧入调节槽b406内部并固定,从而将调节板b403的位置固定,以此改变压力弹簧402对脚踏板401形成的阻力,使得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阻力进行调节,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训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和图7,支撑柱102上分别设有两块连接块5,连接块5内部开设有通孔501,且支撑柱102贯穿通孔501并滑动连接,两块连接块5一侧分别与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相连接,连接块5另一侧设有固定螺栓502,支撑柱102外表面开设有多个与固定螺栓502配套使用的固定槽106,固定螺栓502贯穿连接块5并与固定槽106螺纹连接,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在使用时时,通过与连接块5相连接,且支撑柱102贯穿连接块5内部开设的通孔501并滑动连接,使得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可以根据需要在支撑柱102上旋转调节位置,方便患者使用,在调节好位置后,拧转固定螺栓502,使固定螺栓502拧入固定槽106内部,从而将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固定,并通过在支撑柱102上开设多个固定槽106,使得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可以旋转的同时可以进行高度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图8和图9,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1底部的固定板6,固定板6底部设有防滑板601,分别开设于底座1两侧的滑孔602和螺纹孔603,分别设于底座1顶部两侧的滑杆604和螺纹杆605,且滑杆604贯穿滑孔602并与固定板6一侧相连接,螺纹杆605贯穿螺纹孔603并螺纹连接,且螺纹杆605通过轴承与固定板6转动连接,将训练装置通过底座1底部的万向轮101移动到床边时,底座1顶部一侧的螺纹杆605通过与底座1一侧开设的螺纹孔603螺纹连接,使得转动螺纹杆605时可以下移,从而推动底座1底部的固定板6下移,当固定板6下移时底部的防滑板601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训练装置的位置固定,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由于万向轮101发生位移,从而提升训练效果,其中螺纹杆605推动固定板6下移过程中,固定板6另一侧顶部连接的滑杆604在滑孔602内跟随固定板6下移,可以提高固定板6下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稳度。
本装置通过训练组件可以方便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进行力量恢复训练,该组件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并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固定训练装置的位置,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时发生位移,具体实施方式:当使用拉环3时,患者手握拉环3向下拉动,拉环3带动绳索203下移,绳索203贯穿放置板a103后通过变相滑轮105将壳体2内部的活动板201向上拉动,活动板201上移时通过顶部的阻力弹簧202,使得活动板201上移时与调节板a204之间形成阻力,从而导致患者在拉动拉环3时手臂得到锻炼,进而使患者可以在术后卧床期间的进行手部的恢复训练。
当使用脚踏板401时,患者在床上将脚顶住脚踏板401后进行蹬踹动作,此时脚踏板401在框体4内部上移,通过压力弹簧402和调节板b403,使得脚踏板401的上移受到阻力,从而使得患者可以在术后卧床期间的进行腿部的恢复训练,其中脚踏板401在框体4内部上移过程中,脚踏板401两侧的稳定块405在框体4内部两侧开设的辅助槽404内滑动,可以对脚踏板401移动时进行限位,避免脚踏板401位置倾斜。
将训练装置通过底座1底部的万向轮101移动到床边时,底座1顶部一侧的螺纹杆605通过与底座1一侧开设的螺纹孔603螺纹连接,使得转动螺纹杆605时可以下移,从而推动底座1底部的固定板6下移,当固定板6下移时底部的防滑板601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训练装置的位置固定,避免患者在使用训练装置由于万向轮101发生位移,从而提升训练效果,其中螺纹杆605推动固定板6下移过程中,固定板6另一侧顶部连接的滑杆604在滑孔602内跟随固定板6下移,可以提高固定板6下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稳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底座(1);
分别设于所述移动底座(1)底部四侧的万向轮(101);
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顶部的支撑柱(102);
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柱(102)两侧呈“L”形结构的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
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103)和所述放置板b(104)底部的训练组件,用于方便患者进行恢复训练;
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底部的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移动底座(1)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103)底部的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的底端设有活动板(201),所述活动板(201)顶部设有阻力弹簧(202);
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103)顶部一侧的变向滑轮(105);
设置于所述放置板a(103)底部一侧的拉环(3),所述拉环(3)顶部与所述活动板(201)之间设有绳索(203),所述绳索(203)贯穿所述放置板a(103)并搭设于所述变向滑轮(105)上,且所述阻力弹簧(202)套设于所述绳索(203)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弹簧(202)顶部设有调节板a(204),所述壳体(2)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a(205)和多个限位孔a(206),且所述调节板a(204)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a(205)并延伸至所述壳体(2)外部,所述调节板a(204)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a(207),所述定位槽a(207)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a(208),且所述定位螺栓a(208)贯穿所述限位孔a(206)并延伸至所述壳体(2)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3)内部开设有凹槽(301),所述凹槽(301)内部设有多个伸缩杆(302),所述伸缩杆(302)顶部连接有握持板(303),所述伸缩杆(302)与所述握持板(303)之间设有握力弹簧(3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b(104)底部一侧设有框体(4),所述框体(4)内部设有脚踏板(401),所述脚踏板(401)顶部设有压力弹簧(402),所述压力弹簧(402)顶部连接有调节板b(403),所述框体(4)两侧均开设有辅助槽(404),所述脚踏板(401)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辅助槽(404)滑动连接的稳定块(4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4)两侧分别开设有调节槽b(406)和多个限位孔b(407),且所述调节板b(403)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b(406)并延伸至所述框体(4)外部,所述调节板b(403)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b(408),所述定位槽b(408)内部设有配套使用的定位螺栓b(409),且所述定位螺栓b(409)贯穿所述限位孔b(407)并延伸至所述框体(4)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2)上分别设有两块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内部开设有通孔(501),且所述支撑柱(102)贯穿所述通孔(501)并滑动连接,两块所述连接块(5)一侧分别与所述放置板a(103)和放置板b(104)相连接,所述连接块(5)另一侧设有固定螺栓(502),所述支撑柱(102)外表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螺栓(502)配套使用的固定槽(106),所述固定螺栓(502)贯穿所述连接块(5)并与所述固定槽(106)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底部设有防滑板(601);
分别开设于所述底座(1)两侧的滑孔(602)和螺纹孔(603);
分别设于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的滑杆(604)和螺纹杆(605),且所述滑杆(604)贯穿所述滑孔(602)并与所述固定板(6)一侧相连接,所述螺纹杆(605)贯穿所述螺纹孔(603)并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杆(605)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板(6)转动连接。
CN202322275290.8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Active CN220609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5290.8U CN220609004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5290.8U CN220609004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9004U true CN220609004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5290.8U Active CN220609004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9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9020A (zh) 一种腿部康复训练器
CN202620484U (zh) 步态康复训练机械人
CN220609004U (zh) 一种术后床上恢复训练器
CN110522609A (zh) 一种轨迹可变的下肢康复训练椅
CN113952683B (zh) 一种用于骨科康复的下肢锻炼装置
CN212548141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辅助装置
CN213285552U (zh)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CN111530030B (zh) 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CN213346659U (zh) 一种卧床患者的床上调节式康复锻炼装置
CN216394655U (zh) 一种下肢屈伸辅助训练器
CN209864558U (zh) 一种心血管外科护理仪
CN111529312B (zh) 一种神经内科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械
CN218923122U (zh) 一种心脏康复训练设备
CN217220062U (zh) 一种能够促进重症病人上下肢肌肉恢复的康复装置
CN220833983U (zh) 一种防止肌肉萎缩的骨科康复护理锻炼装置
CN219878594U (zh)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功能锻炼辅助用具
CN220404733U (zh) 一种床旁下肢训练器
CN216908532U (zh) 一种腿部骨折护理用的锻炼装置
CN219290044U (zh) 一种病人康复设备
CN215136565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病人锻炼护理装置
CN113663292B (zh) 一种骨科用下体训练仪
CN213031768U (zh) 一种医用康复训练床
CN215652395U (zh) 一种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CN220125043U (zh) 一种icu患者肢体功能训练器
CN212187096U (zh) 一种风湿用膝关节锻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