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5806U - 一种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5806U
CN220605806U CN202321910943.9U CN202321910943U CN220605806U CN 220605806 U CN220605806 U CN 220605806U CN 202321910943 U CN202321910943 U CN 202321910943U CN 220605806 U CN220605806 U CN 220605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essing block
support plate
groov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09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辉龙
孙中伟
于华君
朱彦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llo Tec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109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5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5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5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该光伏系统包括光伏面板、龙骨、底座和压块,光伏面板包括边框和安装于边框上的太阳能板,边框的侧边设置有连接槽,龙骨固定于屋顶上,底座固定于龙骨上,压块通过弹性件与底座弹性连接,压块能相对于底座沿第一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时,弹性件能驱动压块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槽内,在解锁位置时,压块能够脱离连接槽。通过沿第一方向推动压块,即可实现边框的锁定和解锁,从而实现光伏面板的快速拆装,省时省力,提高安装效率。由于连接槽位于边框的侧边,连接槽能对压块的部分结构进行遮挡,防止压块全部外露,从而提高了光伏系统外形的平整性和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光伏发电的主要器件是用于获取太阳辐射能量的光伏组件。目前,光伏发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平常生活中,例如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上。
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板1′和边框2′,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上时,还需要用到龙骨4′和压块3′,即龙骨4′固定在屋顶上,压块3′通过锁紧螺栓5′固定在龙骨4′上,安装光伏组件时,先将锁紧螺栓5′旋松,将光伏组件放置在压块3′的下方并支撑在龙骨4′上,然后将锁紧螺栓5′旋紧,使得压块3′的端部压紧在边框2′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光伏组件的固定。首先,这种安装方式费时费力,拆装过程比较繁琐,拆装效率比较低。其次,从外观上看,压块3′凸出于光伏组件的上表面,压块3′全部外露设置,从而影响了整个光伏系统外观的美观性和平整性。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光伏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可以实现光伏面板的快速安装和快速拆卸,省时省力,提高安装效率,又保证了光伏系统的美观性和平整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伏系统,包括:
光伏面板,包括太阳能板和边框,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所述边框上,所述边框的侧边设置有连接槽;
龙骨和底座,所述龙骨固定于屋顶上,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龙骨上;
压块,所述压块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底座弹性连接,所述压块能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弹性件能驱动所述压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槽内,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压块能够脱离所述连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一端开口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压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或抵接于所述滑槽的槽底,另一端连接或抵接于所述压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拨动槽,所述拨动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压块上设置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穿设于所述拨动槽且部分伸出于所述底座外表面,所述拨动件能沿所述拨动槽滑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光伏面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面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底座;
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滑动设置一个所述压块,每个所述压块能与对应一侧的所述光伏面板的所述连接槽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间隔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反,每个所述压块与对应的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每个所述滑槽的槽底与所述压块之间均设有所述弹性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边框包括:
第一支撑板;
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隔设置;
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限定形成所述连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倒角,所述压块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倒角滑动配合的导向斜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一竖板、横板和第二竖板,所述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横板、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共同限定形成所述连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横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截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边框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自所述第一支撑板朝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限定形成安装槽,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系统,在安装光伏面板时,首先向下按压边框,使得边框与压块接触,然后通过推动边框来推动压块相对于底座沿第一方向向内滑动,此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继续向下方按压边框,当压块正对连接槽的开口时,弹性件回弹,驱动压块可拆卸于连接槽内,此时压块处于锁定位置,弹性件的弹性力能够使压块稳定卡接于连接槽内,以对边框进行锁定。当需要拆卸时,沿第一方向向远离边框的一侧推动压块,使得压块脱离连接槽,此时压块处于解锁位置,以将边框解锁,然后用手抬起光伏面板即可完成拆卸。由此,可以实现光伏面板的快速安装和快速拆卸,省时省力,提高安装效率,其次由于连接槽位于边框的侧边,因此连接槽能对压块的部分结构进行遮挡,防止压块全部外露,且从外观上看不到压块,从而提高了光伏系统外形的平整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隐去光伏组件后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隐去光伏组件且底座剖切部分结构后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隐去光伏组件且底座剖切部分结构后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框与太阳能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
1′、太阳能板;2′、边框;3′、压块;4′、龙骨;5′、锁紧螺栓;
1、太阳能板;
2、边框;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3、第一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241、第一竖板;242、横板;243、第二竖板;25、连接槽;26、第三连接板;261、第二倒角;27、安装槽;271、上开口;272、侧开口;28、第一倒角;
3、压块;31、导向斜面;32、拨动件;
4、弹性件;
5、底座;51、滑槽;52、拨动槽;53、连接件;
6、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面板、龙骨6、底座5和压块3,光伏面板包括太阳能板1和边框2,边框2由一较长的金属型材构成,太阳能板1安装于边框2上,边框2用于太阳能板1的四周进行封装保护,光伏面板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器件,主要用于获取太阳辐射能量并转变为电能。龙骨6固定于屋顶上,底座5通过两个连接件53固定于龙骨6上,其中,连接件53可以为螺栓或者螺钉,连接件53穿过底座5后与龙骨6螺纹连接,从而将底座5固定在龙骨6上。边框2的侧边设置有连接槽25,压块3通过弹性件4与底座5弹性连接,且压块3能相对于底座5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时,弹性件4能驱动压块3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槽25内,在解锁位置时,压块3能够脱离连接槽25。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如图2所示,在安装光伏面板时,首先向下按压光伏面板,使得边框2与压块3接触,然后通过推动边框2来推动压块3相对于底座5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向内滑动,此时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继续向下方按压光伏面板,当压块3正对连接槽25的开口时,弹性件4回弹,并驱动压块3卡接于连接槽25内,此时压块3处于锁定位置,弹性件4的弹性力能够使压块3稳定卡接于连接槽25内,以对边框2进行锁定,同时边框2的底部支撑在龙骨6上,从而对整个光伏面板形成稳定的支撑,如图3所示。当需要拆卸光伏面板时,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向远离边框2的一侧推动压块3,使得压块3脱离连接槽25,此时压块3处于解锁位置,以使边框2解锁,然后用手抬起光伏面板即可完成拆卸。由此,可以实现光伏面板的快速安装和快速拆卸,省时省力,提高安装效率,其次由于连接槽25位于边框2的侧边,因此连接槽25能对压块3的部分结构进行遮挡,防止压块3全部外露,且从外观上看不到压块3,从而提高了光伏系统外形的平整性和美观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底座5上开设有一端开口的滑槽51,滑槽51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压块3与滑槽51滑动配合,弹性件4的一端连接或抵接于滑槽51的槽底,另一端连接或抵接于压块3。在安装或拆卸光伏面板的过程中,压块3相对于底座5的滑动即为压块3相对于滑槽51的滑动,通过压块3与滑槽51的配合,能够对压块3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压块3的移动更加平稳。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也可以为弹性板件或其他形式的弹性部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在弹性件4的一端焊接钢片,再将钢片粘接在滑槽51的槽底,从而实现弹性件4与滑槽51的槽底之间的稳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弹性件4的另一端也焊接钢片,再将钢片粘接在压块3的侧面,从而实现弹性件4与压块3之间的稳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5所示,压块3和滑槽5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件4,多个弹性件4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间隔且均匀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通过设置多个弹性件4,能保证压块3与底座5之间稳定的弹性连接,且在多个弹性件4的作用下,对于压块3施加的压力更加均匀,使得压块3能更加稳定地卡接于连接槽25内。其中,弹性件4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其具体数量根据压块3的长度进行适应性选择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底座5上开设有拨动槽52,拨动槽52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且与滑槽51连通,压块3上设置有拨动件32,拨动件32穿设于拨动槽52且部分伸出于底座5的外表面,拨动件32能沿拨动槽52滑动。如图3和图5所示,当光伏面板安装完毕之后,压块3卡接于连接槽25内,此时拨动件32与拨动槽52靠近边框2的一端相抵,从而对压块3进行限位,压块3的自由端与连接槽25的槽底之间不接触。由于拨动件32对压块3的限位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4的一端可以仅抵接于滑槽51的槽底,另一端抵接于压块3的侧面。如图2和图6所示,当需要对光伏面板进行拆卸时,操作人员通过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向远离边框2的一端拨动该拨动件32,使得拨动件32与拨动槽52远离边框2的一端相抵即可,此时压块3完全脱离出连接槽25,边框2处于解锁状态,用手抬起光伏面板即可完成拆卸,从而提高了拆卸操作的便利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拨动槽52为腰形槽,拨动件32为螺纹杆,螺纹杆与压块3之间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拨动件32也可以是光滑杆件,光滑杆件可以与压块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光伏面板,至少两个光伏面板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光伏面板之间设有一个底座5;底座5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滑动设置一个压块3,每个压块3能与对应一侧的光伏面板的连接槽25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利用一个龙骨6、一个底座5和两个压块3同时实现两个光伏面板的固定安装,节省材料和成本,简化安装流程,缩短安装时间,又可以使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优选地,如图4所示,底座5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51,两个滑槽51间隔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反,每个压块3与对应的滑槽51滑动配合,每个滑槽51的槽底与压块3之间均设有弹性件4。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每个压块3均能通过弹性件4与底座5弹性连接,且每个滑槽51均能对与其滑动配合的压块3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每个压块3的移动均更加平稳,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边框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第二支撑板22与第一支撑板21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板23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二连接板24与第一连接板23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24连接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二连接板24构造为弯折形状,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板22和第二连接板24共同限定形成连接槽25。通过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围设形成的边框2为管体结构,整体结构简单,节省了边框2的材料和成本,且满足轻量化设计。
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板24具体包括第一竖板241、横板242和第二竖板243,横板242位于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第一竖板24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1,另一端连接于横板242背离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第二竖板24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2,另一端连接于横板242靠近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横板242、第二竖板243和第二支撑板22共同限定形成连接槽25。通过将第二连接板24设置为上述形式,在形成连接槽25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个边框2的结构强度,提高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光伏系统在户外长期稳定的工作。其中,第二支撑板22用于形成连接槽25的部分可以进行加厚设置,从而增大了用于卡接压块3的部分第二支撑板22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板21、横板242和第二支撑板22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23、第一竖板241和第二竖板243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23的截面垂直于第一支撑板21的截面,使得连接槽25的截面形状构造为长方形,整个边框2的结构规则、简单,容易加工制造。
优选地,第二支撑板22远离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倒角28,压块3上具有与第一倒角28滑动配合的导向斜面31。在安装光伏组件时,向下按压光伏组件,使得边框2的第一倒角28与压块3的导向斜面31接触,在不断向下按压光伏组件的过程中,边框2的第一倒角28与第一限位部的导向斜面31滑动配合,并推动压块3移动,直至压块3卡接于连接槽25内。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边框2与第一限位部之间的滑动转变为压块3沿X轴方向的移动,以便于边框2的安装,结构简单,仅需要向下按压的动作即可将压块3卡接于连接槽25内,操作方便,更加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边框2还包括第三连接板26,第三连接板26自第一支撑板21朝远离第二支撑板22的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板26和第一支撑板21限定形成安装槽27,以使安装槽27同时具有侧开口272和上开口271,太阳能板1能容置并固定于安装槽27内。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设置是在第三连接板26的顶端还会垂直连接一个顶板,以将上开口271进行遮挡,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安装槽27仅有一个侧开口272以供太阳能板1插接。如图8所示,在实际安装时,由于屋顶是斜的,太阳能板1和边框2也是倾斜的,一些积灰或者积水就会在太阳能板1的上表面沿着箭头的方向流到边框2的顶板内,并积存在顶板与太阳能板1之间而无法排出,最终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取消顶板的设置,使得太阳能板1的上表面无遮挡,一些积灰或者积水会在太阳能板1的上表面沿着箭头的方向最终流到边框2外,从而达到排水防尘的作用。
优选地,第三连接板26远离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倒角261。第二倒角261的设置使得边框2的边角处不会太尖锐,防止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刮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面板,包括太阳能板(1)和边框(2),所述太阳能板(1)安装于所述边框(2)上,所述边框(2)的侧边设置有连接槽(25);
龙骨(6)和底座(5),所述龙骨(6)固定于屋顶上,所述底座(5)固定于所述龙骨(6)上;
压块(3),通过弹性件(4)与所述底座(5)弹性连接,且所述压块(3)能相对于所述底座(5)沿第一方向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弹性件(4)能驱动所述压块(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槽(25)内,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压块(3)能够脱离所述连接槽(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一端开口的滑槽(51),所述滑槽(5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压块(3)与所述滑槽(51)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连接或抵接于所述滑槽(51)的槽底,另一端连接或抵接于所述压块(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拨动槽(52),所述拨动槽(5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滑槽(51)连通,所述压块(3)上设置有拨动件(32),所述拨动件(32)穿设于所述拨动槽(52)且部分伸出于所述底座(5)外表面,所述拨动件(32)能沿所述拨动槽(52)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光伏面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面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底座(5);
所述底座(5)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滑动设置一个所述压块(3),每个所述压块(3)能与对应一侧的所述光伏面板的所述连接槽(25)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51),两个所述滑槽(51)间隔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反,每个所述压块(3)与对应的所述滑槽(51)滑动配合,每个所述滑槽(51)的槽底与所述压块(3)之间均设有所述弹性件(4)。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2)包括:
第一支撑板(21);
第二支撑板(2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间隔设置;
第一连接板(2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
第二连接板(24),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2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4)共同限定形成所述连接槽(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倒角(28),所述压块(3)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倒角(28)滑动配合的导向斜面(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4)包括第一竖板(241)、横板(242)和第二竖板(243),所述横板(24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之间,所述第一竖板(2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板(24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所述第二竖板(24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横板(24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所述横板(242)、所述第二竖板(243)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共同限定形成所述连接槽(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所述横板(2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23)、所述第一竖板(241)和所述第二竖板(24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2)还包括第三连接板(26),所述第三连接板(26)自所述第一支撑板(21)朝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26)和所述第一支撑板(21)限定形成安装槽(27),所述太阳能板(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7)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6)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倒角(261)。
CN202321910943.9U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光伏系统 Active CN220605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0943.9U CN220605806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0943.9U CN220605806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5806U true CN220605806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6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0943.9U Active CN220605806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5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95471U (zh) 可调式太阳能压板
CN201494984U (zh) 电梯轿厢用的撑架
CN220605806U (zh) 一种光伏系统
CN211192648U (zh) 一种围护系统波纹板安装辅助装置
CN116722797A (zh) 一种光伏系统
CN210241063U (zh) 一种环境监测装置用固定杆
CN213879699U (zh) 一种便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框
CN212413089U (zh) 一种无导轨柔性屋面光伏支架专用夹具组件
CN110560537B (zh)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翻孔机构及翻孔工艺
CN114075878A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安装装置
CN112050037A (zh) 一种便于卡合安装的工业触摸屏
CN112038276A (zh) 一种基于硅片插片清洗机插片稳定性增强的机构
CN216705716U (zh) 一种拉弯机夹具
CN216239427U (zh) 彩钢屋面光伏组件系统的固定装置
CN202674895U (zh) 格栅灯
CN216780100U (zh) 一种钣金折弯机的活动夹紧机构
CN220814690U (zh) 一种沉降缝墙地面石材安装结构
CN100443250C (zh) 机车旁承体与旁承座的压装方法
CN213984086U (zh) 一种装配便捷的光伏板组合安装基架
CN214090509U (zh) 一种方便装拆的石材幕墙
CN219687272U (zh) 一种车厢物料整平辅助装置
CN215290777U (zh) 一种新型光伏光电集热墙
CN220641911U (zh) 送膜机构及光伏贴膜机
CN214954617U (zh) 一种火电厂防止误操作用控制装置
CN21998069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