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8881U -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8881U
CN220598881U CN202322117049.2U CN202322117049U CN220598881U CN 220598881 U CN220598881 U CN 220598881U CN 202322117049 U CN202322117049 U CN 202322117049U CN 220598881 U CN220598881 U CN 220598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 body
novel concrete
convenient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70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福壮
孙刚明
杨庆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Sheng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Sheng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Sheng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Shenghui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170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8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8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8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安装槽和伸缩板,所述板体一侧设置有伸缩板,所述板体另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伸缩板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以伸缩的伸缩板配合安装槽实现板体之间的连接效果,并且多块板体可以利用限位槽和限位键实现板体之间的组装效果,上下左右均可以方便组装,解决了现有的叠合板无法快速组装叠合的功能,导致板体之间缺乏有效的组装方式,影响总体的组装效果。

Description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水泥叠合板是一种由水泥和其他材料层层堆砌而成的建筑板材。它通常包括水泥、细石、砂子和添加剂等原材料。
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3115195U,公开了一种水泥复合叠合板,包括上板,咬合板,下板,找平板,龙骨筋,拉钉,加固筋,连接筋和固位筋,所述下板的上表面通过固位筋连接有找平板,在找平板的上表面咬合有咬合板,在咬合板的一表面连接有上板,在上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拉钉;所述下板的表面贯穿至上板的表面垂直设有龙骨筋,在龙骨筋的表面焊接有加固筋,在加固筋的一侧通过连接筋连接有固位筋。本实用新型咬合板,找平板和龙骨筋的设置,将硬性抗震结构联合纤维结构实现稳定抗震,对现有结构硬性抗震实现软性拓展,搭配地聚物水泥浇筑实现稳定的抗震效果,现有的技术中,在使用中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的叠合板组装效果,但存在的缺陷是:现有的叠合板无法快速组装叠合的功能,导致板体之间缺乏有效的组装方式,影响总体的组装效果,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解决了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安装槽和伸缩板,所述板体一侧设置有伸缩板,所述板体另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伸缩板相适配。
使用本方案中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时,可以利用伸缩板插入在安装槽内部,配合螺钉实现定位,保证板体之间的横向定位,并且可以利用限位槽和限位键实现纵向的叠合组装效果。
优选的,所述板体上端一侧设置有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伸缩板表面开设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定位条,通过外置螺栓可以穿过定位条和定位孔固定,使得伸缩板在与安装槽插接配合的时候可以调节两侧板体的安装间距。
优选的,所述板体上表面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连接杆,通过连接杆的设置可以方便吊装机对板体进行吊装,方便有位置进行钢索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板体内部设置有钢筋,钢筋的设计可以增加板体的刚度,不容易发生断裂。
优选的,所述板体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键,所述板体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键相适配,利用限位键和限位槽的配合可以使得板体之间进行叠合,叠合之后不容易受到水平作用力而分开,实现了便于组装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装置可以利用伸缩板配合安装槽实现板体的横向组装拼接效果;
2、本装置可以利用限位键和限位槽实现板体的上下组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三维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三维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板体;2、钢筋;3、安装槽;4、定位孔;5、连接杆;6、凹槽;7、伸缩板;8、定位条;9、限位槽;10、限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到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1、安装槽3和伸缩板7,板体1内部设置有钢筋2,钢筋2的设计可以增加板体1的刚度,不容易发生断裂,板体1上表面两侧设置有凹槽6,凹槽6内部设置有连接杆5,通过连接杆5的设置可以方便吊装机对板体1进行吊装,方便有位置进行钢索的固定,板体1一侧设置有伸缩板7,板体1另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板体1上端一侧设置有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定位孔4,定位孔4贯穿安装槽3。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可以利用伸缩板7配合安装槽3实现板体1的横向组装拼接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到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槽3与伸缩板7相适配,伸缩板7表面开设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定位条8,通过外置螺栓可以穿过定位条8和定位孔4固定,使得伸缩板7在与安装槽3插接配合的时候可以调节两侧板体1的安装间距,板体1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键10,板体1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9,限位槽9与限位键10相适配,利用限位键10和限位槽9的配合可以使得板体1之间进行叠合,叠合之后不容易受到水平作用力而分开,实现了便于组装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可以利用限位键10和限位槽9实现板体1的上下组装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板体(1)、安装槽(3)和伸缩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一侧设置有伸缩板(7),所述板体(1)另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与所述伸缩板(7)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上端一侧设置有呈方形阵列分布的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贯穿所述安装槽(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板(7)表面开设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定位条(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上表面两侧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部设置有连接杆(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内部设置有钢筋(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键(10),所述板体(1)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与所述限位键(10)相适配。
CN202322117049.2U 2023-08-08 2023-08-08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Active CN220598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7049.2U CN220598881U (zh) 2023-08-08 2023-08-08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7049.2U CN220598881U (zh) 2023-08-08 2023-08-08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8881U true CN220598881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8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7049.2U Active CN220598881U (zh) 2023-08-08 2023-08-08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8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96200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
CN110541580A (zh) 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
CN220598881U (zh) 便于组装的新型混凝土叠合板
CN217105624U (zh)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开槽抗裂板材
CN211571947U (zh) 一种砌体结构连接支撑装置
CN212224202U (zh) 一种钢板连接的预制墙板
CN215055517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预制剪力墙插筋定位装置
CN213741826U (zh) 一种无梁空心楼盖的施工结构
CN214169601U (zh) 一种用于浇筑混凝土梁板的grc免拆模板
CN214402324U (zh) 一种装配式低能耗墙体免拆模板
CN112796462A (zh) 一种加强alc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27515A (zh)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连接装置
CN110714442A (zh) 一种护坡板以及柔性连接护面系统
TWM590209U (zh) 設備基座
CN217203668U (zh) 一种钢格网与高强砂浆组合式桥梁加固装置
CN216810411U (zh) 一种钢结构墙体
CN110757626A (zh) 一种预制建筑塔基制作模具
CN211113464U (zh) 一种护坡板以及柔性连接护面系统
CN211548029U (zh) 一种便于牢固安装的装配式建筑连接结构
CN213979443U (zh) 调平龙骨系统
CN214697052U (zh) 一种建筑楼板加固连接结构
CN217871172U (zh) 一种高耐久度抗剪力墙结构
CN215978513U (zh) 一种剪力墙钢筋绑扎定型用固定梯
CN218881694U (zh) 一种用于楼板开洞的加固结构
CN217106136U (zh) 一种狭窄变形缝钢板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