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8676U -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8676U
CN220598676U CN202320962345.XU CN202320962345U CN220598676U CN 220598676 U CN220598676 U CN 220598676U CN 202320962345 U CN202320962345 U CN 202320962345U CN 220598676 U CN220598676 U CN 220598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interception
side wall
sewage
cavity
gu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23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启
刘振善
张奎
孙成刚
裴习双
司晓丽
司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jing Rainwater Util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jing Rainwater Util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jing Rainwater Util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jing Rainwater Util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23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8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8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8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体,其内具有第一截污腔,并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侧壁,过滤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过水通孔;滤砖,设置于过滤侧壁处;第一截污体还包括环绕其开口设置的集水槽,以及设置于其侧壁的导流槽,导流槽与集水槽以及第一截污腔联通;导流槽所在侧壁为除过滤侧壁以外的其他侧壁。本实用新型中的雨水口截污装置,截污过滤功能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且城区不透水面积加大,暴雨时城市道路径流量激增,道路排水设施面临着极大压力,若未能快速排除路面径流则极易引起城市内涝,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城市安全。另一方面,道路地表积累有大量污染物,如颗粒物、油类、盐分、氮、磷、有毒物质和生活垃圾等,在降雨过程中随地表径流冲刷至排水管渠或直接进入地表水环境,将会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然而,传统道路排水方式在路表雨水汇流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径流污染问题,故有必要在传统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物理或者生态截污措施,控制道路径流污染,从降低对水环境的危害。道路分散的雨水口技术提升为道路径流污染控制提供可能的途径。雨水口是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的重要附属构筑物,由进水箅、井身及支管等组成。雨水口是道路雨水收集排放的主要途径,故雨水口的合理设计是城市道路路面径流雨水排污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设置于雨水口内,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进而减少其中的污染物的雨水口过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包括:
第一截污体,其内具有第一截污腔,并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侧壁,过滤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过水通孔;
滤砖,设置于过滤侧壁处;
第一截污体还包括环绕其开口设置的集水槽,以及设置于其侧壁的导流槽,导流槽与集水槽以及第一截污腔联通;导流槽所在侧壁为除过滤侧壁以外的其他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消能台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滤侧壁包括靠近第一截污体底部的第一段以及远离第一截污体底部的第二段,滤砖和过水通孔均设置于第一段处,第二段设置有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溢流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雨水口截污装置还包括:
阻臭百叶,设置于第二段的过滤侧壁外;阻臭百叶具有覆盖第一溢流孔的第一状态,以及被第一溢流孔处溢出的雨水冲抵打开的第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雨水口截污装置还包括:
第二截污体,设置于第一截污体内且位于第一截污体的开口处;第二截污体内具有第二截污腔,且第二截污体的底面和侧壁上均设置有与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截污孔,雨水依次经第二截污腔和第一截污腔后被过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截污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二溢流孔;第二溢流孔设置于第二截污体的侧壁上靠近第二截污腔开口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雨水口截污装置还包括:
多个格栅板,倾斜设置于第一截污体的底部,且沿着滤砖的,且多个格栅板沿着过滤侧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口截污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截污体的过滤主体为过滤侧壁,并在过滤侧壁处设置滤砖,能够使第一截污体在形成沉积空间(第一截污体的底部和侧壁/滤砖合围形成)的基础上,通过滤砖对雨水中的油类、盐分、氮和磷等进行初步过滤,减小了雨水对于水环境的危害;同时,通过设置环绕第一截污体开口的集水槽,能够充分收集雨水,且通过设置联通集水槽和第一截污腔的导流槽位于除过滤侧壁以外的其他侧壁,能够防止导流槽内的雨水流入滤砖和过滤侧边之间的缝隙内,而未经滤砖过滤直接流出,进一步提高该雨水口截污装置的雨水过滤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口截污装置,通过在导流槽内设置至少一个消能台阶,能够使经过导流槽的雨水较为缓慢地落入第一截污体底部,避免了其冲刷扰动沉泥区底泥影响滤砖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口截污装置,通过在第一溢流孔处设置阻臭百叶,在保证第一截污体的排水量,使其在降雨量较大时不会影响市政排水的基础上,还能够阻挡常规状态下(降雨量较小,雨水经过滤砖后排出而无需经过第一溢流孔溢出)第一截污体内的污染物的异味,进一步提高了该雨水口截污装置的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口截污装置,通过在第一截污体的开口处设置能够先滤除雨水中较大颗粒的污染物的第二截污体,便于对此类污染物进行清理,且还能够减小这些污染物对于滤砖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口截污装置,通过在第一截污体的底部设置多个倾斜的格栅板,使得雨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能够先行接触格栅板上的斜面,实现沉降,提升了雨水口处的整体除污效率;同时倾斜设置的格栅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雨水口底部的雨水的整体流动,减小已经沉降于第一截污体上的污染物被扰动的可能性,并在污染物被扰动的情况下阻挡其上浮,从而使得滤砖被混悬于雨水口底部的雨水中的污染物附着的可能性减小,使用寿命增长,提高了该雨水口截污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截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雨水口截污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的截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雨水口的截污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截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截污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截污体;
111-过水通孔;112-第一溢流孔;
12-集水槽;
13-导流槽; 131-消能台阶;
14-第一卡接板; 15-第二卡接板;
2-滤砖;21-砖体;22-框体;23-拉提把手;
3-格栅板;
4-阻臭百叶;
5-第二截污体;51-截污孔;52-第二溢流孔;53-第二挂接台阶;
6-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其包括:第一截污体1和滤砖2,其中,第一截污体1内具有第一截污腔,并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侧壁,而过滤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过水通孔111;滤砖2设置于过滤侧壁处;第一截污体1还包括环绕其开口设置的集水槽12,以及设置于其侧壁的导流槽13,导流槽13与集水槽12以及第一截污腔联通;导流槽13所在侧壁为除过滤侧壁以外的其他侧壁。
第一截污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雨水口的形状等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其可以由一块底板和四块侧板合为形成,进而形成具有一个底部和四个侧壁的第一截污体1,且该第一截污体1的口径自其开口朝向其底部可以设置为逐渐减小。
此外,当应用于新增的雨水口时,本实施例中的雨水口截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外壳6,如图3和图4所示,该外壳6套设于第一截污体1外;当建设雨水口时,只要将该具有外壳6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埋设于对应的位置点即可。
第一截污腔为形成于第一截污体1内的空腔,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基于第一截污体1对于雨水中污染物过滤截除功能的实现需求,该第一截污腔为一端开口的空腔,且该开口即为第一截污体1的进水口;第一截污体1的出水口即为上述过水通孔111以及下述第一溢流孔112。
基于下述导流槽13的设置,因而第一截污体1的过滤侧壁可以为一个~三个。图1和图2中以过滤侧壁为两个进行示出,且该两个过滤侧壁为相对设置。
过滤侧壁上的过水通孔111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等同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过水需求进行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设置远离第一截污体1底部的过水通孔111的孔径,相对于靠近第一截污体1底部的过水通孔111的孔径较大。
为了在实现滤砖2与过滤侧壁之间的相对固定以进行雨水过滤的同时,便于滤砖2到达使用寿命后的更换,如图2所示,可以在第一截污体1的底部和/或侧壁设置第一卡接板14,该第一卡接板14与过滤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卡接槽,滤砖2即卡接于该第一卡接槽内。
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滤砖2到达使用寿命后的更换,如图2所示,还可以设置滤砖2包括砖体21以及包覆于砖体21侧边的框体22,并在框体22上设置拉提把手23。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砖体21上两个较大的端面均为过滤面,此处框体22包覆的为过滤面以外的其他侧面。
且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图4中均以滤砖2设置于过滤侧壁内侧为例进行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滤砖2也可以设置于过滤侧壁的外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雨水口截污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截污体1的过滤主体为过滤侧壁,并在过滤侧壁处设置滤砖2,能够使第一截污体1在形成沉积空间(第一截污体1的底部和侧壁/滤砖2合围形成)的基础上,通过滤砖2对雨水中的油类、盐分、氮和磷等进行初步过滤,减小了雨水对于水环境的危害;同时,通过设置环绕第一截污体1开口的集水槽12,能够充分收集雨水,且通过设置联通集水槽12和第一截污腔的导流槽13位于除过滤侧壁以外的其他侧壁,能够防止导流槽13内的雨水流入滤砖2和过滤侧边之间的缝隙内,而未经滤砖2过滤直接流出,进一步提高该雨水口截污装置的雨水过滤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导流槽13内具有至少一个消能台阶131,从而使经过导流槽13的雨水较为缓慢地落入第一截污体1底部,避免了其冲刷扰动沉泥区底泥影响滤砖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过滤侧壁包括靠近第一截污体1底部的第一段以及远离第一截污体1底部的第二段,滤砖2和过水通孔111均设置于第一段处,第二段设置有与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溢流孔112。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雨水口截污装置包括阻臭百叶4,该阻臭百叶4设置于第二段的过滤侧壁外,且其具有覆盖第一溢流孔112的第一状态,以及被第一溢流孔112处溢出的雨水冲抵打开的第二状态。从而,能够在保证第一截污体1的排水量,使其在降雨量较大时不会影响市政排水的基础上,还能够阻挡常规状态下(降雨量较小,雨水经过滤砖2后排出而无需经过第一溢流孔112溢出)第一截污体1内的污染物的异味,进一步提高了该雨水口截污装置的实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第一溢流孔112是为了保证第一截污体1的排水量而设置,因而第一溢流孔112相较于过水通孔111较大。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雨水口截污装置包括一第二截污体5,该第二截污体5设置于第一截污体1内且位于第一截污体1的开口处,第二截污体5内具有第二截污腔,且第二截污体5的底面和侧壁上均设置有与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截污孔51,雨水依次经第二截污腔和第一截污腔后被过滤。
第二截污体5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第一截污体1的形状等情况进行具体设置。
与上述第一截污腔类似,第二截污腔为形成于第二截污体5内的空腔,且该第二截污腔同样为一端开口的空腔,该开口即为第二截污体5的进水口;第二截污体5的出水口即为上述截污孔51以及下述第二溢流孔52。
另外,图2中虽然未具体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为了实现第一截污体1和第二截污体5之间的连接,第一截污体1的内部应设置有与第二截污体5外侧的第二挂接台阶53相对应的第一挂接台阶。
此处,截污孔51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等同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过水需求进行设置,且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第二截污体5的过水量,还可以设置第二截污体5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二溢流孔52,该第二溢流孔52设置于第二截污体5的侧壁上靠近第二截污腔开口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雨水口截污装置包括多个格栅板3,多个格栅板3倾斜设置于第一截污体1的底部,且多个格栅板3沿着过滤侧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格栅板3可以固定于第一截污体1的底部。具体地,其可以与第一截污体1一体成型。
为了便于对第一截污体1底部沉积的污染物进行清理,也可以设置格栅板3与第一截污体1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可以在上述设置于第一截污体1底部的第一卡接板14上设置第二卡接板15,且每对第二卡接板15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卡接槽,格栅板3即卡接于该第二卡接槽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截污体,其内具有第一截污腔,并具有至少一个过滤侧壁,所述过滤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过水通孔;
滤砖,设置于所述过滤侧壁处;
所述第一截污体还包括环绕其开口设置的集水槽,以及设置于其侧壁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集水槽以及所述第一截污腔联通;所述导流槽所在侧壁为除所述过滤侧壁以外的其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消能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侧壁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截污体底部的第一段以及远离所述第一截污体底部的第二段,所述滤砖和所述过水通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段处,所述第二段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一溢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阻臭百叶,设置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过滤侧壁外;所述阻臭百叶具有覆盖所述第一溢流孔的第一状态,以及被所述第一溢流孔处溢出的雨水冲抵打开的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截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截污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截污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截污体内具有第二截污腔,且所述第二截污体的底面和侧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截污孔,雨水依次经所述第二截污腔和所述第一截污腔后被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污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截污腔相联通的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截污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二截污腔开口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口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格栅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截污体的底部,且沿着所述滤砖的,且所述多个格栅板沿着所述过滤侧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CN202320962345.X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Active CN220598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2345.XU CN220598676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2345.XU CN220598676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8676U true CN220598676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2345.XU Active CN220598676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8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7839A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CN111075005A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13204409U (zh) 一种用于城市建设的截污结构
CN105780913A (zh) 一种城市路沿雨水收集引导装置
CN213173331U (zh) 一种桥梁建筑防堵塞排水槽
CN220598676U (zh) 一种雨水口截污装置
CN208183475U (zh) 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220598650U (zh) 一种雨水口的格栅错齿板及截污装置
CN214613574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219984161U (zh) 一种面源污染处理器
CN214144038U (zh) 一种过滤截流环保型雨水口
CN209779837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
CN210887498U (zh) 一种截污罩
CN112962770A (zh) 一种雨水溢流井
CN115110470A (zh) 行洪河道截蓄装置
CN220589248U (zh) 一种面源污染处理器及滤砖
CN221030514U (zh) 一种排水结构
CN216142148U (zh) 一种可用于初期雨水弃流的截污挂篮
CN219315934U (zh) 一种截污排水装置
CN205637062U (zh) 一种城市路沿雨水收集引导装置
CN213625965U (zh) 一种新型路面过滤井盖
CN217974724U (zh) 一种雨水口截流装置及应用其的雨水口排水设施
KR200322627Y1 (ko) 개량용 우수받이
KR200342681Y1 (ko) 배수구용 맨홀박스
KR100530315B1 (ko) 개량용 우수받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