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0364U -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0364U
CN220570364U CN202321955063.3U CN202321955063U CN220570364U CN 220570364 U CN220570364 U CN 220570364U CN 202321955063 U CN202321955063 U CN 202321955063U CN 220570364 U CN220570364 U CN 220570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attraction
main
magnet
alig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50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争锋
杨家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50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0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0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0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对位配件,包括环形的磁吸主体,所述磁吸主体沿其径向设有相对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沿朝向所述外壁的方向凹设形成功能缺口,所述磁吸主体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的主磁吸部和辅磁吸部,所述主磁吸部围设于所述辅磁吸部的外周,所述功能缺口形成于所述辅磁吸部远离所述主磁吸部的一侧。通过设置环形的磁吸主体并在磁吸主体设置功能缺口,并通过磁吸主体沿其周向依次设置的主磁吸部、辅磁吸部形成所述功能缺口,实现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精准对位,使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线圈保持更高精度的耦合;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具有上述磁吸对位配件的磁吸保护壳,保护手机的同时能够满足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对位要求。

Description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应用无线充电技术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无线充电技术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及交流感应技术,通过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的耦合来发送和接收电磁感应所产生的交流电信号,并对交流电进行整流以输出给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然而,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在无线充电过程中若发生错位,则会导致无线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手机在无线充电时与无线充电器有着严格的位置吻合要求,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出于保护的目的为手机套设保护壳,如何使保护壳兼顾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对位要求,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磁吸对位配件和一种磁吸保护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吸对位配件,包括环形的磁吸主体,所述磁吸主体沿其径向设有相对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沿朝向所述外壁的方向凹设形成功能缺口,所述磁吸主体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的主磁吸部和辅磁吸部,所述主磁吸部围设于所述辅磁吸部的外周,所述功能缺口形成于所述辅磁吸部远离所述主磁吸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磁吸部包括沿周向排布的多个主磁体,所述辅磁吸部包括沿周向排布的多个辅磁体,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辅磁体的宽度小于所述主磁体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主磁体的宽度为所述辅磁体宽度的1.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主体沿其轴向设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主磁体包括沿所述径向设置的外磁吸部和内磁吸部,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内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反;或,所述磁吸主体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磁吸主体在所述底面的磁极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磁体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辅磁体在所述底面的磁极相反,和/或,所述辅磁体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磁体包括沿所述径向依次设置的外磁吸部、中间磁吸部和内磁吸部,所述磁吸主体沿其轴向设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内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同,且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中间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的形状与所述磁吸主体相匹配,所述多个主磁体和所述多个辅磁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件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主体的外径尺寸范围为53-58mm;和/或,所述磁吸主体对应所述功能缺口处的内径尺寸范围为47-52mm,所述磁吸主体对应所述功能缺口之外的内径尺寸范围为44-4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对位配件还包括外壳和磁吸副体,所述磁吸主体和所述磁吸副体在所述外壳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功能缺口位于所述磁吸主体远离所述磁吸副体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副体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副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副磁和第二副磁,所述第一副磁和/或所述第二副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相反的磁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副磁与所述第二副磁相互靠近的一端具有相同的磁极或相反的磁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磁吸保护壳,包括主壳体以及磁吸对位配件,所述磁吸对位配件固定在所述主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磁吸对位配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包括背板,所述安装槽包括凹设于所述背板表面的第一安装槽,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凸设一定位部,所述磁吸主体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功能缺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凹设于所述背板表面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在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端,所述磁吸对位配件包括磁吸副体,所述磁吸副体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磁吸主体的厚度,所述定位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磁吸主体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磁吸副体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对位配件与所述主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包括背板,所述磁吸对位配件还包括磁吸副体,所述磁吸主体、所述磁吸副体与所述背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磁吸主体、所述磁吸副体在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功能缺口位于所述磁吸主体远离所述磁吸副体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吸对位配件,可用于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的对位磁吸配合,通过设置环形的磁吸主体,并在磁吸主体的内壁沿朝向其外壁的方向凹设形成功能缺口,使得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不仅在磁吸主体的轴向上对齐,还能让手机与无线充电器在磁吸主体的径向上也保持一致的方向,进而达到精准对位的效果,使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线圈保持更高精度的耦合;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具有上述磁吸对位配件的磁吸保护壳,保护手机的同时能够满足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对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吸对位配件的立体图;
图2为具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磁吸对位配件的手机和无线充电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手机和无线充电器错位吸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手机和无线充电器对位吸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磁吸对位配件的磁吸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磁吸对位配件的磁吸主体和第一导磁件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吸对位配件的磁吸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磁吸对位配件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磁吸保护壳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对位配件100,包括环形的磁吸主体1,磁吸主体1沿其径向501设有相对的内壁11和外壁12,内壁11沿朝向外壁12的方向凹设形成功能缺口13;磁吸对位配件100内设有磁体(例如磁铁)以提供磁吸力,磁吸对位配件100通常成对使用,用于两个物品之间的对位磁吸配合;以手机与无线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的场景为例,通过将两个磁吸对位配件100分别设置在手机和无线充电器,且手机端磁吸对位配件100的吸附面磁极与充电器端磁吸对位配件100的吸附面磁极互补(或磁极相异),两者可以通过磁吸对位配件100之间产生的磁性引力吸附固定,使得充电器的发射线圈与手机的接收线圈耦合以进行无线充电;由于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错位时会导致无线充电的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工作,本实施例通过在磁吸对位配件100的磁吸主体1上设置功能缺口13,不仅让手机与无线充电器在轴向上对齐,还能让手机与无线充电器在径向上也保持一致的方向,进而达到精准对位的效果,使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线圈保持高精度的耦合。除此之外,功能缺口13还能起到改变磁力大小,调节磁场强度等功能,同时,由于功能缺口13的存在,使得环形磁吸主体1的环状结构被破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设置磁吸主体1,对无线充电线圈传输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的发热,无线充电效率减小等相关问题。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手机300设有磁吸对位配件101,无线充电器400端设有与之匹配的磁吸对位配件102,磁吸对位配件101、磁吸对位配件102与磁吸对位配件100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3所示,当磁吸对位配件101的磁吸主体1与磁吸对位配件102的磁吸主体1在轴向上对齐,但两者的功能缺口13在径向上错位时(即径向上偏移一定角度),磁吸对位配件101的磁吸主体1与磁吸对位配件102的磁吸主体1仅部分重叠,此时功能缺口13所面对的部分磁吸主体1因缺少吸附的对象,导致该部分磁性引力的缺失;当施加外力让磁吸对位配件102相对磁吸对位配件101发生相对旋转,使两者的功能缺口13逐渐对齐的过程中,两者的磁吸主体1之间的磁性引力逐渐增强,最后该磁性引力会对磁吸对位配件102产生一偏移扭力,驱使磁吸对位配件102转动到与磁吸对位配件101完全对准重叠的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两者的磁吸主体1完全重叠、磁性引力最强,功能缺口13也相互对齐,实现准确对位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主体1为环形,使得磁吸主体1可以环绕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等部件的外侧。磁吸主体1沿其轴向601设有相对的顶面14和底面15,磁吸主体1的内壁11分别与顶面14和底面15连接,磁吸主体1的外壁12分别与顶面14和底面15连接,磁吸主体1在顶面14的磁极与其底面15的磁吸相反。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磁吸主体1为闭环完整的形状,应当理解的是,磁吸主体1也可以是不闭环的形状,例如类似C形的形状,只要磁吸主体1能提供一大致呈环形的磁吸区域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5,磁吸主体1的外径L1的尺寸范围为53-58mm,优选为56mm;由于功能缺口13的设置,磁吸主体1的内径尺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应功能缺口13处的内径L2,L2的尺寸范围为47-52mm,优选为49mm,另一部分是对应功能缺口13之外的内径L3,L3的尺寸范围为44-48mm,优选为46mm。应当指出的是,磁吸主体1需要具备一定的面积来设置磁体以提供足够的磁吸力,因此内径尺寸增大的同时,外径尺寸也需要相应增大,例如保持外径L1与内径L3的差值范围在9-10mm;同时,为了在磁吸主体1形成功能缺口13,内径L3与内径L2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差值,例如保持内径L3与内径L2的差值范围在3-4mm。磁吸主体1通过设置上述内径尺寸,可让磁吸主体1提供足够的放置无线充电线圈的空间,而且,磁体的磁力与其体积成正比,越大体积的磁体可产生的磁力越大,因此配合上述外径尺寸的设置,磁吸主体1可提供足够的磁体放置空间。
磁吸主体1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主磁吸部16和辅磁吸部17,主磁吸部16围设在辅磁吸部17的外周,功能缺口13形成于辅磁吸部17远离主磁吸部16的一侧。具体地,主磁吸部16为优弧形状,辅磁吸部17为劣弧形状,主磁吸部16的两端分别与辅磁吸部17的两端连接以形成一完整的环形,主磁吸部16的外侧壁与辅磁吸部17的外侧壁连接而形成磁吸主体1的外壁12,辅磁吸部17沿径向501的宽度小于主磁吸部16沿径向501的宽度,使得主磁吸部16内侧壁的两端与辅磁吸部17内侧壁的两端分别形成台阶面,主磁吸部16的内侧壁、辅磁吸部17的内侧壁及两者之间的台阶面围成功能缺口13。应当理解的是,主磁吸部16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辅磁吸部17的两端间隔设置,此时功能缺口13由主磁吸部16和辅磁吸部17的内侧壁、以及主磁吸部16两端的表面所限定而成。
请参阅图5,主磁吸部16包括沿周向排布的多个主磁体161,辅磁吸部17包括沿周向排布的多个辅磁体171。具体地,多个主磁体161和多个辅磁体171分别沿磁吸主体1的周向间隔排布,在磁吸主体1的径向501方向上,辅磁体171的宽度小于主磁体161的宽度,优选地,主磁体161的宽度为辅磁体171宽度的1.5倍,径向宽度尺寸的差异使得主磁吸部16与辅磁吸部17之间形成功能缺口13。
主磁体161包括沿径向设置的外磁吸部1611和内磁吸部1612,外磁吸部1611在顶面14的磁极与内磁吸部1612在顶面14的磁极相反,例如外磁吸部1611在顶面14的磁极为N极,内磁吸部1612在顶面14的磁极为S极,与此同时,外磁吸部1611在底面15的磁极与外磁吸部1611在顶面14的磁极相反,即外磁吸部1611在底面15的磁极为S极,相应的,内磁吸部1612在底面15的磁极为N极。通过主磁体161在磁吸主体1的单侧表面形成不同的磁极,能够增强相互配合的两个磁吸对位配件100之间的磁性引力,有效保持两个磁吸对位配件100吸附后的稳定性。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主磁体161在磁吸主体1的单侧表面也可以只有单一的磁极,单一磁极也能实现吸附作用。
进一步地,辅磁体171在顶面14的磁极与辅磁体171在底面15的磁极相反,辅磁体171在顶面14的磁极例如为N极,辅磁体171在顶面14的磁极与外磁吸部1611在顶面14的磁极相同。
优选地,请参阅图6,磁吸对位配件100还包括第一导磁件18,第一导磁件18的形状与磁吸主体1的形状相匹配,多个主磁体161和多个辅磁体171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磁件18的同一侧。第一导磁件18优选为铁质材料,主磁体161和辅磁体171通过磁吸力吸附到第一导磁件18的一侧表面上,主磁体161和辅磁体171背离第一导磁件18一侧的磁力可得到增强。在磁吸对位配件100应用到无线充电的场景中,如果发射端线圈与接收端线圈之间存在金属闭环回路,该金属闭环回路则会产生涡流现象,导致发热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磁件18上设有断口181,配合多个主磁体161和多个辅磁体171间隔设置的方式,避免磁吸对位配件100发生发热的现象。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磁吸主体1的结构不同,具体地,主磁体161包括沿径向依次设置的外磁吸部1611、中间磁吸部1613和内磁吸部1612,外磁吸部1611、中间磁吸部1613、内磁吸部1612在磁吸主体1的径向501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例如3.5mm),外磁吸部1611在顶面14的磁极与内磁吸部1612在顶面14的磁极相同,且外磁吸部1611在顶面14的磁极与中间磁吸部1613在顶面14的磁极相反,例如外磁吸部1611、中间磁吸部1613、内磁吸部1612在顶面14的磁极依次为N极、S极、N极。
进一步地,辅磁体171包括在磁吸主体1的径向501上设置的外磁吸端1711和内磁吸端1712,外磁吸端1711在顶面14的磁极与内磁吸端1712在顶面14的磁极相反,相应的,外磁吸端1711在底面15的磁极与内磁吸端1712在底面15的磁极也相反;本实施例中,外磁吸端1711在顶面14的磁极与外磁吸部1611在顶面14的磁极相同,例如都为N极。通过对主磁体161或辅磁体171的磁极在径向上做划分,使得磁吸主体1表面(顶面14或底面15)形成的磁场从轴向变为径向,进一步提升两个磁吸对位配件100吸附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磁吸对位配件100还包括外壳2和磁吸副体3。具体地,磁吸主体1和磁吸副体3在外壳2上沿第一方向701间隔设置,第一方向701即图示实施例中外壳2的长度方向,功能缺口13位于磁吸主体1远离磁吸副体3的一端。通过在磁吸主体1外侧设置磁吸副体3,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磁吸对位配件100的对位准确性,还提高了磁吸对位配件100在吸附后的稳定性,防止磁吸对位配件100绕其轴向601转动而发生偏移。
优选地,磁吸副体3为沿第二方向702延伸的条形结构,第二方向702与第一方向701垂直,第二方向702即磁吸副体3的长度方向(也即图示实施例中外壳2的宽度方向),从而进一步降低磁吸对位配件100绕其轴向601发生转动的可能性。磁吸副体3可以设置为矩形、椭圆形或长圆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磁吸副体3包括在第二方向702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副磁31和第二副磁32,第一副磁31和/或第二副磁32在第二方向702上的两端具有相反的磁极。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副磁31与第二副磁3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具有相同的S极,相应的,第一副磁31与第二副磁3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具有相同的N极。通过上述磁吸副体3的磁极设计,有助于提高磁吸对位配件100对位吸附后的磁吸稳定性。
优选地,磁吸对位配件100还包括第二导磁件19,第二导磁件19为铁质材料且同样为沿第二方向702延伸的条形结构,第二导磁件19在第二方702上的长度大于磁吸副体3,第二导磁件19的第一副磁31和第二副磁32分别吸附于第二导磁件19的同一侧,使得第一副磁31和第二副磁32背离第二导磁件19一侧的磁力可得到增强。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磁吸保护壳200,包括主壳体4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磁吸对位配件100,磁吸对位配件100固定在主壳体4内。
在本实施例中,主壳体4设有安装槽41,磁吸对位配件100固定于安装槽4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吸对位配件100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于安装槽41内。磁吸保护壳200在保护手机的同时能够满足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的对位要求。主壳体4用于套设在手机300外部,主壳体4的磁吸对位配件100与手机300的磁吸对位配件101相对应,使得无线充电器400可以通过磁吸对位配件102吸附到主壳体4上,实现快速对位连接。具体地,主壳体4包括背板40,安装槽41包括凹设于背板40表面的第一安装槽411,第一安装槽411优选设置在背板40的中部位置;背板40在第一安装槽411内凸设一定位部42,磁吸对位配件100的磁吸主体1固定在第一安装槽411,定位部42位于磁吸对位配件100的功能缺口13内。
安装槽41还包括凹设于背板40表面的第二安装槽412,第二安装槽412与第一安装槽411位于背板40的同一侧表面,第二安装槽412和第一安装槽411在背板4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定位部42位于第一安装槽411远离第二安装槽412的一端,磁吸对位配件100的磁吸副体3固定于第二安装槽412。
应当理解的是,磁吸主体1、磁吸副体3可以直接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槽411、第二安装槽412中,也可以先安装到实施例二中的外壳2内,再将外壳2安装到背板40上,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主壳体4还包括第一盖体43和第二盖体44,第一盖体43盖设于第一安装槽411的槽口并覆盖磁吸对位配件100的磁吸主体1,第二盖体44盖设于第二安装槽412并覆盖磁吸对位配件100的磁吸副体3。在图示实施例中,先将磁吸主体1、磁吸副体3分别吸附到第一导磁体18、第二导磁体19,再分别装入第一安装槽411、第二安装槽412,第一导磁体18、第二导磁体19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槽411、第二安装槽412的槽口处,再将第一盖体43和第二盖体44分别盖设于第一导磁体18、第二导磁体19的表面上。
优选地,第一安装槽411的深度大于磁吸主体1的厚度,定位部42的高度与磁吸主体1的厚度相同,第二安装槽412的深度大于磁吸副体3的厚度,使得第一盖体43、第二盖体44分别盖设于第一安装槽411、第二安装槽412时不高于背板40的表面,从而保持背板40表面的平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对位配件100与主壳体4一体成型,例如采用注塑工艺,将磁吸对位配件100放置在模具中,再注塑成型主壳体4。具体地,磁吸主体1、磁吸副体3与背板40一体成型,磁吸主体1、磁吸副体3在背板4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功能缺口13位于磁吸主体1远离磁吸副体3的一端。如此,主壳体4无需预先设置用来固定磁吸对位配件100的安装槽41,从而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磁吸保护壳200也可以用于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外部配件通过设置可磁吸部件(例如磁铁或铁片)即可与主壳体4的磁吸对位配件100吸附配合。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的磁吸主体,所述磁吸主体沿其径向设有相对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沿朝向所述外壁的方向凹设形成功能缺口,所述磁吸主体包括沿其周向依次设置的主磁吸部和辅磁吸部,所述主磁吸部围设于所述辅磁吸部的外周,所述功能缺口形成于所述辅磁吸部远离所述主磁吸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吸部包括沿周向排布的多个主磁体,所述辅磁吸部包括沿周向排布的多个辅磁体,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辅磁体的宽度小于所述主磁体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主磁体的宽度为所述辅磁体宽度的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主体沿其轴向设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主磁体包括沿所述径向设置的外磁吸部和内磁吸部,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内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反;
或,所述磁吸主体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磁吸主体在所述底面的磁极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磁体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辅磁体在所述底面的磁极相反,和/或,所述辅磁体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体包括沿所述径向依次设置的外磁吸部、中间磁吸部和内磁吸部,所述磁吸主体沿其轴向设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内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同,且所述外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与所述中间磁吸部在所述顶面的磁极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的形状与所述磁吸主体相匹配,所述多个主磁体和所述多个辅磁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磁件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主体的外径尺寸范围为53-58mm;和/或,所述磁吸主体对应所述功能缺口处的内径尺寸范围为47-52mm,所述磁吸主体对应所述功能缺口之外的内径尺寸范围为43-48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对位配件还包括外壳和磁吸副体,所述磁吸主体和所述磁吸副体在所述外壳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功能缺口位于所述磁吸主体远离所述磁吸副体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副体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副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副磁和第二副磁,所述第一副磁和/或所述第二副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相反的磁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磁与所述第二副磁相互靠近的一端具有相同的磁极或相反的磁极。
13.一种磁吸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吸对位配件,所述磁吸对位配件固定在所述主壳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磁吸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磁吸对位配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吸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背板,所述安装槽包括凹设于所述背板表面的第一安装槽,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凸设一定位部,所述磁吸主体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功能缺口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磁吸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凹设于所述背板表面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一安装槽在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端,所述磁吸对位配件包括磁吸副体,所述磁吸副体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磁吸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磁吸主体的厚度,所述定位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磁吸主体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磁吸副体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磁吸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对位配件与所述主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磁吸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背板,所述磁吸对位配件还包括磁吸副体,所述磁吸主体、所述磁吸副体与所述背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磁吸主体、所述磁吸副体在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功能缺口位于所述磁吸主体远离所述磁吸副体的一端。
CN202321955063.3U 2023-07-21 2023-07-21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Active CN220570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063.3U CN220570364U (zh) 2023-07-21 2023-07-21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063.3U CN220570364U (zh) 2023-07-21 2023-07-21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0364U true CN220570364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10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5063.3U Active CN220570364U (zh) 2023-07-21 2023-07-21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0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7778B2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のnfcを有する磁気整列システム
TWI546828B (zh) 感應式耦合磁定位系統
AU2018100322A4 (en) Wireless Charging Lighting Device
US9270797B2 (en) Reducing inductive heating
US20220200346A1 (en) Charger with removable parts
JP2011120432A (ja) 電力搬送システム、受電器及び受電器の製造方法
TW201411979A (zh) 無線充電系統
CN220570364U (zh) 磁吸对位配件及磁吸保护壳
CN215772678U (zh) 一种磁吸装置以及无线充电器
US20230082030A1 (en) Wirelessly rechargeable hearing device and charger for same
CN217390151U (zh) 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17405818U (zh) 一种磁吸装置、应用该磁吸装置的电子产品及电子设备
JP2024508757A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効率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アクセサリデバイス
CN220171864U (zh) 一种磁吸组件及磁吸支架
CN213661281U (zh) 无线充电辅助装置、无线电能发射套件和家具
CN218957483U (zh) 一种磁吸组件及无线电能转换装置
JP2012050555A (ja) アクセサリーの磁石連結具
CN213661280U (zh) 无线充电辅助装置、无线电能发射套件和家具
CN220710052U (zh) 磁单元、磁组、电子设备和设备组合
WO2022110483A1 (zh) 磁吸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CN112803602A (zh) 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3661283U (zh) 无线充电辅助装置、无线电能发射套件和家具
CN220290563U (zh) 磁单元、磁组件、电子设备和设备组合
EP4369559A2 (en)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s with magnetic retention
CN216390610U (zh) 线圈单元、无线充电系统、充电器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