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6300U - 电子水泵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子水泵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6300U
CN220566300U CN202321043257.6U CN202321043257U CN220566300U CN 220566300 U CN220566300 U CN 220566300U CN 202321043257 U CN202321043257 U CN 202321043257U CN 220566300 U CN220566300 U CN 220566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ump
electronic water
cooling liquid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32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敏
张小林
周荣斌
曹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6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6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水泵和车辆,该电子水泵包括:机壳,设有相邻的电机腔和换热腔,所述机壳的壳壁内设有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设有旋流结构,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液体形成旋流;泵壳,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泵壳与所述机壳共同构造出泵体腔;电机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电机腔内的主轴,以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外围的转子,所述主轴设有第一回流通道;以及泵体,设于所述泵体腔内,并与所述转子连接;所述泵体腔、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所述电机腔、所述第一回流通道首尾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对电机组件的冷却降温效果,保证电子水泵的性能稳定性,延长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子水泵和车辆
本申请要求2023年03月22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310295844.2、名称为“过液件、电子水泵和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水泵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子水泵广泛存在于常规动力和新能源车型的冷却系统中,为冷却水在冷却系统的循环提供动力,以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然而,电子水泵的运行功率较大时,电机组件的发热量非常高,将使得电子水泵的电机组件的温升过高,容易导致电机组件失效,而引起电子水泵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水泵,旨在能够提升对电子水泵的电机组件的冷却降温效果,保证电子水泵的性能稳定性,延长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水泵,包括:
机壳,设有相邻的电机腔和换热腔,所述机壳的壳壁内设有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设有旋流结构,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液体形成旋流;
泵壳,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泵壳与所述机壳共同构造出泵体腔;
电机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电机腔内的主轴,以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外围的转子,所述主轴设有第一回流通道;以及
泵体,设于所述泵体腔内,并与所述转子连接;
所述泵体腔、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所述电机腔、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包塑于所述机壳的壳壁内的定子,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壳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回流通道,所述泵体腔、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所述电机腔、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围设于所述定子外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流通道具有贯穿所述主轴的一端并与所述泵体腔连通的出口,所述主轴背离所述出口的一端的周侧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回流通道与所述电机腔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回流通道具有贯穿所述主轴的一端以与所述电机腔连通的入口,所述主轴背离所述入口的一端的周侧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回流通道与所述泵体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轴沿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泵壳连接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至少一个进液端口,所述进液端口与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峰值水压的50%为预设水压,至少一个所述进液端口的水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水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具有围设于所述换热腔外周的环形壁,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环形壁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在所述环形壁的外壁面和内壁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通道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壁的内壁面,所述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壁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和/或,所述机壳具有将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电机腔分隔的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贯穿两侧的过液孔,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换热腔一侧的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所述换热腔的周缘朝向所述过液孔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外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壳本体和导热板,所述电机腔和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设于所述壳本体,所述泵壳和所述导热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两端,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壳本体共同构造出所述换热腔,所述导热板背离所述换热腔的一侧用于安装电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朝向所述换热腔的一侧设有散热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泵壳一端的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导热板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置所述电控件的电控腔,所述端盖设有与所述电控腔连通的过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和所述端盖分别与所述壳本体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水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机壳内部构造出电机腔和换热腔,在机壳的壳壁内设有冷却液进液通道,在主轴内设有第一回流通道,泵壳与机壳共同构造出泵体腔;通过将泵体腔、冷却液进液通道、换热腔、电机腔、第一回流通道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如此,当电子水泵工作时,泵体在电机组件的驱动下旋转,泵体腔内的一部分冷却液能够沿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流动,从而能够带走电机组件产生的热量;同时,由于换热腔邻近电机腔设置,换热腔设有旋流结构,冷却液流经旋流结构时能够产生旋流,从而增加了冷却液在换热腔内的滞留时间,使得换热腔内的冷却液能够与电机腔内的电机组件进行充分换热,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液经由第一回流通道回流至泵体腔内与泵体腔内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混合,能够使经过换热的冷却液温度降低,然后低温冷却液再由泵体腔输送至冷却液进液通道后沿着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流动,如此循环往复,能够起到对电机组件的有效冷却降温,提升对电机组件的冷却降温效果,可有效避免电机组件温升过高而失效,可有效保障电子水泵的性能稳定性,延长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水泵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子水泵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子水泵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子水泵沿A-A线的第三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电子水泵内的冷却液循环回路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机壳与泵壳的装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旋流结构设于壳本体);
图8为图7中壳本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电子水泵 141 电控腔
10 机壳 142 过线孔
101 电机腔 20 泵壳
102 换热腔 21 泵体腔
103 冷却液进液通道 22 进液口
1031 进液端口 23 出液口
104 过液孔 30 电机组件
105 流道槽 31 主轴
11 旋流结构 311 连通孔
111 导流通道 32 转子
112 导流筋 33 定子
12 壳本体 301 第一回流通道
121 环形壁 302 第二回流通道
13 导热板 40 泵体
131 散热结构 50 电控件
14 端盖 60 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水泵100。
请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子水泵100包括机壳10、泵壳20、电机组件30和泵体40,所述机壳10设有相邻的电机腔101和换热腔102,所述机壳10的壳壁内设有冷却液进液通道103,所述换热腔102设有旋流结构11,所述旋流结构11用于使流经的液体形成旋流;所述泵壳20与所述机壳10连接,所述泵壳20与所述机壳10共同构造出泵体腔21;所述电机组件30包括固设于所述电机腔101内的主轴31,以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31外围的转子32,所述主轴31设有第一回流通道301;所述泵体40设于所述泵体腔21内,所述泵体40与所述转子32连接;所述泵体腔21、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103、所述换热腔102、所述电机腔101、所述第一回流通道301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
具体地,机壳10内部构造出相邻的电机腔101和换热腔102,机壳10的壳壁内设有冷却液进液通道103。关于冷却液进液通道103的形成方式有多种,例如,冷却液进液通道103可以由机壳10的壳壁一体构造形成,或者也可将机壳10的壳壁设置为空腔结构,通过在空腔内插设导管,使冷却液进液通道103形成于导管内。电机组件30一般包括主轴31、转子32和定子33,主轴31的一端与机壳10固定连接,转子32可转动地套设于主轴31的外围,定子33围设于转子32的外围,通过改变定子33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而可以驱动转子32绕主轴31旋转。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电机组件30整体装配于电机腔101内,或者也可以将主轴31和转子32容置于电机腔101内,将定子33包塑于机壳10的壳壁内。泵壳20连接于机壳10的一端,泵壳20与机壳10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焊接等等。泵体40容置于泵体腔21内,并且泵体40与电机组件30的转子32连接,如此,当电机组件30的转子32转动时能够驱动泵体4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泵壳20一般还设有与泵体腔21连通的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当泵体40转动时,能够驱动外部冷却液经由进液口22进入泵体腔21内,再由出液口23泵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机壳10内部构造出电机腔101和换热腔102,在机壳10的壳壁内设有冷却液进液通道103,在主轴31内设有第一回流通道301,泵壳20与机壳10共同构造出泵体腔21;通过将泵体腔21、冷却液进液通道103、换热腔102、电机腔101、第一回流通道301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如此,当电子水泵100工作时,泵体40在电机组件30的驱动下旋转,泵体腔21内的一部分冷却液能够沿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流动,从而能够带走电机组件30产生的热量;同时,由于换热腔102邻近电机腔101设置,换热腔102设有旋流结构11,冷却液流经旋流结构11时能够产生旋流,从而增加了冷却液在换热腔102内的滞留时间,使得换热腔102内的冷却液能够与电机腔101内的电机组件30进行充分换热,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液经由第一回流通道301回流至泵体腔21内与泵体腔21内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混合,能够使经过换热的冷却液温度降低,然后低温冷却液再由泵体腔21输送至冷却液进液通道103后沿着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流动,如此循环往复,能够起到对电机组件30的有效冷却降温,提升对电机组件30的冷却降温效果,可有效避免电机组件30温升过高而失效,可有效保障电子水泵100的性能稳定性,延长电子水泵100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3至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30还包括包塑于所述机壳10的壳壁内的定子33,所述转子32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壳1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回流通道302,所述泵体腔21、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103、所述换热腔102、所述电机腔101、所述第二回流通道302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围设于所述定子33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33可通过一次注塑或者两次注塑工艺包塑于机壳10的壳壁内,如此,能够对定子33起到很好的固定和防护作用,并且还能够简化电机组件30的装配工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转子32能够转动顺畅,转子32的外周面和机壳10的内周面之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形成第二回流通道302;或者,也可在转子32的外周面和/或机壳10的内周面开设流道槽105,该流道槽105可形成第二回流通道302。
当电子水泵100工作时,冷却液可同时沿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和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流动,实现冷却液双循环流路冷却降温,可进一步提升冷却降温效果。具体地,如图5所示,冷却液进液通道103可布置于定子33外周侧、换热腔102布置于定子33和转子32下端面底侧,如此,当冷却液沿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流动时,能够依次流经定子33外周侧、定子33和转子32下端面底侧、主轴31内部,从而实现对定子33、转子32和主轴31的冷却降温。当冷却液沿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流动时,能够依次流经定子33外周侧、定子33和转子32下端面底侧,定子33内周侧和转子32外周侧,以及定子33上端面顶侧,如此,能够实现对定子33和转子32的冷却降温。并且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围设于定子33外围,能够对定子33的各个表面均起到很好的冷却降温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在主轴31内开孔形成第一回流通道301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在主轴31内开设贯穿主轴31两端的通孔以形成第一回流通道301;或者,可在主轴31内开设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的盲孔以形成第一回流通道301,并在主轴31的周面靠近其封闭端的位置开设连通孔311;再或者,可在主轴31内开设两端均封闭的盲孔以形成第一回流通道301,并在主轴31靠近其两个封闭端的周面分别开设连通孔311。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流通道301具有贯穿所述主轴31的一端并与所述泵体腔21连通的出口,所述主轴31背离所述出口的一端的周侧设有连通孔311,所述连通孔311将所述第一回流通道301与所述电机腔101连通。如此,电机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够经由连通孔311进入主轴31内的第一回流通道301,再经由主轴31端面的出口输送至泵体腔21内。由于主轴31靠近连通孔311的一端的端面为封闭设置,便于将主轴31的封闭端直接与机壳10的壳壁连接固定,例如,可以将主轴31的封闭端一体注塑于机壳10的壳壁内。并且,连通孔311沿主轴31的径向延伸设置,第一回流通道301沿主轴31的轴向延伸设置,使得冷却液由连通孔311进入第一回流通道301时会该变流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冷却液朝向第一回流通道301的流动速度,以使冷却液能够与周边部件充分换热。关于连通孔31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连通孔311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异形结构等等。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流通道301具有贯穿所述主轴的一端以与所述电机腔101连通的入口,所述主轴31背离所述入口的一端的周侧设有连通孔311,所述连通孔311将所述第一回流通道301与所述泵体腔21连通。如此,电机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够主轴31端面的入口进入主轴内的第一回流通道301,再经由主轴31周面的连通孔311输送至泵体腔21内。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电机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够经由主轴31端面入口进入至主轴31内,可以通过在主轴31的周侧设置辅助支撑结构以与机壳10固定,以使主轴31设有入口的端面与电机腔101的壳壁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
可以理解的是,主轴31一般固定于电机腔101的中部位置,为了便于电机腔101内各个部位的冷却液均匀进入主轴31内的第一回流通道301,可选地,所述主轴31沿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孔311。如此,电机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够同时由各个连通孔311进入第一回流通道301。
如图4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具有与所述泵壳20连接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至少一个进液端口1031,所述进液端口1031与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103连通,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峰值水压的50%为预设水压,至少一个所述进液端口1031的水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水压。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水泵100工作时,泵体40在泵体腔21内旋转,使得泵体腔21内产生一定的压力,利用该压力可驱动冷却液由进液端口1031进入冷却液进液通道103,然后沿着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和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流动。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进液端口1031的水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端的端面的峰值水压的50%,有利于保障冷却液进液通道103内的冷却液的水压,以保障冷却流路的循环动力。具体地,在设计冷却液进液通道103时,可以先对电子水泵100进行模拟仿真,获得第一端的端面的流量曲线,再通过该电子水泵100的流量-水压对应关系,获取预设水压对应的预设流量,在流量曲线获取流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流量的位置,这些位置所对应的水压也即大于或等于预设水压,可以理解,该对应关系受电子水泵100的内部结构影响,不同结构的电子水泵100,流量和水压对应关系也不同。
可选地,所述进液端口103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进液端口1031的水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水压。如此,多个进液端口1031的进液压力均能处于较高的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冷却液循环回路的循环动力,以保障冷却液对电子水泵100的散热作用。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具有围设于所述换热腔102外周的环形壁121,所述旋流结构11包括设于所述环形壁121的导流通道111,所述导流通道111在所述环形壁121的外壁面和内壁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通道111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103连通,所述导流通道111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壁121的内壁面,所述导流通道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壁121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经由冷却液进液通道103进入导流通道111后,由于导流通道111的延伸方向与环形壁121的径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得由导流通道111流出的冷却液同时具备在环形壁121径向和切向上的分量,在导流通道111的引导下能够使冷却液从导流通道111的出液端输出后沿着环形壁121的内周面逐渐朝换热腔102中心旋转流动,从而形成旋流,如此能够延长冷却液在换热腔102内的滞留时间,提升冷却降温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强冷却液的旋流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壁121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流通道111。如此,能够通过多个导流通道111形成多股同向的旋流,多股旋流能够叠加为更剧烈的旋流,而不会互相削减,多股旋流能够沿着环形壁121的内周缘旋动,有利于保障冷却液的旋流效果,从而提升冷却液的冷却作用。
请参照图6和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具有将所述换热腔102与所述电机腔101分隔的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贯穿两侧的过液孔104,所述旋流结构11包括设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换热腔102一侧的导流筋112,所述导流筋112自所述换热腔102的周缘朝向所述过液孔104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112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104的外围。如此,冷却液在导流筋112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并通过导流筋112导入至过液孔104内。导流筋112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异形结构等等。
可选地,所述导流筋1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自靠近所述环形壁121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过液孔104的周缘相切,所述第二筋段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104的进液端周缘,所述过液孔104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壁121的轴线分别沿所述环形壁121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第一筋段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如此,冷却液能够被第一筋段引导至过液孔104的周缘,并能在第二筋段的引导下绕着过液孔104的周缘旋转,以最终旋入过液孔104内形成旋流。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导流筋112和所述过液孔104分别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筋112和多个所述过液孔104沿所述隔板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导流筋112与所述过液孔104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导流筋112可形成多个旋流,同时多个过液孔104能够增大冷却液的流通量,能促使换热腔102内的冷却液从过液孔104流出,避免冷却液在换热腔102内过度停留,而导致冷却液温升过高而使冷却效果下降,同时也有利于新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能够持续补充至换热腔102内,保证冷却效果。并且,通过多个导流筋112形成多个旋流,还能使得换热腔102内的冷却液分布较均匀,从而能够与邻近的电器件均匀换热,实现均匀冷却。其中,导流筋112和过液孔104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选地,多个导流筋112和多个过液孔104在隔板的周向上均匀排布,进一步保证换热均匀性。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旋流结构11包括设于环形壁121内的导流通道111,以及设于隔板上的导流筋112,如此,冷却液能够在导流通道111的作用下形成一级旋流,一级旋流进入换热腔102后在导流筋112的作用下形成二级旋流,如此,通过两级旋流能够进一步延长冷却液在换热腔102内的滞留时间,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
通常电子水泵100还包括电控件50,电子水泵100高功率运行时,电控件50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能够对电控件50起到冷却降温作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包括壳本体12和导热板13,所述电机腔101和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103设于所述壳本体12,所述泵壳20和所述导热板13分别连接于所述壳本体12的两端,所述导热板13与所述壳本体12共同构造出所述换热腔102,所述导热板13背离所述换热腔102的一侧用于安装电控件5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2包括隔板,围设于隔板的周缘并朝向隔板的一侧延伸设置的壳周壁,以及围设于隔板的周缘并朝向隔板的另一侧延伸设置的环形壁121,壳周壁与隔板的一侧围合形成电机腔101,导热板13间隔设置于隔板背离电机腔101的一侧,导热板13与隔板之间限定出换热腔102,壳周壁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当泵体腔21内的冷却液经由冷却液进液通道103输送至换热腔102后,换热腔102内的冷却液不仅能够与相邻的电机腔101内的电机组件30进行换热,以对电机组件30进行冷却降温,同时,电控件50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导热板13传递至换热腔102中的冷却液中,从而实现对电控件50的冷却降温;如此,能够实现对电机组件30和电控件50同时冷却降温。通过旋流结构11产生的冷却液旋流延长了冷却液在换热腔102内的滞留时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对电机组件30和电控件50的冷却降温效果。为了实现较好的导热效果,导热板13一般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材质制成,例如,导热板13可选用铜、铝、铝合金等材质。
为了避免换热腔102内的冷却液从导热板13与壳本体12之间的间隙泄露至电控件50所在区域,可选地,电子水泵100还包括密封件60,密封件60将导热板13与壳本体12进行密封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13置于壳本体12的环形壁121所围合形成的空腔内,密封件60套设于导热板13的外周,密封件60将导热板13的外周面与环形壁121的内周面密封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电控件50的冷却降温效率,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13朝向所述换热腔102的一侧设有散热结构131。通过在导热板13设有散热结构131,能够提升导热板13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电控件50与冷却液的换热速率,使得电控件50能够更为快速地冷却降温。关于散热结构131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散热筋,散热翅片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机壳1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本体12背离所述泵壳20一端的端盖14,所述端盖14与所述导热板13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置所述电控件50的电控腔141,所述端盖14设有与所述电控腔141连通的过线孔142。通过设置端盖14可对电控件50起到防护作用,同时电控件50的接线端可经由过线孔142与外部电路连接。其中,端盖14与壳本体12之间的装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焊接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泵壳20和所述端盖14分别与所述壳本体12焊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无缝焊接技术将端盖14和泵壳20分别与壳本体12焊接固定,能够简化装配工艺,同时保证装配稳定性和密封性。并且电子水泵100的整个机壳10组件的组装无需使用螺钉,避免了螺钉松动、滑牙和生锈的风险,同时能够减轻电子水泵100的重量,降低成本。采用无缝焊接,对电子水泵100的热伤害较小,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水泵100的密封性和防水等级,增加使用寿命。其中,无缝焊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红外焊、HG焊、激光焊等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电子水泵100,该电子水泵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设有相邻的电机腔和换热腔,所述机壳的壳壁内设有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设有旋流结构,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液体形成旋流;
泵壳,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泵壳与所述机壳共同构造出泵体腔;
电机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电机腔内的主轴,以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外围的转子,所述主轴设有第一回流通道;以及
泵体,设于所述泵体腔内,并与所述转子连接;
所述泵体腔、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所述电机腔、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一循环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包塑于所述机壳的壳壁内的定子,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壳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回流通道,所述泵体腔、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所述换热腔、所述电机腔、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连通形成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液第二循环回路围设于所述定子外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通道具有贯穿所述主轴的一端并与所述泵体腔连通的出口,所述主轴背离所述出口的一端的周侧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回流通道与所述电机腔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回流通道具有贯穿所述主轴的一端以与所述电机腔连通的入口,所述主轴背离所述入口的一端的周侧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第一回流通道与所述泵体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沿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泵壳连接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有至少一个进液端口,所述进液端口与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的峰值水压的50%为预设水压,至少一个所述进液端口的水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水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具有围设于所述换热腔外周的环形壁,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环形壁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在所述环形壁的外壁面和内壁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通道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壁的内壁面,所述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壁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和/或,所述机壳具有将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电机腔分隔的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贯穿两侧的过液孔,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换热腔一侧的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所述换热腔的周缘朝向所述过液孔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外围。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壳本体和导热板,所述电机腔和所述冷却液进液通道设于所述壳本体,所述泵壳和所述导热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两端,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壳本体共同构造出所述换热腔,所述导热板背离所述换热腔的一侧用于安装电控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朝向所述换热腔的一侧设有散热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泵壳一端的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导热板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置所述电控件的电控腔,所述端盖设有与所述电控腔连通的过线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和所述端盖分别与所述壳本体焊接固定。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水泵。
CN202321043257.6U 2023-03-22 2023-04-28 电子水泵和车辆 Active CN2205663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5844 2023-03-22
CN2023102958442 2023-03-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6300U true CN220566300U (zh) 2024-03-08

Family

ID=8905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3687.6A Pending CN117458772A (zh) 2023-03-22 2023-04-28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242.XU Active CN220566283U (zh) 2023-03-22 2023-04-28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202310493675.3A Pending CN117458771A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组件、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344.1U Active CN220570423U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236.4U Active CN220673495U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257.6U Active CN220566300U (zh) 2023-03-22 2023-04-28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202321043327.8U Active CN220172995U (zh) 2023-03-22 2023-04-28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10493691.2A Pending CN117254621A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279.2U Active CN220172968U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3687.6A Pending CN117458772A (zh) 2023-03-22 2023-04-28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242.XU Active CN220566283U (zh) 2023-03-22 2023-04-28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202310493675.3A Pending CN117458771A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组件、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344.1U Active CN220570423U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236.4U Active CN220673495U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3327.8U Active CN220172995U (zh) 2023-03-22 2023-04-28 过液件、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10493691.2A Pending CN117254621A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02321043279.2U Active CN220172968U (zh) 2023-03-22 2023-04-28 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9) CN11745877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2968U (zh) 2023-12-12
CN220570423U (zh) 2024-03-08
CN220566283U (zh) 2024-03-08
CN117458772A (zh) 2024-01-26
CN220673495U (zh) 2024-03-26
CN220172995U (zh) 2023-12-12
CN117458771A (zh) 2024-01-26
CN117254621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1955B2 (en) Motor
JP6333313B2 (ja) 電気駆動ポン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367217A1 (en) Liquid Cooling Radiation System and Liquid Radiator Thereof
CN111194155B (zh) 水冷头、水冷散热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04948617U (zh) 水冷装置
US20220173014A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CN220566300U (zh)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212086768U (zh) 液冷式散热模组及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13555996A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CN116505678B (zh) 电机、推进系统和飞行器
KR100343420B1 (ko) 온난액체 순환장치
CN220510878U (zh) 机壳组件、动力装置和车辆
CN213991464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19672928U (zh)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220856684U (zh) 一种锂电池液冷散热装置
CN219672927U (zh)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219893083U (zh) 一种复合散热的电机外壳
CN216982416U (zh) 带立体水道结构的控制器及新能源车
CN218416036U (zh) 一种具有润滑油循环系统的电机机壳
CN212935720U (zh) 一种一体化伺服电机
CN216436953U (zh) 油水混合冷却电驱系统、油水混合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17064371U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219627519U (zh) 过液件、电子水泵和车辆
TWI754123B (zh) 高功率泵浦結構
CN215772776U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