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5769U - 减震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震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5769U
CN220565769U CN202321838382.6U CN202321838382U CN220565769U CN 220565769 U CN220565769 U CN 220565769U CN 202321838382 U CN202321838382 U CN 202321838382U CN 220565769 U CN220565769 U CN 220565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shock absorbing
dampers
suppor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83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伟文
江棹荣
杨振钧
郭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ian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ian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ian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83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5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5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5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震支撑装置,减震耗能技术领域。所述减震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连杆框架、耗能组件以及连接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竖向延伸设置,两所述支撑柱在竖向上均间隔设有两连接部;所述连杆框架设于四个所述连接部形成的线框内部,所述连杆框架包括依次转动连接成矩形框架的四个连杆,相邻两所述连杆连接处为转动部;所述耗能组件包括四个阻尼器,四个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框架的四个转动部连接;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以及与该连接部相邻的转动部,所述连接件可用于传递拉力。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减震支撑结构因体积较大而导致的安装维护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减震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耗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降低地震作用的手段之一为采用耗能的方式,通过设置减震支座、阻尼器和耗能支撑等方式来对结构进行被动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允许地震能量往结构传递,但在上部结构中却设置了特定的耗能装置,把本来应由主体结构消耗的地震能量大部分转移给耗能装置来耗散,大大减轻结构自身由于塑性耗能所产生的损伤,有效避免结构在地震中发生严重损伤和倒塌。现有耗能装置包括有墙型连接、K连接、斜撑型、人字型、放大装置式或消能伸臂式等结构,均采用压杆形式来传递能量,装置体积较大,安装以及后期维护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减震支撑结构因体积较大而导致的安装维护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减震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竖向延伸设置,两所述支撑柱在竖向上均间隔设有两连接部;
连杆框架,设于四个所述连接部形成的线框内部,所述连杆框架包括依次转动连接成四边形框架的四个连杆,相邻两所述连杆连接处为转动部;
耗能组件,包括四个阻尼器,四个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框架的四个转动部连接;
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以及与该连接部相邻的转动部,所述连接件和连接部的数量相对应,所述连接件可用于传递拉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力或具有预拉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部枢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转动部枢接于所述连杆。
在一实施例中,四个所述阻尼器沿所述连杆框架的对角线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与同一所述转动部连接的连接件和阻尼器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框架呈方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支撑柱的支撑梁,两所述连接部的一者设于所述支撑柱和支撑梁的连接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两个,两所述支撑梁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两所述连接部分别设于两所述支撑梁和支撑柱的连接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拉杆或拉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器为粘滞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括两相对设置支撑柱的支撑框架,且所述支撑柱沿竖向延伸设置,使得支撑框架可利用两所述支撑柱实现支撑作用;通过在两所述支撑柱的竖向上分别间隔设置两连接部,再将连杆框架设于四个所述连接部形成的线框内部,所述连杆框架包括依次转动连接成矩形框架的四个连杆,相邻两所述连杆连接处为转动部;每一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件连接与其相邻的转动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传递拉力,当所述支撑柱受到水平震动时,通过所述连接件向所述连杆框架施加拉力,使得所述连杆框架中相连接的两个连杆相对转动,所述连杆框架形状发生变化;再通过在所述连杆框架内设置包括四个阻尼器的耗能组件,四个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框架的四个转动部连接,使得四个阻尼器在所述连杆框架形状发生变化时,可利用自身的阻尼特性消耗动能,最终使得所述支撑柱受到的震动衰减。用于传递拉力的连接件相比于压杆而言,对稳定性要求较低,可选用体积较小的部件作为连接件,便于整体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更新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支撑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减震支撑装置 100 支撑框架
110 支撑柱 111 连接部
120 支撑梁 200 连杆框架
210 连杆 211 转动部
300 阻尼器 400 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降低地震作用的手段之一为采用耗能的方式,通过设置减震支座、阻尼器和耗能支撑等方式来对结构进行被动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允许地震能量往结构传递,但在上部结构中却设置了特定的耗能装置,把本来应由主体结构消耗的地震能量大部分转移给耗能装置来耗散,大大减轻结构自身由于塑性耗能所产生的损伤,有效避免结构在地震中发生严重损伤和倒塌。现有耗能装置包括有墙型连接、K连接、斜撑型、人字型、放大装置式或消能伸臂式等结构,均采用压杆形式来传递能量,装置体积较大,安装以及后期维护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震支撑装置。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支撑装置10包括支撑框架100、连杆框架200、耗能组件以及连接件400。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0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柱110,所述支撑柱110沿竖向延伸设置,两所述支撑柱110在竖向上均间隔设有两连接部111;所述连杆框架200设于四个所述连接部111形成的线框内部,所述连杆框架200包括依次转动连接成矩形框架的四个连杆210,相邻两所述连杆210连接处为转动部211;所述耗能组件包括四个阻尼器300,四个所述阻尼器300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框架200的四个转动部211连接;所述连接件400连接所述连接部111以及与该连接部111相邻的转动部211,所述连接件400和连接部111的数量相对应,所述连接件400可用于传递拉力。
通过设置包括两相对设置支撑柱110的支撑框架100,且所述支撑柱110沿竖向延伸设置,使得支撑框架100可利用两所述支撑柱110实现支撑作用;通过在两所述支撑柱110的竖向上分别间隔设置两连接部111,再将连杆框架200设于四个所述连接部111形成的线框内部,所述连杆框架200包括依次转动连接成矩形框架的四个连杆210,相邻两所述连杆210连接处为转动部211;每一所述连接部111通过连接件400连接与其相邻的转动部211,所述连接件400用于传递拉力,当所述支撑柱110受到水平震动时,通过所述连接件400向所述连杆框架200施加拉力,使得所述连杆框架200中相连接的两个连杆210相对转动,所述连杆框架200形状发生变化;再通过在所述连杆框架200内设置包括四个阻尼器300的耗能组件,四个所述阻尼器300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所述连杆框架200的四个转动部211,使得四个阻尼器300在所述连杆框架200形状发生变化时,可利用自身的阻尼特性消耗动能,最终使得所述支撑柱110受到的震动衰减。用于传递拉力的连接件400相比于压杆而言,对稳定性要求较低,可选用体积较小的部件作为连接件400,便于整体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更新维护。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件400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力或具有预拉力。具体的,所述连接件400可以设置为拉杆或拉索等。所述连接件400设置为拉杆时,所述拉杆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力或具有预拉力,自然状态为所述支撑框架100在不受震动时的常态;所述拉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当所述支撑框架100受到水平震动时,所述拉杆无论处于不受外力的情况还是处于具有预拉力的情况,都可直接将所述支撑框架100对自身施加的拉力传动至所述连杆框架200。所述连接件400设置为拉索时,所述拉索在自然状态下具有预拉力,即所述拉索在所述支撑框架100不受震动时保持张紧状态,以便所述支撑框架100受到水平震动时,张紧状态的所述拉索可直接将所述支撑框架100对自身施加的拉力传动至所述连杆框架200。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00通过所述连接部111枢接于所述支撑柱110,所述连接件400通过所述转动部211枢接于所述连杆210。所述连接部111可以设置为端耳板,所述端耳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400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贯通孔,所述连接件400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贯通孔内的转动轴实现与所述端耳板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也可以直接固定设于所述连接件400上,所述连接件400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转动轴实现与所述端耳板的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框架200中的任意相连接的两连杆210为转动连接,该两连杆210的连接处为转动部211,即包括依次转动连接成矩形框架的四个连杆210的所述连杆框架200具有四个所述转动部211,所述连杆框架200置于四个所述连接部111形成的线框内,所述线框指的是在竖向平面上,将四个所述连接部111视为四个虚拟点部,依次连接四个虚拟点部得到的四边形线框;四个所述转动部211与四个所述连接部111一一对应,每一所述转动部211都有与其对应相邻的连接部111。以两所述连杆210通过转动部211件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为例,所述转动部211包括两所述连杆210与转动部211件相连接的部分以及所述转动部211件,所述连接件400通过所述转动部211枢接于所述连杆210,即所述连接件400可以直接连接所述连杆210与转动部211件相连接的部分,也可以连接所述转动部211件。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四个所述阻尼器300沿所述连杆框架200的对角线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四个所述连杆210形成的四边形框架具有两条对角线,该两条对角线具有一中心交点;四个所述阻尼器300在所述连杆框架200内呈X型设置,当四个所述阻尼器300相互连接的一端作为该中心交点时,可使得四个所述阻尼器300的另一端在分别连接于不同所述转动部211时,保持沿该对角线设置。当所述连接件400传递拉力使得所述连杆框架200变形时,四个所述连杆210形成的四边形框架的对角线上的形变量最大,相应的,位于对角线上的所述阻尼器300的耗能效果也最好。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转动部211连接的连接件400和阻尼器30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连接件400传递拉力时,所述连杆框架200受到的拉力的方向即为所述连接件400的设置方向,在自然状态下,将同一所述转动部211连接的连接件400设置为和阻尼器300处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所述支撑框架100在受到震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400传递拉力时,所述连杆210搁架的主要变形路径与所述阻尼器300的设置方向同向,提高所述阻尼器300最终的耗能效果。所述连杆框架200所形成的四边形框架的具体形状不限,可以为方形、矩形或其他四边形结构;较优的,所述连杆框架200呈方形设置,四个所述阻尼器300中心对称布置,当所述连杆框架200产生形变时,四个所述阻尼器300的综合耗能效率达到最优。同理,四个所述连接部111相对所述连杆框架200对称布置,即使得四个所述连接件400相对所述连杆框架200对称布置,使得上述四边形框架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形变量相近,提高四个所述阻尼器300的综合耗能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100还包括连接两所述支撑柱110的支撑梁120,两所述连接部111的一者设于所述支撑柱110和支撑梁120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梁120连接两所述支撑柱110,可以提高所述支撑框架100的支撑强度和支撑稳定性;所述连接部111设于所述支撑柱110和支撑梁120的连接处,使得所述连接部111同时连接所述支撑柱110和支撑梁120,无论所述支撑柱110还是支撑梁120受到震动而对所述连接件400产生的拉力,都可通过所述连接件400传递而引起所述连杆框架200的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120的数量两个,两所述支撑梁120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两所述连接部111分别设于两所述支撑梁120和支撑柱110的连接处。以所述减震支撑装置10用于高层建筑为例,两所述支撑柱110可作为建筑中的承重柱,两所述支撑梁120可作为建筑中相邻两层的承重梁,当该高层建筑受到地震等剧烈震动影响时,所述减震支撑装置10可消耗传递至建筑中的震动能量,避免该高层建筑晃动倒塌等,提高该高层建筑中的承重柱和承重梁的支撑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阻尼器300类型包括弹簧阻尼器300、液压阻尼器300、脉冲阻尼器300、旋转阻尼器300、风阻尼器300或粘滞阻尼器300等,较优的,所述阻尼器300为粘滞阻尼器300,粘滞阻尼器300可迅速衰减传递至自身的震动,耗能效果好,广泛应用于军事、机械和建筑结构的抗震和抗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竖向延伸设置,两所述支撑柱在竖向上均间隔设有两连接部;
连杆框架,设于四个所述连接部形成的线框内部,所述连杆框架包括依次转动连接成四边形框架的四个连杆,相邻两所述连杆连接处为转动部;
耗能组件,包括四个阻尼器,四个所述阻尼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框架的四个转动部连接;
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以及与该连接部相邻的转动部,所述连接件和连接部的数量相对应,所述连接件可用于传递拉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力或具有预拉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部枢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转动部枢接于所述连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阻尼器沿所述连杆框架的对角线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转动部连接的连接件和阻尼器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框架呈方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支撑柱的支撑梁,两所述连接部的一者设于所述支撑柱和支撑梁的连接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数量两个,两所述支撑梁在竖向上间隔设置,两所述连接部分别设于两所述支撑梁和支撑柱的连接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拉杆或拉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粘滞阻尼器。
CN202321838382.6U 2023-07-12 2023-07-12 减震支撑装置 Active CN220565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8382.6U CN220565769U (zh) 2023-07-12 2023-07-12 减震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8382.6U CN220565769U (zh) 2023-07-12 2023-07-12 减震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5769U true CN220565769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8382.6U Active CN220565769U (zh) 2023-07-12 2023-07-12 减震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5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4356U (zh) 用于斜拉桥的粘滞减振辅助索装置
CN113530332A (zh) 一种带放大技术超高层消能伸臂减震体系
CN113431183A (zh) 连体结构连廊桁架的安装方法
CN111335145B (zh) 防止桥墩端部产生塑性铰的位移放大型多维耗能装置
CN111945896A (zh) 跨层伸臂桁架与粘滞阻尼器组合构件的连接构造
CN103498515A (zh) 一种用于梁柱节点的夹角处或柱脚处的软钢阻尼器
CN102444684B (zh) 一种线摆式风力发电机塔架减振装置
CN209976061U (zh) 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及梁和柱的减震结构
CN220565769U (zh) 减震支撑装置
CN112227179B (zh) 一种斜拉索外置式阻尼器用的位移放大装置及斜拉桥
JP3589553B2 (ja) 制振ユニット及び制振ダンパー
CN113914699A (zh) 一种基于负泊松效应的输电铁塔抗风阻尼结构
CN112081263A (zh)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伸臂桁架及复合式减震高层结构体系
CN210086949U (zh) 一种筒体抗震结构
CN202326874U (zh) 一种线摆式风力发电机塔架减振装置
CN114150914B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被动负刚度消能伸臂系统
CN112982672A (zh) 一种减震耗能型伸臂桁架高层结构体系
CN210369407U (zh) 一种建筑减震耗能结构
CN209703743U (zh) 一种基于Stewart机构的多维减振阻尼器
CN210031465U (zh) 一种悬索桥横桥向及扭转减振的广义加速质量阻尼器系统
CN102912877A (zh) 复式多孔密肋软钢阻尼器
CN202755483U (zh) 一种弧形缓冲阻尼装置
CN213926718U (zh) 一种消能减震高层结构
CN112647600A (zh) 一种外置金属阻尼器联合橡胶隔震支座及其安装检修方法
CN212670903U (zh) 黏弹性阻尼器放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