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6598U -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6598U
CN220556598U CN202322217525.8U CN202322217525U CN220556598U CN 220556598 U CN220556598 U CN 220556598U CN 202322217525 U CN202322217525 U CN 202322217525U CN 220556598 U CN220556598 U CN 220556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il
area
conductive
current collecto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75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科
李正林
王成豪
李学法
张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75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6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6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6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极耳结构,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以及分别设置在高分子层两侧的第一导电金属层和第二导电金属层,极耳结构包括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第一导电金属层背向高分子层的一侧划分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第二导电金属层背向高分子层的一侧划分为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覆区;第一空箔区上设置有第一箔材,第二空箔区上设置有第二箔材,沿高分子层的宽度方向,第一箔材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小于第二箔材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电金属层外侧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使复合集流体两侧的电流顺利导出,节省电池极耳位置的空间,增加电流的导通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极片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方壳、软包、圆柱电池的极片。
背景技术
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之一,它不仅能承载活性物质,而且还可以将电极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并输出,有利于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随着锂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锂电集流体更是朝着更薄、微孔、高抗拉强度和高延伸率方向发展。高电导率、高稳定性、结合性强、成本低廉及柔韧轻薄是目前电池厂商对集流体的核心诉求,复合集流体是有潜力的新型锂电集流体材料。
复合集流体包括正极使用的复合铝箔和负极使用的复合铜箔。复合集流体是以PET/PI/PP等塑料薄膜作为基膜经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将其双面堆积上铜/铝分子的复合材料。与传统集流体相比,复合集流体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长寿命和强兼容等特点。
复合集流体是由高分子材料和导电金属层组成的多层复合材料,所以在电池应用中和传统电池的应用不同,复合集流体与极耳的连接是行业的应用难题,常见的复合集流体焊接技术:如采用超声波或者激光直接将复合集流体和极耳焊接;采用转接焊的工艺技术,将传统的金属箔材夹在复合集流体的两侧进行焊接,将电流进行导出。
但是,传统的焊接技术存在复合集流体外侧只有很薄的金属层,以及中间高分子在焊接过程中的融化膨胀,导致出现虚焊现象,即使焊上,电阻也较高;常规的转接焊是在复合集流体的两侧各加两片传统的金属箔,会导致一层极片对应两层的铝箔,大大增加电池的体积,造成能量密度的损失和电池工艺的难度提升;加上目前在方形和圆柱电池的结构中,复合集流体的应用路线还没有打通等问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及电池,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导电金属层外侧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使复合集流体两侧的电流顺利导出,节省电池极耳位置的空间,且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分别贯穿极片的留白位置,增加电流的导通面积,降低了电池的内阻,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适合广泛应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所述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极耳结构;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高分子层两侧的第一导电金属层和第二导电金属层,所述极耳结构包括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背向所述高分子层的一侧划分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背向所述高分子层的一侧划分为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覆区;所述第一空箔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一箔材,所述第二空箔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二箔材,沿所述高分子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箔材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箔材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的结合,作为特殊的极耳结构,可以使得复合集流体两侧的电流能够顺利导出,同时节省电池极耳位置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导电金属层外侧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使复合集流体两侧的电流顺利导出,节省电池极耳位置的空间,且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分别贯穿极片的留白位置,增加电流的导通面积,降低了电池的内阻,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适合广泛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分子层的材质可以为PET、PP或者PI等,具体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涂覆区用于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涂覆区用于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针对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其既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层,也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常见的材料为磷酸铁锂、三元、钴酸锂等,负极活性物质层常见的材料为石墨、硬碳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的厚度为0.8~1.5μm,例如可以是0.8μm、0.9μm、1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电金属层的厚度为0.8~1.5μm,当该厚度低于0.8μm时,复合集流体的方阻会增大,影响导电性;当该厚度高于1.5μm时,会使得复合集流体的加工效率低,重量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的厚度为0.8~1.5μm,例如可以是0.8μm、0.9μm、1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电金属层的厚度为0.8~1.5μm,当该厚度低于0.8μm时,复合集流体的方阻会增大,影响导电性;当该厚度高于1.5μm时,会使得复合集流体的加工效率低,重量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箔材朝向所述第一涂覆区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箔材朝向所述第二涂覆区的一侧齐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箔材的宽度为10~40mm,例如可以是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第二箔材的宽度为3~7mm,例如可以是3mm、4mm、5mm、6mm、7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的长度主要根据电池结构设计决定,一般范围在10~40mm之间,第二箔材的长度范围在3~7mm之间,且第二箔材的长度要比焊线宽度大2mm,之所以设置该尺寸是因为采用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可以兼顾导电面积和极耳位置的空间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以第一导电金属层为例,其设置的第一涂覆区可以用来涂覆活性材料,第一涂覆区上方的第一空箔区即为极耳的留白区,该处的第一导电金属层裸露在外,即其表面未涂覆任何材料,此处设置有第一箔材。第二导电金属层的设置同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箔材和所述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例如可以是1mm、2mm、3mm、4mm、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该距离在靠近第一箔材底部的一部分即第一导电区用于焊接,且焊接部分的长度在经过模切后会缩短;在靠近第一涂覆区顶部的一部分可用于涂覆陶瓷浆料层,起到绝缘安全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箔材和所述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例如可以是1mm、2mm、3mm、4mm、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箔材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该距离在靠近第二箔材底部的一部分即第二导电区用于焊接,且焊接部分的长度在经过模切后会缩短;在靠近第二涂覆区顶部的一部分可用于涂覆陶瓷浆料层,起到绝缘安全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箔材焊接在所述第一空箔区上,所述第二箔材焊接在所述第二空箔区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焊接指的是转接焊,因为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的主要作用是导出复合集流体两面的电流,降低电芯的内阻,若不进行转接焊,那么其电阻会是常规电池的3~5倍,电池温升高,影响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箔材为铝箔或铜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为铝箔或铜箔,是因为其与复合集流体的焊接拉力可以达到45N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箔材为铝箔或铜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箔材为铝箔或铜箔,是因为其与复合集流体的焊接拉力可以达到45N以上。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的具体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所述高分子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箔材分为第一极耳区和第一导电区,且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极耳区的长度,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第一空箔区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区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
优选地,沿所述高分子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箔材分为第二极耳区和第二导电区,且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极耳区的长度,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区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区远离所述第一涂覆区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电区远离所述第二涂覆区的一侧电性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长度均为1~3mm,且所述第一导电区的两侧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的两侧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均用于传递电流,降低极片内阻;二者在未经过模切工艺时的长度为3~5mm,在经过模切工艺处理后的长度为1~3mm,之所以经模切处理得到1~3mm长度的导电区,是因为在该长度范围内极片可以兼具空间利用和导电性能,避免了导电区长度过长影响电池的空间利用率的问题,也避免了长度过短影响导电区的导电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焊线焊接的总宽度即第一箔材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二箔材和所述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采用超声波连续滚动焊接,将焊接完之后的极片进行激光或者五金模切,且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的长度会相应缩短,得到剪裁后的第一导电区和剪裁后的第二导电区;示例性地,可以切掉第一箔材或第二箔材2.5mm宽的位置,得到剪裁后的第一极耳区或剪裁后的第二极耳区,剪裁后的第一导电区和剪裁后的第一极耳区电连通,剪裁后的第二导电区和剪裁后的第二极耳区电连通,且第一极耳区和第二极耳区电连通。第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与复合集流体焊接到一起,稳定性高;第二方面,能够保证整个极片的留白区与箔材是两面导通的状态,大大降低电芯的内阻;第三方面,不管是第一箔材还是第二箔材,长度短的与长度长的焊接在一侧,既从整个极片上引出的极耳只有一层,相当于是一层极片对应一层极耳,节省电池的极耳位置空间,也为复合集流体在各种电池型号里的应用提供新的极耳结构方式。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若干个”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可以是方壳电池、软包电池或圆柱电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导电金属层外侧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使复合集流体两侧的电流顺利导出,节省电池极耳位置的空间;且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分别贯穿极片的留白位置,增加电流的导通面积,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在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焊接时,焊线位置较宽,覆盖了复合集流体与纯金属箔材的三层区域以及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的两层区域;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适合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极片的侧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极片的侧视图二;
其中,1-高分子层;2-第一导电金属层;3-第二导电金属层;4-第一活性物质层;5-第二活性物质层;6-第一箔材;7-第二箔材;8-第二极耳区;9-第二导电区;10-剪裁后的第二导电区;11-剪裁后的第二极耳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极耳结构;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1以及分别设置在高分子层1两侧的第一导电金属层2和第二导电金属层3,极耳结构包括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第一导电金属层2背向高分子层1的一侧划分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第二导电金属层3背向高分子层1的一侧划分为第二空箔区9和第二涂覆区;第一空箔区内设置有第一箔材6,第二空箔区9内设置有第二箔材7,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一箔材6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小于第二箔材7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导电金属层外侧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使复合集流体两侧的电流顺利导出,节省电池极耳位置的空间,且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分别贯穿极片的留白位置,增加电流的导通面积,降低了电池的内阻,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适合广泛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分子层1的材质可以为PET、PP或者PI等,具体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涂覆区用于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4,第二涂覆区用于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5;针对第一活性物质层4和第二活性物质层5,其既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层,也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常见的材料为磷酸铁锂、三元、钴酸锂等,负极活性物质层常见的材料为石墨、硬碳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第一导电金属层2的厚度为0.8~1.5μm,例如可以是0.8μm、0.9μm、1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二导电金属层3的厚度为0.8~1.5μm,例如可以是0.8μm、0.9μm、1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一箔材6朝向第一涂覆区的一侧和第二箔材7朝向第二涂覆区的一侧齐平。
第一箔材6的宽度为10~40mm,例如可以是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二箔材7的宽度为3~7mm,例如可以是3mm、4mm、5mm、6mm、7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6的长度主要根据电池结构设计决定,一般范围在10~40mm之间,第二箔材7的长度范围在3~7mm之间,且第二箔材7的长度要比焊线宽度大2mm,之所以设置该尺寸是因为采用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可以兼顾导电面积和极耳位置的空间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以第一导电金属层2为例,其设置的第一涂覆区可以用来涂覆活性材料,第一涂覆区上方的第一空箔区即为极耳的留白区,该处的第一导电金属层2裸露在外,即其表面未涂覆任何材料,设置有第一箔材6。第二导电金属层3的设置同理。
第一箔材6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例如可以是1mm、2mm、3mm、4mm、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二箔材7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例如可以是1mm、2mm、3mm、4mm、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6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第二箔材7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该距离可用于涂覆陶瓷浆料层,起到绝缘安全的作用。
第一箔材6焊接在第一空箔区上,第二箔材7焊接在第二空箔区9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焊接指的是转接焊,因为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的主要作用是导出复合集流体两面的电流,降低电芯的内阻,若不进行转接焊,那么其电阻会是常规电池的3~5倍,电池温升高,影响使用。
第一箔材6为铝箔或铜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6为铝箔或铜箔,是因为其与复合集流体的焊接拉力可以达到45N以上。
第二箔材7为铝箔或铜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箔材7为铝箔或铜箔,是因为其与复合集流体的焊接拉力可以达到45N以上。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的具体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地,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一箔材6分为第一极耳区和第一导电区,且第一导电区的长度大于第一极耳区的长度,第一导电区与第一空箔区连接,第一极耳区延伸出复合集流体。
进一步地,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二箔材7分为第二极耳区8和第二导电区9,且第二导电区9的长度大于第二极耳区8的长度,第二导电区9与第二空箔区连接,第二极耳区8延伸出复合集流体。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区远离第一涂覆区的一侧与第二导电区9远离第二涂覆区的一侧电性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9的长度均为1~3mm,且第一导电区的两侧和第二导电区9的两侧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9均用于传递电流,降低极片内阻;二者在未经过模切工艺时的长度为3~5mm,在经过模切工艺处理后的长度为1~3mm,之所以经模切处理得到1~3mm长度的导电区,是因为在该长度范围内极片可以兼具空间利用和导电性能,避免了导电区长度过长影响电池的空间利用率的问题,也避免了长度过短影响导电区的导电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焊线焊接的总宽度即第一箔材6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二箔材7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采用超声波连续滚动焊接,将焊接完之后的极片进行激光或者五金模切,且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9的长度会相应缩短,得到剪裁后的第一导电区和剪裁后的第二导电区10;示例性地,切掉第二箔材2.5mm宽的位置,得到剪裁后的第二极耳区11;剪裁后的第二导电区10与剪裁后的第二极耳区11电连通。第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与复合集流体焊接到一起,稳定性高;第二方面,能够保证整个极片的留白区与箔材是两面导通的状态,大大降低电芯的内阻;第三方面,不管是第一箔材6还是第二箔材7,长度短的与长度长的焊接在一侧,既从整个极片上引出的极耳只有一层,相当于是一层极片对应一层极耳,节省电池的极耳位置空间,也为复合集流体在各种电池型号里的应用提供新的极耳结构方式。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电芯包括若干个上述的极片。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上述的电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可以是方壳电池、软包电池或圆柱电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其中:
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极耳结构;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1以及分别设置在高分子层1两侧的第一导电金属层2和第二导电金属层3,极耳结构包括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第一导电金属层2背向高分子层1的一侧划分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第二导电金属层3背向高分子层1的一侧划分为第二空箔区9和第二涂覆区;第一空箔区内设置有第一箔材6,第二空箔区9内设置有第二箔材7,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一箔材6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小于第二箔材7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
第一导电金属层2的厚度为1μm,第二导电金属层3的厚度为1μm。第一箔材6的长度和第二箔材7的长度差值为3mm,第一箔材6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5mm,第二箔材7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5mm,且第一箔材6朝向第一涂覆区的一侧和第二箔材7朝向第二涂覆区的一侧齐平。
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一箔材6分为第一极耳区和第一导电区,且第一导电区的长度大于第一极耳区的长度,第一导电区与第一空箔区连接,第一极耳区延伸出复合集流体。
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二箔材7分为第二极耳区8和第二导电区9,且第二导电区9的长度大于第二极耳区8的长度,第二导电区9与第二空箔区连接,第二极耳区8延伸出复合集流体。
第一导电区远离第一涂覆区的一侧与第二导电区9远离第二涂覆区的一侧电性连通。
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9的长度均为1mm,且第一导电区的两侧和第二导电区9的两侧齐平。
第一箔材6焊接在第一空箔区上,第二箔材7焊接在第二空箔区上。第一箔材6为铝箔,第二箔材7为铝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其中:
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极耳结构;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1以及分别设置在高分子层1两侧的第一导电金属层2和第二导电金属层3,极耳结构包括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第一导电金属层2背向高分子层1的一侧划分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第二导电金属层3背向高分子层1的一侧划分为第二空箔区9和第二涂覆区;第一空箔区内设置有第一箔材6,第二空箔区9内设置有第二箔材7,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一箔材6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小于第二箔材7延伸出复合集流体的长度。
第一导电金属层2的厚度为1.3μm,第二导电金属层3的厚度为1.3μm。第一箔材6的长度和第二箔材7的长度差值为5mm。第一箔材6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3mm,第二箔材7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3mm,且第一箔材6朝向第一涂覆区的一侧和第二箔材7朝向第二涂覆区的一侧齐平。
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一箔材6分为第一极耳区和第一导电区,且第一导电区的长度大于第一极耳区的长度,第一导电区与第一空箔区连接,第一极耳区延伸出复合集流体。
沿高分子层1的宽度方向,第二箔材7分为第二极耳区8和第二导电区9,且第二导电区9的长度大于第二极耳区8的长度,第二导电区9与第二空箔区连接,第二极耳区8延伸出复合集流体。
第一导电区远离第一涂覆区的一侧与第二导电区9远离第二涂覆区的一侧电性连通。
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9的长度均为3mm,且第一导电区的两侧和第二导电区9的两侧齐平。
第一箔材6焊接在第一空箔区上,第二箔材7焊接在第二空箔区9上。第一箔材6为铜箔,第二箔材7为铜箔。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电金属层外侧设置长度不同的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使复合集流体两侧的电流顺利导出,节省电池极耳位置的空间;且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分别贯穿极片的留白位置,增加电流的导通面积,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在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焊接时,焊线位置较宽,覆盖了复合集流体与纯金属箔材的三层区域以及第一箔材6和第二箔材7的两层区域;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适合广泛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极耳结构;
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高分子层两侧的第一导电金属层和第二导电金属层,所述极耳结构包括第一箔材和第二箔材;
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背向所述高分子层的一侧划分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背向所述高分子层的一侧划分为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覆区;
所述第一空箔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一箔材,所述第二空箔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二箔材,沿所述高分子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箔材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箔材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的厚度为0.8~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的厚度为0.8~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箔材朝向所述第一涂覆区的一侧和所述第二箔材朝向所述第二涂覆区的一侧齐平;
所述第一箔材的宽度为10~40mm;
所述第二箔材的宽度为3~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箔材和所述第一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
所述第二箔材和所述第二涂覆区之间的距离为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箔材焊接在所述第一空箔区上,所述第二箔材焊接在所述第二空箔区上;
所述第一箔材为铝箔或铜箔,所述第二箔材为铝箔或铜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高分子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箔材分为第一极耳区和第一导电区,且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极耳区的长度,所述第一导电区与所述第一空箔区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区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
沿所述高分子层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箔材分为第二极耳区和第二导电区,且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极耳区的长度,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区延伸出所述复合集流体;
所述第一导电区远离所述第一涂覆区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电区远离所述第二涂覆区的一侧电性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长度均为1~3mm,且所述第一导电区的两侧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的两侧齐平。
9.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极片。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
CN202322217525.8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Active CN220556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7525.8U CN220556598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7525.8U CN220556598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6598U true CN220556598U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50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7525.8U Active CN220556598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6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0847B2 (ja) 薄い電極を有するガルバーニ電池
CN211654976U (zh) 一种无极耳的扣式锂电池
CN113708018B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极耳焊接结构、焊接方法及电池
EP3926716A1 (en) Current collector for electrode
CN216354653U (zh) 电芯及电池
JP5602113B2 (ja) 銅被覆鋼箔集合体および通電部材
CN208336372U (zh) 电极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12490596B (zh) 一种电芯及其制备方法、单电池
CN219180539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20556598U (zh)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CN219267725U (zh) 一种电芯和电池
CN217788491U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电芯及锂电池
CN216624341U (zh) 集流体、极片和动力电池
CN214280146U (zh) 一种电芯、单电池及二次电池
CN213546361U (zh) 一种集流体组件及电池、物体
CN111293268B (zh) 电池
CN219677506U (zh)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CN216624343U (zh) 集流体、极片和动力电池
CN220984797U (zh) 极耳结构及复合集流体极耳连接机构和电池
CN219917516U (zh) 电池极片、电池极组以及电池
CN220553479U (zh) 一种电池
CN217848038U (zh) 锂离子电池以及具有其的动力装置
CN219534818U (zh) 电芯及电池
CN220073545U (zh) 极片及超声波焊接头
CN220821857U (zh) 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y型极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