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942U -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942U
CN220553942U CN202321933404.7U CN202321933404U CN220553942U CN 220553942 U CN220553942 U CN 220553942U CN 202321933404 U CN202321933404 U CN 202321933404U CN 220553942 U CN220553942 U CN 220553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protrusion
end side
fix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34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天雨
王勇
田彩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anhe Contract Innovation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Tianhe Fuji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anhe Contract Innovation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Tianhe Fuji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anhe Contract Innovation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Tianhe Fujia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anhe Contract Innovation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34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型材组件在第一端侧与光伏板接合,在第二端侧与固定对象接触,型材组件包括:第一型材,在第一端侧具有第一凸部且在第二端侧具有第二凸部;以及第二型材,其在第一端侧具有第三凸部且在第二端侧具有第四凸部,其中,第三凸部在第一端侧与所述第一凸部卡合而形成第一卡合部,第四凸部在第二端侧与第二凸部卡合而形成第二卡合部。

Description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屋顶加装光伏阳光棚是目前屋顶分布式光伏的一种流行的方式。光伏阳光棚除了发电外,防水、简洁、美观也是及其重要的一环。现阶段,光伏阳光棚的方式主要采用导水槽的安装方式,虽能解决防水方式,但导水槽之间拼接,与光伏板之间连接,外观往往不太美观。另外,在光伏寻求降本增能的今天,寻求一种成本更低、更加美观、安装更加方便的方式,是经济成本上的大势所趋。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上述背景下,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防水边框,以满足降本、防水的要求,同时解决光伏阳光棚美观上的瑕疵。当然,作为防水组件,它完全可以如常规组件进行应用安装。另外,防水组件,可以作为叠瓦型的组件,代替瓦屋顶安装,起到发电、防水、隔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型材组件,所述型材组件在第一端侧与所述光伏板接合,在第二端侧与所述固定对象接触,所述型材组件包括:第一型材,其在所述第一端侧具有第一凸部且在所述第二端侧具有第二凸部;以及第二型材,其在所述第一端侧具有第三凸部且在所述第二端侧具有第四凸部,其中,所述第三凸部在所述第一端侧与所述第一凸部卡合而形成第一卡合部,第四凸部在所述第二端侧与所述第二凸部卡合而形成第二卡合部。
可选的,型材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卡合的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中至少一者的底部固定到所述固定对象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相面对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之间形成封闭的腔室,所述腔室被密封件填充。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部延伸至至少覆盖所述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包括第一卡条,所述第三凸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条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从而形成迷宫防水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中的一者和另一者上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二卡条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形成迷宫防水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五凸部,所述第五凸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弯折形成钩端,所述固定件具有限位钩和凸起,所述限位钩和所述凸起之间限定固定槽,卡合的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容纳在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槽内,所述第五凸部的钩端卡入所述限位钩内,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五凸部,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六凸部,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包括C型卡夹部,C型卡夹部夹持住所述第五凸部和所述第六凸部中的一者使得所述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C型卡夹部内,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直接将所述第一型材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所述第二型材与固定后的所述第一型材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型材组件,所述型材组件在第一端侧与所述光伏板接合,在第二端侧与所述固定对象接触,所述型材组件包括:型材,其在所述第一端侧具有一凸部且在所述第二端侧具有另一凸部;以及固定件,其设有与所述型材的底部卡合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由形成在所述固定件的底板上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所述底板围绕而成,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卡在所述型材的底部两侧使得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型材卡合;其中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从而将所述型材的底部固定到所述固定对象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其包括周边;以及上述型材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光伏板的周边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组件边框结构和光伏组件能够满足屋面防水要求,而且支架安装极为方便,组件边框采用快装方式,一插一按,完成安装,安装无需反复来回,组件可以在下部安装,避免人踩踏至组件;另外组件边框改进后,可简化支架结构,提供更加简洁美观的外观,并且降低支架成本。除此之外,安装后,同一光伏阵列的各相邻光伏组件间实现无缝搭接,雨水自光伏阵列倾斜面导流,光伏组件底部不渗漏,光伏组件底部不需设置导水槽,相较于现有技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美观性显著提高,且实现降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型材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组装在一起的状态;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型材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组装在一起的状态;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型材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型材的截面图;
图4放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型材的第四凸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放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型材的第二卡条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A和图6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型材组件的安装过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型材的第五凸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搭接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变型例的型材组件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变型例的型材组件的固定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固定件设置在第五凸部和第六凸部两者处;
图10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变型例的型材组件的固定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固定件设置在第五凸部处;
图10C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变型例的型材组件的固定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固定件设置在第五凸部处;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变型例的型材组件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变型例的型材组件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型材组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型材组件的第二固定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光伏阳光棚的安装操作不便。在第一块组件安装后,第二块组件需要塞入第一块组件拼接帽头上,卡槽不方便安装。另外,该组件只适用于阳光棚这样的类型,组件需固定在下部的檩条上。施工人员在安装组件时会踩踏组件,导致光伏组件隐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型材(也称为“边框”)组件1用于将光伏板支撑在固定对象500上,型材组件1在第一端侧与光伏板接合,在第二端侧与固定对象500接触。型材组件1包括:第一型材100,在第一端侧具有第一凸部102且在第二端侧具有第二凸部103;第二型材200,其在第一端侧具有第三凸部201且在第二端侧具有第四凸部202,其中,第三凸部201在第一端处与第一凸部102卡合而形成第一卡合部,第四凸部202在第二端处与第二凸部103卡合而形成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实现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200的连接,令相邻两光伏组件的相邻边框(即,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200)连接。在型材组件1的安装状态下,第一端侧可以为上侧,第二端侧可以为下侧;取决于安装状态,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也可以为水平方向上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安装极为方便,组件边框采用快装方式,一插一按,完成安装,安装无需反复来回,另外组件可以在下部安装,避免人踩踏光伏组件。安装后,相邻两光伏组件间无缝连接,雨水自光伏组件表面导流,组件间不渗水,光伏组件底部不需设置导水槽。本实用新型的组件边框改进后,可简化支架结构,降低支架成本,显著提高电站的美观性。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型材组件1的截面图,其中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组装在一起并借助固定件300固定到固定对象500。具体参见图1,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设置在光伏板600的周边,在本文中,“外”、“外侧”、“内”和“内侧”等用语相对于对应的光伏板600而言。例如,在图1中,第一型材100安装在右侧的光伏板600上因而对于第一型材100而言“外侧”指的是其在图中的左侧;类似的,第二型材200的“外侧”指的是其在图中的右侧。
参见图1,在组装状态下,在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之间形成腔室400,腔室400被密封件填充。固定件300将卡合的第一型材100和200第二型材的底部固定到固定对象500上。在第一型材100与光伏板600之间以及第二型材200与光伏板600之间可以分别设置组件硅胶以实现连接和密封。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型材100的截面图,其中图中左侧称为外侧,右侧称为内侧。第一型材100的外侧面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部102。组件安装后,第一凸部102延伸至第二型材200的上部,从而形成挡板。在组件安装的倾斜方向上,第一型材100处于第二型材200的上侧,第一凸部102起到防水作用。避免渗漏,密封件有效防止渗漏,提高光伏组件排水性,避免组件底部漏水、渗水,组件底部可不设置导水槽,降低支架结构的成本。
第一型材100的外侧面的下端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凸部103。第二凸部103和第一凸部102形成结合第二型材200的结合腔101。第二型材200的外侧面设有嵌入结合腔101的结合部,结合腔101容纳结合部,形成组件边框间的结合结构,以实现防水功效,及连接功效,连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型材200的截面图,其中图中左侧称为内侧,右侧称为外侧。第二型材200的外侧面的上端设有第三凸部201、外侧面的下端设有第四凸部202。第三凸部201和第四凸部202之间形成结合部207,结合部207嵌入结合腔101内。第三凸部201上设有第一凹槽204,第一凹槽204的开口向上,第四凸部202上设有第二凹槽205,第二凹槽205的开口向下。
返回参见图2,对应的第一凸部102上设有第一卡条104,第二凸部103上设有第二卡条105。第一卡条104的结构与第一凹槽204的结构配合,第二卡条105的结构与第二凹槽205的结构配合。参考图1,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200结合后,第一卡条102卡入第一凹槽204内,第二卡条105卡入第二凹槽205内,实现结合部207与结合腔101的有效结合,实现相邻组件间的搭接、固定。第一凸部102与第三凸部201的结合面、第二凸部103与第四凸部202的结合面形成“迷宫”防水结构。
继续参见图1,第三凸部201、第四凸部202间形成腔室400,腔室填充有密封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可以为橡胶件,该密封件可以预贴在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的任一者或两者上。密封件借助腔室400延伸至结合腔101内,且充盈结合部207与结合腔101间,对相邻两组件结合处进行密封,有效防止该处漏水、渗水。
图4放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型材200的第四凸部202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放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型材100的第二卡条105的示意性截面图。参见图4和图5,为了便于操作,第四凸部202、第二凸部103相对的面均经过倒角,例如形成为圆弧面,便于卡接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条105的壁面上设置有摩擦纹路1051,第二凹槽205的槽壁上设有摩擦纹路2051,以增大摩擦,保证卡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1A,代替在第二凸部103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条105且在第四凸部202上设置向下开口的第二凹槽205,可以在第二凸部103上设置向下开口的第二凹槽205而在第四凸部202上设置向上延伸的第二卡条105,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凸部202的第二卡条105卡入第二凸部103的第二凹槽205内来实现第二凸部103与第四凸部202的搭接。
下面参照图6A、6B,描述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的组装过程。先固定一组件,再将第二组件的第二型材200靠近前一组件的第一型材100,将后一组件的第一型材100抬起,将第三凸部201推入结合腔101,令第一卡条104先与第一凹槽204咬合,再将第四凸部202推入结合腔101内,令第二卡条105卡入第二凹槽205内,结合部207与结合腔101实现结合锁定,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提高光伏工程施工效率。
下面返回参考图1,将详细描述如何利用固定件300将卡合的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固定在例如固定面或附着面等固定对象500上。固定面可以为木板屋面、混凝土、砖面屋顶、支架龙骨表面等等。
固定件300具有固定腔301。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200结合后其底部恰好容置在固定腔301内,固定件300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在固定面或附着面上,将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200固定。
固定过程如下:先将固定件300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在固定面上,然后将组件的第一型材100放入固定腔301内,令第一型材100处于固定腔301的一端,再将另一组件的第二型材200与前一组件的第一型材100结合,结合后的后一组件的第二型材200压入固定腔301内,实现固定。
为便于第一型材100在固定腔301内的位置固定,第一型材100的内侧壁面的下部设有第五凸部107,第五凸部107的前端(即末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五凸部钩端1072,固定件300的内端设有限位钩302,第一型材100进入固定腔301后,向限位钩302侧推移,令第五凸部107的第五凸部钩端1072卡入限位钩302内,限位钩302具有与第五凸部钩端1072配合的沟槽,以实现对第一型材的定位。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凸部107的表面设有摩擦纹路1071,增大与限位钩302的摩擦,提高限位可靠性。固定件300的外侧设有凸起303,凸起303和限位钩302之间构成所述的固定腔301,凸起303用于限制第二型材200的底部内端,凸起303与第二型材200底端内端相对的壁面抵触。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示意图。该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600和安装在光伏板600的周边的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光伏板600的周边安装了三条第一型材100和一条第二型材200。可以理解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光伏板600的周边可以安装两条第一型材100和两条第二型材200或者安装一条第一型材100和三条第二型材200。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各自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搭接后的俯视示意图,图9中的阴影部分为型材搭接区,型材安装在光伏板的周边,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四个光伏板。图9(a)示出了型材通过上下搭接进行安装,图9(b)示出了型材通过左右搭接进行安装,图9(c)示出了型材通过上下搭接和左右搭接进行安装。这里,为了便于描述,用语“上下”和“左右”是在图9中的方位,而不是实际安装时的方位。光伏组件的具体安装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图9所示的三种搭接方式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造,能够满足屋面防水要求;支架安装极为方便,组件边框采用快装方式,一插一按,完成安装,安装无需反复来回,组件可以在下部安装,避免人踩踏至组件;组件拼接后,比常规组件采用导水槽的方式更美观。
第一变型例
第一变型例与第一实施例采用基本相同的构造,区别在于固定件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在以下的描述中,第一变型例中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应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固定件300将卡合的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的底部固定到固定对象500上,固定件300具有由凸起303和限位钩302围成的固定腔301,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的底部被容纳在固定腔301中。在第一变型例中,代替固定件300采用图10所示的固定件300’固定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
如图10所示,固定件300’为一端夹持第一型材100和/或第二型材200且另一端固定到固定对象500上的连接卡夹。固定件300’在一端包括C型卡夹部3002,在另一端包括中间部3004和末端部3006。C型卡夹部3002夹持第一型材100的第五凸部107或第二型材200的第六凸部203使得第五凸部107或第六凸部203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C型卡夹部3002内。固定件30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固定对象5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凸部107的前端(即末端)可以向上弯折形成钩端;但是第五凸部107可以不包括向上弯折形成的钩端,只要C型卡夹部3002能够夹持住第五凸部107即可。
类似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凸部203的前端(即末端)可以向上弯折形成第六凸部钩端2032(参见图3);但是第六凸部203可以不包括向上弯折形成的第六凸部钩端,只要C型卡夹部3002能够夹持住第六凸部203即可。第六凸部203的壁面可以设置有摩擦纹路,以增大摩擦,保证夹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五凸部107和第六凸部203两者处分别设置固定件300’将卡合的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固定到固定对象500上(参见图10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在第五凸部107和第六凸部203的一者处设置固定件300’,此时,第一型材100或第二型材200可以不包括第五凸部107或第六凸部203。
再次参见图10,C型卡夹部3002包括开口,该开口夹持住第五凸部107或第六凸部203的相反的两表面,该开口的与第五凸部107或第六凸部203接触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摩擦纹路。
固定件300’的中间部3004用于将固定件300’固定在固定对象500上。连接件穿过中间部3004进入固定对象500。该连接件可以为螺栓等螺纹件(参见图10B和10C),也可以为抱箍等(参见图10A)。连接件可以贯穿固定对象500(例如参见图10C),也可以不贯穿固定对象500(例如参见图10B)。
固定件300’的末端部3006支撑在固定对象500上,末端部3006的与固定对象500接触的表面可以设置有摩擦纹路。
第一变型例进一步简化了结构,在保证安装方便的同时还实现了安装的灵活性,另外简化的支架结构更大地降低了支架成本。
第二变型例
第二变型例与第一实施例采用基本相同的构造,区别在于固定件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在以下的描述中,第二变型例中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应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固定件300将卡合的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的底部固定到固定对象500上,固定件300具有由凸起303和限位钩302围成的固定腔301。在第二变型例中,代替固定件300采用例如螺纹件等连接件作为固定件直接将第一型材100的第二凸部103固定在固定对象500上。再次参见图2,第一型材100具有第二凸部103,第二凸部103包括第二卡条105和底部1031,连接件穿过第二凸部103的底部1031进行固定。
参见图11,在第二变型例中,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的组装和固定过程如下:先将第一型材100放置在固定面上,使固定件穿过第一型材100的第二凸部103进入固定对象(图11(a)),再将另一组件的第二型材200与前一组件的第一型材100结合,实现组装和固定(图11(b))。将另一组件的第二型材200与前一组件的第一型材100的结合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合过程类似。需要注意的是,图11中示出了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都预贴有橡胶件,这不是必须的,可以只在其中一者上预贴橡胶件。
第二变型例进一步简化了结构,使得安装极为方便,另外简化的支架结构更大地降低了支架成本。
第三变型例
第三变型例与第一实施例采用基本相同的构造。在以下的描述中,第三变型例中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应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三变型例中,第一型材100的第二凸部103形成有容纳腔1033,将第二型材200的底部容纳在容纳腔1033中,从而实现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的卡合。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变型例的一种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三变型例可以与前文中描述的第一实施例和各变型例进行组合而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参见图12,先将第一型材100放置在固定面上,再将另一组件的第二型材200与前一组件的第一型材100结合,实现组装和固定。组件安装后,第二型材200的底部容纳在第一型材的第二凹部103所形成的容纳腔1033中。第一型材100的第一凸部102延伸至第二型材200的上部,从而形成挡板。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之间可以不形成腔室,使得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直接抵靠。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200之间可以形成有腔室400,腔室400可以被密封件填充(该实施方式没有在图中示出)。
第三变型例采用了极为简单的结构,使得安装极为方便,另外简化的支架结构极大降低了支架成本。
第二实施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型材组件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型材组件的第二固定件300A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应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型材组件包括第二型材200和第二固定件300A。第二固定件300A与第二型材200的底部卡接,第二固定件300A通过例如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在固定面上,第二固定件300A设有与第二型材200的底部配合的第二固定槽306,第二固定件300A用于将最上方的组件的第二型材200固定在固定面上,其中最上方的组件的第二型材200可以为倾斜安装面最上方的组件的第二型材,也可以为处于屋脊处的光伏组件的第二型材。第二固定槽306由形成在第二固定件300A的底板308上的第一凸起部302、第二凸起部304以及底板308围绕而成。第一凸起部302和第二凸起部304分别卡在第二型材200的底部两侧使得第二固定件300A与第二型材200卡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组件边框结构使得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200能够拼合,第二型材200的上部延伸出来盖住第一型材100的上部起到上部挡水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型材100和/或第二型材200内部预贴柔性橡胶条,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当屋面底面为整个平面时,可以设置专用边框连接件;当组件下部是檩条、支架龙骨时,可以设置专用边框连接卡夹,因此本实用新型使得组件边框结构能够适用于多种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型材组件,所述型材组件在第一端侧与光伏板接合,在第二端侧与固定对象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组件包括:
第一型材,其在所述第一端侧具有第一凸部且在所述第二端侧具有第二凸部;以及
第二型材,其在所述第一端侧具有第三凸部且在所述第二端侧具有第四凸部,
其中,所述第三凸部在所述第一端侧与所述第一凸部卡合而形成第一卡合部,第四凸部在所述第二端侧与所述第二凸部卡合而形成第二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组件还包括:
固定件,其将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中至少一者的底部固定到所述固定对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相面对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之间形成封闭的腔室,所述腔室被密封件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凸部延伸至至少覆盖所述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包括第一卡条,所述第三凸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条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从而形成迷宫防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中的一者和另一者上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二卡条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从而形成迷宫防水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五凸部,所述第五凸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端侧弯折形成钩端,所述固定件具有限位钩和凸起,所述限位钩和所述凸起之间限定固定槽,卡合的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容纳在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槽内,所述第五凸部的钩端卡入所述限位钩内,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五凸部,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六凸部,
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包括C型卡夹部,C型卡夹部夹持住所述第五凸部和所述第六凸部中的一者使得所述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所述C型卡夹部内,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组件,其中,
所述固定件直接将所述第一型材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所述第二型材与固定后的所述第一型材卡合。
9.一种型材组件,所述型材组件在第一端侧与光伏板接合,在第二端侧与固定对象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组件包括:
型材,其在所述第一端侧具有一凸部且在所述第二端侧具有另一凸部;以及
固定件,其设有与所述型材的底部卡合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由形成在所述固定件的底板上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所述底板围绕而成,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卡在所述型材的底部两侧使得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型材卡合;
其中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对象上。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光伏板,其包括周边;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型材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光伏板的周边上。
CN202321933404.7U 2023-07-21 2023-07-21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Active CN220553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3404.7U CN220553942U (zh) 2023-07-21 2023-07-21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3404.7U CN220553942U (zh) 2023-07-21 2023-07-21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942U true CN220553942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3404.7U Active CN220553942U (zh) 2023-07-21 2023-07-21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5881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의 고정구조, 태양전지 모듈용의 프레임 및 고정부재
JP468487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枠体
CN220553942U (zh) 型材组件和光伏组件
CN112468065B (zh) 一种用于民用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的结构系统支架
JP365216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CN212405761U (zh) 一种光伏屋顶的组件安装结构
CN115749149A (zh) 一种光伏瓦
JP409383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屋根取付け構造体及び太陽電池アレイ
CN216196121U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JP444819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部材
CN213186004U (zh) 光伏组件安装机构、光伏组件及其系统
CN113482253A (zh)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JP2005277216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ベース板の取付構造
CN214246365U (zh) 一种用于屋顶发电系统的装饰组件密封防水结构
JPH10169127A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
CN220704935U (zh) 适用于屋面或车棚的光伏拼缝防水结构
CN216699926U (zh) 光伏装置
CN218623001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
CN219576974U (zh) 光伏组件及其边框、固定装置
CN216699925U (zh) 光伏装置
CN216196119U (zh)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CN216196120U (zh)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CN216904744U (zh) 具有防排水功能的光伏面板支撑系统
CN214246344U (zh) 一种用于屋顶发电系统的防水密封结构
CN217580900U (zh) 一种bipv防水支架固定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