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935U -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935U
CN220553935U CN202321816851.4U CN202321816851U CN220553935U CN 220553935 U CN220553935 U CN 220553935U CN 202321816851 U CN202321816851 U CN 202321816851U CN 220553935 U CN220553935 U CN 220553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ilizing
cable
bearing
loa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68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全桂
张立兵
王程
夏登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68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所述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至少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稳定结构和多个承重支撑组件,稳定结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所述稳定结构于多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设置在稳定结构上,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沿所述稳定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用于解决在逆向风荷载作用下对承重索及稳定结构要求较高、整体稳定性不足、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对于大跨度的光伏系统应用场景,通常采用柔性支架作为结构支撑体系,柔性支架一般是通过对索提供预拉力来形成初始刚度,从而抵抗光伏系统自重以及外部荷载作用的。目前市场上的光伏柔性支架大致上可分为单层索和双层索结构,其中双层索结构按索的受力性质可分为:上层承重索和下层稳定索。从空间布置上来看,承重索水平布置,主要是承受来自结构上部光伏组件自重、风荷载、雪荷载等的荷载作用;稳定索置于承重索的下方,用于支撑上部的承重索,为承重索提供竖向支撑,使整体抗风稳定。
但是,在逆风向风荷载作用下,风荷载的竖向分力会使结构产生向上的位移,此时逆风向风荷载主要由底部承重索等承重结构承担,对底部稳定结构整体要求较高。在此工况下,主要会产生两个问题:
1、逆风向风荷载作用下,稳定索出现松弛,风荷载主要由承重索承担,向上的位移难以得到控制,只能通过增大承重索的初始索力来满足位移要求,因整个结构需要承受更大的索力,导致成本增加;
2、稳定索从张紧到松弛状态,轴力变化很大,从而产生过大的应力幅,造成稳定索疲劳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机构,用于解决在逆向风荷载作用下对承重索及稳定结构要求较高、整体稳定性不足、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机构,应用于柔性光伏支架,所述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至少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所述稳定机构包括:
稳定结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所述稳定结构于多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
多个承重支撑组件,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设置在稳定结构上,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沿所述稳定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支撑组件底部设置有竖向连接结构,所述稳定结构通过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稳定结构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至少设置于首尾两端的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接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定结构连接,相邻的所述竖向连接结构之间设置有斜拉连接结构,所述斜拉连接结构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之间,和/或,所述斜拉连接结构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斜拉连接结构至少设置于首尾两端的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稳定索,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稳定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稳定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系杆,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一对一地设置在相邻所述系杆的连接位置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稳定结构包括呈拱形的桁架结构,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桁架结构上。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承重支撑组件均包括首尾依次相连成三角状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于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组所述承重索组底部均设置有稳定部件,每一所述承重索组均包括第一承重索和第二承重索,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一承重索和所述稳定部件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件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二承重索和所述稳定部件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索系结构和/或第二索系结构,所述第一索系结构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第二承重索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第一承重索,所述第二索系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条第一承重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索系结构,所述第三索系结构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稳定部件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第一承重索,和/或,所述第三索系结构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第二承重索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稳定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光伏支架,用于解决在逆向风荷载作用下对承重索及稳定结构要求较高、整体稳定性不足、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所述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所述的稳定机构和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所述稳定机构包括:
稳定结构,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所述稳定结构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
多个承重支撑组件,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设置在稳定结构上,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沿所述稳定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多组承重索组承受来自光伏支架自重、光伏组件、风荷载、雪荷载等的荷载作用,通过稳定结构及承重支撑组件支撑承重索组,避免在逆风荷载作用下出现松弛、上移,还可减少桩基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优化抗风效果;稳定结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稳定结构于多个固定部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将稳定结构设置成拱状,可优化光伏支架的荷载能力、降低承重索组的最大索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光伏支架结构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光伏支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实施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实施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实施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1 第一承重索 310 稳定索
112 第二承重索 311 索夹
120 稳定部件 321 系杆
130 固定部 322 斜拉连接件
140 连接构件 330 桁架结构
200 承重支撑组件 400 连接结构
210 第一支撑件 410 第一索系结构
220 第二支撑件 420 第二索系结构
230 第三支撑件 430 第三索系结构
240 连接部件 510 竖向连接结构
300 稳定结构 520 斜拉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A和/或B”的描述,则表示包含方案A或方案B,或者包含方案A和方案B。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大跨度的光伏系统应用场景,通常采用柔性支架作为结构支撑体系,柔性支架一般是通过对索提供预拉力来形成初始刚度,从而抵抗光伏系统自重以及外部荷载作用的。目前市场上的光伏柔性支架大致上可分为单层索和双层索结构,其中双层索结构按索的受力性质可分为:上层承重索和下层稳定索。从空间布置上来看,承重索水平布置,主要是承受来自结构上部光伏组件自重、风荷载、雪荷载等的荷载作用;稳定索置于承重索的下方,用于支撑上部的承重索,为承重索提供竖向支撑,使整体抗风稳定。
但是,在逆风向风荷载作用下,风荷载的竖向分力会使结构产生向上的位移,此时逆风向风荷载主要由底部承重索等承重结构承担,对底部稳定结构整体要求较高。随着向上位移的增大,稳定索的轴力会越来越小,甚至为零。在此工况下,主要会产生两个问题:
1、逆风向风荷载作用下,稳定索出现松弛,风荷载主要由承重索承担,向上的位移难以得到控制,只能通过增大承重索的初始索力来满足位移要求,因整个结构需要承受更大的索力,导致成本的增加;
2、稳定索从张紧到松弛状态,轴力变化很大,从而产生过大的应力幅,造成稳定索疲劳破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抗逆风性能,避免因稳定索应力松弛导致的疲劳破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及应用于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机构,用以降低承重索的最大索力,减小结构的整体成本。
参照图1至22,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稳定机构可应用于单层柔性光伏支架,也可应用于双层柔性光伏支架。
于本实用新型中,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多条承重索。
可选地,第一方向为图1所示的方向a,第二方向为图1所示的方向b,多组承重索组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一承重索组的承重索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具体可以柔性光伏支架的长度方向,也即承重索组的承重索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并以柔性光伏支架的宽度方向作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柔性光伏支架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组承重索组沿第一方向从柔性光伏支架的第一侧依次排布至柔性光伏支架的第二侧。每一承重索组均具有间隔设置的固定结构,承重索在两个固定结构之间延伸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对应的固定结构上,固定结构可根据实际设置成端部支撑杆、中柱、桩基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通过调整承重索的高度差,使每一承重索组的多条承重索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或者沿不同方向设置,以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具有特定角度的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光伏支撑面。通过承重索上的安装组件连接件或者设置在光伏组件上的连接件将光伏组件连接固定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或者其他多个用于形成同一光伏支撑面的承重索之间,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支撑。可选地,多组承重索组形成的多个光伏支撑面可以是相互平行、相交、也可以是形成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不同水平面上,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或者调整,在此不加以限定。
作为一示例,每一承重索组包括至少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稳定机构包括稳定结构300和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
稳定结构300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130,稳定结构300于多个固定部130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稳定结构300采用高度由其两端朝中部呈递增状的拱状结构,可优化光伏支架的荷载能力、降低承重索组的最大索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光伏支架结构的整体成本。
作为一可选的示例,固定部130可以设置成地基等结构,稳定结构300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三个或者其他多个固定部130,稳定结构3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固定部130分为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等,稳定结构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稳定结构300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部连接,以使稳定结构300于多个固定部130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作为一具体的示例,所示固定部130可以是地基等连接固定结构,并对应光伏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位置。在设置有至少三个固定部130时,多个固定部130中的其他固定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稳定结构300于多个固定部130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相邻的固定部130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
可选地,稳定结构300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成拱形、“∧”形等任意一种外形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使用环境的不同,在不设置有固定部130的时候,用于支持承重索组的承重支撑组件还可通过稳定结构300直接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或者,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等连接结构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而无需另外设置固定部130。可选地,所示承重支撑组件20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并通过稳定结构300直接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也可以是,承重支撑组件200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并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
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沿稳定结构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承重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如此,可承受来自光伏支架自重、光伏组件、风荷载、雪荷载等的荷载作用,通过稳定结构300及承重支撑组件200支撑承重索组,避免在逆风荷载作用下出现松弛、上移,还可减少桩基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优化抗风效果。
稳定结构300呈拱状延伸设置在两个固定部130之间,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柔性光伏支架的多个承重索组与稳定结构300之间的间距从稳定结构300的两端朝中部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可选地,可对应一组承重索组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在设置有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时,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同一承重索组的下方,用于支撑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可支撑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一组光伏组件,以每一承重索组作为一跨,以对应一承重索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光伏支撑组件作为一组光伏支撑组件,每一组光伏支撑组件一对一地对应每一跨设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稳定结构300有一个或者多个,每一稳定结构300均于其对应的两个固定部130之间呈拱状延伸设置,在稳定结构300有多个时,多个稳定结构300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稳定结构300可相互平行或者不平行。对应一组承重索组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可均设置在对应的稳定支架上,也用于仅用于支撑对应的承重索组。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承重支撑组件200及稳定结构300的数量、位置等,在此不加以限定。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每一承重支撑组件200均包括首尾依次相连成三角状的第一支撑件210、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三支撑件230,第一支撑件210用于支撑于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之间。承重支撑组件200的支撑件连接成三角状,用以提高承重索组的稳定性,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参照图4,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件210为横撑,第二支撑件220、第三支撑件230为分设于第一支撑件210两端的斜撑,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三支撑件230相交。具体可根据实际,对应各连接位置,在第一支撑件210与第二支撑件220之间、第二支撑件220与第三支撑件230之间、第三支撑件230与第一支撑件210之间分别设置连接部件240,用以连接成稳固的三角结构。各连接部件240可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10、第二支撑件220、第三支撑件230的端部、中部等任意适于实际使用的位置上。第一支撑件210、第二支撑件220、第三支撑件230均可采用一条杆件或者由多条杆件组合成的杆体结构,第一支撑件210、第二支撑件220、第三支撑件230的长度、外径、组成部件等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可选地,此处可在第一支撑件210的两端分别连接孔、连接卡扣等连接位,以供穿设同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也可以是,在第一支撑件210上间隔设置限位挡件、连接架等连接部件,用以支撑承重索。
进一步地,每一组承重索组底部均设置有稳定部件120。
可选地,稳定部件120采用稳定索,稳定部件120具有间隔设置的固定结构,稳定部件120在两个固定结构之间延伸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固定结构上,固定结构可根据实际设置成端部支撑杆、中柱、桩基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每一承重索组均至少包括第一承重索111和第二承重索112,第二支撑件220用于支撑于第一承重索111和稳定部件120之间,第三支撑件230用于支撑于第二承重索112和稳定部件120之间。
可选地,此处可在第一支撑件210与第二支撑件220之间、第一支撑件210靠近第二支撑件220的一端或者第二支撑件220靠近第一支撑件210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位,用于连接支撑第一承重索111。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连接位的位置及第一连接位连接支撑第一承重索11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加以限定。用于连接支撑第二承重索112的第二连接位、用于连接支撑稳定部件120的第三连接位的实施方式参照第一连接位,在此不再赘述。
为实现相邻承重索组之间的稳固连接,并稳定支撑光伏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承重支撑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400,连接结构400包括第一索系结构410和第二索系结构42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第一索系结构410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第二承重索112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第一承重索111,第二索系结构420用于连接相邻的两条第一承重索111。
可选地,以每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中靠近前一承重索组的承重索为第一承重索111,并以另一承重索为第二承重索112。第一索系结构410用于连接相邻承重索组之间相互靠近的两个承重索,第二索系结构420用于连接相邻的两组承重索组的第一承重索111。如此,可将多组承重索组连接成一整体,使柔性光伏支架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400还包括第三索系结构430,第三索系结构430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稳定部件120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第一承重索111,和/或,第三索系结构430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第二承重索112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稳定部件120。
通过第一索系结构410、第二索系结构420、第三索系结构430等连接结构400的设置,在相邻承重索组之间形成一个或者多个三角连接结构,使柔性光伏支架被三角形形成的索桁架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以进一步优化柔性光伏支架整体的稳定性,实现对光伏组件的稳固支撑。
参照图12至22,在一实施例中,承重支撑组件200底部设置有竖向连接结构510,承重支撑组件200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
稳定结构300采用高度由其两端朝中部呈递增状的拱状结构,且延伸设置在两个固定部130之间,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柔性光伏支架的多个承重索组与稳定结构300之间的间距从稳定结构300的两端朝中部逐渐减小,竖向连接结构510的长度对应从稳定结构300的两端朝中部逐渐减小。参照图13、15、17、19,设置在中部的稳定支撑组件可直接连接在稳定结构300上。可选地,竖向连接结构510可采用一条杆件或者由多条杆件组合成的杆体结构,也可根据实际将杆体结构替换成缆索等连接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竖向连接结构510至少设置于首尾两端的承重支撑组件200的底部。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和向下的拉力,用以抵抗负风。
可以理解的,柔性光伏支架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组承重索组沿第一方向从柔性光伏支架的第一侧依次排布至柔性光伏支架的第二侧,每一承重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成一组承重支撑组件200,以设置在柔性光伏支架第一侧的或者最靠近柔性光伏支架第一侧的承重支撑组件作为首端承重支撑组件,并以设置在柔性光伏支架第二侧的、最靠近柔性光伏支架第二侧的或者最远离首端承重支撑组件的承重支撑组件作为尾端承重支撑组件,所示竖向连接结构510可选地仅设置在同一组承重支撑组件200的首尾两端的承重支撑组件200底部;或者,从同一组承重支撑组件200首尾两端至中部,竖向连接结构510的长度逐渐变小,同一组承重支撑组件200中部或者靠近中部设置的一个至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可直接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
在一实施例中,竖向连接结构5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承重支撑组件200与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一端连接,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二端与稳定结构300连接,参照图16至19,相邻的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设置有斜拉连接结构520,斜拉连接结构520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一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二端之间,和/或,斜拉连接结构520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二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一端之间。
可以理解的,此处可在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设置一个或者两个斜拉连接结构520。斜拉连接结构520可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一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二端之间,或者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二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一端之间,斜拉连接结构520可采用一条杆件或者由多条杆件组合成的杆体结构;在设置有两个斜拉连接结构520时,两斜拉连接结构520呈交叉状设置,一斜拉连接结构520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一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二端之间,另一斜拉连接结构520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二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第一端之间,每一斜拉连接结构520均可采用一条杆件或者由多条杆件组合成的杆体结构,当然,也可将两个斜拉连接结构520替换成呈交叉状的杆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斜拉连接结构520可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结构510或者多个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斜拉连接结构520可连接在竖向连接结构510的端部或者靠近竖向连接结构510端部的位置,并根据实际将斜拉连接结构520替换成缆索等连接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斜拉连接结构520的结构及连接的位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20至22,所示固定部130有多个,所示竖向连接结构510可通过连接索、系杆等连接构件140与相邻的固定部13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结构300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130,在设置有至少三个固定部130时,多个所述固定部130中两个分别对应所述柔性光伏支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设置,多个固定部130中的其他至少一个设置于中部的承重支撑组件底部。所示竖向连接结构510通过连接索、系杆等连接构件140与相邻的固定部130连接,在竖向连接结构510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部时,竖向连接结构510用于与相邻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部13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参照图17至19,在一实施例中,斜拉连接结构520至少设置于首尾两端的承重支撑组件200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所示斜拉连接结构520可选地仅设置在最靠近首端(尾端)的至少两个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或者,从同一组承重支撑组件200首尾两端至中部,对应竖向连接结构510的长度,斜拉连接结构520的长度逐渐变小。
需要说明的是,斜拉连接结构52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具体可将斜拉连接结构520设置在部分或者全部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此处可根据实际设置斜拉连接结构520的数量及设置有斜拉连接结构520的位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作为一可选的示例,本实用新型的稳定结构300可以采用设置成拱形的桁架结构等框架结构;也可以是,采用一条具有一定刚性的稳定索;还可以是,对应多组承重索组进行分段设置,采用依次连接的多个系杆或者多条稳定索
作为一具体的示例,稳定结构300呈拱状,并以垂直于承重索组跨度方向的形式布置于跨间,通过次索将每一行的稳定索下端连接至稳定结构的主索。不仅具备跨度大,桩基少,施工成本低,抗风效果好的特点,还有效降低承重索的最大索力,减小结构的整体成本。
参照图2至5,在一实施例中,稳定结构300包括稳定索310,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依次设置在稳定索310上。
可以理解的,稳定结构300采用一条稳定索310,稳定索310中部设置有多个索夹311,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或者直接连接在稳定索310对应的索夹311上,稳定索3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地基等固定部130上。
参照图6至8,在另一实施例中,稳定结构30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系杆321,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一对一地设置在相邻系杆321的连接位置上。
多个系杆321依次连接,可选地,每一系杆32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等连接位,多个系杆321依次连接。承重支撑组件200以垂直于对应系杆321的形式通过竖向连接结构510或者直接连接在相邻系杆321的连接位置上,由多个系杆321组成的稳定结构300的两端可通过稳定索或者系杆等斜拉连接件322分别连接在固定部130上。相邻的系杆321可通过铰接、卡接、扣接等方式连接,在此不加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示例中,也可将系杆321替换成稳定索等连接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参照图9至11,在又一实施例中,稳定结构300包括呈拱形的桁架结构330,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依次设置在桁架结构330上。
所述桁架结构33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拱形框架结构,在设置有多个框架结构时,多个框架结构沿所示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作为一具体的示例,桁架结构330包括两个或者其他多个拱形框架结构,承重支撑组件经由第三支撑件设置在多个拱形框架结构上。
可选地,桁架结构330还包括连接构件140,所示连接构件14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横向连接构件,多个横向连接构件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示横向连接构件连接在相邻的多个拱形框架结构之间。
为使整体更加稳固,可选地,所示连接构件140还包括斜拉连接构件,具体可在相邻拱形框架结构之间设置斜杆等以构造成所示斜拉连接构件。另外,首端承重支撑组件和/或尾端承重支撑组件等承重支撑组件还可通过斜拉连接构件连接固定桁架结构330上,并通过桁架结构330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若稳定结构设置成桁架结构330,桁架结构330可通过固定部130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或者,桁架结构330通过底部连接构件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也可以是,在桁架结构330的底部设置支点,使桁架结构330通过支点直接连接固定在使用环境的地面等安装位置上;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稳定结构300连接固定的方式,在此不加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稳定机构可应用于单层柔性光伏支架,也可应用于双层柔性光伏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之一: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稳定机构在应用于单层柔性光伏支架时,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稳定机构包括稳定结构300和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沿稳定结构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承重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承重支撑组件200可直接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或者,通过上述示例所示的竖向连接结构51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
在应用于单层柔性光伏支架时,可选地,承重支撑组件200可设置成仅包括第一支撑件210,第一支撑件210用于支撑于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之间,承重支撑组件200可直接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或者,通过上述示例所示的竖向连接结构51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或者,每一承重支撑组件200均包括首尾依次相连成三角状的第一支撑件210、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三支撑件230,第一支撑件210用于支撑于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之间,第二支撑件220用于连接于第一承重索111和稳定结构300之间,第三支撑件230用于连接于第二承重索112和稳定结构300之间,承重支撑组件20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也可以是,每一承重支撑组件200均包括首尾依次相连成三角状的第一支撑件210、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三支撑件230,第一支撑件210用于支撑于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之间,第二支撑件220用于支撑于第一承重索111和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第三支撑件230用于支撑于第二承重索112和竖向连接结构510之间,承重支撑组件200通过上述示例所示的竖向连接结构51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之二: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稳定机构在应用于双层柔性光伏支架时,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每一组承重索组底部均设置有稳定部件120,稳定机构包括稳定结构300和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沿稳定结构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承重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承重支撑组件200包括首尾依次相连成三角状的第一支撑件210、第二支撑件220和第三支撑件230,第一支撑件210用于支撑于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之间,第二支撑件220用于支撑于第一承重索111和稳定部件120之间,第三支撑件230用于支撑于第二承重索112和稳定部件120之间,稳定部件120可直接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或者,通过上述示例所示的竖向连接结构51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斜拉连接件322、第一索系结构410、第二索系结构420、第三索系结构430等连接结构400以及竖向连接结构510、斜拉连接结构520等可以采用刚性连接杆;或者,也可以采用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连接结构,如连接索等,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参照图1至22,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柔性光伏支架可设置成单层柔性光伏支架,也可设置成双层柔性光伏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之一,柔性光伏支架为单层柔性光伏支架。
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上述示例所示的稳定机构和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稳定机构包括稳定结构300和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稳定结构300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130,稳定结构300于两个固定部130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沿稳定结构3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承重支撑组件200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
进一步地,柔性光伏支架的两端对应每一承重索组分别设置有端部支撑,用于固定承重索组、稳定部件1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之二,柔性光伏支架为双层柔性光伏支架。在上述实施示例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柔性光伏支架为双层柔性光伏支架,每一组承重索组底部均设置有稳定部件120。
可选地,稳定部件120采用稳定索,稳定部件120具有间隔设置的固定结构,稳定部件120在两个固定结构之间延伸设置,且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固定结构上,固定结构可根据实际设置成端部支撑杆、中柱、桩基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加以限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结构300的拱状设置,降低对使用环境的要求。避免出现需要在稳定部件120之间设置多条连接缆风绳,并对应连接缆风绳设置多个地基等问题。通过承重支撑组件200支撑对应的承重索组,多个承重支撑组件200设置在稳定结构300上,稳定结构300跨设在光伏支架底部,避免需要对应每一承重索组的承重索在光伏支架下方设置稳定索导致的费用较高以及对光伏支架边立柱的折弯要求较高的问题。
现有的光伏支架会将各承重索组独立设置或者仅将首尾两端的承重索组通过稳定索连接在一起,导致未能够完全约束各承重索组,在这种情况下,各承重索组之间的连接结构成为瞬变体系,对光伏支架的刚度提升有限,且无法规避因连接不稳固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稳定结构300的拱状设计,将多组承重索组通过承重支撑组件200连接在稳定结构300上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框体结构,有效提高光伏支架的整体刚度,实现对光伏组件的稳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光伏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柔性光伏支架及稳定机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柔性光伏支架,所述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至少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所述稳定机构包括:
稳定结构,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所述稳定结构于多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
多个承重支撑组件,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设置在稳定结构上,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沿所述稳定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撑组件底部设置有竖向连接结构,所述稳定结构通过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稳定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至少设置于首尾两端的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定结构连接,相邻的所述竖向连接结构之间设置有斜拉连接结构,所述斜拉连接结构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之间,和/或,所述斜拉连接结构连接在前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和后一竖向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连接结构至少设置于首尾两端的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稳定索,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稳定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系杆,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一对一地设置在相邻所述系杆的连接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结构包括呈拱形的桁架结构,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依次设置在所述拱形桁架结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承重支撑组件均包括首尾依次相连成三角状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于一组承重索组的两条承重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承重索组底部均设置有稳定部件,每一所述承重索组均包括第一承重索和第二承重索,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一承重索和所述稳定部件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件用于支撑于所述第二承重索和所述稳定部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承重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索系结构和/或第二索系结构,所述第一索系结构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第二承重索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第一承重索,所述第二索系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条第一承重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索系结构,所述第三索系结构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稳定部件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第一承重索,和/或,所述第三索系结构用于连接前一承重索组的第二承重索和后一承重索组的稳定部件。
13.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稳定机构和多个承重索组,每一承重索组包括两条间隔平行设置且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承重索,所述稳定机构包括:
稳定结构,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所述稳定结构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呈拱形延伸设置;
多个承重支撑组件,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设置在稳定结构上,多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沿所述稳定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承重支撑组件用于支持一组承重索组。
CN202321816851.4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Active CN220553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6851.4U CN220553935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6851.4U CN220553935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935U true CN220553935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6851.4U Active CN220553935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28159U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CN214256191U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CN219535934U (zh) 一种适用于大跨度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
CN219394735U (zh) 具有交叉抗风索网结构的大跨距柔性光伏支架
CN114785245A (zh) 光伏柔性支架和光伏系统
CN214256192U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CN216649565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109921725A (zh) 一种基于索桁架的柔性光伏支架
CN114598248A (zh) 一种新型空间索网光伏支撑体系
CN114337501A (zh) 一种拱支撑的柔性光伏支架结构
CN220553935U (zh) 一种稳定机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CN110878515A (zh) 增加主梁横向刚度并减小基础水平推力的下承式拱桥
CN215498805U (zh) 柔性光伏支架
CN116232182A (zh) 柔性光伏支架结构
CN218526259U (zh) 一种索桁架柔性光伏支架
CN215817990U (zh) 柔性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
CN215817991U (zh) 柔性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
CN114584046A (zh)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
CN216490305U (zh) 柔性光伏支架
CN216649557U (zh) 一种光伏阵列
CN220964695U (zh) 一种光伏安装支架
CN220273549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112414742A (zh) 一种桥梁静载试验台
CN218633776U (zh) 一种适用于较大跨度的柔性光伏支架
CN212463116U (zh) 一种渔光互补光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