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3549U -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3549U
CN220273549U CN202321950089.9U CN202321950089U CN220273549U CN 220273549 U CN220273549 U CN 220273549U CN 202321950089 U CN202321950089 U CN 202321950089U CN 220273549 U CN220273549 U CN 220273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esistant
wind
rod
tru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00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可人
赵建光
王永志
希公博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yao Pinshang Energy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yao Pinshang Energy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yao Pinshang Energy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yao Pinshang Energy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3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3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两个端部支架组件、索桁架和抗风桁架。其中,索桁架的Y型抗风支架的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竖直杆之间的角度能够根据光伏组件和稳定索的位置确定,同时抗风桁架的高度根据Y型抗风支架与抗风桁架连接部分的高度确定,能够实现Y型抗风支架和抗风桁架的定制化生产;同时Y型抗风支架与上索、下索和稳定索连接,使上索、下索和稳定索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光伏组件竖向载荷通过Y型抗风支架传递给稳定索,解决柔性光伏支架平面扰度过大、抗风能力差的问题;抗风桁架与索桁架配合组成的连贯的桁架体系,能够减小索桁架的晃动,而且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降低了光伏组件隐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本申请要求于2023年7月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321776863.9、发明名称为“一种柔性光伏支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支架系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支撑太阳能面板(也称光伏组件)的支架。传统的光伏支架系统为刚性支架,柔性光伏支架是在两固定点之间张拉拉索,两固定点采用钢性基础提供反作用力的索结构。柔性光伏支架结构简单,自重较轻,可实现大跨度安装,规避山地起伏、植被较高等不利的地理因素,拓宽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范围。
现有的柔性光伏支架主要由施加预应力的上索和下索作为受力构件直接承载太阳能面板(也称光伏组件),稳定索进行辅助支撑,柔性光伏支架存在结构稳定性差和抗风能力差等劣势。
因此,如何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以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包括:
相对布置的两个端部支架组件;
索桁架,所述索桁架包括上索、下索、稳定索和多个Y型抗风支架,
所述上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连接,
所述下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连接,所述下索的高度低于所述上索的高度,所述下索和所述上索能够与光伏组件连接,
所述稳定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稳定索以原始垂度设置在所述上索和所述下索的之间,
多个所述Y型抗风支架沿所述上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Y型抗风支架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竖直杆,所述第一斜杆的自由端与所述上索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自由端与所述下索连接,所述竖直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稳定索连接,所述竖直杆的长度根据所述稳定索的垂度变化,
所述第一斜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斜杆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光伏组件用于与所述上索和所述下索连接的两个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斜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斜杆的自由端所在平面的倾角为预设倾角,所述预设倾角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倾角;
抗风桁架,相邻两个所述索桁架之间设置至少一排所述抗风桁架,每排所述抗风桁架沿所述上索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个数不大于每个所述索桁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的个数,所述抗风桁架与相邻两个所述索桁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连接,所述抗风桁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斜杆的自由端的高度,且所述抗风桁架的高度不小于与所述抗风桁架位置对应所述Y型抗风支架的所述竖直杆的高度。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还包括中部支撑架,位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之间,所述中部支撑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中部支撑架的上端支撑多个所述索桁架的所述上索、所述下索和所述稳定索。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沿所述上索的长度方向所述中部支撑架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和/或,
沿垂直于所述上索的长度方向所述中部支撑架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端部支架组件包括端部支架和斜拉索,所述端部支架的个数与所述索桁架的个数相等,所述端部支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上索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端部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端部支架的上端安装所述上索、所述下索和所述稳定索,
所述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端部支架的上端连接,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斜拉索和所述上索位于所述端部支架的两侧。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端部支架包括:
相对布置的两根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两根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索和所述下索连接;
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稳定索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Y型抗风支架与所述抗风桁架栓接;或者,
所述Y型抗风支架与所述抗风桁架焊接。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Y型抗风支架还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连接,以增强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的强度。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加强构件为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杆的自由端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加强构件包括两根交叉布置的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杆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交叉位置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加强环和第三加强杆,所述加强环位于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连接,
所述第三加强杆为弧形加强杆,所述第三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杆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杆的凸面朝向所述加强环,所述第三加强杆的中部与所述加强环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抗风桁架包括横向支撑杆和内部加强杆,
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Y型抗风支架连接,用于向所述索桁架提供沿垂直于所述上索的长度方向的支撑力,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所述内部加强杆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所述内部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内部加强杆呈X型布置或相邻两个所述内部加强杆呈V型布置。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第一斜杆的自由端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上索的第一夹具,所述第二斜杆的自由端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下索的第二夹具。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第一斜杆为直杆,所述第二斜杆为直杆;或者,
所述第一斜杆为第一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二斜杆,所述第二斜杆为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二弧形杆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一斜杆。
优选地,在上述柔性光伏支架中,所述索桁架还包括反拱索,所述反拱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索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反拱索的端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反拱索的中部与靠近所述端部支架组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的所述竖直杆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反拱索的中部与远离所述端部支架组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的所述竖直杆的上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两个端部支架组件、索桁架和抗风桁架。其中,索桁架的Y型抗风支架的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竖直杆之间的角度能够根据光伏组件和稳定索的位置确定,同时抗风桁架的高度根据Y型抗风支架与抗风桁架连接部分的高度确定,实现Y型抗风支架和抗风桁架的定制化生产;同时Y型抗风支架与上索、下索和稳定索连接,使上索、下索和稳定索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光伏组件竖向载荷通过Y型抗风支架传递给稳定索,解决柔性光伏支架平面扰度过大、抗风能力差的问题;抗风桁架与索桁架配合组成的连贯的桁架体系,能够减小索桁架的晃动,而且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降低了光伏组件隐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图1是本申请的柔性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的柔性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柔性光伏支架的端部支架组件与斜拉索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抗风桁架与Y型抗风支架(无加强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抗风桁架与Y型抗风支架(第一种加强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抗风桁架与Y型抗风支架(第二种加强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抗风桁架与Y型抗风支架(第三种加强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具有反拱索的索桁架与端部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端部支架,11、第一立柱,12、横杆,2、上索,3、下索,4、稳定索,5、Y型抗风支架,51、第一斜杆,52、第二斜杆,53、竖直杆,6、抗风桁架,61、第一横向支撑杆,62、第二横向支撑杆,63、内部加强杆,7、加强构件,71、第二加强杆,72、加强环,73、第三加强杆,74、第一加强杆,8、斜拉索,9、中部支撑架,10、反拱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9。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两个端部支架组件、索桁架和抗风桁架6。
两个端部支架组件相对布置。端部支架组件固定在地面基础上,地面基础可以采用管桩或其他形式的抗拉基础,保证柔性光伏支架在地面安装的稳定性。
索桁架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索桁架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索桁架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索桁架作为主要受力系统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索桁架包括上索2、下索3、稳定索4和Y型抗风支架5。其中,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的个数均为一个,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至少为一个。
上索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支架组件连接,下索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支架组件连接,稳定索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支架组件连接,或者说,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位于两个端部支架组件之间且均固定在两个端部支架组件上。
上索2和下索3与光伏组件连接,充当承重索,支撑光伏组件的重量并将光伏组件的重量传递给端部支架组件。
稳定索4以原始垂度设置在上索2和下索3之间,其中原始垂度根据受力需要确定。稳定索4与上索2和下索3配合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提高柔性光伏支架抵抗外力的能力。
优选地,沿上索2的长度方向仅设置一排Y型抗风支架5,在保证对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固定的前提下,降低柔性光伏支架的重量。
由于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的长度方向一致,后文的长度方向均以上索2进行说明。
在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为一个的实施例中,Y型抗风支架5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
在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为多个的实施例中,多个Y型抗风支架5沿上索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Y型抗风支架5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
具体的,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与柔性光伏支架的跨度有关,柔性光伏支架的跨度越大,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越多,柔性光伏支架的跨度越小,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相对越少。
在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为多个的实施例中,Y型抗风支架5对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进行分段固定,每个索桁架包括Y型抗风支架5的数量越多,柔性光伏支架的抗风能力越强,对光伏组件的支撑越稳定。
如图2、5、6、7和8所示,Y型抗风支架5包括第一斜杆51、第二斜杆52和竖直杆53,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位于竖直杆53的上方,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安装上索2,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安装下索3,竖直杆53的自由端安装稳定索4。
其中,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为第一斜杆51不与第二斜杆52连接的一端,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为第二斜杆52不与第一斜杆51连接的一端。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索2与第一斜杆51的连接位置不限于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还可以与第一斜杆51的其他位置连接,同样的,下索3与第二斜杆52的连接位置不限于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还可以与第二斜杆52的其他位置连接,同样的,稳定索4可以与竖直杆53的任意位置连接。
上索2和下索3与Y型抗风支架5固定在一起,能够避免在强风环境下上索2和下索3产生不同步的振动,保证索桁架与光伏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保护光伏组件,提高光伏组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Y型抗风支架与上索、下索和稳定索连接,使上索、下索和稳定索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光伏组件竖向载荷通过Y型抗风支架传递给稳定索,解决柔性光伏支架平面扰度过大、抗风能力差的问题,降低了索桁架侧翻以及光伏组件出现隐裂的风险。
光伏组件需要倾斜布置,因此要求与光伏组件连接的上索2和下索3之间存在高度差,具体的,上索2的高度高于下索3的高度,且上索2和下索3的高度差根据光伏组件的倾斜度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和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光伏组件上用于与上索2和下索3连接的两个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和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所在的平面的倾角为预设倾角,预设倾角为光伏组件的倾角。本方案中光伏组件确定后,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和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所在平面的预设倾角以及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和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之间的预设距离确定,结合稳定索4的位置确定竖直杆53的位置,即Y型抗风支架5上端三角形结构的三个点的位置确定,得到了Y型抗风支架5的第一斜杆51、第二斜杆52和竖直杆53之间的角度;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高度,确定Y型抗风支架5位于抗风桁架6之上结构的高度;根据稳定索4的垂度确定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连接结构的高度。
抗风桁架6的高度与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连接部分结构的高度相等。
本申请公开的柔性光伏支架将固定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的支架设计为Y型抗风支架5,根据光伏组件的结构和稳定索4的位置确定Y型抗风支架5的第一斜杆51、第二斜杆52和竖直杆53之间的角度由光伏组件和稳定索4决定,实现了Y型抗风支架5位于抗风桁架6上方结构的定制化,降低了Y型抗风支架5的设计难度。
位于同一柔性光伏支架的光伏组件高度相等,Y型抗风支架5位于抗风桁架6上方的结构的高度不需要进行调节;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连接部分的结构的高度根据稳定索4的垂度对进行调整,抗风桁架6的高度随该部分进行调节。沿上索2的长度方向,每排抗风桁架6的高度相等,在一定程度也能够实现抗风桁架6和与抗风桁架6连接的Y型抗风支架5的部分结构的定制化。
竖直杆的长度根据抗风强度和稳定索4的拉力等进行设计,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每一排的竖直杆53的长度相同。
相邻两个索桁架之间设置至少一排抗风桁架6,每排抗风桁架6沿上索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个数与索桁架的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相等。
抗风桁架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索桁架的Y型抗风支架5连接,抗风桁架6对索桁架提供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支撑力。抗风桁架6与索桁架配合组成的连贯的桁架体系,能够减小索桁架的晃动,而且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降低了光伏组件隐裂的风险。
优选地,抗风桁架6与索桁架的Y型抗风支架一一对应,使得多个柔性光伏支架均匀协同受力,提高了柔性光伏支架的整体性和抗风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上索2和下索3的压力,减轻对安装结构的挤压力;同时能够约束索桁架,防止索桁架发生扭转。
抗风桁架6的高度根据竖直杆的高度确定。在竖直杆53的长度确定后,与该竖直杆53位置对应的对抗风桁架也就能进行定制化和批量化生产。
如图2、4、5和6所示,抗风桁架6的高度低于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的高度,或者说,抗风桁架6的高度低于第二斜杆52与下索3的连接位置的高度,该种设计能够防止光伏组件与抗风桁架6发生碰撞,起到保护光伏组件的作用。
本申请公开的柔性光伏支架还包括中部支撑架9,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组件之间。如图1和3所示,中部支撑架9所在的平面与Y型抗风支架5所在的平面平行,中部支撑架9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等于至少两个索桁架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和,使得能够同时对多个索桁架的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进行支撑。
中部支撑架9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中部支撑架9能够分担位于两个端部支架组件之间的多个索桁架的重量,减小端部支架组件的受力,提高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
如图1和3所示,索桁架和抗风桁架均处于悬空状态,容易随风力发生晃动,中部支撑架9对索桁架位于端部支架组件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能够减小索桁架上光伏组件的晃动,防止索桁架上光伏组件发生翻转的风险,降低光伏组件隐裂的风险。
沿上索2的长度方向,中部支撑架9的个数为一个或者多个。
在中部支撑架9为一个的实施例中,中部支撑架9将两个端部支架组件之间的空间分成两部分,位于中部支撑架9两侧的Y型抗风支架5相对于中部支撑架9对称分布,且位于端部支架组件与中部支撑架9之间的竖直杆的长度变化为由短到长再到短。
在中部支撑架9为N(N≥2)个的实施例中,N个中部支撑架9将两个端部支架组件之间的空间分成N+1个,每个空间内Y型抗风支架5的结构相同,或者说,N个中部支撑架9将索桁架分成了N+1个结构相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内竖直杆的长度变化为由短到长再到短。
在中部支撑架9为N(N≥2)个的实施例中,相邻中部支撑架9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保证索桁架各处受力均匀。
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中部支撑架9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中部支撑架9的个数为一个的实施例中,中部支架9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与端部支架组件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相等。
在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中部支撑架9的个数为多个的实施例中,多个中部支架9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的和至少等于端部支架组件的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该实施例能够减小中部支撑架9的尺寸,降低中部支撑架9的安装和运输难度,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中部支撑架9。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部支撑架9包括竖直立柱、横向杆和加强柱。其中,竖直立柱的个数为两个,竖直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地面基础上;竖直立柱的上端安装横向杆,横向杆上架设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加强柱的个数为两个且交叉布置,加强柱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竖直立柱连接,加强柱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竖直立柱连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横向杆的上方设置多个立杆,立杆上安装上索2和下索3,防止光伏组件与中部支撑架9碰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端部支架组件包括端部支架和斜拉索,其中端部支架的个数与索桁架的个数相等,每个端部支架上均设置斜拉索。
如图1和3所示,端部支架所在的平面与上索2的长度方向垂直,端部支架的一侧设置斜拉索,端部支架的另一侧设置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具体的,端部支架的上端与斜拉索、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连接,端部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
端部支架的一侧可以设置一根斜拉索,也可以设置多根斜拉索,具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强度需求进行设计。
如图1所示,端部支架包括横杆12和相对布置的两根第一立柱11,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地面基础上,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立柱11的上端连接。
两根立柱11的上端分别与上索2和下索3连接,稳定索4与横杆12连接,优选地,稳定索4与横杆12的中部连接。
端部支架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有多种连接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栓接。采用该种连接方式时,可以对柔性光伏支架进行现场组装,方便运输。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焊接连接。焊接能够保证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的连接强度,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为了进一步增强Y型抗风支架5的强度,以使柔性光伏支架能够更好的应对风、雪和雨等天气,
Y型抗风支架的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会承受由于上索2和下索3晃动产生的力,导致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容易随晃动发生变形,进行影响第一斜杆51与上索2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斜杆52与下索3的连接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的Y型抗风支架5还包括加强构件7,加强构件7与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连接,对Y型抗风支架5的上部空间进行支撑,以进一步减小Y型抗风支架5的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构件7为第一加强杆74,第一加强杆74的第一端与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连接,第一加强杆74的第二端与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连接。第一加强杆74对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形成的开口进行支撑,减小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从而保证第一斜杆51与上索2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第二斜杆52与下索3的连接稳定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杆7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第一加强杆7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优选地,第一加强杆74的直径小于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的直径,不仅能够增强Y型抗风支架5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柔性光伏支架的成本和重量。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构件7包括两根交叉布置第二加强杆71,第二加强杆71的一端与第一斜杆51连接,第二加强杆71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杆52连接,两根第二加强杆71的交叉位置固定连接。
两根第二加强杆71的交叉位置焊接连接,或者两根第二加强杆71的交叉位置通过销轴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构件7包括加强环72和第三加强杆73。如图8所示,加强环72位于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之间且与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连接,第三加强杆73为弧形加强杆,弧形加强杆的一端与第一斜杆51连接,弧形加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杆52连接,弧形加强杆的凸面朝向加强环72,且第三加强杆73的中部与加强环72连接。
加强环72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等。优选地,加强环72为封闭环,封闭环能够对Y型抗风支架5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如图8所示,加强环72为六边形加强环,六边形加强环间隔布置的三个边分别与弧形加强杆、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连接。
加强构件7通常由金属制成,例如钢板或钢管等。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考虑加强构件7的重量,避免由于Y型抗风支架5过度负荷,导致柔性光伏支架的破坏或塌陷。
抗风桁架6包括横向支撑杆和内部加强杆63。
其中,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Y型抗风支架5连接,用于向索桁架提供沿垂直于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支撑力,具体的,横向支撑杆的个数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横向支撑杆可以平行布置,也可以不平行布置且不相交;
内部加强杆63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支撑杆之间,内部加强杆6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二横向支撑杆连接,用于向第二横向支撑杆提供支撑力,具体的,相邻两个内部加强杆63呈X型布置布置或相邻两个内部加强杆63呈V型布置。
如图5-8所示,抗风桁架6包括两个横向支撑杆和两个内部加强杆63,两个横向支撑杆分别命名为第一横向支撑杆61和第二横向支撑杆62,第一横向支撑杆61和第二横向支撑杆62上下平行布置。
如图5-7所示,第一横向支撑杆6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Y型抗风支架5的竖直杆53的上端连接,且连接位置靠近第一斜杆51与竖直杆53的连接位置,第二横向支撑杆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Y型抗风支架5的竖直杆53的自由端连接,该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支撑杆61、第二横向支撑杆62和两端的竖直杆53构成矩形结构。
如图8所示,第一横向支撑杆6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Y型抗风支架5的第一斜杆51和第二斜杆52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杆6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Y型抗风支架5的竖直杆53的自由端连接。
如图5-8所示,相邻内部加强杆63呈V型布置。V型结构可以为如图5所示结构,也可以为如图6所示结构。
优选地,内部加强杆63与横向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在风力小的使用场景,抗风桁架6也可以不设置内部加强杆63。
组装时,先将Y型抗风支架5与上索2、下索3和稳定索4连接,然后再将Y型抗风支架5与抗风桁架6连接。
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夹具,第一夹具用于固定上索2,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夹具,第二夹具用于固定下索3。
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可以为抱箍,也可以为锁扣等。
第二夹具可以与第一夹具为同种夹具,也可以与第一夹具不同。
本申请公开的柔性光伏支架的索桁架还包括反拱索10,如图9所示,反拱索10的长度方向与上索2的长度方向一致,反拱索10的端部固定在地面上,反拱索10的中部与靠近端部支架组件的Y型抗风支架5的竖直杆53的自由端连接,反拱索10的中部与远离端部支架组件的Y型抗风支架5的竖直杆53的上端连接。
反拱索10与竖直杆53的上端连接,具体的,反拱索10可以与竖直杆53的中上端的任意位置连接,如图9所示,反拱索与竖直杆53与第一斜杆51的连接位置连接。
本方案充分利用了Y型抗风支架5提供的安装节点,虽然增加了索的数量,但是不会造成索与光伏组件之间的干涉。反拱索10能够向Y型抗风支架5提供向下的拉力,稳定索4能够向Y型抗风支架5提供向下的托举力,使得Y型抗风支架5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均有支撑,进一步增强了柔性光伏支架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反拱索10的设计还能够大幅提高柔性光伏支架整体抗风吸力的作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布置的两个端部支架组件;
索桁架,所述索桁架包括上索(2)、下索(3)、稳定索(4)和多个Y型抗风支架(5),
所述上索(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连接,
所述下索(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连接,所述下索(3)的高度低于所述上索(2)的高度,所述下索(3)和所述上索(2)能够与光伏组件连接,
所述稳定索(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连接,所述稳定索(4)以原始垂度设置在所述上索(2)和所述下索(3)的之间,
多个所述Y型抗风支架(5)沿所述上索(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Y型抗风支架(5)包括第一斜杆(51)、第二斜杆(52)和竖直杆(53),所述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与所述上索(2)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与所述下索(3)连接,所述竖直杆(53)的自由端与所述稳定索(4)连接,所述竖直杆(53)的长度根据所述稳定索(4)的垂度变化,
所述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所述光伏组件用于与所述上索(2)和所述下索(3)连接的两个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所在平面的倾角为预设倾角,所述预设倾角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倾角;
抗风桁架(6),相邻两个所述索桁架之间设置至少一排所述抗风桁架(6),每排所述抗风桁架(6)沿所述上索(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个数不大于每个所述索桁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5)的个数,所述抗风桁架与相邻两个所述索桁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5)连接,所述抗风桁架(6)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的高度,且所述抗风桁架(6)的高度不小于与所述抗风桁架(6)位置对应所述Y型抗风支架(5)的所述竖直杆(53)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部支撑架(9),位于两个所述端部支架组件之间,所述中部支撑架(9)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中部支撑架(9)的上端支撑多个所述索桁架的所述上索(2)、所述下索(3)和所述稳定索(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索(2)的长度方向所述中部支撑架(9)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和/或,
沿垂直于所述上索(2)的长度方向所述中部支撑架(9)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架组件包括端部支架和斜拉索,所述端部支架的个数与所述索桁架的个数相等,所述端部支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上索(2)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端部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端部支架的上端安装所述上索(2)、所述下索(3)和所述稳定索(4),
所述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端部支架的上端连接,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斜拉索和所述上索(2)位于所述端部支架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架包括:
相对布置的两根第一立柱(11),所述第一立柱(11)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两根所述第一立柱(11)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索(2)和所述下索(3)连接;
横杆(12),所述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立柱(11)的上端连接,所述横杆(12)与所述稳定索(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抗风支架(5)与所述抗风桁架(6)栓接;或者,
所述Y型抗风支架(5)与所述抗风桁架(6)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抗风支架(5)还包括加强构件(7),所述加强构件(7)与所述第一斜杆(51)和所述第二斜杆(52)连接,以增强所述第一斜杆(51)和所述第二斜杆(52)的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7)为第一加强杆(74),所述第一加强杆(7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7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7)包括两根交叉布置的第二加强杆(71),所述第二加强杆(7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5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7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杆(52)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加强杆(71)的交叉位置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7)包括加强环(72)和第三加强杆(73),所述加强环(72)位于所述第一斜杆(51)和所述第二斜杆(5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斜杆(51)和所述第二斜杆(52)连接,
所述第三加强杆(73)为弧形加强杆,所述第三加强杆(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51)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杆(7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杆(52)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杆(73)的凸面朝向所述加强环(72),所述第三加强杆(73)的中部与所述加强环(7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桁架(6)包括横向支撑杆和内部加强杆(63),
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Y型抗风支架(5)连接,用于向所述索桁架提供沿垂直于所述上索(2)的长度方向的支撑力,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所述内部加强杆(63)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所述内部加强杆(6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内部加强杆(63)呈X型布置或相邻两个所述内部加强杆(63)呈V型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杆(51)的自由端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上索(2)的第一夹具,所述第二斜杆(52)的自由端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下索(3)的第二夹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杆(51)为直杆,所述第二斜杆(52)为直杆;或者,
所述第一斜杆(51)为第一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二斜杆(52),所述第二斜杆(52)为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二弧形杆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一斜杆(5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索桁架还包括反拱索(10),所述反拱索(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索(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反拱索(10)的端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反拱索(10)的中部与靠近所述端部支架组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5)的所述竖直杆(53)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反拱索(10)的中部与远离所述端部支架组件的所述Y型抗风支架(5)的所述竖直杆(53)的上端连接。
CN202321950089.9U 2023-07-06 2023-07-24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Active CN2202735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6863 2023-07-06
CN2023217768639 2023-07-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3549U true CN220273549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2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0089.9U Active CN220273549U (zh) 2023-07-06 2023-07-24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3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1998B (zh) 一种预应力柔性光伏固定支架
CN117277927A (zh) 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10670483A (zh) 一种钢管砼组合主塔
CN216649565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4256192U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CN214228159U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CN220273549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0007646U (zh) 一种抗风稳定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结构
CN116232182A (zh) 柔性光伏支架结构
CN210140764U (zh) 一种拉索加劲的双折线形桥跨组件
CN215817991U (zh) 柔性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
CN217483014U (zh) 一种大跨度斜拉稳定柔性光伏支架系统
CN116886009A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5498805U (zh) 柔性光伏支架
CN115680181A (zh) 一种节约材料且抗风的索膜结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46645U (zh) 一种抗风式柔性光伏支架模块
CN114598248A (zh) 一种新型空间索网光伏支撑体系
CN210374121U (zh) 自平衡式柔性光伏板支架
CN215817990U (zh) 柔性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
CN217420709U (zh) 一种张弦梁
CN217769945U (zh) 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
CN216843395U (zh) 一种管架
CN215420153U (zh) 光伏支架的排间加强结构
CN111980159B (zh) 一种装配式超大跨度铝合金桁架建筑
CN216649557U (zh) 一种光伏阵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