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887U -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887U
CN220553887U CN202322194442.1U CN202322194442U CN220553887U CN 220553887 U CN220553887 U CN 220553887U CN 202322194442 U CN202322194442 U CN 202322194442U CN 220553887 U CN220553887 U CN 220553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channel
end cover
cover
stato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44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煌
林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ituo J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Tungst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ituo J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Tungst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ituo J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Tungst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ituo J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44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包括壳体、定子组和转子。壳体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二端盖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定子组设于壳体内,定子组包括接触第一端盖的第一定子和接触第二端盖的第二定子。转子设于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其中,壳体上设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包括设于第一端盖内第一环型通道、设于第二端盖内并连通出液口的第二环型通道、第一端连通进液口第二端连通第一环型通道的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第一环型通道第二端连通第二环型通道的连通通道。电机安装使用时将第一端盖置于第二端盖的下方,基于水流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流动特点,冷却液可以有效填满整个冷却通道且充分流动,消除了残余气泡及死水区。

Description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轴向永磁电机也称盘式永磁电机,因其结构紧凑、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盘式电机分为单盘、双盘、多盘盘式电机,其中双盘又分为双定子中间转子、双转子中间定子结构。盘式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优点。
盘式电机的主要发热源为定子及缠绕在定子上的绕组,相关技术中的双转子中间定子结构的双盘式电机为了对定子进行冷却,在定子一侧设置了外机壳、内机壳和主水道盖板,外机壳上设有蛇形往复结构的主水道,内机壳上设有蛇形往复结构辅助水道。虽然呈蛇形往复结构的主水道和辅助水道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但也阻挡了水的流动,易在水道内产生污垢沉积,并且因为阻挡较多水流不畅,容易产生气泡残留,还可能产生水流不流动、不循环的死水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该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包括分别设于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朝向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上,且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背向所述第一端盖一侧;定子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组包括接触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定子和接触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定子;转子,设于所述壳体内,并设于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之间;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盖内第一环型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内并连通所述出液口的第二环型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进液口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的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环型通道的连通通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安装盖和第一压盖;所述第一定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盖,并接触所述第一安装盖;所述第一压盖上开设有所述第一环型通道,所述第一压盖盖合于所述第一安装盖背向所述第二端盖一侧,并使所述第一环型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一安装盖之间;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二安装盖和第二压盖;所述第二定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盖,并接触所述第二安装盖;所述第二压盖上开设有所述第二环型通道,所述第二压盖盖合于所述第一安装盖背向所述第一端盖一侧,并使所述第二环型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二安装盖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一安装盖之间夹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内侧和外侧的两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二安装盖之间夹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内侧和外侧的两第二密封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子通过紧固件锁紧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定子通过紧固件锁紧于所述第二端盖。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和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均呈扁盘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盖上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伸出所述第二端盖背向所述第一端盖一侧;所述进水接头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第一端,所述进水接头内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水接头连通所述第二环型通道,所述出水接头内设有所述出液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轴壳;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连接于所述轴壳的两端;所述定子组、所述转子均设于所述轴壳的内侧;所述第一环型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上对应所述第一定子的位置;所述第二环型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端盖上对应所述第二定子的位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通道包括第一进液段和第二进液段,所述第一进液段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一端盖、所述轴壳和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进液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段沿所述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内,所述第二进液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进液段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段、第二连通段和第三连通段,所述第一连通段沿所述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第一端盖内,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所述第二连通段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一端盖、所述轴壳和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通段沿所述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内,所述第三连通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通段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环型通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进液段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二端分别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盖的外部向内钻孔形成的两第一加工孔,两所述第一加工孔均各采用一第一堵头进行封堵;所述第三连通段的第一端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盖的外部向内钻孔形成的第二加工孔,所述第二加工孔采用一第二堵头进行封堵。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和所述进液通道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和所述连通通道的连通处的连线经过所述第一环型通道的中心;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和所述连通通道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和所述出液口的连通处的连接经过所述第二环型通道的中心。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中,转子设于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分别位于转子的两侧,可使第一定子接触第一端盖,第二定子接触第二端盖,有利于定子和端盖之间进行热传递,因此在对壳体进行冷却时能够快速对电机的主要发热源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进行快速的冷却。
在盘式电机安装使用时,可通过将第一端盖置于第二端盖的下方,并使进液口和出液口朝上放置。冷却液从进液口自上而下进入进液通道,再从进液通道进入第一环型通道,由于第一环型通道位于第二环型通道的下方,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环绕第一环型通道注满后再从连通通道自下而上进入第二环型通道,水流同样也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环绕第二环型通道注满后再从出液口向上排出。基于水流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流动特点,以及第一环型通道和第二环型通道对水流的流动阻力小的特点,使得冷却液可以有效填满整个冷却通道且充分流动,消除了残余气泡及死水区。
注满第一环型通道的冷却液可快速对第一定子进行冷却,注满第二环型通道的冷却液可快速对第二定子进行冷却,提高了散热效果。并且第一环型通道和第二环型通道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将第一端盖中的第一压盖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第一压盖在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图1将第二端盖中的第二压盖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第二压盖在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11、第一端盖;111、第一安装盖;112、第一压盖;1121、第一环型通道;12、第二端盖;121、第二安装盖;122、第二压盖;1221、第二环型通道;13、轴壳;131、进液通道;1311、第一进液段;1312、第二进液段;132、连通通道;1321、第一连通段;1322、第二连通段;1323、第三连通段;2、定子组;21、第一定子;22、第二定子;3、转子;4、电机轴;5、紧固件;61、第一密封圈;62、第二密封圈;71、第一堵头;72、第二堵头;81、进水接头;811、进液口;82、出水接头;821、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主要包括壳体1、定子组2、转子3和电机轴4。
壳体1为定子组2、转子3和电机轴4提供安装空间。定子组2设于壳体1内,定子组2上缠绕有绕组。转子3设于壳体1内。电机轴4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并固定连接于转子3。
转子3在定子组2的电磁相互作用下驱动电机轴4转动,实现电机的动力输出。
壳体1包括分别设于两端的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第二端盖12上设有进液口811和出液口821,进液口811和出液口821均朝向电机的轴向方向上,且朝向第二端盖12的背向第一端盖11一侧。
定子组2包括接触第一端盖11的第一定子21和接触第二端盖12的第二定子22。
转子3设于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22之间。
其中,壳体1上设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包括设于第一端盖11内第一环型通道1121、设于第二端盖12内并连通出液口821的第二环型通道1221、第一端连通进液口811第二端连通第一环型通道1121的进液通道131、第一端连通第一环型通道1121第二端连通第二环型通道1221的连通通道132。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因转子3设于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2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22分别位于转子3的两侧,可使第一定子21接触第一端盖11,第二定子22接触第二端盖12,有利于定子和端盖之间进行热传递,因此在对壳体1进行冷却时能够快速对电机的主要发热源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22进行快速的冷却。
在盘式电机安装使用时,可通过将第一端盖11置于第二端盖12的下方,并使进液口811和出液口821朝上放置。冷却液从进液口811自上而下进入进液通道131,再从进液通道131进入第一环型通道1121,由于第一环型通道1121位于第二环型通道1221的下方,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环绕第一环型通道1121注满后再从连通通道132自下而上进入第二环型通道1221,水流同样也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环绕第二环型通道1221注满后再从出液口821向上排出。基于水流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流动特点,以及第一环型通道1121和第二环型通道1221对水流的流动阻力小的特点,使得冷却液可以有效填满整个冷却通道且充分流动,消除了残余气泡及死水区。
注满第一环型通道1121的冷却液可快速对第一定子21进行冷却,注满第二环型通道1221的冷却液可快速对第二定子22进行冷却,提高了散热效果。并且第一环型通道1121和第二环型通道1221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冷却液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的冷却液体。
仍请参阅图1和图2,壳体1还包括轴壳13。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分别连接于轴壳13的两端。定子组2、转子3均设于轴壳13的内侧。第一环型通道1121设于第一端盖11上对应第一定子21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环型通道1121更加靠近第一端盖11接触第一定子21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第一环型通道1121对第一定子21的散热效果。第二环型通道1221设于第二端盖12上对应第二定子22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环型通道1221更加靠近第二端盖12接触第二定子22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第二环型通道1221对第二定子22的散热效果。
第一定子21通过紧固件5锁紧于第一端盖11,使得第一定子21与第一端盖11的接触更紧密,确保热传递效果。第二定子22通过紧固件5锁紧于第二端盖12,使得第一定子21与第一端盖11的接触更紧密,确保热传递效果。紧固件5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等。
请参阅图2至图5,第一端盖11包括第一安装盖111和第一压盖112。第一定子21安装于第一安装盖111,并接触第一安装盖111。第一压盖112上开设有第一环型通道1121,第一压盖112盖合于第一安装盖111背向第二端盖12一侧,并使第一环型通道1121位于第一压盖112和第一安装盖111之间。第一安装盖111作为用于安装第一定子21的安装件也是受力件,将第一环型通道1121开设在第一压盖112上,不影响第一安装盖111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机外壳的结构强度。第一定子21的热量通过接触快速传递至第一安装盖111,而第一环型通道1121位于第一压盖112和第一安装盖111之间,第一环型通道1121内的冷却液直接接触第一安装盖111,有利于快速地将第一安装盖111进行冷却,进而快速地将第一定子21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子21也可以是安装于轴壳13上并接触第一安装盖111。
请参阅图6至图8,并结合图2,第二端盖12包括第二安装盖121和第二压盖122。第二定子22安装于第二安装盖121,并接触第二安装盖121。第二压盖122上开设有第二环型通道1221,第二压盖122盖合于第一安装盖111背向第一端盖11一侧,并使第二环型通道1221位于第二压盖122和第二安装盖121之间。第二安装盖121作为用于安装第二定子22的安装件也是受力件,将第二环型通道1221开设在第二压盖122上,不影响第二安装盖121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机外壳的结构强度。第二定子22的热量通过接触快速传递至第二安装盖121,而第二环型通道1221位于第二压盖122和第二安装盖121之间,第二环型通道1221内的冷却液直接接触第二安装盖121,有利于快速地将第二安装盖121进行冷却,进而快速地将第二定子22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子22也可以是安装于轴壳13上并接触第二安装盖121。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技术中外机壳和内机壳相对于主水道盖板更靠近定子一侧,外机壳和内机壳作为电机外壳的主要受力件,而在外机壳上开设了主水道,内机壳上开设了辅助水道将极大的影响电机外壳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电机具有结构强度上的优势。
请参阅图3和图6,并结合图2,第一压盖112和第一安装盖111之间夹设有分别位于第一环型通道1121内侧和外侧的两第一密封圈61。通过内侧的一第一密封圈61和外侧的另一第一密封圈61对第一环型通道1121形成密封,保证第一密封圈61的密封性避免漏液。
第二压盖122和第二安装盖121之间夹设有分别位于第二环型通道1221内侧和外侧的两第二密封圈62。通过内侧的一第二密封圈62和外侧的另一第二密封圈62对第二环型通道1221形成密封,保证第二密封圈62的密封性避免漏液。
请参阅图4和图7,第一环型通道1121和第二环型通道1221均呈扁盘状,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却液在第一环型通道1121和第二环型通道1221内的分布面积,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四个部分组成,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压盖112和第二压盖122。其中第一法兰为第一安装盖111组成,第二法兰为相连成一体的第二安装盖121和轴壳13组成。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盖合完成快速安装,并作为电机内部其他部分的安装件和受力件,第一压盖112盖合在第一法兰上形成第一环型通道1121,第二压盖122盖合在第二法兰上形成第二环型通道1221。
仍请参阅图2,进液通道131包括第一进液段1311和第二进液段1312,第一进液段1311沿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贯通第一端盖11、轴壳13和第二端盖12,第一进液段1311的第一端连通进液口811。
第二进液段1312沿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第二端盖12内,第二进液段131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进液段1311的第二端,第二进液段1312的第二端连通第一环型通道1121。
冷却液从进液口811进入,依次通过第一进液段1311和第二进液段1312后进入第一环型通道112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贯通第一端盖11的部分具体分别贯通第一压盖112和第一安装盖111。第二进液段1312设于第一压盖112上,不影响第一安装盖111的结构强度。
连通通道132包括第一连通段1321、第二连通段1322和第三连通段1323,第一连通段1321沿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第一端盖11内,第一连通段1321的第一端连通第一环型通道1121。
第二连通段1322沿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贯通第一端盖11、轴壳13和第二端盖12,第二连通段132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连通段1321的第二端。
第三连通段1323沿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第二端盖12内,第三连通段1323的第一端连通第二连通段1322的第二端,第三连通段1323的第二端连通第二环型通道1221。
第一环型通道1121内的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一连通段1321、第二连通段1322和第三连通段1323后进入第二环型通道122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段1321设于第一压盖112内,不影响第一安装盖111的结构强度。第二连通段1322贯通第一端盖11的部分具体分别贯通第一压盖112和第一安装盖111。第二连通段1322贯通第二端盖12的部分具体分别贯通第二压盖122和第二安装盖121。第三连通段1323设于第二压盖122内,不影响第二安装盖121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4和图5,第二进液段1312的第一端和第一连通段1321的第二端分别具有从第一端盖11的外部向内钻孔形成的两第一加工孔,在钻孔加工后两第一加工孔均各采用一第一堵头71进行封堵,简化了第二进液段1312和第一连通段1321的制造难度,
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三连通段1323的第一端具有从第二端盖12的外部向内钻孔形成的第二加工孔,在钻孔加工后第二加工孔采用一第二堵头72进行封堵,简化了第三连通段1323的制造难度。
第一环型通道1121和进液通道131的连通处与第一环型通道1121和连通通道132的连通处的连线经过第一环型通道1121的中心,该连线正好将第一环型通道1121分割成两个半圆,使得从进液通道131流入第一环型通道1121的冷却液,在第一环型通道1121内分流至两个半圆后从连通通道132流出的过程中,两股分流后的冷却液流动的路径相等,使得冷却液在第一环型通道1121内的温度分布更均匀。
请参阅图2,第二环型通道1221和连通通道132的连通处与第二环型通道1221和出液口821的连通处的连接经过第二环型通道1221的中心,该连线正好将第二环型通道1221分割成两个半圆,使得从连通通道132流入第二环型通道1221的冷却液,在第二环型通道1221内分流至两个半圆后从出液口821流出的过程中,两股分流后的冷却液流动的路径相等,使得冷却液在第二环型通道1221内的温度分布更均匀。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端盖12上的进水接头81和出水接头82。进水接头81和出水接头82均沿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伸出第二端盖12背向第一端盖11一侧。进水接头81连通进液通道131的第一端,进水接头81内设有进液口811。出水接头82连通第二环型通道1221,出水接头82内设有出液口821。通过进水接头81便于连接外部进水管路,通过出水接头82便于连接外部出水管路。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接头81连通第一进液段1311的第一端。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分别设于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朝向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上,且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背向所述第一端盖一侧;
定子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组包括接触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定子和接触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定子;
转子,设于所述壳体内,并设于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之间;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盖内第一环型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内并连通所述出液口的第二环型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进液口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的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环型通道的连通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安装盖和第一压盖;
所述第一定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盖,并接触所述第一安装盖;
所述第一压盖上开设有所述第一环型通道,所述第一压盖盖合于所述第一安装盖背向所述第二端盖一侧,并使所述第一环型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一安装盖之间;
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二安装盖和第二压盖;
所述第二定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盖,并接触所述第二安装盖;
所述第二压盖上开设有所述第二环型通道,所述第二压盖盖合于所述第一安装盖背向所述第一端盖一侧,并使所述第二环型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二安装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和所述第一安装盖之间夹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内侧和外侧的两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二压盖和所述第二安装盖之间夹设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内侧和外侧的两第二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通过紧固件锁紧于所述第一端盖;
所述第二定子通过紧固件锁紧于所述第二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和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均呈扁盘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盖上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
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伸出所述第二端盖背向所述第一端盖一侧;
所述进水接头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第一端,所述进水接头内设有所述进液口;
所述出水接头连通所述第二环型通道,所述出水接头内设有所述出液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轴壳;
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连接于所述轴壳的两端;
所述定子组、所述转子均设于所述轴壳的内侧;
所述第一环型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上对应所述第一定子的位置;所述第二环型通道设于所述第二端盖上对应所述第二定子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包括第一进液段和第二进液段,所述第一进液段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一端盖、所述轴壳和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进液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进液口;
所述第二进液段沿所述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内,所述第二进液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进液段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
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段、第二连通段和第三连通段,所述第一连通段沿所述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第一端盖内,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环型通道;
所述第二连通段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一端盖、所述轴壳和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连通段沿所述电机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内,所述第三连通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通段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环型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段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通段的第二端分别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盖的外部向内钻孔形成的两第一加工孔,两所述第一加工孔均各采用一第一堵头进行封堵;
所述第三连通段的第一端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盖的外部向内钻孔形成的第二加工孔,所述第二加工孔采用一第二堵头进行封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和所述进液通道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一环型通道和所述连通通道的连通处的连线经过所述第一环型通道的中心;
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和所述连通通道的连通处与所述第二环型通道和所述出液口的连通处的连接经过所述第二环型通道的中心。
CN202322194442.1U 2023-08-15 2023-08-15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Active CN220553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4442.1U CN220553887U (zh) 2023-08-15 2023-08-15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4442.1U CN220553887U (zh) 2023-08-15 2023-08-15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887U true CN220553887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4442.1U Active CN220553887U (zh) 2023-08-15 2023-08-15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1955B2 (en) Motor
CN112112975B (zh) 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TW201832452A (zh) 電機冷卻結構、動力電機及電驅動系統
CN220553887U (zh) 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05471131B (zh) 一种用于油浸式电机中的定子的冷却机构
CN219304600U (zh)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
CN116915010A (zh) 一种用于双定子内转子轴向磁通轮毂电机的散热结构
CN112923062B (zh) 用于密封液体介质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CN101469717A (zh) 扁平式微型泵
CN205319810U (zh) 一种用于油浸式电机中的定子的冷却机构
CN113958608A (zh) 一种磁性流体轴承
CN113922533A (zh) 一种单螺旋水道的电机定子及飞行器
CN208285106U (zh) 电机机壳
CN210693597U (zh) 一种采用外夹层冷却腔散热的稀土永磁盘式电机
CN210867380U (zh) 电机
CN219372141U (zh) 电机密封结构
CN215646419U (zh) 压缩机及其电机
CN112032290B (zh) 行星变速机构和行星变速电机
CN111416464B (zh) 油水双循环冷却电机机壳
CN214036890U (zh) 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CN215956147U (zh) 压缩机及其电机
CN220874342U (zh) 一种转子轴组件和轴向电机
CN215646420U (zh) 压缩机及其电机
CN216950873U (zh) 一种反应堆冷却剂泵
CN219176583U (zh) 一种分流离心式电子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