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836U -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836U
CN220553836U CN202322218080.5U CN202322218080U CN220553836U CN 220553836 U CN220553836 U CN 220553836U CN 202322218080 U CN202322218080 U CN 202322218080U CN 220553836 U CN220553836 U CN 220553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ontact
wireless charger
base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80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晨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2180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并公开了一种两段式无线充电器,其包括底座、充电组件以及放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触点充电模块,放电组件包括蓄电池和无线充电线圈,触点充电模块与蓄电池电连接,无线充电线圈与蓄电池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底座连接外部电源通过触点充电模块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无线充电线圈的电磁感应效应向智能移动设备传输电能,在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使用者如需移动智能移动设备使用,则可将智能移动设备连同两段式无线充电器一起携带,由于外部电源通过触点充电模块为蓄电池充入电能,脱离外部电源后蓄电池依然能够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向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实现无线充电器的移动使用。

Description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的智能移动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媒体播放器、游戏机、导航装置、智能玩具等已被广泛普及应用,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电子产品的可使用时间都很不乐观,大部分智能设备都只能持续使用几小时,这迫使用户在外出时,不得不考虑携带充电器或者移动电源,如果用户携带的智能设备比较多,用户将携带多种充电器及数据线,而充电器和数据线很不方便携带。因此,无线充电技术替代有线供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无线充电器虽然提供了无线充电功能,但用户在拿起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使用时无法同时进行无线充电,不方便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段式无线充电器,旨在实现无线充电器的移动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形成有至少一个充电凹点;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触点充电模块和与每一所述充电凹点插接的充电触点,所述触点充电模块设于所述底座,各所述充电凹点与所述触点充电模块电连接,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触点充电模块电连接;以及
放电组件,所述放电组件包括蓄电池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蓄电池与各所述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两段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底座,各所述充电触点设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围合形成有安装槽,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两段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于所述外壳,并遮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
可选地,所述底座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形成有固定凹槽,所述外壳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部,各所述充电触点设于所述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插接于所述固定凹槽内,所述触点充电模块位于所述固定凹槽内,并限位于所述限位凸部和所述固定凹槽的底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固定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限位凸部为与所述环形凹槽抵接的圆柱形凸部。
可选地,所述两段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件,各所述磁性件间隔绕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边缘处形成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壁设有限位各所述磁性件的限位凹槽。
可选地,所述底座形成有三个充电凹点,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三个与各所述充电凹点插接的充电触点,三个所述充电触点包括馈地触电、正极触点以及负极触点。
可选地,所述顶盖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圈。
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插头,所述插头与各所述充电凹点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充电凹点与触点充电模块电连接,充电触点与触点充电模块电连接,蓄电池与充电触点电连接,通过充电凹点与充电触点的插接实现蓄电池与触点充电模块之间的电连接,蓄电池与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无线充电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从蓄电池传输至智能移动设备,以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底座连接电源通过触点充电模块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无线充电线圈的电磁感应效应向智能移动设备传输电能,在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使用者如需移动智能移动设备使用,则可将智能移动设备连同两段式无线充电器一起携带,由于外部电源通过触点充电模块为蓄电池充入了电能,因此脱离外部电源后,蓄电池依然能够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向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如此实现了让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能够被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段式无线充电器又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32 无线充电线圈
1 底座 4 外壳
11 充电凹点 41 安装槽
12 固定凹槽 42 限位凸部
13 插头 43 限位凹槽
21 触点充电模块 5 顶盖
22 充电触点 51 限位圈
31 蓄电池 6 磁性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和图2,为解决无线充电器无法移动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包括:
底座1、充电组件以及放电组件,底座1形成有至少一个充电凹点11,充电组件包括触点充电模块21和与每一充电凹点11插接的充电触点22,触点充电模块21设于底座1,各充电凹点11与触点充电模块21电连接,各充电触点22与触点充电模块21电连接,放电组件包括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蓄电池31设于底座1,无线充电线圈32设于底座1,蓄电池31与各充电触点22电连接,无线充电线圈32与蓄电池31电性连接。充电凹点11与触点充电模块21电连接,充电触点22与触点充电模块21电连接,蓄电池31与充电触点22电连接,通过充电凹点11与充电触点22的插接实现蓄电池31与触点充电模块21之间的电连接,蓄电池31与无线充电线圈32电性连接,无线充电线圈32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从蓄电池31传输至智能移动设备,以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底座1连接外部电源通过触点充电模块21为蓄电池31充电,蓄电池31通过无线充电线圈32的电磁感应效应向智能移动设备传输电能,在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使用者如需移动智能移动设备使用,则可将智能移动设备连同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一起携带,由于外部电源通过触点充电模块21为蓄电池31充入了电能,因此脱离外部电源后,蓄电池31依然能够通过无线充电线圈32向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如此实现了让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能够被移动。
能够理解的是,蓄电池31可以是锂电池,也可以是镍镉电池。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是锂电池,锂电池更轻量化,相同质量的情况下锂电池的电能更多。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形成有三个充电凹点11,充电组件包括三个与各充电凹点11插接的充电触点22,三个充电触点22包括馈地触电、正极触点以及负极触点,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将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的电路形成一条回路,使得电流在其中流通,馈地触点将电流从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的电路中引入地,以确保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还包括外壳4,外壳4设于底座1,各充电触点22设于外壳4,外壳4围合形成有安装槽41,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设于安装槽41内。外壳4用于容纳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外壳4通过充电触点22与充电凹槽插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位于底座1上,将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限制在底座1的短距离范围内,避免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因离底座1距离过远而无法进行蓄电和无线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还包括顶盖5,顶盖5设于外壳4,并遮盖安装槽41的槽口,顶盖5与外壳4围合形成放置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的封闭空间,能够保护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免遭外界的干扰和破坏。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面向外壳4的一侧形成有固定凹槽12,外壳4面向底座1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部42,各充电触点22设于限位凸部42,限位凸部42插接于固定凹槽12内,触点充电模块21位于固定凹槽12内,并限位于限位凸部42和固定凹槽12的底壁之间,通过限位凸部42与固定凹槽12之间的插接配合使得外壳4更加稳固的设置在底座1上,同时,对充电触点22和充电凹槽的插接配合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过大的外力扭弯充电触点22使其失效。
具体的,固定凹槽12可以是方形凹槽,则限位凸部42是与方形凹槽适配的方形凸部,固定凹槽12侧壁也可以设置为环形凸台。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凹槽12的侧壁为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壁沿靠近固定凹槽12的底壁的方向逐渐收缩,限位凸部的表面形状设置为能够与环形凸台的内壁对应贴合,以限制外壳4的移动。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还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件6,在一实施例中,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还包括两个磁性件6,两个磁性件6间隔绕设于外壳4的内壁,磁性件6能通过磁吸效应使智能移动设备紧密地吸附在顶盖5上,方便用户的使用。磁性件6可以是磁性线圈,也可以是磁铁,由于磁性线圈会对无线充电线圈32造成干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磁铁。
进一步的,外壳4的边缘处形成有环槽,环槽的底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凹槽43,每一磁性件6容纳并限位于一限位凹槽43,在一实施例中,环槽的底壁设有两个限位凹槽43,两个限位凹槽43用于限位两个磁铁,避免磁铁移动影响磁吸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顶盖5远离外壳4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圈51,使得用户将智能移动设备放置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上进行无线充电,限位圈51能够止挡智能移动设备以避免滑落。
可以通过电池为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提供电力,也可以通过外接电源的方式为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提供电力。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外接电源的方式为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提供电力,底座1还包括插头13,插头13与各充电凹点11电连接,将插头13插接在外接电源的插座上即可为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提供电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形成有至少一个充电凹点(11);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触点充电模块(21)和与每一所述充电凹点(11)插接的充电触点(22),所述触点充电模块(21)设于所述底座(1),各所述充电凹点(11)与所述触点充电模块(21)电连接,各所述充电触点(22)与所述触点充电模块(21)电连接;以及
放电组件,所述放电组件包括蓄电池(31)和无线充电线圈(32),所述蓄电池(31)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2)设于所述底座(1),所述蓄电池(31)与各所述充电触点(22)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2)与所述蓄电池(31)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还包括外壳(4),所述外壳(4)设于所述底座(1),各所述充电触点(22)设于所述外壳(4),所述外壳(4)围合形成有安装槽(41),所述蓄电池(31)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2)设于所述安装槽(4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还包括顶盖(5),所述顶盖(5)设于所述外壳(4),并遮盖所述安装槽(41)的槽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面向所述外壳(4)的一侧形成有固定凹槽(12),所述外壳(4)面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部(42),各所述充电触点(22)设于所述限位凸部(42),所述限位凸部(42)插接于所述固定凹槽(12)内,所述触点充电模块(21)位于所述固定凹槽(12)内,并限位于所述限位凸部(42)和所述固定凹槽(12)的底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凹槽(12)的侧壁为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壁沿靠近所述固定凹槽(12)的底壁的方向逐渐收缩,所述限位凸部(42)的表面形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环形凸台的内壁对应贴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还包括至少两个磁性件(6),各所述磁性件(6)间隔绕设于所述外壳(4)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边缘处形成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底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凹槽(43),每一磁性件(6)容纳并限位于一所述限位凹槽(43)。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形成有三个充电凹点(11),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三个与各所述充电凹点(11)插接的充电触点(22),三个所述充电触点(22)包括馈地触电、正极触点以及负极触点。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远离所述外壳(4)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圈(51)。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两段式无线充电器(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还包括插头(13),所述插头(13)与各所述充电凹点(11)电连接。
CN202322218080.5U 2023-08-16 2023-08-16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20553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8080.5U CN220553836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8080.5U CN220553836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836U true CN220553836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8080.5U Active CN220553836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8025B2 (en) Charging system capable of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N101867203B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感应充电器和感应充电系统
US8237401B2 (en) Re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863800B (zh) 无线充电电池
JP7100338B2 (ja) 携帯型端末の無線充電システム
US20060214628A1 (en) Induction charg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CN110677766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N220553836U (zh) 两段式无线充电器
CN113079432A (zh) 用于无线耳机的保护壳及无线耳机充电设备及移动终端
KR20060107144A (ko) 와이어리스 충전용 배터리 및 이를 충전할 수 있는유니버설 무선 충전기
KR20110124578A (ko) 무접점 충전기가 내장된 휴대단말기용 보호커버
KR101709869B1 (ko) 차량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CN21431458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7904106U (zh) 多模块磁吸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13043101U (zh) 一种电子产品
CN215990334U (zh) 充电设备
CN219123987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6056426U (zh) 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218940724U (zh) 一种收纳式的手机充电装置
KR20060107145A (ko) 무선 충전기 거치형 메모판
CN214412411U (zh) 一种无线辅助充电装置
CN215378476U (zh) 一种无线充移动电源
CN211298703U (zh) 一种可充电眼镜盒装置
CN220066956U (zh) 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210092924U (zh) 三合一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