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286U -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286U
CN220553286U CN202322176462.6U CN202322176462U CN220553286U CN 220553286 U CN220553286 U CN 220553286U CN 202322176462 U CN202322176462 U CN 202322176462U CN 220553286 U CN220553286 U CN 220553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dimming
circuit
voltage
contro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64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64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调光电路包括:控制芯片、PWM、直流电压调光模块,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发光电路连接,调节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PWM、直流电压调光模块分别与控制芯片的第一、第二引脚连接,分别向控制芯片输出第一、第二调光信号。直流电压调光模块包括比较单元,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入脉冲信号,比较单元将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的总电压与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并生成对应的第二调光信号,并输出给控制芯片。该调光电路的输出可靠性以及调光稳定性较高,能够保证调光电路可以对发光电路的亮度实现精准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控制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设备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作为背光源,例如,LED显示器、电视、手机等,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背光源的亮度调节,以保证用户的使用效果。目前,显示设备通常采用直流(Direct Current,DC)电压调光方式或者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调光方式以对背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然而,显示设备中的驱动芯片通常无法直接根据DC电压对背光源进行相应的调光,而是需要驱动芯片内部根据阈值对DC电压进行处理生成调光信号,以对背光源进行调光。然而,驱动芯片内部的阈值通常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此,导致驱动芯片所生成的调光信号具有一定的偏差,从而不能对背光源的亮度进行精准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该调光电路中的直流电压调光模块能够直接输出与直流电压相对应第二调光信号给控制芯片,以使得控制芯片能够基于该第二调光信号对发光电路的亮度实现精准调节,保证了调光电路的输出可靠性以及调光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调光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发光电路连接,控制芯片用于调节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PWM调光模块,PWM调光模块与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向控制芯片输出第一调光信号;直流电压调光模块,直流电压调光模块与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直流电压调光模块包括比较单元,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脉冲信号,比较单元用于将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的总电压与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并生成对应的第二调光信号,并输出给控制芯片。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电路中控制芯片可以将直流电压转换为控制芯片可识别到的第二调光信号,使得调光电路可以通过一个控制芯片对发光电路的亮度进行任意调节,成本较低,有利于调光电路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发展。且,本申请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第一偏置电压,使得比较单元能够始终输出与直流电压相对应的0-100%占空比的第二调光信号,保证了比较单元的输出可靠性,即保证了调光电路的调光稳定性,使得调光电路能够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对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实现精准调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述的调光电路,调光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通过调光电路能够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对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实现精准调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述的电路板、发光电路、外围设备接口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电路板上的调光电路的输出端与发光电路连接,调光电路用于调节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通过电路板上的调光电路可以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对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实现精准调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光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比较单元的调光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比较单元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比较单元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比较单元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脉冲产生单元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脉冲产生单元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脉冲产生单元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脉冲产生单元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OB3375控制芯片的调光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调光电路;110、控制芯片;120、PWM调光模块;130、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1、比较单元;132、脉冲产生单元;2、发光电路;3、外围设备接口;4、外围设备;410、显示屏;420、摄像头;430、音频电路;440、电源。
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U1、比较器;U2、运算放大器;C、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及电路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目前,显示设备(例如显示器、电视、手机等)可以采用LED、OLED等作为背光源进行画面显示,其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背光源的亮度调节,以保证用户的使用效果。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设备通常采用PWM调光方式或者直流电压调光方式以对背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其中,PWM调光方式通常是将电压源或电流源以一种通或断的重复脉冲序列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通过控制通或断之间的时间比例,从而实现对显示设备亮度的调节。即PWM调光方式通常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显示设备的屏幕能够在预设频率下实现“亮”和“灭”之间交替闪烁,且通过改变“亮”和“灭”之间的时间比例就可以对显示设备中屏幕的亮度进行调整,操作简单。然而,PWM调光方式并未对屏幕的功率进行调节,仅仅是控制屏幕在一定的频率上交替闪烁,屏幕并没有真正的变暗或变亮,而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以达到连续显示的效果。其改变“亮”和“灭”之间的时间比例来改变屏幕亮度,会导致屏幕出现频闪的问题,且,PWM调光方式频繁调节屏幕的亮度,容易导致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甚至流眼泪,头痛等不适问题。因此,PWM调光方式通常适用于对显示设备的屏幕进行低亮度范围的亮度调节,例如,0%(百分比)-40%的亮度范围。
这里,值得说明是,此PWM信号一般为120Hz(赫兹),即指屏幕刷新率为120Hz,该PWM信号下屏幕每秒的画面帧速(framerate per second,fps)为120,画面流畅度较高。此外,PWM信号的屏幕刷新率也可以是144hz、240hz或其他,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直流电压调光方式是通过调整电压或电流,也就是改变显示设备的功率来对亮度进行调整。然而,由于OLED显示设备中未设置有背光板,OLED中的每个像素都是独立发光的,若直接采用直流电压调光方式,会导致OLED显示设备在低亮度下回出现颜色不均匀、显色不准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因此,直流电压调光方式通常适用于对显示设备的屏幕进行高亮度范围的亮度调节,例如,40%-100%的亮度范围。
综上,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PWM调光方式以及直流电压调光方式对显示设备的屏幕进行调整,以使得屏幕能够呈现更佳的显示效果。由于一般的控制芯片仅能识别PWM信号,例如,型号为OB3375、OB3365、MP3398A以及MP3398E等的控制芯片,因此,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复合芯片对显示设备的屏幕进行调整,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该复合芯片可以是由能够识别PWM信号的控制芯片以及能够识别直流电压的控制芯片拼装得到的,以实现对显示设备的屏幕进行不同亮度范围的亮度调节。然而,该复合芯片在显示设备内的占用面积较大,制作成本较高,且还需要进行组装和调整,操作繁琐且不适用显示设备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发展。
并且,相关技术中能够识别直流电压的控制芯片通常是通过将直流电压与控制芯片内部的阈值电压进行比较产生PWM信号,以实现对屏幕亮度的调整,然而控制芯片内部的阈值电压一般存在10%的偏差,如此,会导致控制芯片所得的相同直流电压下所对应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偏差较大,调光并不精准,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且,该控制芯片并不能基于直流电压对屏幕亮度进行精准的调节,示例性的,假设直流电压为0-3V(伏),该控制芯片接收的信号引脚判定信号为高电平的前提是阈值电压大于2V,判定信号为低电平的前提是阈值电压小于1.5V。当直流电压为0-1.5V时,控制芯片的信号引脚判断为低电平,控制芯片不工作,即无法对屏幕亮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直流电压为2-3V时,控制芯片的信号引脚判断为高电平,控制芯片工作,然而,此时控制芯片控制屏幕输出最大亮度,亮度并不随着2-3V的直流电压相应的发生变化,即无法对屏幕亮度实现精准的调节。
综上,基于满足显示设备朝着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发展的要求,本申请预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直流电压调光以及PWM调光的调光电路,通过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与调光电路相连的该控制芯片能够识别的PWM信号从而使得控制芯片能够基于直流电压调光方式对屏幕的亮度进行相应的调节。且,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第一阈值电压,使得转换后与直流电压所对应的PWM信号的占空比的精准性较高,保证调光的精准性,进而保证用户的使用效果。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以及显示设备,调光电路能够同时根据PWM信号以及直流电压对屏幕进行相应的调光处理,且,通过保证调光电路的输出可靠性以及调光稳定性,能够保证调光电路可以对屏幕的亮度实现精准调节。
基于该设计理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电路、电路板以及显示设备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调光电路1可以通过一个控制芯片对发光电路2的亮度进行任意调节,即控制芯片可以同时根据PWM信号和由直流电压所产生的调光信号对发光电路2实现任意亮度的调节。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电路1展开示例性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调光电路1可以包括控制芯片110、PWM调光模块120和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0,PWM调光模块120与控制芯片110的第一引脚连接,可以向控制芯片110输出第一调光信号,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0与控制芯片110的第二引脚连接,可以向控制芯片110输出第二调光信号,控制芯片110的第一输出端与发光电路连接。控制芯片110可以根据第一调光信号和第二调光信号对发光电路的亮度进行对应的调节。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PWM调光模块120可以是直接输出PWM信号,即第一调光信号,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0可以是由直流电压转换生成的PWM信号,即第二调光信号。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芯片110可以通过不同的PWM信号对发光电路的亮度进行任意调节。如此,本申请提供的电路板,由于调光电路1中的控制芯片110可以同时根据PWM信号和由直流电压所产生的调光信号对发光电路2实现任意亮度的调节。
其中,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0可以包括比较单元131,比较单元131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的总电压,比较单元131的第二输入端接入脉冲信号,比较单元131可以将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的总电压与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后生成对应的第二调光信号,并输出给控制芯片110。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0可以将直流电压转换为控制芯片110可识别到的第二调光信号,使得调光电路1可以通过一个控制芯片110对发光电路2的亮度进行任意调节,成本较低,有利于调光电路1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发展。且,本申请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第一偏置电压,使得比较单元131能够始终输出与直流电压相对应的0-100%占空比的第二调光信号,保证了比较单元131的输出可靠性,即保证了调光电路1的调光稳定性,使得调光电路1能够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对发光电路2的发光亮度实现精准调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的,如图3所示,比较单元131可以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如图3所示“+”)输入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如图3所示“-”)用于接入脉冲信号,比较器U1可以于根据直流电压与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的总电压以及脉冲信号生成对应的第二调光信号,并输出给控制芯片。比较器U1的转换速率较高且延时较短,能够将不同的直流电压迅速转换为对应的第二调光信号并输出给控制芯片110,使得控制芯片110能够迅速接收到第二调光信号并调节发光电路2的发光亮度,保证调光电路1的调光及时性。
可选的,如图4所示,比较单元131还可以包括第六电阻(如图4所示R6)和第七电阻(如图4所示R7),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6串联在电源和接地端之间,第六电阻R6的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可以将供电电压进行分压以得到第一偏置电压。电源提供的供电电压(可以是12V电压)经过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分压后变成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输入到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中。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对供电电压分压可以降低输入到比较器U1上的电压,以防止比较器U1过热或烧毁,保证比较器U1的运行稳定性。且,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还可以将调光电路1中的高电压降到合适的范围,以便于调光电路1中其他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保证调光电路1的工作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5所示,比较单元131还可以包括第八电阻(如图5所示R8),第八电阻R8的一端接入直流电压,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直流电压经过第八电阻R8接入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假设直流电压为1.5V,1.5V的直流电压和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输入到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此时,比较器U1将叠加后的电压与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当叠加后的电压大于脉冲信号时,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信号,当叠加后的电压小于脉冲信号时,比较器U1输出低电平信号,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周期性的高低电平信号即组成比较器U1所输出的第二调光信号。比较器U1将叠加后的电压与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后生成对应占空比为50%的第二调光信号,如此,比较器U1所生成的第二调光信号始终与直流电压的大小相对应,通过输入不同的直流电压就可以对占空比进行精准的调整,即保证了比较单元131输出的第二调光信号的精准性,保证了调光电路1的调光可靠性。
如此,保证了比较单元131输出的第二调光信号的稳定性,即保证了调光电路1调节发光电路2的发光亮度的可靠性,满足使用需求。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0还可以包括脉冲产生单元132,脉冲产生单元132用于生成脉冲信号并输出给比较单元131。脉冲产生单元132的输出端与比较单元13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脉冲产生单元132可以包括第一电阻(如图7所示R1)、电容(如图7所示C)以及运算放大器(如图7所示U2)。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如图7所示“+”)接入第二偏置电压,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如图7所示“-”)分别与电容C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用于接入12V供电电压,电容C的第二极板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该示例下,电源上电后,12V的供电电压接入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同时也接入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此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供电电压会首先给电容C充电,再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因此,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相较与同相输入端“+”会有一定的延时。如此,当调光电路1上电后,运算放大器U2同相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大于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压,运算放大器U2输出高电平,供电电压持续给电容C以及反相输入端“-”充电,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当电容C的内电场强度小于电容C两端的外接电压(即供电电压)时,电容C会持续充电过程。直至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压大于同相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运算放大器U2输出低电平。当电容C充电至达到放电状态时,电容C经过第一电阻R1向接地端放电,此时,反相输入端“-”接入的电压又小于同相输入端“+”接收到的电压,运算放大器U2输出高电平。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当电容C内电场强度不断增强直至与供电电压相等时,电容C结束充电状态,此时,电容C内电场强度开始放电,直至电容C的内电场强度不断减弱直至与供电电压相等时,放电结束。如此,随着电容C不停的充放电,使得运算放大器U2不断输出高低电平,此时,高低电平循环构成脉冲信号。即运算放大器U2所生成的脉冲信号的波形与电容C的循环充放电过程相关,而电容C充放电的时间又受第一电阻R1的阻值的影响,因此,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的阻值或更换电容C就可以对运算放大器U2所生成的脉冲信号的波形进行调整,以适应调光电路1的不同需求,保证了调光电路1的调光灵活性。
可选的,脉冲信号可以是方波信号,信号平缓,也可以是其他波形,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可选的,运算放大器U2为高速运算放大器,高速运算放大器的转换速率较高,且频率响应较宽,能够迅速输出更加精准的脉冲信号,例如,LM318,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电容C的充放电周期可以由第一电阻R1确定得出,即通过改变第一电阻的阻值就可以使得电容C的充放电周期对应发生变化,当将第一电阻R1的阻值设置较大时,电容C的放电时间较长,此时,电容C的充放电周期对应发生变化;当将第一电阻R1的阻值设置较小时,电容C的放电时间较短,此时,电容C的充放电周期对应发生变化。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电阻R1的阻值设置较大,此时,电容C的放电时间较长,脉冲信号的波形平缓,不会出现因波形上升迅速从而失真的问题,保证了运算放大器U2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稳定性,以保证比较模块131的输出稳定性,即保证了调光电路1对发光电路2进行调光的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8所示,脉冲产生单元132可以包括第二电阻(如图8所示R2)和第三电阻(如图8所示R3),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联在电源和接地端之间,此处的电源用于提供供电电压,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可以将供电电压进行分压以得到第二偏置电压。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对供电电压分压可以降低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2上的电压,以防止运算放大器U2过热或烧毁,保证运算放大器U2的运行稳定性。且,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还可以将调光电路1中的高电压降到合适的范围,以便于调光电路1中其他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保证调光电路1的工作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9所示,脉冲产生单元132可以包括第四电阻(如图9所示R4)和第五电阻(如图9所示R5),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用于在电源上电后,向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充电“+”。
示例性的,当本申请所提供的控制芯片110的型号为OB3375时,如图10所示,OB3375控制芯片110具有八个引脚,其中,第一引脚(如图10所示1)为电压输入端,第二引脚(如图10所示2)和PWM调光模块120连接,第三引脚(如图10所示3)和直流电压调光模块130连接,第四引脚(如图10所示4)接地,第八引脚(如图10所示8)和发光电路2连接。该OB3375控制芯片110通过将直流电压转换为可识别的第二调光信号,使得该OB3375控制芯片110可以对与之相连的发光电路的亮度进行任意调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光电路1中控制芯片110可以将直流电压转换为控制芯片110可识别到的第二调光信号,使得调光电路1可以通过一个控制芯片110对发光电路2的亮度进行任意调节,成本较低,有利于调光电路1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发展。且,本申请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第一偏置电压,使得比较单元131能够始终输出与直流电压相对应的0-100%占空比的第二调光信号,保证了比较单元131的输出可靠性,即保证了调光电路1的调光稳定性,使得调光电路1能够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对与之相连的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实现精准调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可靠性。
基于上述调光电路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调光电路1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从而使得电路板可以通过调光电路1基于不同的直流电压对与之相连的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实现精准调节,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的,电路板可以是一块,也可以是由多块电路板可拼接而成的,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基于上述电路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如图11所示,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上述任意可选方式所述的电路板和发光电路2,电路板上调光电路1的输出端和发光电路2连接,调光电路1可以对发光电路2的发光亮度进行调节。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路板还可以包括其他电路,例如,过压保护电路等,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可选的,发光电路2可以包括LED、OLED或其他发光元件,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外围设备接口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4。
电路板和外围设备接口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4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3相连。外围设备接口3可被用于将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4连接到电路板。
具体地,外围设备可以包括4:显示屏410、摄像头420和音频电路430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围设备接口3可以集成于电路板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外围设备接口3可以在电路板以外的控制芯片上实现。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的限制。
显示屏410用于显示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410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410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410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410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10可以为一个,设置于显示设备的前面板。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10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显示设备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
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10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显示设备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410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410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OLED等材质制备,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摄像头420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420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显示设备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显示设备的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420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430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进行处理。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显示设备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
电源440用于为显示设备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440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440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显示设备结构框图并不构成对显示设备的限定,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包括: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发光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用于调节所述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
PWM调光模块,所述PWM调光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芯片输出第一调光信号;
直流电压调光模块,所述直流电压调光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直流电压调光模块包括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直流电压以及第一偏置电压,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脉冲信号,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压以及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的总电压与所述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并生成对应的第二调光信号,并输出给所述控制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压调光模块包括:脉冲产生单元;
所述脉冲产生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产生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偏置电压,所述脉冲产生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所述脉冲产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和所述供电电压生成所述脉冲信号,并输出给所述比较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产生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电容以及运算放大器;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二偏置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一极板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用于接入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电容的第二极板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电容循环充放电,以限制所述运算放大器生成的脉冲信号的波形,所述第一电阻用于确定所述电容的充放电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产生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串联在所述电源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源用于提供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用于将所述供电电压进行分压以得到所述第二偏置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产生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用于向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直流电压以及所述第一偏置电压,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脉冲信号,所述比较器用于根据所述直流电压与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叠加后的总电压以及所述脉冲信号生成对应的第二调光信号,并输出给所述控制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第六电阻和所述第七电阻串联在电源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和所述第七电阻用于将供电电压进行分压以得到所述第一偏置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直流电压,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压经过所述第八电阻接入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
9.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发光电路、外围设备接口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调光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电路连接,所述调光电路用于调节所述发光电路的发光亮度。
CN202322176462.6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220553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6462.6U CN220553286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6462.6U CN220553286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286U true CN220553286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6462.6U Active CN220553286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5681B2 (en) Light emitted diode driving apparatus
US7659672B2 (en) LED driver
US10028344B2 (en) Backlight driving apparatus
US2012028669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ulsed Current to a Load
CN102214432B (zh) 电源管理与控制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
JP612256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用駆動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55533A1 (ja) バックライト用ledストリング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95263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用ledストリング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10118574A (ko) 스위칭 전원의 제어 회로, 제어 방법 및 그들을 이용한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20040252096A1 (en) Dual panel display backlight power controller chip for handheld apparatus
TW201031270A (en) Invert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5173523A (ja) Led駆動用低視覚ノイズのpwm照明コントロール回路
KR2017012656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그것의 구동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4006963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7332766B2 (ja) Led駆動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車載用表示装置
CN110189712B (zh)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20553286U (zh)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和显示设备
TW201220927A (en)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12118430A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220553285U (zh) 一种调光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WO2012006803A1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US20070267977A1 (en) Brightness control circuit and backlight control module
US9320095B2 (en) Controller system,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CN203415209U (zh) 显示设备
KR2016008902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