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9712B -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9712B
CN110189712B CN201910440821.XA CN201910440821A CN110189712B CN 110189712 B CN110189712 B CN 110189712B CN 201910440821 A CN201910440821 A CN 201910440821A CN 110189712 B CN110189712 B CN 110189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backlight module
unit
control uni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08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9712A (zh
Inventor
洪鼎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08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9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9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13Details of control of colour illumination sourc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用于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该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用于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PWM信号包括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电压节点,其经配置具有第一电压;电压调节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第二电压;第一开关单元,与控制单元和电压节点连接;第二开关单元,与控制单元和电压调节单元连接;其中,第一开关单元在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输出第一电压给背光模组,第二开关单元在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第一开关单元在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第二开关单元在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输出第二电压给背光模组。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交互智能平板(interactive intelligent panel,IIP),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IIP可以实现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视频会议终端等多种功能。IIP的显示装置常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对LCD显示屏中背光模组的亮度进行调整。目前PWM技术对背光模组的亮度进行调整的方式中,一般是基于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背光模组亮,PWM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背光模组灭。为了避免用户肉眼察觉到屏幕闪动,一般PWM信号的频率设置得较高,但是在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背光模组中的发光二极管频繁在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之间切换,影响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用于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所述PWM信号包括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不同;
电压节点,其经配置具有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背光模组的导通电压;
电压调节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大于或等于背光模组的导通电压;
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压节点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输出所述第一电压给所述背光模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在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在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输出所述第二电压给所述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第一电压还是第二电压给背光模组供电,均能使背光模组处于导通状态,避免背光模组在PWM信号的控制下,频繁地亮灭,从而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压调节单元与所述电压节点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单元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第二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电压调节单元根据第一电压输出第二电压,第一开关单元在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压输出给背光模组,实现了第一电压的复用,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电路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压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通过一个开关晶体管实现,使得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结构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反相器和开关晶体管实现第二开关单元,电路结构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钳位电阻和第三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钳位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钳位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压节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三极管、钳位电阻以及开光晶体管实现第一开关单元,电阻可以起到保护电路作用,由于钳位电阻与电压节点连接,可以借助电压节点来实现开关晶体管的导通,这种情况下,可以相对降低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的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二三极管、第二钳位电阻和第四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钳位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钳位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反相器、三极管、钳位电阻以及开光晶体管实现第二开关单元,电阻可以起到保护电路作用,由于钳位电阻与电压调节单元连接,可以借助电压调节单元输出的第二电压来实现开关晶体管的导通,同样可以相对降低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的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可以避免第一开关单元输出电压倒灌至第二开关单元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的取值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的取值在背光模组的工作电压范围内,在第一开关单元将第一电压提供给背光模组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背光模组的显示质量。且,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取值不同,可以实现对背光模组的亮度灵活调节。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及可能的设计中的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的类型;
当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属于第一类功能模式时,根据当前所需的目标亮度值以及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以及确定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一目标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类功能模式是指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至少两种颜色,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不同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不同第二电压取值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不同亮度值三者的对应关系;
控制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输出第一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当显示装置需要显示多种颜色时,根据预存的第一对应关系,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以及第二电压的取值,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输入操作,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的类型之后,包括:
当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属于第二类功能模式时,确定所述控制单元输出PWM信号的占空比为0,且根据当前所需的目标亮度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输出的第二电压的第二目标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类功能模式是指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单一颜色,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不同取值的第二电压与不同亮度值之间的关系;
控制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将所述第二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提供给所述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当显示装置需要显示单一颜色时,根据预存的第二对应关系,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为0以及第二电压的取值,在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情况下,尽量节省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驱动电路的测试点的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请参照图1,图1为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包括控制单元11、电压节点12、电压调节单元13、第一开关单元14和第二开关单元15和背光模组16。
具体的,电压调节单元13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11连接,电压调节单元13的第二端通过电压节点12与第一开关单元14连接,电压调节单元13的第三端与第二开关单元15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4与控制单元11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4的输出端与背光模组16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5与控制单元11连接,第二开关单元15的输出端与背光模组16连接。
下面基于上述的连接关系,对图1中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控制单元11用于产生PWM信号,PWM信号包括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不同。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不同可以理解为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中有一个为高电平信号,一个为低电平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的具体类型。
电压节点12经配置具有第一电压,第一电压可以是由外部电源供给的,或者由控制单元11供给的,图1中是以第一电压由控制单元11供给的为例。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背光模组16的导通电压。第一开关单元14在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并输出第一电压。电压调节单元13输出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大于或等于背光模组16的导通电压。第二开关单元15在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并输出第二电压。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压调节单元13可以通过一个固定电源实现,即电压调节单元13可以输出一个固定的电压,电压调节单元13也可以通过数字电位器来实现,即数字电位器可以在控制单元11的控制下,改变其内部的电阻值,从而输出控制单元所指示的电压。
其中,背光模组16的导通电压是指要导通背光模组16中所有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最小电压。例如背光模组16是由30个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每个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5V,那么该背光模组16的导通电压为30*0.5V=15V。
控制单元11输出PWM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4和第二开关单元15均能够接收到该PWM信号,由于第一开关单元14和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条件不同,因此当PWM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时,第一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4导通,第一开关单元14输出第一电压给背光模组16,此时,第二开关单元15在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当PWM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时,第二电平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5导通,第二开关单元15输出第二电压给背光模组16,此时,第一开关单元14在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
其中,控制单元11可以是通过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实现,也可以是通过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实现,或者也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还是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压和第一电压均能够保证背光模组16处于导通状态。也就是说,即使PWM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的情况下,背光模组16也能够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进而避免了背光模组16频繁的亮灭,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电压调节单元13与电压节点12连接,电压调节单元13在控制单元11的控制下,根据第一电压输出第二电压。电压调节单元13与第一开关单元14共用一个电压来源,可以相对简化电路。
例如,如前文论述的内容,电压调节单元13可以为数字电位器,控制单元11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指示电压调节单元13将第一电压调整为第二电压。电压调节单元13接收该控制信号之后,调整内部的电阻值,从而输出第二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的取值在背光模组的工作电压范围内。背光模组的工作电压是指背光模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需的电压值。
例如,单个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VF=3.0至3.8V,背光模组根据串联数量来定,比如背光模组16由30个发光二极管串联,则确定第一电压的值为90V(3.0*30)至114V(3.8*30)。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取值在背光模组的工作电压范围内,当背光模组16由第一电压供电时,可以保证背光模组中各个发光二极管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背光模组16呈现的颜色更清楚。且,当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取值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来灵活调节背光模组16的亮度值。
在前文图1描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基础上,请参照图2,图2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关单元14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开关单元14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u1。
具体的,第一开关晶体管u1的栅极与控制单元11连接,第一开关晶体管u1的源极与电压调节单元13连接,第一开关晶体管u1的漏极与背光模组16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图2中是以背光模组16以串联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并联而成的结构为例,但是实际上不限制背光模组16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14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u1时,第二开关单元15也可以采用一个开关晶体管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开关单元14和第二开关单元15采用不同类型的晶体管,也就是说,第一开关单元14采用P型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15采用N型晶体管,或者第一开关单元14采用N型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15采用P型晶体管。
例如,在第一开关单元14采用P型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15采用N型晶体管的情况下,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4导通,第二开关单元15截止,第一开关单元14输出第一电压,将第一电压供给背光模组16。当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开关单元15导通,第一开关单元14截止,第二开关单元15输出第二电压,将第二电压供给背光模组16。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2,图2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第二开关单元15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开关单元15包括第一反相器F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u2。
具体的,第一反相器F1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11连接,第一反相器F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晶体管u2的栅极连接,第二开关晶体管u2的源极与电压调节单元13连接,第二开关晶体管u2的漏极与背光模组16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第二开关单元15在包括奇数个反相器的情况下,第一开关晶体管u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u2的类型是相同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第一开关晶体管u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u2采用N型晶体管为例,但是实际上第一开关晶体管u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u2也可以采用P型晶体管。
请参照图3,图3表示图2电路中相应节点的波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对图2中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具体的,第一开关晶体管u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u2采用N型晶体管时,当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晶体管u1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一开关晶体管u1输出第一电压,将第一电压供给背光模组16。当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晶体管u1截止,低电平信号经过第一反相器F1转换成高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晶体管u2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二开关晶体管u2输出第二电压,并将第二电压供给背光模组16。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交替供电给背光模组16。当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交替给背光模组16供电的情况下,使得在PWM信号控制情况下,背光模组一直能够处于导通状态。且,当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取值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灵活调整背光模组16的亮度值。
当图2中的控制单元11输出点p1输出的波形如图3中a所示时,检测到图2中的第一反相器F1的输出点p2的波形如图3中的b所示,检测到图2中背光模组16的输入点p3的波形图如图3中c所示。应当说明的是,图3中是以第一电压高于第二电压为例进行示意。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关晶体管u1和第二开关晶体管u2均采用P型晶体管时,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高电平信号经过第一反相器F1转换成低电平信号,第二开关晶体管u2在低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二开关晶体管u2输出第二电压,并将第二电压供给背光模组16。当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晶体管u1导通,输出第一电压,将第一电压供给背光模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交替供电给背光模组16。
在前文图1描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基础上,请参照图4,图4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外一种第一开关单元14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开关单元14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钳位电阻R1和第三开关晶体管u3。
具体的,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钳位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钳位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u3的源极连接,第三开关晶体管u3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开关晶体管u3的源极与电压节点12连接,第三开关晶体管u3的漏极与背光模组16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提供一种另外的第二开关单元15的示意图,第二开关单元15包括第二反相器F2、第二三极管Q2、第二钳位电阻R2和第四开关晶体管u4。
具体的,第二反相器F2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二反相器F2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钳位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钳位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晶体管u4的源极连接,第四开关晶体管u4的栅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四开关晶体管u4的漏极与电压调节单元13连接,第四开关晶体管u4的漏极与背光模组16连接。
其中,图4中是以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为N型三极管为例,但是实际上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也可以采用P型三极管。图4中是以第三开关晶体管u3、第四开关晶体管u4为P型晶体管为例,但是实际上对电路进行适应性修改的情况下,第三开关晶体管u3、第四开关晶体管u4也可以采用N型晶体管。
下面对图4中论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具体的,当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为N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Q1导通,由于第三晶体管u3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此时第三晶体管u3的栅极相当于低输入,此时第三晶体管u3导通,第一开关单元14输出第一电压,将第一电压提供给背光模组16。该高电平信号经过第二反相器F2转换为低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Q2截止,由于R2连接电压调节单元13的输出,因此R2存在电压,第四晶体管u4的栅极与R2为等电位点,此时第四晶体管u4截止。
当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截止,由于R1连接电压节点12,因此R1存在电压,第三晶体管u3的栅极与R1为同电位点,此时第三晶体管u3截止。该低电平信号经过第二反相器F2转换为高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Q2导通,由于第四晶体管u4的栅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此时第四晶体管u4的栅极相当于低输入,此时第四晶体管u4导通,第二开关单元15输出第二电压,将第二电压提供给背光模组16。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图1至图4任一提供的背光驱动电路模块中,第二开关单元15和第一开关单元1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极管D1。
具体的,第一二极管D1的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单元15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背光模组16连接,第一二极管D1可以避免第一开关单元14输出的电压倒灌至第二输出单元15,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例,在图1至图4任一提供的背光驱动电路模块中,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的频率为2Khz-10KHz。当控制单元11输出的PWM信号的频率大于或等于2KHz时,由于频率较高,从而避免用户肉眼看到频闪,保护用户的眼睛,提升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实施例,在图1至图4任一提供的背光驱动电路模块中,第一电压的取值和第二电压取值不同。
具体的,当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取值不相同时,控制单元11通过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控制第一电压的供电时长,以及控制第二电压的供电时长。由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取值不同,必然存在一个高电压和一个低电压,调整高电压的供电时长、以及低电压的供电时长,实现对背光模组16的亮度值调节,实现背光模组16的亮度可调的功能。
例如,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如果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延长第一电压的供电时长,则对应背光模组16的亮度值越高。如果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延长第二电压的供电时长,则对应背光模组16的亮度值就会相对降低。
应当说明的是,当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无论第一电压还是第二电压供电,由于背光模组16的供电电压的取值相当于没有发生变化,此时背光模组16的亮度值不会发生变化。
在前文论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照图5,该显示装置50是终端设备中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IIP、终端设备、个人计算机等。显示装置50包括前文图1-图4论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块驱动电路,背光模组驱动电路的内容可以参照前文论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显示装置50除了包括前文论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之外,还包括一些其它组件结合实现显示功能,此处不对其它组件进行一一介绍。
在前文论述的显示装置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由显示装置50中的控制单元11来执行,控制单元11可以参照前文论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图6为该控制方法流程图。下面结合图6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61,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
具体的,该显示装置50可以集成触控功能,用户在显示装置50上进行触摸输入,控制单元11根据用户的触摸输入,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操作。或者用户通过其它设备远程输入相应的输入操作,由其它设备将该输入操作发送给控制单元11,也就相当于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操作。
步骤62,根据输入操作,确定用户选择的显示装置50的当前功能模式。
具体的,控制单元11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确定出用户选择的显示装置50的当前功能模式。其中,控制单元11中根据每种功能模式所需要显示的颜色种类,将各种功能模式划分为第一类工作模式和第二类工作模式。如当前功能模式需要显示至少两种颜色,则确定该当前功能模式为第一类工作模式。如当前功能模式需要显示单一颜色,则确定该当前功能模式第二类工作模式。
例如,显示装置50为智能交互平板上的显示结构时,当用户选择视频功能时,控制单元11确定显示装置50需要显示多种颜色,控制单元11确定该显示装置50的当前功能模式为第一类功能模式。当用户选择电子白板时,控制单元11确定显示装置50只需显示白色即可,控制单元11确定该显示装置50的当前功能模式为第二类功能模式。
步骤63,若确定当前功能模式为第一类功能模式,控制单元11则根据当前所需的目标亮度值以及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以及确定第二电压的第一目标取值。
具体的,显示装置50的当前功能模式为第一类功能模式时,表示显示装置50用于显示多种颜色,此时对显示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控制单元11可以根据当前显示所需的目标亮度值以及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以及第二电压的第一目标取值。
其中,目标亮度值可以由用户手动设置,也可以是控制单元11默认设置的。当然,在显示装置50显示的过程中,用户也可以灵活调整亮度。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可以理解为在一个脉冲循环内,控制单元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与该脉冲循环内的总时长的比值,例如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占空比为100%可以理解为控制单元11在一个脉冲循环内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占空比为0可以理解为控制单元11在一个脉冲循环内没有输出高电平信号,即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
当控制单元11在获得用户调整后的亮度值之后,再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以及第二电压的取值,以使得显示装置50的亮度值达到用户调整后的亮度值。
其中涉及到如何获取第一对应关系,下面对获取第一对应关系的方式进行示例说明。
继续参照前文论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控制单元11调节PWM信号的大小,以及第二电压的大小,获得在不同PWM信号、以及不同第二电压的取值的情况下,检测显示装置50的亮度值;
根据获得的不同PWM信号、以及不同第二电压的取值、显示装置50的亮度值,生成第一对应关系。
例如,获得的第一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GDA0002647070810000141
在获得第一对应关系之后,如果确定当前目标亮度值为40%,对应就可以确定PWM信号的占空比为20%,第二电压取值为17V。
步骤64,控制单元11控制输出相应占空比大小的PWM信号,以及控制电压调节单元13输出第一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
具体的,当PWM信号的占空比确定之后,控制单元11控制输出相应占空比大小的PWM信号。当PWM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14输出第一电压给背光模组16,当PWM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时,第二开关单元15输出第二电压给背光模组16,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交替给背光模组16供电,不仅可以相对节省电量,还能保证显示装置50的显示质量的需求。
其中,第一电压可以是固定的取值。
步骤65,若确定当前功能模式为第二类功能模式,控制单元11确定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为0,以及根据当前所需的目标亮度值以及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电压的第二目标取值。
具体的,当显示装置50的当前功能模式为第二类功能模式时,确定该显示装置50对显示质量的需求不高,确定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为0,PWM信号的占空比为0也可以理解为控制单元11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控制单元11可以根据当前的目标亮度值以及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电压的第二目标值。
其中涉及如何获取第二对应关系,下面进行示例说明。
具体的,控制单元11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为0,不断调整第二电压的值,获得在不同第二电压的取值下,显示装置50的亮度值;
根据不同的第二电压的取值以及不同的亮度值,获得第二对应关系。
例如,获得的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GDA0002647070810000151
步骤66,控制单元11控制电压调节单元13输出第二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
具体的,由于PWM信号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压相对第一电压较小,持续用第二电压为背光模组16供电,可以相对节省电量。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所述PWM信号包括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不同;
电压节点,其经配置具有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背光模组的导通电压;
电压调节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大于或等于背光模组的导通电压;
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压节点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在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时,输出所述第一电压给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在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在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时,输出所述第二电压给所述背光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调节单元与所述电压节点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单元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第二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压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钳位电阻和第三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钳位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钳位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压节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二三极管、第二钳位电阻和第四开关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钳位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钳位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取值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驱动电路。
10.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的类型;
当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属于第一类功能模式时,根据当前所需的目标亮度值以及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以及确定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一目标取值;其中,所述第一类功能模式是指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至少两种颜色,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不同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不同第二电压取值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不同亮度值三者的对应关系;
控制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输出第一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输入操作,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的类型之后,包括:
当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当前功能模式属于第二类功能模式时,确定所述控制单元输出PWM信号的占空比为0,且根据当前所需的目标亮度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输出的第二电压的第二目标取值;其中,所述第二类功能模式是指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单一颜色,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不同取值的第二电压与不同亮度值之间的关系;
控制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将所述第二目标取值的第二电压提供给所述背光模组。
CN201910440821.XA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89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0821.XA CN110189712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0821.XA CN110189712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9712A CN110189712A (zh) 2019-08-30
CN110189712B true CN110189712B (zh) 2021-01-05

Family

ID=6771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0821.XA Active CN110189712B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9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5488B (zh) * 2019-11-27 2022-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40477B (zh) * 2020-07-28 2021-03-16 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809136B (zh) * 2021-09-14 2023-08-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7859B1 (ko) * 2007-04-26 2013-11-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구동장치
CN102215619A (zh) * 2010-04-08 2011-10-12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串的调光方法
CN102810299B (zh) * 2011-06-03 2015-06-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其驱动方法
CN102629458A (zh) * 2011-10-21 2012-08-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板电路、背光板以及发光二极管驱动器
CN105405410A (zh) * 2015-11-20 2016-03-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9712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5681B2 (en) Light emitted diode driving apparatus
EP2168118B1 (en) Driving circuit for dri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arranged in a series configuration
CN110189712B (zh) 一种背光模组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564924B (zh) 背光调节电路及背光调节方法
US10178732B2 (en) Backlight unit,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12256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用駆動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197507A (ja) 表示装置
KR20150078503A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40001002A (ko) Led 구동 장치, led 구동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CN211237683U (zh) 背光调节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9215597B (zh) 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CN107481679B (zh) 一种led双背光控制电路及双背光led装置
KR20160124587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 회로,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방법
CN104780653A (zh) 发光元件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US20130088170A1 (en) Driving circuit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light source apparatus
US886639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a backlight
US8760383B2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displays
KR102597701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20190032689A (ko) 휘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070106176A (ko) Lcd 패널용 led 드라이버의 구동회로
CN114596821B (zh) 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320713B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70074924A (ko) 엘이디 점등회로 및 점등방법
CN105810154A (zh) Led背光模块、显示装置及led背光驱动方法
CN210112328U (zh) 一种μLED电流模式像素驱动电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