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1533U - 一种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1533U
CN220551533U CN202322081903.4U CN202322081903U CN220551533U CN 220551533 U CN220551533 U CN 220551533U CN 202322081903 U CN202322081903 U CN 202322081903U CN 220551533 U CN220551533 U CN 220551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wall
valve
wall surfac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19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19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1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1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1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向阀,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体和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朝向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抵接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底壁之间,所述第二活塞组件包括第二活塞部件,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包括第二活塞体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朝向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密封构件抵接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底壁之间,改善主阀的动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背景技术一种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该换向阀包括主阀A1和控制阀A2,主阀A1与控制阀A2通过管路件连通。主阀A1包括阀体010、第一端盖020、第二端盖030、滑块02,阀体010为圆筒形,滑块02的外壁能够与阀体010的内壁适配,滑块02能够在阀体010内沿阀体010的轴向滑动,通过控制阀A2来实现滑块02两侧压力的切换,从而实现主阀A1的流路的切换,该方案中,滑块02通过两个连杆03分别连接有两个活塞04,活塞04由PTFE材料制成,两个活塞04的外壁分别与第一端盖020和第二端盖030滑动配合。
上述方案中,活塞04与第一端盖020及活塞04与第二端盖030之间的密封性能影响主阀A1的动作可靠性。有鉴于此,如何提高活塞与端盖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主阀的动作可靠性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阀,改善换向阀的动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向阀,包括主阀,所述主阀包括阀体组件和阀组件,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腔,所述阀组件包括阀芯、第一活塞组件和第二活塞组件,所述第一活塞组件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组件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
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体和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朝向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抵接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底壁之间,
所述第二活塞组件包括第二活塞部件,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包括第二活塞体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朝向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密封构件抵接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底壁之间。
上述方案的换向阀,第一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一容纳槽,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槽,第一密封构件抵接于阀体组件的内壁与第一底壁之间,第二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二容纳槽,第二密封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槽,第二密封构件抵接于阀体组件的内壁与第二底壁之间,以改善换向阀的动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背景技术中一种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所示为图2中主阀芯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所示为图2中主阀芯的又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中I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所示为图5中I 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B所示为图2中I 3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C所示为图5B中I 4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所示为图5中第一活塞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2中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2中第一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换向阀包括主阀A和控制阀B,主阀A与控制阀B通过管路连接。
如图2所示,主阀A包括阀体组件1和阀组件2。
阀体组件1包括阀体部件10、第一活塞壳部件11及第二活塞壳部件12。第一活塞壳部件11与阀体部件10固定连接、第二活塞壳部件12与阀体部件10固定连接。阀体部件10包括阀体100和第一连接板200、第二连接板300,第一活塞壳部件11与第二活塞壳部件12分别位于阀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阀体100呈长筒状,第一连接板200及第二连接板300呈环形板状,第一连接板200套设在阀体100的第一端的外壁并与阀体100焊接固定。第二连接板300套设在阀体100的第二端的外壁并与阀体100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定义图2所示位置时,图中X方向为阀芯20的长度方向,图中Y方向为阀芯20的高度方向。本实施例中,阀芯20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壁部101及下壁部102。在图2所示的阀芯20的高度方向,下壁部102位于上壁部101的下方。
阀芯20还包括连接上壁部101及下壁部102的前壁部及后壁部(未示出),前壁部与后壁部平行设置。前述上壁部101、下壁部102、前壁部及后壁部在本实施例中均为平板状,即阀体100呈长方形筒状结构,其内壁的横截面为矩形,下方所述的阀芯的外壁面与阀体100的内壁面形状相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阀体100的结构不限于前述结构,只要阀芯20在阀体100内能够相对于阀体100在长度方向移动即可。
第一活塞壳部件11包括第一活塞壳111和第一盖板112、第一封盖113,第一活塞壳111呈圆筒状,其内壁面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盖板112呈圆环形,第一盖板112套设在第一活塞壳111的靠近阀体100的一端的外壁,第一盖板112与第一活塞壳111焊接固定,第一盖板112与第一连接板200通过若干螺钉紧固。第一封盖113将第一活塞壳111的远离阀体100的端部封堵,具体的,第一封盖113位于第一活塞壳111内并与第一活塞壳111焊接固定。
前述阀体部件10由钢材制成,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如图2及图3所示,阀组件2包括阀芯20、第一活塞组件21、第二活塞组件22。
本实施例中,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第一活塞组件21及第二活塞组件22分别位于阀芯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本申请的核心点在于活塞组件的结构设计,因此对阀芯20的结构细节不作过多展开说明。
如图2、图3、图6、图7、图8所示,第一活塞组件21包括第一活塞部件211、第一连接件212,第一活塞部件211包括第一活塞体2111和第一密封构件2112。第二活塞组件22包括第二活塞部件221、第二连接件222,第二活塞部件221包括第二活塞体2211和第二密封构件2212。阀组件2将阀体组件1的内腔分为位于第一活塞部件211与第二活塞部件221之间的主腔室W、位于第一活塞部件211的远离主腔室W一侧的第一腔室Y、位于第二活塞部件221的远离主腔室W一侧的第二腔室Z。第一腔室Y与第二腔室Z的大小关系会随着阀芯20相对于阀体100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为了提高换向阀动作可靠性、不使应用该换向阀的制冷系统的能效降低,前述的主腔室W与第一腔室Y二者间要求密封隔离,同样的,主腔室W与第二腔室Z亦密封隔离。
第一活塞体2111与第一连接件212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一密封构件2112与第一活塞体2111限位连接。其中的固定连接是指第一活塞体2111与第一连接件212二者之间紧固连接,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例如通过焊接或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件使二者固定。而限位连接是指在非固定连接状态下,第一活塞体2111也能随着第一连接件212的运动而发生运动,例如,第一活塞体2111与第一连接件212活动卡接,二者之间在第一活塞体2111的径向具有间隙,但第一活塞体2111能够随着第一连接件212运动。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活塞体2111为圆环形,第一连接件212为柱状。第一连接件212包括第一主体部212A、分别位于第一主体部212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套接部212B及第一防脱部212D,还包括第一螺纹部212C。第一套接部212B位于第一螺纹部212C与第一主体部212A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212A为圆柱状,第一套接部212B为圆柱状,第一主体部212A的外径大于第一套接部212B的外径,从而第一主体部212A的朝向第一活塞体2111的端部作为第一限位部212a。
第一活塞组件21还包括第一螺栓214,第一活塞体2111套设至第一套接部212B的外周并由第一限位部212a限位后,第一螺栓214与第一螺纹部212C螺纹配合将第一活塞体2111与第一连接件212紧固连接。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限位部212a不限于前述结构,第一限位部212a可以是在第一连接件212的外壁卡接或焊接或螺纹连接另一个零件来形成,也可以是在第一连接件212上形成相对于第一套接部212B的径向凸出但又不与第一主体部212A的外径相同的凸出部,只要能实现对第一活塞体2111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限位即可。
如图2、图3及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件212的第一防脱部212D为圆环形,其外径大于第一主体部212A的外径,即第一防脱部212D与第一主体部212A等为一体成型,方便加工,且不增加额外零件,但需要强调的是,第一防脱部212D也可以是由另一个件与第一连接件212固定连接形成并作为第一连接件212的至少部分。
第一活塞组件21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13。第一限位件213由第一活塞体2111及第一防脱部212D共同作用限制其脱离第一连接件212。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件213通过若干螺钉226与阀芯20固定连接。
第一限位件213与第一连接件212浮动连接,即,在阀体100的周向,第一限位件213与第一连接件212不接触。具体地,如图2及图8所示,第一限位件213包括第一轴向限位部213A和第一径向限位部213B,第一轴向限位部213A呈圆环形板状,第一径向限位部213B呈圆环形筒状,第一径向限位部213B自第一轴向限位部213A的靠近阀芯20的一端向阀芯20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轴向限位部213A位于第一主体部212A的外周,第一径向限位部213B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防脱部212D的外周,定义第一轴向限位部213A的内径为D1,定义第一主体部212A的外径为D2,定义第一径向限位部213B的内径为D3,定义第一防脱部212D的外径为D4,则有,D1>D2,D3>D4,且(D1-D2)>(D3-D4),从而实现第一限位件213与第一连接件212二者在阀体100的周向不接触。
如图2及图5和图5A所示,第一活塞体2111包括开口朝向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的第一容纳槽M,第一密封构件2112包括第一密封圈2112A和第一密封环2112B,第一密封圈2112A为圆环形,套设在第一活塞体2111的第一容纳槽M内,第一密封环2112B为圆环形,其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长度,第一密封环2112B部分位于第一容纳槽M内,且第一密封环2112B套设在第一密封圈2112A的外周。
第一密封圈2112A与第一容纳槽M的第一底壁M1(即朝向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的壁部分)抵接,第一密封圈2112A与第一密封环2112B的内壁抵接,第一活塞壳111的横截面积小于阀体100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活塞体2111位于第一活塞壳111内,第一密封环2112B的外壁与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抵接并滑动配合。
阀芯20能够带着第一活塞组件21及第二活塞组件22相对于阀体100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将第一密封构件2112置于第一容纳槽M,并且,第一密封构件2112包括第一密封圈2112A和第一密封环2112B,能够改善或防止前述主腔室W内的流体经第一腔室Y流至控制阀的低压端,造成制冷剂流量减少,并最终影响制冷系统能效。
进一步地,第一活塞体2111的材料为铝合金,第一活塞壳111的材料为钢材,从而,使第一活塞体2111与第一活塞壳111二者的材料存在明显硬度差异,避免第一活塞部件211与第一活塞壳111装配过程中划伤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影响第一活塞部件211在第一活塞壳111内的动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方案中,如图5A所示,在第一活塞体2111的厚度方向,即阀体100的长度方向(图2中X方向),第一活塞体2111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密封构件2112两侧的第一环形部2111A和第二环形部2111B,第一环形部2111A与第二环形部2111B的相对的内壁作为第一容纳槽M的槽壁的至少部分。
具体地,如图5A所示,第一环形部2111A包括第一内壁面2111a和第一外壁面2111b,第一内壁面2111a与第二外壁面2111b平行设置,第一环形部2111A还包括连接第一内壁面2111a与第一外壁面2111b的第一过渡面2111c,第一过渡面2111c的与第一外壁面2111a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一外壁面2111b的直径)小于第一过渡面2111c的与第一内壁面2111a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一内壁面2111a的外径)。且,第一过渡面2111c的与第一内壁面2111a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径,第一过渡面2111c与第一活塞壳21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δ1,即,第一活塞体2111与第一活塞壳111在第一活塞壳111的径向不接触。该间隙δ1自第一外壁面2111b向第一内壁面2111a方向减小。第一过渡面2111c可以为斜面形式,也可以弧形的曲面形式。第一过渡面2111c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活塞部件211在第一活塞壳111内滑动时可能产生的阻力,避免第一活塞部件211发生卡死的动作不良。并且,在第一活塞部件211与第一活塞壳111装配时,第一活塞部件211能够与第一活塞壳111之间有一定的旋转角度,方便装配。
定义第一过渡面2111c与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γ1,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间隙δ1的值不是越大越好,其中间隙γ1范围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0.5mm。
上述第一密封环2112B具体为非标格莱圈,定义其厚度D,则有D的大小为2.5至3倍的γ1,第一密封环2112B及其与第一过渡面2111c的设计,能够避免第一密封环2112B在径向产生过渡拉伸而发生永久变形,且使第一活塞部件211易于装配至第一活塞壳111。
具体地,如图5A所示,第二环形部2111B包括第二内壁面2111d和第二外壁面2111e,第二内壁面2111d与前述的第一内壁面2111c为前述的第一容纳槽M的槽壁的至少部分,第二内壁面2111d与第二外壁面2111e平行设置,第二环形部2111B还包括连接第二内壁面2111d与第二外壁面2111e的第二过渡面2111f,第二过渡面2111f的与第二外壁面2111e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二外壁面2111e的外径)大于第二过渡面2111f的与第二内壁面2111d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二内壁面2111d的外径),且第二过渡面2111f的与第二内壁面2111d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径,第二过渡面2111f与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δ2,该间隙δ2自第二外壁面2111e向第二内壁面2111d方向减小。第二过渡面2111f可以为斜面形式,也可以弧形的曲面形式。第二过渡面2111f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活塞部件211在第一活塞壳111内滑动时可能产生的阻力,避免第一活塞部件211发生卡死的动作不良。并且,在第一活塞部件211与第一活塞壳111装配时,第一活塞部件211能够与第一活塞壳111之间有一定的旋转角度,方便装配。
定义第二过渡面2111c与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γ2,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间隙δ2的值不是越大越好,其中间隙γ2范围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0.5mm。
第一密封圈2112A的材料为橡胶,通过第一密封圈2112A的变形能力,将第一密封环2112B径向撑开,使第一密封环2112B保持与第一活塞壳111的内壁抵接。上述第一密封环2112B具体为非标格莱圈,定义其厚度D,则满足:D的大小为2.5至3倍的γ1,且D的大小为2.5至3倍的γ2,第一密封环2112B及其与第一过渡面2111c、第二过渡面2111f的设计,能够避免第一密封环2112B在径向产生过渡拉伸而发生永久变形,且使第一活塞部件211易于装配至第一活塞壳111。
如图5及图5A所示,第一连接件212的第一套接部212B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密封槽212b,一O形圈215位于第一密封槽212b并在第一活塞体2111的径向与第一套接部212B及第一活塞体2111抵接。该O形圈215也是起密封作用,也能对第一活塞部件211两侧的流体起到隔离效果。
如图2及图3所示,阀组件2还包括第二活塞组件22及第二活塞壳部件12。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第二活塞组件22及第二活塞壳部件12位于阀芯20的远离第一活塞壳部件11的一侧。
下面对第二活塞壳部件及第二活塞组件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活塞壳部件12包括第二活塞壳121和第二盖板122、第二封盖123,第二活塞壳121呈圆筒状,其内壁面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盖板122呈圆环形,第二盖板122套设在第二活塞壳121的靠近阀体100的一端的外壁,第二盖板122与第二活塞壳121焊接固定,第二盖板122与第二连接板300通过若干螺钉紧固。第一封盖123将第二活塞壳121的远离阀体100的端部封堵,具体的,第二封盖123位于第二活塞壳121内并与第二活塞壳121焊接固定。
如图2、图3、图6、图7、图8所示,第二活塞组件22包括第二活塞部件221、第一连接件222,第二活塞部件221包括第二活塞体2211和第二密封构件2212。
第二活塞体2211与第二连接件222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二密封构件2212与第二活塞体2211限位连接。其中的固定连接是指第二活塞体2211与第二连接件222二者之间紧固连接,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例如通过焊接或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件使二者固定。而限位连接是指在非固定连接状态下,第二活塞体2211也能随着第二连接件222的运动而发生运动,例如,第二活塞体2211与第二连接件222活动卡接,二者之间在第二活塞体2211的径向具有间隙,但第二活塞体2211能够随着第二连接件222运动。
参照如图2、图5B、图5C所示,第二活塞体2211为圆环形,第二连接件222为柱状。第二连接件222包括第二主体部222A、分别位于第二主体部222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套接部222B及第二防脱部222D,还包括第二螺纹部222C。第二套接部222B位于第二螺纹部222C与第二主体部222A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222A为圆柱状,第二套接部222B为圆柱状,第二主体部222A的外径大于第二套接部222B的外径,从而第二主体部222A的朝向第二活塞体2211的端部作为第二限位部222a。
第二活塞组件22还包括第二螺栓224,第二活塞体2211套设至第二套接部222B的外周并由第二限位部222a限位后,第二螺栓224与第二螺纹部222C螺纹配合将第二活塞体2211与第二连接件222紧固连接。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限位部222a不限于前述结构,第二限位部222a可以是在第二连接件222的外壁卡接或焊接或螺纹连接另一个零件来形成,也可以是在第二连接件222上形成相对于第二套接部222B的径向凸出但又不与第二主体部222A的外径相同的凸出部,只要能实现对第二活塞体2211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限位即可。
如图2、图3及图5B和图5C所示,第二连接件222的第二防脱部222D为圆形,其外径大于第二主体部222A的外径,即第二防脱部222D与第二主体部222A等为一体成型,方便加工,且不增加额外零件,但需要强调的是,第二防脱部222D也可以是由另一个件与第二连接件222固定连接形成并作为第二连接件222的至少部分。
第二活塞组件22还包括第二限位件223。第二限位件223由第二活塞体2211及第二防脱部222D共同作用限制其脱离第二连接件222。第二限位件223通过若干螺钉226与阀芯20固定连接。
第二限位件223与第二连接件222浮动连接,即,在阀体100的周向,第二限位件223与第二连接件222不接触。具体地,如图2并参照图5B所示,第二限位件223包括第二轴向限位部223A和第二径向限位部223B,第二轴向限位部223A呈圆环形板状,第二径向限位部223B呈圆环形筒状,第二径向很位部223B自第二轴向限位部223A的靠近阀芯20的一端向阀芯20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轴向限位部223A位于第二主体部222A的外周,第二径向限位部223B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防脱部222D的外周,定义第二轴向限位部223A的内径为D1,定义第二主体部222A的外径为D2,定义第二径向限位部223B的内径为D3,定义第二防脱部212D的外径为D4,则有,D1>D2,D3>D4,且(D2-D1)>(D3-D4),从而实现第二限位件223与第二连接件222二者在阀体100的周向方向不接触。
如图2及图5B和图5C所示,第二活塞体2211包括开口朝向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的第二容纳槽N,第二密封构件2212包括第二密封圈2212A和第二密封环2212B,第二密封圈2212A为圆环形,套设在第二活塞体2211的第二容纳槽N内,第二密封环2212B为圆环形,其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长度,第二密封环2212B部分位于第二容纳槽N内,且第二密封环2212B套设在第二密封圈2212A的外周。第二密封圈2212A与第二容纳槽N的第二底壁N1(即朝向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的壁部分)抵接,第二密封圈2212A的外壁与第二密封环2212B的内壁抵接,第二活塞壳121的横截面积小于阀体100的横截面积,第二活塞体2211位于第二活塞壳121内,第二密封环2212B的外壁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抵接并滑动配合。
前述方案,阀芯20能够带着第一活塞组件21及第二活塞组件22相对于阀体100在阀体100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将第一密封构件2112置于第一容纳槽M,使第一密封构件2112与第一容纳槽M及阀体抵接,将第二密封构件2212置于第二容纳槽N,并且,第二密封构件2212与第二容纳槽N及阀体100抵接,能够改善或防止前述主腔室W内的流体经第二腔室Z流至控制阀的低压端,从而改善换向阀的动作可靠性,并避免造成制冷剂流量减少并最终影响制冷系统能效的隐患。
进一步地,第二活塞体2211的材料为铝合金,第二活塞壳21的材料为钢材,从而,使第二活塞体2211与第二活塞壳121二者的材料存在明显硬度差异,避免第二活塞部件221与第二活塞壳121装配过程中划伤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影响第二活塞部件221在第二活塞壳121内的动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方案中,如图5C所示,在第二活塞体2211的厚度方向,即阀体100的长度方向(图2中X方向),第二活塞体2211包括分别位于第二密封构件2212两侧的第三环形部2213A和第四环形部2214B,第三环形部2213A与第四环形部2214B的相对的内壁作为第二容纳槽N的槽壁的至少部分。
具体地,如图5C所示,第三环形部2213A包括第三内壁面2213a和第三外壁面2213b,第三内壁面2213a与第三外壁面2213b平行设置,第三环形部2213A还包括连接第三内壁面2213a与第三外壁面2213b的第三过渡面2213c,第三过渡面2113c的与第三外壁面2213b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三外壁面2213b的外径)小于第三过渡面2213c的与第三内壁面2213a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三内壁面2213a的外径)。且第三过渡面2213c的与第三内壁面2213a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径,第三过渡面2213c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δ3,即,第二活塞体2211与第二活塞壳121在第二活塞壳121的径向不接触。该间隙δ3自第三外壁面2213b向第三内壁面2213a方向减小。第三过渡面2213c可以为斜面形式,也可以弧形的曲面形式。第三过渡面2213c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二活塞部件221在第二活塞壳121内滑动时可能产生的阻力,避免第二活塞部件221发生卡死的动作不良。并且,在第二活塞部件221与第二活塞壳121装配时,第二活塞部件221能够与第二活塞壳121之间有一定的旋转角度,方便装配。
定义第三过渡面2213c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γ3,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间隙δ3的值不是越大越好,其中间隙γ3范围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0.5mm。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环2212B的材料为塑料,第二密封圈2212A的材料为橡胶。通过第二密封圈2212A的变形能力,将第二密封环2212B径向撑开,使第二密封环2212B保持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的抵接。
具体地,如图5C所示,第四环形部2214B包括第四内壁面2214d和第四外壁面2214e,第四内壁面2214d与前述的第三内壁面2213a为前述的第二容纳槽N的槽壁的至少部分,第四内壁面2214d与第四外壁面2214e平行设置,第四环形部2214B还包括连接第四内壁面2214d与第四外壁面2214e的第四过渡面2214f,第四过渡面2214f的与第四外壁面2214e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四外壁面2214e的外径)小于第四过渡面2214f的与第四内壁面2214d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即第四内壁面2214d的外径),且第四过渡面2214f的与第四内壁面2214d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径,第四过渡面2214f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δ4,即,第二活塞体2211与第二活塞壳121在第二活塞壳121的径向不接触。该间隙δ4自第四外壁面2214e向第四内壁面2214d方向减小。第四过渡面2214f可以为斜面形式,也可以弧形的曲面形式。第四过渡面2214f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二活塞部件221在第二活塞壳121内滑动时可能产生的阻力,避免第二活塞部件12发生卡死的动作不良。并且,在第二活塞部件12与第二活塞壳121装配时,第二活塞部件12能够与第二活塞壳121之间有一定的旋转角度,方便装配。
定义第四过渡面2214f与第二活塞壳121的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γ4,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间隙δ4的值不是越大越好,其中间隙γ4范围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0.5mm。
上述第二密封环2212B具体为非标格莱圈,定义其厚度D,则满足D的大小为2.5至3倍的γ3,且D的大小为2.5至3倍的γ4,第二密封环2212B及其与第三过渡面2213c、第四过渡面2214f的设计,能够避免第二密封环2212B在径向产生过渡拉伸而发生永久变形,且使第二活塞部件12易于装配至第二活塞壳121。
如图5B所示,第二连接件222的第二套接部222B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密封槽222b,一O形圈216位于第二密封槽222b并在第二活塞体2212的径向与第二套接部222B及第二活塞体2211抵接。该O形圈216也是起密封作用,也能对第二活塞部件12两侧的流体能够起到隔离效果。
前述各过渡面还可以是斜面与直面的组合或曲面与直面的组合等形式。如图2及图5A至图5C所示,第一过渡面2111c包括第一直面段2111M,第一直面段2111M与第一内壁面2111a的一端衔接,第二过渡面2111f包括第二直面段2111N,第二直面段2111N与第二内壁面2111d的一端衔接,第三过渡面2213c包括第三直面段2214M,第三直面段2214M与第三内壁面2213a的一端衔接,第四过渡面2214f包括第四直面段2214N,第四直面段2214N与第四内壁面2214d的一端衔接,在阀芯20的长度方向,各直面段的长度为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5mm。各直面段的长度过短,将导致前述各环形部强度不足,各直面段长度过长,则影响各活塞部件与各相应活塞壳部件的装配方便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点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所述主阀包括阀体组件和阀组件,所述阀组件设置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腔,所述阀组件包括阀芯、第一活塞组件和第二活塞组件,所述第一活塞组件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组件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
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体和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朝向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抵接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底壁之间;
所述第二活塞组件包括第二活塞部件,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包括第二活塞体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活塞体的外壁包括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朝向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密封构件抵接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底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底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外壁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包括第二密封圈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外壁与所述阀体组件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及所述第二密封环的材料为塑料,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料为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体包括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一外壁面和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二环形部包括第二内壁面、第二外壁面和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一内壁面及所述第二内壁面作为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一外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一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二外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二活塞体包括第三环形部和第四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包括第三内壁面、第三外壁面和第三过渡面,所述第四环形部包括第四内壁面、第四外壁面和第四过渡面,所述第三内壁面及所述第四内壁面作为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三外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三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第四过渡面的与所述第四外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过渡面的与所述四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三过渡面及所述第四过渡面包括斜面或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过渡面包括第一直面段,所述第一直面段与所述第一内壁面的一端衔接,所述第一直面段的长度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5mm;
在所述阀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过渡面包括第二直面段,所述第二直面段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的一端衔接,所述第二直面段的长度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5mm;
在所述阀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过渡面包括第三直面段,所述第三直面段与所述第三内壁面的一端衔接,所述第三直面段的长度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5mm;
在所述阀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四过渡面包括第四直面段,所述第四直面段与所述第四内壁面的一端衔接,所述第四直面段的长度大于等于0.8mm且小于等于1.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第一活塞壳部件、第二活塞壳部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体内;
所述第一活塞壳部件包括第一活塞壳,所述第一活塞壳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阀芯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活塞壳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阀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活塞体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壳内,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一活塞壳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二活塞壳部件包括第二活塞壳,所述第二活塞壳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阀芯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活塞壳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阀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活塞体位于所述第二活塞壳内,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第二活塞壳的内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壳呈圆筒状,所述第二活塞壳呈圆筒状;
所述第一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一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活塞壳的内径,所述第一过渡面与所述第一活塞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二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活塞壳的内径,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活塞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三过渡面的与所述第三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活塞壳的内径,所述第三过渡面与所述第二活塞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所述第四过渡面的与所述第四内壁面相连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活塞壳的内径,所述第四过渡面与所述第二活塞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所述第一活塞壳及所述第二活塞壳的材料为钢材,所述第一活塞体及所述第二活塞体的材料为铝合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组件与所述阀芯限位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活塞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套接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防脱部,所述第一活塞体套接在所述第一套接部的外周,所述第一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套接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之间,所述第一主体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防脱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轴向限位部和第一径向限位部,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呈圆环状,所述第一径向限位部呈圆筒状,所述第一径向限位部自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向所述阀芯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径向限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防脱部的外周,定义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的内径为D1,定义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为D2,定义所述第一径向限位部的内径为D3,定义所述第一防脱部的外径为D4,则有,D1>D2,D3>D4;
所述第二活塞组件与所述阀芯限位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活塞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套接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二防脱部,所述第二活塞体套接在所述第二套接部的外周,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套接部与所述第二防脱部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二防脱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轴向限位部和第二径向限位部,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呈圆环状,所述第二径向限位部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径向限位部自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向所述阀芯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径向限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防脱部的外周,定义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的内径为D1,定义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径为D2,定义所述第二径向限位部的内径为D3,定义所述第一防脱部的外径为D4,则有,D1>D2,D3>D4。
CN202322081903.4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换向阀 Active CN220551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1903.4U CN220551533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换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1903.4U CN220551533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换向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1533U true CN220551533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4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1903.4U Active CN220551533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1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67201A (en) Parallel-motion dual-diaphragm valve
US4492249A (en) Mounted check valve assembly
EP2325715A2 (en)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JP4901861B2 (ja) 非ねじ接続を有する空気ばね組立体
CN100416079C (zh) 逆流防止阀的阀体
US7634962B2 (en) Diaphragm for a diaphragm valve
US4546790A (en) Fluid valve
EP3712473B1 (en) Fluid control valve
CN220551533U (zh) 一种换向阀
RU2003119171A (ru) Регулирующий клапан с перекрывающейся диафрагмой
US6123317A (en) Coupling
CN216742879U (zh) 截止阀及其制冷系统
JP2008065727A (ja) 減圧弁
CN110701309A (zh) 一种加排阀装置及姿轨控动力系统
US3697102A (en) Tubing coupling
US11892055B2 (en) Shock absorber
JP2007024376A (ja) 継手
CN215172654U (zh) 调压阀
US6869062B2 (en) Valve for discharging fluid from a tank
EP4067715A1 (en) Power element and expansion valve using same
US20220412616A1 (en) Power element and expansion valve using same
CN110392788B (zh) 储压器
US5833212A (en) Vacuum valve
CN212643582U (zh) 阀座-笼组件和阀
US11946553B2 (en) Explosion protection valve for decoupling system parts or workpieces, comprising a bearing assembly for the valve closing bo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