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1022U -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1022U
CN220551022U CN202322016749.2U CN202322016749U CN220551022U CN 220551022 U CN220551022 U CN 220551022U CN 202322016749 U CN202322016749 U CN 202322016749U CN 220551022 U CN220551022 U CN 220551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all
extending
extending wall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67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徐会进
徐俊涛
童嘉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yita Fi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yita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yita F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yita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67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1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1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1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配合连接的第四连接单元;当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四连接单元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组装形成门主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榫卯工艺替代焊接工艺,同时两面门板左右两端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单元组装定位,不仅在成型后牢固度较高,且组装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技术领域,尤其是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背景技术
钢制门类通常包括前后两面门板,部分该种门类在两面门板之间还具有相应的填充物,现有技术中,两面门板之间通常通过焊接工艺组装成型,如现有公开专利文献CN2081870U。
因两面门板组装成型后需要具备相应的牢固度,因此,焊接点位通常较多,致使现有的组装方式效率较低。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申请人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配合连接的第四连接单元;
当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四连接单元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组装形成门主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延伸壁以及由所述第一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二延伸壁,且在所述第一延伸壁与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体,所述第三连接单元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相适配的第三延伸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有由所述第一单元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四延伸壁,所述第一延伸壁由所述第四延伸壁弯折形成;
所述第三连接单元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单元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五延伸壁,所述第三延伸壁由所述第五延伸壁弯折形成;
当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组装形成门主体时,所述第五延伸壁与所述第四延伸壁相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由所述第一单元往其一侧延伸形成的第六延伸壁、由所述第六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七延伸壁、由所述第七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八延伸壁以及由所述第八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九延伸壁,所述第六延伸壁、所述第七延伸壁、所述第八延伸壁以及所述第九延伸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体,所述第九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单元之间具有间隙以构成所述第二容置腔体的开口;
所述第四连接单元包括由所述第二单元往其一侧延伸形成有第十延伸壁,所述第十延伸壁至少部分部位布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单元还包括有第十一延伸壁,所述第十一延伸壁由所述第十延伸壁弯折形成并布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内;
当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组装形成门主体时,所述第九延伸壁外端与所述第十延伸壁相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元包括有由其主体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单元包括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抵接的主体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元还包括有由所述主体壁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内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具有用于容纳填充物的腔体,所述第一单元上端、下端和/或所述第二单元上端、下端具有用以封盖所述腔体的盖板;
所述盖板由所述第一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单元弯折形成;
所述第一单元上包括有若干榫头,所述第二单元上包括有若干与所述榫头相配合的榫槽;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整体或部分部位的材质为可形变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榫卯工艺替代焊接工艺,同时两面门板左右两端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单元组装定位,不仅在成型后牢固度较高,且组装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图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5,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构成门的前后面门板,第一单元1包括有由其主体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11,作为其中一种选择,在第一单元1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对应的第一侧壁11;第二单元2包括有与第一侧壁11相抵接的主体壁21以及由主体壁21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22,作为其中一种选择,在第二单元2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对应的第二侧壁22,两个第一侧壁11、两个第二侧壁22作为门的左、右封板。
本实施例中,在组装后,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22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的,在第一单元1上端、下端和/或第二单元2上端、下端具有盖板,如第一单元1上端具有盖板、第二单元2下端具有盖板,或第一单元1下端具有盖板、第二单元2上端具有盖板,或第一单元1上下端均具有盖板、第二单元2上下端均具有盖板。
位于相应单元上端、下端的盖板作为门的上、下封板,其与左、右封板一起在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组装后形成有用于容纳填充物的腔体,作为其中一种选择,盖板、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22由第一单元1、第二单元2弯折形成。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的整体或部分部位的材质为可形变金属材质,可形变意指在受到一定力的影响下,能够弯折形成相应的部位,具体可为钢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1上包括有若干榫头,第二单元2上包括有若干与榫头相配合的榫槽,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之间通过榫头嵌入榫槽已形成榫卯结构连接,作为其中一种选择,榫槽开设于第二单元2内壁上,榫头布置于第一单元1内壁上,两者组装后的位置可布置于腔体内。
对于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左右两端的配合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1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3和第二连接单元4,第二单元2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与第一连接单元3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单元5以及与第二连接单元4配合连接的第四连接单元6,当第一连接单元3与第三连接单元5配合连接且第二连接单元4与第四连接单元6配合连接时,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组装形成门主体。
第一连接单元3、第三连接单元5的配合结构与第二连接单元4、第四连接单元6的配合结构可相同亦可不同,本实施例具体对于两种配合结构做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具体以第一连接单元3、第三连接单元5的配合结构与第二连接单元4、第四连接单元6的配合结构不相同的方式说明,对于相同结构则可选用下文中任意一种配合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单元3包括由第一单元1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四延伸壁31、由第四延伸壁31弯折形成的第一延伸壁32以及由所述第一延伸壁32弯折形成的第二延伸壁33,且在第一延伸壁32与第二延伸壁33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体34。
第三连接单元5包括有由第二侧壁22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五延伸壁51、由第五延伸壁51弯折形成的第三延伸壁52,第三延伸壁52与第一容置腔体34相适配,组装时,第三延伸壁52布置于第一容置腔体34内。
在第三延伸壁52布置于第一容置腔体34内后,其是否与第一延伸壁32、第二延伸壁33相贴合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本实施例中,第三延伸壁52与第一延伸壁32、第二延伸壁33相贴合,同时,第五延伸壁51与第四延伸壁31相贴合,结合第一侧壁11与主体壁21、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2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形成紧密配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单元4包括由第一单元1往其一侧延伸形成的第六延伸壁41、由第六延伸壁41弯折形成的第七延伸壁42、由第七延伸壁42弯折形成的第八延伸壁43以及由第八延伸壁43弯折形成的第九延伸壁44,第六延伸壁41、第七延伸壁42、第八延伸壁43所述第九延伸壁44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体45,第九延伸壁44与第一单元1的主体部位之间具有间隙以构成第二容置腔体45的开口46。
第四连接单元6包括由第二侧壁22往其一侧延伸形成有第十延伸壁61以及由第十延伸壁61弯折形成的第十一延伸壁62,第十延伸壁61至少部分部位以及第十一延伸壁62布置于第二容置腔体45内。
作为其中一种选择,第九延伸壁44外端与第十延伸壁61相抵接,而第十一延伸壁62与第七延伸壁42之间是否贴合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本实施例中,两者相贴合,结合第一连接单元3与第三连接单元5、第一侧壁11与主体壁21、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22之间的配合关系,使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形成更为紧密的配合。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三连接单元对齐,将第二连接单元与第四连接单元对齐;
S2、将第一单元从第二单元一端插入并最终使第一单元两端与第二单元两端相对齐,以形成门主体。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的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四连接单元装配至第二连接单元处,第三连接单元配置于第一连接单元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至少部分部位相抵接;
S2、弯折第二延伸壁致使其将第三延伸壁锁紧,以形成门主体。
上述两种组装工艺中,还可包括有榫头嵌入榫槽的组装步骤,具体操作节点可安排于步骤S2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左右两端分别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配合连接的第三连接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配合连接的第四连接单元;
当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四连接单元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组装形成门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延伸壁以及由所述第一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二延伸壁,且在所述第一延伸壁与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体,所述第三连接单元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相适配的第三延伸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有由所述第一单元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四延伸壁,所述第一延伸壁由所述第四延伸壁弯折形成;
所述第三连接单元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单元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五延伸壁,所述第三延伸壁由所述第五延伸壁弯折形成;
当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组装形成门主体时,所述第五延伸壁与所述第四延伸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由所述第一单元往其一侧延伸形成的第六延伸壁、由所述第六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七延伸壁、由所述第七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八延伸壁以及由所述第八延伸壁弯折形成的第九延伸壁,所述第六延伸壁、所述第七延伸壁、所述第八延伸壁以及所述第九延伸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体,所述第九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单元之间具有间隙以构成所述第二容置腔体的开口;
所述第四连接单元包括由所述第二单元往其一侧延伸形成有第十延伸壁,所述第十延伸壁至少部分部位布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单元还包括有第十一延伸壁,所述第十一延伸壁由所述第十延伸壁弯折形成并布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内;
当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组装形成门主体时,所述第九延伸壁外端与所述第十延伸壁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包括有由其主体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单元包括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抵接的主体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还包括有由所述主体壁往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内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之间具有用于容纳填充物的腔体,所述第一单元上端、下端和/或所述第二单元上端、下端具有用以封盖所述腔体的盖板;
所述盖板由所述第一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单元弯折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上包括有若干榫头,所述第二单元上包括有若干与所述榫头相配合的榫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整体或部分部位的材质为可形变金属材质。
CN202322016749.2U 2023-07-30 2023-07-30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Active CN220551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6749.2U CN220551022U (zh) 2023-07-30 2023-07-30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6749.2U CN220551022U (zh) 2023-07-30 2023-07-30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1022U true CN220551022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3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6749.2U Active CN220551022U (zh) 2023-07-30 2023-07-30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1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9353B (zh) 门窗框架
CN220551022U (zh) 具有榫卯结构的门
CN116658046A (zh) 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门及其工艺
CN213235720U (zh) 一种用于滑动连接的弹片连接件及采用其的组装柜
JP4864550B2 (ja) 鋼製ドア
CN103061649A (zh) 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
CN210859443U (zh) 一种马牙榫
CN202370957U (zh) 卡扣连接结构
CN210944434U (zh) 一种模块化铝合金轿厢
CN214921795U (zh) 一种抽屉门的焊接工装
CN221503105U (zh) 一种平板门
CN111894957A (zh) 一种用于滑动连接的弹片连接件及其应用
CN220451673U (zh) 一种模块装配式门套结构
CN105208824A (zh) 一种工业综合控制机柜框架
CN210317009U (zh) 嵌入式组合门框
CN105909633A (zh) 一种板件连接结构以及板件连接方法
CN211288365U (zh)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CN102034469A (zh) 玻璃钢组合式声屏障
CN212176937U (zh) 一种加强片以及带有加强片的型材
CN222253701U (zh) 一种新型免切槽注胶中梃连接件结构
CN21525347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移动板房
CN217811638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拼装连接部件
CN201460629U (zh) 门窗副框角部连接件
CN218976630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组角角码及边框和组件
CN212898185U (zh) 一种庭院门双角码拼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