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5581U -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5581U
CN220545581U CN202321677786.1U CN202321677786U CN220545581U CN 220545581 U CN220545581 U CN 220545581U CN 202321677786 U CN202321677786 U CN 202321677786U CN 220545581 U CN220545581 U CN 220545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rigation
water
fixedly connected
pip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77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爱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egu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egu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egu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egu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77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5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5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5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包括基座,固定连接于基座顶壁一侧中部的支撑块,呈对称状固定连接于基座顶壁另一侧的两个固定架,固定安装于两个固定架顶部的水泵,支撑块顶壁固定连接有三路分流器,三路分流器一端呈自前向后等距离状开设有三个出水口,三路分流器另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三个出水口呈连通状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灌溉机构灌溉管底部设置有支架且前后均设置有一组灌溉口,整体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的灌溉结构进行布置时,可通过底部支架进行灌溉管道结构可靠的支撑放置,同时可通过灌溉管前后两侧两组灌溉口排水对灌溉管道前后两端的土地进行高效灌溉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背景技术
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另外,普通喷灌技术是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农业灌溉工作中需要用到灌溉设备。
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2279205U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设备灌溉装置,包括PLC控制器、第一电机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设有螺纹杆,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一端固接,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灌溉箱,灌溉箱内设有农药室、纯水室和混合室,农药室与纯水室均设有进液管和出液口,出液口上均设有单向阀与计量阀,混合室内设有水泵,水泵固接有T形管,T形管和伸缩杆内壁设有滑槽,伸缩杆的外壁均设有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滑块,伸缩杆的外壁均设有齿条,齿条上均啮合有齿轮,第二电机输出轴均与齿轮固接,距离T形管中心最远的伸缩杆上均设有喷头。解决传统的农田灌溉装置灌溉不均匀的问题。
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进行使用时,在进行多条灌溉线的农业灌溉工作时,往往需要对应设置有多组对应水泵,进行每条灌溉线的灌溉结构操控控制时,其便利便捷性较差,此外现有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的灌溉结构进行布置时,其灌溉管道结构无法进行可靠的支撑放置,同时无法对灌溉管道前后两端的土地进行高效的灌溉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设置有单泵体带动的三路分流器,三路分流器每个排出接口设置有控制阀并连接有灌溉机构,以及灌溉机构灌溉管底部设置有支架且前后均设置有一组灌溉口,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包括基座,固定连接于基座顶壁一侧中部的支撑块,呈对称状固定连接于基座顶壁另一侧的两个固定架,固定安装于两个固定架顶部的水泵,所述支撑块顶壁固定连接有三路分流器,所述三路分流器一端呈自前向后等距离状开设有三个出水口,所述三路分流器另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三个出水口呈连通状设置,所述三路分流器另一侧进水口与水泵一侧的排水口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三路分流器一端且位于每个出水口处固定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一侧接口处固定连接灌溉机构,整体设置有单泵体带动的三路分流器,三路分流器每个出水口处固定安装有控制阀,且控制阀通过输水软管固定连接有灌溉机构,进行多条灌溉线的农业灌溉工作时,往往不需要对应设置有多组对应水泵,进行每条灌溉线的灌溉结构操控控制时,可通过每个控制阀进行独立控制,其便利便捷性较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溉机构包括灌溉管、开设于灌溉管前后两侧外侧壁的两组灌溉口与固定连接于灌溉管底部外侧壁的一组支架,所述控制阀一侧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水软管,所述输水软管一端接口固定连接有其对应一侧的灌溉管,每组所述灌溉口为多个且呈水平等距离状设置,所述灌溉口连通有其对应一侧灌溉管内侧壁,所述灌溉管一端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挡块,一组所述支架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设置,通过灌溉机构灌溉管底部设置有支架且前后均设置有一组灌溉口,整体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的灌溉结构进行布置时,可通过底部支架进行灌溉管结构可靠的支撑放置,同时可通过灌溉管前后两侧两组灌溉口排水对灌溉管前后两端的土地进行高效灌溉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另一侧的抽水口处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另一侧端口处固定安装有螺纹管接,可连接配合管件,进而连接供水箱或是供水池的供水管道,水泵可经由进水管抽水,实现整体灌溉设备的供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座四个拐角处上下两侧壁之间开设有安装孔,可配合安装螺栓基座于对应工位上固定安装,所述水泵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接线盒,可配合连接控制线路与供电线路,实现水泵的通电以及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单泵体带动的三路分流器,三路分流器每个排出接口处固定安装有控制阀,且控制阀通过输水软管固定连接有灌溉机构,进行多条灌溉线的农业灌溉工作时,往往不需要对应设置有多组对应水泵,进行每条灌溉线的灌溉结构操控控制时,可通过每个控制阀进行独立控制,其便利便捷性较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灌溉机构灌溉管底部设置有支架且前后均设置有一组灌溉口,整体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的灌溉结构进行布置时,可通过底部支架进行灌溉管道结构可靠的支撑放置,同时可通过灌溉管前后两侧两组灌溉口排水对灌溉管道前后两端的土地进行高效灌溉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件拆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结构立体图。
图中:1、基座;2、支撑块;3、三路分流器;4、固定架;5、水泵;6、进水口;7、出水口;8、控制阀;9、输水软管;10、灌溉管;11、挡块;12、支架;13、灌溉口;14、安装孔;15、出水管;16、进水管;17、螺纹管接;18、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水泵5与控制阀8为现有技术,为本技术领域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包括基座1,固定连接于基座1顶壁一侧中部的支撑块2,呈对称状固定连接于基座1顶壁另一侧的两个固定架4,固定安装于两个固定架4顶部的水泵5,支撑块2顶壁固定连接有三路分流器3,三路分流器3一端呈自前向后等距离状开设有三个出水口7,三路分流器3另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口6,进水口6与三个出水口7呈连通状设置,三路分流器3另一侧进水口6与水泵5一侧的排水口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三路分流器3一端且位于每个出水口7处固定安装有控制阀8,控制阀8一侧接口处固定连接灌溉机构,整体设置有单泵体带动的三路分流器3,三路分流器3每个出水口7处固定安装有控制阀8,且控制阀8通过输水软管9固定连接有灌溉机构,进行多条灌溉线的农业灌溉工作时,往往不需要对应设置有多组对应水泵5,进行每条灌溉线的灌溉结构操控控制时,可通过每个控制阀8进行独立控制,其便利便捷性较好。
灌溉机构包括灌溉管10、开设于灌溉管10前后两侧外侧壁的两组灌溉口13与固定连接于灌溉管10底部外侧壁的一组支架12,控制阀8一侧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水软管9,输水软管9一端接口固定连接有其对应一侧的灌溉管10,每组灌溉口13为多个且呈水平等距离状设置,灌溉口13连通有其对应一侧灌溉管10内侧壁,灌溉管10一端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挡块11,一组支架12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设置,通过灌溉机构灌溉管10底部设置有支架12且前后均设置有一组灌溉口13,整体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的灌溉结构进行布置时,可通过底部支架12进行灌溉管10结构可靠的支撑放置,同时可通过灌溉管10前后两侧两组灌溉口13排水对灌溉管10前后两端的土地进行高效灌溉工作。
水泵5另一侧的抽水口处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6,进水管16另一侧端口处固定安装有螺纹管接17,可连接配合管件,进而连接供水箱或是供水池的供水管道,水泵5可经由进水管16抽水,实现整体灌溉设备的供水。
基座1四个拐角处上下两侧壁之间开设有安装孔14,可配合安装螺栓基座1于对应工位上固定安装,水泵5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接线盒18,可配合连接控制线路与供电线路,实现水泵5的通电以及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水泵5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接线盒18,可配合连接控制线路与供电线路,实现水泵5的通电以及控制,进水管16另一侧端口处固定安装有螺纹管接17,可连接配合管件,进而连接供水箱或是供水池的供水管道,水泵5可经由进水管16抽水,实现整体灌溉设备的供水,整体设置有单泵体带动的三路分流器3,三路分流器3每个出水口7处固定安装有控制阀8,且控制阀8通过输水软管9固定连接有灌溉机构,进行多条灌溉线的农业灌溉工作时,往往不需要对应设置有多组对应水泵5,进行每条灌溉线的灌溉结构操控控制时,可通过每个控制阀8进行独立控制,其便利便捷性较好,此外通过灌溉机构灌溉管10底部设置有支架12且前后均设置有一组灌溉口13,整体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的灌溉结构进行布置时,可通过底部支架12进行灌溉管10结构可靠的支撑放置,同时可通过灌溉管10前后两侧两组灌溉口13排水对灌溉管10前后两端的土地进行高效灌溉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包括基座(1),固定连接于基座(1)顶壁一侧中部的支撑块(2),呈对称状固定连接于基座(1)顶壁另一侧的两个固定架(4),固定安装于两个固定架(4)顶部的水泵(5);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顶壁固定连接有三路分流器(3);
所述三路分流器(3)一端呈自前向后等距离状开设有三个出水口(7),所述三路分流器(3)另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水口(6);
所述三路分流器(3)一端且位于每个出水口(7)处固定安装有控制阀(8),所述进水口(6)与三个出水口(7)呈连通状设置;
所述控制阀(8)一侧接口处固定连接灌溉机构,所述灌溉机构包括灌溉管(10)、开设于灌溉管(10)前后两侧外侧壁的两组灌溉口(13)与固定连接于灌溉管(10)底部外侧壁的一组支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8)一侧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水软管(9),所述输水软管(9)一端接口固定连接有其对应一侧的灌溉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灌溉口(13)为多个且呈水平等距离状设置,所述灌溉口(13)连通有其对应一侧灌溉管(10)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10)一端的端口处固定连接有挡块(11),一组所述支架(12)为两个且呈前后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路分流器(3)另一侧进水口(6)与水泵(5)一侧的排水口之间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5)另一侧的抽水口处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6),所述进水管(16)另一侧端口处固定安装有螺纹管接(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四个拐角处上下两侧壁之间开设有安装孔(14),所述水泵(5)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接线盒(18)。
CN202321677786.1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Active CN220545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7786.1U CN220545581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7786.1U CN220545581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5581U true CN220545581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7786.1U Active CN220545581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5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12055U (zh) 一种植物栽培架
CN217308287U (zh) 一种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装置
CN220545581U (zh) 一种农业用新型灌溉设备
CN202680157U (zh) 立体管道智能控制无土栽培系统
CN211931555U (zh) 一种立体绿植种植装置
CN21223227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种植辅助装置
CN216219274U (zh) 一种多功能水利灌溉装置
CN111670721A (zh) 一种园林生态立体绿化系统
CN216874178U (zh)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大棚的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
CN216292173U (zh) 一种多功能水利工程用组装式灌溉装置
CN220755767U (zh) 一种组合式育苗柜
CN220776837U (zh) 一种可调喷淋范围的林业工程节水浇灌设备
CN220776897U (zh) 一种基质栽培设施架
CN217958121U (zh) 一种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用灌溉装置
CN215912774U (zh) 一种玉米育种栽培用供水装置
CN216532907U (zh) 一种蔬菜自动化灌溉系统
CN215582812U (zh) 一种农技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装置
CN218604348U (zh) 一种节水灌溉装置
CN215500741U (zh) 一种智慧农场用的小型农田浇灌装置
CN218127852U (zh) 一种应用于多功能厅的景观绿化展示结构
CN220776851U (zh) 一种多功能农田水利灌溉装置
CN219514838U (zh) 一种中华藤盆栽浇水装置
CN220117351U (zh) 一种泵站
CN22060685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利灌溉装置
CN219628463U (zh) 一种可调节的柑橘种植用大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