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5119U -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5119U
CN220545119U CN202420033031.6U CN202420033031U CN220545119U CN 220545119 U CN220545119 U CN 220545119U CN 202420033031 U CN202420033031 U CN 202420033031U CN 220545119 U CN220545119 U CN 220545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iezoelectric
lower electrode
upper electrode
vibrating piec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330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ttop 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ttop 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ttop 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ttop 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330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5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5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5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振动传感器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至少一振动检测模块,外壳上开设有均压孔,均压孔处设置有均压孔阻尼以封闭均压孔;振动检测模块包括质量块及柔性压电振动片,外壳形成内部腔体,质量块设置在柔性压电振动片上,柔性压电振动片及质量块悬置在外壳的内部腔体中;柔性压电振动片呈采用柔性压电材料为基材的片状。本申请的振动传感器通过利用柔性压电功能材料实现对振动状态信息的实时检测,结构简单、可使产品更薄且机电转换能力高。本申请的车载扬声器系统可以更方便准确的拾取振动,并且将此振动转化为电压信号反馈给数字功放,再通过车内的扬声器播放,即可以实现车内降噪功能。

Description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背景技术
振动传感器能够拾取周围环境中的振动与声音,如空气、液体或固体振动与声音等等,然后将此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从而完成从机械振动与声音到电信号的转变。振动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军工国防、科研、生活等诸多领域。
当前行业用的振动传感器通过振动探测部分来探测振动,振动产生的空气体积变化改变MEMS MIC(微机电加工技术麦克风,也称为硅微麦克风)的电容,从而将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ASIC转换后输出。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9526837U中公开了“一种骨声纹传感器及电子设备”,其采用在三层板结构的MEMS MIC的底部进音孔外侧直接耦合一个振动探测结构。这种骨声纹传感器的MEMS MIC结构复杂,由ASIC芯片、麦克风芯片产生的电信号首先传递到基板顶部PCB,再通过焊锡膏传递到盖体中间PCB板上,中间PCB板上有电路传导结构,再将电信号传递到底部PCB上,然后通过底部PCB上的焊盘将信号输出。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9882090U中公开了一种“骨导硅麦克风”,其与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有类似的问题。
振动传感器产品要正常工作需要外部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以产品结构复杂导致性能不高,产品可靠性随之降低、成本增高。而在生活、工业、军事应用中的振动与声学探测往往需要在简单结构下实现更薄、更高可靠性与更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能够使振动传感器的结构简化、薄型化。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传感器,包括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至少一振动检测模块,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均压孔,所述均压孔处设置有均压孔阻尼以封闭所述均压孔;所述振动检测模块包括质量块及柔性压电振动片,所述外壳形成内部腔体,所述质量块设置在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上,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及所述质量块悬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腔体中;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呈采用柔性压电材料为基材的片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包括柔性压电材料层,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采用聚偏氟乙烯薄膜拉伸形成,或者,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采用玻璃纤维纺织布与钛酸钡形成后与聚偏氟乙烯薄膜复合形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上表面的上电极层和/或形成在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下表面的下电极层,所述上电极层与上电极输出焊盘电连接,所述下电极层与下电极输出焊盘电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电极层包括第一上电极导线及第二上电极导线,所述上电极输出焊盘包括第一上电极焊盘及第二上电极焊盘,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的上表面;
所述下电极层包括第一下电极导线及第二下电极导线,所述下电极输出焊盘包括第一下电极焊盘及第二下电极焊盘,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的下表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的几何形状上下对齐,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的几何形状上下对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与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与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为输出端;
或者,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与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连接,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与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为输出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在水平面投影呈圆形,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
或者,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在水平面投影呈矩形,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在竖直方向的剖面形状呈平直形状或波纹形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上与所述质量块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的周边固定在支撑环的表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块的中间开设有质量块中孔,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的中间开设有振动片中孔,所述质量块中孔与所述振动片中孔同心设置,所述质量块的表面固定有封闭所述质量块中孔的所述均压孔阻尼。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固定有至少两组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至少两组所述振动检测模块以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相互垂直的方式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固定有PCB板,所述均压孔开设在所述PCB板的中间;所述PCB板的表面设有多个PCB焊盘,每一所述PCB焊盘与一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通过导线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扬声器系统,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振动传感器、数字功放及扬声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于车辆底盘且信号连接至所述数字功放,所述扬声器设置在车内并接收来自所述数字功放的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振动传感器及扬声器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振动传感器通过利用柔性压电功能材料实现对振动状态信息的实时检测,结构简单、可使产品更薄且机电转换能力高;同时,压电材料不需要外部提供电源即可工作,压电材料的瞬态特性很好,可以实时反馈振动状态信息。本申请的车载扬声器系统可以更方便准确的拾取振动,并且将此振动转化为电压信号反馈给数字功放,再通过车内的扬声器播放,即可以实现车内降噪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的振动检测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的上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的下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的上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的下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振动传感器的振动检测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振动检测模块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振动传感器的PCB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PCB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
振动传感器100;
外壳10;均压孔20;均压孔阻尼30;
质量块40(其中,质量块中孔41);
柔性压电振动片50(其中,上电极层51、柔性压电材料层52、下电极层53、上电极输出焊盘54、下电极输出焊盘55、振动片中孔56;第一上电极导线511、第二上电极导线512;第一下电极导线531、第二下电极导线532;第一上电极焊盘541、第二上电极焊盘542;第一下电极焊盘551、第二下电极焊盘552);
支撑环60;PCB板70(其中,PCB焊盘71)。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100的剖视结构如图中所示,包括外壳10、质量块40、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及支撑环60。外壳10形成具有内部腔体的外部封装,外壳10的顶部开设有均压孔20,均压孔20处从外壳10的内部腔体中设置有均压孔阻尼30以封闭均压孔20。质量块40、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及支撑环60依次连接形成振动检测模块,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腔体中。更具体地,振动检测模块中,质量块40设置在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一侧,支撑环60固定在柔性压电振动片50上与质量块40相对的另一侧,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周边连接于支撑环60的表面,支撑环60支撑柔性压电振动片50,以使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及其上的质量块40悬置在支撑环60上。
当对压电材料施以物理压力时,材料体内之电偶极矩会因压缩而变短,此时压电材料为抵抗这变化会在材料相对的表面上产生等量正负电荷,以保持原状。电荷的堆积产生电压差,这种由于形变而产生电压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正压电效应实质上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请继续参阅图1,柔性压电振动片50包括上电极层51、柔性压电材料层52、下电极层53、上电极输出焊盘54及下电极输出焊盘55,上电极层51与下电极层53分别设置于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两侧,上电极层51与上电极输出焊盘54电连接,下电极层53与下电极输出焊盘55电连接。
柔性压电振动片50为采用柔性压电材料为基材的片状,在竖直方向的剖面形状可以呈如图1中所示的平直形状,也可以呈图2所示的波纹形状。
以图2的振动检测模块中所示的波纹状的柔性压电振动片为例,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可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通过高温高压拉伸形成的具有波纹状形状的柔性压电材料层52;再在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上下表面通过气相物理沉积各镀上一层导电电极层,如金属铜或镍,分别形成上电极层51、下电极层53;并在导电电极层的外圆周侧各设置一金属导电焊盘,即为上电极输出焊盘54与下电极输出焊盘55,在两个焊盘通上直流高压电对PVDF进行极化后即可形成柔性压电振动片50进行使用。其中,PVDF薄膜拉伸局部加热温度可以在60℃~140℃范围;极化直流电压的电场强度在500V/cm~5000V/cm(伏特/厘米)。
柔性压电振动片50,也可采用玻璃纤维纺织布与钛酸钡通过浸渍与高温、高压形成波纹状形状后,再与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复合,形成柔性压电材料层52;再在其上下表面通过气相物理沉积各镀上一层导电电极层,如金属镍,分别形成上电极层51、下电极层53;并在导电电极层的外圆周侧各设置一金属导电焊盘,即为上电极输出焊盘54与下电极输出焊盘55。所采用的玻璃纤维纺织布是耐高温的电子级玻纤布,玻璃纤维纺织布为柔性压电振动片提供基本支撑与韧性;钛酸钡与聚偏氟乙烯是良好的压电材料,其与电极层共同完成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可以实现上述只使用PVDF作为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相同功能,但压电性能更优异、机电转换效率更高,例如,可实现高于3V/N(伏特/牛顿)的电压输出(取决于振动的振幅和柔性压电振动片的机械尺寸)。
柔性压电振动片50(柔性压电材料层52)在水平面投影可呈圆形或者矩形。
请参阅图3,当柔性压电振动片50(柔性压电材料层52)呈圆形水平面投影时,上电极层51包括第一上电极导线511及第二上电极导线512,第一上电极导线511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一上电极焊盘541,第二上电极导线512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二上电极焊盘542。第一上电极导线511与第二上电极导线512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上表面。
请参阅图4,同样地,当柔性压电振动片50(柔性压电材料层52)呈圆形水平面投影时,下电极层53包括第一下电极导线531及第二下电极导线532,第一下电极导线531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一下电极焊盘551,第二下电极导线532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二下电极焊盘552,第一下电极导线531与第二下电极导线532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下表面。
请参阅图5,当柔性压电振动片50(柔性压电材料层52)呈矩形水平面投影时,上电极层51包括第一上电极导线511及第二上电极导线512,第一上电极导线511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一上电极焊盘541,第二上电极导线512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二上电极焊盘542,第一上电极导线511与第二上电极导线512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上表面。
请参阅图6,同样地,当柔性压电振动片50(柔性压电材料层52)呈矩形水平面投影时,下电极层53包括第一下电极导线531及第二下电极导线532,第一下电极导线531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一下电极焊盘551,第二下电极导线532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第二下电极焊盘552,第一下电极导线531与第二下电极导线532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下表面。
需指出的是,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可以只使用上电极层51,也可以只使用下电极层53,也可以同时使用上下两个表面的上电极层51和下电极层53。同时使用上下两个表面的上电极层51和下电极层53效果会更好,如输出电压提高近1倍。
当上电极层51与下电极层53同时使用时,其关于柔性压电材料层52镜像设置,即,第一上电极导线511与第一下电极导线531的几何形状上下对齐,第二上电极导线512与第二下电极导线532的几何形状上下对齐。上表面的第一上电极导线511连接到第一上电极焊盘541,下表面的第一下电极导线531连接到第一下电极焊盘551;上表面的第二上电极导线512连接到第二下电极焊盘552,下表面的第二下电极导线532连接到第二下电极焊盘552。
上表面的第二上电极焊盘542与下表面的第二下电极焊盘552连接后,上表面的第一上电极焊盘541与下表面的第一下电极焊盘551为输出端,即上下表面的电极串联连接。同样,也可以将上表面的第一上电极焊盘541与下表面的第一下电极焊盘551连接后,上表面的第二上电极焊盘542与第二下电极焊盘552为输出端,即上下表面的电极的以另一种方式串联连接。通过串联上电极层51和下电极层53后,同样的弯曲形变,输出的电压提高近1倍左右。
柔性压电振动片50中,柔性压电材料层52采用PVDF层,当振动传感器100探测到振动时,柔性压电振动片50即同步做垂直于柔性压电片表面的上下振动。经过极化后的PVDF是一种高性能压电材料,当柔性压电材料层52在随音圈振动时表面会有伸长或缩短变化,这个变化会产生正压电效应,即在其上下电极间产生变化的电压,这个变化的电压会精确反应振动信息,如振动的幅度及频率变化等。
上述振动传感器100利用振动检测模块可检测一个方向(垂直于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表面方向)的振动,或者对一个方向上的振动灵敏度最高。
在实际工程技术应用中,很多场景要求对XYZ三个在空间中相互垂直的方向振动全都进行检测,为解决此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够检测三个方向上的振动的振动传感器。请参阅图7,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传感器100的结构如图中所示,包括外壳10及设置在外壳10内的三个振动检测模块。外壳10形成具有内部腔体的外部封装,外壳10的顶部开设有均压孔20。三个振动检测模块相互垂直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腔体中,且每一振动检测模块分别拾取一个方向上的振动并对此方向上的振动灵敏度最高,如此,三个振动检测模块共同工作时可以拾取三个方向上的振动信号,可全面检测在空间中相互垂直的XYZ三个方向振动。
请结合参阅图8,每一振动检测模块包括质量块40、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及支撑环60。更具体地,质量块40设置在柔性压电振动片50上,柔性压电振动片50周边固定在支撑环60的一个表面,支撑环60从与质量块40相对的一侧支撑柔性压电振动片50,以使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及质量块40悬置在支撑环60上。
同样地,柔性压电振动片50包括上电极层51、柔性压电材料层52、下电极层53、上电极输出焊盘54及下电极输出焊盘55,上电极层51与下电极层53分别设置于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两侧,上电极层51与上电极输出焊盘54电连接,下电极层53与下电极输出焊盘55电连接。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详细结构可如图2至图6中所示。
柔性压电振动片50将空气分隔为两个空腔,空腔的体积越小则空腔中空气的刚性越硬。如果柔性压电振动片50所分出的两个空腔中的一个体积较小,则在这一侧的空气会变硬,可能会使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振动变得困难。请结合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检测模块的质量块40的中间开设有质量块中孔41,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中间开设有振动片中孔56,质量块中孔41与振动片中孔56同心设置,并在质量块40的表面固定一均压孔阻尼30封闭质量块中孔41。通过设置质量块中孔41、振动片中孔56与均压孔阻尼30,可以调节柔性压电振动片50两侧空腔内的空气硬度,提高振动检测的灵敏度。
将三组振动检测模块以柔性压电振动片50相互垂直的方式安装到外壳10内,再在其上表面设置固定PCB板70后,就装配成振动传感器。垂直于X方向设置的振动检测模块可以拾取X方向上振动,并在此方向上灵敏度最高;同理,垂直于Y方向设置的振动检测模块可以拾取Y方向上振动,并在此方向上灵敏度最高;垂直于Z方向设置的振动检测模块可以拾取Z方向上振动,并在此方向上灵敏度最高。三组振动检测模块共同工作时,就可以拾取三个方向上的振动信号。
请参阅图10和图11,PCB板70的上表面设有四个PCB焊盘71,PCB板70的中间设置开孔形成均压孔20;均压孔20处从外壳10的内部腔体中设置有均压孔阻尼30以封闭均压孔20。每一PCB焊盘71可与一振动检测模块中的柔性压电振动片50通过导线连接,以将柔性压电振动片50感应振动获取的电信号向外输送。均压孔20与均压孔阻尼30的作用是将振动传感器的内部腔体中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连通,实现气压平衡,同时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产品的灵敏度也会更高。
本申请的振动传感器,通过利用柔性压电功能材料与质量块相结合,实现对振动状态信息的实时检测,机电转换能力高;同时,压电材料不需要外部提供电源即可工作,属于无源器件;压电材料的瞬态特性很好,可以实时反馈振动状态信息。因此,本申请的振动传感器产品结构简单,具有成本低、产品稳定性高、性能优异的优点。
车辆,如新能源车辆,要降低高速行驶的道路噪声,就首先需要拾取车辆行驶的振动噪声信号,再将这个振动噪声信号通过扬声器系统反相调幅后在车内通过扬声器释放,从而实现噪声抵消,进一步降低车内的道路噪声,这个过程行业通常称为RNC降噪,即RoadNoise Cancelation。RNC降噪是主动降噪的一种,而主动降噪技术的前提是能够对振动噪声的准确有效提取。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载扬声器系统,包括振动传感器100、数字功放及扬声器,振动传感器100信号连接至数字功放,数字功放接收振动传感器100发送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扬声器进行播放。具体地,将振动传感器100设置于车辆底盘与四个车轮接近的位置,当车辆行驶时振动传感器100可以更方便准确的拾取机械振动,并且将此振动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振动传感器100的每一柔性压电振动片50在振动时产生的变化的电压信号通过电路直接反馈给车载扬声器系统的数字功放,获取的振动信号再反馈给扬声器系统的数字功放(放大器),数字功放对其进行反相与调幅后,再通过车内的扬声器播放,即可以实现车内降噪功能。尤其,车载扬声器系统对新能源车辆的车内降噪提供更好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便利于产品的产业化。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振动传感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通过利用柔性压电功能材料实现对振动状态信息的实时检测,机电转换能力高;同时,压电材料不需要外部提供电源即可工作,属于无源器件,压电材料的瞬态特性很好,可以实时反馈振动状态信息。本申请的车载扬声器系统可以更方便准确的拾取振动,并且将此振动转化为电压信号反馈给扬声器系统的数字功放,数字功放对其进行反相与调幅后,再通过车内的扬声器播放,即可以实现车内降噪功能。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的至少一振动检测模块,所述外壳(10)上开设有均压孔(20),所述均压孔(20)处设置有均压孔阻尼(30)以封闭所述均压孔(20);所述振动检测模块包括质量块(40)及柔性压电振动片(50),所述外壳(10)形成内部腔体,所述质量块(40)设置在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上,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及所述质量块(40)悬置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腔体中;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呈采用柔性压电材料为基材的片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包括柔性压电材料层(52),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采用聚偏氟乙烯薄膜拉伸形成,或者,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采用玻璃纤维纺织布与钛酸钡形成后与聚偏氟乙烯薄膜复合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上表面的上电极层(51)和/或形成在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下表面的下电极层(53),所述上电极层(51)与上电极输出焊盘(54)电连接,所述下电极层(53)与下电极输出焊盘(55)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层(51)包括第一上电极导线(511)及第二上电极导线(512),所述上电极输出焊盘(54)包括第一上电极焊盘(541)及第二上电极焊盘(542),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511)连接至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541),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512)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542),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511)与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512)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上表面;
所述下电极层(53)包括第一下电极导线(531)及第二下电极导线(532),所述下电极输出焊盘(55)包括第一下电极焊盘(551)及第二下电极焊盘(552),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531)连接至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551),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532)连接至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552),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531)与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532)间隔排列并附着于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511)与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531)的几何形状上下对齐,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512)与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532)的几何形状上下对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542)与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552)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541)与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551)为输出端;
或者,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541)与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551)连接,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542)与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552)为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在水平面投影呈圆形,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511)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541),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512)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542),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531)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551),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532)呈一组同心圆弧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552);
或者,所述柔性压电材料层(52)在水平面投影呈矩形,所述第一上电极导线(511)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上电极焊盘(541),所述第二上电极导线(512)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上电极焊盘(542),所述第一下电极导线(531)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一下电极焊盘(551),所述第二下电极导线(532)呈一组叉指形状并在一端相互连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下电极焊盘(55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在竖直方向的剖面形状呈平直形状或波纹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还包括支撑环(60),所述支撑环(60)设置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上与所述质量块(40)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周边固定在支撑环(60)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40)的中间开设有质量块中孔(41),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的中间开设有振动片中孔(56),所述质量块中孔(41)与所述振动片中孔(56)同心设置,所述质量块(40)的表面固定有封闭所述质量块中孔(41)的所述均压孔阻尼(3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内固定有至少两组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至少两组所述振动检测模块以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相互垂直的方式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上固定有PCB板(70),所述均压孔(20)开设在所述PCB板(70)的中间;所述PCB板(70)的表面设有多个PCB焊盘(71),每一所述PCB焊盘(71)与一所述柔性压电振动片(50)通过导线连接。
13.一种车载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传感器、数字功放及扬声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于车辆底盘且信号连接至所述数字功放,所述扬声器设置在车内并接收来自所述数字功放的信号。
CN202420033031.6U 2024-01-08 2024-01-08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Active CN220545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33031.6U CN220545119U (zh) 2024-01-08 2024-01-08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33031.6U CN220545119U (zh) 2024-01-08 2024-01-08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5119U true CN220545119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33031.6U Active CN220545119U (zh) 2024-01-08 2024-01-08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5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71750A (en) Transducer having piezoelectric film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curvatures
CN210958796U (zh) 一种骨导式麦克风
WO2022000793A1 (zh) 振动传感器
US8913767B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electronic apparatus, electro-acoustic conversion method, and sound wave output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652813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00947673Y (zh) 一种肤触式电容振动拾音器
CN110267184A (zh) Mems麦克风
CN112565995B (zh) 传感器芯片、骨声纹传感器和电子设备
CN103270776B (zh) 振荡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627410B2 (en) Directional acoustic sensor
CN220545119U (zh) 振动传感器及车载扬声器系统
CN112714388B (zh) 指向性麦克风和电子设备
EP218273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lectret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01146375B (zh) 一种微型电容麦克风
CN214756909U (zh) 用于传声器的拾音组件和骨传导传声器以及电子产品
CN114205721B (zh) 硅基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729965B (zh) 平面扬声器单体与扬声器装置
CN206908831U (zh) 扬声器单体及电子设备
WO2022000791A1 (zh) 振动传感器
Kim et al. Effects of an elastic mass on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ltra-thin piezoelectric micro-acoustic actuator
CN1946249A (zh) 一种肤触式电容振动拾音器
CN107124683A (zh) 扬声器单体及电子设备
US11540058B1 (en) Microphone with additional piezoelectric component for energy harvesting
TW201515474A (zh) 收音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12519427U (zh) 麦克风阵列器件与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