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3339U -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3339U
CN220543339U CN202321986316.3U CN202321986316U CN220543339U CN 220543339 U CN220543339 U CN 220543339U CN 202321986316 U CN202321986316 U CN 202321986316U CN 220543339 U CN220543339 U CN 220543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tructure
pen
fixing
capacitive
concav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63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秀凤
傅侃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63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3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3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3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容笔包括:笔杆和笔头组件,所述笔杆的一端凹陷有第一固定凹部,所述笔头组件包括:固定结构、信号杆及球形笔头,所述固定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凹部,所述固定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开口的一端凹陷有第二固定凹部,所述信号杆插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凹部,所述球形笔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凹部的开口并与所述信号杆接触,且所述球形笔头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结构自转;其中,所述信号杆和所述球形笔头均为金属结构件。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容笔是用来触控电容式屏幕以完成人机对话操作的笔,电容式屏幕可以是手机屏幕、平板电脑屏幕、触控式笔记本屏幕等。
目前,电容笔的笔尖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而金属材料制作的笔尖在电容式屏幕上书写的过程中,笔尖与电容式屏幕相互摩擦,导致笔尖易磨损且电容式屏幕易被刮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笔,所述电容笔包括:笔杆和笔头组件,所述笔杆的一端凹陷有第一固定凹部,所述笔头组件包括:固定结构、信号杆及球形笔头,所述固定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凹部,所述固定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开口的一端凹陷有第二固定凹部,所述信号杆插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凹部,所述球形笔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凹部的开口并与所述信号杆接触,且所述球形笔头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结构自转;其中,所述信号杆和所述球形笔头均为金属结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固定结构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外,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表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的表面尺寸,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周侧的外表面自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呈逐渐收缩的弧面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凹陷有第三固定凹部,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凹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杆接触所述球形笔头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信号杆远离所述球形笔头部分的径向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杆接触所述球形笔头的一端呈凸起的弧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杆接触所述球形笔头的一端呈凹陷的弧面状,且所述信号杆和所述球形笔头彼此接触的表面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凹部的内壁对应所述信号杆和所述球形笔头接触的位置与所述信号杆及所述球形笔头之间具有环形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形笔头内部具有封闭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之间不接触;其中,所述电容笔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之间并在所述电容笔写画时弹性收缩,或者,所述弹性件弹性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和所述固定结构的侧壁并在所述电容笔写画时弹性收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内壁之间不接触,且所述固定结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凹部侧壁的表面凸起有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结构,且所述弹性件弹性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和所述固定结构侧壁上的限位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笔,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具有电容式屏幕,所述电容笔触控所述电容式屏幕时能够引起所述电容式屏幕的电容变化。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笔在两种书写姿态下的比对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容笔;11、笔杆;111、第一固定凹部;12、笔头组件;121、固定结构;1211、第二固定凹部;1212、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3、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2、信号杆;123、球形笔头;13、弹性件;
20、电容式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第一方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笔10,参见图1至图6所示,电容笔10包括:笔杆11和笔头组件12,笔杆11的一端凹陷有第一固定凹部111;笔头组件12包括:固定结构121、信号杆122及球形笔头123,固定结构12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固定凹部111,固定结构121对应第一固定凹部111开口的一端凹陷有第二固定凹部1211,信号杆122插接在第二固定凹部1211,球形笔头123设置在第二固定凹部1211的开口并与信号杆122接触,且球形笔头123能够相对固定结构121自转;其中,信号杆122和球形笔头123均为金属结构件。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笔杆11的一端凹陷有第一固定凹部111,而第一固定凹部111用于连接笔头组件12,比如:笔杆11沿第一方向延伸,使得笔杆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而第二端背离第一端的表面向第一端的方向凹陷有第一固定凹部111,以能够将笔头组件12插接式的连接在第二端背离第一端的第一固定凹部111,且当笔头组件12插接式的连接在第一固定凹部111后,笔头组件12上的球形笔头123自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开口露出,以当球形笔头123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写画时能够实现对具有该电容式屏幕20所在电子设备的信息的输入。上述中的笔杆11可以是截面外轮廓为圆形的条形结构,也可以是截面外轮廓为方形的条形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
上述中的固定结构12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固定凹部111,固定结构121对应第一固定凹部111开口的一端凹陷有第二固定凹部1211,也就是说,固定结构121的一端插接式连接在第一固定凹部111内,另一端对应于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开口,此处的另一端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出的自第一固定凹部111伸出,也可以是与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开口齐平,还可以是略内缩于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开口内,同时,此处的另一端凹陷有第二固定凹部1211,第二固定凹部1211能够容纳信号杆122和至少部分球形笔头123。上述中的固定结构121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作,例如:固定结构121采用热塑性结晶性高分子聚合物(POM塑钢,polyformaldehyde)材料制作而成,而热塑性结晶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强度高,如此能够提升固定结构121结构的强度,同时,能够降低固定结构121与球形笔头123之间的摩擦,以能够更好的保护球形笔头123。
上述中的信号杆122插接在第二固定凹部1211,球形笔头123设置在第二固定凹部1211的开口并与信号杆122接触,这里,信号杆122完全位于第二固定凹部1211内,而位于第二固定凹部1211开口处的球形笔头123与信号杆122对应第二固定凹部1211开口的一端接触。上述中的信号杆122是一根天线,其能够发射电容笔10的打码信号,而电容式屏幕20上具有X/Y通道,当与信号杆122接触的球形笔头123在电容式屏幕20上书写时,电容式屏幕20与球形笔头123之间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感应电容笔10的信号,进而侦测笔的位置。上述中的球形笔头123能够相对固定结构121自转,换言之,球形笔头123在电容笔10上的位置不变,且在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自转,同时自转前后均与信号杆122对应第二固定凹部1211开口的一端接触。
上述中的信号杆122和球形笔头123均为金属结构件,如此,当球形笔头123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写画时,球形笔头123和信号杆122能够配合发出编码信息,而电容式屏幕20上矩阵的电容变化伴随的是电容式屏幕20对编码信息的接收及解读,从而实现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操作以对电容式屏幕20所在的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输入。这里,由于信号杆122为金属结构件,使得电容笔10的信号强度高;球形笔头123接触电容式屏幕20的表面为金属件,耐磨性高,用户不必频繁替换笔头组件12,以能够延长笔头组件12的使用寿命。
当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写画时,球形笔头123随着电容笔10的移动而自转,且球形笔头123自转的过程中始终与信号杆122接触,以使球形笔头123和信号杆122向电容式屏幕20上发出的信号是连续的。
这里,当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操作(如:写、画)时,球形笔头123随着电容笔10的移动而自转,如此,参见图6所示,图6中左右两个图分别是电容笔10在不同倾斜角度下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操作时的情形。左图中,电容笔10垂直于电容式屏幕20,此时,信号杆122辐射至球形笔头123的信号集中在球形笔头123上端(即A点的位置),由此,球形笔头123向电容式屏幕20上发出的信号位置(即A点的位置)在电容式屏幕20上的投影与球形笔头123在电容式屏幕20上接触的点位置是重合的,此种情况下,电容式屏幕20上感触到的实际操作位置与电容笔10发出信号的位置是一致的;右图中,电容笔10倾斜于电容式屏幕20,此时,信号杆122辐射至球形笔头123的信号集中在球形笔头123上端(即A点的位置),由此,球形笔头123向电容式屏幕20上发出的信号位置(即A点的位置)在电容式屏幕20上的投影与球形笔头123在电容式屏幕20上接触的点位置是重合的,此种情况下,电容式屏幕20上感触到的实际操作位置与电容笔10发出信号的位置是一致的。可见,无论电容笔10处于何种倾斜状态,电容式屏幕20感应到的位置都不会发生偏移,从而能够提升输入信息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当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操作(如:写、画)时,球形笔头123随着电容笔10的移动而自转,如此,能够减少球形笔头123与电容式屏幕20之间相互摩擦而导致的球形笔头123出现磨损及电容式屏幕20出现刮花的机率;同时,当球形笔头123与电容式屏幕20之间的相互摩擦减小时,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书写时更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所示,固定结构121包括: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固定凹部111,另一端位于第一固定凹部111外,位于第一固定凹部111外的部分与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表面尺寸大于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的表面尺寸,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周侧的外表面自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呈逐渐收缩的弧面状;其中,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的一端凹陷有第三固定凹部,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第三固定凹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凹部1211。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表面尺寸大于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的表面尺寸,也就是说,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表面在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后还有剩余的区域,比如:参见图1所示,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和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彼此连接的两个表面均是圆形,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和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彼此连接的两个表面的中心对应,且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后还有一圈表面围绕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的表面。
上述中的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周侧的外表面自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呈逐渐收缩的弧面状,也就是说,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自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的尺寸越来越小,且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自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呈弧面状。
上述中的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之间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如:过盈式的插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比如:粘接,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实施时,根据是情况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即可。
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21包括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而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相互连接,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分别制作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然后将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在一块。相对于一次性制作整个固定结构121的方式,此处将固定结构121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制作最后进行连接的方式,能够简化固定结构121的制作工艺。另外,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表面尺寸大于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的表面尺寸,而球形笔头123连接在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上,如此,能够提升电容笔10上连接球形笔头123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所示,信号杆122接触球形笔头123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信号杆122远离球形笔头123部分的径向尺寸。如此,信号杆122能够将更多的信号集中并辐射于球形笔头123的顶部,以能够提升信号传输的有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3至图5所示,信号杆122接触球形笔头123的一端呈凸起的弧面状。如此,信号杆122能够在向球形笔头123传输信号时将信号更集中,以能够进一步提升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同时,能够降低球形笔头123与信号杆122之间的滚动摩擦,并能够提升球形笔头123自转过程中的顺滑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杆122接触球形笔头123的一端呈凹陷的弧面状,且信号杆122和球形笔头123彼此接触的表面形状相适配。相较于信号杆122接触球形笔头123的一端呈凸起的弧面状的设置,本实施例能够减少信号杆122的用材,以降低信号杆122的制作成本。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信号杆122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及图5所示,第二固定凹部1211的内壁对应信号杆122和球形笔头123接触的位置与信号杆122及球形笔头123之间具有环形腔体。如此,能够减少球形笔头123与第二固定凹部1211内壁的摩擦,进而能够减少由于球形笔头123与第二固定凹部1211之间的摩擦所导致的球形笔头123受损的机率。
进而,为了进一步减少球形笔头123与第二固定凹部1211内壁的摩擦,参见图3和图4所示,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内对应球形笔头123顶部的位置的轮廓与球形笔头123顶部的轮廓趋于一致,且两者之间不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球形笔头123内部具有封闭腔体。如此能够减少球形笔头123的用材,并减少球形笔头123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固定结构121与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底壁之间不接触;其中,电容笔10还包括:弹性件13,弹性件13设置在固定结构121与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底壁之间并在电容笔10写画时弹性收缩,或者,弹性件13弹性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底壁和固定结构121的侧壁并在电容笔10写画时弹性收缩。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弹性件13设置在固定结构121与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底壁之间并在电容笔10写画时弹性收缩,也就是说,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写画时,弹性件13受到压力后收缩,并在电容笔10提起时恢复原状,从而能够避免用户大力写画时导致电容式屏幕20被损坏的情形,以能够让用户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力度写画,同时潜意识提醒用户不能太过用力写画,以能够对电容式屏幕20进行更好的保护。
上述中的弹性件13弹性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底壁和固定结构121的侧壁,这里,弹性件13抵接固定结构121的侧壁,其可以是固定结构121的侧壁为台阶状以使弹性件13能够套设于固定结构121并抵接台阶,也可以是固定结构121的侧壁设置有限位部以使弹性件13能够套设于固定结构121并抵接限位部,还可以是弹性件13抵接固定结构121的一端与固定结构121之间粘接以实现抵接。如此,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写画时,弹性件13受到压力后收缩,并在电容笔10提起时恢复原状,从而能够避免用户大力写画时导致电容式屏幕20被损坏的情形,以能够让用户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力度写画,同时潜意识提醒用户不能太过用力写画,以能够对电容式屏幕20进行更好的保护。
另外,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写画时,弹性件13弹性收缩以能够进一步减小球形笔头123和电容式屏幕20之间的摩擦,如此进一步使得电容笔10在电容式屏幕20上的书写更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21和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内壁之间不接触,且固定结构121朝向第一固定凹部111侧壁的表面凸起有限位部,弹性件13套设于固定结构121,且弹性件13弹性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底壁和固定结构121侧壁上的限位部。此处,弹性件13套设于固定结构121,以当弹性件13变形时能够以固定结构121为导向,从而使得固定结构121相对笔杆11的活动更平稳,而球形笔头123连接在固定结构121上,进而使得球形笔头123书写时更平稳。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能够在电容式屏幕20上进行写画的电容笔10包括:
笔杆11,笔杆11的一端凹陷有第一固定凹部111。
笔头组件12,固定结构12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固定凹部111,固定结构121对应第一固定凹部111开口的一端凹陷有第二固定凹部1211,信号杆122插接在第二固定凹部1211,球形笔头123设置在第二固定凹部1211的开口并与信号杆122接触,且球形笔头123能够相对固定结构121自转。笔头组件12包括:固定结构121、信号杆122及球形笔头123,固定结构121包括: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固定凹部111并与第一固定凹部11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3,另一端位于第一固定凹部111外,位于第一固定凹部111外的部分与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表面尺寸大于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的表面尺寸,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周侧的外表面自连接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的一端呈逐渐收缩的弧面状,第一部分固定结构1212连接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的一端凹陷有第三固定凹部,第二部分固定结构1213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第三固定凹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凹部1211。
其中,信号杆122和球形笔头123均为金属结构件。信号杆122接触球形笔头123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信号杆122远离球形笔头123部分的径向尺寸。信号杆122接触球形笔头123的一端呈凸起的弧面状。第二固定凹部1211的内壁对应信号杆122和球形笔头123接触的位置与信号杆122及球形笔头123之间具有环形腔体。
第二方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和上述中任一项的电容笔10,电子设备本体具有电容式屏幕20,电容笔10触控电容式屏幕20时能够引起电容式屏幕20的电容变化。由此,电容笔10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能够向电子设备内输入信息。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电容式屏幕20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具有电容式屏幕20的平板电脑,还可以是具有电容式屏幕20的其他电子设备。上述中的电容笔10可以是卡接在电子设备本体的卡槽内,也可以是吸附在电子设备本体的容置槽内,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电子设备本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电容笔与上述中所述的电容笔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电容笔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中电容笔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容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杆,所述笔杆的一端凹陷有第一固定凹部;和,
笔头组件,所述笔头组件包括:固定结构、信号杆及球形笔头,所述固定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凹部,所述固定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开口的一端凹陷有第二固定凹部,所述信号杆插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凹部,所述球形笔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凹部的开口并与所述信号杆接触,且所述球形笔头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结构自转;
其中,所述信号杆和所述球形笔头均为金属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固定结构和第二部分固定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外,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表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的表面尺寸,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周侧的外表面自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呈逐渐收缩的弧面状;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的一端凹陷有第三固定凹部,所述第二部分固定结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凹部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固定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杆接触所述球形笔头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信号杆远离所述球形笔头部分的径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杆接触所述球形笔头的一端呈凸起的弧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杆接触所述球形笔头的一端呈凹陷的弧面状,且所述信号杆和所述球形笔头彼此接触的表面形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凹部的内壁对应所述信号杆和所述球形笔头接触的位置与所述信号杆及所述球形笔头之间具有环形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形笔头内部具有封闭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之间不接触;
其中,所述电容笔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之间并在所述电容笔写画时弹性收缩,或者,所述弹性件弹性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和所述固定结构的侧壁并在所述电容笔写画时弹性收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内壁之间不接触,且所述固定结构朝向所述第一固定凹部侧壁的表面凸起有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结构,且所述弹性件弹性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固定凹部的底壁和所述固定结构侧壁上的限位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本体,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具有电容式屏幕;和,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笔,所述电容笔触控所述电容式屏幕时能够引起所述电容式屏幕的电容变化。
CN202321986316.3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543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316.3U CN220543339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316.3U CN220543339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3339U true CN220543339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6316.3U Active CN220543339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3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2750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US8063322B2 (en) Position indicator and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US10921909B2 (en) Input touch pen
US11662834B2 (en) Electronic erasing device and wri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11977690B2 (en) Electronic pen and core body for electronic pen including conductive core rod and protection member that covers core rod
CN109901729B (zh) 指标器
CN220543339U (zh) 一种电容笔及电子设备
CN112835460A (zh) 一种手写笔
JP7325951B2 (ja) タッチペン
WO2022222664A1 (zh) 主动式触控笔、触控系统及交互方法
CN115525166A (zh) 触控笔
KR101260904B1 (ko) 터치 스크린용 스타일러스 펜의 기능을 갖는 필기구
WO2019107023A1 (ja) 多機能ペン
CN220691377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CN220730774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CN218158978U (zh) 可书写触控笔
CN220671935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CN212676443U (zh) Lds天线和弹性金属连接件连接结构
CN219800121U (zh) 触控笔
CN220367582U (zh) 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CN215264731U (zh) 一种数码手绘笔
CN114253406B (zh) 触控笔结构以及触发模块
CN218383911U (zh) 基于金属圆珠笔芯的电子笔
WO2023132170A1 (ja) 電子ペン
JP2019219974A (ja) タッチペ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