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1081U - 火盖及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火盖及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1081U
CN220541081U CN202322004035.XU CN202322004035U CN220541081U CN 220541081 U CN220541081 U CN 220541081U CN 202322004035 U CN202322004035 U CN 202322004035U CN 220541081 U CN220541081 U CN 220541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e stabilizing
hole
stabilizing hole
fire
fir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40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苑善通
方松青
贺立军
许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40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1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1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1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火盖及燃烧器。火盖限定出混气室,且火盖的侧壁构造有主火孔、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其中,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位于主火孔的外端部的上侧和/或下侧,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的外端部相连通,第二稳焰孔的内端部与混气室相连通;其中,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的外端部的连接处形成折角。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混气室的气流经第一稳焰孔流向第二稳焰孔时,由于第一稳焰孔与第二稳焰孔的连接处形成折角,这样能够减缓第一稳焰孔的气流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稳焰效率。

Description

火盖及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火盖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燃烧器主要包括外火盖、内火盖等部件,为了保证火焰的正常、稳定燃烧,火盖上的火孔主要包括主火孔、稳焰孔或稳焰槽结构,其中主火孔有一圈、两圈等,稳焰结构包括小孔、圆周槽、切槽等结构。
相关技术中的燃烧器,火盖设有两排火孔,上下排火孔均主火孔,两排火孔相互稳焰,或者,火盖的下排火孔为小火孔,小火孔可以作为稳焰孔起到稳焰作用。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有的燃烧器因为压力大导致稳焰孔的出气速度过快,进而导致稳焰孔不能很好地稳焰,稳焰效率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盖及燃烧器,以减缓稳焰孔的气流流动速度,提高稳焰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盖,火盖限定出混气室,且火盖的侧壁构造有主火孔、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其中,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位于主火孔的外端部的上侧和/或下侧,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的外端部相连通,第二稳焰孔的内端部与混气室相连通;其中,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的外端部的连接处形成折角。
可选地,主火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主火孔沿火盖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位于相邻的主火孔的外端部之间。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的孔径大于1.5mm;或者,第一稳焰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2.5mm且小于或等于3.5mm。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第一稳焰孔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a时,夹角a的范围0°<a≤45°;或者,夹角的范围5°≤a≤10°。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稳焰孔的孔径;和/或,第二稳焰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mm。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3mm;或者,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7mm,且小于或等于2mm。
可选地,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二稳焰孔向下倾斜;和/或,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一稳焰孔向上倾斜。
可选地,火盖包括:顶壁;环外侧壁,连接在顶壁的外缘,并向下延伸,且环外侧壁构造有主火孔、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帽檐,沿顶壁的周向连接在顶壁的外缘处,并沿顶壁的径向朝背离顶壁的方向延伸,帽檐凸出于环外侧壁的外壁面,以使帽檐遮盖在主火孔的上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火盖及燃烧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火盖构造有主火孔,主火孔用于实现火盖的燃烧。第一稳焰孔与第二稳焰孔相连通,且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的外端部的连接处存在折角,可以理解为第一稳焰孔不是直接与混气室相连通,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不钻穿为盲孔形态,第一稳焰孔是通过第二稳焰孔实现与混气室的连通,进而实现稳焰功能。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利用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实现稳焰功能,混气室的气流经第一稳焰孔流向第二稳焰孔时,由于第一稳焰孔与第二稳焰孔的连接处形成折角,这样能够减缓第一稳焰孔的气流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稳焰效率。而且,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的设置使得外部的汤汁或者杂质等不容易流入第二稳焰孔或者混气室内,进而能够减少稳焰孔被堵塞的概率和堵塞长度,提高火盖的清洁便利性,进而保证火盖的稳定燃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火盖;10、混气室;101、顶壁;102、环外侧壁;103、环内侧壁;104、帽檐;20、主火孔;201、第一稳焰孔;202、第二稳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中所述的内外方向如附图3所示。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火盖100、炉头和引射器,炉头连通在火盖100和引射器之间。火盖100设于炉头的上方,引射器将燃气和一次空气的空燃气体引射至炉头内,然后从炉头流至火盖100内。火盖100开设有主火孔20,主火孔20处燃烧,用于实现燃烧器的燃烧。
可选地,燃烧器包括一火盖100或者多个火盖100,火盖100的数量为多个时,火盖100呈环形,且多个火盖100从内到外依次套设。
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分气盘,分气盘连通在炉头和火盖100之间,火盖100的数量为多个时,分气盘限定出混气腔,混气腔的数量与火盖100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火盖100盖设在混气腔的上方,以实现不同火盖100的燃烧。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火盖100限定出混气室10,且火盖100构造有主火孔20、第一稳焰孔201和第二稳焰孔202;其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位于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上侧和/或下侧,第一稳焰孔201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202的外端部相连通,第二稳焰孔202的内端部与混气室10相连通;其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202的外端部的连接处形成折角。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火盖100限定出混气室10,混气室10内空燃气体从主火孔20处和第一稳焰孔201处流出,进而实现火盖100的燃烧。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与外界连通,第一稳焰孔201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202的外端部相连通,第二稳焰孔202的内端部与混气室10相连通,第一稳焰孔201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202的外端部连通处形成折角,也就是说,第一稳焰孔201为盲孔,内部不穿透,并通过第二稳焰孔202与混气室10相连通,这样混气室10内的空燃气体先流入第二稳焰孔202后再流至第一稳焰孔201内,然后在第一稳焰孔201处实现燃烧,这样第一稳焰孔201不是直接与混气室10连通,第二稳焰孔202流向第一稳焰孔201的气流速度减缓,能够提高第一稳焰孔201的稳焰效率。而且外界的汤汁等不会通过第一稳焰孔201流入第二稳焰孔202内,进而能够减少稳焰孔被堵塞的长度,进而减少稳焰孔堵塞的概率,提高火盖100燃烧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位于主火孔20的下侧,能够提高稳焰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火盖100的侧壁构造有主火孔20、第一稳焰孔201和第二稳焰孔202,其中,沿从内到外的方向,主火孔20贯穿火盖100的侧壁。
可选地,火盖100包括顶壁101和环侧壁,环侧壁呈环形,连接在顶壁101的外缘处,并向下延伸。其中,环侧壁设有主火孔20、第一稳焰孔201和第二稳焰孔202。其中,沿从内到外的方向,主火孔20贯穿环侧壁。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主火孔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主火孔20沿火盖10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位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之间。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多个主火孔20的设置能够实现火盖100的周向燃烧。可选地,多个主火孔20沿火盖100的周向依次均匀间隔设置,这样能够提高火盖100周向的燃烧均匀性。其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位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之间,这样第一稳焰孔201既能够实现对主火孔20的稳焰功能,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火盖100的周向燃烧的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稳焰孔202的内端部位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内端部之间,这样便于第二稳焰孔202与第一稳焰孔201配合,实现第一稳焰孔201的稳焰效果。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大于1.5mm。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不能太小,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小于1.5mm时,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太小,导致第一稳焰孔201的出火较小,影响稳焰效果。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2.5mm且小于或等于3.5mm。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小于2.5mm时,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较小,导致稳焰效率较低。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大于3.5mm时,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太大,降低了火盖100的强度,并且导致第一稳焰孔201的燃气出量太多,进而造成稳焰孔处的燃烧不均匀,易产生烟气,并且造成能量的浪费。
示例的,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可以为1.8mm、2mm、2.2mm、2.5mm、3mm、3.2mm、3.5mm等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第一稳焰孔201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第一稳焰孔201水平延伸,或者第一稳焰孔201与水平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这样使得第一稳焰孔201不易堵塞,即使堵塞后也便于用户清洁。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稳焰孔201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a时,夹角的范围0°<a≤45°。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夹角a大于45°时,第一稳焰孔201倾斜角度太大,不便于第一稳焰孔201的加工,而且增加了第一稳焰孔201的燃气流动阻力。
可选地,夹角的范围5°≤a≤10°。
本公开实施例中,夹角a小于5°时,第一稳焰孔201的倾斜角度太小,对与汤汁的排出效果较差,进而影响第一稳焰孔201的防堵效果。夹角a的角度大于10°时,会导致第二稳焰孔202的出气阻力过大,进而影响稳焰效率。
示例的,夹角a可以为3°、5°、8°、9°、10°、20°、30°、35°、40°、45°等。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3mm。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和主火孔20的外端部均呈圆形,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可以理解为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圆弧与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圆弧之间的最近距离,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小于0.5mm时,导致火盖100的强度较低,不利于火盖100的长期使用。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3mm时,影响第一稳焰孔201对主火孔20的稳焰功能。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7mm,且小于或等于2mm。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小于0.7mm时,第一稳焰孔201与主火孔20的距离仍较近,会导致第一稳焰孔201和主火孔20之间的火盖100变形,进而会导致烟气增加。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2mm时,主火孔20与第一稳焰孔201的距离仍较远,会导致第一稳焰孔201不能充分对主火孔20进行稳焰,进而导致火盖100的火焰燃烧不均匀。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mm。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在1mm和2mm之间,既能够保证火盖100的强度,避免火盖100变形,减少烟气,还能够提高第一稳焰孔201对主火孔20的稳焰效果,提高燃烧均匀性。
示例的,第一稳焰孔201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20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为0.5mm、0.6mm、0.7mm、0.8mm、1mm、1.2mm、1.5mm、1.7mm、1.8mm、2mm、2.5mm或3mm等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大于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大于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这样能够降低第一稳焰孔201内的燃气的流动速度,提高稳焰效率。
可选地,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mm。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小于1mm时,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较小,导致第二稳焰孔202的燃气流动阻力太大,导致燃烧器能耗增加,并且降低了稳焰效率。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大于2mm时,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较大,导致第一稳焰孔201的燃气流动速度较快,导致第一稳焰孔201的火焰燃烧不充分,导致烟气增加,并且影响稳焰效率。
示例的,第二稳焰孔202的孔径可以为1mm、1.2mm、1.4mm、1.5mm、1.8mm、2mm等。
可选地,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二稳焰孔202向下倾斜;和/或,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一稳焰孔201向上倾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一稳焰孔201向上倾斜,这样火盖100外壁面的汤汁不容易流至第一稳焰孔201内,进而避免第一稳焰孔201和第二稳焰孔202堵塞。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第二稳焰孔202向下倾斜且第一稳焰孔201向上倾斜,这样混气室10内的空燃气流从第二稳焰孔202流至第一稳焰孔201时,气流具有向下的弯折流动,进而减缓了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了稳焰效率。
可选地,第二稳焰孔202与水平方向的第二夹角b的范围为0°<b≤80°。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稳焰孔202的倾斜角度大于80°时,不便于第二稳焰孔202的加工以及实现第二稳焰孔202与第一稳焰孔201的连通。
可选地,第二稳焰孔202与水平方向的第二夹角的范围为30°≤b≤70°。
本公开实施例中,b小于30°时,第二稳焰孔202的倾斜角度太小,在火盖100厚度有限的情况下,会减少第一稳焰孔201的长度或者增加第二稳焰孔202的长度,导致第一稳焰孔201的流程太短,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稳焰效果差。
可选地,第二稳焰孔202与水平方向的第二夹角b的范围为45°≤b≤70°。
本公开实施例中,b位于45°和70°之间,既能够保证第一稳焰孔201的长度,还能够在第一稳焰孔201和第二稳焰孔202连通处形成拐角,减缓流入第一稳焰孔201的气流速度,提高稳焰效率。
示例的,第二夹角b可以为10°、20°、30°、40°、45°、50°、60°、65°、70°、75°或者80°等。
可选地,主火孔20的孔径大于或等于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
本公开实施例中,主火孔20的孔径可以与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相同,或者大于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这样既能够保证主火孔20的燃烧效率,还能够提高第一稳焰孔201对主火孔20的稳焰效果。
可选地,如图6所示,主火孔20的孔径也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稳焰孔201的孔径。
可选地,第一稳焰孔201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202的外端部的连接处的折角c的范围为90°≤c≤150°。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201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202的外端部的连接处存在折角,使得第二稳焰孔202流向第一稳焰孔201的气流速度减缓,提高稳焰效率。折角小于90°时,第二稳焰孔202流向第一稳焰孔201的阻力较大,折角大于150°时,第二稳焰孔202流向第一稳焰孔201的阻力较小。
可选地,折角c的范围为100°≤c≤120°。
本公开实施例中,折角小于100°时,第二稳焰孔202与第一稳焰孔201的折角太小,仍然会导致第二稳焰孔202流向第一稳焰孔201的气流损耗较多。折角大于120°时,会导致第一稳焰孔201长度的减小或者第二稳焰孔202长度的增加,降低稳焰效果。
示例的,折角c可以为95°、100°、105°、110°、120°、130°、150°等。
可选地,如图5所示,沿从内到外的方向,主火孔20向上倾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主火孔20向上倾斜,使得主火孔20的火焰向上方延伸,便于加热锅具。同时,能够减少主火孔20的燃气流动阻力,提高燃烧效率。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火盖100包括顶壁101和环外侧壁102,环外侧壁102连接在顶壁101的外缘,并向下延伸,且环外侧壁102构造有主火孔20、第一稳焰孔201和第二稳焰孔202。火盖100还包括帽檐104,帽檐104沿顶壁101的周向连接在顶壁101的外缘处,并沿顶壁101的径向朝背离顶壁101的方向延伸,帽檐104凸出于环外侧壁102的外壁面,以使帽檐104遮盖在主火孔20的上方。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火盖100,帽檐104凸出于环外侧壁102的外壁面,且帽檐104遮盖在主火孔20的上方,这样帽檐104能够避免锅具溢出的汤汁流至主火孔20处,造成主火孔20堵塞。
可选地,环外侧壁102的下端部构造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火盖100下方的分气盘或者炉头相配合。
可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火盖100还包括环内侧壁103,环内侧壁103连接在顶壁101的内缘处,并向下延伸。环内侧壁103便于设置内火盖100,或者,便于实现火盖100与分气盘或者炉头的连接,或者便于顶壁101的汤汁等流下。
可选地,顶壁101呈环形,沿从外到内的方向,顶壁101向下倾斜。其中,环内侧壁103围合出排污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顶壁101呈环形,且沿从外到内的方向,顶壁101向下倾斜,便于流至顶壁101的汤汁等液体从环内侧壁103围合出的排污空间排出。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火盖100。
本公开实施例的燃烧器,因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火盖100,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项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燃烧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
火盖限定出混气室,且火盖的侧壁构造有主火孔、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
其中,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位于主火孔的外端部的上侧和/或下侧,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的外端部相连通,第二稳焰孔的内端部与混气室相连通;
其中,第一稳焰孔的内端部与第二稳焰孔的外端部的连接处形成折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主火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主火孔沿火盖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位于相邻的主火孔的外端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第一稳焰孔的孔径大于1.5mm;或者,
第一稳焰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2.5mm且小于或等于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第一稳焰孔沿水平方向延伸,或者,第一稳焰孔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第一稳焰孔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a时,夹角a的范围0°<a≤45°;或者,夹角的范围5°≤a≤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第一稳焰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稳焰孔的孔径;和/或,
第二稳焰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3mm;或者,
第一稳焰孔的外端部的外缘与相邻的主火孔的外端部的外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7mm,且小于或等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二稳焰孔向下倾斜;和/或,
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一稳焰孔向上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壁;
环外侧壁,连接在顶壁的外缘,并向下延伸,且环外侧壁构造有主火孔、第一稳焰孔和第二稳焰孔;
帽檐,沿顶壁的周向连接在顶壁的外缘处,并沿顶壁的径向朝背离顶壁的方向延伸,帽檐凸出于环外侧壁的外壁面,以使帽檐遮盖在主火孔的上方。
10.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
CN202322004035.XU 2023-07-27 2023-07-27 火盖及燃烧器 Active CN220541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4035.XU CN220541081U (zh) 2023-07-27 2023-07-27 火盖及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4035.XU CN220541081U (zh) 2023-07-27 2023-07-27 火盖及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1081U true CN220541081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4035.XU Active CN220541081U (zh) 2023-07-27 2023-07-27 火盖及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1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8529A (zh) 燃气燃烧器以及包括燃气燃烧器的灶具
CN220541081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09140445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6521639U (zh) 一种火盖组件及其燃烧器
CN210035496U (zh) 一种切槽式外火盖及燃烧器
CN210921388U (zh) 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CN210069841U (zh) 一种燃烧簇式灶具燃烧器
CN211011363U (zh) 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CN207849368U (zh) 一种火盖盖板及具有该火盖盖板的燃烧器
CN207907237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09506233B (zh) 二次空气开放的燃烧器
CN220541082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107975800B (zh) 燃烧器的中心火盖及应用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CN21563715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3656742U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CN213656838U (zh) 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KR100260226B1 (ko) 고열량 버너
CN215637158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669528U (zh) 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环及燃气灶
CN218820379U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星型火盖
CN215637156U (zh) 燃烧器的内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674219U (zh) 一种内火盖及其燃烧器
CN220229154U (zh) 钣金火盖、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216131925U (zh) 燃烧器的外火盖、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