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7784U -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7784U
CN220537784U CN202322034749.5U CN202322034749U CN220537784U CN 220537784 U CN220537784 U CN 220537784U CN 202322034749 U CN202322034749 U CN 202322034749U CN 220537784 U CN220537784 U CN 220537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plate
aeration
culture cylinder
sof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47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劳斌
高红梅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jiang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jiang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jiang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ainan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jiang Hisenor Marine Organis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47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7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7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7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筒、阻磁环板、曝气机构、防贴壁机构,所述防贴壁机构包括旋转电机、电动伸缩杆、转动杆、套筒、横杆、软磁板、清洁毛刷;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软磁板转动,软磁板外壁上的清洁毛刷对培养筒筒壁产生的微藻生物进行清理,有效解决了现有藻类细胞贴壁生长的问题,避免了大量的微藻生物粘附在培养筒筒壁上遮挡光照进而影响培养筒内部的微藻培养,保持其透光性,以便于微藻更好的生长,提高了培养装置的工业实用性;而软磁板的转动可以提高街培养筒内的流场,降低湍流强度,从而减少藻类贴壁生长的可能性,保持良好的透光性和培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藻类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虾苗培育饵料分别有生物饵料(藻类、卤虫、桡足类等)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种。其中藻类是提供蚤状幼体最好的天然开口饵料,同时也是维护育苗水质平衡的重要一环。虾苗培育过程中用到的藻类有:角毛藻、骨条藻、海链藻、螺旋藻、小球藻等。藻类培养过程为:藻类纯种培养、一级藻类培养、二级藻类培养、三级藻类培养。现有的藻类培养多为封闭培养装置,微藻封闭式培养的过程中,微藻具有水生植物的正常的趋光生长现象,微藻长时间在培育池内,导致微藻容易附着在光源的外壁上,导致光源利用率降低,微藻生长受限,并且过多的微藻会集中在死角处,不易于吸收阳光。
目前,现代的微藻研究仅仅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其工业生产利用还受到多方因素的阻碍。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仅仅对光照、pH值、氧气含量、温度的培养装置进行改进,而此改进下微藻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速度过缓,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藻类培养贴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筒、阻磁环板、曝气机构、防贴壁机构;所述培养筒侧壁设有阻磁环板,所述曝气机构用于向培养筒内部曝气增氧;所述防贴壁机构包括旋转电机、电动伸缩杆、转动杆、套筒、横杆、软磁板、清洁毛刷,所述旋转电机位于培养筒顶面,其输出轴伸入到培养筒内部与转动杆顶端连接,所述套筒对称设置在转动杆外壁上,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在套筒内部,所述横杆一端伸入套筒内部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软磁板顶面,所述软磁板位于培养筒内部,其外侧壁设置有清洁毛刷,所述软磁板之间形成磁场,所述软磁板材料为非晶态软磁合金、超微晶软磁合金或铁硅合金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曝气板、曝气管、曝气头和曝气机,所述曝气板设于所述培养筒底面,其内部中空,若干所述曝气头设置在曝气板顶面,所述曝气管一端连接曝气板,另一端连接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位于培养筒外壁。
进一步的,还包括盖体,所述培养筒顶部敞口,所述盖体盖放在培养筒上,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盖体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筒顶部设有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气泵、排气管以及阀门,所述气泵位于培养筒内部,所述排气管一端穿过盖体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位于盖体外部,所述阀门设置在排气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筒外壁设有进水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环形灯管、透光环板,所述透光环板设置在培养筒内壁上,并位于阻磁环板和软磁板之间,所述环形灯管设置在透光环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方设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启动旋转电机带动软磁板转动,软磁板设置的清洁毛刷可对培养筒筒壁贴附的微藻生物进行清理,避免了大量的微藻生物粘附在培养筒筒壁上遮挡光照进而影响培养筒内部的微藻培养。
2、软磁板产生的磁场可以干扰藻类生物细胞膜对离子的运输过程,进一步影响到细胞内部的生理代谢,促进微藻的细胞生长和生物化合物合成。
3、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软磁板的水平位移,以及旋转电机带动软磁板转动后,使软磁板可以在培养筒内进行不同内径的圆周运动,可均匀对培养筒内藻类生物施加磁场作用,保证藻类生物平衡生长;并且软磁板的转动还具有搅拌的功能,有效控制流体力学条件,改善培养筒内的流场,降低湍流强度,从而减少藻类贴壁生长的可能性,保持良好的透光性和培养效果。
4、本实用新型在培养筒侧壁设置阻磁环板可以有效阻止外界产生的磁场对软磁板的干扰,防止磁场内外强度差异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的无盖体以及排气机构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筒;2、阻磁环板;3、环形灯管;4、排气机构;5、旋转电机;6、电动伸缩杆;7、横杆;8、软磁板;9、清洁毛刷;10、曝气板;11、曝气管;12、曝气头;13、曝气机;14、进水管;15、转动杆;16、透光环板;17、套筒;18、盖体;19、气泵;20、排气管;21、阀门;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筒1、阻磁环板2、曝气机构、防贴壁机构;所述培养筒1侧壁设有阻磁环板2,所述曝气机构用于向培养筒1内部曝气增氧;所述防贴壁机构包括旋转电机5、电动伸缩杆6、转动杆15、套筒17、横杆7、软磁板8、清洁毛刷9,所述旋转电机5位于培养筒1顶面,其输出轴伸入到培养筒1内部与转动杆15顶端连接,所述套筒17对称设置在转动杆15外壁上,所述电动伸缩杆6设置在套筒17内部,所述横杆7一端伸入套筒17内部与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软磁板8顶面,所述软磁板8位于培养筒1内部,其外侧壁设置有清洁毛刷9,所述软磁板8之间形成磁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将藻类生物及营养液注入到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筒1中,藻类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微藻长时间在培育池内,容易与培养筒1的内壁产生粘附,通过防贴壁机构对培养筒1筒壁产生的微藻生物进行清理,启动旋转电机5带动软磁板8转动,软磁板8设置的清洁毛刷9可对培养筒1筒壁贴附的微藻生物进行清理,避免了大量的微藻生物粘附在培养筒1筒壁上遮挡光照进而影响培养筒1内部的微藻培养,使得光利用率更高,保持其透光性,微藻更好的生长,提高了培养装置的工业实用性。
在微藻生物固定化培养过程中通过附加磁场作用来促进微藻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可降低微藻培养成本,软磁板8设置在培养筒1筒壁内,既能清理粘附在筒壁的微藻生物,同时形成的磁场也能促进微藻的细胞生长和生物化合物合成;除此之外,软磁板8通过电动伸缩杆6在培养筒1内伸缩滑动,可以改变其转动时的内径大小,从而可均匀对培养筒1筒壁内环及外环的藻类生物施加磁场作用,保证藻类生物平衡生长;另外的,软磁板8还具有搅拌的功能,适当增加培养筒1内的搅拌强度可以改善培养筒1内的流场,使藻类均匀分布在培养筒1内,降低湍流强度,减少贴壁生长的可能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培养筒1侧壁设置阻磁环板2有效阻止外界产生的磁场对软磁板8的干扰。
具体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曝气板10、曝气管11、曝气头12和曝气机13,所述曝气板10设于所述培养筒1底面,其内部中空,若干所述曝气头12设置在曝气板10顶面,所述曝气管11一端连接曝气板10,另一端连接曝气机13,所述曝气机13位于培养筒1外壁;设置若干个曝气头12对培养筒1底部进行曝气,一方面能对藻类生物曝气增氧,另一方面能防止培养筒1内沉底的藻类生物贴底部生长。
具体的,还包括盖体18,所述培养筒1顶部敞口,所述盖体18盖放在培养筒1上,所述旋转电机5设置在盖体18顶面,盖体18可取出,从而可定期清洗盖体18或培养筒1内壁和底部的沉积物,可以避免藻类生物在沉积物上生长,并且保持培养筒1内的环境清洁和卫生。
具体的,所述培养筒1顶部设有排气机构4,所述排气机构4包括气泵19、排气管20以及阀门21,所述气泵19位于培养筒1内部,所述排气管20一端穿过盖体18与气泵19连接,另一端位于盖体18外部,所述阀门21设置在排气管20上,排气机构4和曝气机构形成气体循环作用,将阀门21开启后,培养筒1内的气体可以被气泵19抽出,并通过排气管20向培养筒1的外出排出,避免废气聚集在培养筒1内部。
具体的,所述培养筒1外壁设有进水管14,可对培养筒1内注入藻类生物营养液。
具体的,还包括环形灯管3、透光环板16,所述透光环板16设置在培养筒1内壁上,并位于阻磁环板2和软磁板8之间,所述环形灯管3设置在透光环板16中,透光环板16内的环形灯管3可为培养筒1内的藻类生物提供光源,有效控制光照强度促进藻类生物生长和提高其产量。
具体的,所述盖体18上方设有把手22,通过把手22可将盖体18进行提升拉起,以便于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筒、阻磁环板、曝气机构、防贴壁机构;所述培养筒侧壁设有阻磁环板,所述曝气机构用于向培养筒内部曝气增氧;所述防贴壁机构包括旋转电机、电动伸缩杆、转动杆、套筒、横杆、软磁板、清洁毛刷,所述旋转电机位于培养筒顶面,其输出轴伸入到培养筒内部与转动杆顶端连接,所述套筒对称设置在转动杆外壁上,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在套筒内部,所述横杆一端伸入套筒内部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软磁板顶面,所述软磁板位于培养筒内部,其外侧壁设置有清洁毛刷,所述软磁板之间形成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机构包括曝气板、曝气管、曝气头和曝气机,所述曝气板设于所述培养筒底面,其内部中空,若干所述曝气头设置在曝气板顶面,所述曝气管一端连接曝气板,另一端连接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位于培养筒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所述培养筒顶部敞口,所述盖体盖放在培养筒上,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盖体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筒顶部设有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气泵、排气管以及阀门,所述气泵位于培养筒内部,所述排气管一端穿过盖体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位于盖体外部,所述阀门设置在排气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筒外壁设有进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灯管、透光环板,所述透光环板设置在培养筒内壁上,并位于阻磁环板和软磁板之间,所述环形灯管设置在透光环板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方设有把手。
CN202322034749.5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Active CN220537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4749.5U CN220537784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4749.5U CN220537784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7784U true CN22053778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4749.5U Active CN220537784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7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90504A1 (zh)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培养的转盘式光生物反应器
CN210193886U (zh) 一种高效封闭式海洋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CN102511432B (zh) 一种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方法
CN109548720A (zh) 基于异位生物絮团培育和原位硝化的复合对虾养殖系统
CN106035244A (zh) 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
CN204022814U (zh) 一种全自动藻类培养装置
CN2351950Y (zh) 藻类生物反应器
CN203505343U (zh) 一种高密度轮虫养殖系统
CN102267787A (zh) 畜禽养殖污染沼液的处理方法
WO2022094999A1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增氧装置
CN220537784U (zh) 一种用于虾苗食用的藻类培养装置
CN208338672U (zh) 一种工业化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09702744U (zh) 一种微藻的二级培养装置
CN104719207A (zh) 一种用废旧塑料桶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方法
CN1232169C (zh) 上升流贝类幼虫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CN105475195B (zh) 一种用废旧汽油桶无公害培养九孔鲍稚贝的方法
CN209685793U (zh)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藻类培养装置
CN110447580A (zh) 一种可循环型淡水珍珠养殖方法
CN215123369U (zh) 一种鱼与植物共生培养箱
CN109329040A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氨氮生物转化方法
CN211932151U (zh) 一种高密度轮虫的培养装置
CN209957772U (zh) 一种用于光合细菌培养的装置
CN20910595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养鱼装置
CN215602695U (zh)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池增氧设备
CN102092854B (zh) 一种水处理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