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5374U -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5374U
CN220535374U CN202321987348.5U CN202321987348U CN220535374U CN 220535374 U CN220535374 U CN 220535374U CN 202321987348 U CN202321987348 U CN 202321987348U CN 220535374 U CN220535374 U CN 220535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transmission
pull
reel
pu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73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保永
张宇健
吴越
杨扬
刘贤平
俞建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73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5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5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5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遮阳帘结构包括卷轴、帘片、拉件和传动机构。卷轴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拉件设置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线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和第一线轮。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拉件另一侧的端部同步移动,有效维持了拉件的平衡,避免了拉件一侧只有一侧受力时稳定性较差、发生倾斜卡顿在导轨内的情况发生,降低了遮阳帘的运行阻力,进一步提高了遮阳帘拉开和关闭过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遮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安装于车顶,可前后或上下开启,能够使车内空气与外界流通,增加新鲜空气进入,为车主带来健康、舒适的享受。汽车天窗包括活动式天窗和固定式天窗。为了控制车内的光线效果,天窗上常设有遮阳帘,通过遮阳帘卷轴总成实现对遮阳帘的打开和关闭功能。
目前现有汽车遮阳帘中,为了随心所欲地控制遮蔽面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一般开发出许多具有随拉随停功能的遮阳帘。如图1所示,将滑块装配在拉件上,滑块与拉绳相连接,拉绳绕过滚轮绕在卷轴端的线轮上。拉绳通过卷轴端的线轮卷入放出,拉件端拉绳带动滑块,拉绳带动滑块。当手动打开遮阳帘时,缠绕在线轮的拉绳放出,到合适位置时停止施力,遮阳帘保持静止。关闭遮阳帘时,线轮又会卷入拉绳,以此实现随拉随停功能。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手动拉动遮阳帘过程中阻力较大,当拉动拉件的某一端时,由于拉件两端受力不均,容易倾斜并在导轨内部卡住,运动过程的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易出现功能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提高遮阳帘运动稳定性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遮阳帘运行过程稳定性差、易卡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遮阳帘结构,包括:
卷轴,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
沿着第一方向可活动的拉件,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拉件与所述卷轴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帘片,一端与所述卷轴固定连接并绕卷于所述卷轴布置,另一端与所述拉件固定连接;所述拉件用于带动所述帘片沿着第一方向展开或收卷于所述卷轴;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线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和第一线轮,使所述拉件受到沿着第一方向且背离所述卷轴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轮与第一端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二线轮与第二端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一转向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过第一转向部件缠绕于所述第二线轮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部件缠绕于所述第一线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向部件包括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二线轮连接;
所述第三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四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与所述第一线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位于所述拉件远离卷轴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二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之间设有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第五转动件、第六转动件和第七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向部件包括第八转动件、第九转动件和第十转动件;
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五转动件、第六转动件和第七转动件与所述第二线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第八转动件、第九转动件和第十转动件,与所述第一线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转动件和第八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拉件远离所述卷轴的一侧,所述第六转动件、第七转动件、第九转动件和第十转动件设置于所述卷轴远离拉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线轮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从第二端部到第一线轮的距离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部件的转向角度为80-100°,所述第二转向部件的转向角度为8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拉件的两端,用于引导所述拉件沿着第一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拉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帘片的展开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相适配,可在第一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相适配,可在第二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传动件连接。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窗装置,包括:
玻璃组件;
遮阳帘结构,为第一方面所述遮阳帘结构,所述遮阳帘结构与所述玻璃组件固定连接。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车辆主体;
遮阳帘结构,为第一方面所述的遮阳帘结构,所述遮阳帘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顶部。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将拉件的第一端部与卷轴的第二线轮连接,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将拉件的第二端部与卷轴的第一线轮连接。如此设置,无论拉件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受力,都能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拉件另一侧的端部同步移动,有效维持了拉件的平衡,避免了拉件一侧只有一侧受力时稳定性较差、发生倾斜卡顿在导轨内的情况发生,降低了遮阳帘的运行阻力,进一步提高了遮阳帘拉开和关闭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遮阳帘的正常运行,增加了遮阳帘运行循环次数,延长了遮阳帘结构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汽车遮阳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遮阳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遮阳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遮阳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遮阳帘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滑轮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帘片;
2、拉件,21、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
3、卷轴,31、第一线轮,32、第二线轮;
41、第一传动组件,411、第一传动件,412、第一转动件,413、第二转动件,414、第五转动件,415、第六转动件,416、第七转动件,
42、第二传动组件,421、第二传动件,422、第三转动件,423、第四转动件,424、第八转动件,425、第九转动件,426、第十转动件;
51、第一滑块,52、第二滑块,53、第一导轨,54、第二导轨;
61、第一滑轮支座,62、第二滑轮支座;
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阳帘结构,包括卷轴3、帘片1、拉件2、和传动组件。卷轴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线轮31和第二线轮32。帘片1的一端与所述卷轴3固定连接并绕卷于所述卷轴3布置,另一端与所述拉件固定连接。拉件2可沿着第一方向活动,拉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所述拉件2与所述卷轴3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拉件2用于带动所述帘片1沿着第一方向展开或收卷于所述卷轴3。传动机构用于保持拉件的受力平衡,使所述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同步移动,提高拉件运动过程的稳定性。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41和第二传动组件4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1连接所述第一端部21和第二线轮32,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2连接所述第二端部22和第一线轮31,使所述拉件2受到沿着第一方向且背离所述卷轴3的作用力。
第一方向与拉件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与拉件2的长度方向平行。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如箭头A所示,第二方向如箭头B所示,拉件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拉件2是用于拉动帘片1的部件。不限地,拉件2可以是拉杆、拉柱、拉棍、拉条等。拉件2设置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分别位于拉件2的两端。
帘片1是用于遮蔽光线部件。具体地,帘片1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遮阳帘材料,如阳光面料、半遮光面料和全遮光面料。帘片1的长度方向一端与卷轴3连接,并绕卷于卷轴3布置;另一端与拉件固定连接。帘片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拉件2固定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拉件2带动帘片1,使帘片1绕卷于卷轴3上或从卷轴3上展开。当帘片1从卷轴3上展开时,帘片1处于展开状态,为用户遮挡光线;当帘片1绕卷于卷轴3上时,帘片1处于收卷状态。
卷轴3是用于收卷帘片1的部件。具体地,卷轴3与拉件2平行设置,卷轴3的长度方向与拉件2的长度方向相同。卷轴3设置第一线轮31和第二线轮32,第一线轮31和第二线轮32分别固定在卷轴3的两端,可在卷轴3的两侧独立转动。卷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扭簧,分别通过两端的扭簧与第一线轮31和第二线轮32连接。具体地,卷轴和扭簧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可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传动机构用于将拉件2任一端部的运动传导至另一端,使所述拉件受到沿着第一方向且背离所述卷轴的作用力,带动拉件2的两端同步移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41和第二传动组件42。第一传动组件41与所述拉件2的第一端部21连接,第二传动组件42与所述拉件2的第二端部22连接。当用户拉动拉件2时,无论第一端部21受力移动还是第二端部22受力移动,都会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另一个端部同步移动。
不限地,当用户需要拉动拉件2时,不仅可以采用人工手动拉的方式,也可以工具来拉动拉件,还可采用电机驱动拉件2进行移动,在此并不限制驱动拉件2移动的方式。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1将拉件2的第一端部21与卷轴3的第二线轮32连接,通过第二传动组件42将拉件2的第二端部22与卷轴3的第一线轮31连接。如此设置,无论拉件2的第一端部21或第二端部22受力,都能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拉件2另一侧的端部同步移动,有效维持了拉件2的平衡,避免了拉件2一侧只有一侧受力时稳定性较差、发生倾斜卡顿在导轨内的情况发生,降低了遮阳帘的运行阻力,进一步提高了遮阳帘拉开和关闭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遮阳帘的正常运行,增加了遮阳帘运行循环次数,延长了遮阳帘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轮31与第一端部21同侧设置,所述第二线轮32与第二端部22同侧设置。所述第一线轮31与所述第一端部21设置在拉件2设置在拉件往第二方向B的一侧,所述第二线轮32与第二端部22设置在拉件远离第二方向B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1包括第一传动件411和第一转向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411的一端与所述拉件2的第一端部21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过第一转向部件缠绕于所述第二线轮32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2包括第二传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2的第二端部22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部件缠绕于所述第一线轮31上。
不限地,第一传动件411和第二传动件可以是拉绳、拉索、拉链等柔性连接件。第一线轮31和第二线轮32的旋转方向相同。
第一线轮31与第一端部21设置在拉件2往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线轮32与第二端部22设置在拉件2远离第二方向的一侧。如图2所示,第一线轮31和第一端部21都位于所述帘片的左侧,第二线轮32和第二端部22都位于帘片1的右侧。
第一转向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用于改变第一传动件的受力方向。第一转向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可以是具有弧形外轮廓的部件,如圆钉、圆柱、定滑轮等等。第一传动件可以绕第一转向部件滑动,第二传动件可以绕第二转向部件滑动。如此设置,既能引导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路径,改变力的方向,又能减小第一传动件与第一转向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第二传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更好地带动拉件移动。
第一传动件411经过第一转向部件后改变了拉力的方向,将第一端部21受到的拉力传导至第二线轮32处,使得第二线轮32处进一步缠绕或放出第一传动件411。
第二传动件经过第二转向部件后改变了拉力的方向,将第二端部22受到的拉力传到至第一线轮31处,使得第一线轮31与第二线轮32同步转动,同步地缠绕或放出第二传动件。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和所述第二转向部件采用两个以上的定滑轮。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412和第二转动件413,所述第二转向部件包括第三转动件422和第四转动件423。所述第一转动件412与所述第一端部21同侧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件413与所述第二端部22同侧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4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21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转动件412和第二转动件413,与所述第二线轮32连接。所述第三转动件422与所述第二端部22同侧设置,所述第四转动件423与所述第一端部21同侧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22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三转动件422和第四转动件423,与所述第一线轮31连接。
具体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为定滑轮。
如图3所示,第一转动件412设置于拉件2的左侧,在拉件的第二方向上与第一端部21位于同侧。第二转动件413设置于拉件2的右侧,在拉件的第二方向上与第二端部22位于同侧。第三转动件422设置于第二转动件413的同侧,第四转动件423设置于第一转动件412的同侧。
第一传动件411的一端与第一端部21连接,另一端先向上经过第一转动件412,再向右经过第二转动件413,经过第二转动件413后继续向下并缠绕在第二线轮32上。第二线轮32和第一线轮31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线轮32在第一传动件411的拉动下旋转,带动卷轴3本体和第一线轮31同向转动。第二传动件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线轮31上,另一端向上经过第四转动件423并向右绕过第三转动件422,向下连接第二端部22。当下拉第一端部21时,第一传动件411和第二传动件的运动方向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412和第二转向件413位于所述拉件2远离卷轴3的一侧。如此设置,可避免第一转动件414和第二转动件415对帘片1的展开和干扰造成干涉。第一转动件412和第三转动件422到卷轴3的距离大于拉件2到卷轴3的最远距离。如此设置,第一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位于拉杆的前端,使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可对拉件施加远离卷轴方向的作用力,保证拉件2能移动到顶部和底部,使帘片1充分展开。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412、第二转动件413、第三转动件422和第四转动件423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转动件413和第四转动件423分别位于所述帘片1的两侧。
第一转动件412、第二转动件413、第三转动件422和第四转动件423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使得遮阳帘结构整体的厚度更薄,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当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见也可不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411从第一端部21到第二线轮32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传动件421从第二端部22到第一线轮31的距离相同。如此设置,第一传动件411和第二传动件421的每次移动的距离相等,进而使得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移动的距离也相等,保证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可以实现同步移动,也可实现随拉随停的效果。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412和第四转动件423之间、所述第二转动件413和第三转动件422之间设置一定间距,使所述第一传动件411和第二传动件相互独立。具体第,第一转动件412和第四转动件423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第四转动件423设置于第一转动件412的外侧,位于第一转动件412远离拉件2的一侧。第三转动件422设置于第二转动件413的外侧,第三转动件422的位置于第一转动件412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转动件413和第三转动件422之间保持同样大小的间距。
不限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也可不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彼此错开、保持一定的间距,在遮阳帘机构的长度、宽度或厚度方向错位设置,互相不干涉彼此的运动。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只要能改变拉力的传导方向,使拉杆受到第一方向的拉力,拉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同步运动的,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部件的转向角度为80-100°,所述第二转向部件的转向角度为80-100°。
所述第一传动件经过所述第二转动件后转向80-100°与所述第二线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经过第三转动件后转向80-100°与所述第一线轮连接。将第一传动件的转动角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避免转动角度太大从第一转向部件上脱离而偏离预设路径的情况发生。
如图6所示,第一滑轮支座61用于固定第一转动件412和第四转动件423,第二滑轮支座62用于固定第二转动件413和第三转动件422。第一滑轮支座61和第二滑轮支座62分别设置在拉件2的两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第五转动件414、第六转动件415和第七转动件416,所述第二转向部件包括第八转动件424、第九转动件425和第十转动件426。
所述第一传动件411的一端与所述拉件2的第一端部21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五转动件414、第六转动件415和第七转动件416与所述第二线轮32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421的一端与所述拉件2的第二端部22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第八转动件424、第九转动件425和第十转动件426,与所述第一线轮3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转动件414和第八转动件424设置在拉杆2远离卷轴3的一侧,第六转动件415、第七转动件416、第八转动件425和第九转动件426设置在卷轴3远离拉杆2的一侧。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拉件2的两端,用于引导所述拉件2沿着第一方向滑动。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53、第二导轨54、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所述第一导轨53和第二导轨54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拉件2的两端,所述第一导轨53和所述第二导轨5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帘片1的展开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滑块51与第一导轨53相适配,可在第一导轨53上滑动;所述第二滑块52与第二导轨54相适配,可在第二导轨54上滑动;所述第一滑块51与所述第一端部21和第一传动件411连接,所述第二滑块52与所述第二端部22和第二传动件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导轨53设置于所述拉件2的左侧,所述第二导轨54设置于拉件2的右侧。第一导轨53和第二导轨5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帘片1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一端部21通过第一滑块51在第一导轨53内滑动,第二端部22通过第二滑块52在第二导轨54内移动。如此设置,不仅能引导拉件2的移动方向,使拉件2沿帘片1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也能减小拉件2移动时的阻力。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41采用第一滑轮支座61进行固定,第一滑轮支座61设置于第一导轨53上。第二传动组件42采用第二滑轮支座62进行固定,第二滑轮支座62设置在第二导轨54上。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窗装置,包括玻璃组件和遮阳帘结构。所述遮阳帘结构为第一方面所述的遮阳帘结构,与所述玻璃组件固定连接。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遮阳帘结构,为第一方面所述的遮阳帘结构。所述遮阳帘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顶部。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对本申请某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理解,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实施例,供读者参考。
工作过程:
图2为传动机构沿拉件2前端走线的示意图。拉杆前端指的是拉杆远离卷轴的一侧,即第一方向。第一传动件为第一拉绳,第二传动件为第二拉绳。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当用户对拉件2的第一端部21施力,使拉件2的第一端部21往卷轴3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块51随着第一端部21移动,带动第一拉绳一同往卷轴3的方向移动。第一拉绳的一端被第一滑块51带动,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转动件413、第四转动件423后与第二线轮32连接。在第一拉绳的作用下,第二线轮32随之转动,进一步放出第一拉绳。第二线轮32的转动不仅带动卷轴3转动,而且也会带动第一线轮31同向转动。第一线轮31与第二线轮32同步转动并将第二拉绳放出,第二拉绳依次绕过第一转动件412和第三转动件422与第二滑块52连接。在第二拉绳的作用下,第二滑块52向卷轴3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同步移动,将遮阳帘打开。
同样地,当用户对拉件2的第二端部22施力,使拉件2的第二端部22往卷轴3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块52随着第二端部22移动,带动第二拉绳一同往卷轴3的方向移动。第二拉绳的一端被第二滑块52带动,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三转动件422、第四转动件423后与第一线轮31连接。在第二拉绳的作用下,第一线轮31随之转动,进一步放出第二拉绳。第一线轮31的转动不仅带动卷轴3转动,而且也会带动第二线轮32同向转动。第二线轮32与第一线轮31同步转动并将第一拉绳放出,第一拉绳依次绕过第二转动件413和第一转动件411与第一滑块51连接。在第一拉绳的作用下,第一滑块51向卷轴3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同步移动,将遮阳帘打开。
图4为传动机构沿卷轴3后端走线的示意图。后端指的是卷轴远离拉杆的一侧。当拉件2的第一端部21受力时,第一传动件411通过第五转动件414与第六转动件415连接,绕第七转动件416来到卷轴3的第二线轮32处,连接于第二线轮32上。第二线轮32的转动带动第一线轮31同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动件421通过第十转动件426,并绕第九转动件425转换方向,随后经过第八转动件424与第二端部22连接,带动拉件2的第二端部22移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的实质理念,利用本申请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轴,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
沿着第一方向可活动的拉件,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拉件与所述卷轴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帘片,一端与所述卷轴固定连接并绕卷于所述卷轴布置,另一端与所述拉件固定连接;所述拉件用于带动所述帘片沿着第一方向展开或收卷于所述卷轴;
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线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和第一线轮,使所述拉件受到沿着第一方向且背离所述卷轴的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轮与第一端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二线轮与第二端部同侧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一转向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过第一转向部件缠绕于所述第二线轮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绕过第二转向部件缠绕于所述第一线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向部件包括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二线轮连接;
所述第三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四转动件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与所述第一线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位于所述拉件远离卷轴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位于同一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二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之间设有间距。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部件包括第五转动件、第六转动件和第七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向部件包括第八转动件、第九转动件和第十转动件;
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五转动件、第六转动件和第七转动件与所述第二线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拉件的第二端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第八转动件、第九转动件和第十转动件,与所述第一线轮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转动件和第八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拉件远离所述卷轴的一侧,所述第六转动件、第七转动件、第九转动件和第十转动件设置于所述卷轴远离拉件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线轮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从第二端部到第一线轮的距离相同。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部件的转向角度为80-100°,所述第二转向部件的转向角度为80-10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拉件的两端,用于引导所述拉件沿着第一方向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拉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帘片的展开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相适配,可在第一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相适配,可在第二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传动件连接。
13.一种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组件;
遮阳帘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遮阳帘结构,所述遮阳帘结构与所述玻璃组件固定连接。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
遮阳帘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遮阳帘结构,所述遮阳帘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顶部。
CN202321987348.5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20535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7348.5U CN220535374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7348.5U CN220535374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5374U true CN22053537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7348.5U Active CN220535374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5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8041B2 (en) Manually activated roll-up window shade
JP2003041873A (ja) ローラブラインド
KR20080083593A (ko) 차량용 선스크린 블라인드
CN220535374U (zh) 一种遮阳帘结构、天窗装置和车辆
US4846242A (en) Roll shutter for roof windows
CN110733317B (zh) 卷帘组件
US20120145339A1 (en) Vehicular shade assembly
CN201924811U (zh) 一种中空玻璃内置磁滑块控制的卷帘装置
CN217227263U (zh) 一种天窗遮阳帘装置
CN111532113B (zh) 汽车遮阳帘循环联动机构
CN209921019U (zh) 一种联动式全遮蔽汽车天窗遮阳帘
CN214215451U (zh) 塞拉门风道的遮挡装置、塞拉门及车辆
CN209921018U (zh) 一种全遮蔽汽车天窗遮阳帘
CN213676337U (zh) 遮阳帘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800819U (zh) 新型天棚帘
CN220809096U (zh) 一种稳定同步型遮阳帘结构
CN213768228U (zh) 具有拉索驱动结构的汽车天窗遮阳帘
CN218876858U (zh) 一种汽车天窗遮阳帘
JP5591068B2 (ja)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CN221137564U (zh) 遮阳帘装置及车辆
CN219277216U (zh) 一种汽车遮阳帘
CN221213446U (zh) 用于车辆天窗的卷阳帘系统及车辆
CN219277215U (zh) 一种遮阳帘的卷帘驱动机构
CN215292286U (zh) 一种防风拉链卷帘
CN109153318B (zh) 用于车辆的开放式车顶构造以及在其中使用的卷帘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