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1264U -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1264U
CN220531264U CN202322269401.4U CN202322269401U CN220531264U CN 220531264 U CN220531264 U CN 220531264U CN 202322269401 U CN202322269401 U CN 202322269401U CN 220531264 U CN220531264 U CN 220531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liquid
liquid inlet
liquid outl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94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nuo Intelligent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nuo Intelligent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nuo Intelligent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nuo Intelligent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94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1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1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1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包括依次连接的泵上盖、泵下盖、泵壳、泵体、电机,所述泵壳与泵体相互连通,中间设有活塞混合腔和活塞支架,所述活塞混合腔与泵壳配合相接,所述活塞混合腔与泵下盖之间还设有止逆阀,所述活塞支架支撑活塞混合腔;还包括进气管、泵气阀和泵气阀开关,所述泵下盖与泵壳相接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泵气阀连接;通过泵气阀和泵气阀开关内部的螺旋纹结构,在旋转时泵气阀开关向外移动,使空气从泵气阀开关的第二通气孔进入,再通过泵气阀的第一通气孔进入进气管,从而控制气体输送,实现液体传输或气液传输的多种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背景技术
气液混合多用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泵,它可以将气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并输送至目的地。这种泵通常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在化学、制药、食品和饮料等行业。气液混合多用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泵内的搅拌器将气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泵的出口将混合物输送至目的地。在泵内,气体和液体通过搅拌器充分混合,从而使得气体能够溶解在液体中,或者液体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气体中。气液混合多用泵的特点是能够将气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并且不会产生气泡或分层现象。此外,这种泵还具有较高的输送效率和较低的能耗,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气液混合泵是直接将气液充分混合,只有单一的气液混合功能,而且不能控制气体的输送。而公开号为CN2151708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液混合输送的离心泵结构,主要通过分离腔,实现气液分离,避免气体在占用泵腔空间的同时降低泵的吸力,提高生产效率。也没有解决气液控制输送及多用途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在可以控制气体输送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液体传输或气液传输的多种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通过进气管配合泵气阀和泵气阀开关,利用螺旋纹的结构的开关来控制气体的进入,在开关的同时产生内外压力差,将气体输送泵内,可以更好的实现气液混合,而且可以实现液体混合及气液混合的多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包括依次连接的泵上盖、泵下盖、泵壳、泵体、电机,所述泵壳与泵体相互连通,中间设有活塞混合腔和活塞支架,所述活塞混合腔与泵壳配合相接,所述活塞混合腔与泵下盖之间还设有止逆阀,所述活塞支架支撑活塞混合腔;
还包括进气管、泵气阀和泵气阀开关,所述泵下盖与泵壳相接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泵气阀连接;
所述泵气阀的一端向外延伸有连通轴,所述连通轴包括轴体和末端,轴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末端为锥体结构,锥体的顶点部位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连通轴与进气管相互连通;
所述泵气阀的内部为中空的柱体结构,内壁设有螺旋纹,底部有锥槽,所述锥槽与连接轴的轴体相连通;
所述泵气阀开关为与泵气阀的内部相适应的柱体结构,外壁设有与泵气阀内壁相对应的螺旋纹,泵气阀开关与泵气阀相接的一面向外凸起一锥台,所述锥台与锥槽配合相接;所述泵气阀开关的非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泵上盖与泵下盖相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分别设有上进液区和上出液区,所述上出液区位于中间部分,所述上进液区位于上出液区的外围,所述上进液区与上出液区之间设有上间隔部,所述上间隔部将上进液区和上出液区隔开;
所述上进液区内设有若干连接柱;所述上出液区内设有若干凸块,从上出液区到泵上盖边缘还设有上出液通道,所述上出液通道与上出液区连通。
具体的,通过上间隔部将上进液区与上出液区隔开,节约了内部空间,凸块减小内部空间,增加内部压力,可以使气液更好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泵下盖与泵上盖相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分别设有下进液区和下出液区;所述下出液区位于与上出液区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下进液区位于与上进液区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下进液区与下出液区之间设有下间隔部,所述下间隔部与上间隔部的位置相对应,下间隔部将下进液区和下出液区隔开;
所述下进液区内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柱配合相接;
所述下进液区设有若干进液盘,所述进液盘的边缘和进液区之间为斜向下的坡型结构,所述进液盘中间向内凹陷,上面设有若干进液孔,进液盘的中间向外凸起的部分设有止逆接孔;
所述下出液区内中间设有凸体,凸体周围设有出液孔,从下出液区到泵下盖边缘还设有下出液通道,所述下出液通道的位置与上出液通道相对应,下出液通道与下出液区连通。
具体的,所述上间隔部与下间隔部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可以防止液体从进液区未经混合而直接流入出液区;
连接孔与连接柱的配合相接,可以防止在工作时泵上盖与泵下盖之间产生位移;
进液盘的坡型结构可以使气液产生更好的混合效果,中间向内凹陷便于液体从进液孔流过。
优选的,所述泵下盖与泵壳相接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环绕的区域与进液盘的位置相对应且面积大于进液盘的面积,第一限位件所环绕的区域向内凹陷与进液盘之间形成止逆间,所述出液孔与止逆间连通。
具体的,通过止逆间和止逆阀,可以将进液孔与出液孔隔开,也防止液体从进液孔回流,第一限位件处配合活塞混合腔的连接形成完整密封的腔体。
优选的,所述泵上盖上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与上进液区和下进液区连通;
所述泵下盖与泵壳相接的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上出液通道和下出液通道连通。
具体的,所述进液口设置在靠近进气口的位置;可以使液体和气体同时进入进液区后就可以充分混合。
优选的,所述止逆阀包括盘体和连接件,连接件上有环形凸起结构,所述连接件与止逆接孔配合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盘体向内凹陷,连接件与盘体之间设有凸台,进液盘与止逆阀相接的一端的中间设有连接凹槽,连接件通过止逆接孔与进液盘固定相接时,凸台与连接凹槽配合相接。
具体的,止逆阀将进液孔与出液孔隔开,防止液体从进液孔回流;盘体向内凹陷,可以使液体流进止逆阀盘体时,更好的防止液体从进液孔逆流。
优选的,所述活塞混合腔包括若干混合腔体,所述混合腔体为碗体结构,碗体结构的周围为支撑台,所述碗体结构的圆形边缘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配合相接;
所述混合腔体下设有支撑柱和连接轴,连接轴为锥形结构,连接轴中部有环形凸起,用于和活塞支架配合相接;所述活塞混合腔一体成型。
具体的,所述活塞混合腔可以是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弹性效果可以配合电机运动,将气液充分混合。
优选的,所述泵壳与泵下盖相接的一端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与活塞混合腔的支撑台形状相同,卡位槽中间设有与混合腔体数量相同的圆洞,所述圆洞的大小与碗体大小相适应,所述活塞混合腔的支撑柱和连接轴穿过所述泵壳的圆洞,支撑台与卡位槽配合相接,所述连接轴位于泵体内。
具体的,通过泵壳的卡位槽将活塞混合腔固定在卡位槽内,保证活塞混合腔在电机的作用下稳定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活塞支架位于泵体内并与电机驱动连接,活塞支架周围设有与混合腔体数量相同的轴孔,所述连接轴穿过轴孔,连接轴的环形凸起与轴孔配合相接。
具体的,活塞支架周围的轴孔与活塞混合腔连接,中间与电机通过转轴驱动连接,电机提供动力,带动转轴进行偏心转动,进而引起活塞支架的上下震动,活塞支架带动活塞混合腔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电机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沿电机轴的延伸方向凸起形成环绕电机轴的凸缘部,通过凸缘部与泵体底部卡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泵气阀与泵气阀开关之间的螺旋纹,即可以产生很好的密封,又可以实现控制气体输送的功能;通过上、下间隔部将进液区和出液区分开,节约了内部空间,增加内部压力,产生更好的气液混合效果;密封圈的设计可以防止液体从进液区未经混合直接流入出液区,也保证了密封性;进液盘的坡型结构可以使气液产生更好的混合效果,中间向内凹陷便于液体从进液孔流过;进液口设置在靠近进气口的位置;可以使液体和气体同时进入进液区后就可以充分混合;止逆阀将进液孔与出液孔隔开,防止液体从进液孔回流;盘体向内凹陷,可以使液体流进止逆阀盘体时,更好的防止液体从进液孔逆流;活塞混合腔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弹性效果可以配合电机运动,将气液充分混合;通过泵壳的卡位槽将活塞混合腔固定在卡位槽内,保证活塞混合腔在电机的作用下稳定的运动;活塞支架周围的轴孔与活塞混合腔连接,中间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电机提供动力,通过活塞支架带动活塞混合腔运动,使气液在活塞混合腔的混合腔体内充分混合,最终达到控制进气的功能,实现多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产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泵气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泵气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泵气阀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泵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泵下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泵下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止逆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活塞混合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活塞混合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活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泵上盖;102、上进液区;103、上出液区;104、上间隔部;105、连接柱;106、上出液通道;107、进液口;
201、泵下盖;202、下进液区;203、下出液区;204、下间隔部;205、连接孔;206、下出液通道;207、出液口;208、进气口;209、进液盘;210、进液孔;211、止逆接孔;212、出液孔;213、第一限位件;214、止逆间;215、连接凹槽;
301、泵壳;302、卡位槽;
401、泵体;
501、活塞混合腔;502、混合腔体;503、支撑台;504、第二限位件;505、支撑柱;506、连接轴;
601、活塞支架;602、轴孔;
701、止逆阀;702、盘体;703、连接件;704、凸台;
801、泵气阀;802、连通轴;803、第一通气孔;804、锥槽;
901、泵气阀开关;902、锥台;903、第二通气孔;
1001、进气管;
110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4,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包括依次连接的泵上盖101、泵下盖201、泵壳301、泵体401、电机1101,所述泵壳301与泵体401相互连通,中间设有活塞混合腔501和活塞支架601,所述活塞混合腔501与泵壳301配合相接,所述活塞混合腔501与泵下盖201之间还设有止逆阀701,所述活塞支架601支撑活塞混合腔501;
还包括进气管1001、泵气阀801和泵气阀开关901,所述泵下盖201与泵壳301相接的一端设有进气口208,所述进气管1001的一端与进气口208连接,另一端与泵气阀801连接;
所述泵气阀801的一端向外延伸有连通轴802,所述连通轴802包括轴体和末端,轴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末端为锥体结构,锥体的顶点部位设有第一通气孔803,所述连通轴802与进气管1001相互连通;
所述泵气阀801的内部为中空的柱体结构,内壁设有螺旋纹,底部有锥槽804,所述锥槽804与连接轴506的轴体相连通;
所述泵气阀开关901为与泵气阀801的内部相适应的柱体结构,外壁设有与泵气阀801内壁相对应的螺旋纹,泵气阀开关901与泵气阀801相接的一面向外凸起一锥台902,所述锥台902与锥槽804配合相接;所述泵气阀开关901的非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气孔903。
所述第二通气孔903与锥台902较大的一面部分重合。
所述泵上盖101与泵下盖201相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分别设有上进液区102和上出液区103,所述上出液区103位于中间部分,所述上进液区102位于上出液区103的外围,所述上进液区102与上出液区103之间设有上间隔部104,所述上间隔部104将上进液区102和上出液区103隔开;
所述上进液区102内设有三个连接柱105;所述上出液区103内设有三个凸块,从上出液区103到泵上盖101边缘还设有上出液通道106,所述上出液通道106与上出液区103连通。
通过上间隔部104将上进液区102与上出液区103隔开,节约了内部空间,凸块减小内部空间,增加内部压力,可以使气液更好的混合。
所述泵下盖201与泵上盖101相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分别设有下进液区202和下出液区203;所述下出液区203位于与上出液区103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下进液区202位于与上进液区102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下进液区202与下出液区203之间设有下间隔部204,所述下间隔部204与上间隔部104的位置相对应,下间隔部204将下进液区202和下出液区203隔开;
所述下进液区202内设有三个连接孔205,所述连接孔205与连接柱105配合相接;
所述下进液区202设有三个进液盘209,所述进液盘209的边缘和进液区之间为斜向下的坡型结构,所述进液盘209中间向内凹陷,上面设有四个进液孔210,进液盘209的中间向外凸起的部分设有止逆接孔211;
所述下出液区203内中间设有凸体,凸体周围设有三组总共六个出液孔212,从下出液区203到泵下盖201边缘还设有下出液通道206,所述下出液通道206的位置与上出液通道106相对应,下出液通道206与下出液区203连通。
所述上间隔部104与下间隔部204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可以防止液体从进液区未经混合而直接流入出液区;
连接孔205与连接柱105的配合相接,可以防止在工作时泵上盖101与泵下盖201之间产生位移;
进液盘209的坡型结构可以使气液产生更好的混合效果,中间向内凹陷便于液体从进液孔210流过。
所述泵下盖201与泵壳301相接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213,所述第一限位件213环绕的区域与进液盘209的位置相对应且面积大于进液盘209的面积,第一限位件213所环绕的区域向内凹陷与进液盘209之间形成止逆间214,所述出液孔212与止逆间214连通。
通过止逆间214和止逆阀701,可以将进液孔210与出液孔212隔开,也防止液体从进液孔210回流,第一限位件213处配合活塞混合腔501的连接形成完整密封的腔体。
所述泵上盖101上设有进液口107,进液口107与上进液区102和下进液区202连通;
所述泵下盖201与泵壳301相接的一端设有出液口207,所述出液口207与上出液通道106和下出液通道206连通。
所述进液口107设置在靠近进气口208的位置;可以使液体和气体同时进入进液区后就可以充分混合。
所述止逆阀701包括盘体702和连接件703,连接件703上有环形凸起结构,所述连接件703与止逆接孔211配合固定连接。
所述盘体702向内凹陷,连接件703与盘体702之间设有凸台704,进液盘209与止逆阀701相接的一端的中间设有连接凹槽215,连接件703通过止逆接孔211与进液盘209固定相接时,凸台704与连接凹槽215配合相接。
止逆阀701将进液孔210与出液孔212隔开,防止液体从进液孔210回流;盘体702向内凹陷,可以使液体流进止逆阀701盘体702时,更好的防止液体从进液孔210逆流。
所述活塞混合腔501包括三个混合腔体502,所述混合腔体502为碗体结构,碗体结构的周围为支撑台503,所述碗体结构的圆形边缘设有第二限位件504,所述第二限位件504与第一限位件213配合相接;
所述混合腔体502下设有三个支撑柱505和连接轴506,连接轴506为锥形结构,连接轴506中部有环形凸起,用于和活塞支架601配合相接;所述活塞混合腔501一体成型。
所述活塞混合腔501可以是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弹性效果可以配合电机1101运动,将气液充分混合。
所述泵壳301与泵下盖201相接的一端设有卡位槽302,所述卡位槽302与活塞混合腔501的支撑台503形状相同,卡位槽302中间设有与混合腔体502数量相同的三个圆洞,所述圆洞的大小与碗体大小相适应,所述活塞混合腔501的支撑柱505和连接轴506穿过所述泵壳301的圆洞,支撑台503与卡位槽302配合相接,所述连接轴506位于泵体401内。
通过泵壳301的卡位槽302将活塞混合腔501固定在卡位槽302内,保证活塞混合腔501在电机1101的作用下稳定的运动。
所述活塞支架601位于泵体401内并与电机1101驱动连接,活塞支架601周围设有与混合腔体502数量相同的3个轴孔602,所述连接轴506穿过轴孔602,连接轴506的环形凸起与轴孔602配合相接。
活塞支601架周围的轴孔602与活塞混合腔501连接,中间与电机1101通过转轴驱动连接,电机提供动力,带动转轴进行偏心转动,进而引起活塞支架的上下震动,活塞支架带动活塞混合腔上下运动。所述电机1101设有电机1101轴,所述电机1101沿电机1101轴的延伸方向凸起形成环绕电机1101轴的凸缘部,通过凸缘部与泵体401底部卡合固定。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控制气体输送的原理为,过泵气阀801和泵气阀开关901内部的螺旋纹结构,在向外旋转泵气阀开关901时,泵气阀开关901的锥台902与泵气阀801的锥槽804相分离,空气可以从泵气阀开关901的第二通气孔903进入,顺着连接轴506内部通过第一通气孔803进入进气管1001,再沿着进气管1001从进气口208进入泵内与液体混合;当向内旋转泵气阀开关901时,泵气阀开关901的锥台902与泵气阀801的锥槽804配合相接,第二通气孔903被挡住,从而防止气体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通过泵气阀801与泵气开关之间的螺旋纹,即可以产生很好的密封,又可以实现控制气体输送的功能;通过上、下间隔部204将进液区和出液区分开,节约了内部空间,增加内部压力,产生更好的气液混合效果;密封圈的设计可以防止液体从进液区未经混合直接流入出液区,也保证了密封性;进液盘209的坡型结构可以使气液产生更好的混合效果,中间向内凹陷便于液体从进液孔210流过;进液口107设置在靠近进气口208的位置;可以使液体和气体同时进入进液区后就可以充分混合;止逆阀701将进液孔210与出液孔212隔开,防止液体从进液孔210回流;盘体702向内凹陷,可以使液体流进止逆阀701盘体702时,更好的防止液体从进液孔210逆流;活塞混合腔501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弹性效果可以配合电机1101运动,将气液充分混合;通过泵壳301的卡位槽302将活塞混合腔501固定在卡位槽302内,保证活塞混合腔501在电机1101的作用下稳定的运动;活塞支架601周围的轴孔602与活塞混合腔501连接,中间通过转轴与电机1101连接,电机1101提供动力,通过活塞支架601带动活塞混合腔501运动,使气液在活塞混合腔501的混合腔体502内充分混合,最终达到控制进气的功能,实现多用的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包括依次连接的泵上盖、泵下盖、泵壳、泵体、电机,所述泵壳与泵体相互连通,中间设有活塞混合腔和活塞支架,所述活塞混合腔与泵壳配合相接,所述活塞混合腔与泵下盖之间还设有止逆阀,所述活塞支架支撑活塞混合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泵气阀和泵气阀开关,所述泵下盖与泵壳相接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泵气阀连接;
所述泵气阀的一端向外延伸有连通轴,所述连通轴包括轴体和末端,轴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末端为锥体结构,锥体的顶点部位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连通轴与进气管相互连通;
所述泵气阀的内部为中空的柱体结构,内壁设有螺旋纹,底部有锥槽,所述锥槽与连接轴的轴体相连通;
所述泵气阀开关为与泵气阀的内部相适应的柱体结构,外壁设有与泵气阀内壁相对应的螺旋纹,泵气阀开关与泵气阀相接的一面向外凸起一锥台,所述锥台与锥槽配合相接;所述泵气阀开关的非中心位置设有第二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上盖与泵下盖相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分别设有上进液区和上出液区,所述上出液区位于中间部分,所述上进液区位于上出液区的外围,所述上进液区与上出液区之间设有上间隔部,所述上间隔部将上进液区和上出液区隔开;
所述上进液区内设有若干连接柱;所述上出液区内设有若干凸块,从上出液区到泵上盖边缘还设有上出液通道,所述上出液通道与上出液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下盖与泵上盖相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分别设有下进液区和下出液区;所述下出液区位于与上出液区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下进液区位于与上进液区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下进液区与下出液区之间设有下间隔部,所述下间隔部与上间隔部的位置相对应,下间隔部将下进液区和下出液区隔开;
所述下进液区内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柱配合相接;
所述下进液区设有若干进液盘,所述进液盘的边缘和进液区之间为斜向下的坡型结构,所述进液盘中间向内凹陷,上面设有若干进液孔,进液盘的中间向外凸起的部分设有止逆接孔;
所述下出液区内中间设有凸体,凸体周围设有出液孔,从下出液区到泵下盖边缘还设有下出液通道,所述下出液通道的位置与上出液通道相对应,下出液通道与下出液区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下盖与泵壳相接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环绕的区域与进液盘的位置相对应且面积大于进液盘的面积,第一限位件所环绕的区域向内凹陷与进液盘之间形成止逆间,所述出液孔与止逆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上盖上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与上进液区和下进液区连通;
所述泵下盖与泵壳相接的一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上出液通道和下出液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阀包括盘体和连接件,连接件上有环形凸起结构,所述连接件与止逆接孔配合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混合腔包括若干混合腔体,所述混合腔体为碗体结构,碗体结构的周围为支撑台,所述碗体结构的圆形边缘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配合相接;
所述混合腔体下设有支撑柱和连接轴,连接轴为锥形结构,连接轴中部有环形凸起,用于和活塞支架配合相接;所述活塞混合腔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与泵下盖相接的一端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与活塞混合腔的支撑台形状相同,卡位槽中间设有与混合腔体数量相同的圆洞,所述圆洞的大小与碗体大小相适应,所述活塞混合腔的支撑柱和连接轴穿过所述泵壳的圆洞,支撑台与卡位槽配合相接,所述连接轴位于泵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支架位于泵体内并与电机驱动连接,活塞支架周围设有与混合腔体数量相同的轴孔,所述连接轴穿过轴孔,连接轴的环形凸起与轴孔配合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机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沿电机轴的延伸方向凸起形成环绕电机轴的凸缘部,
通过凸缘部与泵体底部卡合固定。
CN202322269401.4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Active CN220531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9401.4U CN220531264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9401.4U CN220531264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1264U true CN22053126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9401.4U Active CN220531264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1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9275A (zh) 高效自吸式搅拌器
EP3666371A1 (en) Carbonated water synthesis device and carbonated water preparation system
KR20090014162A (ko) 믹싱 펌프 장치 및 연료전지
CN110614042B (zh) 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CN101954325B (zh) 用于卫浴领域的富气喷溅组件
CN107503948B (zh) 一种同心进水式双螺旋蜗壳自吸泵
CN220531264U (zh) 一种可以出泡和出液多用泵
KR20060111429A (ko) 산소전달율과 안정성이 개선된 수중포기장치
EP4062997A1 (en) Device for the gasification, pumping and mixing of fluids
CN202833318U (zh) 一种多级旋涡泵
CN109821434A (zh) 一种低速状态下微气泡产生装置
CN113818529B (zh) 一种混合起泡装置
CN102210992B (zh) 一种旋流混合器
CN205841310U (zh) 一种气水混合泵
CN212508787U (zh) 一种用于密闭液瓶的多出液口微型泵
CN112516623B (zh) 一种化学实验萃取装置
CN211609286U (zh) 一种商用饮料机的液体原料混合装置
CN216171459U (zh) 一种微型混合泡沫泵
CN110652903A (zh) 一种超高速旋转多刀头气液切割混合氧合器
CN108236059B (zh) 碳酸水合成装置及碳酸水制备系统
CN212898870U (zh) 水气一体泡沫泵
CN214020505U (zh) 一种出液机构及出水装置
CN212867942U (zh) 双吸泵
CN204942105U (zh) 一种涡轮式水泵
CN207646189U (zh) 一种反冲式转子及气升式发酵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