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0942U -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0942U
CN220530942U CN202321558171.7U CN202321558171U CN220530942U CN 220530942 U CN220530942 U CN 220530942U CN 202321558171 U CN202321558171 U CN 202321558171U CN 220530942 U CN220530942 U CN 220530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filter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81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宇
吴金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81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0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0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0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滤芯包括:壳体和封水结构,壳体上形成有位于同一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内具有与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连通的盛放腔,盛放腔用于盛放滤料,封水结构设于壳体内,封水结构用于关闭进水口,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封水结构打开进水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滤芯,封水结构用于关闭进水口,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内的存水通过进水口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的使用体验,并且,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封水结构打开进水口,使得封水结构通过进水水流打开,从而可以省去打开封水结构的部件,利于简化滤芯的结构。

Description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随之提升,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水质健康,其中,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净化部件如滤芯等进行水质的优化,并且滤芯通常可更换以保证滤芯的净化效果,但相关技术中的滤芯更换时会导致滤芯内的残余液体洒出,增加了用户清理的困扰,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具有可以防止壳体内的存水通过进水口洒出以及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滤芯的滤芯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滤芯组件的热水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连通的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用于盛放滤料;封水结构,所述封水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封水结构用于关闭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封水结构打开所述进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封水结构用于关闭所述进水口,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内的存水通过进水口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的使用体验,并且,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封水结构打开所述进水口,使得封水结构通过进水水流打开,从而可以省去打开封水结构的部件,利于简化滤芯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水结构包括:止水垫,所述止水垫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止水弹簧,所述止水弹簧与所述止水垫相连,所述止水弹簧用于推动所述止水垫关闭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止水垫压缩所述止水弹簧打开所述进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止水垫为橡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朝向远离所述止水垫的方向上,所述止水弹簧的直径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止水垫朝向所述止水弹簧的端面上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呈环形,所述止水弹簧的朝向所述止水垫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水结构还包括:弹簧支撑件,所述弹簧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止水垫背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止水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止水垫以及所述弹簧支撑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支撑件朝向所述止水垫的端面上形成多个沿所述止水弹簧外周间隔排布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止水弹簧朝向所述弹簧支撑件的一端的外周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芯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中心管的周壁上形成有过水孔,所述中心管内形成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滤料盖,所述滤料盖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中心管朝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滤料盖、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配合限定出所述盛放腔,所述盛放腔与所述中心通道通过所述过水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料盖形成贯穿所述滤料盖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盛放腔,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一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芯还包括:第一滤料盒,所述第一滤料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滤料盒内形成所述盛放腔,所述第一滤料盒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水通道通过所述盛放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料盒包括: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呈开口朝向所述出水口的筒状,所述第一盒体的外周壁上形成连通所述过水通道和所述盛放腔的通水孔;第一盒盖,所述第一盒盖盖设于所述第一盒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盒盖与所述第一盒体共同限定出所述盛放腔,所述第一盒盖上形成连通所述盛放腔与所述出水口的中间通道;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套设于所述第一盒体的外周侧且至少遮盖所述通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滤网与所述第一盒盖相连;和/或,所述通水孔设有沿所述滤芯周向以及周向排布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芯还包括第二滤料盒,所述第二滤料盒内形成所述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用于盛放缓释类滤料,所述第二滤料盒上形成缓释孔,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缓释孔与所述盛放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滤料盒包括: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呈开口朝向所述出水口的筒状;第二盒盖,所述第二盒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二盒体开口端,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第二盒盖限定出所述盛放腔,所述缓释孔形成于所述第二盒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滤料盒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盖体,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壳主体的敞开端,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均设于所述盖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包括盖主体和出水柱,所述出水柱沿所述滤芯的轴向延伸,所述出水柱内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柱的出水端构成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柱与所述盖主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且位于所述出水柱外周侧的进水通道,所述封水结构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内,所述盛放腔位于所述出水通道远离出水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通道内设有在朝向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的单向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接座,形成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上述滤芯,所述滤芯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接座,所述进水口适于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所述出水口适于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封水结构用于关闭所述进水口,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内的存水在滤芯从接座上拆下后通过进水口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的使用体验,并且,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封水结构打开所述进水口,使得封水结构通过进水水流打开,从而可以省去打开封水结构的部件,使得滤芯的结构简单,利于简化滤芯组件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座内还形成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适于连通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孔适于连通所述出水接口以及所述出水口,所述接座内设有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具有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其中,在所述滤芯与所述接座装配后,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在所述滤芯与所述接座分离后,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接口隔断,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接口隔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出水接口隔断;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座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以及连通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互隔开,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座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包括第二阀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座内形成有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二阀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其中,在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处在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阀芯处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进水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出水孔,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均与所述连通腔隔断;在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截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处在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阀芯处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进水孔隔断,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出水孔隔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通过所述连通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座的内周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中的一个上设有滑筋,所述接座的内周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滑槽,所述滑筋与所述滑槽通过所述接座与所述滤芯的相对转动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热水器以及上述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热水器连接,所述滤芯组件用于对水流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封水结构用于关闭所述进水口,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内的存水在滤芯从接座上拆下后通过进水口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的使用体验,并且,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封水结构打开所述进水口,使得封水结构通过进水水流打开,从而可以省去打开封水结构的部件,使得滤芯的结构简单,利于简化滤芯组件以及热水器组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接座的底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的止水垫的底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的止水弹簧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滤芯组件的爆炸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分离时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滤芯组件的滤料盖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装配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滤芯组件的滤料盖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滤芯组件的爆炸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分离时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滤芯组件的第一盒盖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装配时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滤芯组件的第一盒盖和第二滤网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滤芯组件的爆炸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分离时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装配时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滤芯组件的第二滤料盒的爆炸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滤芯组件的第二滤料盒的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滤芯组件的接座沿径向方向的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滤芯组件的滤芯与接座装配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滤芯组件的接座的沿轴向方向的剖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滤芯组件的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的剖视图,其中阀组件处于截止状态;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滤芯组件的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的剖视图,其中阀组件处于导通状态;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后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热水器组件的后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图3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的后置滤芯组件和热水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3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后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图3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后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图3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以及热水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4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图4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图4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图4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热水器组件的前置滤芯组件、后置滤芯组件、热水器以及混水阀的布局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热水器组件1000;
滤芯组件100;前置滤芯组件100a;后置滤芯组件100b;
滤芯10;盛放腔10a;
壳体11;进水口111;出水口112;卡接凹槽113;壳主体114;盖体115;盖主体1151;出水柱1152;出水通道1153;进水通道1154;溶解混合腔116;滑筋117;固定凸筋118;过水通道119;
封水结构12;止水垫121;定位槽1211;止水弹簧122;弹簧主体部1221;第一配合部1222;第二配合部1223;弹簧支撑件123;限位凸筋124;
中心管131;过水孔1311;中心通道1312;管主体1313;支撑结构1314;滤料盖132;通孔1321;料盖主体1322;连接部1323;装配槽1324;连接通道1325;第一滤网133;
第一滤料盒14;第一盒体141;通水孔1411;第一盒盖142;固定部1421;中间通道1422;第二滤网143;
第二滤料盒15;缓释孔151;第二盒体152;第二盒盖153;支撑凸筋154;
单向阀16;
第一密封圈171;第二密封圈172;第三密封圈173;第四密封圈174;第五密封圈175;第六密封圈176;第七密封圈177;第八密封圈178;
接座20;进水接口211;出水接口212;进水孔213;出水孔214;滑槽22;阀组件23;第一截止阀231;第一阀座2311;第一阀芯2312;第一连通通道2313;第一复位弹簧2314;第二截止阀232;第二阀座2321;第二阀芯2322;第二连通通道2323;第二复位弹簧2324;第一安装腔24;第二安装腔25;连通腔26;
热水器200;外壳210;热交换部件220;交换进口230;交换出口240;混水阀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10。
如图1-图2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10,包括:壳体11和封水结构12,壳体11上形成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位于壳体11的同一侧。由此,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的布局紧凑,同时便于与接座等安装结构的连接。进一步地,壳体11内具有与进水口111以及出水口112连通的盛放腔10a,盛放腔10a用于盛放滤料。也就是说,进水口111与盛放腔10a之间可以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以使得外部水流可以通过进水口111进入盛放腔10a内,通过滤料与水流的接触净化水流,同时盛放腔10a与出水口112之间可以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以使得净化后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从而实现滤芯1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处理。
在相关技术中,滤芯10更换时滤芯10内的存水会洒出,洒出的水可能造成地面湿滑导致用户滑倒,或弄湿用户衣物导致用户不适等等,且用户需要再清理洒出的水。而本申请的封水结构12设于壳体11内,封水结构12用于关闭进水口111,使得封水结构12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11内的存水中通过进水口111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10的使用体验。
其中,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封水结构12打开进水口111。也就是说,封水结构12通过进水口111的进水水流打开,无需额外设置打开封水结构12的装置,可以较好地简化滤芯10结构,同时在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封水结构12可以保持在关闭进水口111的状态,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11内的存水中通过进水口111洒出。具体地,在滤芯10的使用过程中,连接于滤芯1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朝向进水口111流动时,如滤芯10安装于接座20上使得接座20可以向滤芯10的进水口111排水,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随之增大,在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大达到预设压力后冲开封水接口,水流通过进水口111进入壳体11的内部腔体的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口112排出壳体11并流向连接于滤芯10下游的水路中以供用户使用。而在滤芯10的进水口111与上游侧的水路隔断时,如更换、清洗滤芯10时需要将滤芯10从接座20等结构上拆下,使得连接于滤芯10上游侧的水路与进水口111之间的水流通道被隔断,进水口111处无水流,使得作用于封水结构12上的进水压力消失,从而使得封水结构12可以在自身作用下复位至关闭进水口111的状态,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更换、清洗滤芯10过程中,壳体11内的存水通过进水口111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10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10,封水结构12用于关闭进水口111,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11内的存水通过进水口111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10的使用体验,并且,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封水结构12打开进水口111,使得封水结构12通过进水水流打开,从而可以省去打开封水结构12的部件,利于简化滤芯10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封水结构12包括:止水垫121和止水弹簧122,止水垫121与进水口111相对设置,止水弹簧122与止水垫121相连,止水弹簧122用于推动止水垫121关闭进水口111,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止水垫121压缩止水弹簧122打开进水口111。也就是说,在封水结构12未承受其他外力时,止水垫121在止水弹簧122的推动下保持在关闭进水口111的位置,即在止水弹簧122的作用下,止水垫121具有朝向进水口111运动的趋势,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11内的存水通过进水口111洒出,其中,预设压力大于止水垫121关闭进水口111时止水弹簧122作用于止水垫121上的推力,使得当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进水水流克服止水弹簧122作用于止水垫121的压力,从而可以推动止水垫121压缩止水弹簧122使得止水垫121与进水口111间隔开以打开进水口111,实现滤芯10外部水流通过进水口111与壳体11内部腔体的连通。
具体地,滤芯10安装在接座20上,接座20上形成进水接口211和出水接口212,滤芯10装配在接座20上后,进水接口211与进水口111连通,使得通过进水接口211进入的水流在进入进水口111内后可以推动止水垫121打开进水口111,并进一步流入壳体11的内部腔体内,出水口112与出水接口212连通,进入壳体11的内部腔体内的水流在通过盛放腔10a内的滤料处理后通过出水口112和出水接口212排出,从而保证接座20下游侧的水路即与出水接口212连接的水路中的水流的水质;当滤芯10与接座20分离后,作用于进水口111上的进水压力消失,从而使得进水水流推动止水垫121压缩止水弹簧122的推力消失,被压缩的止水弹簧122恢复形变,在止水弹簧122的推动下止水垫121自动复位至关闭进水口111的位置,以防止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后壳体11内的存水通过进水口111洒出。因此,通过止水弹簧122可以在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后实现对进水口111的自动关闭,用户无需单独操作止水垫121关闭进水口111,可以较好地简化用户更换滤芯10时的操作。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进水口111内无进水压力时,止水弹簧122作用于止水垫121的压力设置在0.05Mpa-0.1Mpa之间,以保证止水垫121在关闭进水口111时有一定压缩量,以提升止水垫121对进水口111的封堵效果。同时,由于进水压力需要克服止水弹簧122作用于止水垫121的压力,因此,将止水弹簧122作用于止水垫121的压力设置在0.05Mpa-0.1Mpa之间,便于将预设压力设置的较低,从而使得进水压力较低时也可以推动止水垫121打开进水口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止水垫121为橡胶件。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橡胶件较为柔软,因此,在止水弹簧122的推动下,止水垫121承受止水弹簧122与进水口111外周边沿的双向挤压后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使得止水垫121可以更紧密地贴合在进水口111上,利于提升封水结构12对进水口111的封闭效果。此外,可以较好地降低止水垫121的重量以及成本投入,且便于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止水垫121的形状,适用性好。例如,止水垫121可以为硅橡胶件、或三元乙丙橡胶件、或丁晴橡胶件、或氟橡胶件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朝向远离止水垫121的方向上,止水弹簧122的直径增大。即,止水弹簧122远离止水垫121一端的直径大于止水垫121朝向止水垫121一端的直径,即,在朝向靠近止水垫121的方向上,止水弹簧122大致呈塔型。由此,可以较好地提升止水弹簧122的载荷,同时可以较好地缩小止水弹簧122的体积,以节省止水弹簧122占用的安装空间,并且可以较好防止止水弹簧122产生径向方向上的摆动,从而可以避免止水弹簧122带动止水垫121相对于进水口111产生径向偏移,即保证止水垫121保持在于进水口111相对的位置,利于提升止水弹簧122对止水垫121支撑的稳定性以及封水结构12对进水口111的封堵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止水垫121朝向止水弹簧122的端面上形成定位槽1211,定位槽1211呈环形,止水弹簧122的朝向止水垫121的一端插入定位槽1211内。也就是说,止水垫121与止水弹簧122通过定位槽1211实现插接连接。由此,通过定位槽1211可以较好地限制止水弹簧122朝向止水垫121一端相对于止水垫121在径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止水垫121与止水弹簧122产生径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移,进而可以避免止水垫121相对于进水口111产生径向上的位置偏移,以将止水垫121保持在与进水口111相对的位置,利于提升止水垫121对进水口111的封堵效果。此外,通过定位槽1211与止水弹簧122的配合,可以增大止水垫121与止水弹簧122的接触面积,以保证止水垫121与止水弹簧122的牢固连接,同时可以较好地降低止水垫121与止水弹簧122装配时的定位难度,利于提升封水结构12的装配效率。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止水弹簧122与定位槽1211过盈配合,可以防止止水弹簧122从定位槽1211内脱出,以进一步提升止水垫121与止水弹簧122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封水结构12还包括:弹簧支撑件123,弹簧支撑件123设于壳体11内且位于止水垫121背离进水口111的一侧,止水弹簧122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止水垫121以及弹簧支撑件123相连。也就是说,弹簧支撑件123设于壳体11内且位置保持固定,弹簧支撑件123支撑在止水弹簧122背离止水垫121的一端,从而通过弹簧支撑件123可以保证止水弹簧122远离止水垫121一端的位置固定不动,使得止水弹簧122可以在弹簧支撑件123的支撑下,推动止水垫121朝向远离弹簧支撑件123的方向即朝向靠近进水口111的方向运动,进而可以保证止水垫121对进水口111的封堵效果。
进一步地,弹簧支撑件123朝向止水垫121的端面上形成多个沿止水弹簧122外周间隔排布的限位凸筋124,限位凸筋124与止水弹簧122朝向弹簧支撑件123的一端的外周壁抵接。也就是说,通过多个限位凸筋124可以较好地固定止水弹簧122朝向弹簧支撑件123的一端。由此,可以较好地提升止水弹簧122与弹簧支撑件123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多个限位凸筋124可以较好地限制止水弹簧122朝向弹簧支撑件123的一端相对于弹簧支撑件123在径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止水弹簧122与弹簧支撑件123产生径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移,进而可以避免止水弹簧122径向偏移时带动止水垫121相对于进水口111产生径向上的位置偏移,以将止水垫121保持在与进水口111相对的位置,利于提升止水垫121对进水口111的封堵效果。此外,通过多个限位凸筋124,可以较好地增大止水弹簧122与弹簧支撑件123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保证止水弹簧122与弹簧支撑件123的牢固连接,且止水弹簧122与弹簧支撑件123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以较好地降低止水弹簧122与弹簧支撑件123的装配难度。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止水弹簧122与多个限位凸筋124过盈配合,可以防止止水弹簧122从多个限位凸筋124内脱出,以进一步提升止水弹簧122与弹簧支撑件123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进水口111设有沿滤芯10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且位于出水口112的外周侧。也就是说,多个进水口111环绕出水口112设置。由此,水流可以通过多个进水口111流入壳体11内,可以较好地增加滤芯10的进水量,利于提升滤芯10的净化量。此外,进水口111与出水口112的布局紧凑,使得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1上的空间,同时利于降低进水口111以及出水口112与接座20的配合难度。进一步地,止水垫121呈沿滤芯10周向延伸的环形。由此,使得止水垫121可以同时与多个沿出水口112外周方向排布的进水口111相对,从而保证止水垫121可以在止水弹簧122的推动下同时关闭多个进水口111,同时,止水垫121被推动压缩止水弹簧122时可以同时打开多个进水口111,可以较好地减少止水垫121的数量,利于简化封水结构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滤芯10还包括:中心管131和滤料盖132,中心管131设于壳体11内,中心管131的周壁上形成有过水孔1311,中心管131内形成中心通道1312,中心通道1312的出水端与出水口112连通,滤料盖132设于壳体11内且位于中心管131朝向进水口111的一侧,滤料盖132、中心管131的外壁面与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配合限定出盛放腔10a,盛放腔10a与中心通道1312通过过水孔1311连通。
也就是说,进水口111通过盛放腔10a、过水孔1311以及中心通道1312与出水口112连通,从而在滤芯10内形成依次流经进水口111、盛放腔10a、过水孔1311、中心通道1312、出水口112的水流通道,盛放腔10a位于中心通道1312的外周侧且盛放腔10a内盛放有滤料,使得水流流经盛放腔10a并通过过水孔1311朝向中心通道1312内流动时可以通过滤料进行净化处理,即通过过水孔1311流入中心通道1312内的水流为净化后水流,中心通道1312内的水流最终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从而实现滤芯1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处理。此外,通过滤料盖132、中心管131以及壳体11的共同配合限定出盛放腔10a,可以在盛放滤料的同时节省盛放滤料的结构的材料,利于简化滤芯10结构同时降低滤芯10生产成本。
其中,滤料为树脂类或吸附类或阻垢类滤料等滤料,如滤料可以是PP棉、活性炭等吸附性滤料,滤料也可以是树脂、TAC、ASP、MSAP等通过吸附、置换水中阴阳离子的形式或防止水中阴阳离子成团等等的滤料,具有寿命长、改善水质等优势,其中,滤料以片状、粒状或棉状形态存在,可以较好地避免滤料对水路产生截流影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进水口111设有沿滤芯10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且位于出水口112的外周侧。因此,通过将盛放腔10a设置在中心通道1312的外周侧,便于进水口111与盛放腔10a连通的同时便于中心通道1312与出水口112的连通,布局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滤料盖132形成贯穿滤料盖132的通孔1321,通孔1321连通进水口111与盛放腔10a,通孔1321内设有第一滤网133。也就是说,进水孔213、通孔1321以及盛放腔10a之间可以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使得水流可以通过进水孔213和通孔1321流入盛放腔10a内,其中,水流在穿过通孔1321是流经第一滤网133。由此,通过第一滤网133可以较好地拦截进入盛放腔10a内的水流中的泥沙和悬浮物等杂质,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进入盛放腔10a内的水流的洁净度,即,通过第一滤网133可以实现水流的初步净化,水流进入盛放腔10a后,通过滤料可以再次进行水流的净化处理,从而使得水流在通过进水口111进入滤芯10并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的过程中至少经过第一滤网133和滤料的两次净化处理,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滤芯1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效果,以进一步提升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的水流的洁净度。此外,第一滤网133上的网眼较小,从而通过第一滤网133可以较好地阻拦盛放腔10a内的滤料通过通孔1321流出盛放腔10a,即,可以较好地将滤料保持在盛放腔10a内。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滤网133为不锈钢滤网,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一滤网133的耐用性,第一滤网133的目数在30目-100目之间。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第一滤网133的目数过高导致网眼过小影响水流的流动阻力,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第一滤网133的目数过低导致网眼过大影响第一滤网133的过滤效果以及对滤料的拦截效果,即,将第一滤网133的目数控制在30目-100目之间,可以在保证第一滤网133的过滤效果和对滤料的拦截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水流流动的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滤料盒14,第一滤料盒14设于壳体11内,第一滤料盒14内形成盛放腔10a,第一滤料盒14的外周壁与壳体11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过水通道119,过水通道119与进水口111连通,过水通道119通过盛放腔10a与出水口112连通。也就是说,进水口111通过过水通道119以及盛放腔10a与出水口112连通,从而在滤芯10内形成依次流经进水口111、过水通道119、盛放腔10a以及出水口112的水流通道,过水通道119位于盛放腔10a的外周侧且盛放腔10a内盛放有滤料,使得水流通过过水通道119进入盛放腔10a再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滤芯10进行净化处理,从而实现滤芯1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处理。此外,通过第一滤料盒14盛放滤料,以使得滤料可以稳定地处于盛放腔10a内对流经的水流进行净化处理。
其中,滤料为树脂类或吸附类或阻垢类滤料等滤料,如滤料可以是PP棉、活性炭等吸附性滤料,滤料也可以是树脂、TAC、ASP、MSAP等通过吸附、置换水中阴阳离子的形式或防止水中阴阳离子成团等等的滤料,具有寿命长、改善水质等优势,其中,滤料以片状、粒状或棉状形态存在,可以较好地避免滤料对水路产生截流影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进水口111设有沿滤芯10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且位于出水口112的外周侧。因此,通过将过水通道119设于盛放腔10a的外周侧,便于进水口111与过水通道119连通的同时便于盛放腔10a与出水口112的连通,布局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滤料盒14包括:第一盒体141、第一盒盖142和第二滤网143,第一盒体141呈开口朝向出水口112的筒状,第一盒体141的外周壁上形成连通过水通道119和盛放腔10a的通水孔1411,第一盒盖142盖设于第一盒体141的开口端,第一盒盖142与第一盒体141共同限定出盛放腔10a,第一盒盖142上形成连通盛放腔10a与出水口112的中间通道1422。也就是说,进水口111与出水口112之间通过通水孔1411、盛放腔10a以及中间通道1422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从而可以保证通过进水口111进入过水通道119内的水流通过通水孔1411进入盛放腔10a内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滤芯1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效果,净化后的水流通过中间通道1422并最终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供用户使用。
其中,第二滤网143套设于第一盒体141的外周侧且至少遮盖通水孔1411。也就是说,第二滤网143位于通水孔1411的上游侧,因此,在过水通道119内水流通过通水孔1411流入盛放腔10a内时穿过第二滤网143。由此,通过第二滤网143可以较好地拦截进入盛放腔10a内的水流中的泥沙和悬浮物等杂质,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进入盛放腔10a内的水流的洁净度,即,通过第二滤网143可以实现水流的初步净化,水流进入盛放腔10a后,通过滤料可以再次进行水流的净化处理,从而使得水流在通过进水口111进入滤芯10并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的过程中至少经过第一滤网133和滤料的两次净化处理,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滤芯1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效果,以进一步提升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的水流的洁净度。此外,第二滤网143上的网眼较小,从而通过第二滤网143可以较好地阻拦盛放腔10a内的滤料通过通水孔1411流出盛放腔10a,即,可以较好地将滤料保持在盛放腔10a内。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滤网143为不锈钢滤网,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二滤网143的耐用性,第二滤网143的目数在30目-100目之间。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第二滤网143的目数过高导致网眼过小影响水流的流动阻力,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第二滤网143的目数过低导致网眼过大影响第二滤网143的过滤效果以及对滤料的拦截效果,即,将第二滤网143的目数控制在30目-100目之间,可以在保证第二滤网143的过滤效果和对滤料的拦截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水流流动的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滤网143与第一盒盖142相连。由此,可以较好地减少滤料盒的零件数量同时可以较好地降低第一滤料盒14的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通水孔1411设有沿滤芯10周向以及周向排布的多个。也就是说,过水通道119内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一盒体141上的多个通水孔1411进入盛放腔10a。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大过水通道119进入盛放腔10a的水流量,从而可以增大滤芯10内的流量,利于提升滤芯10的净化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滤芯10还包括第二滤料盒15,第二滤料盒15内形成盛放腔10a,盛放腔10a用于盛放缓释类滤料,第二滤料盒15上形成缓释孔151,进水口111以及出水口112通过缓释孔151与盛放腔10a连通。也就是说,在滤芯10内过水时,通过进水口111进入壳体11内的水流中的部分可以通过缓释孔151流入滤料盒内,缓释类滤料与水流接触后缓释溶解,在盛放腔10a内的水量达到上限后,缓释溶解的滤料可以随着水流通过缓释孔151释放在缓释孔151周围的水流中,从而实现缓释类滤料对水流的优化处理,溶解有滤料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以供用户使用。
其中,缓释类滤料包括基材以及添加剂,具体地,基材可以为糖基或蜡基等等,添加剂可以为带有如薰衣草或柠檬等特殊性气味的溶质,使得通过滤芯组件100处理后的水流带有如薰衣草或柠檬等特殊性气味,从而可以在用户使用滤芯组件100净化后的水流洗浴时提升用户洗浴的舒适度;添加剂还可以为玻尿酸等可以补水的物质,从而可以在用户使用滤芯组件100净化后的水流洗浴时实现肌肤补水;添加剂还可以为抗坏血酸等可以去除水中余氯的物质,从而在用户使用滤芯组件100净化后的水流洗浴时避免水中余氯造成的皮肤瘙痒等症状,以提升用户洗浴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滤料盒15包括:第二盒体152和第二盒盖153,第二盒体152呈开口朝向出水口112的筒状,第二盒盖153可拆卸地盖设于第二盒体152开口端,第二盒体152与第二盒盖153限定出盛放腔10a,缓释孔151形成于第二盒盖153上。由此,通过在第二盒盖153上设置缓释孔151,可以避免缓释类滤料通过第二盒体152的敞开口大量溢出的同时保证部分缓释的滤料可以通过缓释孔151释放至壳体11内部腔体的水流中,从而可以在避免缓释类滤料浪费的同时保证对水流的净化效果,此外,通过第二盒盖153与第二盒体152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第二盒盖153从第二盒体152上拆下进行缓释类滤料的补充,利于降低滤芯10的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二滤料盒15的外周壁与壳体11的内周壁间隔开。因此,在水流通过进水口111流入壳体11的内部腔体后,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二滤料盒15的外周壁与壳体1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内,并随着壳体11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水逐渐漫过第二滤料盒15的缓释孔151,其中部分水流通过缓释孔151进入盛放腔10a内与缓释类滤料接触并溶解缓释类滤料,盛放腔10a内的通过缓释孔151溢出后使得缓释溶解的滤料可以随着水流释放在缓释孔151周围的水流中,并随着壳体11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溶解有缓释类滤料的水流最终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供用户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1包括:壳主体114和盖体115,盖体115可拆卸地盖设于壳主体114的敞开端。即,壳体11为分体式结构,盖体115盖设于壳主体114上后可以限定出壳体11的内部腔体,使得水流可以通过进水口111进入壳体11的内部腔体内,并在通过滤料处理后通过出水口112排出,从而实现滤芯1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处理;还可以将盖体115从壳主体114上拆下,以便于进行滤芯10内部结构的维护如更换滤料、清洗壳体11内部腔体、安装封水结构12等等。此外,盖体115和壳主体114可以分别独立成型生产,利于降低壳体11的生产难度并提升壳体11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地,进水口111以及出水口112均设于盖体115上。由此,使得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可以充分利用盖体115上的空间,使得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的布局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体115包括盖主体1151和出水柱1152,出水柱1152沿滤芯10的轴向延伸,出水柱1152内形成与出水接口212连通的出水通道1153,出水柱1152的出水端构成出水口112,出水柱1152与盖主体1151之间限定出与进水口111连通且位于出水柱1152外周侧的进水通道1154,封水结构12设于进水通道1154内,盛放腔10a位于出水通道1153远离出水口112的一侧。也就是说,进水口111通过进水通道1154与盛放腔10a连通,出水口112通过出水通道1153与盛放腔10a连通,进水口111、进水通道1154、盛放腔10a、出水通道1153以及出水口112之间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其中,通过出水柱1152可以较好地在径向方向上间隔开进水通道1154和出水通道1153,使得水流通过进水口111进入壳体11内后需要依次流经进水通道1154、盛放腔10a以及出水通道1153并最终通过出水口112排出滤芯10,以保证水流在滤芯10中流动的过程通过盛放腔10a内的滤料进行处理。此外,使得进水通道1154和出水通道1153可以充分利用盖体115内在径向上的空间,布局紧凑。
进一步地,出水通道1153内设有在朝向靠近出水口11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的单向阀16。也就是说,单向阀16仅在壳体11内的水流通过出水通道1153朝向出水口112流动时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连接于滤芯10下游侧的水路内的水流通过出水通道1153逆流至壳体11内。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单向阀16单向导通所需的水压为0.05Mpa,因此,需要控制滤芯10的进水压力大于0.05Mpa,如,滤芯10的进水压力大于单向阀16导通所需水压和克服滤芯10内存水作用于单向阀16的压力之和,从而使得进水压力可以克服滤芯10内存水作用于单向阀16的压力并最终打开单向阀16。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包括接座20和滤芯10,接座20形成有进水接口211和出水接口212,滤芯10可拆卸地设于接座20,进水口111适于与进水接口211连通,出水口112适于与出水接口212连通。也就是说,接座20可以通过进水接口211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连通,同时出水接口212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连通,因此,在将滤芯10装配在接座20上时,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可以通过进水接口211、进水口111进入壳体11内,并在通过滤料处理后通过出水口112和出水接口212排入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从而实现滤芯组件100对流经水流的净化处理。此外,滤芯10还可以从接座20上拆下,便于在滤芯10失效即不满足净化需求后进行更换,以保证滤芯10的净化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封水结构12用于关闭进水口111,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11内的存水在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后通过进水口111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10的使用体验,并且,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封水结构12打开进水口111,使得封水结构12通过进水水流打开,从而可以省去打开封水结构12的部件,使得滤芯10的结构简单,利于简化滤芯组件100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接座20内还形成进水孔213和出水孔214,进水孔213适于连通进水接口211和进水口111,出水孔214适于连通出水接口212以及出水口112。即,进水孔213连通进水接口211与进水口111时,在水流方向上进水孔213位于进水接口211与进水口111之间,水流依次通过进水接口211、进水孔213以及进水口111流入壳体11内;出水孔214连通出水接口212与出水口112时,在水流方向上,出水孔214位于出水接口212与出水口112之间,壳体11内的水流依次通过出水口112、出水孔214以及出水接口212排出滤芯组件100。其中,接座20内设有阀组件23,阀组件23具有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在滤芯10与接座20装配后,阀组件23处在导通状态,进水孔213与进水接口211连通,出水孔214与出水接口212连通。
也就是说,在滤芯10与接座20装配后,进水孔213与进水接口211连通使得连接于进水接口211的水路中的水流可以通过进水孔213流向进水口111并冲开封水结构12打开进水口111,即进水接口211、进水孔213、进水口111以及壳体11的内部腔体之间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使得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可以依次通过进水接口211、进水孔213以及进水口111进入壳体11的内部腔体内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壳体11的内部腔体、出水口112、出水孔214以及出水接口212之间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使得壳体11内部腔体中的处理后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口112、出水孔214以及出水接口212流入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即在滤芯组件100内形成连通的水流净化通道,从而通过滤芯组件100可以较好地净化流经的水流,进而可以较好地提升通过滤芯组件100流向下游侧的水流的洁净度。
进一步地,在滤芯10与接座20分离后,阀组件23处在截止状态,进水孔213与进水接口211隔断,出水孔214与出水接口212隔断。也就是说,在滤芯10与接座20分离后,进水接口211与进水孔213之间的流路被截止同时出水接口212与出水孔214之间的流路被截止,可以避免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通过进水孔213洒出,同时可以避免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通过出水孔214洒出,换言之,处于截止状态的阀组件23可以较好地避免接座20处漏水,同时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消失,使得封水结构12关闭进水口111以避免壳体11内的存水中通过进水口111洒出。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在更换滤芯10时,用户无需关闭连接于滤芯组件100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水路,如进水接口211与水路总管直接相连时,更换滤芯10时无需关闭水路总管阀门便可进行滤芯10的更换,可以较好地简化用户更换滤芯10时操作,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阀组件23在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滤芯10与接座20的配合实现,具体地,在滤芯10与接座20装配时,通过滤芯10可以较好地推动阀组件23朝向导通状态切换,在滤芯10与接座20分离后,滤芯10作用于阀组件23上的推力消失,阀组件23复位至截止状态,即,用户仅需操作滤芯10与接座20安装或拆卸即可,可以较好地省去用户单独控制阀组件23的步骤,利于简化用户更换滤芯10时的操作。
其中,在导通状态,进水接口211与出水接口212隔断。也就是说,在滤芯10与接座20装配后,进水接口211与出水接口212之间无法在接座20内直接连通,即,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无法直接通过进水接口211和出水接口212流向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此时,进水接口211通过进水口111、壳体11内部腔体以及出水口112与出水接口212连通,从而使得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需要流经滤芯10净化后通过出水接口212流向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可以较好地避免未被净化的水流直接流入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以保证滤芯组件100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在截止状态,进水接口211与出水接口212连通。也就是说,在滤芯10与接座20分离后,进水接口211与出水接口212之间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从而使得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可以直接通过进水接口211和出水接口212流向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从而可以在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时,保证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水流的供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接座20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24、第二安装腔25以及连通腔26,第一安装腔24与第二安装腔25相互隔开,阀组件23包括第一截止阀231和第二截止阀232,第一安装腔24内设有第一截止阀231,第一截止阀231包括第一阀座2311和第一阀芯2312,第一阀座2311内形成有与进水接口211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2313,第一阀芯23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第一连通通道2313,第二安装腔25内设有第二截止阀232,第二截止阀232包括第二阀座2321和第二阀芯2322,第二阀座2321内形成有与出水接口212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2323,第二阀芯232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第二连通通道2323;其中,在阀组件23处在导通状态时,第一阀芯2312处在第一位置且第二阀芯2322处在第三位置,第一连通通道2313连通进水接口211与进水孔213,第二连通通道2323连通出水接口212与出水孔214,第一连通通道2313以及第二连通通道2323均与连通腔26隔断。
也就是说,第一阀芯2312处在第一位置且第二阀芯2322处在第三位置时,第一截止阀231导通进水接口211与进水孔213之间的水流通道且截止进水接口211与连通腔26之间的水流通道,使得进水接口211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313与进水孔213连通,第二截止阀232导通出水接口212与出水孔214之间的水流通道且截止出水接口212与连通腔26之间的水流通道,使得出水接口212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323与出水孔214连通,从而可以在进水接口211、第一连通通道2313、进水孔213、进水口111、壳体11内部腔体、出水口112、出水孔214、第二连通通道2323以及出水接口212之间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同时进水接口211无法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313、连通腔26以及第二连通通道2323直接与出水接口212连通,使得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需要流经滤芯10净化后通过出水接口212流向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可以较好地避免未被净化的水流直接流入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以保证滤芯组件100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在阀组件23处在截止状态时,第一阀芯2312处在第二位置且第二阀芯2322处在第四位置,第一连通通道2313与进水孔213隔断,第二连通通道2323与出水孔214隔断,第一连通通道2313与第二连通通道2323通过连通腔26连通。也就是说,第一阀芯2312处在第二位置且第二阀芯2322处在第四位置时,第一截止阀231截止进水接口211与进水孔213之间的水流通道且导通进水接口211与连通腔26之间的水流通道,使得进水接口211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313与连通腔26连通,第二截止阀232截止出水接口212与出水孔214之间的水流通道且导通连通腔26与进水接口211之间的水流通道,使得出水接口212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323与连通腔26连通,从而可以在滤芯10与接座20分离后,在进水接口211、第一连通通道2313、连通腔26、第二连通通道2323与出水接口212之间形成连通的水流通道,使得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可以直接通过进水接口211和出水接口212流向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从而可以在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时,保证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水流的供应。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截止阀231和第二截止阀232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接座20的内周壁和壳体11的外周壁中的一个上设有滑筋117,接座20的内周壁和壳体11的外周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滑槽22,滑筋117与滑槽22通过接座20与滤芯10的相对转动卡接。也就是说,通过滑槽22与滑筋117的配合,可以实现壳体11与接座20之间的旋转卡接配合,使得壳体11与接座20之间的装配方式简单,滤芯10通过壳体11与接座20的旋转卡接实现与接座20的可拆卸连接,便于进行滤芯10的更换。具体地,可以通过旋转如正转将滤芯10安装于接座20上,在滤芯10相对于接座20正转时,滑筋117相对于滑槽22转动并逐渐进入滑槽22内,通过滑槽22对滑筋117的限位防止壳体11从而接座20上脱落;还可以通过旋转如反转将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在滤芯10相对于接座20反转时,滑筋117相对于滑槽22转动并逐渐从滑槽22中转出,直至滑筋117完全从滑槽22中脱离以解除滑槽22对滑筋117的限位作用,便于将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滤芯组件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滤芯组件100包括接座20和滤芯10,其中,滤芯10可拆卸地连接在接座20下端,滤芯10包括:壳体11、封水结构12、中心管131以及滤料盖132,壳体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主体114和盖体115,盖体115与壳主体114的连接位置设有第四密封圈174,壳主体114开口向上,盖体115盖设在壳主体114的上端,接座20与滤芯10旋转卡接,接座20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滑槽22,盖体115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滑筋117,滑槽22与滑筋117通过转动实现卡接,在沿滤芯10安装的转动方向上,滑筋117朝向靠近接座20的内底壁的方向即向上倾斜延伸,从而在滤芯10与接座20装配的过程中,滤芯10朝向靠近接座20的内底壁的方向移动,其中,盖体115的外周壁与接座20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71。
进一步地,盖体115包括盖主体1151和出水柱1152,出水柱115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穿设于盖主体1151的中心位置,出水柱1152的上端伸出盖主体1151的上端面,出水柱1152内形成出水通道1153,出水通道1153内设有向上单向导通的单向阀16,单向阀16的外周壁与出水通道1153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73,出水通道1153的上端形成出水口112,出水柱1152与盖主体1151共同限定出位于出水柱1152外周侧的进水通道1154,进水通道1154与出水通道1153的水流方向相反,盖主体1151的上端面形成多个沿出水口112外周方向间隔排布的进水口111,进水口111呈弧形,且多个进水口111共处于同一圆环,进水通道1154的进水端即上端与进水口111连通。
其中,接座20上形成有进水接口211、出水接口212、进水孔213和出水孔214,进水孔213和出水孔214形成于接座20的内底壁上且分别与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连通,在滤芯10与接座20装配后,出水柱1152的上端插入出水孔214内,且出水柱1152的外周壁与出水孔214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72。具体地,封水结构12设于进水通道1154内且套设于出水柱1152,具体地,封水结构12包括由上向下依次排布的止水垫121、止水弹簧122和弹簧支撑件123,止水垫121呈环形且与进水通道1154在滤芯10通道径向方向上的侧壁间隔开,止水垫121设于多个进水口111的下端且与多个进水口111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止水垫121的下端面上形成环形的定位槽1211,止水弹簧122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配合部1222、弹簧主体部1221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1222和第二配合部在上下方向上的直径不变,弹簧主体部1221直径在由上向下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一配合部1222插入定位槽1211内,且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配合部1222的高度小于定位槽1211的深度,第一配合部1222的上端面形成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平行于定位槽1211的底壁即朝下的侧壁且与定位槽1211的底壁贴合。此外,弹簧支撑件123包括限位凸筋124、支撑部和翻边,限位凸筋124设于支撑部的上端面上,支撑部的外周边沿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翻边,盖主体1151的内周壁上形成卡接凹槽113,翻边卡接配合于卡接凹槽113内。具体地,支撑部上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过孔位于支撑部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出水柱1152的下端穿设于第一过孔内,第二过孔设有多个且呈弧形,多个第二过孔沿第一过孔的外周方向间隔排布,以使得进水通道1154内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二过孔向下流动。此外,限位凸筋124设有多个,多个限位凸筋124沿第一过孔的外周方向间隔排布,第二配合部位于多个限位凸筋124之间,且第二配合部的外周壁与多个限位凸筋124的径向内侧壁抵接,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配合部的高度小于限位凸筋124的高度,第二配合部的下端面形成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平行于支撑部的上端面且与支撑部的上端面贴合。
其中,中心管131设于壳体11内且位于出水柱1152下方,中心管131包括管主体1313以及设于管主体1313外周壁的支撑结构1314,管主体1313的外周壁与壳主体114的内周壁间隔开,管主体1313内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通道1312,管主体1313下端的外周壁上设有过水孔1311,支撑结构1314包括支撑环和支撑筋条,支撑环呈圆环形,管主体1313穿设于支撑环且与支撑环同轴设置,管主体1313的外周壁与支撑环的内周壁间隔开,支撑筋条设有多个,支撑筋条的一端连接管主体1313的外周壁,支撑筋条的另一端连接支撑环的内周壁,多个支撑筋条沿管主体1313的外周方向间隔设置,支撑环的上端、支撑筋条与管主体1313的上端平齐。此外,滤料盖132包括料盖主体1322和连接部1323,料盖主体1322形成开口向下的装配槽1324,支撑结构1314位于装配槽1324内,料盖主体1322的外周壁与壳主体114的内周壁抵接,且料盖主体1322的外周壁与壳主体114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六密封圈176,料盖主体1322与管主体1313以及壳主体114的内壁共同限定出位于管主体1313外周侧且位于料盖主体1322下侧的盛放腔10a,盛放腔10a用于盛放树脂类或吸附类或阻垢类滤料,其中,料盖主体1322上形成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1321,通孔1321内设有第一滤网133,连接部1323设于料盖主体1322的中心位置且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连接通道1325,连接部1323的上端插入出水通道1153的下端,且连接部1323的外周壁与出水通道1153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175,连接通道1325的下端与中心通道1312的上端连通。进一步地,壳主体114的底壁上形成多个沿滤芯10周向间隔排布的固定凸筋118,管主体1313的下端位于多个固定凸筋118之间且与固定凸筋118的径向内侧壁抵接。
具体地,在滤芯10装配在接座20上后,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通过进水接口211并流向进水口111,并通过进水水流的压力推动止水垫121向下移动并压缩止水弹簧122,止水垫121与进水口1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水流通过进水口111向下流入进水通道1154内,并通过弹簧支撑件123上的第二过孔、第一滤网133、通孔1321进入盛放腔10a内,通过第一滤芯10进行进水的初次过滤,盛放腔10a内的水流过水通道119内的水流朝向沿滤芯10的径向朝向滤芯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流动,并最终通过过水孔1311流入中心通道1312的下端,通过盛放腔10a内的滤料进行进水的二次过滤,随着进入水流的不断增加,水流沿着中心通道1312向上流动,并通过连接通道1325进入出水通道1153内推动单向阀16由下至上导通,使得水流最终通道出水口112和出水接口212排入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参考图11-图1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滤芯10包括壳体11、封水结构12和第一滤料盒14,其中,第一滤料盒14设于出水柱1152的下方且与壳体11的内周壁间隔开,第一滤料盒14的外周壁与壳体11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位于进水通道1154下端且与进水通道1154下端连通的过水通道119,第一滤料盒14包括第一盒体141、第一盒盖142和第二滤网143,第一盒体141呈圆筒状并形成向上的开口,第一盒体141的周壁上形成多个沿滤芯10的轴向以及周向排布的通水孔1411,第一盒盖142盖设在第一盒体141的上端开口位置处第一盒盖142与第一盒体141共同限定出盛放腔10a,盛放腔10a用于盛放树脂类或吸附类或阻垢类滤料,同时,第一盒盖142的中心位置向上凸出形成固定部1421,固定部1421的上端插入出水通道1153的下端且固定部1421的外周壁与出水通道1153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七密封圈177,第一盒盖142内沿上下方向贯穿固定部1421的中间通道1422,中间通道1422的上端与出水通道1153连通,中间通道1422的下端与盛放腔10a连通,第二滤网143呈环形且套设在第一盒体141的外周侧,第二滤网143的上端与第一盖体115相连,第二滤网143上端的内周壁与第一盒体141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第八密封圈178。
此外,弹簧支撑件123设于第一盒盖142上,具体地,第一盒盖142的上端面形成沿固定部1421的外周方向延伸的限位凸筋124,止水弹簧122的下端即第二配合部的外周壁与限位凸筋124的径向内侧壁抵接,以防止止水弹簧122相对于第一盒盖142产生径向上的窜动。
具体地,在滤芯10装配在接座20上后,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通过进水接口211并流向进水口111,并通过进水水流的压力推动止水垫121向下移动并压缩止水弹簧122,止水垫121与进水口1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水流通过进水口111向下流入进水通道1154内,并继续向下流动进入过水通道119内,过水通道119内的水流朝向沿滤芯10的径向朝向滤芯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流动,即,水流依次通过第二滤网143和通水孔1411进入盛放腔10a内,通过第二滤芯10进行进水的初次过滤,盛放腔10a内的水流向上流动并进入中间通道1422内,通过盛放腔10a内的滤料进行进水的二次过滤,随着进入水流的不断增加,水流沿着中间通道1422向上流动进入出水通道1153中,并推动单向阀16由下至上导通,使得水流最终通道出水口112和出水接口212排入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参考图16-图2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滤芯10包括壳体11、封水结构12和第二滤料盒15,第二滤料盒15放置于壳主体114内,第二滤料盒15的外周壁与壳主体114的内周壁间隔开且位于出水柱1152下方,出水柱1152与第二滤料盒15之间形成溶解过滤腔,溶解混合腔116位于进水通道1154以及出水通道1153下方,且与进水通道1154和出水通道1153连通。其中,第二滤料盒15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盒盖153和第二盒体152,第二盒盖153与第二盒体152限定出用于盛放缓释类滤料的盛放腔10a,第二盒盖153的上端面与出水柱1152间隔设置且形成与盛放腔10a连通的缓释孔151,缓释孔151与出水通道1153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第二盒盖153的上端面上还设有多个沿滤芯10周向间隔排布的支撑凸筋154,支撑凸筋154的上端与弹簧支撑件123的底壁抵接,壳主体114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滤芯10周向间隔排布的固定凸筋118,固定凸筋118的径向内侧壁上和第二盒体152的外周壁上均形成有导向结构,第二盒体152的下端位于多个固定凸筋118之间且第二盒体152的外周壁与固定凸筋118的径向内侧壁抵接以限制第二滤料盒15的移动。
具体地,在滤芯10装配在接座20上后,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通过进水接口211并流向进水口111,并通过进水水流的压力推动止水垫121向下移动并压缩止水弹簧122,止水垫121与进水口1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水流通过进水口111向下流入进水通道1154,并继续向下流动进入壳主体114内,随着壳主体114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水逐渐漫过第二滤料盒15的缓释孔151并进入溶解混合腔116内,其中部分水流通过缓释孔151进入盛放腔10a内与缓释类滤料接触并溶解缓释类滤料,随着盛放腔10a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溶解后的缓释类滤料随水流通过缓释孔151流入溶解混合腔116内并混合在溶解混合腔116的水流中,随着进入水流的不断增加,溶解混合腔116内混合有缓释类滤料的水流向上流入出水通道1153中,并推动单向阀16由下至上导通,使得水流最终通道出水口112和出水接口212排入连接于滤芯组件100下游侧的水路中。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参考图21-图26,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接座20上还形成有第一安装腔24、第二安装腔25和连通腔26,第二安装腔25设于接座20的中心位置,第一安装腔24和第二安装腔25沿滤芯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连通腔26设于第一安装腔24和第二安装腔25上侧且与第一安装腔24的上端以及第二安装腔25的上端连通,第一安装腔24的下端构成进水孔213,第二安装腔25的下端构成出水孔214。进一步地,接座20内设有阀组件23,阀组件23包括设于第一安装腔24内的第一截止阀231和设于第二安装腔25内的第二截止阀232,第一截止阀231包括第一阀座2311、第一阀芯2312和第一复位弹簧2314,第一阀座2311沿上下方向穿设于第一安装腔24内,第一阀座2311内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贯穿的第一连通通道2313,进水接口211与第一连通通道2313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连通,第一阀芯2312穿设于第一连通通道2313且下端伸出接座20朝向滤芯10的侧壁即接座20的内底壁,第一复位弹簧2314设于第一阀芯2312与第一阀座2311之间并用于推动第一阀芯2312向下移动;第二截止阀232包括第二阀座2321、第二阀芯2322和第二复位弹簧2324,第二阀座2321沿上下方向穿设于第二安装腔25内,第二阀座2321内形成上下方向延伸且贯穿的第二连通通道2323,出水接口212与第二连通通道2323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连通,第二阀芯2322穿设于第二连通通道2323内且下端伸出接座20朝向滤芯10的侧壁即接座20的内底壁,第二复位弹簧2324设于第二阀芯2322与第二阀座2321之间并用于推动第二阀芯2322向下移动。
其中,第一阀芯231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阀芯2322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具体地,在滤芯10与接座20分离时,第一阀芯2312在第一复位弹簧2314的推动下处于第二位置,第一阀芯2312封堵第一连通通道2313的下端开口以隔断进水接口211和进水孔213,同时第一阀芯2312打开第一连通通道2313的上端开口以连通进水接口211和连通腔26;第二阀芯2322在第二复位弹簧2324的推动下处于第四位置,第二阀芯2322封堵第二连通通道2323的下端开口以隔断出水接口212和出水孔214,同时第二阀芯2322打开第二连通通道2323的上端开口以连通出水接口212和连通腔26。在滤芯10与接座20装配的过程中,滤芯10相对于接座20向上移动时推动第一阀芯2312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阀芯2312打开第一连通通道2313的下端开口以连通进水接口211和进水孔213,同时第一阀芯2312封堵第一连通通道2313的上端开口以隔断进水接口211和连通腔26;同时滤芯10推动第二阀芯2322向上移动至第三位置,第二阀芯2322打开第二连通通道2323的下端开口以连通出水接口212和出水孔214并且第二阀芯2322封堵第二连通通道2323的上端开口以隔断出水接口212和连通腔26。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1000。
如图27-图4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热水器200以及滤芯组件100,滤芯组件100与热水器200连接,滤芯组件100用于对水流处理。由此,通过滤芯组件100的滤芯10内的封水结构12可以较好地避免更换滤芯10更换时漏水,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热水器组件1000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组件1000,封水结构12用于关闭进水口111,可以较好地避免壳体11内的存水在滤芯10从接座20上拆下后通过进水口111洒出,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洒出的水对用户造成的困扰,利于提升滤芯10的使用体验,并且,进水口111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封水结构12打开进水口111,使得封水结构12通过进水水流打开,从而可以省去打开封水结构12的部件,使得滤芯10的结构简单,利于简化滤芯组件100以及热水器组件1000的结构。
具体地,热水器200包括外壳210以及设于外壳210内的热交换部件220,热交换部件220用于加热水,热交换部件220具有交换进口230和交换出口240,从而使得冷水可以通过交换进口230进入热交换部件220内,并在加热后通过交换出口240排出,从而实现对水流的加热处理。进一步地,滤芯组件100的进水接口211与热交换部件220的交换出口240连通,即,热交换部件220加热后的水流通过交换出口240流出后通过进水接口211流入滤芯组件100内进行净化处理,如通过滤芯组件100内的缓释类滤料可以为热水增加味道、增加补水物质或去除热水中余氯等,可以较好地提升用户使用热水的舒适度。
可选地,滤芯组件100可以完全设于外壳210内,从而通过外壳210可以较好地防护滤芯组件100,同时可以避免滤芯组件100外露,使得热水器组件1000的外观更为整洁;滤芯组件100还可以完全设于外壳210外侧,便于进行滤芯组件100的维护,如便于更换滤芯10等等;当然,还可以是滤芯组件100的部分设于外壳210内,如滤芯组件100的接座20位于外壳210内,滤芯10设于外壳210外,从而可以在减少滤芯组件100外露部分的同时,便于进行滤芯10的更换,布局合理。
可选地,可以仅在热交换部件220的上游侧设置滤芯组件100,设于热交换部件220上游侧的滤芯组件100为前置滤芯组件100a,前置滤芯组件100a中的盛放腔10a用于盛放树脂类或吸附类或阻垢类滤料,如可以为上文具体实施例一中的滤芯组件100,还可以为上文具体实施例二中的滤芯组件100,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具体地,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与交换进口230连通,从而通过前置滤芯组件100a可以对进入热交换部件220的水流进行过滤处理,以保证进入热交换部件220内的水流的洁净度;还可以仅在热交换部件220的下游侧设置滤芯组件100,设于热交换部件220下游侧的滤芯组件100为后置滤芯组件100b,后置滤芯组件100b中的盛放腔10a用于盛放缓释类滤料,如可以为上文具体实施例三中的滤芯组件100,具体地,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进水接口211与交换出口240连通,从而通过后置滤芯组件100b可以再次处理热交换部件220排出的水流;还可以是热交换部件22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均设置滤芯组件100,其中,设于热交换部件220上游侧的滤芯组件100为前置滤芯组件100a,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与交换进口230连通,设于热交换部件220下游侧的滤芯组件100为后置滤芯组件100b,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进水接口211与交换出口240连通,可以保证进入热交换部件220内的水流的洁净度的同时通过后置滤芯组件100b可以再次处理热交换部件220排出的水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热水器组件1000还包括混水阀300,混水阀300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混水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中的一个与交换出口240连通,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中的另一个与冷水水路连通,通过混水阀300可以较好地调整通过混水出口排出的水流的温度,以满足用户对不同水温的需求,如可以实现热水器组件1000的恒温出水,以提升用户洗浴的舒适度。
可选地,如图34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00a、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热水器200位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下游侧且位于混水阀300的上游侧,交换进口230和第二进口均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连通,第一进口与交换出口240连通,即,通过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进入混水阀300内的水流均通过前置滤芯组件100a过滤处理。
可选地,如图35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00a、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热水器200位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下游侧且位于混水阀300的上游侧,交换进口230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连通,第一进口与交换出口240连通,第二进口和进水接口211均与前置滤芯组件100a上游侧的水路直接连通,使得前置滤芯组件100a仅需过滤上游侧的水路中进入热水器200内的水流,从而可以较好地减少滤料损耗。
可选地,如图37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后置滤芯组件100b、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混水阀300位于热水器200的下游侧且位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上游侧,第一进口与交换出口240连通,第二进口和交换进口230均与热水器200上游侧的水流直接连通,混水出口与进水接口211连通,使得混水阀300流出的混合水流全部通过后置滤芯组件100b处理。
可选地,如图38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后置滤芯组件100b、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后置滤芯组件100b位于热水器200的下游侧且位于混水阀300的上游侧,交换出口240与进水接口211连通,出水接口212与第一进口连通,第二进口和交换进口230均与热水器200上游侧的水路连通,使得后置滤芯组件100b仅需处理热水器200排出的热水,从而可以较好地减少滤料损耗。
可选地,如图40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00a、后置滤芯组件100b、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热水器200位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下游侧且位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上游侧,混水阀300位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下游侧,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进水接口211以及第二进口均与前置滤芯组件100a上游侧的水路直接连通,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与交换进口230连通,交换出口240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进水接口211连通,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出水接口212与第一进口连通,使得前置滤芯组件100a上游侧的水路中的水流通过前置滤芯组件100a、热水器200和后置滤芯组件100b净化和加热处理后进入混水阀300内,与前置滤芯组件100a上游侧的水路中直接进入混水阀300内的水流混合,即,前置滤芯组件100a仅需过滤上游侧的水路中进入热水器200内的水流,后置滤芯组件100b仅需处理热水器200排出的热水,从而可以较好地减少滤料损耗。
可选地,如图41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00a、后置滤芯组件100b、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热水器200位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下游侧且位于混水阀300的上游侧,后置滤芯组件100b位于混水阀300的下游侧,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进水接口211以及第二进口均与前置滤芯组件100a上游侧的水路直接连通,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与交换进口230连通,交换出口240与第一进口连通,混水出口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进水接口211连通,使得混水阀300流出的混合水流全部通过后置滤芯组件100b处理,其中的热水部分还通过前置滤芯组件100a过滤处理。
可选地,如图42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00a、后置滤芯组件100b、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热水器200位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下游侧且位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上游侧,混水阀300位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下游侧,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与交换进口230以及第二进口连通,交换出口240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进水接口211连通,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出水接口212与第一进口连通,使得混水阀300流出的混合水流全部通过前置滤芯组件100a处理,其中的热水部分还通过后置滤芯组件100b处理。
可选地,如图43所示,热水器组件1000包括前置滤芯组件100a、后置滤芯组件100b、热水器200和混水阀300,热水器200位于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下游侧且位于混水阀300的上游侧,后置滤芯组件100b位于混水阀300的下游侧,前置滤芯组件100a的出水接口212与交换进口230以及第二进口连通,交换出口240与第一进口连通,混水出口与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进水接口211连通,使得通过热水器200加热的水流以及未通过热水器200加热的水流均通过前置滤芯组件100a和后置滤芯组件100b的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4)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连通的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用于盛放滤料;
封水结构,所述封水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封水结构用于关闭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封水结构打开所述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结构包括:
止水垫,所述止水垫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
止水弹簧,所述止水弹簧与所述止水垫相连,所述止水弹簧用于推动所述止水垫关闭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的进水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推动所述止水垫压缩所述止水弹簧打开所述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垫为橡胶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朝向远离所述止水垫的方向上,所述止水弹簧的直径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垫朝向所述止水弹簧的端面上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呈环形,所述止水弹簧的朝向所述止水垫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结构还包括:
弹簧支撑件,所述弹簧支撑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止水垫背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止水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止水垫以及所述弹簧支撑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支撑件朝向所述止水垫的端面上形成多个沿所述止水弹簧外周间隔排布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止水弹簧朝向所述弹簧支撑件的一端的外周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中心管的周壁上形成有过水孔,所述中心管内形成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滤料盖,所述滤料盖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中心管朝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所述滤料盖、所述中心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配合限定出所述盛放腔,所述盛放腔与所述中心通道通过所述过水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盖形成贯穿所述滤料盖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盛放腔,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一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滤料盒,所述第一滤料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滤料盒内形成所述盛放腔,所述第一滤料盒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水通道通过所述盛放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盒包括:
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呈开口朝向所述出水口的筒状,所述第一盒体的外周壁上形成连通所述过水通道和所述盛放腔的通水孔;
第一盒盖,所述第一盒盖盖设于所述第一盒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盒盖与所述第一盒体共同限定出所述盛放腔,所述第一盒盖上形成连通所述盛放腔与所述出水口的中间通道;
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套设于所述第一盒体的外周侧且至少遮盖所述通水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与所述第一盒盖相连;和/或,所述通水孔设有沿所述滤芯周向以及周向排布的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料盒,所述第二滤料盒内形成所述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用于盛放缓释类滤料,所述第二滤料盒上形成缓释孔,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缓释孔与所述盛放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料盒包括:
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呈开口朝向所述出水口的筒状;
第二盒盖,所述第二盒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二盒体开口端,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第二盒盖限定出所述盛放腔,所述缓释孔形成于所述第二盒盖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料盒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间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壳主体;
盖体,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壳主体的敞开端,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均设于所述盖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盖主体和出水柱,所述出水柱沿所述滤芯的轴向延伸,所述出水柱内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柱的出水端构成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柱与所述盖主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且位于所述出水柱外周侧的进水通道,所述封水结构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内,所述盛放腔位于所述出水通道远离出水口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内设有在朝向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的单向阀。
19.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座,形成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滤芯,所述滤芯为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所述滤芯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接座,所述进水口适于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所述出水口适于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座内还形成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适于连通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孔适于连通所述出水接口以及所述出水口,所述接座内设有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具有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
其中,在所述滤芯与所述接座装配后,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
在所述滤芯与所述接座分离后,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接口隔断,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出水接口隔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通状态,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出水接口隔断;在所述截止状态,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座内形成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以及连通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互隔开,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座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包括第二阀座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座内形成有与所述出水接口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二阀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
其中,在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处在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阀芯处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进水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出水孔,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以及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均与所述连通腔隔断;
在所述阀组件处在所述截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处在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阀芯处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进水孔隔断,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出水孔隔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通过所述连通腔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座的内周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中的一个上设有滑筋,所述接座的内周壁和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滑槽,所述滑筋与所述滑槽通过所述接座与所述滤芯的相对转动卡接。
24.一种热水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热水器连接,所述滤芯组件用于对水流处理。
CN202321558171.7U 2023-06-15 2023-06-15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Active CN220530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8171.7U CN220530942U (zh) 2023-06-15 2023-06-15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8171.7U CN220530942U (zh) 2023-06-15 2023-06-15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0942U true CN220530942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0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8171.7U Active CN220530942U (zh) 2023-06-15 2023-06-15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0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9899B2 (ja) 浄水器とこれを設置したキッチン
JP2011098345A (ja) フィルター組立体
KR200390280Y1 (ko) 정수기용 필터 카트리지
CN220530942U (zh)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WO2009025413A1 (en) Water purifier filter having a filter washing function
CN111689600A (zh) 一种防堵自动断水一体式净水器
CN108298712B (zh) 嵌入式净饮机
CN206783424U (zh) 一种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
CN220056502U (zh) 滤芯及具有其的滤芯组件、热水器组件
CN220223786U (zh) 滤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水器组件
CN214158784U (zh) 滤芯可更换且可清洗的水龙头净水装置
CN220056501U (zh) 滤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水器组件
KR100499804B1 (ko) 정수기의 필터 연결 장치
US20040238428A1 (en) Wet sump filter adapter
CN220379983U (zh) 热水器
KR102342293B1 (ko) 정수기용 필터 카트리지의 결합구조
CN204879027U (zh) 抗菌水龙头
CN220223785U (zh) 滤芯、滤芯组件及热水器组件
CN114405132A (zh)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CN108953668B (zh) 一种横向卡接式水处理水龙头
CN220214244U (zh) 滤芯组件和热水器
CN108025225B (zh) 家用水处理装置
CN220062160U (zh) 热水器组件
CN217015609U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4158783U (zh) 一种水龙头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