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8221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8221U
CN220528221U CN202322321706.5U CN202322321706U CN220528221U CN 220528221 U CN220528221 U CN 220528221U CN 202322321706 U CN202322321706 U CN 202322321706U CN 220528221 U CN220528221 U CN 220528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waterproof
air
shell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17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17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8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8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8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耳机包括机壳、后腔盖、扬声器、第一防水透气结构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后腔盖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后腔盖将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泄压腔和安装腔,所述扬声器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形成前腔和后腔,所述机壳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泄压腔的第一泄气孔以及连通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后腔盖开设有连通所述泄压腔和所述后腔的第二泄气孔;所述第一防水透气结构与所述机壳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一泄气孔,所述第二防水透气结构与所述后腔盖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二泄气孔;其中,在由所述第一泄气孔进入到所述泄压腔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泄气孔和所述第一泄气孔错开设置,其能够在实现IPX4‑IPX7级别防水同时兼具良好的音质。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声转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通过在耳机的喇叭后腔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泄压孔,在耳机运行过程中,耳机中的振膜振动时能将喇叭的后腔中的空气通过泄压孔进行排出至外界以及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至后腔,从而实现压力平衡,也能在一定程度提升音质。
而耳机会在后腔中设置有各种电子元件,由于泄压孔连通外界的构造,为了避免外界液体由泄压孔进入到后腔中腐蚀电子元件,通常也需要在耳机中进行防水设计,在相关设计中,通过设置覆盖泄压孔的防水膜可以实现IPX4级别的防水,防水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水汽通过并允许气体通过,然而,仅仅是设置覆盖泄压孔的防水膜,却是难以实现更高级别的防水性能。而IPX7级防水相较于IPX4至IPX6级别而言具有后腔更不易进入液体、安全性更高的特点,这是设计人员所期望达到的防水状态。在相关设计中,一些耳机为了达到较高防水等级,将防水膜的透气性大幅降低,也即设计思路是将前腔和后腔几乎完全隔开,这样会导致很高的f0(最低共振频率),大幅降低耳机的低频频率的声学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其能够在实现IPX4-IPX7级别防水同时兼具良好的音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机壳、后腔盖、扬声器、第一防水透气结构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后腔盖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后腔盖将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泄压腔和安装腔,所述扬声器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形成前腔和后腔,所述机壳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泄压腔的第一泄气孔以及连通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后腔盖开设有连通所述泄压腔和所述后腔的第二泄气孔;所述第一防水透气结构与所述机壳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一泄气孔,所述第二防水透气结构与所述后腔盖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二泄气孔;其中,在由所述第一泄气孔进入到所述泄压腔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泄气孔和所述第一泄气孔错开设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由于在耳机中设置后腔盖以在机壳内形成泄压腔,且机壳上的第一泄气孔和后腔盖上的第二泄气孔是错开的,如此在进行IPX5和IPX6的防水试验时,水依次经过第一泄气孔、泄压腔以及第二泄气孔,在水流经过第一泄气孔时,第一防水透气结构会卸掉一部分水流的冲击力,而后,水不会直接冲击到第二泄气孔,而是在泄压腔内流动,在水流流过泄压腔时水流与泄压腔之间的粘滞阻力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随后水流流过泄压腔并流动至第二防水透气结构,由第二防水透气结构进一步对水流进行泄压,此时,水流的冲击力已经大大减小,第二防水透气结构承受水压的能力较强,使得水流无法流过第二防水透气结构并流动至安装腔内,从而使得耳机通过防水试验IPX5和IPX6。
在进行IPX7级别的防水试验时,耳机的防水原理与上述耳机进行IPX5和IPX6的防水试验的防水原理相同,而由于IPX7级别的防水试验是将耳机置于静态水中进行实验,由于耳机处在静态水压的情况下,第一泄气孔、第一防水透气结构、泄压腔、第二防水透气结构和第二泄气孔的结构,通过防水结构和泄压腔分担整体的静态水压,实现水流不会进入喇叭的安装腔,保证了耳机能通过IPX7防水试验。
另外,第一泄气孔、泄压腔以及第二泄气孔使得安装腔的空气负载不是马上通过第二泄气孔、泄压腔以及第一泄气孔外泄露到产品外壳外(即大气中),喇叭工作时,每次扬声器的振膜振动,都推动整个喇叭后腔腔体内的空气振动,再加上泄压腔部分所形成的管道的端部效应,使得等效的管道长度增加,相当于空气质量的增加,再加上本申请第一泄气孔、泄压腔和第二泄气孔的设计,相比原独立后腔,增加了空气的体积。使得本设计的耳机增加了喇叭后腔空气的振动质量,根据公式振动质量Mm越大,共振频率f0越低,从而耳机的低频表现越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耳机沿A-A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机壳;11、前壳;111、出声孔;112、第三台阶;12、后壳;121、第一泄气孔;122、第四台阶;20、后腔盖;21、第二泄气孔;22、泄压面;23、第一台阶;24、第二台阶;40、安装腔;41、前腔;42、后腔;50、扬声器;60、第一防水透气结构;70、第二防水透气结构;L1、第一轨迹;L2、第二轨迹;L3、第三轨迹;a、第一泄气孔进入到泄压腔的气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喇叭后腔由于有需要通往外界大气的泄压孔,通常喇叭的后腔的空气通过泄气孔直接与大气相连,为实现耳机的防水,所以后腔防水通常在泄气孔内侧贴防水网罩来达到IPX4或IPX5级别的防水,但是要达到越高的防水等级,需要网眼密度越高的防水网罩,对耳机的声学损失会非常大。
例如,常规的耳机只能实现IPX4级防水,即只能是防水的泼溅。对于IPX5~IPX6级别防水,水流的冲击会破坏防水网罩或者防水膜,所以常规的耳机无法达到IPX5~IPX6级别防水。
又例如,现在常规的满足IPX7级防水的入耳式耳机,通常需要透气性较差防水膜使耳机喇叭的后腔是密闭的,这样在IPX7的防水测试时,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以进入的耳机的前腔,前腔只有喇叭的振膜,喇叭的振膜是整体不透水材料,可以避免水进入喇叭的后腔,因为喇叭的后腔是怕水进入的,通常耳机后腔会与电子的器件和导电、磁吸器件贯通,这些器件接触水后,容易腐蚀。但是防水膜的透气性较差,会严重导致很高的f0(最低共振频率),大幅降低低频频率的声学输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耳机,其能够在实现IPX4-IPX7级别防水同时兼具良好的音质。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耳机包括机壳10、后腔盖20、扬声器50、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扬声器50和后腔盖20均设置在机壳10内,后腔盖20将机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泄压腔和安装腔40,扬声器50将安装腔40分隔形成前腔41和后腔42,机壳10分别开设有连通泄压腔的第一泄气孔121以及连通前腔41的出声孔111,后腔盖20开设有连通泄压腔和后腔42的第二泄气孔21;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与机壳10连接且覆盖第一泄气孔121,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与后腔盖20连接且覆盖第二泄气孔21;其中,在由第一泄气孔121进入到泄压腔的方向a上,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一泄气孔121错开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机为气导式耳机,并且具体形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蓝牙耳机、有线耳机、入耳式耳机、开放式耳机或挂耳式耳机等,以上任意种类的耳机均可采用上述的方案实现IPX4、IPX5、IPX6以及IPX7级别的防水同时兼具良好的音质。
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以及第二泄气孔21三者配合用于实现后腔42与外部环境的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以及第二泄气孔21的形状、大小等均不做限定。
扬声器50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是耳机的核心零件,本申请中的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均用于尽可能阻止外界液体通过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和第二泄气孔21进入至后腔42内,即保证外界液体不能接触到后腔42中的电子元件,以保证耳机的安全。
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用于减小水流的冲击力并进一步防止水流进入至安装腔40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对水流的冲击力的减小作用越强,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网眼密度越大;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配置为防水网罩,即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上涂覆有防水材料,其在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情况下,还具备供气体通过的属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在由第一泄气孔121进入到泄压腔的方向a上,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一泄气孔121错开设置,在进行IPX5和IPX6的防水试验时,水经过第一泄气孔121后不会径直流向第二泄气孔21,而是流进泄压腔后再流向第二泄气孔21,在水流经过第一泄气孔121时,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会卸掉一部分水流的冲击力,在水流流过泄压腔时水流与泄压腔之间的粘滞阻力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随后水流流过泄压腔并流动至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由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进一步对水流进行泄压,此时,水流的冲击力已经大大减小,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承受水压的能力较强,使得水流无法流过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并流动至安装腔40内,从而使得该耳机通过防水试验IPX5和IPX6。
在进行IPX7级别的防水试验时,耳机的防水原理与上述耳机进行IPX5和IPX6的防水试验的防水原理相同,而由于IPX7级别的防水试验是将耳机置于静态水中进行实验,由于耳机处在静态水压的情况下,第一泄气孔121、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泄压腔、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和第二泄气孔21的结构,通过防水结构和腔体分担整体的静态水压,实现水流不会进入喇叭的安装腔40,保证了耳机能通过IPX7防水试验。
另外,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以及第二泄气孔21使得安装腔40的空气负载不是马上通过第二泄气孔21、泄压腔以及第一泄气孔121外泄露到产品机壳10外(即大气中),喇叭工作时,每次扬声器50的振膜振动,都推动整个喇叭后腔42腔体内的空气振动,再加上管道的端部效应,使得等效的管道长度增加,相当于空气质量的增加,再加上本申请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和第二泄气孔21的设计,相比原独立后腔42,增加了空气的体积。使得本设计的耳机增加了喇叭后腔42空气的振动质量,根据公式f=/2π,振动质量Mm越大,共振频率f0越低,从而耳机的低频表现越好。
其中,IPX5属于防喷射型,测试的是任意方向直接受到水的喷射无有害的影响;防水等级IPX6是耐水型,测试的是任意方向直接受到水的喷射也不会入内部;IPX7是防浸泡型,测试的在规定的条件下即使浸在水中也不会进入内部。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泄气孔121所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为第一轨迹,泄压腔内且位于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二泄气孔21之间的部分所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为第二轨迹,第二泄气孔21所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为第三轨迹;其中,第一轨迹、第二轨迹以及第三轨迹连接构成“Z”形,如此,水流在由第一轨迹转向至第二轨迹以及由第二轨迹转向第三轨迹时均能够进一步减小水流的冲击力。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Z”形并不局限于特定的“Z”字形状,可以是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二轨迹和第三轨迹之间呈夹角设置,而近似于“Z”形的形状。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后腔盖20包括面向第一泄气孔121的泄压面22,第一泄气孔121位于泄压腔一侧的开口朝向与泄压面22呈夹角设置,如此,水流从第一泄气孔121进入至泄压腔时冲击泄压面22,泄压面22进一步缓解水流的冲击力,提高了该耳机的防水性能。
为提高泄压面22对水流冲击力的缓冲能力,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气孔121的位于泄压腔一侧的开口朝向与泄压面2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135°,例如,50°、60°、70°、80°、90°、100°、110°、120°、130°等。在此范围内,泄压面22对水流流速具有良好的减缓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泄气孔121位于泄压腔一侧的开口朝向与泄压面22之间的夹角为90°时水流会垂直冲击于泄压面22,此时,泄压面22对水流的泄压效果最好,且随着第一泄气孔121位于泄压腔一侧的开口朝向与泄压面22之间的夹角由90°开始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泄压面22对水流的泄压能力也逐渐减弱。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覆盖在与泄压面22的相面对的内壁面上,如此,可以实现将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隐藏在机壳10内部,这样在耳机使用过程中,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不易因为外界触碰而出现松脱现象,如此可以确保该处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覆盖在泄压面22上,如此,可直接将第二防水结构贴附于后腔盖20上,一方面便于在后腔盖20盖设到机壳10后再进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贴设操作,便于连接操作。另一方面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不会占用到后腔42的内部空间,避免对后腔42中的电子元件产生干涉,同时也便于后续的维护更换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远离泄压面22的一侧平行泄压面22,由于,水流在泄压腔内必定沿泄压面22流动,且水流必定经由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进入至第二泄气孔21内,此时,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远离泄压面22的一侧平行泄压面22,则泄压腔的内的水流的流向与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远离泄压面22一侧平行,泄压腔的内的水流对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没有垂直方向的冲击力,只有类似静态水的压力,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所需承受的压力最小,耳机的防水性能最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结构也可设置于第一泄气孔121内,第二防水结构也可设置于第二泄气孔21内。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二泄气孔21均呈长条状设置,且第一泄气孔121的长度延伸方向和第二泄气孔2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如此,增大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二泄气孔21的容积,使得本设计的耳机增加了喇叭后腔42空气的振动质量,根据公式f=/2π,振动质量Mm越大,共振频率f0越低,从而耳机的低频表现越好。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气孔121在泄压面22上的投影与的第二泄气孔2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例如,1mm、3mm、6mm、9mm、12mm、15mm、17mm、18mm、19mm等,第一泄气孔121在泄压面22上的投影与第二泄气孔2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越大,则液体能在泄压腔流动的路径越长,也即第二路径越长,这样泄压腔水流的减速效果越好,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路径越长的长度越长则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防水性能要求越低,第二路径越长的长度越短则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防水性能要求越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气孔121的有效通气量和第二泄气孔21的有效通气量相当,扬声器50工作时扬声器50的振膜前后振动,推动空气往复运动,在喇叭独立后腔42孔处,扬声器50的一个正弦音频周期会产生一个往复的气流,气流需要通过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和第二泄气孔21进行流动,由于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阻碍了气流的流动,即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结构体现了声阻尼的作用,这样的话,空气从外部较大腔体(耳机周围环境)经过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进入安装腔40的路径和空气从小孔经过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进入外部较大腔体的路径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导致一个往复周期,喇叭后腔42空气量会变化,导致喇叭工作时,振膜的动态平衡位置需要会变化,将第一泄气孔121的有效通气量之和等于第二泄气孔21的有效通气量之和时,可以保证进入安装腔40和排出安装腔40内的空气量是一致的,即通过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和第二泄气孔21进入后腔42的空气量等于通过第二泄气孔21、泄压腔和第一泄气孔121的空气量,以保证扬声器50的振膜可正常进行振动;若第一泄气孔121的有效通气量不等于第二泄气孔21的有效通气量,此时,进入后腔42的空气量多于排出后腔42的空气量,将导致后腔42内气压增大,扬声器50的振膜的振动幅度减小,或,进入后腔42的空气量少于排出后腔42的空气量,将导致后腔42内气压减小,扬声器50的振膜的振动幅度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二泄气孔21的结构可不同,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结构也可不同,但是,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决定的第一泄气孔121的有效通气量必须等于第二泄气孔21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决定的第二泄气孔21的有效通气量。例如,第一泄气孔121的深度等于第二泄气孔21的深度,第一泄气孔121的孔径大于第二泄气孔21的孔径,但是,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的网眼密度小于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网眼密度,以使第一泄气孔121的有效通气量等于得让泄气孔的有效通气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关于扬声器5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与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相同,第一泄气孔121和第二泄气孔21的结构相同。
根据上述扬声器50工作时扬声器50的振膜前后振动,推动后腔42、第一泄气孔121、泄压腔以及第二泄气孔21内的空气往复运动,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体现了声阻尼的作用,为使气流从后腔42至外部大气的流动量等于从外部大气至后腔42的流动量,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关于扬声器5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与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结构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结构相同指第一防水透气结构60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网眼的数量以及大小等于第二防水透气结构70的网眼的数量以及大小。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包括前壳11以及后壳12,前壳11和后壳12分别密封连接在后腔盖20的相对两侧;后腔盖20和后壳12之间围合形成泄压腔,后腔盖20与前壳11之间配合围成安装腔40;后壳12开设有第一泄气孔121,前壳11开设有出声孔111,后腔盖20开设有第二泄气孔21。
前壳11用于与后腔盖20围成用于容纳扬声器50的安装腔40,后壳12用于与后腔盖20围成泄压腔,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前壳11和后壳12的形状、大小以及材质等均不做限定,只要前壳11、后壳12和后腔盖20可围成泄压腔和安装腔40即可。
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后腔盖20朝向前壳11的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一台阶23,后腔盖20朝向后壳12的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二台阶24;前壳11的边缘形成有第三台阶112,第三台阶112与第一台阶23嵌合,后壳12的边缘形成有第四台阶122,第四台阶122与第二台阶24嵌合,如此,第一台阶23和第三台阶112相互贴合,增大了后腔盖20与前壳1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后腔盖20与前壳11之间的密封性能,同理,第二台阶24和第四台阶122相互贴合,增大了后腔盖20与后壳1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后腔盖20与后壳12之间的密封性能,进而提高了该耳机的防水性能。
可以理解的,在一些设置形式中,可以在第三台阶112与第一台阶23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粘接胶,以及在第四台阶122与第二台阶24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粘接胶,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后腔盖、扬声器、第一防水透气结构和第二防水透气结构;
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后腔盖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后腔盖将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泄压腔和安装腔,所述扬声器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形成前腔和后腔,所述机壳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泄压腔的第一泄气孔以及连通所述前腔的出声孔,所述后腔盖开设有连通所述泄压腔和所述后腔的第二泄气孔;
所述第一防水透气结构与所述机壳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一泄气孔,所述第二防水透气结构与所述后腔盖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二泄气孔;
其中,在由所述第一泄气孔进入到所述泄压腔的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一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错开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泄气孔所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为第一轨迹,所述泄压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之间的部分所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为第二轨迹,所述第二泄气孔所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为第三轨迹;
其中,所述第一轨迹、所述第二轨迹以及所述第三轨迹连接构成“Z”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盖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泄气孔的泄压面,所述第一泄气孔位于所述泄压腔一侧的开口朝向与所述泄压面呈夹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气孔的位于所述泄压腔一侧的开口朝向与所述泄压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13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盖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泄气孔的泄压面,所述第二防水透气结构覆盖在所述泄压面上;和/或
所述第一防水透气结构覆盖在所述机壳与所述泄压面的相面对的内壁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气孔和所述第二泄气孔均呈长条状设置,且所述第一泄气孔的长度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盖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泄气孔的泄压面,所述第一泄气孔在所述泄压面上的投影与的所述第二泄气孔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气孔的有效通气量和所述第二泄气孔的有效通气量相当。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前壳以及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后腔盖的相对两侧;
所述后腔盖和所述后壳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泄压腔,所述后腔盖与所述前壳之间配合围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后壳开设有所述第一泄气孔,所述前壳开设有所述出声孔,所述后腔盖开设有所述第二泄气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盖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后腔盖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边缘形成有第二台阶;
所述前壳的边缘形成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三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嵌合,所述后壳的边缘形成有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嵌合。
CN202322321706.5U 2023-08-28 2023-08-28 耳机 Active CN220528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706.5U CN220528221U (zh) 2023-08-28 2023-08-28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706.5U CN220528221U (zh) 2023-08-28 2023-08-28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8221U true CN220528221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8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1706.5U Active CN220528221U (zh) 2023-08-28 2023-08-28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8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61700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551639B (zh) 扬声器模组及便携终端
CN106851509B (zh) Mems麦克风
CN209390330U (zh) 一种扬声器
CN108810769B (zh) 扬声器模组
CN110198510B (zh) 发声器
KR100629033B1 (ko) 전기-음향 통신 유닛
CN106454627B (zh) 防水型发声装置以及耳机
US2017003462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mode damped diaphragm
FI109075B (fi) Akustisen muuntimen alustan kiinnitysmenetelmä
WO2021138953A1 (zh) 扬声器箱
CN113242485A (zh) 入耳式耳机
CN110958509A (zh)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US20070123313A1 (en) Speakerbox
CN108566600B (zh) 一种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20528221U (zh) 耳机
JP2019115039A (ja) 複数の振動板を備えた音響器機
JP4087784B2 (ja) マイクロホン
CN113259817A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6930315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KR101361477B1 (ko) 밀폐 공간에서 저음 영역이 확장 가능한 마이크로 스피커 모듈
CN203788447U (zh) 一种微小型音箱
JP2024022435A (ja) スピーカ及び電子機器
CN216122790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615592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