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5305U -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5305U
CN220525305U CN202321994992.5U CN202321994992U CN220525305U CN 220525305 U CN220525305 U CN 220525305U CN 202321994992 U CN202321994992 U CN 202321994992U CN 220525305 U CN220525305 U CN 220525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tank
steam
pipe
meter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49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吴继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henzhe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219949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5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5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5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中,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包括高压罐系统、至少一个计量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安装管道,所述高压罐系统包括高压罐以及至少两个蓄热器,两个所述蓄热器包括用于给所述高压罐供给热水的第一蓄热器以及用于给所述高压罐供给高压蒸汽的第二蓄热器;所述计量系统包括计量桶以及用于称量所述计量桶质量的称量装置;所述安装管道的中部用以对应安装不同尺寸的疏水阀,所述安装管道的前端通过输入管组与所述高压罐连通,所述安装管道的后端通过输出管组与所述计量桶连通。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试验装置使用蒸汽量大幅度波动将导致锅炉汽压水位同步波动,影响锅炉效率甚至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水阀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蒸汽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包括由于存在试验装置使用蒸汽量大幅度波动的情况,此时若依然直接通过锅炉提供蒸汽,会引起锅炉汽压、水位上下波动,由此不仅导致锅炉运行操作困难,还会导致锅炉燃烧效率降低,且通过锅炉提供的蒸汽直接给试验装置中的冷水加热,容易产生水锤现象,由此会增加安全隐患。此外目前整套装置的试验管路尺寸均是固定的,由此导致对不同尺寸的疏水阀的适用性较差,且不同规格、排量的疏水阀均使用同一套计量桶,存在较小计量值的计量精度较差的问题。故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试验装置使用蒸汽量大幅度波动将导致锅炉汽压水位同步波动,影响锅炉效率甚至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中,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包括:
高压罐系统,包括高压罐以及至少两个蓄热器,两个所述蓄热器包括用于给所述高压罐供给热水的第一蓄热器以及用于给所述高压罐供给高压蒸汽的第二蓄热器;
至少一个计量系统,所述计量系统包括计量桶以及用于称量所述计量桶质量的称量装置;以及,
至少一个安装管道,所述安装管道的中部用以对应安装不同尺寸的疏水阀,所述安装管道的前端通过输入管组与所述高压罐连通,所述安装管道的后端通过输出管组与所述计量桶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蓄热器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高压罐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蓄热器通过并联的温度调节管道以及压力调节管道与所述高压罐的上端连通,且所述温度调节管道延伸至所述高压罐内的底部,所述温度调节管道与所述压力调节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可选地,所述输入管组包括并联的蒸汽输入管以及热水输入管,所述蒸汽输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罐的上端,所述热水输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罐的下端,且所述蒸汽输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输入管的另一端连通后与所述安装管道的前端连通,所述蒸汽输入管与所述热水输入管上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可选地,所述输出管组包括连通所述安装管道与所述计量桶的输出管道以及安装于所述输出管道的管式伸缩节,且所述输出管道连通所述计量桶的一端伸入所述计量桶的液面下。
可选地,所述安装管道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管道包括无负荷试验管与负荷试验管,所述无负荷试验管用于输入蒸汽介质,所述负荷试验管用于输入汽液混合介质,所述计量系统对应设置有两个,且对应于所述无负荷试验管的所述称量装置的称量精度大于对应于所述负荷试验管的所述称量装置的精度。
可选地,所述负荷试验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窥视镜。
可选地,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还包括排污管道,所述高压罐、所述计量桶、所述输入管组以及所述输出管组均设置有与所述排污管道连通的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还包括冷水储罐,所述冷水储罐通过冷却水输送管道与所述计量桶连通,且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高压罐上设有液位计、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高压罐的上端和/或下端,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位于所述高压罐的上端;和/或,
所述高压罐的上端或顶部还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上设有第三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安装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所述蓄热器对所述高压罐进行热水与蒸汽供应,以避免通过锅炉直接连接所述高压罐,进而避免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使用蒸汽量大幅度波动导致的锅炉汽压、水位上下波动,降低锅炉运行操作难度,提升锅炉燃烧效率。具体地,锅炉蓄热器有变压式和定压式两类,变压式蓄热器的工作压力随所储热量的增减而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是蒸汽蓄热器。定压式蓄热器的工作压力恒定,其中以给水蓄热器最为常用。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蓄热器即为给水蓄热器,所述第二蓄热器即为蒸汽蓄热器,以满足所述高压罐内热水与蒸汽环境,满足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简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现有的蒸汽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包括由于存在试验装置使用蒸汽量大幅度波动的情况,此时若依然直接通过锅炉提供蒸汽,会引起锅炉汽压、水位上下波动,由此不仅导致锅炉运行操作困难,还会导致锅炉燃烧效率降低,且通过锅炉提供的蒸汽直接给试验装置中的冷水加热,容易产生水锤现象,由此会增加安全隐患。此外目前整套装置的试验管路尺寸均是固定的,由此导致对不同尺寸的疏水阀的适用性较差,且不同规格、排量的疏水阀均使用同一套计量桶,存在较小计量值的计量精度较差的问题。故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的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包括高压罐系统1、至少一个计量系统2以及至少一个安装管道3,所述高压罐系统1包括高压罐11以及至少两个蓄热器,两个所述蓄热器包括用于给所述高压罐11供给热水的第一蓄热器12以及用于给所述高压罐11供给高压蒸汽的第二蓄热器13;所述计量系统2包括计量桶21以及用于称量所述计量桶21质量的称量装置22;所述安装管道3的中部用以对应安装不同尺寸的疏水阀,所述安装管道3的前端通过输入管组4与所述高压罐11连通,所述安装管道3的后端通过输出管组5与所述计量桶2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所述蓄热器对所述高压罐11进行热水与蒸汽供应,以避免通过锅炉直接连接所述高压罐11,进而避免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使用蒸汽量大幅度波动导致的锅炉汽压、水位上下波动,降低锅炉运行操作难度,提升锅炉燃烧效率。具体地,锅炉蓄热器有变压式和定压式两类,变压式蓄热器的工作压力随所储热量的增减而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是蒸汽蓄热器。定压式蓄热器的工作压力恒定,其中以给水蓄热器最为常用。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蓄热器12即为给水蓄热器,所述第二蓄热器13即为蒸汽蓄热器,以满足所述高压罐11内热水与蒸汽环境,满足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的使用需求。
在此基础上,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中,通过所述计量桶21和管路的配合可对被测疏水阀进行漏汽量试验。具体地,所述计量桶21下方设置所述称重装置对所述计量桶21进行称重。所述计量桶21内还可设有搅拌器对进入其内的试验介质(热水与蒸汽)进行搅拌,保证所述计量桶21内试验介质温度的上下均衡。另外,所述计量桶21上还可设有温度监测机构以监测所述计量桶21内试验介质的温度,上述温度监测机构可为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
此外,针对不同尺寸的疏水阀,本申请采用不同尺寸的所述安装管道3进行匹配性安装,即所述安装管道3与所述输入管组4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可拆卸连接,通过更换匹配疏水阀的所述安装管道3进行疏水阀的固定安装,并再将所述安装管道3连接至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的管路中,以提升整体性能试验系统的适用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蓄热器12通过进水管道14与所述高压罐11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蓄热器13通过并联的温度调节管道15以及压力调节管道16与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连通,且所述温度调节管道15延伸至所述高压罐11内的底部,所述温度调节管道15与所述压力调节管道16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7。所述进水管道14用于将热水输送至所述高压罐11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进水管道14上设有阀门以调节其开度,控制所述高压罐11进水的速度和流量。上述阀门可采用手动阀或自动阀,甚至可同时采用其两者,以提供后备阀门作为双保险,保障管路通断的安全性。所述温度调节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调节阀17,具体地,为保障安全性,同样可设置两组阀门进行控制,包括一阀门以及所述第一调节阀17。所述温度调节管道15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蓄热器13以提供蒸汽,另一端伸至所述高压罐11内的底部,以将蒸汽通入到所述高压罐11内的水中,通过蒸汽将水加热以形成具有设定试验温度的热凝结水。上述阀门主要控制所述温度调节管路的通断,所述第一调节阀17主要控制进入所述高压罐11底部的蒸汽流速与流量,最终达到控制所述高压罐11内介质温度的目的,维持试验条件中温度条件的保持。上述阀门可以为手动阀或电动阀,能够实现其通断功能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所述压力调节管道16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调节阀43,基于保障安全性的缘由,所述压力调节管道16上同样设置有一阀门与所述第二调节阀43共同调节所述压力调节管道16的开闭以及开度。所述压力调节管道16的一端同样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蓄热器13以提供蒸汽,但其另一端伸至所述高压罐11内的上端且位于水位上方的位置,以将蒸汽通入到所述高压罐11内,调节所述高压罐11内压力。上述阀门与所述第二调节阀43配合控制进入所述高压罐11内顶部的蒸汽流速与流量,最终达到控制所述高压罐11内压力的目的,维持试验条件中压力条件的保持。上述阀门同样可为手动阀或电动阀,能够实现其通断功能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管道16与所述温度调节管道15靠近所述第二蓄热器13的一端相接,形成一个主蒸汽管道,且该主蒸汽管道上还设有主控制阀门。蒸汽进入该主蒸汽管道后再分成两路分别进入所述压力调节管道16和所述温度调节管道15。此外,上述主蒸汽管道上还可设有压力监测结构,用于监测进入所述高压罐11内的蒸汽压力,该压力监测结构可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
此外,所述输入管组4包括并联的蒸汽输入管41以及热水输入管42,所述蒸汽输入管41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所述热水输入管42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罐11的下端,且所述蒸汽输入管41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输入管42的另一端连通后与所述安装管道3的前端连通,所述蒸汽输入管41与所述热水输入管42上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43。具体地,所述蒸汽输入管41一端连接在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安装管道3以连通安装于所述安装管道3上的被测疏水阀,以将所述高压罐11内的热凝结水上方的蒸汽供给被测疏水阀。所述热水输入管42一端连接在所述高压罐11的下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安装管道3以连通安装于所述安装管道3上的被测疏水阀,通过所述第二调节阀43控制进入被测疏水阀前端的热凝结水量,可实现被测疏水阀漏汽量测定试验负荷率的实时调整与控制。具体地,所述第二调节阀43采用气开型的气动调节阀。
此外,所述输出管组5包括连通所述安装管道3与所述计量桶21的输出管道51以及安装于所述输出管道51的管式伸缩节52,且所述输出管道51连通所述计量桶21的一端伸入所述计量桶21的液面下。所述管式伸缩节52连接在所述计量桶21与所述安装管道3之间,所述管式伸缩节52可水平伸缩并保持密封,用于根据被测疏水阀的长度进行伸缩调节,通过所述管式伸缩节52的设置,在连接被测疏水阀时可不用另外配备连接法兰,同时也不用因被测疏水阀尺寸不同而频繁更换法兰,节省了试验时间。
具体地,蒸汽疏水阀的漏汽量分有负荷漏汽量和无负荷漏汽量,相应的漏气率分有负荷漏气率和无负荷漏气率。无负荷漏汽量是蒸汽疏水阀前处于完全饱和蒸汽条件下的漏汽量;无负荷漏气率是无负荷漏汽量与相应压力下最大热凝结水排量的百分比;有负荷漏汽量是给定负荷率下蒸汽疏水阀的漏汽量;有负荷漏气率是有负荷漏汽量与相应压力下最大热凝结水排量的百分比。所谓负荷率,是指试验时间内的实际热凝结水排量与试验压力下最大热凝结水排量的百分比。疏水阀负荷率对漏汽量(率)有较大的影响,若其他参数保持不变,则负荷率小于3%时,漏气率迅速上升;当负荷率大于20%时,漏气率很小。
基于试验需求,对疏水阀的无负荷漏汽量以及负荷漏汽量进行测定,所述安装管道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管道3包括无负荷试验管31与负荷试验管32,所述无负荷试验管31用于输入蒸汽介质,所述负荷试验管32用于输入汽液混合介质,所述计量系统2对应设置有两个,且对应于所述无负荷试验管31的所述称量装置22的称量精度大于对应于所述负荷试验管32的所述称量装置22的精度。通过设置两组所述安装管道3以将疏水阀的无负荷漏汽量以及负荷漏汽量测定方式进行分离,使得无需频繁切换系统结构与形态去满足无负荷漏汽量以及负荷漏汽量的测定,以便于进行对应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桶21用于收集试验介质,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中,通过所述计量桶21以及所述称量装置22可对漏汽量进行获取,满足试验需求。所述计量桶21内还可设有搅拌器对进入其内的试验介质进行搅拌,保证所述计量桶21内试验介质温度的上下均衡。另外,所述计量桶21上还可设有温度监测结构以监测所述计量桶21内试验介质的温度,具体地,温度检测结构可以对应设置有两个,以分别对所述计量桶21的底部热水水温进行测定以及对所述计量桶21的顶部蒸汽温度进行测定,满足测定需求,其中,温度监测结构可为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此外,针对无负荷漏汽量以及负荷漏汽量测定,其两者测定过程中,所述计量桶21内收集的介质质量差异较大,故将所述计量系统2对应设置有两个,且对应于所述无负荷试验管31的所述计量系统2内的所述称量装置22的称量精度大于对应于所述负荷试验管32的所述称量装置22的精度,以满足低质量参数条件下的高精度核定,以提升检测精度。
此外,所述负荷试验管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窥视镜6。为便于负荷漏汽量测试时,对测试过程的观察,本申请中通过所述窥视镜6来观察被测疏水阀前后端的状态。
此外,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还包括排污管道7,所述高压罐11、所述计量桶21、所述输入管组4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均设置有与所述排污管道7连通的排水管8,且所述排水管8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9。所述高压罐11、所述计量桶21、所述输入管组4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均与所述排污管道7连通,且连通管路的开启由所述第一控制阀9进行控制,以在试验完毕后,通过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9,将所述高压罐11、所述计量桶21、所述输入管组4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内的热凝结水与蒸汽经所述排污管道7排出,为下一次试验做好排空管路的基础准备工作。
此外,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还包括冷水储罐23,所述冷水储罐23通过冷却水输送管道24与所述计量桶21连通,且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24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5。为便于对自疏水阀处漏出的蒸汽进行称量,需在所述计量桶21内预置冷水,并将所述输出管组5的端部延伸至所述计量桶21内的冷水液面下,以通过冷水与水蒸气换热,至使水蒸气凝结为液态融入所述计量桶21的冷水中,如此,得以实现对漏出的水蒸气质量进行称量,满足试验所需。
此外,所述高压罐11上设有液位计111、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12以及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13,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12位于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和/或下端,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13位于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和/或,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或顶部还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114,所述排气管道114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15。所述高压罐11用于承载试验介质(水、蒸汽),其上设有所述液位计111,以显示其内部水位。所述高压罐11上还设有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12以及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13,分别用于监测所述高压罐11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12位于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和/或下端,位于上端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12用于测出所述高压罐11内蒸汽的温度,位于下端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12用于测出所述高压罐11内热凝结水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13位于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以测出所述高压罐11内水位上方的压力。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12可为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13可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
所述高压罐11还包括将所述高压罐11内部连通外界的所述排气管道114,所述排气管道114连接在所述高压罐11的上端或顶部,通过所述排气管道114使得密闭的所述高压罐11连通大气,方便所述蓄热器内的蒸汽以及热水输送至所述高压罐11内。所述排气管道114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阀体。
此外,所述安装管道3上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3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34。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33包括设置在被测疏水阀的前端和后端的温度检测结构;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34包括设置于被测疏水阀的前端和后端的压力检测结构。如此,以分别对被测疏水阀前端和后端处试验介质的温度、压力进行监测,满足用户需求。特别地,温度检测结构可为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压力检测结构可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
以下对具体操作项的操作步骤进行描述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出的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
试验介质制备:
1、将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100内的所有阀体关闭;
2、开启所述进水管道14上的阀体以及所述排气管道114上的阀体,以将所述高压罐11与所述第一蓄热器12连通,向所述高压罐11内注入热水;
3、所述高压罐11内水位到达预设高度时,关闭所述进水管道14上的阀体;
4、开启温度调节管道15以及压力调节管道16上的阀体,以将所述高压罐11与所述第二蓄热器13连通,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调节阀17控制通入水蒸汽;
5、将所述高压罐11内空气排出后,关闭所述排气管道114上的阀体并继续通入水蒸汽;
6、将所述高压罐11内的水加热到预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调节阀17控制维持,使所述高压罐11内压力与温度保持稳定。
试验管线预热:
1、开启对应所述安装管道3的所述热水输入管42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内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
2、待所述高压罐11内热水流经所述安装管道3后,关闭以上所有阀体完成预热。
计量桶21内加水:
1、开启对应所述安装管道3的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24上的阀体,将所述冷水储罐23内的冷水通入所述计量桶21;
2、所述称量装置22称量所述计量桶21到达预设质量时,关闭所述冷却输送管道上的阀体,完成所述计量桶21内加水。
无负荷泄漏量测定试验:
1、开启对应所述无负荷试验管31的所述蒸汽输入管41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以将所述蒸汽输入管41内的热凝结水排出;
2、关闭所述排水管8上阀体,开启所述蒸汽输入管41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上的阀体,以在所述无负荷试验管31中通入水蒸汽,并通过所述计量系统2对漏汽质量进行检测;
3、记录所述计量桶21的初重、所述无负荷试验管31内位于疏水阀前端的温度以及压力、试验开始时间;
4、当试验进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关闭所述蒸汽输入管41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上的阀体,并开启所述蒸汽输入管41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
5、排出所述无负荷试验管31内热凝结水与水蒸气后,关闭所述蒸汽输入管41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
6、记录所述计量桶21的重量以及试验终止时间,并按GB/T12551—2005中公式A.1计算无负荷漏气量,以及按GB/T12551—2005中公式A.2计算无负荷漏气率。
负荷泄漏量测定试验:
1、开启所述蒸汽输入管41与所述热水输入管42上的阀体,输入蒸汽以及热凝结水至所述负荷试验管32,并开启所述输出管组5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根据GB/T12551—2005中表A.1调定负荷率;
2、关闭所述输出管组5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并开启所述输出管组5上的阀体,以连通所述计量桶21;
3、记录试验开始时间、所述计量桶21内水的初始温度、所述计量桶21内水的初始重量、所述负荷试验管32内的试验温度以及试验压力;
4、持续记录疏水阀开阀温度和关闭温度,并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5、当所述计量桶21内水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关闭所述输出管组5、所述蒸汽输入管41以及所述热水输入管42上的阀体,并开启所述输入管组4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
6、排出所述负荷试验管32内热凝结水与水蒸气后,关闭所述输入管组4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以及所述输出管组5连接的所述排水管8上的阀体;
7、记录试验终止时间、所述计量桶21内水的终止温度、所述计量桶21内水的终止重量,并按GB/T12551—2005中公式A.3与A.4计算有负荷漏气量,以及按GB/T12551—2005中公式A.5计算有负荷漏气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罐系统,包括高压罐以及至少两个蓄热器,两个所述蓄热器包括用于给所述高压罐供给热水的第一蓄热器以及用于给所述高压罐供给高压蒸汽的第二蓄热器;
至少一个计量系统,所述计量系统包括计量桶以及用于称量所述计量桶质量的称量装置;以及,
至少一个安装管道,所述安装管道的中部用以对应安装不同尺寸的疏水阀,所述安装管道的前端通过输入管组与所述高压罐连通,所述安装管道的后端通过输出管组与所述计量桶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器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高压罐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蓄热器通过并联的温度调节管道以及压力调节管道与所述高压罐的上端连通,且所述温度调节管道延伸至所述高压罐内的底部,所述温度调节管道与所述压力调节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组包括并联的蒸汽输入管以及热水输入管,所述蒸汽输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罐的上端,所述热水输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罐的下端,且所述蒸汽输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输入管的另一端连通后与所述安装管道的前端连通,所述蒸汽输入管与所述热水输入管上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组包括连通所述安装管道与所述计量桶的输出管道以及安装于所述输出管道的管式伸缩节,且所述输出管道连通所述计量桶的一端伸入所述计量桶的液面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道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管道包括无负荷试验管与负荷试验管,所述无负荷试验管用于输入蒸汽介质,所述负荷试验管用于输入汽液混合介质,所述计量系统对应设置有两个,且对应于所述无负荷试验管的所述称量装置的称量精度大于对应于所述负荷试验管的所述称量装置的精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试验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窥视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还包括排污管道,所述高压罐、所述计量桶、所述输入管组以及所述输出管组均设置有与所述排污管道连通的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还包括冷水储罐,所述冷水储罐通过冷却水输送管道与所述计量桶连通,且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罐上设有液位计、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高压罐的上端和/或下端,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位于所述高压罐的上端;和/或,
所述高压罐的上端或顶部还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上设有第三控制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CN202321994992.5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Active CN220525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4992.5U CN220525305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4992.5U CN220525305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5305U true CN220525305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4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4992.5U Active CN220525305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5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8293B (zh) 一种高温阀门检测试验系统
CN109813400B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锅炉主蒸汽流量计在线校核测试系统
CN106125776B (zh) 对蒸汽流量进行蒸发、计量及自动控制的方法
US20020194902A1 (en) Closed system transient diesel fuel conditioning and measurement system
US494134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gas properties
CN110595761A (zh) 一种用于燃油喷嘴性能测试的试验系统
CN220525305U (zh) 一种疏水阀性能试验系统
CN102353428B (zh) 水表计量特性检测装置及利用本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CN203259337U (zh) 一种高温阀门检测试验系统
CN104422489A (zh) 一种用于测量油润滑设备的油耗的测量装置
CN109781445B (zh) 一种确定热力膨胀阀流通面积的方法
US4350285A (en) Viscosity regul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259765A (zh) 一种用于液压阀性能检测的可视化实验台
CN115236120A (zh) 燃油结焦特性实验系统及燃油结焦特性实验方法
CN113135304B (zh) 一种计算储液器回排量的流体回路充装方法
CN201535716U (zh) 一种曲轴箱窜气含油量测量装置
CN211693066U (zh) 一种液压缸内泄漏高精度检测试验台
Cornelius et al. An Improved System for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of Air Consumption of a Single Cylinder Engine
CN210221521U (zh) 一种无油制冷剂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6125775A (zh) 基于对蒸汽流量进行蒸发、计量及控制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1598652B (zh) 一种用于测量曲轴箱窜气含油量的装置
CN112254779A (zh) 一种饱和蒸汽流量仪表测量投运装置
CN201885751U (zh) 全自动负荷调节与称重的燃气热水器能效评价测试台
RU2164667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стендов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расходны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х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й
CN110487537A (zh) 一种变速器台架试验用机油温度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