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8807U - 一种承重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重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8807U
CN220518807U CN202322188797.XU CN202322188797U CN220518807U CN 220518807 U CN220518807 U CN 220518807U CN 202322188797 U CN202322188797 U CN 202322188797U CN 220518807 U CN220518807 U CN 220518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bottom plate
bearing
load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87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德明
李健平
邬晓冬
尚庆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ine Stars Printing & Packag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ine Stars Printing &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ine Stars Printing & Packag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ine Stars Printing &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87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8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8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8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重包装盒,包括横向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及第四面板,第一面板与第四面板活动连接,第一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底板、第二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第三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三底板、第四面板的上、下侧分别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及第四底板,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锁件,第三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第四面板上设置有第二锁件,承重包装盒成型时,第一锁件与第一扣件结合形成第一锁扣结构,第二锁件与第二扣件形成第二锁扣结构。上述承重包装盒成型后,盒底具有三层的层级结构,且三个层级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使承重包装盒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承重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重包装盒。
背景技术
在装载较重物品时,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常规结构的包装盒进行包装,但这存在一个问题,用户抓取不当时,包装盒容易脱底,使盒内的较重物品易从包装盒的底部掉落,从而厂商或用户遭受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承重包装盒,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承重包装盒,包括横向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及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二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三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三底板、所述第四面板的上、下侧分别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及第四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锁件,所述第三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所述第四面板上设置有第二锁件,所述承重包装盒成型时,所述第一锁件与所述第一扣件结合形成第一锁扣结构,所述第二锁件与所述第二扣件形成第二锁扣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三扣件及第四扣件,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三锁件,所述第四底板上还设置有第四锁件,所述承重包装盒成型时,所述第三扣件与所述第三锁件结合形成第三锁扣结构,所述第四扣件与所述第四锁件结合形成第四锁扣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第四面板远离所述第三面板的一侧活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分隔板及第二连接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底板呈梯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底板呈梯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第四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插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面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五锁件,所述盖板与所述插舌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扣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底板与盖板大小相等。
上述承重包装盒成型后,承重包装盒的盒底具有三层的层级结构,其中,第三底板作为第一层级,第一底板作为第二层级,第二底板及第四底板共同作为第三层级,且第二底板通过第一锁扣结构与第一底板连接,第四底板通过第二锁扣结构与第一底板连接,使三个层级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承重包装盒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承重包装盒展开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承重包装盒成型后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2所示承重包装盒成型后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承重包装盒展开示意图;
图5为如图4所示承重包装盒半成品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如图5所示承重包装盒半成品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承重包装盒展开示意图;
图8为如图7所示承重包装盒处于第一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如图7所示承重包装盒处于第二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如图7所示承重包装盒半成品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如图7所示承重包装盒半成品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连通”,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承重包装盒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方式的承重包装盒,包括横向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第三面板30及第四面板40。
第一面板10,用于充当承重包装盒的第一侧面,第一面板10呈长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10的内侧与第一连接板51通过胶水固定连接,使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第三面板30及第四面板40合围形成长方形的盒体结构。
第一面板10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底板12,承重包装盒的盒底成型后,第一底板12作为盒底三层层级结构的第二层级。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至图6,第一底板12上设置有第三扣件121及第四扣件122,第三扣件121可与设于第二底板21上的第三锁件212结合形成第三锁扣结构,第四扣件122可与设于第四面板40上的第四锁件422结合形成第四锁扣结构,从而有利于大幅增强承重包装盒盒底的结构稳定性及承重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10的上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一侧翼11,第一侧翼11可增强承重包装盒顶部开口靠近第一面板10位置的密闭程度。
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的右侧活动连接,第二面板20用于充当承重包装盒的正面,第二面板20在竖直方向的宽度与第一面板10在竖直方向的宽度相等,第二面板20的底部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21。
具体地,第二底板21远离第一底板12的一侧设有第一斜边,第一斜边上设置有第一锁件211,第一锁件211可与设于第三底板32上的第一扣件321结合形成第一锁扣结构。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至图6,第二底板21靠近第一底板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边,第二斜边上设置有第三锁件212,第三锁件212可与设于第一底板12上的第三扣件121结合形成第三锁扣结构。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底板21呈梯形,第一锁件211及第三锁件212分别设置于第二底板21的两个斜边上。第二底板21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面板10在水平方向宽度的二分之一,从而使得第二底板21及第四底板42可共同作为一个层级设置于承重包装盒的底部。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至图11,第二底板21的上侧还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五锁件201,第五锁件201可与设于盖板41与插舌411之间的第五扣件412结合形成第五锁扣结构,从而增强承重包装盒盖板41的密闭程度。
第三面板30,用于充当承重包装盒的第二侧面,第三面板30与第二面板20远离第一面板10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三面板30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三底板32。
具体地,第三底板32上设置有第一扣件321及第二扣件322,第一扣件321可与设于第二底板21上的第一锁件211结合形成第一锁扣结构,第二扣件322可与设于第四底板42上的第二锁件421结合形成第二锁扣结构。承重包装盒盒底成型时,第三底板32作为盒底三层层级结构的第一层级。
优选地,第三底板32的大小与盖板41的大小相等,从而使第三底板32可直接封闭承重包装盒的整个底部开口,从而有助于增强承重包装盒的承重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面板30的上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二侧翼31,通过设置第二侧翼31,有利于增强承重包装盒顶部开口在靠近第三面板30一侧的密闭程度。
第四面板40,用于充当承重包装盒的背面,第四面板40与第三面板30远离第二面板20的一侧活动连接,同时与第一面板10远离第二面板20的一侧活动连接,使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第三面板30及第四面板40合围形成长方形的盒体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面板40远离第三面板30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51,第一连接板51与第一面板10远离第二面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
第四面板40的上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41,盖板41的大小与承重包装盒的顶部开口大小相等,用于封闭顶部开口。盖板41远离第四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插舌411,通过设置插舌411,可防止盖板41在封闭承重包装盒顶部开口时弹起,从而影响承重包装盒顶部开口的密闭程度。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至图6,盖板41与插舌4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扣件412,第五扣件412可与设置于第二面板20上的第五锁件201结合形成第五锁扣结构,从而进一步防止盖板41弹起,影响承重包装盒顶部开口的密闭程度。
第四面板40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四底板42。
具体地,第四底板42靠近第三底板32的一侧设有第三斜边,第三斜边上设置有第二锁件421,第二锁件421可与设于第三底板32上的第二扣件322结合形成第二锁扣结构。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至图6,第四底板42远离第三底板32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斜边,第四斜边上设置有第四锁件422,第四锁件422可与设于第一底板12上的第四扣件122结合形成第四锁扣结构。上述设置,可大幅增强承重包装盒盒底的结构稳定性及承重能力。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四底板42呈梯形,第二锁件421及第四锁件422分别设置于第四底板42的两个斜边上。第四底板42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三面板30在水平方向宽度的二分之一,从而使得第二底板21及第四底板42可作为同一层级设置于承重包装盒的底部。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图11,第四面板40远离第三面板30的一侧还设置有分隔组件50,分隔组件50用于将承重包装盒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组件50包括横向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51、分隔板52及第二连接板53。第一连接板51与第四面板40远离第三面板30的一侧活动连接,成型时,第一连接板51与第一面板10远离第二面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使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第三面板30及第四面板40合围形成承重包装盒的盒体结构。分隔板52与第一连接板51远离第一连接板51的一侧活动连接,分隔板52在水平方向的长度与第二面板20及第四面板40在水平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二连接板53与分隔板52远离第一连接板51的一侧活动连接,并与第三面板30的内侧固定连接,使分隔板52设置于第一面板10与第三面板30之间,从而将承重包装盒的盒内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容置空间,两个独立的容置空间可分别放置不同的物品。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承重包装盒成型过程时,首先,在第二连接板53的内侧设置胶水,并将分隔组件50反向折叠,使第二连接板53与第三面板30的内侧固定连接;随后,在第一连接板51上设置胶水,并以第二面板20与第三面板30的连接线为轴,将第一面板10及第二面板20向内折叠,使第一面板10的内侧与第一连接板51固定连接,使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第三面板30及第四面板40合围形成长方形的盒体结构。
在承重包装盒底部成型过程中,首先,将第三底板32向内折叠,使第三底板32作为第一层级封闭承重包装盒的底部开口;随后,将第一底板12向内折叠,使第二底板21作为第二层级设于第一底板12的下方;之后,将第二底板21与第四底板42向内折叠,并将第一锁件211与第一扣件321连接形成第一锁扣结构,将第二锁件421与第二扣件322连接形成第二锁扣结构,从而使第二底板21及第三底板32作为盒底的第三层级。当承重包装盒内设置有物品时,具有三个层级结构的盒底共同受力,使承重包装盒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上述承重包装盒成型后,承重包装盒的盒底具有三层的层级结构,其中,第三底板32作为第一层级,第一底板12作为第二层级,第二底板21及第四底板42共同作为第三层级,且第二底板21通过第一锁扣结构与第一底板12连接,第四底板42通过第二锁扣结构与第一底板12连接,使三个层级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承重包装盒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以下为具体地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重包装盒,包括:横向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20、第三面板30及第四面板40。第一面板10与第四面板40活动连接,第一面板10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底板12、第二面板20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21、第三面板30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三底板32、第四面板40的上、下侧分别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41及第四底板42,第二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锁件211,第三底板32上设置有第一扣件321及第二扣件322,第四面板40上设置有第二锁件421,承重包装盒成型时,第一锁件211与第一扣件321结合形成第一锁扣结构,第二锁件421与第二扣件322形成第二锁扣结构。
上述承重包装盒成型后,承重包装盒的盒底具有三层的层级结构,其中,第三底板32作为第一层级,第一底板12作为第二层级,第二底板21及第四底板42共同作为第三层级,且第二底板21通过第一锁扣结构与第一底板12连接,第四底板42通过第二锁扣结构与第一底板12连接,使三个层级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承重包装盒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承重包装盒与实施例1提供的承重包装盒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底板12上设置有第三扣件121及第四扣件122,在第二底板21靠近第一底板1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锁件212,在第四底板42远离第三底板3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锁件422,第三锁件212可与第三扣件121结合形成第三锁扣结构,第四锁件422可与第四扣件122结合形成第四锁扣结构。
上述承重包装盒,通过设置第三锁扣结构及第四锁扣结构,可大幅增强承重包装盒盒底的结构稳定性及承重能力。
实施例3
请参阅图7至图11,本实施例提供的承重包装盒与实施例2提供的承重包装盒相似,不同之处在于:(1)在第二面板20的顶部设置有第五锁件201,在盖板41与插舌4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扣件412,第五锁件201与第五扣件412可结合形成第五锁扣结构;(2)在第四面板40远离第三面板30的一侧还设置有分隔组件50,分隔组件50包括横向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51、分隔板52及第二连接板53,第一连接板51与第一面板10的内侧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53与第三面板30的内侧活动连接。
上述承重包装盒,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五锁扣结构,可增强承重包装盒盒盖的密封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分隔组件50,将承重包装盒的盒内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容置空间,两个独立的容置空间可分别放置不同的物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依次活动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及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二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三面板的下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第三底板、所述第四面板的上、下侧分别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及第四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锁件,所述第三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所述第四面板上设置有第二锁件,所述承重包装盒成型时,所述第一锁件与所述第一扣件结合形成第一锁扣结构,所述第二锁件与所述第二扣件形成第二锁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三扣件及第四扣件,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三锁件,所述第四底板上还设置有第四锁件,所述承重包装盒成型时,所述第三扣件与所述第三锁件结合形成第三锁扣结构,所述第四扣件与所述第四锁件结合形成第四锁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第四面板远离所述第三面板的一侧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分隔板及第二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面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底板呈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第四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连接的插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五锁件,所述盖板与所述插舌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扣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承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第三底板与盖板大小相等。
CN202322188797.XU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承重包装盒 Active CN220518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8797.XU CN220518807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承重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8797.XU CN220518807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承重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8807U true CN220518807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8797.XU Active CN220518807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承重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8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4083B (zh) 冲撞保护包装
CN211336836U (zh) 一种便于搬运的折叠周转箱
CN220518807U (zh) 一种承重包装盒
WO2017202310A1 (zh) 折叠箱
CN207417355U (zh) 水果包装结构
CN215098842U (zh) 一种自扣底包装盒
CN205499586U (zh) 一种箱体
CN217970305U (zh) 一种承重包装盒
CN211167772U (zh) 一种包装箱
CN201264737Y (zh) 一种可折合储物箱
CN203845131U (zh) 一体化分隔式万能包装箱
KR102286540B1 (ko) 이중 잠금 구조가 구비된 친환경 포장 박스
CN110282217B (zh) 一种电风扇的绿色缓冲包装体
CN212951926U (zh) 一种包装胶盒
CN214566782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全塑料周转箱
CN217865310U (zh) 一种易拆式一体化纸箱
CN217496836U (zh) 一种用于路由器复杂环境运输的包装盒
CN215285656U (zh) 一种卡合紧固式包装盒
CN214986697U (zh) 一种可展平的折叠包装盒
CN216333930U (zh) 一种包装箱
CN211845446U (zh) 一种具有可折叠斜坡内衬的包装箱
CN209177095U (zh) 一种新型双层锁底纸箱
CN219687830U (zh) 一种展示包装盒
CN218908378U (zh) 动态包装盒
CN214931401U (zh) 一种简易稳固的披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