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1032U -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1032U
CN220511032U CN202320754273.XU CN202320754273U CN220511032U CN 220511032 U CN220511032 U CN 220511032U CN 202320754273 U CN202320754273 U CN 202320754273U CN 220511032 U CN220511032 U CN 22051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hotovoltaic
upright post
rows
colum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42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Pijun
Original Assignee
Li Piju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 Pijun filed Critical Li Piju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支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光伏柔性支架包括:若干中立柱,形成两排排列且中立柱的两端设置有端立柱;每排端立柱与中立柱上均设置有索机构;索机构包括设于端立柱上的调节组件、设于端立柱与中立柱上的拉索和设于地面与端立柱之间的斜拉,拉索连接每排端立柱与中立柱,拉索上方铺设檩条,用来安装光伏组件。这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具有结构简单、力学性能优良,节省材料,低成本,并且结构抵抗变形能力强,从而达到提升光伏组件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优先权信息
本专利申请请求2022年4月7日向中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2220780244.6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支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面板设计的特殊的支架。一般材质有铝合金、碳钢及不锈钢。
太阳能支撑系统相关产品材质为碳钢和不锈钢,碳钢表面做热镀锌处理,户外使用30年不生锈。太阳能光伏支架系统的特点是无焊接、无钻孔、100%可调、100%可重复利用。
现有的典型光伏柔性支架包括:若干中立柱,形成一排或两排排列且中立柱的两端设置有端立柱;每排所述中立柱与端立柱上均设置有索机构;所述索机构至少包括设于端立柱与中立柱上的拉索,索机构一般还包括连接端立柱上端与地面的斜拉;拉索中施加预拉力;光伏组件直接铺设在拉索上。通过采用优化的自平衡预应力拉索体系,提高了拉索的竖向刚度,从而显著提高光伏支架的跨越能力,减少占地面积,对于地形复杂区域有较强的适应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虽然通过采用优化的自平衡预应力拉索体系,提高了拉索的竖向刚度,但是拉索的竖向刚度仍较小,在风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形。2.拉索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伸缩变形,光伏组件直接安装在拉索上,会跟随拉索一起变形,导致光伏组件破坏。3.结构复杂,安装过程繁琐。4.立柱数量多且受力形式不佳,不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5.拉索在组件的重力作用下会下垂,影响发电量。6.拉索结构易发生涡激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柔性支架,至少解决以上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包括:若干中立柱(1),若干所述中立柱(1)形成两排排列,且所述中立柱(1)的两端设置有端立柱(2);每排所述中立柱(1)与所述端立柱(2)上均设置有索机构(3);
所述索机构(3)至少包括设于所述中立柱(1)与所述端立柱(2)上的拉索(32),所述拉索(32)连接每排所述端立柱(2)与所述中立柱(1);所述拉索(32)中施加预拉力,以使所述拉索(32)绷紧;两排所述拉索(32)上铺设有若干檩条(8)。
进一步的,所述索机构(3)还包括连接端立柱(2)上端与地面之间的斜拉(31)。
进一步的,所述索机构(3)还包括设于所述端立柱(2)上端的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所述端立柱(2)上方凸起的一对耳板(41)、转动连接于所述耳板(41)的下连接轴(42)和转动连接于下连接轴(42)上的调节柱(43),所述调节柱(43)的上端横向转动连接有上连接轴(44),所述拉索(32)和所述斜拉(31)均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连接轴(44)。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其中一排的所述中立柱(1)和所述端立柱(2)的高度分别低于另一排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中立柱(1)和所述端立柱(2)的高度。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两排所述中立柱(1)沿排列方向交错布置,每个所述中立柱(1)的上端通过横梁连接两条所述拉索(32)。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每一排所述中立柱(1)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延伸,且两排所述中立柱(1)中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中立柱(1)的下端彼此连接。
进一步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檩条(8)之间通过刚性连接结构(8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柔性支架还包括:摇摆柱,所述摇摆柱设于所述中立柱(1)且与所述中立柱(1)的上端枢转连接,所述拉索(32)与所述摇摆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索(32)下方设置有调谐质量阻尼装置(9);所述调谐质量阻尼装置(9)包括设于所述拉索(32)下方的弹簧阻尼(91)和设于所述弹簧阻尼(91)下端的质量块(9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柔性支架,包括:两排端立柱组,每一排所述端立柱组分别包括两个间隔开设置的端立柱(2);两排索机构(3),每一排所述索机构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端立柱(2)上的拉索(32),所述拉索(32)中施加预拉力,以使所述拉索(32)绷紧,所述拉索(32)分别与一排所述端立柱组的两个所述端立柱(2)连接;至少一个中立柱(1),至少一个所述中立柱(1)设于两排所述端立柱组之间,每个所述中立柱(1)的上端分别设有横梁(12),所述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索机构(3)连接;两排所述拉索(32)上铺设有若干檩条(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组,包括:若干如上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若干条所述光伏柔性支架之间设置有阻尼器(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放置檩条,能够在相同长度的拉索上放置更多的光伏组件,从而减少柱子的使用数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2、檩条在拉索与组件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组件由于拉索的伸缩变形而损坏。
3、在拉索上铺设檩条,还可以使拉索体系在抵抗风扭力矩时整体的扭转角度更小。证明如下:假设拉索提供的竖向刚度为线性的。设现有技术单根拉索竖向刚度为k,风扭力矩为m,两根拉索之间间距为d,组件所组成的受风区域的弦长为(弦长为空气动力学专业术语,本专利中指组件受风区域沿空气流动方向的宽度)。本专利方案跨度与现有技术方案相同,每跨铺设组件数量为现有技术方案的a倍,且a>1。所以组件组成的受风区域弦长为a*l。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弦长变为a倍,风扭力矩变为a2倍,既a2*m。本专利方案所用拉索截面积为现有技术方案的a倍,拉索预拉力也为现有技术a倍,所以提供的竖向刚度为a*k。本专利方案两根拉索之间距离为a*d。根据力学理论,现有技术方案的扭转角度α=m/(d2*k),本专利方案扭转角度β=a2*m/((a*d)2*a*k)。对比发现β=α/a。根据以上推导,本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单位数量组件的索材料用量不变的前提下,使受风扭力矩时的扭转角度缩小了a倍,a>1,既本专利方案可以有效减小支架在风荷载下的扭转角度。
4、通过铺设檩条,可以起到增加光伏组件的发电量的效果。单块光伏发电面板(业内称光伏组件)一般约2米长1米宽。光伏发电站建设时,一般将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用导线首尾相接串联起来,形成组串,例如28块光伏组件为1组串,作为一个串联电路,一个组串中流经各个光伏组件的电流是相等的。单个组件的发电量(电流)取决于光照强度,阳光直射时的发电量高于阳光斜射时的发电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偶然发现如下问题:光伏组件发电时,整个组串的发电量遵循木桶效应,即当同一组串中同时存在光照强度高低不同的光伏组件时,组串中电流取决于光照强度最低的光伏组件的电流,光照强度高的光伏组件的剩余光能只会导致发热,无法转化成电能。
现有技术下,常规的柔性支架将组件排成一排直接铺在两根索上,每跨一般是半个或者一个组串。由于柔性支架索的下垂,一跨内拉索两端的光伏组件倾角差异大,光照强度最低的光伏组件会导致整个组串发电量降低,尤其是在早晚阳光斜射时。常规固定支架由于刚度高以及排布原因,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常规柔性支架而言,这是目前的柔性支架结构所难以避免的问题。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两条拉索之间设置檩条,可以沿檩条铺设更多光伏组件,例如,如图10所示,按28块组件为一个组串,组件横向沿檩条铺设7排组件,再沿索的长度方向铺设4列,即为一个组串。在一跨内,完全可以铺设不止一个组串。这样,每个组串内,组件之间角度偏差更小,发电量差异就更小,从而可以起到提高发电量的效果。
5、通过设置调节柱,能够使端立柱受力状态更好,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还有加工容易,施工简便等优点。理由如下: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斜拉平衡端立柱受到的拉索水平力,理想的受力形式是拉索的水平力完全由斜拉的拉力平衡。虽然现有技术可以通过在斜拉中建立预拉力来减小端立柱承担的水平力,但是由于拉索受到环境荷载时拉力是变化的,无法保证任意时刻斜拉的拉力与拉索的拉力相匹配,所以端立柱仍然承受很大水平力,端立柱根部会产生很大弯矩,并且在斜拉中建立预拉力并不容易。另外,现有技术由于建造误差,为了避免斜拉长度与固定点间距离不匹配,需要在斜拉上设置长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柱的上下转动连接,根据力学理论,调节柱只受轴向力,调节柱竖直安装,所以调节柱只受竖向压力,所以无论拉索中的拉力如何变化,斜拉中的拉力始终与拉索的拉力匹配,端立柱不承受水平力,既端立柱受力形式更好;在拉索中建立预拉力的同时,就在斜拉中建立了预拉力,因此斜拉不再需要单独的建立预拉力的装置,也不需要单独验算施工过程中端立柱强度是否足够。而且该套装置对斜拉长度误差不敏感,使加工难度大大降低。
6、在本申请中,通过在两条拉索之间铺设檩条,增加了整排柔性支架的气动截面高度,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涡激振动起振风速。关于涡激振动临界风速,可以参照JTG/T3360-01-2018《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8.2.1节条文说明的公式,U=fD/St,f与St为定值的情况下,本申请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常规方案,增大了气动截面高度D,从而增大了涡激振动起振风速。
7、更进一步,在本申请中,通过将相邻两根檩条刚性连接,使得可以在檩条上铺设无边框光伏组件,从而减轻重量,进一步提高抗风能力与节约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光伏柔性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光伏柔性支架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调谐质量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光伏支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檩条受力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光伏柔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光伏柔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光伏柔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光伏柔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提升发电量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柔性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说明:
1、中立柱;12横梁;
2、端立柱;
3、索机构;31、斜拉;32、拉索;
4、调节组件;41、耳板;42、下连接轴;43、调节柱;44、上连接轴;
5、高度调节机构;51、中间夹层;52、调节螺杆体;53、竖向螺杆;54、中间空管;55、转动把柄;
6、长度标度件;
7、电控机构;71、固定块;72、电控电机;
8、檩条; 82、刚性连接结构;
9、调谐质量阻尼装置; 91、弹簧阻尼; 92、质量块;
10、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包括:若干中立柱1,若干中立柱1形成两排排列,且每一排的中立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立柱2,端立柱2与中立柱1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将上部机构及光伏组件撑起。设置适当数量的中立柱1可以减小跨度。在本实施例中,两排排列的立柱之间形成高度差,即一排中立柱1和端立柱2的高度均低于另一排相对应位置的中立柱1和端立柱2的高度,使铺设的光伏组件能够具有倾斜角度,从而具有更好的向阳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每排端立柱2与中立柱1上均设置有索机构3;索机构3至少包括设于端立柱2与中立柱1上的拉索32,拉索32中施加很高的预拉力,使拉索32绷紧。拉索32与中立柱1之间可以设有摇摆柱,拉索32与中立柱1通过摇摆柱连接,使得拉索32可以相对于中立柱1枢转连接。根据具体工程参数,如果端立柱2受力形式不好,可以在端立柱2与地面之间设置斜拉31,更进一步的,可以在端立柱2顶部设置调节组件4。斜拉31与调节组件4可以有效的减小端立柱2承受的水平力。
如图2所示,调节组件4包括端立柱2上方凸起的一对耳板41、转动连接于耳板41的下连接轴42和转动连接于下连接轴42上的调节柱43,调节柱43的上端横向转动连接有上连接轴44,拉索32和斜拉31均转动连接于上连接轴44。
其中,调节柱43与端立柱2上端转动连接,调节柱43上端与拉索32端部、斜拉31上端也是转动连接。所以,根据力学理论,当调节柱43是竖直状态时,调节柱43上只有竖向力,调节柱43可以绕下端转动轴转动,上端产生位移,从而吃掉斜拉31的长度误差,所以斜拉31的加工难度显著降低。本专利方案节省了斜拉31的长度调节装置,且立柱受力状态更好。
如图2所示,调节柱43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5;高度调节机构5包括设于调节柱43中段的中间夹层51和设于中间夹层51之间的调节螺杆体52,调节螺杆体52包括设于中间夹层51内的竖向螺杆53,竖向螺杆53与中间夹层51螺纹连接,中间夹层51的上下侧均设置有供竖向螺杆53伸出的中间空管54,竖向螺杆53位于中间夹层51之间设置有转动把柄5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查看调节高度的多少,在竖向螺杆53上设置有长度标度件6。
如图2所示,竖向螺杆53的下方设置有电控机构7;电控机构7包括设于中间空管54底部的固定块71,固定块71上设置有电控电机72,电控电机7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竖向螺杆53。其中,固定块71和中间空管54之间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拆卸。
如图1所示,在两排拉索32上横向铺设若干檩条8,檩条8上可以铺设光伏组件,由于在拉索32上铺设了檩条8,两条拉索32之间的间距不再受到光伏组件尺寸的限制,可以加大间距,沿檩条8铺设更多光伏组件,同等数量光伏组件所用桩数量更少,从而节省了中立柱1与端立柱2的数量,更为节省材料。同时,由于在拉索32上铺设檩条8,在檩条8上铺设光伏组件,使得光伏组件与拉索32不直接连接,相当于在拉索32与光伏组件之间增加了缓冲结构,光伏组件更加不容易因为拉索32的伸缩变形而破坏。
如图1和图5所示,同时,在拉索32上铺设檩条8,还可以使光伏组件的拉索32体系抵抗风扭力矩时扭转角度更小。一般来说,光伏组件为了朝向阳光,布置都是有倾角的。当这种有倾角的平板结构迎风时,相当于典型的平板翼型。气动领域称倾角为攻角。这种翼型受到的风荷载不单是通过截面形心的力,还包括绕形心的力矩,既风扭力矩。假设拉索32提供的竖向刚度为线性的。设现有技术单根拉索32竖向刚度为k,风扭力矩为m,两根拉索32之间间距为d,组件所组成的受风区域的弦长为l(弦长为空气动力学专业术语,本专利中指组件受风区域沿空气流动方向的宽度)。本专利方案跨度与现有技术方案相同,每跨铺设组件数量为现有技术方案的a倍,且a>1。所以组件组成的受风区域弦长为a*l。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弦长变为a倍,风扭力矩变为a2倍,既a2*m。本专利方案所用拉索32截面积为现有技术方案的a倍,拉索32预拉力也为现有技术a倍,所以提供的竖向刚度为a*k。本专利方案两根拉索32之间距离为a*d。根据力学理论,小角度下,现有技术方案的扭转角度α=m/(d2*k),本专利方案扭转角度β=a2*m/((a*d)2*a*k)。对比发现β=α/a。根据以上推导,本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单位数量组件的索材料用量相同的前提下,使受风扭时的转角缩小了a倍,a>1,既本专利方案可以有效减小支架在风荷载下的扭转角度。以上推导过程假定拉索32竖向刚度为线性,扭转角度为线性解,实际二者均有非线性效果,但不影响定性分析。
如图1和图3所示,拉索32下方设置有调谐质量阻尼装置9;调谐质量阻尼装置9包括设于拉索32下方的弹簧阻尼91和设于弹簧阻尼91下端的质量块92,可以进一步的减小结构振动。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组,包括:若干如上的光伏柔性支架并排排列,若干条光伏柔性支架之间设置有阻尼器10。阻尼器10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架的振动幅度。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其中,两排中立柱1沿排列交错布置,即两排中立柱1的位置并不是并列设置的,而是在两排中立柱1的排列方向上交错布置,并且每个中立柱1的上端设有横梁12,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排拉索连接。该结构的中立柱1可以在满足光伏组件受力条件的情况下,适用于更多工况,满足不同安装环境的装配要求。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件的装配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每一排的中立柱1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延伸,且两排中立柱1中位置相对应的中立柱1的下端彼此连接。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中立柱1虽然排成两排,但是两排中立柱1的下端是彼此连接的,即两排中立柱1中两个位置相对应的中立柱1整体构成V字形结构,两排中立柱1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一排的拉索32连接。
该结构的中立柱1在制备时,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备而成,在装配时,两排中立柱1通过一次装配即可完成,在保证对于光伏组件的支撑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件的装配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檩条8之间设有刚性连接结构82,例如刚性支撑梁等,刚性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檩条8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檩条8对于光伏组件的支撑效果,该结构的檩条8上可以铺设无边框光伏组件,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件的装配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柔性支架包括两个端立柱组、两排索机构3和至少一个中立柱1。
具体地,每一排端立柱组分别包括两个间隔开设置的端立柱2,每一排索机构至少包括设于端立柱2上的拉索32,拉索32中施加预拉力,以使拉索32绷紧,拉索32分别与一排端立柱组的两个端立柱2连接,至少一个中立柱1设于两排端立柱组之间,每个中立柱1的上端分别设有横梁12,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索机构3连接,两排拉索32上铺设有若干檩条8。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光伏柔性支架包括两排端立柱组,每排端立柱组上分别设有一个拉索32,两排端立柱组可以共用一个中立柱1,中立柱1的上端设有横梁12,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拉索连接,实现对于拉索的支撑。
该结构的光伏柔性支架,通过一个中立柱1与横梁12结合的方式,即可实现对于两排端立柱组上的拉索32的支撑,在保证对于光伏组件的支撑效果的前提下,可以简化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件的装配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如图11所示,本申请中通过在两个拉索32之间放置檩条8,能够在相同长度的拉索32上放置更多的光伏组件,从而减少中立柱1和端立柱2的使用数量,节省材料,还能够减小光伏组件的抗风扭转角度。通过调节组件4能够调节两根拉索32的高度,从而根据光伏发电对朝向角度的要求,使两根拉索32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通过设置竖直安装的上下转动连接的调节柱,使结构受力形式更好,节省了斜拉调节装置,生产难度更低,安装施工更方便。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中立柱(1),若干所述中立柱(1)形成两排排列,且所述中立柱(1)的两端设置有端立柱(2);
每排所述中立柱(1)与所述端立柱(2)上均设置有索机构(3);
所述索机构(3)至少包括设于所述中立柱(1)与所述端立柱(2)上的拉索(32),所述拉索(32)连接每排所述端立柱(2)与所述中立柱(1);
所述拉索(32)中施加预拉力,以使所述拉索(32)绷紧;
两排所述拉索(32)上铺设有若干檩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索机构(3)还包括连接端立柱(2)上端与地面之间的斜拉(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索机构(3)还包括设于所述端立柱(2)上端的调节组件(4);
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所述端立柱(2)上方凸起的一对耳板(41)、转动连接于所述耳板(41)的下连接轴(42)和转动连接于下连接轴(42)上的调节柱(43),所述调节柱(43)的上端横向转动连接有上连接轴(44),所述拉索(32)和所述斜拉(31)均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连接轴(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其中一排的所述中立柱(1)和所述端立柱(2)的高度分别低于另一排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中立柱(1)和所述端立柱(2)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两排所述中立柱(1)沿排列方向交错布置,每个所述中立柱(1)的上端通过横梁(12)连接两条所述拉索(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立柱(1)排列成两排,每一排所述中立柱(1)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延伸,且两排所述中立柱(1)中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中立柱(1)的下端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檩条(8)之间通过刚性连接结构(8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摇摆柱,所述摇摆柱设于所述中立柱(1)且与所述中立柱(1)的上端枢转连接,所述拉索(32)与所述摇摆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32)下方设置有调谐质量阻尼装置(9);
所述调谐质量阻尼装置(9)包括设于所述拉索(32)下方的弹簧阻尼(91)和设于所述弹簧阻尼(91)下端的质量块(92)。
10.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排端立柱组,每一排所述端立柱组分别包括两个间隔开设置的端立柱(2);
两排索机构(3),每一排所述索机构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端立柱(2)上的拉索(32),所述拉索(32)中施加预拉力,以使所述拉索(32)绷紧,所述拉索(32)分别与一排所述端立柱组的两个所述端立柱(2)连接;
至少一个中立柱(1),至少一个所述中立柱(1)设于两排所述端立柱组之间,每个所述中立柱(1)的上端分别设有横梁(12),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索机构(3)连接;
两排所述拉索(32)上铺设有若干檩条(8)。
11.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柔性支架并排排列,若干条所述光伏柔性支架之间设置有阻尼器(10)。
CN202320754273.XU 2022-04-07 2023-04-07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Active CN2205110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0244 2022-04-07
CN2022207802446 2022-04-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1032U true CN220511032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1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4273.XU Active CN220511032U (zh) 2022-04-07 2023-04-07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1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17877A (zh)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US8671631B2 (en) Panel mounting system
US8578929B2 (en) Modular pivotable solar collector arrangement
CN107947711B (zh) 聚光型柔性双轴跟踪式光伏、光热支架
KR101326625B1 (ko) 솔라패널 어레이 지지시스템
WO2023019966A1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WO2023019785A1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CN216649565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09709990U (zh) 一种基于索桁架的柔性光伏支架
CN220511032U (zh)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及光伏支架组
LU505094B1 (en) Flexible Photovoltaic Bracket
CN218526259U (zh) 一种索桁架柔性光伏支架
CN114584046A (zh)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
CN108400756B (zh) 一种大跨度柔性支撑双玻光伏系统
CN114777342A (zh) 一种光伏索桁架支架
CN207573293U (zh) 聚光型柔性双轴跟踪式光伏、光热支架
CN220605833U (zh) 一种立柱及光伏支架
CN116827221A (zh) 一种采用抗风索的双层预应力悬索柔性光伏支架系统
CN220210296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减少风载荷影响的调整机构
CN220273549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4620144U (zh) 光伏支架用摇摆机构
CN221227405U (zh) 一种道路光伏发电系统
CN212258872U (zh) 一种可调光伏支架
CN219164468U (zh) 一种三索联排结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
CN220915190U (zh) 光伏支架以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