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799U -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799U
CN220510799U CN202321929764.XU CN202321929764U CN220510799U CN 220510799 U CN220510799 U CN 220510799U CN 202321929764 U CN202321929764 U CN 202321929764U CN 220510799 U CN220510799 U CN 220510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er
groove
accommodating groov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97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dia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dia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dia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dia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97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0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充电宝的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相邻设置的第三表面,具体地,第一表面靠近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两个用于容置充电线的第一容置槽,第二表面靠近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容置充电线的第二容置槽,由于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都位于靠近第三表面的位置上,所以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占据电池的放置空间,因此本实施例充电宝的电池能做的更厚,与市面上同等尺寸的充电宝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宝容量更大。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宝包括三根充电线,出于让充电宝更美观的目的,充电宝外壳的表面上通常会设置三个充电线容置槽,三根充电线的端部分别容置于三个充电线容置槽中。参考附图1,受到充电宝宽度的限制,三个充电线容置槽不能并列设置,所以现有技术会将其中一个充电线容置槽设置在另外两个充电线容置槽的上方,设置在上方的充电线容置槽会压缩盒体内部空间,导致电池的放置空间变小,进而导致电池的尺寸变小,充电宝的续航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线容置槽的设置导致电池尺寸变小,充电宝的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宝,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邻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两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容置槽;电池,其装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远离所述第三表面的位置上;第一充电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外壳;充电线,所述充电线设有三根,三根所述充电线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其中两根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均穿出所述外壳并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容置槽,另外一根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外壳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结构为弹簧针或充电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宝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所述充电触点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路板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所述充电触点包括焊接部与抵接部,所述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第四表面的边缘处,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焊接部,且连接位置凸出于所述第四表面的的边缘,所述抵接部朝靠近所述第五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裸露于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凹槽,所述充电触点裸露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突筋,所述第一限位突筋用于与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所述充电线相抵;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突筋,所述第二限位突筋用于与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所述充电线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突筋与所述第二限位突筋均设有若干条,若干条第一限位突筋呈矩阵式设置,若干条第二限位突筋呈矩阵式设置。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限位突筋远离所述第一容置槽槽底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倒角,若干所述第二限位突筋远离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底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倒角。
进一步地,三根所述充电线均穿设于所述第三表面。
进一步地,三根所述充电线的充电接口类型相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座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宝,所述充电座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充电宝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用于与所述充电宝的第一充电结构配合,以为所述充电宝的电池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充电宝的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相邻设置的第三表面,具体地,第一表面靠近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两个用于容置充电线的第一容置槽,第二表面靠近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容置充电线的第二容置槽,由于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都位于靠近第三表面的位置上,所以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占据电池的放置空间,因此本实施例充电宝的电池能做的更厚,与市面上同等尺寸的充电宝相比,本实施例的充电宝容量更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共享充电宝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宝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充电宝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宝省略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充电触点通过转接件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宝省略充电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0、充电宝;
100、外壳;110、第一表面;111、第一容置槽;1111、第一限位突筋;11111、第一倒角;112、第二容置槽;1121、第二限位突筋;11211、第二倒角;120、第二表面;130、第三表面;140、凹槽;
200、电池;
300、第一充电结构;310、充电触点;311、焊接部;312、抵接部;
400、充电线;410、充电接口;
500、电路板;510、第四表面;
600、指示灯;
9000、共享充电宝;9100、充电线容置槽;9200、转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宝1000,如图2-图4所示,充电宝1000包括外壳100、电池200、第一充电结构300和充电线400。所述外壳100包括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20和第三表面130,第一表面110与第二表面120相对设置,第三表面130邻接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第一表面110靠近第三表面130的位置上设有两个第一容置槽111,第二表面120靠近第三表面130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容置槽112。电池200装设于外壳100内,且位于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远离第三表面130的位置上,第一充电结构300一端与电池200电性连接,另一端裸露于外壳100,这样外界的充电设备可以配合第一充电结构300为电池200进行充电。充电线400设有三根,三根充电线400的一端均与电池200电性连接,其中两根充电线400的另一端均穿出外壳100并分别容置于两个第一容置槽111,另外一根充电线400的另一端穿出外壳100并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12。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将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分别设置在相对的第一表面110与第二表面120上,这样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均能设置在靠近第三表面130的位置上,且不会受到充电宝1000宽度的限制,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都不会像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线容置槽9100那样占据电池200的放置空间,因此本实施例充电宝1000的电池200能做的更厚,与市面上同等尺寸的充电宝1000相比,本实施例的充电宝1000容量更大,可以为用电设备提供更多的电能,用户体验极佳。
参考图4,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结构300为弹簧针或充电触点310。弹簧针以及充电触点310的优点在于它们属于接触式充电结构,将第一充电结构300设置为弹簧针或充电触点310后,外界充电设备只要与第一充电结构300相接触就能为电池200进行充电,不需要像插头与插座那样要将插头对准并插入插座中才能充电,所以十分地便捷。
参考图4、图5,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宝1000还包括电路板500,第一电路板500位于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之间,充电触点310通过电路板500与电池200电性连接,第一表面110与第二表面120均位于电路板500的厚度方向上,电路板500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510和第五表面,充电触点310包括焊接部311与抵接部312,焊接部311焊接于第四表面510的边缘处,抵接部312连接于焊接部311,且连接位置凸出于第四表面510的边缘,抵接部312朝靠近第五表面的方向延伸,抵接部312裸露于外壳100,这样外界弹簧针就能通过与抵接部312相接触从而为电池20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充电触点310一般是通过转接件9200设置于电路板500上,电路板500、转接件9200和充电触点310的组合厚度很大,又因为电路板500与充电线容置槽9100在充电宝的厚度方向上是正对的,充电线容置槽9100也有一定的厚度,在充电宝厚度存在限制的情况下,现有技术只能将多个充电线容置槽9100全部设置在电路板500的一侧,无法将多个充电线容置槽9100分别设置在充电宝1000相对的两侧上。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对充电触点310的形状进行了改进,且摒弃了转接件9200;具体地,充电触点310包括焊接部311与抵接部312,焊接部311焊接于第四表面510的边缘处,抵接部312连接于焊接部311,且连接位置凸出于第四表面510的边缘,抵接部312朝靠近第五表面的方向延伸。由此可见,改进后的充电触点310与电路板500的组合厚度很小,即使充电宝1000厚度与现有技术一致,也能在电路板50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
参考图1、图4-图6,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共享充电宝9000的迭代,共享充电宝9000需要与充电座配套使用,充电座上的容置槽与共享充电宝9000的尺寸相适配。现有的共享充电宝9000中的充电触点310就是像图6那样通过转接件9200设置在电路板500上的,如果保留这一设置,想要将多个充电线容置槽9100分别设置在共享充电宝9000相对的两侧上,就必然要增加共享充电宝9000的厚度,又因为充电座上的容置槽与共享充电宝9000的尺寸相适配,一旦共享充电宝9000的尺寸有所变化,充电座也需要更换,成本极高。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可以在不改变加共享充电宝9000厚度的情况下,在共享充电宝900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所以充电座也无需更换。
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00上设有凹槽140,充电触点310裸露于凹槽的槽底。如果外界物品很容易与充电触点310相接触,那充电触点310就很容易损坏,实施本实施例后,就能利用凹槽140为充电触点310提供一定地保护,除非外界物品能伸入凹槽140内,否则无法与充电触点310相接触,降低了充电触点310与外界物品接触的概率,延长了充电触点310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7-图10,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突筋1111,第一限位突筋1111用于与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11内的充电线400相抵。第二容置槽112的槽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突筋1121,第二限位突筋1121用于与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12内的充电线400相抵。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充电线400放置于第一容置槽111内后,第一限位突筋1111会与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11内的充电线400相抵,由此实现对充电线400的定位,避免充电线400受外力影响脱离第一容置槽111。同理,充电线400放置于第二容置槽112内后,第二限位突筋1121会与放置在第二容置槽112内的充电线400相抵,由此实现对充电线400的定位,避免充电线400受外力影响脱离第一容置槽111。
参考图7-图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突筋1111与第二限位突筋1121均设有若干条,若干条第一限位突筋1111呈矩阵式设置,若干第二限位突筋1121呈矩阵式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对充电线400的限位效果,进一步避免充电线400受外力影响脱落第一容置槽111或第二容置槽112。
参考图8,在具体实施例中,若干第一限位突筋1111远离第一容置槽111槽底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倒角11111。第一倒角11111可以对充电线400起导向作用,使充电线400更容易进入到若干第一限位突筋1111共同限定出的限位空间中。
参考图10,在具体实施例中,若干第二限位突筋1121远离第二容置槽112槽底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倒角11211。第二倒角11211可以对充电线400起导向对用,使充电线400更容易进入到若干第二限位突筋1121共同限定出的限位空间中。
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三根充电线400均穿设于第三表面130。如此设置,用户就能将用电设备平放于充电宝1000的第一表面110或者第二表面120上,使用起来更舒适。
参考图2、图3,在一实施例中,三根充电线400的充电接口410类型相异,例如一条充电线400的充电接口410为Lightning接口,第二条充电线400的充电接口410为TYPE-C接口,第三条充电线400的充电接口410为Micro-USB接口,本实施例对充电接口41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改进。如此设置,充电宝1000就可以为充电接口410不同的用电设备充电。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三根充电线400的充电接口410类型也可以相同,这样可以同时为三个充电接口410相同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可选地,也可以设置为其中两根充电线400的充电接口410类型相同,这样可以同时为至少两个充电接口410相同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系统,如图1-图4所示,共享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座和上述实施例所展示的充电宝1000,充电上设有用于容置充电宝1000的容置槽,充电宝1000容置槽内设有第二充电结构,第二充电结构用于与第一充电结构300配合,从而为充电宝1000的电池200充电。
本实施例的充电宝1000将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分别设置在相对的第一表面110与第二表面120上,这样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均能设置在靠近第三表面130的位置上,且不会受到充电宝1000宽度的限制,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11与第二容置槽112都不会像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线容置槽9100那样占据电池200的放置空间,因此本实施例充电宝1000的电池200能做的更厚,与市面上同等尺寸的充电宝1000相比,本实施例的充电宝1000容量更大,可以为用电设备提供更多的电能,用户体验极佳。
参考图3,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结构300裸露于第三表面130,第二充电结构设置于容置槽的槽底处。第三表面130与第一表面110以及第二表面120的连接位置呈弧形。如此设置,可以在充电宝1000插入容置槽时提供导向作用,更易于用户将充电宝1000插入容置槽中。
在具体实施例中,充电座上设有多个容置槽,这样充电座可以同时收纳多个充电宝1000以及为多个充电宝1000进行充电。
参考图2,在具体实施例中,充电宝1000还包括指示灯600,指示灯600裸露于外壳100,且指示灯600位于远离第三表面130的一侧,指示灯600与电池200电性连接。示例性地,指示灯600可以用于在第二充电结构给电池200充电时点亮,让用户知道充电宝1000已经良好地归位了;指示灯600还可以通过发出不同颜色的灯,提示用户电池200的剩余电量,例如发出红光时电池200剩余电量不足10%,发出黄光时电池200剩余电量不足50%,发出绿光时电池200剩余电量大于等于50%。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表面邻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两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容置槽;
电池,其装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远离所述第三表面的位置上;
第一充电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外壳;
充电线,所述充电线设有三根,三根所述充电线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其中两根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均穿出所述外壳并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容置槽,另外一根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外壳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结构为弹簧针或充电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之间,所述充电触点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路板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所述充电触点包括焊接部与抵接部,所述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第四表面的边缘处,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焊接部,且连接位置凸出于所述第四表面的边缘,所述抵接部朝靠近所述第五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裸露于所述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凹槽,所述充电触点裸露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突筋,所述第一限位突筋用于与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所述充电线相抵;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突筋,所述第二限位突筋用于与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所述充电线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突筋与所述第二限位突筋均设有若干条,若干条第一限位突筋呈矩阵式设置,若干条第二限位突筋呈矩阵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限位突筋远离所述第一容置槽槽底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倒角,若干所述第二限位突筋远离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底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充电线均穿设于所述第三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宝,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充电线的充电接口类型相异。
10.一种共享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和上述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宝,所述充电座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充电宝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用于与所述充电宝的第一充电结构配合,以为所述充电宝的电池充电。
CN202321929764.X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Active CN220510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9764.XU CN220510799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9764.XU CN220510799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799U true CN220510799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9764.XU Active CN220510799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0821B1 (en) Multidirectio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lug
US8944845B2 (en) Power plug, electrical plug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harger assembly
US7265517B2 (en) Charger uni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system for protective storage of an adapter plug
US20130343042A1 (en) Rechargeable flashlight
JP6905097B2 (ja) 充電アダプタ及び充電装置
US5736830A (en) Mobile telephone charger
US5254927A (en) Battery charger with appliance plug socket
JP2022180315A (ja) 車両用充電コネクタ
US20230299599A1 (en) Mobile power supply device
CN220510799U (zh) 一种充电宝及共享充电系统
CN219419597U (zh) 充电器插头及充电器
CN216289089U (zh) 一种pogo pin连接器及灯组件
CN214153345U (zh) 插接头、插接座、连接器和储能设备
CN112467826A (zh) 充电装置
CN214850523U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17405777U (zh) 一种带保险的电源插座
CN221041587U (zh) 一种端子结构、电路板组件及手电筒
CN212163632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12085294U (zh) 充电头
CN216693157U (zh) 快速拔插取电灯
CN217903574U (zh) 移动电源
CN219811984U (zh) 一种智能充电盒
CN219226843U (zh) 电动家具用电池包插座及电池包
CN221126917U (zh) 一种分离式多功能充电器
CN217672250U (zh) 换电接口、换电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