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9289U - 一种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9289U
CN220509289U CN202321517444.3U CN202321517444U CN220509289U CN 220509289 U CN220509289 U CN 220509289U CN 202321517444 U CN202321517444 U CN 202321517444U CN 220509289 U CN220509289 U CN 220509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contact
coup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74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兵
敖仕平
顾海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9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9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处理盒包括:壳体,其内部可容纳显影剂,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开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所述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并旋转运动,所述第一耦合件具有第一旋转轴线,所述第二耦合件具有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上方;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定位部,设置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定位部具有向上设置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用于在所述处理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下的力,所述接触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上方。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包括多个感光体和多个显影盒的串联式彩色激光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电子照相系统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已为人所知,其中,所述的多个感光体分别对应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且沿着预定方向平行设置。用于上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通常包含用于存储调色剂的粉仓部和设置在粉仓部上的把手部,用户可以抓持把手部将处理盒装入至处理框架中,处理盒的前端还设置有显影辊,用于向感光体输送显影剂。用户可以抓持把手而将处理盒装入至处理框架中,并且可稳定的将处理盒安装在串联式处理框架中,从而处理盒中的显影辊可以稳定向感光体供应显影剂,实现打印过程。
用户将处理盒安装至串联式处理框架中,有时会因为操作不熟练或者失误而不能将处理盒安装在所述串联式处理框架中的特定位置,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在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之间设置结合构件,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压紧件施加向下的力,定位处理盒。然而,这种定位方式第一耦合构件和第二耦合构件在旋转时会产生对应的旋转力,导致处理盒发生偏位或倾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处理盒包括:
壳体,其内部可容纳显影剂,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开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所述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并旋转运动,所述第一耦合件具有第一旋转轴线,所述第二耦合件具有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上方;
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定位部,设置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定位部具有向上设置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用于在所述处理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下的力,所述接触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耦合件的上方,所述定位部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在左右方向上一体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设置为绕着所述第二耦合件形成的圆弧状的肋,所述定位部所在的圆弧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耦合件的旋转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处理盒包括:
壳体,其内部可容纳显影剂,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开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触点部和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触点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触头接触,第二触点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触头连接,所述第一触点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部上方;
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定位部,设置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定位部具有向上设置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下的力,所述接触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触点部上方或者所述第二触点部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下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的肋部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均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具有向上设置的所述接触表面,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下的力,所述接触表面设置在高于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位置,所述接触表面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触点部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构造为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延伸形成的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平面和导向面,所述定位平面为所述定位部面向上方的表面,所述定位平面可以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施加的向下的迫推力,所述导向面自所述定位平面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面构造为自所述定位平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的斜面或者弧形表面。
在采用了上述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在技术方案后,利用高于第一耦合件的旋转轴线和高于第二耦合件的旋转轴线的定位部,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下的力,将处理盒限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结构简单,可以同时限制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产生的旋转力,更好地定位处理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盒安装在托盘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盒的第一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盒的第二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盒的第一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盒的第二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处理盒安装在托盘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处理盒的第二端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处理盒的第二端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以下说明中,感光鼓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感光鼓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下端部,把手8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上端部,与所述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为前后方向。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100,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托盘框架200中,托盘框架20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可在安装位置和取出位置之间移动,如图4所示,托盘框架200包括多个接收槽22,该多个接收槽22可接收多个处理盒100,如图1所示,处理盒100包括壳体1,其构造为内部容纳显影剂;感光鼓,其可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感光鼓轴线旋转,感光鼓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壳体1的外侧,感光鼓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下端部;把手8,便于用户放取感光鼓,把手8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壳体1的上端部。
如图1和2所示,壳体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分隔设置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其中,第一端1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左端,第二端1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右端。处理盒具有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底面101和顶面102,其中,底面101和顶面102在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之间延伸形成,处理盒100还包括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连接底面101和顶面102的第一侧面103和第二侧面104。第一耦合部件2和第二耦合部件3暴露在第一端11上,用于在处理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分别驱动感光鼓和显影辊旋转。其中,第一耦合部件2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耦合部件3的下方。
处理盒100包括定位在壳体1外表面上的第一触点部4和第二触点部5,当处理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第一触点部4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触头接触,以使处理盒100上的存储部件与图像形成装置形成通信连接,第二触点部5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触头连接,以使处理盒100的成像部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输出部件之间形成供电回路。第一触点部4包括暴露在壳体1之外的一个或多个接触触点,其设置在壳体1的第二端12上,第一触点部4的接触触点形成有第一电接触表面,该第一电接触表面面向向下的方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触头从下方(从下往上的方向)接触第一电接触表面。其中,第一触点部4的多个接触触点沿着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在第二端,可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通信触头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触点部5包括暴露在壳体1之外的一个或多个接触触点,其设置在壳体的第二端12上,且设置在第一触点部4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点部5的多个接触触点沿着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在壳体的第二端12上,并形成了第二电接触表面,该电接触表面面向右(从左到右的方向)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处理盒100包括第一定位部6,第一定位部6设置在第一端11上,自第一端11在左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定位部6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偏置力从而将处理盒100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体来说,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一压紧件,当处理盒1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第一压紧件从上方接触第一定位部6并向第一定位部6施加向下的力。第一定位部6设置在高于所述第一耦合部件2和第二耦合部件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6设置在第二耦合部件3的正上方,其自壳体1的末端在左右方向上一体延伸形成,第一定位部6设置为绕着第二耦合部件3形成的圆弧状的肋,该肋所在的圆弧的圆心与第二耦合部件3的旋转轴线重叠,第一定位部6形成有向上设置的第一接触表面61,该第一接触表面61用于与第一压紧件接触,接收来自第一压紧件的力,第一接触表面61在上下方向上高于第二耦合部件3的旋转轴线,或者第一接触表面与第二耦合部件3的旋转轴线在上下方向上平齐。利用高于第一耦合部件2的旋转轴线和高于第二耦部件3的旋转轴线的第一定位部6,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下的力,将处理盒100限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结构简单,可以同时限制第一耦合部件2和第二耦合部件3产生的旋转力,更好地定位处理盒100。
如图3和图5所示,处理盒包括第二定位部7,第二定位部7设置在第二端12上,自第二端12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定位部7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偏置力从而将处理盒100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体来说,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二压紧件,处理盒1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第二压紧件从上方接触第二定位部7并向第二定位部7施加向下的力。第二定位部7包括第一限位凸起71和第二限位凸起72,第一限位凸起71设置于第二限位凸起72下方,第一限位凸起71和第二限位凸起72在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第一限位凸起71和第二限位凸起72均自壳体1第二端12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当处理盒1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的肋部限位在第一限位凸起71和第二限位凸起72之间,第一限位凸起71具有向上设置的第二接触表面711,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的肋部接触,并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向下的力,第二接触表面711设置在高于第一触点部4和第二触点部5的位置,或者第二接触表面711与第一触点部在上下方向上平齐,第二接触表面71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触点部4的前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定位部的位置不同,以下详细介绍实施例2。
如图6-8所示,第二定位部7设置在第二端12上,自第二端12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定位部7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偏置力从而将处理盒100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体来说,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二压紧件,处理盒1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第二压紧件202从上方接触第二定位部7并向第二定位部7施加向下的力。第二定位部7构造为自壳体1第二端12延伸形成的柱状结构,第二定位部7包括定位平面71和导向面72,定位平面71为第二定位部7面向上方的表面,定位平面71与第二压紧件202接触并接收第二压紧件202施加的向下的迫推力,导向面72位于第二定位部7的末端,自定位平面71延伸形成,导向面72构造为斜面或者弧形表面,用于引导第二压紧件202,在处理盒100安装至托盘框架200时,第二压紧件202先与导向面72接触,沿着导向面72移动至定位平面71并与定位平面71接触。其中,第二定位部7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触点部4和第二触点部5的下方,且位于第一耦合部件2的旋转轴线和第二耦合部件3的旋转轴线之间,具体的,第二定位部7设置在第一耦合部件2和第二触点部5之间。将位于壳体1的第二端12的第二定位部7设置在第一触点部4和第二触点部5的下方,可以更好的向下迫推固定处理盒100,保证第一触点部4和第二触点部5稳定的向下接触连接图像形成装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处理盒包括:
壳体,其内部可容纳显影剂,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开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所述第一耦合件和所述第二耦合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并旋转运动,所述第一耦合件具有第一旋转轴线,所述第二耦合件具有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二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上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定位部具有向上设置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下的力,所述接触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耦合件的上方,所述定位部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在左右方向上一体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置为绕着所述第二耦合件形成的圆弧状的肋,所述定位部所在的圆弧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耦合件的旋转轴线上。
4.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处理盒包括:
壳体,其内部可容纳显影剂,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开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触点部和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触点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触头接触,第二触点部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触头连接,所述第一触点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部上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定位部具有向上设置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用于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下的力,所述接触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触点部上方或者所述第二触点部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下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的肋部限位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均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具有向上设置的所述接触表面,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向下的力,所述接触表面设置在高于所述第一触点部和所述第二触点部的位置,所述接触表面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触点部的前方。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构造为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延伸形成的柱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平面和导向面,所述定位平面为所述定位部面向上方的表面,所述定位平面可以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施加的向下的迫推力,所述导向面自所述定位平面延伸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构造为自所述定位平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的斜面或者弧形表面。
CN202321517444.3U 2022-06-14 2023-06-14 一种处理盒 Active CN2205092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8727 2022-06-14
CN2022214787277 2022-06-14
CN202221989361X 2022-07-30
CN202221989361 2022-07-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9289U true CN220509289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7444.3U Active CN220509289U (zh) 2022-06-14 2023-06-14 一种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9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28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rocessing unit that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out removing exposing devices
US7894743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side walls
KR100890222B1 (ko)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KR100472889B1 (ko) 카트리지 및 전자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184682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95008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photoreceptor cartridge
US7835663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sheet metal frame fixed over resin frame with screws
EP2365402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50589B2 (en) Tandem-type process unit removably loaded i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507316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mountable in the same
DK2397914T4 (en) Developer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20177404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177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122175A1 (en) Developer cartridg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58310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705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8108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4549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20509289U (zh) 一种处理盒
JP42965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ベルトユニット
CN220020108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232252U (zh) 一种处理盒
JP2018155780A (ja) 端子の接触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137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6349A (ja)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