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2875U -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2875U
CN220502875U CN202322350113.1U CN202322350113U CN220502875U CN 220502875 U CN220502875 U CN 220502875U CN 202322350113 U CN202322350113 U CN 202322350113U CN 220502875 U CN220502875 U CN 220502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treatment device
sewage
mixing st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01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华
童乐
伊仁毅
代雍正
李铁
章信祥
吕德坤
许辉
李岩
杨辉
陈建
周扬
宋文奇
李明
罗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ixin Expressway Co ltd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ixin Expressway Co ltd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ixin Expressway Co ltd,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ixin Expressw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01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2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2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2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包含化学净化单元,还包含有物理净化单元,物理净化单元包含搅拌池、清水池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压滤机;化学净化单元包含与清水池连接的反应池和用于往所述反应池加装药水的加药装置;化学净化单元连接蓄水池。通过物化结合的方式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的水体可以达到环保要求水体标准。该装置可以实现污水与用水之间的循环,达到污水零排放,从而节约大量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混凝土一般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石、沙为骨料,按照一定水灰比,经搅拌形成的混合物。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中用水量较大。所需用水一般为地下水或工业用水,会产生较大费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拌合站主机清洗、场地冲洗、降尘喷雾、罐车清洗等均会产生大量含有砂石、水泥的强碱性的污水。这些污水经过砂石分离后无法用于再生产中,亦无法直接排放。混凝土生产使用过程中面临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混凝土生产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污水产生。完成污水与用水之间的循环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因此污水的处理及再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当前关于混凝土污水处理利用单一的化学处理方式。化学处理即在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剂中和污水的碱性,以达到符合环保要求的水体。
公开号CN201920948208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底板、储存箱、过滤箱和净化箱组成。污水管的出水口连接着多个进水管,而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着中和罐。进水管上还固设有进口阀门。中和罐内部连接着一个控制系统,其中设有PH传感器。中和罐的底部连接着出水管,出水管上固设有出口阀门。最后,出水管连接到沉淀池内。通过这种混凝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优化污水中和效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种净化系统净化方式单一,净化过的水体无法达到环保要求。并且无法满足污水与用水之间的循环,产生大量污水排放,从而浪费了大量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通过物化结合的方式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的水体可以达到环保要求水体标准。该装置可以实现污水与用水之间的循环,达到污水零排放,从而节约大量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包含化学净化单元,还包含有物理净化单元,所述物理净化单元包含搅拌池清水池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压滤机;所述化学净化单元包含与清水池连接的反应池和用于往所述反应池加装药水的加药装置;所述化学净化单元连接蓄水池。
物化结合的净化方法通常结合了多种反应机制,能够提供更持久的净化效果。物理、化学反应的联合作用,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有机污染物。相比单一的净化方法,物化结合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净化效果。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需求可以设多个所述搅拌池,所述搅拌池内设有搅拌器能够将污泥与水混合的混合物搅拌均匀,防止污泥沉积。搅拌器在污泥沉淀过程中能够防止污泥沉积,保持污泥的流动性,避免形成死角,从而保证污泥处理的效果。经搅拌后的污泥通过压滤机泵提升至所述压滤机内。所述压滤机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压滤机种类,经由所述压滤机进行净化后产生的滤液通过管道注入所述清水池内完成物理净化部分;所述清水池内的水体通过提升泵将物理净化后的水体提升至所述反应池内。通过在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所述加药装置使得化学药剂可以注入水体,对水体进行中和净化,完成两次净化后的水体流入所述蓄水池。经由两次过滤后的水体可以达到环保水体标准,并且可以再次循环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极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经过净化后水可以满足拌和站的污水与用水的循环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反应池按水流行进方向依次包含中和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和石英砂过滤池。
为防止净化不完全,将所述反应池设为中和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和石英砂过滤池。所述斜管沉淀池与所述中和反应池和所述石英砂过滤池连接。通过上述三种反应池净化以实现污水充分、快速中和,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水体通过所述中和反应池进行中和反应后会产生结晶物或絮状物,通过下部管道进入所述斜管沉淀池。所述斜管沉淀池具有一定长度使中和后水体中的结晶物或絮状物快速沉淀。为防止沉淀不完全设置所述石英砂过滤池,石英砂滤料具有截留、沉降和吸附作用。所述石英砂过滤池与所述斜管沉淀池连接,中间设有隔离挡板使石英砂无法进入所述斜管沉淀池。当所述斜管沉淀池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溢至所述石英砂过滤池,进一步过滤中和产物及絮状物,使得水体得到进一步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石英砂过滤池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用于沉淀过滤。
通过设置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石英砂过滤池连接,并且在连接处设置隔离挡板防止所述反石英砂过滤池中的石英砂进入所述沉淀池内,所述石英砂过滤池中水满溢出至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进一步对经过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沉淀,防止中和产物过滤不完全,进行进一步沉淀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管道一端与所述沉淀池靠近池顶的位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接。
通过将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靠近池顶的位置,水中悬浮颗粒的密度比水大,在重力作用下,悬浮物下沉而实现悬浮物与水分离的特点可以使经过沉淀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管道流出至所述蓄水池内。沉淀物留存在沉淀池底,使得净化后的水体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中和反应池内设有搅拌叶片。
通过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部设置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连接有电机,为所述搅拌叶片提供动力,使得水体和化学药剂得到充分混合。通过搅拌操作,可以使药物颗粒充分分散在液体中,从而减少药物颗粒的聚集和沉淀现象,进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均匀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加药装置包含电机和搅拌扇叶,所述加药装置连接有供药泵。
所述加药装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设有多种,例如本方案中设有三种分别为PAC药箱(聚合氯化铝)、PAM药箱(聚丙烯酰胺)和酸药箱。每个所述加药装置分别连接有供药泵。所述供药泵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市面常见的种类。所述供药泵由微处理器监控、安全可靠、结构精巧,能够根据PH分析仪表检测的反馈信号(主要为4~20mA)自动调整供药泵加药量,精密稳定地添加化学药剂,同时可根据液位情况实现自动开停泵动作。所述电机可以为所搅拌扇叶片提供动力。经过所述搅拌扇叶搅拌使得药物颗粒表面的分子更加活跃。此时通过所述供药泵将药剂输送至所述中和反应池内部,使得药剂与水体的中和反应更加迅速,提升了中和反应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中和反应池内部设有PH检测仪,还包含与所述供药泵连接,且基于所述PH检测仪的实时数值来自动控制所述供药泵工作的控制箱。
通过在所述中和反应池内部设置所述PH检测仪,所述PH检测仪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市面常见的种类。能够实时检测显示水质PH值。所述PH检测仪具有多种控制特性,能够自动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反馈信号,控制所述供药泵的启停。所述PH检测仪的传感器能够精确的测量被处理水中的PH值,通过PH检测仪在线监测探头检测水池中水体的PH值。通过设定PH值的范围自动调节控制PH值并将检测信号值准确输入PH显示控制表中。通过设置PH检测仪与所述供药泵联动并与所述控制箱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加药量,以实现污水高精度、高自动化中和,避免出现人工加药以至水体出现过酸或过碱现象。操作人员只需偶尔查看参数,简单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中和反应池、所述斜管沉淀池和所述石英砂沉淀池分别与存储箱连接。
所述中和反应池靠近所述斜管沉淀池一侧底部设有管道与所述存储箱连接,所述斜管沉淀池和所述石英砂沉淀池底部分别设有管道与所述存储箱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过化学净化后的中和物会在池底进行沉积,通过设置所述存储箱可以使沉积物通过联通管道进入存储箱内,沉积物可以及时排出,使得反应池内部无需清理,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存储箱底部包含沉淀物集中口和倾斜设置,便于将沉淀物引导向所述沉淀物集中口的斜导板。
通过在所述存储箱内部设有斜导板,使得沉积物可以通过所述斜导板的坡度从而集中在所述存储箱底部聚集点的位置,便于集中清理从而节约操作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存储箱底部与污泥泵连接,用于抽出沉淀物。通过设置所述污泥泵与所述存储箱底部通过管道进行连接,使得沉积物可以通过管道被抽出,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劳动量,增加装置整体的便捷程度。无需操作人员投入体力劳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搅拌池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顶端设有与所述控制箱连接的驱动电机。
所述搅拌池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固定在搅拌池内中间部分,以保证所述搅拌器在旋转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动,搅拌扇叶最大限度带动所述搅拌池内部的混合物搅拌。使得污泥与水混合的混合物搅拌均匀,防止污泥沉积。搅拌器在污泥沉淀过程中能够防止污泥沉积,保持污泥的流动性,避免形成死角,从而保证污泥处理的效果。所述搅拌器的动力点为设置在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箱连接,便于操作人员控制所述搅拌器的开关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物理净化单元和化学净化单元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的水体可以达到环保要求水体标准。可以实现污水与用水之间的循环,达到污水零排放,从而节约大量水资源。
2、为防止净化不完全,将反应池设为中和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和石英砂过滤池,可以进一步过滤中和产物及絮状物,使得水体净化效果更好。
3、通过设置PH检测仪与所述供药泵联动并与所述控制箱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加药量,实现污水高精度、高自动化中和,避免出现人工加药以至水体出现过酸或过碱现象。
4、通过在中和反应池内部设置搅拌叶片,通过搅拌操作可以使药物颗粒充分分散在液体中,从而减少药物颗粒的聚集和沉淀现象,进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加药装置及控制箱示意图。
图中:1、搅拌池,2、压滤机,3、清水池,4、反应池,41、中和反应池,42、斜管沉淀池,43、石英砂过滤池,5、加药装置,511、电机,512、搅拌扇叶,6、蓄水池,7、沉淀池,8、管道,9、供药泵,10、存储箱,11、污泥泵,12、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该种处理装置包含化学净化单元,还包含有物理净化单元,物理净化单元包含搅拌池1清水池3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压滤机2;化学净化单元包含与清水池连接的反应池4和用于往所述反应池加装药水的加药装置5;化学净化单元连接蓄水池6。
物化结合的净化方法通常结合了多种反应机制,能够提供更持久的净化效果。物理、化学反应的联合作用,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有机污染物。相比单一的净化方法,物化结合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净化效果。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需求设有多个搅拌池1,搅拌池1内设有搅拌器能够将污泥与水混合的混合物搅拌均匀。搅拌器在污泥沉淀过程中能够防止污泥沉积,保持污泥的流动性,避免形成死角,从而保证污泥处理的效果。经搅拌后的污泥通过压滤机泵提升至压滤机2内。压滤机2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压滤机种类,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厢式隔膜压滤机。经由压滤机2进行净化后产生的滤液通过管道注入清水池3内完成物理净化部分;清水池3内的水体通过提升泵将物理净化后的水体提升至反应池4内。通过在反应池4内设置加药装置5使得化学药剂可以注入水体,对水体进行中和净化,完成两次净化后的水体流入蓄水池6。经由两次过滤后的水体可以达到环保水体标准,并且可以再次循环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极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经过净化后水可以满足拌和站的污水与用水的循环使用。
为防止净化不完全,将反应池4设为中和反应池41、斜管沉淀池42和石英砂过滤池43。斜管沉淀池42与中和反应池41和石英砂过滤池43连接。石英砂过滤池43与沉淀池7连接。管道8一端与沉淀池7靠近池顶的位置连接,另一端与蓄水池6连接。
通过上述中和反应池41、斜管沉淀池42和石英砂过滤池43三种反应池净化以实现污水充分、快速中和,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石英砂过滤池43与沉淀池7连接可以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管道8一端与沉淀池7靠近池顶的位置连接,另一端与蓄水池6连接,通过管道8使经过沉淀净化后的水体通过管道8流出至蓄水池6内。沉淀物留存在沉淀池底,使得净化后的水体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水体通过中和反应池41进行中和反应后会产生结晶物或絮状物,通过下部管道进入斜管沉淀池42。斜管沉淀池42具有一定长度使中和后水体中的结晶物或絮状物快速沉淀。为防止沉淀不完全设置石英砂过滤池43,石英砂滤料具有截留、沉降和吸附作用。石英砂过滤池43与斜管沉淀池42连接,中间设有隔离挡板使石英砂无法进入斜管沉淀池42。当所述斜管沉淀池42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溢至所述石英砂过滤池43,进一步过滤中和产物及絮状物,使得水体得到进一步净化。通过在中和反应池41内部设置搅拌叶片,使得经过搅拌后的水体中和反应加快,药物与水体混个分融合。
如图2所示,图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PAC药箱(聚合氯化铝)、PAM药箱(聚丙烯酰胺)和酸药箱。加药装置5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设有多种,例如本方案中设有三种分别为PAC药箱(聚合氯化铝)、PAM药箱(聚丙烯酰胺)和酸药箱。每个加药装置5分别连接有供药泵9。供药泵9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市面常见的种类,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机械隔膜计量泵。供药泵9由微处理器监控、安全可靠、结构精巧,能够根据PH分析仪表检测的反馈信号(主要为4~20mA)自动调整供药泵加药量,精密稳定地添加化学药剂,同时可根据液位情况实现自动开停泵动作。电机511可以为搅拌扇叶512片提供动力。经过搅拌扇叶512搅拌使得药物颗粒表面的分子更加活跃。此时通过供药泵9将药剂输送至中和反应池41内部,使得药剂与水体的中和反应更加迅速,提升了中和反应速度。
通过在中和反应池41内部设置PH检测仪,PH检测仪与供药泵9联动并与控制箱12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加药量,以实现污水高精度、高自动化中和,避免出现人工加药以至水体出现过酸或过碱现象。PH检测仪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市面常见的种类。能够实时检测显示水质PH值。PH检测仪具有多种控制特性,能够自动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反馈信号,控制供药泵9的启停。PH检测仪的传感器能够精确的测量被处理水中的PH值,通过PH检测仪在线监测探头检测水池中水体的PH值。通过设定PH值的范围自动调节控制PH值并将检测信号值准确输入PH显示控制表中。操作人员只需偶尔查看参数,简单便捷。
中和反应池41靠近所述斜管沉淀池42一侧底部设有管道与所述存储箱连接,斜管沉淀池42和石英砂沉淀池43底部分别设有管道与所述存储箱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过化学净化后的中和物会在池底进行沉积,通过设置所述存储箱10可以使沉积物通过联通管道进入存储箱内,沉积物可以及时排出,使得反应池内部无需清理,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通过在存储箱底部设置沉淀物集中口和倾斜设置,便于将沉淀物引导向所述沉淀物集中口的斜导板。并且存储箱底部与污泥泵11连接,便于抽出沉积物。
通过在存储箱10内部设有斜导板,使得沉积物可以通过所述斜导板的坡度从而集中在所述存储箱底部聚集点的位置,便于集中清理从而节约操作时间。设置污泥泵11与存储箱10底部通过管道进行连接,使得沉积物可以通过管道被抽出,从而减少了操作人员劳动量,增加装置整体的便捷程度。无需操作人员投入体力劳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包含化学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物理净化单元,所述物理净化单元包含搅拌池(1)、清水池(3)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压滤机(2);所述化学净化单元包含与清水池(3)连接的反应池(4)和用于往所述反应池(4)加装药水的加药装置(5);所述化学净化单元连接蓄水池(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4)按水流行进方向依次包含中和反应池(41)、斜管沉淀池(42)和石英砂过滤池(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砂过滤池(43)与沉淀池(7)连接,所述沉淀池(7)用于沉淀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8)一端与所述沉淀池(7)靠近池顶的位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反应池(41)内设有搅拌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5)包含电机(511)和搅拌扇叶(512),所述加药装置(5)连接有供药泵(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反应池(41)内部设有PH检测仪,还包含与所述供药泵(9)连接,且基于所述PH检测仪的实时数值来自动控制所述供药泵(9)工作的控制箱(1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反应池(41)、所述斜管沉淀池(42)和所述石英砂过滤池(43)分别与存储箱(1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10)底部包含沉淀物集中口和倾斜设置、便于将沉淀物引导向所述沉淀物集中口的斜导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10)底部与污泥泵(11)连接,用于抽出沉淀物。
CN202322350113.1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502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0113.1U CN220502875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0113.1U CN220502875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2875U true CN220502875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0113.1U Active CN220502875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2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6438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6955724U (zh) 智能控制磁分离一体化装置
CN206915885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8002639A (zh) 集成式一体化生态水厂
CN220502875U (zh) 一种拌和站污水二次处理装置
CN211078701U (zh) 一种工业染色废水处理装置
CN205527842U (zh) 一种有机废水专用气浮水处理装置
CN109734259B (zh) 环保分散式污水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12321029A (zh) 一种连铸浊环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18755199U (zh) 洗煤水处理过程自动加药控制系统
CN206188528U (zh) 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涂装废水处理装置
CN208667311U (zh) 脱硫废水加药装置
CN206720913U (zh) 一种荧光废水处理系统
CN213446615U (zh) 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粘剂废水处理装置
CN201124045Y (zh) 一种污水处理机
CN114314901A (zh) 一种铁路隧道用的自动加药智能化污水处理站
CN211384819U (zh) 一种精度控制加药装置
CN113830952A (zh) 磷矿矿井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7498169U (zh) 用于钛材加工酸洗污水的自动化处理控制系统
CN219091934U (zh) 一种水处理用聚合硫酸铁加药装置
CN218709498U (zh) 一种水质在线监控处理系统
CN216404049U (zh) 利用管式陶瓷膜将地表水处理为生活饮用水的装置
CN220201600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212655650U (zh) 一种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17677080U (zh) 一种氨氮污水的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