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5064U -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5064U
CN220495064U CN202321733628.3U CN202321733628U CN220495064U CN 220495064 U CN220495064 U CN 220495064U CN 202321733628 U CN202321733628 U CN 202321733628U CN 220495064 U CN220495064 U CN 220495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lation catheter
tube
working end
radio frequency
needl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36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生
王颜东
何瑜
周茹
于法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L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L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L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L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36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5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5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5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消融导管主体,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能够向病灶组织释放射频能量,实现射频消融;消融导管主体上设置有内部冷循环结构和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其中,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供导电的冷媒介质到达工作端的前端,以对工作端及周围组织进行冷却,且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供冷媒介质回流;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能够供冷媒介质注入病灶组织,并在注入病灶组织的过程中在射频能量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实现蒸汽热消融。本实用新型能够冷却工作端周围组织,避免病灶组织碳化,从而扩大消融范围,同时,灌注的冷媒介质在高温下形成的蒸气还可作为辅助消融介质,进一步扩大消融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射频消融已成为微创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射频消融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病灶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消融治疗肿瘤的目的。射频消融可借助影像设备在开腹、腔镜、经皮下完成,射频消融系统包括射频消融主机和电极耗材,电极一般包括消融针和消融导管,消融导管多经自然腔道或内窥镜到达病灶组织。
常规射频消融灌注导管只有灌注系统,如专利CN110074857A中公开了一种肺部射频消融导管,通过微量灌注泵控制生理盐水通过换热介质流道连通的浸润孔,向病灶组织灌注液体或高温水蒸气,即液体介质从储液罐到工作端并进入病灶组织,增加组织导电性,而无液体介质回到储液罐,无法对工作端进行有效冷却,导致工作端上的浸润孔在消融时因血液凝固、组织碳化造成部分浸润孔堵塞,堵塞的浸润孔没有液体流出,引起急剧碳化,消融范围小,未堵塞的浸润孔流量增大,造成液体介质喷射,消融形状不规则,容易消融到周围的正常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冷却工作端周围组织,避免病灶组织碳化,从而扩大消融范围,同时,灌注的冷媒介质在高温下形成的蒸气还可作为辅助消融介质,进一步扩大消融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包括:消融导管主体,所述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能够向病灶组织释放射频能量,实现射频消融;所述消融导管主体上还设置有内部冷循环结构和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其中,
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供导电的冷媒介质到达所述工作端的前端,以对所述工作端及周围组织进行冷却,且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供所述冷媒介质回流;
所述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能够供所述冷媒介质注入病灶组织,并在注入病灶组织的过程中在射频能量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实现蒸汽热消融。
优选的,所述消融导管主体包括柔性管、外针管和导电毛细管,所述外针管的尾端与所述柔性管的前端连通,所述外针管的前端为封闭端并设置有工作端针体,所述导电毛细管设置于所述柔性管内,且所述导电毛细管的尾端能够与射频消融主机电连接,所述导电毛细管的前端伸入所述外针管内;
其中,所述柔性管与所述导电毛细管以及所述外针管与所述导电毛细管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导电毛细管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前端连通,形成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
所述外针管上设置有微孔,形成所述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所述微孔与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连通,以使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内的冷媒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微孔灌注至病灶组织。
优选的,所述导电毛细管通过电连接件与所述外针管的内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消融导管主体的尾端还连接有液体腔,所述液体腔内设置有相隔开的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第一流道的尾端与所述回水腔连通,所述回水腔通过回水管与储液装置的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尾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通过进水管与储液装置的出液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或所述回水管上还安装有水量调节装置,所述水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冷媒介质的进水量或回水量,从而调节所述冷媒介质的灌注量;其中,所述冷媒介质的灌注量为单位时间内冷媒介质进入人体内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柔性管的前端套设于所述外针管的尾端,并与所述外针管的尾端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针管上还套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前端外壁在轴向上与所述工作端针体的尾端相抵,且在径向上与所述工作端针体的外缘平齐,所述外套管的尾端外壁在径向上与所述柔性管的前端外壁平齐;所述外套管能够用于射频能量释放,且所述外套管上还设置有显影孔,所述冷媒介质从所述微孔流出后,能够从所述显影孔流出。
优选的,所述微孔和所述显影孔沿所述外针管的轴向由前至后错开设置,所述外针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冷媒介质从所述微孔流出后,能够进入所述外针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的间隙,并从所述显影孔流出。
优选的,所述外针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圈所述微孔,所述外套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圈所述显影孔。
优选的,所述工作端针体为三棱针尖或者圆球形针尖。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的消融导管主体上设置有内部冷循环结构和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使冷媒介质到达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以对所述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及周围的病灶组织进行冷却,并能够使所述冷媒介质回流;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能够供所述冷媒介质注入病灶组织,并在注入病灶组织的过程中在射频能量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实现蒸汽热消融。
本实用新型冷媒介质能够实现在消融导管主体内的循环,实现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的冷却功能,同时也保证了微孔、外针管与外套管之间微小间隙在消融过程中不堵塞,不会有血液进入微小间隙以及微孔,引起碳化粘连,保证了冷媒介质能够持续、均匀的从每个孔中渗出,保证了冷媒介质的有效外部灌注。
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射频消融导管工作端周围病灶组织的电导率,降低初始工作阻抗,使消融顺利进行;消融过程中,持续微灌注冷媒介质,维持低阻抗工作环境,保证射频能量的持续注入,以扩大消融范围;工作端上渗出的微量冷媒介质在射频能量下,气化形成蒸汽,蒸汽作为消融介质,辅助消融,进一步地扩大消融范围。而且灌注冷媒介质浸润病灶组织,对组织进行降温,避免碳化,利于术后恢复;病灶组织不碳化,射频能量也能持续注入,又进一步扩大消融范围。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在临床面对初始阻抗高、直径大、靠近大血管等特殊部位时,能够解决常规射频消融导管烧不动、烧不大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工作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针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媒介质流动及冷媒介质灌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影孔和微孔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套管和外针管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柔性管;2-手柄;3-回水腔;4-导电毛细管;5-进水腔;6-第一焊点;7-导线;8-第二焊点;9-射频线;10-射频插头;11-进水管;12-回水管;13-多档调节开关;14-工作端;15-喇叭口;16-外针管;17-热熔成型密封结构;18-微孔;19-显影孔;20-外套管;21-工作端针体;22-台阶面;23-弹性折叠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冷却工作端周围组织,避免病灶组织碳化,从而扩大消融范围,同时,灌注的冷媒介质在高温下形成的蒸气还可作为辅助消融介质,进一步扩大消融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主要包括消融导管主体,所述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14能够向病灶组织释放射频能量,实现射频消融;所述消融导管主体上还设置有内部冷循环结构和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使储液装置中的导电的冷媒介质到达所述射频消融导管的工作端14,以对所述射频消融导管的工作端14及周围的病灶组织进行冷却,并能够使所述冷媒介质流回所述储液装置;所述外部微灌注结构能够使所述冷媒介质到达病灶组织,并在注入病灶组织的过程中在射频能量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实现蒸汽热消融。
在本实施例中,消融导管主体主要包括导电毛细管4、柔性管1和外针管16,所述导电毛细管4的尾端能够与射频消融主机电连接,导电毛细管4的前端从外针管16尾端的喇叭口15伸入外针管16的密闭端,所述外针管16尾端安装在柔性管1的前端,与柔性管1连通,柔性管1套设于所述导电毛细管4上;其中,导电毛细管4优选为可导电的柔性金属毛细管,柔性管1优选为柔性塑料管,其作为非工作端,在能够柔性变形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推动工作端14运行,工作端14整体为刚性金属管,主要包括外针管16。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管1、外针管16与所述导电毛细管4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导电毛细管4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前端连通,形成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所述外针管16上设置有微孔18,形成所述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所述微孔18与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连通,以使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内的冷媒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微孔18灌注至病灶组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融导管主体的尾端还连接有液体腔,液体腔内设置有进水腔5和回水腔3,进水腔5与回水腔3隔开,其中,进水腔5能够通过进水管11与储液装置的出液口连接,回水腔3能够通过回水管12与储液装置的回液口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导电毛细管4的尾端伸入进水腔5,以使第二流道的尾端与进水腔5连通,第一流道的尾端则与回水腔3连通;冷媒介质经过第二流道,到达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14,微量冷媒介质通过外针管16上的微孔18,注入病灶组织,剩余冷媒介质则通过第一流道回流。
在本实施例中,冷媒介质可以为无菌生理盐水,能够导电,增加病灶组织导电率,降低工作阻抗;所述冷媒介质也可以为液体药物,能够联合药物治疗,缩短治疗周期,优化治疗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1和/或回水管12上还安装有水量调节装置,水量调节装置优选为多档调节开关13,用于调节所述冷媒介质的进水量或回水量,从而调节所述冷媒介质的灌注量,冷媒介质的灌注量为单位时间内冷媒介质进入人体内的体积,优选的,在回水管12上安装有多档调节开关13,冷媒介质的灌注量为每分钟0.1mL-2.0mL。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毛细管4前端设有电连接件与所述外针管16的内壁电连接;其中,电连接件优选为弹性折叠簧片23,弹性折叠簧片23的前端与外针管16内壁接触,以增加导电毛细管4与外针管16的导电性,通常情况下,冷媒介质也可以作为导电毛细管4与外针管16导电的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毛细管4通过导线7与射频线9电连接,射频线9上设置有射频插头10,能够与射频消融主机电连接;其中,导线7的一端通过第一焊点6与射频线9焊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焊点8与导电毛细管4的尾端焊接。进一步地,为保护液体腔及射频电连接结构,在液体腔的外侧设置有手柄2,方便医生在术中握持。
在本实施例中,外针管16前端设有工作端针体21,工作端针体21可根据实际需要,为三棱形针尖,以穿刺如肺结节等硬度较大的病灶组织,或为圆球形针尖,以通过支气管等自然腔道。
在本实施例中,外针管16的尾端设置有喇叭口15,便于导电毛细管4插入;而且柔性管1的前端套设于外针管16的尾端外侧,外针管16尾端与柔性管1前端重叠位置采用热熔密封结构17进行密封连接,其中,热熔密封结构17可以为热熔胶,在外针管16尾端与柔性管1前端重叠位置之间涂覆热熔胶,当热熔胶冷却至室温后固化,实现外针管16与柔性管1的密封连接;外针管16的前端则为台阶面22,微孔18开设于台阶面22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14仅设置上述的外针管16,或者还可以在外针管16上套设外套管20,外套管20的长度与台阶面22的长度相同;所述外套管20的前端外壁与所述工作端针体21的外缘平齐,重合于顶点a1,所述外套管20的尾端外壁与所述柔性管1的前端外壁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外针管16在轴向位置上距离针尖分别为b、a+b的位置处设置有微孔18,其中,a优选为5mm-9mm,b优选为5mm-9mm;外套管20在轴向位置距离外套管20前端为c的位置处设置有显影孔19,c优选为2.5mm-4.5mm;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数圈显影孔19和数圈微孔18,且微孔18和显影孔19沿外针管16的轴向由前至后错开设置,微孔18可以是圆孔,显影孔19可以是方孔,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孔;微孔18之间的距离、显影孔19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冷媒介质从微孔18流出后,能够进入外针管16与外套管20之间的间隙,并从显影孔19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微孔18的孔径为0.005mm-0.2mm。
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管20优选为不锈钢金属管,外针管16优选为不锈钢金属管,柔性管1优选为高分子塑料管,为保证灌注的流量及流速,防止外流道阻塞,外套管20与外针管16之间的间隙为0.01mm-0.05mm。
进一步的,外针管16的直径优选为1.2mm-1.5mm,最小能够达到1.2mm,整体较细,可通过常规的内窥镜设备,顺利到达病灶部位。
本实施例中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解决了热消融能量注入的根本问题,从射频消融基本原理着手,双通道,多功能,其一,内部冷循环结构,保证冷循环,避免组织碳化粘连;其二,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增加病灶组织电导率,降低消融前工作阻抗,维持消融过程中低阻抗工作环境,使能量能够持续输入;其三,微灌注的液体在高温下转化为水蒸气,可作为辅助消融的介质;其四,灌注的液体可浸润因高温灼烧的病灶组织中心,进一步避免碳化粘连,综合上述有益效果,本实施例解决了临床导管类耗材消融过程中“烧不动,烧不大,烧不圆的”技术难题,可结合多种影像设备,不同消融通道,进行多病种的消融。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融导管主体,所述消融导管主体的工作端能够向病灶组织释放射频能量,实现射频消融;所述消融导管主体上还设置有内部冷循环结构和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其中,
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供导电的冷媒介质到达所述工作端的前端,以对所述工作端及周围组织进行冷却,且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能够供所述冷媒介质回流;
所述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能够供所述冷媒介质注入病灶组织,并在注入病灶组织的过程中在射频能量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实现蒸汽热消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主体包括柔性管、外针管和导电毛细管,所述外针管的尾端与所述柔性管的前端连通,所述外针管的前端为封闭端并设置有工作端针体,所述导电毛细管设置于所述柔性管内,且所述导电毛细管的尾端能够与射频消融主机电连接,所述导电毛细管的前端伸入所述外针管内;
其中,所述柔性管与所述导电毛细管以及所述外针管与所述导电毛细管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导电毛细管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前端连通,形成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
所述外针管上设置有微孔,形成所述工作端外部微灌注结构,所述微孔与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连通,以使所述内部冷循环结构内的冷媒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微孔灌注至病灶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毛细管通过电连接件与所述外针管的内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主体的尾端还连接有液体腔,所述液体腔内设置有相隔开的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第一流道的尾端与所述回水腔连通,所述回水腔通过回水管与储液装置的回液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尾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通过进水管与储液装置的出液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或所述回水管上还安装有水量调节装置,所述水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冷媒介质的灌注量;其中,所述冷媒介质的灌注量为单位时间内冷媒介质进入人体内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的前端套设于所述外针管的尾端,并与所述外针管的尾端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上还套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前端外壁在轴向上与所述工作端针体的尾端相抵,且在径向上与所述工作端针体的外缘平齐,所述外套管的尾端外壁在径向上与所述柔性管的前端外壁平齐;所述外套管能够用于射频能量释放,且所述外套管上还设置有显影孔,所述冷媒介质从所述微孔流出后,能够从所述显影孔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和所述显影孔沿所述外针管的轴向由前至后错开设置,所述外针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冷媒介质从所述微孔流出后,能够进入所述外针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的间隙,并从所述显影孔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圈所述微孔,所述外套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圈所述显影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针体为三棱针尖或者圆球形针尖。
CN202321733628.3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Active CN220495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3628.3U CN220495064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3628.3U CN220495064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5064U true CN220495064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6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3628.3U Active CN220495064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5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1865B (zh) 冷盐水灌注型射频消融导管
US6611699B2 (en) Catheter with an irrigated composite tip electrode
KR102440681B1 (ko) 더블 통로 주액이 가능한 바이폴러 고주파 전기 메스
US7282051B2 (en) Ablation probe for delivering fluid through porous structure
EP2143394B1 (en) Applicator device for ab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of biological tissues
US7914528B2 (en) Ablation catheter tip for generating an angled flow
US5423811A (en) Method for RF ablation using cooled electrode
US9089339B2 (en) Electrophysiology catheter with improved tip electrode
US20080103494A1 (en) Bipolar ablation probe having porous electrodes for deliver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luid
US20030036789A1 (en) Variable length electrodes for delivery of irrigated ablation
JP2012532737A (ja) 乱流を有する開放注水式焼灼カテーテル
JPH10505268A (ja) 高周波ア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US10898261B2 (en) Bipolar electrode probe
CN100594008C (zh) 微波消融水刀
EP0714635B1 (de) Hochfrequenztherapieeinrichtung zur interstitiellen Thermotherapie von Tumoren
JP2013163019A (ja) 高周波手術用電極チッ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高周波手術用電極
CN220495064U (zh) 一种复合型射频消融导管
CN112353487A (zh) 可监测压力的医用联合消融针及消融方法
CN113069201A (zh) 多极电穿孔消融针及采用其的电穿孔消融设备
CN209059423U (zh) 一种水冷微波消融针及其注液与吸液结构、金属外导套
CN113693714B (zh) 电穿孔用水冷内循环式双极消融针及病灶消融装置
CN213940934U (zh) 压力监测医用联合消融针
CN208481454U (zh) 可弯曲双极手术器械
CN112022332A (zh) 一种消融针
CN219000547U (zh) 射频消融电极及射频消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ongs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ndong

Inventor after: He Yu

Inventor after: Zhou Ru

Inventor after: Yu Faming

Inventor before: Li Yongsh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dong

Inventor before: He Yu

Inventor before: Zhou Ru

Inventor before: Yu F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