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4301U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4301U
CN220494301U CN202321995814.4U CN202321995814U CN220494301U CN 220494301 U CN220494301 U CN 220494301U CN 202321995814 U CN202321995814 U CN 202321995814U CN 220494301 U CN220494301 U CN 220494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movable member
generating device
push plate
he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58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洪森
汪如军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58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4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4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4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加热腔,用于接纳气溶胶生成基质;活动构件,界定所述加热腔的至少局部边界;电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活动构件,所述电驱动模块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以夹紧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电驱动模块驱动活动构件沿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以夹紧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而使气溶胶生成装置适配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有多种款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同款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尺寸存在差异,而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内所设置的加热腔尺寸一般是固定的,很难完全适配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这就造成了使用者选择单一,限制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腔尺寸可调节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加热腔,用于接纳气溶胶生成基质;
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至少局部的外围;
电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活动构件,所述电驱动模块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以夹紧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构件具有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周向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模块包括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活动构件的外侧,所述推板被配置为推动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推板,以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控驱动模块,且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使所述推板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位移可调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板上固定有测温模块,所述推板与所述活动构件之间具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板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的至少部分行程中,所述推板的速度大于所述活动构件的速度,从而所述测温模块能够刺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底托,所述底托和所述推板位于所述活动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底托界定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的一个行程终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板上固定有测温模块,所述活动构件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测温模块穿过的窗口,在所述推板被配置为在所述活动构件抵接所述底托时,可沿原行进方向继续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从而所述测温模块能够穿过所述窗口刺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至少局部布置在所述加热腔中,以在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所述加热腔收容时,插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测温模块地检测结果调控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的电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采用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工作,在第二时间段分别采用第三功率和第四功率工作,其中,所述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三功率不同,所述第二功率与所述第四功率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和/或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三功率大于所述第四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和/或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三功率小于所述第四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电驱动模块驱动活动构件沿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以夹紧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而使气溶胶生成装置适配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驱动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驱动机构与活动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活动构件与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活动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活动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加热腔1 活动构件11 窗口111 第一加热元件12
第一通孔121 第二加热元件13 电驱动模块2 推板21
驱动机构22 电机221 齿轮222 滑动块223
限位板224 测温模块3 测温探头31 弹性件4
底托5 壳体6 第二通孔61 气溶胶生成基质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加热腔1、活动构件11及电驱动模块2,加热腔1用于接纳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至少局部;活动构件11设置在加热腔1的至少局部的外围;电驱动模块2与活动构件11连接且驱动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以夹紧容纳在加热腔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采用电驱动模块2驱动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径向移动,以夹紧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从而使气溶胶生成装置适配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驱动模块2包括推板21,加热腔1设置在活动构件11的内侧,推板21设置在活动构件11的外侧,且推板21能够推动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以夹紧气溶胶生成基质7。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构件11具有一个或多个,且一个或多个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周向布置。
基于此,推板21也可以具有一块或多块,一块或多块推板21分别与位置对应的活动构件11连接,一块推板21上可以同时驱动多个活动构件11移动,或者一块推板21上可以仅能够驱动一个活动构件11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驱动模块2还包括驱动机构22,驱动机构22连接推板21,以驱动推板2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2为电控驱动模块,通过电控驱动模块使推板2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位移可精准化调控,进而可以精准化调控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的位移量,不仅能够将气溶胶生成基质7保持在加热腔1内,防止用户的嘴部在含衔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吸嘴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7带出,而且还能使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夹紧力度适宜,确保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气流畅通,对控制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吸阻有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2采用齿轮啮合方式传动。请参阅图3所示,驱动机构22包括电机221、齿轮222及与齿轮222啮合的滑动块223,电机221可以驱动齿轮222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齿轮222正向转动时,与齿轮222啮合的滑动块223沿加热腔1的径向向内移动,以夹紧气溶胶生成基质7,齿轮222反向转动时,与齿轮222啮合的滑动块223沿加热腔1的径向向外移动,以释放气溶胶生成基质7,方便用户将气溶胶生成基质7取出。
在一个例子中,齿轮222上方设置有限位板224,齿轮222与限位板224可以相互间隔,或者可以相互接触,限位板224沿加热腔1的径向延伸设置,滑动块223与限位板224滑动连接,滑动块223与推板21固定连接,或者滑动块223与推板21一体成型。当电机221通电工作时,电机221驱动齿轮222转动,然后齿轮222驱动与之啮合的滑动块223沿限位板224移动,从而滑动块223能够使推板21沿加热腔1的径向运动,进而使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以夹紧气溶胶生成基质7。可以理解的是,电机221驱动齿轮222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可带动滑动块223沿限位板224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推板21推动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往复移动,以夹紧或释放气溶胶生成基质7。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实现相同功能及目的的电驱动机构,比如:驱动机构还可采用电动推杆方式运动。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推杆(图中未示出),推杆(图中未示出)与推板连接,电机推动推杆(图中未示出)沿加热腔的径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推板推动活动构件沿加热腔的径向往复移动。
请参阅图4所示,推板21上固定有测温模块3,通过驱动机构22驱动推板21带动测温模块3沿加热腔1径向移动,能够使测温模块3沿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径向刺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中,以检测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的温度,实现更加准确的温度反馈。具体的,驱动机构22采用电控驱动模块,通过电控驱动精准控制测温模块3沿径向刺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深度。
测温模块可以采用热电偶、NTC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PTC热敏电阻(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推板21上固定有一个或多个测温模块3。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测温模块3,且多个测温模块3沿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径向刺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深度不同,可实现在同一时间获得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不同深度实际温度的反馈。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推板21具有多块,每块推板21上固定有一个或多个测温模块3,多块推板21之间的测温模块3的径向延长线可以是交叉的,以使测温模块3在周向上彼此之间隔开,当多块推板21推动测温模块3刺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时,测温模块3彼此不接触。通过设置的多个测温模块3从不同径向的方向刺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不同位置实际温度的反馈,进而可以获取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的温度分布梯度或者能够判断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是否分布均匀。
具体的,测温模块3包括测温探头31,测温探头31形状大致为棒状、片状、针状等能够刺穿气溶胶生成基质7进而进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内部。
在复位状态下,测温模块3位于加热腔1之外,从而不影响气溶胶生成基质7插入加热腔1。在使用状态中时,测温模块3的至少局部被推送入加热腔1中,以插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内部进行测温。
基于此,请参阅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推板21与活动构件11之间具有弹性件4,弹性件4由具有弹性收缩性能的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橡胶、海绵或弹簧等制成。在推板2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的至少部分行程中,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推板21的速度可以大于活动构件11的速度时,从而使得测温模块3能够刺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4有助于使推板21带动测温模块3移动时更加稳定,在测温模块3插入或移出气溶胶生成基质7时,弹性件4也可以具有缓冲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活动构件11通过弹性件4与推板21连接,活动构件11上具有窗口111,测温模块3在推板21的推动下能够穿过活动构件11上的窗口111,进而进入加热腔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中。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未图示,活动构件具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活动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测温模块在推板的推动下能够穿过相邻两活动构件之间的间隙,进而进入加热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中。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腔1底部沿径向设有具有止挡部件,止挡部件用于止挡活动构件11或者用于对活动构件11进行减速,以使在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适合的位移量后,无论推板21是否继续沿原行进方向继续行进,活动构件11都可以静止不动,或者使得在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适合的位移量后,该适合的位移量可以是0mm,活动构件11的位移速度小于推板21的移动速度。从而,使得测温模块3能够沿径向插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中,且使得测温模块3沿径向插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中的深度可控。
可以根据待插入加热腔1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粗细调节止挡部件的止挡位置。例如,可以通过机器识别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类别,进而获取该类别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粗细,从而自动地调整止挡部件止挡活动构件11的位置,使得当活动构件11抵接止挡部件时不再继续沿加热腔1的径向向内移动,此时活动构件11可夹紧所适配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止挡部件的止挡位置,以限定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径向移动的行程,从而使活动构件11夹紧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支撑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底托5,底托5能够支撑收容于加热腔1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
底托5和推板21可以位于活动构件11的相对两侧,底托5可以界定加热腔1的底部,活动构件11可以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至抵接底托5,底托5抵接活动构件11时能够阻止活动构件11沿原行进方向继续移动,即底托5可以界定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的一个行程终点,换言之,底托5可以是止挡部件的构成部分。
请参阅图6所示的实施例,当推板21推动活动构件11抵接底托5时,活动构件11不再继续沿加热腔1的径向向内移动,此时活动构件11位于第一位置,用于夹持气溶胶生成装置所适配的最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壳体6,壳体6位于活动构件11与推板21之间,壳体6上开设有与活动构件11上的窗口111对应的可供测温模块3穿过的第二通孔61,壳体6可以是固定不动的,从而壳体6能够界定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径向向外移动的一个行程终点,使得活动构件11向外移动至抵接壳体6时不能够继续向外移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7所示,当推板21带动活动构件11沿加热腔1径向向外移动抵接壳体6时,此时活动构件11位于第二位置,用于夹持气溶胶生成装置所适配的最粗的气溶胶生成基质7。由于壳体6设有可供测温模块3穿过的第二通孔61,从而测温模块3能够穿过活动构件11,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使测温模块3穿过第二通孔61且沿加热腔1的径向移动时能够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偏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壳体6位于活动构件11与推板21之间,从而使壳体6也用于界定推板21以及测温模块3沿加热腔1的径向向内移动的一个行程终点,能够限制推板21以及测温模块3沿径向向内的最大位移。当推板21抵接壳体6时,推板21移动到最大行程,不再继续沿加热腔1径向向内移动,此时刺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的测温模块3也移动到最大行程。
壳体6可以具有隔热的功能和效果,壳体6可以降低加热腔1产生的热量径向向外的扩散。壳体6可以隔绝加热腔1内的气溶胶和冷凝液,能够防止气溶胶和冷凝液沿径向向外穿过壳体6进而污染推板21等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5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加热元件12,第一加热元件12可以设置在活动构件11上;或者,活动构件11的至少局部能够发热,活动构件11上能够发热的部分为第一加热元件12。从而第一加热元件12能够与活动构件11同步移动。
在第一加热元件12沿气溶胶生成基质7径向移动,使得活动构件11夹持气溶胶生成基质7时,第一加热元件12能够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进行周向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动构件11和第一加热元件12二者是分开形成的,且在活动构件11夹持气溶胶生成基质7时,可以是活动构件11与气溶胶生成基质7直接接触,或者可以是第一加热元件12与气溶胶生成基质7直接接触、活动构件11通过第一加热元件12夹持气溶胶生成基质7,或者可以是活动构件11、第一加热元件12二者同时与气溶胶生成基质7直接接触。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活动构件11和第一加热元件12二者是分开形成的,第一加热元件12上开设有供测温模块3的至少局部穿过的第一通孔121,测温模块3进入加热腔1刺穿气溶胶生成基质7前,需要穿过活动构件11上的窗口111和第一加热元件12上的第一通孔121,本申请对测温模块3穿过活动构件11上的窗口111和第一加热元件12上的第一通孔121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测温模块3可以同时或者先后穿过活动构件11上的窗口111和第一加热元件12上的第一通孔121。
第一加热元件12可以是电阻发热元件,在电导通时能够产生焦耳热。第一加热元件12可以是电磁发热元件,在变化的磁场中能够形成涡流和磁滞,进而释放热量。第一加热元件12可以是红外发热元件,在电导通时能够产生红外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元件13,第二加热元件13的至少局部布置在加热腔1中,以在气溶胶生成基质7被加热腔1收容时,插入气溶胶生成基质7中,使得第二加热元件13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进行中心加热。
第二加热元件13可以固定在底托5上,或者如图5所示第二加热元件13可以穿过底托5。
第二加热元件13可以是电阻发热元件,在电导通时能够产生焦耳热。第二加热元件13可以是电磁发热元件,在变化的磁场中能够形成涡流和磁滞,进而释放热量。第二加热元件13可以是红外发热元件,在电导通时能够产生红外线。
在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同时包含第一加热元件12和第二加热元件13。
此时,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采用第一加热元件12或第二加热元件13单独加热;也可以采用第一加热元件12和第二加热元件13同时加热。
请参阅图8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测温模块3的检测结果调控第一加热元件12和第二加热元件13的电功率。
具体的,控制电路可以在第一时间段使第一加热元件12和第二加热元件13分别采用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工作,在第二时间段分别采用第三功率和第四功率工作,其中,第一功率与第三功率不同,第二功率与第四功率不同。
作为一个示例,控制电路控制在第一时间段内主要通过第二加热元件13来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7,则第一加热元件12在第一时间段可以不发热,即第一功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为0W,或者第一加热元件12在第一时间段可以采用低功率发热,即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功率可以小于第二功率。
基于测温模块3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的温度检测和反馈,控制电路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并调整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以确保气溶胶生成基质7能够被适宜的温度加热和被充分地加热,防止其被烤糊,有利于使气溶胶生成基质7产生的气溶胶具有更好的口感。
然后,控制电路控制在第二时间段内主要通过第一加热元件12来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7,则第二加热元件13在第二时间段可以不发热,即第四功率可以在第二时间段内为0W,或者第二加热元件13在第二时间段可以采用低功率发热,即在第二时间段内第四功率可以小于第三功率。
同理,基于测温模块3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的温度检测和反馈,控制电路可以在第二时间段内控制并调整第三功率和第四功率。
由于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起主要发热的加热元件不同,所以,第一功率与第三功率不同,第二功率与第四功率不同。
在第一发热元件12起主要发热作用时,第一发热元件12的温度高于第二发热元件13的温度。如果第二发热元件13此时采用低功率发热,则有利于降低第一发热元件12的功耗,有利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进行保温,和有利于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7在径向上的温度梯度。
同理,在第二发热元件13起主要发热作用时,第二发热元件13的温度高于第一发热元件12的温度,如果第一发热元件12此时采用低功率发热,则有利于降低第二发热元件13的功耗,有利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进行保温,和有利于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7在径向上的温度梯度。
作为一个示例,控制电路控制在第一时间段内主要通过第一加热元件12来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7,在第二时间段内主要通过第二加热元件13来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7。
若在第一时间段使第一发热元件12起主要发热作用,且第二发热元件13此时采用低功率发热,则第二发热元件13能够在第一时间段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中心进行预热,有助于缩短在第二时间段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中心区域达到释放气溶胶温度的时间。
若在第一时间段使第二发热元件13起主要发热作用,第一发热元件12此时采用低功率发热,则第一发热元件12能够在第一时间段对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周向进行预热,有助于缩短在第二时间段气溶胶生成基质7的边缘区域达到释放气溶胶温度的时间。
作为一个示例,控制电路控制第一加热元件12和第二加热元件13二者不同时发热。
换言之,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第一加热元件12和第二加热元件13二者可以同时发热,或者可以不同时发热。
其中,第一时间段的持续时长可以是控制电路控制的预设时长。或者,第一时间段的持续时长可以依据测温模块3的温度反馈结果来确定,例如:在测温模块3检测到气溶胶生成基质7内部的温度是由非抽吸原因造成的异常变化时,控制电路可以控制结束第一时间段,并进入第二时间段。
需要说明的是,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具有第一加热元件12和第二加热元件13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电驱动模块驱动活动构件沿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以夹紧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而使气溶胶生成装置适配不同粗细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提高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通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腔,用于接纳气溶胶生成基质;
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至少局部的外围;
电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活动构件,所述电驱动模块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以夹紧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构件具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周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模块包括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活动构件的外侧,所述推板被配置为推动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推板,以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控驱动模块,且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使所述推板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位移可调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上固定有测温模块,所述推板与所述活动构件之间具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板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的至少部分行程中,所述推板的速度大于所述活动构件的速度,从而所述测温模块能够刺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底托,所述底托和所述推板位于所述活动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底托界定所述活动构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的一个行程终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上固定有测温模块,所述活动构件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测温模块穿过的窗口,在所述推板被配置为在所述活动构件抵接所述底托时,可沿原行进方向继续沿所述加热腔的径向移动,从而所述测温模块能够穿过所述窗口刺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至少局部布置在所述加热腔中,以在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所述加热腔收容时,插入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测温模块的检测结果调控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的电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采用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工作,在第二时间段分别采用第三功率和第四功率工作,其中,所述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三功率不同,所述第二功率与所述第四功率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和/或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三功率大于所述第四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和/或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三功率小于所述第四功率。
CN202321995814.4U 2023-07-26 2023-07-26 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0494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5814.4U CN220494301U (zh) 2023-07-26 2023-07-26 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5814.4U CN220494301U (zh) 2023-07-26 2023-07-26 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4301U true CN220494301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0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5814.4U Active CN220494301U (zh) 2023-07-26 2023-07-26 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4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1031B2 (en) Hairstyling device
US81486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ectua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in roller grills
ATE295281T1 (de)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mit heizzonen
WO200807827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core temperature
CA2261693A1 (en) Heat retentive food servingware with temperature self-regulating phase change core
CN220494301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KR102024329B1 (ko) 조리 장치 및 조리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CA2325814A1 (en) Infant warming apparatus
FR2482504A1 (fr) Procede et appareil de compensation des deformations des machines-outils dues a l'echauffement
CN220529287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8999333U (zh) 一种室外机柜传热系数测试系统
JPS6117760Y2 (zh)
US4978838A (en)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ntrol of the supply of a heating resistance
CN111513544A (zh) 电热膜加热装置及其烹饪器具与调节方法
GB1590219A (en) Hair roller holder
JP6776350B2 (ja) 分析を行うための装置
US20070077326A1 (en) Childproof Press for Fusing Beads
JPH11286049A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CN212109200U (zh) 液体温度控制装置
CN108760807A (zh) 一种室外机柜传热系数测试系统和方法
CN88200533U (zh) 一种自动弹出电焊条保温器
JPS62167054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SE8602735D0 (sv) Kopplingsanordning i elektrougnar for vermeeffektstyrning
JP3610859B2 (ja) スタンプ印面製造装置
GB2621796A (en) Precision control for heating appli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