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2437U - 一种散热配电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配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2437U
CN220492437U CN202321413177.5U CN202321413177U CN220492437U CN 220492437 U CN220492437 U CN 220492437U CN 202321413177 U CN202321413177 U CN 202321413177U CN 220492437 U CN220492437 U CN 220492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late
heat dissipation
protection
dust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31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uol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uol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uol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uol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31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2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2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2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配电箱,包括箱体,以及箱门,所述外壳由上顶板、下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围成,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为倾斜开设,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机构,以及固定机构,所述防护机构通过固定机构与外壳之间形成防尘防水腔室。该散热配电箱在左侧板、右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第一散热孔,可以防止雨水倒流进箱体内;设置防尘防水腔室,可以防止在大风天气下,部分雨水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箱体内,使得雨水留在防尘防水腔室内,而防尘防水腔室内的雨水会随之污水进口排入排水管内,并最终从排水口排出,通过排水管可以箱体的底部进行水冷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配电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所有用户用电的总的一个电路分配箱,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配电箱的用途: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便于管理,当发生电路故障时有利于检修。
申请号201620220030.8,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和密码装置,所述配电箱主体的两侧面均设有散热孔,所述密码装置包括电磁锁、错误报警器、密码锁、显示屏和微型处理器,所述配电箱主体的正面设有密码锁,所述密码锁的顶部设有显示屏,所述密码锁的底部设有错误报警器,所述配电箱主体的正面还设置配电箱门,且所述配电箱门通过电磁锁与配电箱主体连接,所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设置微型处理器,且所述电磁锁、错误报警器、密码锁和显示屏均与微型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配电箱主体的底部通过支撑板与液压伸缩装置连接。该配电箱通过设置散热孔及散热孔内部设置的筛网,能够方便配电箱散热,筛网有防止灰尘进入配电箱主体的作用。
然后,上述配电箱设置在箱体外侧的散热孔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但是在阴雨天气时,容易进水,导致箱体内部零部件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配电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配电箱,包括箱体,以及用于密封箱体的箱门,所述箱体由上顶板、下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围成,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且第一散热孔的内部开口高于外部开口,使得第一散热孔为倾斜开设,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机构,以及用于固定防护机构与箱体的固定机构,所述防护机构通过固定机构与箱体之间形成防尘防水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板、以及开设在防护板上的若干个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为水平开设,且第二散热孔的开口处与第一散热孔的内部开口为不重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防护板靠近上顶板一端的安装板、开设在安装板上的螺纹孔一,以及开设在上顶板内壁的螺纹孔二,所述安装板与防护板为垂直设置,所述螺纹孔二与螺纹孔一相对应,且螺纹孔二设置有若干个。
进一步地,所述下底板的内壁上开设有污水进口,且下底板的内部设置有与污水进口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污水进口位于防尘防水腔室内,所述排水管的中间处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防护板内壁上的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进口的半径小于或等于防护板的厚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散热配电箱在左侧板、右侧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倾斜设置的第一散热孔在阴雨天气时,可以防止雨水倒流进箱体内;设置防尘防水腔室,可以达到在大风天气下,雨水会受到风力影响,部分雨水通过第一散热孔经过防尘防水腔室时,被阻挡,从而留在防尘防水腔室内,可以防止在大风天气下,部分雨水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箱体内,使得雨水留在防尘防水腔室内,而防尘防水腔室内的雨水会随之污水进口排入排水管内,并最终从排水口排出,通过排水管可以箱体的底部进行水冷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并且防尘防水腔室在正常天气下,也会对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的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无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0、上顶板;120、下底板;121、污水进口;122、排水管;123、排水口;130、左侧板;140、右侧板、150、背板;2、箱门;3、第一散热孔;410、防护板;420、第二散热孔;510、安装板;520、螺纹孔一;530、螺纹孔二;6、防尘防水腔室;7、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配电箱,包括箱体1,以及用于密封箱体的箱门2,箱体1由上顶板110、下底板120、左侧板130、右侧板140和背板150围成,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且上顶板110、下底板120、左侧板130、右侧板140和背板150的材质均为不锈钢,上顶板110、左侧板130、右侧板140的厚度为3cm,背板150的厚度为0.2cm,下底板120采用两个厚度为0.2cm的钢板焊接而成一个内部为中空结构的板材。在左侧板130、右侧板140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3,且第一散热孔3的内部开口高于外部开口,使得第一散热孔3为倾斜开设,倾斜角度为45°,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机构,以及用于固定防护机构与箱体的固定机构,防护机构和固定机构共设置有两组,防护机构通过固定机构与箱体之间形成防尘防水腔室6。
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板410和第二散热孔420,第二散热孔420开设在防护板上,且第二散热孔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孔420为水平开设,且第二散热孔420的开口处与第一散热孔的内部开口为不重叠设置。
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510、螺纹孔一520和螺纹孔二530,安装板510与防护板410的顶端垂直连接,即安装板510和防护板410为焊接一体化结构,呈L形,螺纹孔一520开设在安装板510上,螺纹孔二530开设在上顶板110的内壁上,螺纹孔二530与螺纹孔一相对应,且螺纹孔二530设置有两个。
在下底板120的内壁上开设有污水进口121,且下底板120的内部设置有与污水进口连通的排水管122,污水进口121位于防尘防水腔室内,排水管122的中间处设置有排水口123,污水进口121的半径等于防护板410的厚度,在防护板410的内壁上设置有过滤网7,过滤网7贴合防护板设置,使得通过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进入的气体通过过滤网过滤杂质和灰尘后进入箱体内部,保证箱体内部的干净。
本装置有两种组装结构,第一中为非散热结构,在安装时,将两个安装板510抵接在上顶板110的内部,并将螺纹孔一与靠近左、右侧板的螺纹孔二相对应,利用螺丝对安装板固定在上顶板上,此时,左右两个安装板与左侧板130、右侧板140之间贴合,由于污水进口121的半径等于防护板410的厚度,安装板的底面对污水进口进行封堵,而由于第二散热孔420的开口处与第一散热孔的内部开口为不重叠设置,使得左右两个安装板与左侧板130、右侧板140形成一个密封侧板,完成配电箱的安装,此时配电箱作为常规配电箱使用;
第二种为散热结构,在安装时,将两个安装板510抵接在上顶板110的内部,并将螺纹孔一与远离左、右侧板的螺纹孔二相对应,利用螺丝对安装板固定在上顶板上,此时,左右两个安装板与左侧板130、右侧板140之间形成防尘防水腔室6,完成散热配电箱的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气体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防尘防水腔室,然后再通过第二散热孔进入箱体内部,与箱体内部的热气体进行对流,从而达到对箱体内部的散热,另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散热孔在阴雨天气时,可以防止雨水倒流进箱体内,并且在大风天气下,由于雨水会受到风力影响,其洒落位置会发生变化,为了防止有部分雨水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箱体内,故设置防尘防水腔室,雨水在经过防尘防水腔室时,被阻挡,从而留在防尘防水腔室内,而防尘防水腔室内的雨水会随之污水进口排入排水管内,并最终从排水口排出,通过排水管可以箱体的底部进行水冷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并且防尘防水腔室在正常天气下,也会对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的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散热配电箱,包括箱体(1),以及用于密封箱体的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由上顶板(110)、下底板(120)、左侧板(130)、右侧板(140)和背板(150)围成,所述左侧板(130)、右侧板(140)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3),且第一散热孔(3)的内部开口高于外部开口,使得第一散热孔(3)为倾斜开设,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防护机构,以及用于固定防护机构与箱体的固定机构,所述防护机构通过固定机构与箱体之间形成防尘防水腔室(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板(410)、以及开设在防护板上的若干个第二散热孔(420),所述第二散热孔(420)为水平开设,且第二散热孔(420)的开口处与第一散热孔的内部开口为不重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防护板靠近上顶板一端的安装板(510)、开设在安装板上的螺纹孔一(520),以及开设在上顶板内壁的螺纹孔二(530),所述安装板(510)与防护板(410)为垂直设置,所述螺纹孔二(530)与螺纹孔一相对应,且螺纹孔二(530)设置有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20)的内壁上开设有污水进口(121),且下底板(120)的内部设置有与污水进口连通的排水管(122),所述污水进口(121)位于防尘防水腔室内,所述排水管(122)的中间处设置有排水口(1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防护板内壁上的过滤网(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口(121)的半径小于或等于防护板(410)的厚度。
CN202321413177.5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散热配电箱 Active CN220492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3177.5U CN22049243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散热配电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3177.5U CN22049243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散热配电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2437U true CN220492437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3177.5U Active CN22049243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散热配电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2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78996U (zh) 一种防冻损的箱式变电站
CN220492437U (zh) 一种散热配电箱
CN208923686U (zh) 一种具有运维系统的智能化箱式变电站
CN211508309U (zh) 一种电气防水配电箱
CN216268742U (zh) 直流充电桩
CN108767693A (zh) 一种建筑用安全性能高的配电箱
CN210092581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13243307U (zh) 一种防风沙的配电箱
CN214478670U (zh) 一种输配电用的防尘环网柜
CN210443818U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的控制柜
CN211829844U (zh) 一种节能降温配电箱
CN218216296U (zh) 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柜
CN212323500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户外防爆防水配电箱
CN219321830U (zh) 一种防水型水泵电机控制柜
CN215071096U (zh) 一种高防护性配电箱
CN21080652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配电柜
CN220896172U (zh) 一种散热防雨防尘户外型plc控制柜
CN211046110U (zh) 一种防雨型临时用电配电箱
CN218678141U (zh) 一种安全型电力设备
CN212991597U (zh) 一种高低压密封配电柜
CN110739626A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散热性电力柜
CN220253789U (zh) 一种户外低压柜体
CN211320633U (zh) 一种动态无功自动补偿电容柜
CN219371732U (zh) 一种户外防水型配电柜
CN218770680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无功补偿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