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0933U -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0933U
CN220490933U CN202321913143.2U CN202321913143U CN220490933U CN 220490933 U CN220490933 U CN 220490933U CN 202321913143 U CN202321913143 U CN 202321913143U CN 220490933 U CN220490933 U CN 220490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witch
wiring termi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load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31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和平
李智豪
张广莉
马佳
王锐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kou Earthquake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kou Earthquake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kou Earthquake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filed Critical Zhangjiakou Earthquake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23219131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0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0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0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和按钮,分别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和纹波因数检测电路;其通过壳体、三排接线端子、第一至第四开关和按钮等,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时接线效率高、检测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背景技术
撰写人检索,检索式为(TACD=(地电阻率仪)),获得较为接近的现有技术方案如下。
授权公告号为CN214474013U,名称为一种地电阻率仪测试用负载盒。包括外壳、侧盖、负载板、两个珐琅电阻、两根外接线以及接线座。该地电阻率仪测试用负载盒利用测试电路承载稳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从而实现模拟工作,便于测试;利用隔板分隔两个支路,防止珐琅电阻在工作时发热影响色环电阻以及两个瓷片电容;利用外接窗口便于安装外接线;利用侧盖对接线座进行安全防护;利用绕线槽便于收纳外接线。
授权公告号为CN214703831U,名称为一种伸缩仪测试盒。包括外壳、测试电路、左侧线缆、右侧线缆、两根测试线以及万用表夹紧机构。该伸缩仪测试盒利用测试电路调整两根测试线之间的连接线路,从而便于测量不同线路之间的数据,从而准确判断仪器故障位置;利用外壳对测试线路进行保护,防止测试线路故障;利用万用表夹紧机构夹紧万用表,便于测试人员操作万用表进行测量,同时为伸缩仪日常调零提供方便,减少操作人数。
撰写人检索,检索式为TACD_ALL:(负载电阻AND标准电阻AND电容AND接线AND测),无接近的现有技术方案。
结合上述两篇专利文献和现有的技术方案,发明人分析现有技术方案如下。
目前,需要完成地震台站每半年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三项检测任务:
1、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稳流电源电流稳定性检测。
检测装置:
如图6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检测稳流电源的电流稳定度的接线图,稳流电源检测不用接观测系统主机。负载电阻RL与安培表A连接并形成用于检测稳流电源的电流稳定度的电路即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的一端与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的另一端与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元器件要求:
A:0A~5A安培表。
RL:100Ω左右的电阻。
检测方法:
a)、按图6连接稳流电源。
b)、打开稳流电源低压开关,预热五分钟。
c)、启动稳流电源高压开关,调节输出电流至2A。
d)、停止供电后再启动,记录5s~60s内电流的漂移。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电流稳定度:
ΔI:电流漂移。
I:输出电流。
电流稳定度应满足εI≤0.5%。
2、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稳流电源电流纹波因数检测。
检测装置:
如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检测稳流电源的纹波因数的接线图,稳流电源检测不用接观测系统主机。额定负载电阻RL、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电阻R形成用于检测稳流电源的纹波因数的电路即纹波因数检测电路,额定负载电阻RL形成第一纹波因数检测支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电阻R形成第二纹波因数检测支路,第一纹波因数检测支路与第二纹波因数检测支路并联,纹波因数检测电路的一端与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纹波因数检测电路的另一端与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的一端经第一电容C1与额定负载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C2与额定负载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
元器件要求:
C1、C2:0.47uF/400V电容。
RL:额定负载电阻。
R:10kΩ/1W电阻。
检测方法:
a)、按图7连接稳流电源。
b)、启动稳流电源高压开关,调节输出电流至2A。
C)、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RL上的电压Vd
d)、用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R上的电压Va。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纹波因数:
纹波因数应满足γ≤0.5%。
3、地电阻率观测系统主机测量误差测试。
检测装置:地震行业规范DB/T 29.1-2008《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电观测仪第1部分:直流地电阻率仪》中要求直流地电阻率仪的地电阻率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0.1%读数+0.02Ωm),因此检测用标准电阻选用的准确度为0.01级可满足检测的需要。根据地电阻率观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标准电阻和负载电阻可以模拟一个地电阻率校准装置,对地电阻率测量误差进行检测。
如图8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检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的接线图,地电阻率校准装置包括负载电阻RA、负载电阻RB和标准电阻RJ,标准电阻RJ的第一接点与直流地电阻率仪的M极连接,标准电阻RJ的第二接点与直流地电阻率仪的N极连接,标准电阻RJ的第三接点经负载电阻RA与直流地电阻率仪的A极连接,标准电阻RJ的第四接点经负载电阻RB与直流地电阻率仪的B极连接,负载电阻RA、负载电阻RB和标准电阻RJ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稳流电源与直流地电阻率仪电连接,稳流电源为直流稳流供电设备。
元器件要求:
标准电阻RJ:0.01级,0.01Ω,数量一个。
负载电阻RA、RB:50Ω,功率不小于150W,数量两个。
要求:标准电阻检定合格,且在检定周期内。
负载电阻RA和RB模拟实际测量中供电极A和B的接地电阻,RJ为一阻值很小的标准电阻,RJ上的电压模拟测量极M、N上的电压值ΔV。
检测方法:
a)、测量参数和稳流电源的输出电流大小均按照台站地电阻率正常工作时的参数设定。
b)、被测仪器的电流输入端和控制端与稳流供电设备连接,被测仪器的电流输出端、电压测量输入端分别与校准装置中负载电阻和标准电阻相连。如果此测道的装置系数为K=1000m,检测用标准电阻RJ=0.01Ω,则该K值对应的的地电阻率标准值为K×RJ=10.00(Ωm)。
未供电时RJ端电压为零,当供电电流I经过时其两端的电压即为Δ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ΔV=RJ×I。
在测量系统没有误差的条件下其观测结果应为:
地电阻率测量系统对这一装置测量结果与标准地电阻率值ρsJ的差值即为地电阻率测量误差。
已知装置系数K只与四个电极的相对位置有关,实际观测中电极埋入地下后其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所以K为一个常数,因此理论上标准地电阻率值的精度由标准电阻RJ的进度决定。
c)、监控状态下,输入2430或2400,执行EXE命令开始地电阻率测量;测量完成后,观察LED显示记录测量结果。
d)、每个测道至少进行五次地电阻率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1中。计算五次测量值平均值,若被测仪器在各装置系数下五次地电阻率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地电阻率标准值的差值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0.1%读数+0.02Ωm),可判定为合格。
表1:空的记录表
现有技术问题及思考:
如何解决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时接线效率低、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解决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时接线效率低、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在于如下方面: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包括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还包括壳体、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所有的电阻和电容均设置在壳体内,所有的接线端子、开关和按钮均设置在壳体的表面上;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经第一开关K1和第一负载电阻RA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分别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经第二开关K2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经第三开关K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电连接并形成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经第四开关K4、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电连接,第二标准电阻R的一端经第一电容C1与一个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电连接,第二标准电阻R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C2与另一个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电连接,形成纹波因数检测电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并形成操作面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与第一开关K1的接点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和第一开关K1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接点2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3电连接,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1电连接,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2电连接,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与第二开关K2的接点3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接点1、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二开关K2的接点2依次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接点4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4电连接,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一标准电阻RJ、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A极,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M极,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N极,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B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与第三开关K3的接点1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三开关K3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接点2与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电连接,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三开关K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形成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用于经安培表A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与第四开关K4的接点1电连接,第四开关K4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四开关K4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四开关K4的接点2与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电连接,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一电容C1、第二标准电阻R、第二电容C2和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依次电连接,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四开关K4、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电容C1、第二标准电阻R和第二电容C2形成纹波因数检测电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均为双刀单掷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包括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还包括壳体、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所有的电阻和电容均设置在壳体内,所有的接线端子、开关和按钮均设置在壳体的表面上;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经第一开关K1和第一负载电阻RA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分别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经第二开关K2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经第三开关K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电连接并形成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经第四开关K4、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电连接,第二标准电阻R的一端经第一电容C1与一个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电连接,第二标准电阻R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C2与另一个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电连接,形成纹波因数检测电路。该技术方案,其通过壳体、三排接线端子、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等,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时接线效率高、检测效率高。
详见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面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检测电流稳定度的接线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检测纹波因数的接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检测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的接线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检测电流稳定度的接线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检测纹波因数的接线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检测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安装于壳体内。
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上表面并形成操作面板。
如图1所示,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与第一开关K1的接点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和第一开关K1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接点2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3电连接,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1电连接,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2电连接,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与第二开关K2的接点3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接点1、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二开关K2的接点2依次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接点4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4电连接,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一标准电阻RJ、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
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A极,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M极,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N极,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B极。
如图1所示,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与第三开关K3的接点1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三开关K3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接点2与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电连接,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三开关K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形成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
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用于经安培表A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
如图1所示,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与第四开关K4的接点1电连接,第四开关K4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四开关K4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四开关K4的接点2与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电连接,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一电容C1、第二标准电阻R、第二电容C2和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依次电连接,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四开关K4、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电容C1、第二标准电阻R和第二电容C2形成纹波因数检测电路。
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
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均为双刀单掷开关;
第一负载电阻RA:50Ω,功率不小于150W;
第二负载电阻RB:50Ω,功率不小于150W;
第一标准电阻RJ:0.01级,0.01Ω;
第二标准电阻R:10kΩ/1W;
第一电容C1:0.47uF/400V;
第二电容C2:0.47uF/400V。
其中,双刀单掷开关为拨动开关,接线端子为航空插头,电阻、电容、开关、按钮和接线端子本身以及相应的连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使用说明:
第一步,检测电流稳定度。
如图3所示,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接安培表A的一端,安培表A的另一端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拨动第三开关K3导通,按下按钮AN导通。
如图1所示,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三开关K3的接点1、第三开关K3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三开关K3的接点4、第三开关K3的接点2和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电连接导通。
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三开关K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安培表A和稳流电源形成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
第一负载电阻RA和第二负载电阻RB连接形成负载电阻RL
获得测量数据后,弹开按钮AN并断开,拨动第三开关K3并断开。
第二步,检测纹波因数。
如图4所示,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拨动第四开关K4导通,按下按钮AN导通。
如图1所示,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四开关K4的接点1、第四开关K4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四开关K4的接点4、第四开关K4的接点2与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电连接导通。
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四开关K4、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电容C1、第二标准电阻R、第二电容C2和稳流电源形成纹波因数检测电路。
第一负载电阻RA和第二负载电阻RB连接形成额定负载电阻RL
获得测量数据后,弹开按钮AN并断开,拨动第四开关K4并断开。
第三步,检测地电阻率测量误差。
如图5所示,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A极,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M极,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N极,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B极。拨动第一开关K1导通,拨动第二开关K2导通。
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一开关K1的接点1、第一开关K1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第一开关K1的接点4、第一开关K1的接点2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3电连接导通,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二开关K2的接点3、第二开关K2的接点1、第二负载电阻RB、第二开关K2的接点2、第二开关K2的接点4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4电连接导通,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一标准电阻RJ、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直流地电阻率仪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
获得测量数据后,拨动第一开关K1并断开,拨动第二开关K2并断开。
实施例2:
实施例2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为带有指示灯的开关,按钮AN为带有指示灯的按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包括直流电源和实施例1的装置,直流电源固定在壳体内,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为带有指示灯的开关,按钮AN为带有指示灯的按钮,直流电源分别与每一开关中的指示灯电连接并形成相应的开关指示灯支路,直流电源与按钮中的指示灯电连接并形成按钮指示灯支路。
开关和按钮中带有指示灯,使用更便利。
实施例3:
实施例3不同于实施例2之处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播放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包括控制器、播放器和实施例2的装置,控制器固定在壳体内,播放器镶嵌固定在壳体上,每一开关的开关指示灯支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按钮指示灯支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播放器电连接,直流电源分别与控制器和播放器供电连接。
实施例3使用说明:
第一步,检测电流稳定度。
拨动第三开关K3导通,按下按钮AN导通,第三开关K3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获知第三开关K3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获知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告知播放器,播放器播报并提醒操作人员,开始检测电流稳定度。
弹开按钮AN并断开,拨动第三开关K3并断开,第三开关K3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获知第三开关K3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获知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告知播放器,播放器播报并提醒操作人员,结束检测电流稳定度。
第二步,检测纹波因数。
拨动第四开关K4导通,按下按钮AN导通,第四开关K4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获知第四开关K4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获知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告知播放器,播放器播报并提醒操作人员,开始检测纹波因数。
弹开按钮AN并断开,拨动第四开关K4并断开,第四开关K4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获知第四开关K4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获知按钮AN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告知播放器,播放器播报并提醒操作人员,结束检测纹波因数。
第三步,检测地电阻率测量误差。
拨动第一开关K1导通,拨动第二开关K2导通,第一开关K1的指示灯支路导通,第二开关K2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获知第一开关K1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获知第二开关K2的指示灯支路导通,控制器告知播放器,播放器播报并提醒操作人员,开始检测地电阻率测量误差。
拨动第一开关K1并断开,拨动第二开关K2并断开,第一开关K1的指示灯支路断开,第二开关K2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获知第一开关K1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获知第二开关K2的指示灯支路断开,控制器告知播放器,播放器播报并提醒操作人员,结束检测地电阻率测量误差。
相同之处不再赘述,通过控制器和播放器提醒操作人员,使用更便利。
相对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施例,播放器为语音播放器。
相对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施例,播放器为显示器。
本申请的构思:
本检测装置创新的地方在于:能够简捷、快速地完成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三项检测任务。把这三项检测所需要的元器件全部按连接图要求接好后,集成在同一个装置内,在集成过程中,负载电阻可以重复使用,检测稳流电源电流稳定性的电流表可以用数字万用表代替,不放在集成装置内。接好后集成装置前面板第一排预留四个接线柱,分别是A、B、M、N,用于完成检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主机测量误差。第二排预留两个接线柱,分别接数字万用表一端(另一端接稳流电源输出)和稳流电源输出,用于完成检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稳流电源电流稳定性。第三排预留两个接线柱,分别接稳流电源输出,用于完成检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稳流电源电流纹波因素。最后说明一点,稳流电源输出端接线不分正负。
本申请内部运行一段时间后,现场技术人员反馈的有益之处在于:
集成装置做好后可以分别对应接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的接线柱,按检测方法连接后,就可以完成以上三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检测。这样就不用麻烦地手动接每一个元器件,检测完一项任务后拆掉再进行下一轮接线,同时会避免出现接错元器件而烧坏仪器的现象。集成装置做好后,对于三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半年检测即简单、实用,又安全、可靠。
目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开始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Claims (9)

1.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包括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所有的电阻和电容均设置在壳体内,所有的接线端子、开关和按钮均设置在壳体的表面上;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经第一开关K1和第一负载电阻RA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分别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经第二开关K2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一标准电阻RJ电连接,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经第三开关K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电连接并形成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经第四开关K4、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和第二负载电阻RB与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电连接,第二标准电阻R的一端经第一电容C1与一个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电连接,第二标准电阻R的另一端经第二电容C2与另一个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电连接,形成纹波因数检测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第一标准电阻RJ、第二标准电阻R、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和按钮AN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并形成操作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与第一开关K1的接点1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和第一开关K1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一开关K1的接点2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3电连接,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1电连接,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2电连接,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与第二开关K2的接点3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接点1、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二开关K2的接点2依次电连接,第二开关K2的接点4与第一标准电阻RJ的接点4电连接,第一负载电阻RA、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一标准电阻RJ、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形成地电阻率测量误差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A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A极,第二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M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M极,第三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N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N极,第四检测误差接线端子PB用于接直流地电阻率仪的B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与第三开关K3的接点1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三开关K3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三开关K3的接点2与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电连接,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第三开关K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形成电流稳定度检测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1用于经安培表A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稳定度接线端子S2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与第四开关K4的接点1电连接,第四开关K4的接点3、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和第四开关K4的接点4依次电连接,第四开关K4的接点2与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电连接,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一电容C1、第二标准电阻R、第二电容C2和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依次电连接,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第四开关K4、第一负载电阻RA、按钮AN、第二负载电阻RB、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第一电容C1、第二标准电阻R和第二电容C2形成纹波因数检测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1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检测纹波因数接线端子P2用于接稳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至第四开关K1~K4均为双刀单掷开关。
CN202321913143.2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Active CN220490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3143.2U CN220490933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3143.2U CN220490933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0933U true CN220490933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8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3143.2U Active CN220490933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0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6033B (zh) 交流充电接口电路模拟器
KR100618917B1 (ko) 향상된보호용접지점퍼케이블테스터
CN108777089A (zh) 一种具有接线正误与工艺检测的装表接电培训系统
CN209417960U (zh) 具有接线正误与工艺检测的装表接电实训装置
CN110940898A (zh) 一种电连接器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CN106154156A (zh) 继电器测试台装置
CN206193184U (zh) 继电器测试台装置
CN101504429B (zh) 便携式电工电桥漏电压在线测量仪器
CN220490933U (zh) 一种用于检测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装置
CN106546940A (zh) 一种光学电压互感器的现场试验方法
CN112782444A (zh) 一种带电更换电能表的接线盒
CN205404719U (zh) 一种互感器公共回路多点接地检测仪
CN2781384Y (zh) 验电器启动电压测试控制台
CN105866667A (zh) 一种双端接地断路器的回路电阻测试方法
CN202939297U (zh) 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检定系统
CN110857953A (zh) 一种测量通电回路中导体连接点电阻的测试仪及测量方法
CN111537797B (zh) 一种变电站变压器不拆引线测量绝缘电阻的系统及其方法
CN205015427U (zh) 基于高精度检测电流的中性点多点接地检测装置
CN210803524U (zh) 一种汽车故障模拟与检测多功能接线盒
DE2659363A1 (de) Pruefgeraet fuer elektrische stromkreise
CN210665864U (zh) 一种高压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测试装置
CN210347884U (zh) 一种直流电源模拟接地测试装置
CN2620905Y (zh) 低压配控柜训练装置
DE1010161B (de) Geraet zur wahlweisen Vornahme von Durchgangs- und Isolationsmessungen an elektrischen Leitungen und Geraeten
CN108549044B (zh) 一种变电站直流系统绝缘选线试验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