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9222U -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9222U
CN220489222U CN202321928442.3U CN202321928442U CN220489222U CN 220489222 U CN220489222 U CN 220489222U CN 202321928442 U CN202321928442 U CN 202321928442U CN 220489222 U CN220489222 U CN 220489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nductive
knob
shell
conductiv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84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君武
俞贵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84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9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9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9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该旋钮包括壳体、定子和电路板;电路板与定子固定连接,电路板上设有角度检测部;定子用于与操纵杆连接;电路板和至少部分定子均置于壳体的内腔中,壳体与定子连接,且壳体的驱动部与定子的被驱动部在壳体带动定子的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以使壳体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定子转动。该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简化了旋钮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角度检测精确度。通过间隙配合形成预设角度,使得角度检测部能够具有了唤醒功能,而不是在整个旋转过程中一直工作,也避免误触发旋钮便直接操纵灶具调节火力大小,节约了能源,实现了烟灶联动,协调控制,降低了烟灶整体系统的功耗。

Description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气灶等灶具在使用时,需要计算出旋钮的旋转角度,以相应地调节灶具的火力大小。现有的旋钮稍有转动(例如,误触碰旋钮,产生小角度的转动)但旋钮额转子又还没有带动定子共同转动时,容易被误触发引起定子转动,而产生火力变化,进而浪费能源,角度调节的控制精度差。
同时,现有的旋钮,为了控制角度检测传感器的工作以获得有效的检测和节约能源,需要多部件实现多级连接和运动配合;使用时,旋钮的外壳带动转子或其他转动部件转动,转子再驱动定子旋转,旋转过程中,转子上的电子元件或传感器启动角度检测传感器工作,这样的旋钮结构,部件多,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钮、待检测设备及烟灶联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旋钮,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的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旋钮包括壳体、定子和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定子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角度检测部;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操纵杆连接;
所述电路板和至少部分所述定子均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连接,且所述壳体的驱动部与所述定子的被驱动部在所述壳体带动所述定子的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以使所述壳体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所述定子转动。
本方案中,该旋钮通过壳体与定子连接,壳体直接带动定子转动,减少了转子等中间传动部件,简化了整体结构,使得旋钮在其轴向方向的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制造成本。也因减少了中间传动环节,用户作用于壳体的作用力可以直接传递到定子,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角度检测的误差,提高角度检测精确度。通过壳体的驱动部和定子的被驱动部采用间隙配合关系,形成预设角度,从而能够在壳体转动预设角度之后带动定子转动时,再启动角度检测部进行角度检测工作(即角度检测部具有了唤醒功能),而不是角度传感器在整个旋转过程中一直工作,节约了能源。同时,通过驱动部和和被驱动部的间隙配合关系,使得当存在间隙(壳体的驱动部转动但还未接触到定子的被驱动部)时,两者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运动;而当间隙消除(壳体的驱动部接触到定子的被驱动部)时,两者之间能够同步旋转运动,从而使得定子在被带动同步旋转之前,能够具有一个确认过程(相对旋转运动之后若继续旋转,则确认定子被带动同步旋转,否则,定子不产生转动),避免误触发旋钮便直接操纵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较佳地,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有导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区、第二导电区和第三导电区;
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沿所述旋转方向间隔、绝缘设置,所述第三导电区与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沿所述定子的径向上均间隔、绝缘设置;
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区保持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沿所述旋转方向转动,以和所述第一导电区或所述第二导电区电连接。
本方案中,该旋钮通过电路板的不同导电区采用上述间隔、绝缘设置,而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保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沿旋转方向转动,实现绝缘断开和导电连接的切换,形成的电连接开断切换关系能够控制角度检测部的启动工作和关闭;通过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电区或第二导电区电连接切换,实现了顺时针、逆时针两个不同旋转方向的电连接切换,形成在两个不同旋转方向上都能控制角度检测部的工作。采用上述电连接开断切换结构,结构简单,空间上易于布置,节约旋钮内部空间。
较佳地,所述第三导电区沿所述定子的径向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的内侧,
和/或,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相对于所述导电连接件的旋转初始位置对称设置。
本方案中,沿定子的径向上,将第三导电区设在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的内侧,使得在旋转过程中,导电连接件与第三导电区保持电连接的一端具有比活动端(即导电连接件与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切换电连接的一端)更短的旋转半径,使得导电连接件的活动端随着壳体旋转实现了电连接切换。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相对于导电连接件的旋转初始位置采用对称设置,使得不同旋转方向上,旋转以产生电连接切换的预设角度一致,即电路板对于不同旋转方向的角度算法是一致的,简化了算法,保证调节一致。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内分别设有第一导电滑轨、第二导电滑轨和第三导电滑轨;
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滑轨保持电接触,所述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沿所述旋转方向滑动,以和所述第一导电滑轨或所述第二导电滑轨电接触。
本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导电连接件的两端以滑动接触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切换,操作方便,产生导电接触的结构简单,电连接稳定可靠。
较佳地,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其中一个设有伸出结构,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另一个设有开槽,至少部分所述伸出结构伸入到所述开槽中并沿所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所述驱动部设在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被驱动部设在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另一个上。
本方案中,通过伸出结构和开槽的间隙配合,实现了驱动部和被驱动部的间隙配合,形成了预设角度,从而壳体和定子之间既能相对旋转,也能同步旋转。
较佳地,所述伸出结构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开槽设在所述定子上;
所述壳体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伸出结构,所述定子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开槽。
本方案中,将伸出结构设在壳体的内壁上,即在壳体内部实现驱动连接,保持壳体外部整洁,结构美观。壳体和定子沿旋转方向上分别间隔设置两个伸出结构和开槽,平衡旋钮在旋转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受力,传动平稳,有利于角度检测的精确性。
较佳地,所述旋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用于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时被压缩或拉伸,以产生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的复位件,使得当壳体和定子相对旋转运动时,复位件能够产生复位作用力,而当继续做同步旋转时释放复位作用力,产生复位,从而消除了相对旋转阶段所形成的旋转角度(即消除了预设角度增加角度换算难度的影响),只保留同步旋转阶段的角度,因此,整个旋转过程中,简化了从旋钮的旋转角度转化成操纵杆的旋转角度的算法难度(因为待检测设备所调节的角度是操纵杆的转动角度),直接体现调节角度的大小,避免误差,使得待检测设备的调节控制更容易,更精确。
较佳地,所述复位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定子上设有凸起结构;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两个相邻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以所述旋转方向和所述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与所述凸起结构贴合。
本方案中,复位件采用弹性件,弹性件容易安装、制作;以弹性力实现复位,容易调节复位力大小。弹性件和凸起结构采用贴合方式实现抵接,使得弹性平稳,减少冲击,复位时更平稳,不会因为冲击而产生跳动或振动,避免引起角度计算误差,从而有利于提高角度计算精确度。通过至少两个相邻弹性件以相对方向(旋转方向和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与凸起结构贴合,即实现了在凸起结构两侧的相邻位置处,以相反方向贴合,既实现了相对方向的复位功能,也进一步提高平稳性,减少冲击。
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如上述的旋钮和操纵杆,所述旋钮的所述定子与所述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灶具为所述待检测设备。
本方案中,该灶具通过上述的旋钮,简化了旋钮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角度检测的误差,提高角度检测精确度。通过间隙配合形成预设角度,使得角度检测部能够具有了唤醒功能,而不是在整个旋转过程中一直工作,节约了能源。同时,通过壳体的驱动部和和定子的被驱动部的间隙配合关系,避免误触发旋钮便直接操纵灶具调节火力大小,避免浪费能源。
一种烟灶联动系统,所述烟灶联动系统包括如上述的灶具和油烟机,所述旋钮与所述油烟机通信。
本方案中,该烟灶联动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旋钮和油烟机通信,将旋钮对灶具的检测信息及时反馈到油烟机,协调控制,实现了烟灶联动,降低了功耗,避免浪费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简化了旋钮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角度检测的误差,提高角度检测精确度。通过间隙配合形成预设角度,使得角度检测部能够具有了唤醒功能,而不是在整个旋转过程中一直工作,节约了能源。同时,通过壳体的驱动部和和定子的被驱动部的间隙配合关系,避免误触发旋钮便直接操纵灶具调节火力大小,避免浪费能源。实现了烟灶联动,协调控制,降低了烟灶整体系统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钮与灶具的操纵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钮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钮半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操纵杆1
旋钮2
壳体10
驱动部11
伸出结构12
嵌入连接结构13
定子20
被驱动部21
开槽22
凸起结构23
电路板50
角度检测部51
导电连接件52
常电连接端521
活动连接端522
第一导电区53
第二导电区54
第三导电区55
第一导电滑轨56
第二导电滑轨57
第三导电滑轨58
复位件30
弹性件31
固定端311
延伸端312
螺母80
旋转方向A
定子的径向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旋钮2,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的操纵杆1连接,以检测操纵杆1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待检测设备具体是灶具,该旋钮2与灶具的操纵杆1通过螺母80连接,通过转动旋钮2带动操纵杆1旋转,同时旋钮2能够检测操纵杆1的旋转角度,并将检测到的旋转角度反馈给灶具的控制系统,以调节灶具的燃烧。
具体地,如图1-4所示,该旋钮2包括壳体10、定子20和电路板50。电路板50设在定子20表面上,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电路板50与定子20固定连接。电路板50上设有多个角度检测部51和无线发射模块(图中未显示),角度检测部51具体是姿态传感器或火焰传感器等角度传感器,角度检测部51与电路板50的主体电连接,角度检测部51用于检测旋钮2转动的角度,检测的角度信息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发送给灶具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角度计算、判断出灶具的燃烧状态并进行火力调节等。定子20的末端通过螺母80与操纵杆1连接,实现同步传动,定子20转动的角度即是操纵杆1转动的角度,而操纵杆1转动的角度大小直接反应灶具调节的火力大小。
其中,电路板50和定子20均置于壳体10的内腔中,壳体10与定子20连接,且壳体10的驱动部11与定子20的被驱动部21在壳体10带动定子20的旋转方向A上间隙配合,以使壳体10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定子20转动。
该旋钮2通过壳体10与定子20连接,壳体10直接带动定子20转动,减少了转子等中间传动部件,简化了整体结构,使得旋钮2在其轴向方向的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制造成本。也因为减少了中间传动环节,用户作用于壳体10的作用力可以直接传递到定子20,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角度检测的误差,提高角度检测精确度。通过壳体10的驱动部11和定子20的被驱动部21采用间隙配合关系,形成预设角度,从而能够在壳体10转动预设角度之后带动定子20转动时,再启动角度检测部51进行角度检测工作(即角度检测部51具有了唤醒功能),而不是角度传感器在整个旋转过程中一直工作,节约了能源。同时,通过驱动部11和和被驱动部21的间隙配合关系,使得当存在间隙(壳体10的驱动部11转动但还未接触到定子20的被驱动部21)时,两者之间产生相对旋转运动;而当间隙消除(壳体10的驱动部11接触到定子20的被驱动部21)时,两者之间能够同步旋转运动,从而使得定子20在被带动同步旋转之前,能够具有一个确认过程(相对旋转运动之后若继续旋转,则确认定子20被带动同步旋转,否则,定子20不产生转动),避免误触发旋钮2便直接操纵灶具调节火力大小,避免浪费能源。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11具体是设在壳体10内壁上的伸出结构12,伸出结构12是一个伸出杆,被驱动部21具体是开设在定子20上的开槽22,伸出结构12伸入到开槽22中,并沿所旋转方向A上间隙配合。通过伸出结构12和开槽22的间隙配合,实现了驱动部11和被驱动部21的间隙配合,形成了预设角度,从而壳体10和定子20之间既能相对旋转,也能同步旋转。并且,将伸出结构12设在壳体10的内壁上,即在壳体10内部实现驱动连接,保持壳体10外部整洁,结构美观。
其中,壳体10沿旋转方向A上间隔设有两个伸出结构12,定子20沿旋转方向A上间隔设有两个开槽22。壳体10和定子20沿旋转方向A上分别间隔设置两个伸出结构12和开槽22,平衡旋钮2在旋转方向A上不同位置处的受力,传动平稳,有利于角度检测的精确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驱动的方式有多种,根据壳体10和定子20的具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结构,而不限于伸出杆与开槽配合的驱动结构。伸出结构12和开槽2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在壳体10和定子20之间对调,即也可以将伸出结构12设在定子20上,而在壳体10的内壁上开设凹槽,并在沿旋转方向A上采用间隙配合的结构形式。此时,壳体10内壁上的开槽是驱动部11,而定子20上的伸出结构是被驱动部21。而且,伸出结构12的数量根据效果需要也可以相应地调整。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0整体上是一个注塑件,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工艺,在壳体10的内壁设有嵌入连接结构13,该嵌入连接结构13嵌入连接一个导电连接件52,导电连接件52是一个金属片,其中间部分通过注塑工艺固定在壳体10内壁之中,其两端沿定子20的径向B分别向外弯延,并在末端加工出一个突出圆点结构。
电路板50上设有第一导电区53、第二导电区54和第三导电区55;第一导电区53和第二导电区54沿旋转方向A间隔、绝缘设置,第三导电区55与第一导电区53、第二导电区54沿定子20的径向B上均间隔、绝缘设置,电路板50上除导电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绝缘板。
导电连接件52内侧一端与第三导电区55保持电连接,因此,这内侧一端是导电连接件52的常电连接端521;而导电连接件52外侧一端可以沿旋转方向A转动,以和第一导电区53或第二导电区54电连接,因此,这外侧一端是导电连接件52的活动连接端522。
该旋钮2通过电路板50的不同导电区采用上述间隔、绝缘设置,而导电连接件52的一端保持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沿旋转方向A转动,实现绝缘断开和导电连接的切换,形成的电连接开断切换关系能够控制角度检测部51的启动工作和关闭;通过导电连接件52的活动连接端522与第一导电区53或第二导电区54电连接切换,实现了顺时针、逆时针两个不同旋转方向的电连接切换,形成在两个不同旋转方向上都能控制角度检测部51的工作。采用上述电连接开断切换结构,结构简单,空间上易于布置,节约旋钮2内部空间。
其中,第三导电区55沿定子20的径向B设在第一导电区53和第二导电区54的内侧,第一导电区53和第二导电区54相对于导电连接件52的旋转初始位置对称设置。
沿定子20的径向B上,将第三导电区55设在第一导电区53和第二导电区54的内侧,使得在旋转过程中,导电连接件52与第三导电区55保持电连接的一端(即常电连接端521)具有比活动连接端522(即导电连接件52与第一导电区53和第二导电区54切换电连接的一端)更短的旋转半径,使得导电连接件52的活动连接端522在随着壳体10旋转的过程中就实现了电连接切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区53和第二导电区54也可以不是对称设置,则需要调节导电连接件52的旋转初始位置到第一、第二导电区54的距离大小,使之与伸出结构12、开槽22之间驱动间隙大小相配合,不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区53和第二导电区54相对于导电连接件52的旋转初始位置采用对称设置,使得不同旋转方向上,旋转以产生电连接切换的预设角度一致,即电路板50对于不同旋转方向的角度算法是一致的,简化了算法,保证调节一致。
其中,第一导电区53、第二导电区54和第三导电区55内分别设有第一导电滑轨56、第二导电滑轨57和第三导电滑轨58;导电连接件52的常电连接端521的突出圆点结构始终按压在第三导电滑轨58上,保持电接触;而导电连接件52的活动连接端522的突出圆点结构可以沿旋转方向A滑动。
当旋钮2未被转动时,活动连接端522的突出圆点结构被按压在第一导电滑轨56和第二导电滑轨57之间的间隔绝缘区域,处于绝缘不导电的状态,此时,导电连接件52的两端没有形成电连接关系,则没有电信号传递给电路板50上的角度检测部51,角度检测部51处于非工作状态。当旋钮2开始转动,但活动连接端522的突出圆点结构还未被滑移到第一导电滑轨56或第二导电滑轨57上时;活动连接端522的突出圆点结构仍在间隔绝缘区域,此时,导电连接件52的两端仍没有形成电连接,角度检测部51仍处于非工作状态,节约能源。当旋钮2继续转动,使得活动连接端522的突出圆点结构被滑移、接触到第一导电滑轨56或第二导电滑轨57时,活动连接端522的突出圆点结构与第一导电滑轨56或第二导电滑轨57形成了电连接,则此时,导电连接件52的两端建立了电连接,电信号传递给电路板50上的角度检测部51,启动角度检测部51工作,进行角度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2与各个导电区之间采用突出圆点结构与滑轨配合的连接结构,导电连接件52的两端以滑动接触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切换,操作方便,产生导电接触的结构简单,电连接稳定可靠。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产生电连接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具体结构配合的需要,导电连接件52与各个导电区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实现电连接切换的结构形式。
如图2所示,该旋钮2还包括复位件30,从旋钮2的横截面上看,复位件30设在与导电连接件52相对的一侧,壳体10内壁的两个伸出结构12分别设在导电连接件52和复位件30之间,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各个部件在旋钮2周向的结构布置,受力平衡,也相互不干扰。复位件30具体是片状的弹性件31,弹性片的一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中,因此,这一端是弹性片的固定端311。弹性片的另一端沿旋钮2的轴向向定子20的位置延伸,其延伸部分与设在定子20表面上的凸起结构23贴合,并且,两个相邻弹性件31的延伸端312分别以旋转方向A和旋转方向A的相反方向与凸起结构23贴合,以在壳体10相对于定子20转动时被压缩或拉伸,以产生与旋转方向A相反的作用力。
通过上述结构的复位件30,使得当壳体10和定子20相对旋转运动时,复位件30能够产生复位作用力,而当继续做同步旋转时释放复位作用力,产生复位,从而消除了相对旋转阶段所形成的旋转角度(即消除了预设角度增加角度换算难度的影响),只保留同步旋转阶段的角度,因此,整个旋转过程中,简化了从旋钮2的旋转角度转化成操纵杆1的旋转角度的算法难度(因为待检测设备所调节的角度是操纵杆1的转动角度),直接体现调节角度的大小,避免误差,使得待检测设备的调节控制更容易,更精确。
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0采用弹性件31,弹性件31容易安装、制作;以弹性力实现复位,容易调节复位力大小。弹性件31和凸起结构23采用贴合方式实现抵接,使得弹性平稳,减少冲击,复位时更平稳,不会因为冲击而产生跳动或振动,避免引起角度计算误差,从而有利于提高角度计算精确度。通过至少两个相邻弹性件31以相对方向(旋转方向A和旋转方向A的相反方向)与凸起结构23贴合,即实现了在凸起结构23两侧的相邻位置处,以相反方向贴合,既实现了相对方向的复位功能,也进一步提高平稳性,减少冲击。
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30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复位效果的结构或产品,而不限于采用弹性片。复位件30或弹性片两端的设置位置根据结构配合的需要,也可以在壳体10和定子20之间对调,即也可以将复位件30的固定端311设置在定子20上,而其活动端(产生复位作用力的一端)设置在壳体10上。而且,弹性片的数量根据复位效果的需要也可以相应地调整。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旋钮2也可以用于其他待检测设备,以满足检测旋转角度的需求,而不限于灶具。待检测设备采用上述的旋钮2,简化了旋钮2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角度检测的误差,提高角度检测精确度。通过间隙配合形成预设角度,使得角度检测部51能够具有了唤醒功能,而不是在整个旋转过程中一直工作,节约了能源。同时,通过壳体10的驱动部11和和定子20的被驱动部21的间隙配合关系,避免误触发旋钮2便直接操纵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如实施例1的旋钮2,旋钮2通过操纵杆1连接在灶具上,通过旋钮2转动,带动操纵杆1转动,从而能够调节灶具的火力大小。
该灶具通过上述的旋钮2,简化了旋钮2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角度检测的误差,提高角度检测精确度。通过间隙配合形成预设角度,使得角度检测部51能够具有了唤醒功能,而不是在整个旋转过程中一直工作,节约了能源。同时,通过壳体10的驱动部11和和定子20的被驱动部21的间隙配合关系,避免误触发旋钮2便直接操纵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灶联动系统,该烟灶联动系统包括如实施例2的灶具和油烟机,旋钮2通过电路板50上的无线发射模块与油烟机通信。
该烟灶联动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旋钮2和油烟机通信,将旋钮2对灶具的检测信息及时反馈到油烟机,协调控制,实现了烟灶联动,降低了功耗,避免浪费能源。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钮,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的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旋钮包括壳体、定子和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定子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角度检测部;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操纵杆连接;
所述电路板和至少部分所述定子均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连接,且所述壳体的驱动部与所述定子的被驱动部在所述壳体带动所述定子的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以使所述壳体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所述定子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有导电连接件,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区、第二导电区和第三导电区;
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沿所述旋转方向间隔、绝缘设置,所述第三导电区与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沿所述定子的径向上均间隔、绝缘设置;
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区保持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沿所述旋转方向转动,以和所述第一导电区或所述第二导电区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区沿所述定子的径向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的内侧,
和/或,所述第一导电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区相对于所述导电连接件的旋转初始位置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和所述第三导电区内分别设有第一导电滑轨、第二导电滑轨和第三导电滑轨;
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电滑轨保持电接触,所述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沿所述旋转方向滑动,以和所述第一导电滑轨或所述第二导电滑轨电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其中一个设有伸出结构,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另一个设有开槽,至少部分所述伸出结构伸入到所述开槽中并沿所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所述驱动部设在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被驱动部设在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另一个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结构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开槽设在所述定子上;
所述壳体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伸出结构,所述定子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开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用于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时被压缩或拉伸,以产生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定子上设有凸起结构;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两个相邻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以所述旋转方向和所述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与所述凸起结构贴合。
9.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和操纵杆,所述旋钮的所述定子与所述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灶具为所述待检测设备。
10.一种烟灶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灶联动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和油烟机,所述旋钮与所述油烟机通信。
CN202321928442.3U 2023-07-21 2023-07-21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Active CN220489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442.3U CN220489222U (zh) 2023-07-21 2023-07-21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442.3U CN220489222U (zh) 2023-07-21 2023-07-21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9222U true CN220489222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2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8442.3U Active CN220489222U (zh) 2023-07-21 2023-07-21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9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33788A1 (zh) 防水无源无线控制器和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A2350049A1 (en) Valve and igniter switch assembly for gas appliance
CN100417863C (zh) 壁面安装型微波炉的烟尘导向装置
CN220489222U (zh)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AU762918B2 (en) An electrical switch for gas cocks
CN110811315A (zh) 一种电压力锅压力开关
CN107644770B (zh) 一种旋钮调速开关及具有其的汽车暖风机
CN106235910A (zh) 食品搅拌机的安全开关装置
EP1211581A3 (de) Elektrisches Haushaltsgerät
CN101930856A (zh) 一种遥控开关的机械传动机构
CN219609507U (zh) 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CN102705876A (zh) 一种无触点输出燃气阀阀杆转动角度电信号的燃气灶
CN216450544U (zh) 一键多档位的开关
CN212783161U (zh) 按键开关组件及智能按键面板
KR102231607B1 (ko) 자가발전 스위치
CN112908765A (zh) 一种用单个键钮实现多个操作指令的开关单元及蒸汽炉
CN208706539U (zh) 一种双极大电流手动复位温控器
CN215226983U (zh) 用于破壁料理机的切割加热装置
CN211650662U (zh) 一种新型摇杆旋转温控器
CN218068790U (zh) 一种触摸振动结构、面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03942665U (zh) 机械变频定时器
CN116719387A (zh)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CN219958850U (zh) 旋钮及包括其的待检测设备
CN210984586U (zh) 一种用单个键钮实现多个操作指令的开关单元及蒸汽炉
CN216979928U (zh) 无电池无线遥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