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9507U - 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 Google Patents
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09507U CN219609507U CN202321378823.9U CN202321378823U CN219609507U CN 219609507 U CN219609507 U CN 219609507U CN 202321378823 U CN202321378823 U CN 202321378823U CN 219609507 U CN219609507 U CN 219609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or
- slot
- rotor
- knob
- ro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旋钮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用于与操纵杆连接;转子的驱动部与定子的被驱动部在转子带动定子的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以使转子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定子转动;沿旋转方向,驱动部和被驱动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突点结构,突点结构用于与驱动部和被驱动部中的另一个间隙配合。该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以点接触方式实现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旋转传动,减少传动配合时的阻力,旋转更轻松。通过驱动部与被驱动部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使得定子的旋转能够具有一个确认过程,确认转动趋势,以转动预设角度后继续旋转带动定子转动,从而避免误触发定子旋转而启动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气灶等灶具在使用时,旋钮稍有转动,但没有带动定子转动时,容易被误触发引起定子转动,而产生火力变化,进而浪费能源。旋钮转动时,旋钮上下部分的传动配合阻力大,不容易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旋钮,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的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旋钮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操纵杆连接;
所述转子的驱动部与所述定子的被驱动部在所述转子带动所述定子的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以使所述转子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所述定子转动;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被驱动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突点结构,所述突点结构用于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被驱动部中的另一个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驱动部与被驱动部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使得驱动部还未转动到被驱动部时,转子和定子先产生相对旋转运动;而当驱动部转动到与被驱动部接触时,转子和定子能够保持同步旋转运动。从而,定子的旋转具有一个确认过程(若产生相对旋转运动之后停止旋转,则定子不会被驱动而产生同步旋转运动;若产生相对旋转运动之后继续转动,则定子会被驱动而产生同步旋转运动,即确认了定子做同步旋转运动),确认转动趋势,以转动预设角度后继续旋转带动定子转动,从而避免误触发定子旋转而启动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通过在驱动部和被驱动部的间隙侧面上设置突点结构,以点接触方式实现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旋转传动,减少传动配合时的阻力,旋转更轻松。
较佳地,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中的其中一个设有伸出结构,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中的另一个设有开槽,所述伸出结构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开槽中,并且所述伸出结构与所述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一个为所述驱动部,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另一个为所述被驱动部;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突点结构设置于所述伸出结构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开槽的侧面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的伸出结构和开槽,实现了驱动部和被驱动部的间隙配合。伸出结构和开槽分别可以设置在转子或定子上,即突点结构可以设置在转子或定子上,可以根据不同结构的需要来选择设置突点结构的具体位置,适应性广,选择灵活。
较佳地,所述转子沿所述转子至所述定子的连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伸出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一伸出结构,所述开槽包括设在所述定子上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开槽中,并且所述第一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一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突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伸出结构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开槽的侧面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转子的第二部分(即位于连接方向的末端)上设置第一伸出结构,即突点结构设在连接方向末端的第二部分上,在连接方向末端实现了点接触驱动,与转子在首端的连接部分不干涉。
较佳地,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所述定子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开槽,每个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突点结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部分沿旋转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伸出结构,有利于旋钮在旋转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平衡驱动力,传动平稳。通过在第一伸出结构的侧面上设置多个突点结构,增加驱动受力点的数量,驱动平稳。
较佳地,每个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突点结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伸出结构沿旋转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突点结构,实现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两个旋转方向均能产生点接触驱动。
较佳地,所述转子沿所述转子至所述定子的连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伸出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定子上的第二伸出结构,所述开槽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开槽中,并且所述第二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突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伸出结构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开槽的侧面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第二伸出结构与第二开槽实现旋转所需要的预设角度;将突点结构设在第二伸出结构的侧面上,与第一部分的第二开槽相对设置,即将突点结构设在连接方向首端的第一部分上,在连接方向首端实现了点接触驱动。
较佳地,所述伸出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定子上的第二伸出结构,所述开槽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开槽中,并且所述第二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突点结构设在连接方向末端的第二部分上,在连接方向末端实现了点接触驱动,而在连接方向首端的第一部分实现旋转所需要的预设角度(第二伸出结构与第二开槽的间隙配合形成了预设角度),转子的两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设置,结构紧凑。
较佳地,所述第二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开槽沿旋转方向的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一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一开槽沿所述旋转方向的间距;
和/或,第二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包括第一伸出分部和第二伸出分部,所述第一伸出分部置于所述第二开槽中,并于所述第二开槽在所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伸出分部和所述转子在所述旋钮的轴向上是错开的。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伸出结构与第二开槽沿旋转方向的间距不小于第一伸出结构与第一开槽沿旋转方向的间距,则第一部分的配合结构(第二伸出结构与第二开槽)不会干涉第二部分的点驱动结构(第一伸出结构与第一开槽),避免转子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时产生冲突。或,通过将第二伸出结构的第二伸出分部与转子在旋钮的轴向错开,也能避免转子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时产生冲突。
较佳地,所述定子沿所述连接方向依次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均为圆形凸台,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旋钮的轴向上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为圆环,所述第四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
在本方案中,转子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和定子的两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均采用圆形结构,有利于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旋转配合。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在旋钮的轴向上间隙配合,避免转子与定子相对旋转时两个凸台面(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均为圆形凸台)接触产生摩擦,不阻碍旋转。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采用圆环结构,并相互套设配合,减小了转子和定子在轴向上的配合尺寸,使得旋钮整体能做得小,也能提升传动的稳定性。
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如上述的旋钮和操纵杆,所述旋钮和所述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灶具为所述待检测设备。
在本方案中,该灶具通过采用上述旋钮,以点接触方式实现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旋转传动,减少传动配合时的阻力,旋转更轻松。通过驱动部与被驱动部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使得定子的旋转能够具有一个确认过程,确认转动趋势,以转动预设角度后继续旋转带动定子转动,从而避免误触发定子旋转而启动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以点接触方式实现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旋转传动,减少传动配合时的阻力,旋转更轻松。通过驱动部与被驱动部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使得定子的旋转能够具有一个确认过程,确认转动趋势,以转动预设角度后继续旋转带动定子转动,从而避免误触发定子旋转而启动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钮与操纵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钮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钮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f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钮受到用户施加操作至操作完成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操纵杆1
旋钮2
电路板50
微动开关51
角度检测部52
转子10
第一伸出结构11
第二开槽13
驱动部12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16
突点结构19
定子20
第一开槽21
第二伸出结构23
第一伸出分部231
第二伸出分部232
被驱动部22
第三部分25
第四部分26
壳体40
螺母80
旋转方向A
转子至定子的连接方向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钮2,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的操纵杆1连接,以检测操纵杆1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待检测设备具体是灶具,该旋钮2与灶具的操纵杆1通过螺母80连接,通过转动旋钮2带动操纵杆1旋转,同时旋钮2能够检测操纵杆1的旋转角度,并将检测到的旋转角度反馈给灶具的控制系统,以调节灶具的燃烧。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旋钮2也可以用于其他待检测设备,而不限于灶具。
具体地,如图2-3所示,该旋钮2包括壳体40、定子20、转子10和电路板50,定子20、转子10和电路板50均容纳在壳体40的内腔之中,被壳体40所保护,电路板50固定连接在转子10的上表面,转子10设在电路板50和定子20之间,定子20与操纵杆1固定连接,定子20转动的角度即是操纵杆1转动的角度,而操纵杆1转动的角度大小直接反应灶具调节的火力大小。
转子10的驱动部12与定子20的被驱动部22在转子10带动定子20的旋转方向A上间隙配合,以使转子10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定子20转动,电路板50上设有角度检测部52和两个微动开关51,角度检测部52具体是角度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旋钮2的转动角度,进而计算出操纵杆1的旋转角度,微动开关51用于被触发以启动角度检测传感器工作。其中,预设角度是转子10的驱动部12从初始状态,在间隙中旋转直至接触到定子20的被驱动部22所经过的角度。沿旋转方向A,驱动部12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突点结构19,突点结构19用于与被驱动部22间隙配合。本实施例的驱动部12即是突点结构19。电路板50上还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图中未显示),无线发射模块能够将角度检测部52所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灶具燃烧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角度计算、判断出灶具的燃烧状态等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部12与被驱动部22在旋转方向A上间隙配合,使得驱动部12还未转动到被驱动部22时,转子10和定子20先产生相对旋转运动;而当驱动部12转动到与被驱动部22接触时,转子10和定子20能够保持同步旋转运动。从而,定子20的旋转具有一个确认过程(若产生相对旋转运动之后停止旋转,则定子20不会被驱动而产生同步旋转运动;若产生相对旋转运动之后继续转动,则定子20会被驱动而产生同步旋转运动,即确认了定子20做同步旋转运动),确认转动趋势,以转动预设角度后继续旋转带动定子20转动,从而避免误触发定子20旋转而启动灶具工作,避免浪费能源。通过在驱动部12的侧面上设置突点结构19,以点接触方式实现转子10和定子20之间的旋转传动,减少传动配合时的阻力,旋转更轻松。
如图2-5所示,转子10和定子20包括多个伸出结构和多个开槽,伸出结构和开槽分别设在转子10和定子20上。伸出结构包括第一伸出结构11和第二伸出结构23,开槽包括第一开槽21和第二开槽13。转子10沿转子10至定子20的连接方向B依次包括第一部分15和第二部分16,定子20沿连接方向B依次包括第三部分25和第四部分26。第一部分15和第三部分25均为圆形凸台,并且第一部分15和第三部分25在旋钮2的轴向(在本实施例中,旋钮2的轴向与连接方向B重合)上间隙配合;第二部分16和第四部分26均为圆环,第四部分26套设在第二部分16的外表面上。
在上述结构中,转子10的两部分(第一部分15和第二部分16)和定子20的两部分(第三部分25和第四部分26)均采用圆形结构,有利于转子10和定子20之间的旋转配合。通过第一部分15和第三部分25在旋钮2的轴向上间隙配合,避免转子10与定子20相对旋转时两个凸台面(第一部分15和第三部分25均为圆形凸台)接触产生摩擦,不阻碍旋转。第二部分16和第四部分26采用圆环结构,并在径向上形成相互套设的配合结构,因而减小了转子10和定子20在轴向上的配合尺寸,使得旋钮2整体能做得小,也能提升传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部分16上设有第一伸出结构11,第四部分26上设有第一开槽21,第一伸出结构11沿连接方向B延伸至第一开槽21中,并且第一伸出结构11与第一开槽21在旋转方向A上间隙配合;
沿旋转方向A,突点结构19设置于第一伸出结构11的侧面上,并用于与第一开槽21的侧面间隙配合。本实施例的被驱动部22即是第一开槽21与突点结构19相对的侧面。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转子10的第二部分16(即位于连接方向B的末端)上设置第一伸出结构11,即突点结构19设在连接方向B末端的第二部分16上,在连接方向B末端实现了点接触驱动,与转子10在首端的连接部分不干涉。
其中,第二部分16沿旋转方向A上间隔设置两个第一伸出结构11,相应地,定子20沿旋转方向A上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开槽21,每个第一伸出结构11沿旋转方向A的侧面上均设有一个突点结构19。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第二部分16沿旋转方向A上间隔设置两个第一伸出结构11,有利于旋钮2在旋转方向A的不同位置处平衡驱动力,传动平稳。通过在第一伸出结构11的侧面上设置多个突点结构19,增加驱动受力点的数量,驱动平稳。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每个第一伸出结构11沿旋转方向A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突点结构19,从而实现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两个旋转方向A均能产生点接触驱动,旋转驱动更平稳。
如图2-5所示,第三部分25上设有第二伸出结构23,第一部分15上的第二开槽13,第二伸出结构23沿连接方向B的相反方向延伸至第二开槽13中,并且第二伸出结构23与第二开槽13在旋转方向A上间隙配合。在这样的结构中,转子10在连接方向B的末端实现了点接触驱动,而在连接方向B的首端的第一部分15实现旋转所需要的预设角度(第二伸出结构23与第二开槽13的间隙配合形成了预设角度),转子10的两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设置,结构紧凑。
在其他实施例中,伸出结构和开槽的数量、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伸出结构和开槽的配合间隙也可以根据需要相应调节,各个伸出结构和开槽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结合配合的需要做相应调整,伸出结构和开槽分别可以设置在转子10或定子20上,即突点结构19可以设置在转子10或定子20上,可以根据不同结构的需要来选择设置突点结构19的具体位置,适应性广,选择灵活。例如,第二伸出结构23也可以设置在转子10的第一部分15上,而第二开槽13设置在定子20的第三部分25上。
驱动部12和被驱动部22是相互的配合关系,驱动部12既可以设置在伸出结构上,也可以设置在开槽上,相应地,被驱动部22则设在于驱动部12相对应的部件上,从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结构选择上更加灵活。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旋转方向A,突点结构19也可以设置于第二伸出结构23的侧面上,并用于与第二开槽13的侧面间隙配合,将突点结构19设在第二伸出结构23的侧面上,与第一部分15的第二开槽13相对设置,即将突点结构19设在连接方向B首端的第一部分15上,在连接方向B首端实现了点接触驱动。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伸出结构23沿连接方向B包括第一伸出分部231和第二伸出分部232,第一伸出分部231置于第二开槽13中,并于第二开槽13在所旋转方向A上间隙配合,第二伸出分部232和转子10在旋钮2的轴向上是错开的。通过将第二伸出结构23的第二伸出分部232与转子10在旋钮2的轴向错开,避免了转子10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时产生冲突。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伸出结构23与第二开槽13沿旋转方向的间距设置为不小于第一伸出结构11与第一开槽21沿旋转方向A的间距,则第一部分15的配合结构(第二伸出结构23与第二开槽13)不会干涉第二部分16的点驱动结构(第一伸出结构11与第一开槽21),也能够避免转子10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时产生冲突。
如图6a至图6f所示,示出了旋钮2受到用户施加操作至操作完成过程中,转子10和角度检测部52的角度变化的简化过程图,为了体现转动过程,图中M为转子10的标记位,N为角度检测部52的标记位。如图6a所示,为旋钮2的初始状态,该状态可以为灶具初次被启动时旋钮处于熄火档位时的状态,可以为旋钮2被操作后等待下一次操作时的状态。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旋钮2检测角度的方法还包括:
S110:转子10受到外力正向转动第一角度+a时,启动转子10上的微动开关51与定子20的第二伸出结构23的侧壁接触,此时,角度检测部52被启动。如图6b所示,转子10和角度检测部52均正向转过+a角度,也即转子10转过第二间隙L2,此时启动微动开关51与定子20接触,角度检测部52被唤醒,由此角度检测部52不对+a检测记录。
S210:转子10持续受到外力并继续转动第二角度+b时,转子10与定子20接触,并开始带动定子20转动。如图6c所示,转子10和角度检测部52均正向转过+a+b角度,角度检测部52检测记录转过的+b角度。也即转子10从初始位置转过第一间隙L1,该第一间隙L1对应+a+b角度。
S310:转子10带动定子20转动第三角度+c时,转子10不受外力并停止正向转动。如图6d所示,转子10和角度检测部52均正向转过+a+b+c角度,角度检测部52检测记录转过的+c角度。在此过程中,转子10带动定子20转过+c角度,灶具的操纵杆1随定子20转过+c角度。
S410:转子10反向转动第四角度-b时,启动驱动部12开始与定子20脱离,角度检测部52将第二角度+b、第三角度+c和第四角度-b发送至控制器,并被休眠。如图6e所示,在S310步骤中,转子10带动定子20转动第三角度+c后,用户本次的操作结束并停止对旋钮施加作用力,在弹性件(图中未显示)的作用下,转子10相对定子20反向转动。转子10和角度检测部52在此过程中先反向转过-b角度,角度检测部52检测记录转过的-b角度。以及如图6f所示,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转子10相对定子20继续反向转动,直至转过-a角度,恢复转子10相对定子20的初始状态。在从图6e到图6f的过程中,启动驱动部12与定子脱离,在该时刻检测到转子10反向转过-b角度并记录,随后休眠角度检测部52。在这整个复位过程中,角度检测部52检测并记录转过的-b角度。
S510:控制系统根据第二角度+b、第三角度+c和第四角度-b计算定子20的转动角度。由此,根据第二角度+b、第三角度+c和第四角度-b计算得到定子20转动的角度为+c,符合定子20实际转动的角度,也能准确反正操纵杆转动的角度。
当启动驱动部12与定子接触时,角度检测部52被唤醒;当启动驱动部12与定子脱离时,角度检测部52被休眠,从而当旋钮2的当前操作完成后,又将角度检测部52休眠,并可在下一次操作时再被唤醒,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并且在启动驱动部12与定子脱离时,角度检测部52被休眠前,获取角度检测部52的检测值,其中当转子10不受外力时,转子10能够反向转动,通过第二角度、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能够准确计算得出定子20的转动角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如实施例1的旋钮2和操纵杆1,旋钮2和操纵杆1连接,以检测操纵杆1的旋转角度,灶具为待检测设备。
该灶具通过采用上述旋钮2,以点接触方式实现转子10和定子20之间的旋转传动,减少传动配合时的阻力,旋转更轻松。通过驱动部12与被驱动部22在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使得定子20的旋转能够具有一个确认过程,确认转动趋势,以转动预设角度后继续旋转带动定子20转动,从而避免误触发定子20旋转而启动待检测设备工作,避免浪费能源。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钮,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待检测设备的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旋钮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用于与所述操纵杆连接;
所述转子的驱动部与所述定子的被驱动部在所述转子带动所述定子的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以使所述转子转动预设角度后带动所述定子转动;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被驱动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突点结构,所述突点结构用于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被驱动部中的另一个间隙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中的其中一个设有伸出结构,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中的另一个设有开槽,所述伸出结构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至所述开槽中,并且所述伸出结构与所述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一个为所述驱动部,所述伸出结构和所述开槽中的另一个为所述被驱动部;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突点结构设置于所述伸出结构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开槽的侧面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沿所述转子至所述定子的连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伸出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一伸出结构,所述开槽包括设在所述定子上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开槽中,并且所述第一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一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突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伸出结构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开槽的侧面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所述定子沿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开槽,每个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突点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伸出结构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突点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沿所述转子至所述定子的连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伸出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定子上的第二伸出结构,所述开槽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开槽中,并且所述第二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沿所述旋转方向,所述突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伸出结构的侧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开槽的侧面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定子上的第二伸出结构,所述开槽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开槽中,并且所述第二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开槽在所述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开槽沿旋转方向的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一伸出结构与所述第一开槽沿所述旋转方向的间距;
和/或,第二伸出结构沿所述连接方向包括第一伸出分部和第二伸出分部,所述第一伸出分部置于所述第二开槽中,并于所述第二开槽在所旋转方向上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伸出分部和所述转子在所述旋钮的轴向上是错开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沿所述连接方向依次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均为圆形凸台,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旋钮的轴向上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为圆环,所述第四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钮和操纵杆,所述旋钮和所述操纵杆连接,以检测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角度,所述灶具为所述待检测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78823.9U CN219609507U (zh) | 2023-06-01 | 2023-06-01 | 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78823.9U CN219609507U (zh) | 2023-06-01 | 2023-06-01 | 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09507U true CN219609507U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4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78823.9U Active CN219609507U (zh) | 2023-06-01 | 2023-06-01 | 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09507U (zh) |
-
2023
- 2023-06-01 CN CN202321378823.9U patent/CN2196095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033509B1 (en) | Operating assembly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 |
EP1285486A2 (en) | Electric switch devices | |
CN219609507U (zh) | 旋钮及包括其的灶具 | |
CN215834461U (zh) | 一种按钮及旋钮复合控制开关 | |
CN110581041B (zh) |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 | |
CN112944009B (zh) | 旋塞阀和燃气灶 | |
JPH0724766Y2 (ja) | タイマ | |
CN220489222U (zh) |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 |
CN101255841B (zh) | 超越即停的动力机起动装置及方法 | |
CN219958850U (zh) | 旋钮及包括其的待检测设备 | |
CN116643617A (zh) |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 |
CN116719387A (zh) | 旋钮、灶具及烟灶联动系统 | |
CN220062933U (zh) | 检测旋钮、灶具和烟灶联动系统 | |
CN219800709U (zh) | 壁挂炉燃气通断的控制装置 | |
CN220344245U (zh) | 具有弹性驱动式开关结构的手持料理机 | |
CN112728592B (zh) | 旋塞阀和燃气灶 | |
CN221960882U (zh) | 一种开关结构 | |
CN219609491U (zh) | 旋钮和包括其的灶具 | |
CN214221572U (zh) | 一种循环扇大角度左右摆头结构 | |
CN216213065U (zh) | 一种双控旋转开关 | |
CN219609506U (zh) | 旋钮和包括其的灶具 | |
JPH0521240Y2 (zh) | ||
CN218577844U (zh) | 离合机构、自动驾驶转向控制装置及自动驾驶设备 | |
CN116625295A (zh) | 旋钮检测角度的方法及灶具档位的判断方法 | |
CN2932607Y (zh) | 定时控制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