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6078U -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6078U
CN220486078U CN202321963387.1U CN202321963387U CN220486078U CN 220486078 U CN220486078 U CN 220486078U CN 202321963387 U CN202321963387 U CN 202321963387U CN 220486078 U CN220486078 U CN 220486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wall
groove
inner peripheral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633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强
孙冬松
徐鹏飞
王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633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6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6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6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侧向内部凹陷,形成储放槽;支撑结构,设置在储放槽内;储液单元,内部具有容纳添加剂的空腔,储液单元通过支撑结构的钩爪部挂设于储放槽内;各支撑结构分别可拆卸的与储液槽相连。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支撑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储放槽内,以在盛放硬包装的储液单元时,通过拆卸支撑结构,令该空间也能用于容纳硬包装的储液单元,从而解决了支撑结构造成的空间浪费的问题;同时,在支撑结构损坏时,可对支撑结构进行更换,以保障外置投放装置不丧失挂设软包装储液单元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洗衣机不仅在各个家庭中快速普及,在宿舍、公寓和大型住宿厂区场所也出现了集体用洗衣机,用户可通过扫码或投币的方式获取对集体洗衣机的使用权,为用户洗衣带来方便。
目前,大部分洗衣机的功能日益丰富,可进行洗涤剂的自动投放,提升用户体验,而针对集体用洗衣机,若每台洗衣机均配备自动外置投放装置,会大幅增加洗衣机的成本,故出现了独立的外置投放装置,令外置投放装置可向至少一台洗衣机,在更换洗衣机时,外置投放装置无需配套更换,减少了集体用洗衣机的运营成本。
现有的部分外置投放装置为了提升适配的储存添加剂的储液单元的种类,会在内部的储放槽内增设支撑结构,以将软包装的储液单元吊设在储放槽内,但其存在的缺陷:支撑结构是固定在储放槽的顶部槽壁上的,支撑结构会占用储放槽顶部的空间,在装设硬包装的储液单元时,顶部空间无法被利用,出现空间浪费的情况,另外,支撑结构为由储液槽壁凸出的结构,可能由于与硬物碰撞、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结构老化等原因出现损坏的情况,在损坏后外置投放装置则失去了吊设软包装的储液单元的功能,影响用户的使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外置投放装置,通过将支撑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储放槽内,以在盛放硬包装的储液单元时,通过拆卸支撑结构,以解决支撑结构造成的空间浪费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支撑结构损坏时无法更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侧向内部凹陷,形成储放槽;支撑结构,设置在储放槽内;储液单元,内部具有容纳添加剂的空腔,储液单元通过支撑结构的钩爪部挂设于储放槽内;各支撑结构分别可拆卸的与储液槽相连。
进一步的,储放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安装槽,支撑结构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储放槽槽壁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的一端连通的连通口,支撑结构通过连通口插合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安装槽的槽口上覆盖有内周壁,内周壁靠近连通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向部凹陷插接位,支撑结构插接于插接位上。
进一步的,支撑结构包括,滑动部,可滑动的设置于安装槽内,滑动部与内周壁的相贴合;连接部,滑动设置于插接位内,一端与滑动部相连,相对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的槽口向外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连接部的延伸端上设置有夹持部,夹持部与滑动部分设于内周壁的两侧,且分别与内周壁相贴合。
进一步的,各连通口上分别可拆卸的覆盖有装饰条。
进一步的,壳体包括背板,构成储放槽的槽底;内周壁,与背板相连,构成储放槽的槽壁;外周壁,间隔的套设在内周壁的外部,外周壁与内周壁之间通过多个加强筋相连,各加强筋之间的间隔区域分别构成安装槽。
进一步的,内周壁凸出于背板的高度小于外周壁凸出于背板的高度。
进一步的,储放槽的槽口向前设置,储放槽于上部的槽壁上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同形设置的安装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支撑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储放槽内,以在盛放硬包装的储液单元时,通过拆卸支撑结构,令该空间也能用于容纳硬包装的储液单元,从而解决了支撑结构造成的空间浪费的问题;同时,在支撑结构损坏时,可对支撑结构进行更换,以保障外置投放装置不丧失挂设软包装储液单元的功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显著,适宜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置投放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的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的壳体套设在预定位件过程中的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的C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孔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的D-D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置投放装置去除装饰条,且挂钩组件安装于另一安装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8中的E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的F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外周壁;102、内周壁;103、加强筋;104、卡孔;105、第一壁;106、第二壁;111、背板;112、储放槽;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二安装孔;131、容纳槽;132、垫片;141、安装槽;142、连通口;143、插接位;151、铰链座;2、预定位件;211、抵接部;3、连接件;311、限位部;4、打孔模板;401、定位孔;5、挂钩组件;501、钩爪部;502、连接部;503、滑动部;504、夹持部;6、装饰条;601、卡爪部;611、第一装饰部;612、第二装饰部;613、第三装饰部;614、支撑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包括,壳体1,构成外置投放装置的外部结构;还包括预定位件2,预定位件2的固定端与墙壁相连,相对的连接端由壳体1的第一安装孔121插合于壳体1内部,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安装孔121的通径。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整体直径小于壳体1第一安装孔121通径的预定位件2,在安装外置投放装置时,可先将预定位件2固定值墙壁的预设位置上,在将外置投放装置的第一安装孔121套在预定位件2上,实现对将置投放装置的预定位至墙壁的预设安装位置上,且预定位件2能够在调整外置投放装置的安装位置提供支撑力,降低了安装难度,仅需要一位安装工人也可实现对外置投放装置的进行精确的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定位件2为螺丝钉、膨胀螺钉、无螺纹钉或铆钉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各预定位件2分别左右对称的插合于壳体1后侧的背板111上;以令各预定位件2分别对壳体1支撑力的合力与壳体1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在预定位时,壳体1可通过自身重力调正位置,为壳体1的预定位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板111于竖直的对称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21,预定位件2插合于第一安装孔121上;和/或背板111于竖直的对称线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的设有第一安装孔121,各预定位件2分别插合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21上;通过在对称线上、和/或对称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预定位件2,实现对壳体1的稳定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片状的打孔模板4,打孔模板4与背板111的后表面等大、同形设置,打孔模板4上与背板111的第一安装孔121位置对应的开设有定位孔401;优选的,定位孔401与第一安装孔121通径相等。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设置打孔模板4,可通过打孔模板4在墙壁上直观的确定外置投放装置的安装位置,为安装位置的选定提供方便;另外,在打孔模板4贴附在墙壁上,并对墙壁的对应位置进行开孔时,可直接将预定位件2固定在墙壁内,避免预定位件2的设置位置发生偏移,同时打孔模板4可顺在预定位件2的延伸方向取下,再将外置投放装置套设在预定位件2上,令打孔模板4可用于为其他外置投放装置的确定安装位置,实现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板111于各预定孔的外侧分布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22;壳体1内还设有连接件3,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各第二安装孔122内,固定件的固定端凸出背板111的后表面与墙壁相连,相对的连接端与壳体1内表面相抵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将第二安装孔122分布在第一安装孔121的外围,以令各第二安装孔122内的连接件3可为预定位件2均匀的分担来自机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预定位件2对于壳体1的固定效果不如连接件3稳定,通过将连接件3设置在预固定件的外围,以在预定位件2发生损坏时,其周围的连接件3依旧能对壳体1的各个位置进行支撑,防止背板111由于一侧得不到支撑导致对侧的第二安装孔122受力较大,导致第二安装孔122变形、甚至背板111板面发生变形、破裂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第二安装孔122围设构成顶角向下的等腰三角形区域,第一安装孔121位于等腰三角形区域的对称线上;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实现对背板111的稳定支撑,同时等腰三角形保证了背板111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令连接件3对壳体1的支撑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同形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21和第二安装孔122内分别可设置预定位件2和连接件3;以令壳体1上的各安装孔的通用性更强,从而令外置投放装置可安装在不同情况的墙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定位件2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径向凸出延伸的可形变的抵接部311,抵接部311的延伸端与壳体1的内侧面相抵接。
在预定位壳体1时,预定位件2无法对套设在外部的壳体1进行延伸方向的限位,在对壳体1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时,不断的调整可能会导致壳体1在预定位件2上意外脱出的情况发生,外置投放装置摔至地上可能会导致其发生损坏。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预定位件2上设置了具有弹性的抵接部311,在壳体1套设在预定位件2过程中,抵接部311沿径向压缩,令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121;在壳体1套设在预定位件2上后,抵接部311沿进行膨胀并与背板111的内表面相抵接,实现预定位件2与壳体1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抵接部311与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或靠近连接端的外周壁相连,抵接部311由预定位件2连接端至固定端方向、径向向外倾斜延伸。
通过上述设置,以令抵接部311的延伸端倾斜设置,在外周壁套设至预定位件2上时,抵接部311的延伸端受第一安装孔121的孔壁挤压压缩;在抵接部311通过第一安装孔121后,延伸端自动展开,并朝向外周壁的内表面设置,令抵接部311的延伸端将外周壁限位于延伸端与墙壁之间,从而实现稳定的卡合定位;同时,抵接部311延伸端的倾斜的与外周壁相抵接时,在外周壁具有向外脱出的趋势时,外周壁挤压抵接部311令抵接部311径向向外变形,提升了抵接部311对壳体1的支撑力,进一步保证了对外周壁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抵接部311的延伸端与预定位件2的的外周壁间隔设置;为抵接部311提供形变空间,减少了抵接部311在压缩过程中对外周壁施加的弹性力,降低抵接部311与第一安装孔121方便外周壁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定位件2沿周向等间隔的设置多个抵接部311;以令预定位件2与外周壁受力均和的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抵接部311为绕预定位件2外周设置的环形的可形变结构;以形成伞状的抵接部311,令抵接部311能够沿预定位件2的周向对壳体1进行均衡的施力,同时增大了抵接部311与壳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令预定位件2与壳体1之间的卡合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侧面于预第一安装孔121的外周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容纳槽131,抵接部311的延伸端与容纳槽131的槽底相抵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令壳体1内表面于各第一安装孔121的外周设置向内部凹陷的容纳槽131,以对预定位件2的抵接部311和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进行容纳,减少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由壳体1内表面凸出的程度或令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不会凸出壳体1内表面,以防止凸出的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影响壳体1内的其他组件安装的情况发生,提升了外置投放装置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缩小了外置投放装置的整体体积;同时容纳槽131在壳体1内形成压型,提升了壳体1的结构强度,避免抵接部311令壳体1的内表面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定位件2凸出于容纳槽131槽底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容纳槽131的槽深;以令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全部容纳在容纳槽131内部,实现了对预定位件2的隐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上设置有供螺丝刀嵌入的型槽,相对的固定端绕周侧面设置有外螺旋;在使用时可通过对应的螺丝刀将预定位件2与墙壁固定或拆卸,以方便对预定位件2进行固定或拆卸。
如图1、2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包括,壳体1,构成外置投放装置的外部结构;连接件3,设置于壳体1内,固定端通过壳体1上开设的第二安装孔122凸出于壳体1外表面,并与墙壁相连;壳体1内侧面于各第二安装孔122的外周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容纳槽131,连接件3的连接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凸出的限位部311,限位部311与容纳槽131的槽底相抵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令壳体1内表面于各第二安装孔122的外周设置向内部凹陷的容纳槽131,以对连接件3的限位部311进行容纳,减少限位部311由壳体1内表面凸出的程度或令限位部311不会凸出壳体1内表面,以防止凸出的限位部311影响其他组件安装的情况发生,提升了外置投放装置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缩小了外置投放装置的整体体积;另外,传统的固定方式为在壳体1靠墙一侧的外周设置向外延伸的片状固定筋,通过固定筋穿入螺钉对壳体1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第二安装孔122设置在壳体1内部,取消了固定筋的设置,降低了对墙壁的占用面积,降低了壳体1的生产制造难度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部311凸出于容纳槽131槽底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容纳槽131的槽深;以令预定位件2的连接端全部容纳在容纳槽131内部,实现了对预定位件2的隐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纳槽131为圆形槽,与对应的连接孔同轴设置;优选的,连接件3的限位部311为圆形结构;以令连接件3与容纳槽131同轴设置,方便连接件3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纳槽131的槽底上设置有与槽底同形的垫片132,垫片132中心开设有与连接孔同轴设置的连通孔,限位部311与垫片132相抵接;通过设置垫片132,令限位部311与垫片132相抵接,同时垫片132与容纳槽13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降低限位部311对壳体1的容纳槽131的压强,避免容纳槽131发生不可逆的变形,从而提升了壳体1的整体结构强度,提升了壳体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垫片132的硬度大于容纳槽131的硬度,且垫片132的硬度小于或等于限位部311的硬度;以在令垫片132能够保护壳体1的同时,通过对材料硬度的控制避免对限位部311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纳槽131的槽顶与外周的壳体1内侧面圆弧过度连接;令容纳槽131与壳体1内表面之间的拐角更平滑,相较于直角形的拐角结构强度更高,不容易发生变形,提升了容纳槽131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与墙壁贴合设置的背板111,背板111左右对称设置;各第二安装孔122分别在背板111上左右对称分布;以令连接件3能够左右均衡的支撑壳体1于墙壁上,提升了对壳体1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板111上至少设置三个第二安装孔122,三个第二安装孔122围设成顶角向下的等腰三角形区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实现对背板111的稳定支撑,同时等腰三角形保证了背板111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令连接件3对壳体1的支撑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等腰三角形区域的的对称线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2,且该第二安装孔122位于等腰三角形区域中心的上方;以提升对背板111固定的稳定性,在固定壳体1时,可先将中心上方的第二安装孔122插入连接件3,再调整壳体1的角度令壳体1背板111的各个位置均位于预设安装位置上时再在其他第二安装孔122上固定连接件3,提升了安装精度的同时,为外置投放装置的固定安装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位于等腰三角形区域两底角的第二安装孔122分别靠近背板111顶部的两侧拐角设置;等腰三角形区域的中点位于背板111中点的上方;通过该两个第二安装孔122对背板111顶部的两侧拐角进行固定支撑,避免背板111后表面顶部的的两侧拐角处于墙壁之间贴合不紧密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位于等腰三角形区域两底角的第二安装孔122分别位于背板111对应侧拐角的角平分线上;同时通过将固定孔靠上设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对壳体1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限位部311上设置有供螺丝刀嵌入的型槽,相对的固定端绕周侧面设置有外螺旋;在使用时可通过对应的螺丝刀将连接件3与墙壁固定或拆卸,以方便对连接件3进行固定或拆卸。
如图1、2和7-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包括,壳体1,至少一侧向内部凹陷,形成储放槽112;支撑结构5,设置在储放槽112内;储液单元,内部具有容纳添加剂的空腔,储液单元通过支撑结构5挂设于储放槽112内;各支撑结构5分别可拆卸的与储液槽相连。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将支撑结构5可拆卸的设置在储放槽112内,以在盛放硬包装的储液单元时,通过拆卸支撑结构5,令该空间也能用于容纳硬包装的储液单元,从而解决了支撑结构5造成的空间浪费的问题;同时,在支撑结构5损坏时,可对支撑结构5进行更换,以保障外置投放装置不丧失挂设软包装储液单元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由储放槽112顶部向下延伸,且钩爪部501向水平方向弯折延伸;和/或,挂钩由储放槽112的竖直的侧壁水平延伸,且钩爪部501向上弯折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放槽112的槽壁上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安装槽141,支撑结构5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槽141内;以令与挂钩结构连接的结构不突出于安装槽141的槽壁,减少了该结构对储放槽112内部空间的占用,进一步提升了储放槽112内的可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储放槽112的槽壁上连接有主安装组件,安装组价凸出于储放槽112的槽壁,支撑结构5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组件上;优选的,安装组件可拆卸的安装于储放槽112的槽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放槽112槽壁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安装槽141的一端连通的连通口142,支撑结构5通过连通口142插合于安装槽141内。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令安装槽141的一端通过储放槽112的槽顶端面与外界连通,令挂钩结构可通过插合的方式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槽141内部,以在对安装槽141进行简单的改造实现了挂钩结构与安装槽141可拆卸的连接,且挂钩结构的安装方式较为简单,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对其进行拆卸、安装,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槽141的槽口上覆盖有内周壁102,内周壁102靠近连通口142的端面上设置有向部凹陷插接位143,支撑结构5插接于插接位143上。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内周壁102与安装槽141之间的间隔形成滑插空间,以实现支撑结构5的插接安装,并且内可对安装槽141的槽口通过内周壁102封堵,可防止灰尘等杂质通过连通口142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包括,滑动部503,可滑动的设置于安装槽141内,滑动部503与内周壁102的相贴合;连接部502,滑动设置于插接位143内,一端与滑动部503相连,相对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141的槽口向外延伸设置;通过滑动部503与内周壁102可滑动的相抵接,防止支撑结构5从插接位143上脱离,提升了插接后的支撑结构5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滑动部503靠近内周壁102的一侧设置为与内周壁102平行的平面结构,滑动部503的中部与连接部502相连;令滑动部503与内周壁102之间无缝隙的相贴合,提升了支撑结构5安装在安装槽141内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滑动部503与连接部502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滑动部503的中部,以在支撑结构5上挂设储液单元时,滑动部503与连接部502连接处的两侧的分别与内周壁102之间的压强相等,防止滑动部503一侧表面由于受到的压强过大,导致滑动部503表面变形甚至破裂的情况发生,提升了滑动部503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结构5的的承重能力,令支撑结构5能够挂设重量更大的储液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插接位143的凹陷深度与连接部502对应方向的长度相等;令连接部502与内周壁102靠近连通口142的端面平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滑动部503与内周壁102接触的平面为拐角分别为圆弧倒角的矩形平面;以令规则的滑动部503的外周平滑设置,防止拐角处的直角边划伤内周壁102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部502的延伸端上设置有夹持部504,夹持部504与滑动部503分设于内周壁102的两侧,且分别与内周壁102相贴合;通过设置在内周壁102的两侧分别设置滑动部503和夹持部504,以对支撑结构5实现垂直于内周壁102方向的限位,避免支撑结构5出现该方向上的晃动,提升了对支撑结构5安装的稳定向;同时,通过令夹持部504和滑动部503分别与内周壁102贴合设置,提升了支撑结构5与内周壁10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支撑结构5从插接位143上意外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持部504为与内周壁102平行设置的片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持部504与内周壁102贴合面的面积大于滑动部503与内科贴合面的面积;以在支撑结构5受到向内周壁102方向的冲击力时,降低夹持部504对内周壁102的压强,防止夹持部504、和/或内周壁102表面发生变形,从而避免支撑结构5无法稳定安装在储放槽112内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的连接部502的延伸端上连接有弯折的钩爪部501,用于与储液单元上开设的挂孔配合插接,以将储液单元挂设在储放槽112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安装在储放槽112的顶部,连接部502竖直向下延伸,钩爪部501有连接部的延伸端向水平方向弯折延伸;优选的,钩爪部501的延伸端弧形弯折延伸;以实现将储液单元挂设在储放槽112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钩爪部501的延伸端设置有向上或倾斜向上弯折的翻边;通过翻边令钩爪部501能够稳定的将储液单元的挂设在储放槽112内,防止储液单元脱离钩爪部50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储放槽112内设置有两两对应的支撑结构5,两支撑结构5分别设置在储放槽112的两相对设置的槽壁上,两支撑结构5的连接部502的延伸端对应相连,构成支撑杆,储放单元上设置有挂钩结构,储放单元通过挂钩结构挂设在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连通口142上分别可拆卸的覆盖有装饰条6;通过设置装饰条6封堵连通口142,以避免灰尘等杂质通过连通口142进入安装槽141内,令安装槽141内的卫生状况保持良好;同时,装饰条6可对支撑结构5进行限位,避免安装于插接位143内的支撑结构5通过连通口142,意外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装饰条6的一端端面与内周壁102靠近连通口142侧的端面相抵接,装饰条6朝向储放槽112的一侧与内周壁102的对应侧平齐设置;以令储放槽112的内表面的槽壁平滑、无台阶,避免在装饰条6与内周壁102的相接处存积灰尘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背板111,构成储放槽112的槽底;内周壁102,与背板111相连,构成储放槽112的槽壁;外周壁101,间隔的套设在内周壁102的外部,外周壁101与内周壁102之间通过多个加强筋103相连,各加强筋103之间的间隔区域分别构成安装槽14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周壁102凸出于背板111的高度小于外周壁101凸出于背板111的高度;以令内周壁102上的插接位143更靠近储放槽112槽壁的中部设置,从而令储液单元吊设于储放槽112的中部位置上,防止储液单元过于靠近储放槽112的槽口,导致储放槽112槽口上扣设的门体无法关闭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周壁102的板面上开设有卡孔104,装饰条6上设置有向靠近内板方向延伸的卡爪部601,卡爪部601的延伸端向卡孔104内弯折延伸,装饰条6通过卡爪卡合在内周壁102上;以实现装饰条6与壳体1之间的可拆卸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卡爪部601凸出于装饰条6靠近外周壁101一侧的板面设置,并向安装槽141内部延伸;令卡爪部601隐藏于安装槽141内,以对内周壁102与外周壁101之间的间隔空间进一步利用,从而不会占用储放槽112的内部空间,提升了储放槽112的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放槽112的槽口向前设置,储放槽112于上部的槽壁上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同形设置的安装槽141;以在储放槽112内形成多个可用于安装支撑结构5的安装槽141,从而令用户可根据使用的储液单元的外形、储存的添加剂的种类在适合的安装槽141上设置支撑结构5,并将该储液单元挂设在该支撑结构5下方,从而提升令各种样式的储液单元均可适配的挂设在储放槽112内,提升了外置投放装置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放槽112顶部的内周壁102上设置有插接位143,支撑结构5由插接位143向下延伸设置;令各储液单元吊设在储放槽112顶部槽壁的下方。
如图1、2、7-9和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内周壁102、和套设在内周壁102上的外周壁101;内周壁102与外周壁101间隔设置,间隔空间形成夹层腔室,夹层腔室内设置有加强筋103,加强筋103分别与外壳和内壳相连。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外置投放装置的周侧设置双层的周壁,并通过加强筋103对外侧外周壁101进行支撑,提升了外置投放装置的壳体1的结构强度,防止壳体1发生变形;另外,双层周壁之间的间隔形成了夹层腔室,以在外周壁101因硬物撞击向内部形变时,夹层腔室能够容纳外周壁101的形变量,从而防止外周壁101的形变部分损伤存放于外置投放装置内部的储液单元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后侧设置有背板111,外周壁101和/或内周壁102分别与背板111相连,各加强筋103分别与背板111相连。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加强筋103与背板111相连,令加强筋103还能够对外周壁101提供由外周壁101内侧至外侧向靠近或远离背板111方向偏移的支持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外周壁101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外周壁101与背板111相连,外周壁101的外表面与背板111的外周边沿平齐设置,内周壁102与背板111的中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内周壁102与背板111的外周边沿相连,外周壁101的后端端面与背板111的后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以令外置投放装置背板111与墙壁贴合时,外周壁101也能够与相同的墙壁相贴合,通过墙壁对外周壁101进行支撑,保证了外周壁101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板111由重叠的双层板件构成,内周壁102和外周壁101分别与背板111的靠近壳体1内侧的板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周壁101包括平面的第一壁105、和具有拐角的第二壁106,各第一壁105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壁106首尾相接围成一圈;第二壁106相连的加强筋103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壁105相连的加强筋103之间的间距。
壁面在相同后的的情况下,具有拐角的避免的结构强度小于平面的结构强度,外置投放装置在运输时或安装在公共场所,拐角处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位置,极易出现因冲击发生变形的情况;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减少外周壁101的拐角处设置的加强筋103间距,令该位置连接的加强筋103的数量更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拐角处的外周壁101的结构强度,防止拐角处的外周壁101变形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板111为矩形板,矩形背板111的各拐角分别设置为圆弧倒角,各第二壁106分别对应的设置为圆弧面;具体的,内周壁102于对各拐角处分别设置为与对应的第二壁106同轴设置的圆弧到倒角;圆弧形的拐角相对于直角形的拐角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升了壳体1各拐角处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加强筋103分别垂直于外周壁101和内周壁102;令加强筋103的延伸方向与外力的方向平行设置,提升了加强筋103的抗冲击能力,从而提升了加强筋103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上可开合的设置有门体,内周壁102的内侧连接有铰链座151,门体与铰链座151铰接。
现有技术中,外置投放装置的铰链座151通常设置在单层壳体1的内侧;或与单层壳体1的外表面平齐的设置壳体1上,在运输过程或使用过程中,壳体1与硬物发生磕碰时,可能会出现铰链座151移位的情况,并且与铰链座151铰接的门体一会随着铰链座151移位同步发生偏移,导致门体无法打开或闭合或者门体发生损坏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将门体铰接的铰链座151设置在内周壁102内侧,令铰链座151与外周壁101间隔设置,从而在外周壁101发生变形时,防止外周壁101挤压铰链座151令铰链座151在壳体1内的位置发生偏移,令门体在外周壁101放生变形甚至破裂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开启、关闭,从而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周壁102与铰链座151相连部分连接的各加强筋103之间的间距分别小于内周壁102其他部分连接的各加强筋103之间的间距;通过增加对应位置的加强筋103的数量,以提升对该位置的外周壁101的结构强度,令该位置的外周壁101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进一步防止了铰链座151移位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周壁102和外周壁101的前端间隔设置,间隔空间形成前侧具有连通口142的夹层腔室,连通口142上覆盖有装饰条6,装饰条6可拆卸的与壳体1相连;优选的,内周壁102与外周壁101互相平行设置;通过装饰条6对夹层腔室进行覆盖,在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夹层腔室的同时,还能对内周壁102和外周壁101的前端进行支撑,提升外周壁101该位置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装饰条6至少包括与内周壁102的前端端面相抵接的第一装饰部611;内周壁102的板面上开设有卡孔104,第一装饰部611上设置有向夹层腔室内延伸的卡爪部601,卡爪部601的延伸端向卡孔104内弯折延伸,装饰条6通过卡爪卡合在内周壁102上;通过卡孔104和卡爪部601的配合实现装饰条6与内周壁102可拆卸的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周壁102的前端位于外周壁101前端的后侧;第一装饰部611由内周壁102前端面向前延伸,装饰条6还包括与由第一装饰部611延伸端向外周壁101前端弯折延伸的第二装饰部612,第二装饰部612的延伸端与外周壁101的内表面相抵接;通过第一支装饰部和第二装饰部612分别与内周壁102和外周壁101相抵接,在装饰条6通过卡爪卡合在内周壁102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装饰条6固定在夹层腔室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装饰条6还包括第三装饰部613,第三装饰部613由第二装饰部612的延伸端相连,第三装饰部613沿外周壁101的内侧面相夹层腔室内部延伸设置,构成了具有U型槽的装饰条6,第三装饰部613与外周壁101贴合设置;装饰条6通过第三装饰部613增加了与外周壁101贴合的面积,提升了装饰条6与外周壁101抵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装饰条6上还设置有支撑部614,支撑部614设置在U型装饰条6的U型内,第一装饰部611、第二装饰部612和第三装饰部613分别与支撑部614相连;支撑部614为片状结构,支撑部614与外周壁101垂直设置;通过支撑部614对U型的装饰条6进行支撑,提升了装饰条6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层腔室内的各加强筋103分别与装饰条6相抵接;通过加强筋103与装饰条6相抵接,对装饰条6进行支撑,防止装饰条6掉落至夹层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加强筋103分别与装饰条6的第三装饰板的延伸端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第三装饰板的延伸端的端面的两侧的拐角设置分别为圆弧倒角,各加强筋103分别与第三装饰板延伸端靠近外周壁101侧的拐角贴合设置;通过形状配合的相贴合,以提升加强筋103对装饰条6支撑的稳定性,令装饰条6能够稳定的架设在夹层腔室的连通口14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包括,
壳体,至少一侧向内部凹陷,形成储放槽;
支撑结构,设置在储放槽内;
储液单元,内部具有容纳添加剂的空腔,储液单元通过支撑结构挂设于储放槽内;
其特征在于,各支撑结构分别可拆卸的与储液槽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放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向内部凹陷的安装槽,支撑结构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放槽槽壁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安装槽的一端连通的连通口,支撑结构通过连通口插合于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槽的槽口上覆盖有内周壁,内周壁靠近连通口的端面上设置有向部凹陷插接位,支撑结构插接于插接位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包括,
滑动部,可滑动的设置于安装槽内,滑动部与内周壁的相贴合;
连接部,滑动设置于插接位内,一端与滑动部相连,相对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槽的槽口向外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的延伸端上设置有夹持部,夹持部与滑动部分设于内周壁的两侧,且分别与内周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连通口上分别可拆卸的覆盖有装饰条。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背板,构成储放槽的槽底;
内周壁,与背板相连,构成储放槽的槽壁;
外周壁,间隔的套设在内周壁的外部,外周壁与内周壁之间通过多个加强筋相连,各加强筋之间的间隔区域分别构成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周壁凸出于背板的高度小于外周壁凸出于背板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外置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放槽的槽口向前设置,储放槽于上部的槽壁上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同形设置的安装槽。
CN202321963387.1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Active CN220486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3387.1U CN220486078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3387.1U CN220486078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6078U true CN220486078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2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3387.1U Active CN220486078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6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0107B (zh) 冷柜
CN205092625U (zh) 充电座和充电式吸尘器
US20110216898A1 (en) Telephone having rotatable hook to support handset
CN220486078U (zh)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CN220813057U (zh)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CN220450514U (zh) 一种外置投放装置
WO2022042142A1 (zh) 一种沙发连接件、连接组件及沙发
CN212929448U (zh) 一种具有壁挂结构的家用电器
JP4773808B2 (ja) 配線受け樋
CN212720417U (zh) 置物结构、门体结构和制冷设备
CN101226780A (zh) 一种平板电视机壁挂件的定位装置
CN201004330Y (zh) 一种用于平板电视机的壁挂装置
CN107483856B (zh) 一种电视机与音箱一体化装置
CN212537415U (zh) 嵌入式会议预约屏
KR200401434Y1 (ko) 액자
CN210249140U (zh) 一种用于背景墙的挂件系统
CN216724119U (zh) 烹饪器具
US20070073423A1 (en) Remote monitoring device for laundry machine
CN217546484U (zh) 机壳结构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7792031U (zh) 抽屉柜
CN218120315U (zh) 冰箱
CN21715990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路由器
CN219346994U (zh) 嵌入式制冷设备
CN215060608U (zh) 一种电视壁挂承托结构、壁挂装置及电视机
CN218137949U (zh) 工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