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7913U -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77913U CN220477913U CN202223094774.4U CN202223094774U CN220477913U CN 220477913 U CN220477913 U CN 220477913U CN 202223094774 U CN202223094774 U CN 202223094774U CN 220477913 U CN220477913 U CN 2204779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patient
- breathing circuit
- assembly
- laryngeal mas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06010002091 Anaesthesia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0000037005 anaesthesia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10000004704 glotti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712 air sac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49 anaesthesia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199 lung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0621 bronch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3802 spu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08000024794 sputu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627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96 gastr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1052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884 Airway Obstru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985 Decubitus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0392 Face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5664 Pneumon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210 Pressure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0028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4 anaesth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76 bronch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16 exudates and transud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68 gas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95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57 inflamm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99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7 mucos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45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包括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组件、伸缩管组件、连接管和内管组件;呼吸回路接头组件包括呼吸回路接头、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内至少设有三腔,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内设有四腔;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喉罩接头,或气管导管接头,或喉罩接头和内管接头,或气管导管接头和内管接头,或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内管接头;呼吸回路接头的另一端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优点是:采用本气道管理系统可使人工气道阻力小于现有产品;提高气道内气体采样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消除机械死腔或消除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减小潮气量,降低驱动压力,保护肺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患者在全身麻醉实施或在ICU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气道管理系统。现有临床上使用的产品管腔内径、长度和死腔量固定,无法满足患者各种不同的呼吸模式。当患者自主呼吸潮气量大时,气道阻力增加;患者自主呼吸潮气量小或实施保护性机械控制呼吸时无效通气增加,重复吸入多,影响气体交换。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生理死腔增加造成血氧含量减少和血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需要进行有创通气,经气管插管后通过呼吸回路连接呼吸机。导致患者生理死腔增加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炎性渗出物填充肺泡;2、仰卧体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3、机械通气造成生理死腔增加。现有解决方法为患者俯卧位通气,采用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患者的生理死腔,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俯卧位通气治疗临床上并不常用,因为存在以下缺点:1、挤兑医疗护理资源;2、增加气道梗阻的风险;3、增加患者压疮和头面部损伤的风险。
传统插管型喉罩由于通气管内径的限制,只能插入内径7.0mm以下的气管导管;我国女性患者应选择平均内径7.5mm的气管导管,我国男性患者应选择平均内径8.5mm的气管导管。如选择内径7.0mm以下的气管导管,临床上会存在如下危害:1、增加人工气道阻力,增加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2、增加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造成气管内壁粘膜损害。3、经气管导管通气腔的操作将受到限制,包括插入支气管封堵器、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的检查和治疗等。
传统气体采样管末端设置于人工通气道的机械死腔内且位置不固定,由于采样点远离肺泡和受患者呼出废气干扰,采样分析所得数值有延迟且不准确。
传统内管外壁光滑呈圆柱形,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管腔后容易贴壁,造成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管腔梗阻。
传统连接管为等径结构,无法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呼吸回路接头患者端连接。
传统呼吸回路接头为L型、Y型或组合使用,无法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本气道管理系统的人工气道阻力小于现有产品。可经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内管接头和喉罩接头或内管接头和气管导管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可消除机械死腔,避免患者吸入自己呼出的废气。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的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和气体采样腔位于患者腹侧,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靠近导管的患者端,采样分析更加灵敏度和准确。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的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和咽喉吸引腔位于患者背侧,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靠近导管的患者端,咽喉吸引腔可吸引患者声门附近的分泌物也可作为备用气体采样腔。气体采样腔和咽喉吸引腔固定搭配,对称设置,保证了气体采样分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喉罩接头可连接伸缩管组件的患者端,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可消除机械死腔,避免患者吸入自己呼出的废气且可提高患者气道内气体采样分析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声门,进入气管;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患者端到达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内管接头和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气道管理系统,包括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所述喉罩组件包括罩体、喉罩导管、喉罩接头、喉罩充气导管、喉罩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接头、气囊充气管、气囊充气阀;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理系统还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组件、伸缩管组件、连接管和内管组件;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包括呼吸回路接头、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和第一鲁尔接头;
所述伸缩管组件包括伸缩管患者端接头、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伸缩管管体;
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管管体和内管接头;
所述喉罩导管内至少设有三个腔,分别为第一通气腔、第一气体采样腔和第一咽喉吸引腔;
所述气管导管内设有四个腔,分别为第二通气腔、第二咽喉吸引腔、第二气体采样腔和气囊充气腔,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径在管腔各段相等或设计为位于患者声门下一段内径小于患者声门上一段内径的结构;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喉罩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气管导管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喉罩接头和内管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和内管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伸缩管组件的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内管接头;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另一端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包括呼吸回路接头、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和第一鲁尔接头;所述呼吸回路接头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包括患者端内接头和患者端外接头,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包括机器端第一内接头、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设有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所述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采用同轴内、外双通道结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机器端内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为机器端第一内通道、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机器端外通道;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通道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通道连接;在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顶端设有可打开的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中间连接第一鲁尔接头。
优选的,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内设有四个腔,分别为第一通气腔、第一气体采样腔、引流腔和第一咽喉吸引腔。
优选的,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内设有六个腔,分别为第一通气腔、第一气体采样腔、引流腔、视频原件腔、第一咽喉吸引腔和备用预留腔。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不等径结构,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另一端和麻醉面罩连接,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的气体采样管,以便于连接管在麻醉诱导中应用;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另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的气体采样管,以便于连接管在经喉罩组件插入气管导管中应用。
优选的,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管管体和与内管管体连接的内管接头,所述内管管体外壁上设制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内管管体和喉罩导管的第一通气腔或内管管体和气管导管的第二通气腔之间的定位;所述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经患者口腔插入后,通过喉罩导管、喉罩接头或通过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接头插入内管组件,所述内管接头和喉罩接头或内管接头和气管导管接头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或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分别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优选的,所述伸缩管组件包括伸缩管管体,所述伸缩管管体一端连接有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另一端连接有伸缩管机器端接头,所述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和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所述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所述喉罩组件经患者口腔插入后,所述喉罩接头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通过喉罩导管、喉罩接头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所述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的声门上,用于消除机械死腔,避免患者吸入自己呼出的废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所述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的声门进入患者的气管;所述伸缩管组件缩短至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到达患者的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内管接头和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或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分别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优选的,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或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可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此时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上;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使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分别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的患者端对齐时,即可消除机械死腔;此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所述内径为等径结构的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和气管导管的患者端对齐时,消除机械死腔;所述内管组件的患者端继续插入并进入患者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所述内径为不等径结构的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不等径结构气管导管大内径部分的患者端时,即可消除部分机械死腔。
优选的,所述喉罩导管内的第一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和第一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靠近喉罩导管的患者端,所述气管导管内的第二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和第二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靠近气管导管的患者端;所述喉罩导管内的第一气体采样腔和喉罩导管内的第一咽喉吸引腔固定搭配使用;所述气管导管内的第二气体采样腔和气管导管内的第二咽喉吸引腔固定搭配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气管导管组件或喉罩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内管接头和喉罩接头或内管接头和气管导管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这样可减小或消除机械死腔,进而避免患者吸入自己呼出的废气。2、喉罩接头可连接伸缩管组件的患者端,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内管接头和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可消除机械死腔,避免患者吸入自己呼出的废气且可提高患者气道内气体采样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所述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气管;当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可使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到达患者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内管接头和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3.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或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可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此时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上;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使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的患者端对齐时,即可消除机械死腔;此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内径为等径结构的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后,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和气管导管的患者端对齐时,消除机械死腔;内管组件的患者端继续插入并进入患者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内径为不等径结构的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不等径结构气管导管大内径部分的患者端时,即可消除部分机械死腔。4.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的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和气体采样腔位于患者腹侧。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靠近导管的患者端,可提高患者气道内气体采样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的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和咽喉吸引腔位于患者背侧,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靠近导管的患者端,咽喉吸引腔可吸引患者声门附近的分泌物,也可作为备用气体采样腔。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气体采样腔和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咽喉吸引腔固定搭配,对称设置,保证气体采样分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接头或喉罩导管和喉罩接头的内径均大于现有产品,可使人工气道阻力小于现有产品,可经喉罩导管和喉罩接头插入内径更大的气管导管。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的采样点靠近导管的患者端,这样可使采样点最大限度接近肺泡,采样分析更加灵敏和准确,采样分析数值和动脉血气分析数值更接近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本实用新型对于ARDS患者,在仰卧位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配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内径可设计为位于患者声门下一段内径小于患者声门上一段内径的结构,这样可避免损伤患者气管,提高患者舒适感,减少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设计为不等径结构,以便于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患者端,另一端连接麻醉面罩或普通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中的内管管体的外壁轴向上有若干对称设计的凸起,当插入喉罩导管或气管导管的通气腔后,在凸起的支撑下,可保持内管管体位于所插入通气腔的轴中心位置,保证内管管体和喉罩导管或气管导管之间的的通气腔管腔通畅。
本实用新型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的气体采样腔可设置于喉罩导管或气管导管的导管内,也可独立于导管外。咽喉吸引腔和气体采样腔位置对称、结构相同;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和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接近导管的患者端、位置对称、结构相同。可通过咽喉吸引腔吸引咽喉分泌物,也可在气体采样腔堵塞后作为备用采样腔,保证气体采样分析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2a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呼吸回路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5的D-D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图8的E-E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伸缩管组件原始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伸缩管组件完全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喉罩组件、内管组件和原始状态伸缩管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喉罩组件、内管组件和完全打开状态伸缩管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喉罩组件和呼吸回路接头组件连接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喉罩组件和内管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喉罩组件、内管组件和呼吸回路接头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喉罩组件、内管组件、呼吸回路接头组件和伸缩管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图17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是图18的F-F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是图19的G-G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气管导管组件和内管组件装配结构图;
图20a是图20的H-H剖视图;
图20b是图20的I-I剖视图;
图20c是图20的K向视图;
图21是图20的俯视图;
图22是实用新型实施例4气管导管组件、内管组件和呼吸回路接头组件装配结构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气管导管组件和内管组件装配结构图;
图23a是图23的J-J剖视图;
图23b是图23的K-K剖视图;
图23c是图23的L-L剖视图;
图24是图23的俯视图;
图25是实用新型实施例5气管导管组件、内管组件和呼吸回路接头组件装配结构图。
图中:1、喉罩组件;1-1、罩体;1-2、喉罩导管;1-3、喉罩接头;1-4、喉罩充气导管;1-5、喉罩充气阀;1-6、第一通气腔;1-7、第一咽喉吸引腔;1-8、第一气体采样腔;1-9、视频原件腔;1-10、引流腔;1-11、备用预留腔;1-12、第一气体采样管;1-13、第一咽喉吸引管;1-14、第三鲁尔接头;
2、气管导管组件;2-1、气囊;2-2、气管导管;2-3、气管导管接头;2-4、气囊充气管;2-5、气囊充气阀;2-6、第二通气腔;2-7、第二咽喉吸引腔;2-8、第二气体采样腔;2-9、第二气体采样管;2-10、第二咽喉吸引管;2-11、第四鲁尔接头;2-12、气囊充气腔;
3、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1、呼吸回路接头;3-1-1、患者端内通道;3-1-2、患者端外通道;3-1-3、机器端第一内通道;3-1-4、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5、机器端外通道;3-1-6、患者端内接头;3-1-7、患者端外接头;3-1-8、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9、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10、机器端外接头;3-2、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3、第一鲁尔接头;
4、内管组件;4-1、内管管体;4-2、第三通气腔;4-3、内管接头;4-4、凸起;
5、连接管;5-1、连接管管体;5-2、第二鲁尔接头;
6、伸缩管组件;6-1、伸缩管管体;6-2、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3、伸缩管机器端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17a,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包括喉罩组件1、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内管组件4、连接管5和伸缩管组件6。
所述喉罩组件1包括罩体1-1、喉罩导管1-2、喉罩接头1-3、喉罩充气导管1-4和喉罩充气阀1-5。所述喉罩导管一端连通罩体,另一端连接喉罩接头,所述喉罩充气导管设置在喉罩导管外部,一端连通罩体可为其充气,在喉罩充气导管另一端连接喉罩充气阀。所述喉罩导管内设有三个腔,分别为第一通气腔1-6、第一气体采样腔1-8和第一咽喉吸引腔1-7,所述第一通气腔位于喉罩导管中心部位以便于插入内管组件4。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1-8和第一咽喉吸引腔1-7分别置于喉罩导管内,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1-8的患者端和第一咽喉吸引腔1-7的患者端靠近喉罩导管1-2的患者端。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连通第一气体采样管1-12,所述第一咽喉吸引腔1-7连通第一咽喉吸引管1-13,在第一气体采样管和第一咽喉吸引管一端连接有第三鲁尔接头1-14。所述第三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用于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所述第一咽喉吸引管可作为患者咽喉分泌物的吸引通道,也可作为备用气体采样管。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包括呼吸回路接头3-1、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和第一鲁尔接头3-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包括患者端内接头3-1-6和患者端外接头3-1-7,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包括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设有患者端内通道3-1-1和患者端外通道3-1-2,所述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采用同轴内、外双通道结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内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为位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3-1-3、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和机器端外接头内的机器端外通道3-1-5;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通道3-1-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通道3-1-5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通道3-1-2连接。在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的顶端设有可打开的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所述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中间连接第一鲁尔接头3-3。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气管导管接头2-3或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处,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所述内管组件4包括内管管体4-1和内管接头4-3,在内管管体内设有第三通气腔4-2。所述喉罩组件的第一通气腔内根据临床需要可插入内管组件,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在插入内管组件后,在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内插入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所述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外壁的轴向上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起4-4,所述凸起用于内管管体和喉罩导管内的第一通气腔的定位。
所述连接管5为不等径结构,包括连接管管体5-1和第二鲁尔接头5-2,在临床使用中,所述连接管管体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另一端和麻醉面罩连接,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麻醉诱导;所述连接管一端还可连接普通气管导管的接头,另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经喉罩组件插管治疗。
所述伸缩管组件6包括伸缩管管体6-1、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伸缩管机器端接头6-3。所述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和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所述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所述喉罩接头可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当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可消除机械死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当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患者端到达患者的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
临床实施麻醉诱导时,连接管5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和麻醉面罩,将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麻醉面罩覆盖患者口鼻,呼吸回路接头3-1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将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1-3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喉罩组件的第一气体采样管1-12末端的第三鲁尔接头1-14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时,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支气管封堵器等。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也可经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1-2和喉罩接头插入内管组件4,喉罩接头和内管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可消除机械死腔。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1后,所述喉罩组件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的患者端后,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经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4-1,内管组件4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3-1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喉罩组件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并从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管体4-1后,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喉罩组件的罩体1-1内,和喉罩导管1-2的患者端对齐时,消除机械死腔;内管组件4的患者端可经过声门进入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也可将喉罩接头1-3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在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此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伸缩管机器端接头6-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消除全部机械死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可经过声门进入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喉罩组件的第一气体采样管末端的第三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
经喉罩组件1插入普通气管导管时,该气管导管的接头和连接管5的患者端连接,连接管的机器端和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连接,所述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经喉罩组件插入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组件2时,也在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通气腔2-6内同时插入内管组件4,所述气管导管组件2的气管导管接头2-3和内管组件4的内管接头4-3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组件2的第二气体采样管2-9末端的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的气体采样管。
实施例2,请参阅图3-图18a,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包括喉罩组件1、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内管组件4、连接管5和伸缩管组件6。
所述喉罩组件1包括罩体1-1、喉罩导管1-2、喉罩接头1-3、喉罩充气导管1-4和喉罩充气阀1-5。所述喉罩导管一端连通罩体,另一端连接喉罩接头,所述喉罩充气导管设置在喉罩导管外部,一端连通罩体可为其充气,在喉罩充气导管另一端连接喉罩充气阀。所述喉罩导管内设有四个腔,分别为可用于插入内管管体4-1的第一通气腔1-6、第一气体采样腔1-8、第一咽喉吸引腔1-7和引流腔1-10。所述第一通气腔1-6、第一气体采样腔1-8、第一咽喉吸引腔1-7和引流腔1-10分别置于喉罩导管内,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1-8的患者端和第一咽喉吸引腔1-7的患者端靠近喉罩导管1-2的患者端。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连通第一气体采样管1-12,所述第一咽喉吸引腔1-7连通第一咽喉吸引管1-13,在第一气体采样管和第一咽喉吸引管一端连接有第三鲁尔接头1-14。所述第三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用于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所述第一咽喉吸引管可作为患者咽喉分泌物的吸引通道,也可作为备用气体采样管。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包括呼吸回路接头3-1、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和第一鲁尔接头3-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包括患者端内接头3-1-6和患者端外接头3-1-7,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包括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设有患者端内通道3-1-1和患者端外通道3-1-2,所述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采用同轴内、外双通道结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内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为位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3-1-3、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和机器端外接头内的机器端外通道3-1-5;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通道3-1-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通道3-1-5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通道3-1-2连接。在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的顶端设有可打开的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所述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中间连接第一鲁尔接头3-3。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气管导管接头2-3或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处,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所述内管组件4包括内管管体4-1和内管接头4-3,在内管管体内设有第三通气腔4-2。所述喉罩组件的第一通气腔内根据临床需要可插入内管组件,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在插入内管组件后,在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内插入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所述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外壁的轴向上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起4-4,所述凸起用于内管管体和喉罩导管内的第一通气腔的定位。
所述连接管5为不等径结构,包括连接管管体5-1和第二鲁尔接头5-2,在临床使用中,所述连接管管体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另一端和麻醉面罩连接,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麻醉诱导;所述连接管一端还可连接普通气管导管的接头,另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经喉罩组件插管治疗。
所述伸缩管组件6包括伸缩管管体6-1、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伸缩管机器端接头6-3。所述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和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所述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所述喉罩接头可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当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可消除机械死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当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患者端到达患者的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
临床实施麻醉诱导时,连接管5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和麻醉面罩,将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麻醉面罩覆盖患者口鼻,呼吸回路接头3-1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将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1-3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喉罩组件的第一气体采样管1-12末端的第三鲁尔接头1-14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时,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支气管封堵器等。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也可经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1-2和喉罩接头插入内管组件4,喉罩接头和内管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可消除机械死腔。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1后,所述喉罩组件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的患者端后,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经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4-1,内管组件4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3-1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喉罩组件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并从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管体4-1后,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喉罩组件的罩体1-1内,和喉罩导管1-2的患者端对齐时,消除机械死腔;内管组件4的患者端可经过声门进入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也可将喉罩接头1-3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在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此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伸缩管机器端接头6-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消除全部机械死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可经过声门进入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喉罩组件的第一气体采样管末端的第三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1后,将喉罩组件的引流腔1-10末端连接患的者食管开口,用于引流患者的胃内容物,可沿引流腔1-10插入胃管。
经喉罩组件1插入普通气管导管时,该气管导管的接头和连接管5的患者端连接,连接管的机器端和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连接,所述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经喉罩组件插入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组件2时,也在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通气腔2-6内同时插入内管组件4,所述气管导管组件2的气管导管接头2-3和内管组件4的内管接头4-3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组件2的第二气体采样管2-9末端的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的气体采样管。
实施例3,请参阅图3-图17a,图19-图19a,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包括喉罩组件1、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内管组件4、连接管5和伸缩管组件6。
所述喉罩组件1包括罩体1-1、喉罩导管1-2、喉罩接头1-3、喉罩充气导管1-4和喉罩充气阀1-5。所述喉罩导管一端连通罩体,另一端连接喉罩接头,所述喉罩充气导管设置在喉罩导管外部,一端连通罩体可为其充气,在喉罩充气导管另一端连接喉罩充气阀。所述喉罩导管内设有六个腔,分别为可用于插入内管管体4-1的第一通气腔1-6、第一气体采样腔1-8、第一咽喉吸引腔1-7、视频原件腔1-9、引流腔1-10和备用预留腔1-11,所述第一通气腔位于喉罩导管中心部位以便于插入内管组件4。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1-8、第一咽喉吸引腔1-7、视频原件腔1-9、引流腔1-10和备用预留腔1-11分别置于喉罩导管内,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1-8的患者端和第一咽喉吸引腔1-7的患者端靠近喉罩导管1-2的患者端。所述第一气体采样腔连通第一气体采样管1-12,所述第一咽喉吸引腔1-7连通第一咽喉吸引管1-13,在第一气体采样管和第一咽喉吸引管一端连接有第三鲁尔接头1-14。所述第三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用于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所述第一咽喉吸引管可作为患者咽喉分泌物的吸引通道,也可作为备用气体采样管。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包括呼吸回路接头3-1、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和第一鲁尔接头3-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包括患者端内接头3-1-6和患者端外接头3-1-7,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包括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设有患者端内通道3-1-1和患者端外通道3-1-2,所述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采用同轴内、外双通道结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内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为位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3-1-3、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和机器端外接头内的机器端外通道3-1-5;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通道3-1-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通道3-1-5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通道3-1-2连接。在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的顶端设有可打开的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所述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中间连接第一鲁尔接头3-3。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气管导管接头2-3或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处,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所述内管组件4包括内管管体4-1和内管接头4-3,在内管管体内设有第三通气腔4-2。所述喉罩组件的第一通气腔内根据临床需要可插入内管组件,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在插入内管组件后,在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内插入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所述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外壁的轴向上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起4-4,所述凸起用于内管管体和喉罩导管内的第一通气腔的定位。
所述连接管5为不等径结构,包括连接管管体5-1和第二鲁尔接头5-2,在临床使用中,所述连接管管体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另一端和麻醉面罩连接,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麻醉诱导;所述连接管一端还可连接普通气管导管的接头,另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经喉罩组件插管治疗。
所述伸缩管组件6包括伸缩管管体6-1、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伸缩管机器端接头6-3。所述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和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所述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所述喉罩接头可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当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可消除机械死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当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患者端到达患者的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
临床实施麻醉诱导时,连接管5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和麻醉面罩,将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麻醉面罩覆盖患者口鼻,呼吸回路接头3-1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将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1-3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喉罩组件的第一气体采样管1-12末端的第三鲁尔接头1-14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时,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支气管封堵器等。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也可经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1-2和喉罩接头插入内管组件4,喉罩接头和内管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可消除机械死腔。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1后,所述喉罩组件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的患者端后,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经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4-1,内管组件4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3-1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喉罩组件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并从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管体4-1后,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喉罩组件的罩体1-1内,和喉罩导管1-2的患者端对齐时,消除机械死腔;内管组件4的患者端可经过声门进入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也可将喉罩接头1-3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在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此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声门上、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患者端对齐。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伸缩管机器端接头6-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消除全部机械死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可经过声门进入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喉罩组件的第一气体采样管末端的第三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后,将喉罩组件的引流腔1-10末端连接患的者食管开口,用于引流患者的胃内容物,可沿引流腔1-10插入胃管。
经喉罩组件1插入普通气管导管时,该气管导管的接头和连接管5的患者端连接,连接管的机器端和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连接,所述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经喉罩组件插入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组件2时,也在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通气腔2-6内同时插入内管组件4,所述气管导管组件2的气管导管接头2-3和内管组件4的内管接头4-3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组件2的第二气体采样管2-9末端的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的气体采样管。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喉罩组件1后,可经喉罩组件的视频原件腔1-9插入视频原件并连接显示器,可用于(1)观察喉罩组件1的罩体1-1的位置、声门的状态和咽喉部分泌物的情况,进而做出相应的处置。(2)内管组件4的患者端向患者的肺部移动时,可在视频监控引导下经过声门进入气管,避免声门气管损伤。(3)经喉罩组件1插入气管导管时,可在视频监控引导下进行,避免声门气管损伤。可通过喉罩组件的备用预留腔1-11清洗喉罩组件的视频原件腔1-9的患者端,保持视频原件腔的患者端的清晰透明。
实施例4,请参阅图3-图8a、图20-图22,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包括气管导管组件2、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内管组件4和连接管5。
所述气管导管组件2包括气囊2-1、气管导管2-2、气管导管接头2-3、气囊充气管2-4和气囊充气阀2-5。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内有四个腔,分别为第二通气腔2-6、第二咽喉吸引腔2-7、气囊充气腔2-12和第二气体采样腔2-8,第二通气腔的内径在管腔各段相等。所述第二气体采样腔2-8的患者端和第二咽喉吸引腔2-7的患者端靠近气管导管2-2的患者端。所述气囊充气腔2-12的机器端连通气囊充气管2-4,气囊充气管2-4连接气囊充气阀2-5。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通气腔位于气管导管中心部位,以便于插入内管组件4。所述第二气体采样腔2-8和第二咽喉吸引腔2-7分别置于气管导管内,所述第二咽喉吸引腔2-7连接第二咽喉吸引管2-10,所述第二气体采样腔2-8连接第二气体采样管2-9,在第二咽喉吸引管和第二气体采样管的机器端连接第四鲁尔接头2-11。所述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用于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所述第二咽喉吸引管2-10可作为患者咽喉分泌物的吸引通道,也可作为备用气体采样管。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包括呼吸回路接头3-1、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和第一鲁尔接头3-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包括患者端内接头3-1-6和患者端外接头3-1-7,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包括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设有患者端内通道3-1-1和患者端外通道3-1-2,所述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采用同轴内、外双通道结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内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为位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3-1-3、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和机器端外接头内的机器端外通道3-1-5;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通道3-1-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通道3-1-5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通道3-1-2连接。在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的顶端设有可打开的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所述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中间连接第一鲁尔接头3-3。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气管导管接头2-3或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处,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所述内管组件4包括内管管体4-1和内管接头4-3,在内管管体内设有第三通气腔4-2。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通气腔2-6内根据临床需要可插入内管组件,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在插入内管组件后,在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内插入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所述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外壁的轴向上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起4-4,所述凸起用于内管管体和气管导管内的第二通气腔的定位。
所述连接管5为不等径结构,包括连接管管体5-1和第二鲁尔接头5-2,在临床使用中,所述连接管管体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另一端和麻醉面罩连接,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麻醉诱导。
临床实施麻醉诱导时,连接管5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和麻醉面罩,将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麻醉面罩覆盖患者口鼻,呼吸回路接头3-1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气管导管组件2后,将气管导管接头2-3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气管导管组件2的第二气体采样管2-9的第四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时,可经呼吸回路接头3-1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支气管封堵器等。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气管导管组件2后,也可经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2-2和气管导管接头2-3插入内管组件4,内管组件4的患者端和气管导管2-2的患者端对齐,气管导管接头和内管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气管导管接头2-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可消除全部机械死腔。气管导管组件2的第二气体采样管2-9末端的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气管导管组件2后,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2-3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的患者端后,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经呼吸回路接头3-1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4-1,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2-3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并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内管管体后,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4的患者端和气管导管2-2的患者端对齐时,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可继续插入并进入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加部分生理死腔。
实施例5,请参阅图3-图8a、图23-图25,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包括气管导管组件2、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内管组件4和连接管5。
所述气管导管组件2包括气囊2-1、气管导管2-2、气管导管接头2-3、气囊充气管2-4和气囊充气阀2-5。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内有四个腔,分别为第二通气腔2-6、第二咽喉吸引腔2-7、气囊充气腔2-12和第二气体采样腔2-8,第二通气腔设计为位于患者声门下一段内径小于患者声门上一段内径的结构。所述第二气体采样腔2-8的患者端和第二咽喉吸引腔2-7的患者端靠近气管导管2-2的患者端。所述气囊充气腔2-12的机器端连通气囊充气管2-4,气囊充气管2-4连接气囊充气阀2-5。所述第二通气腔位于气管导管中心部位,以便于插入内管组件4。所述第二气体采样腔2-8和第二咽喉吸引腔2-7分别置于气管导管内,所述第二咽喉吸引腔2-7连接第二咽喉吸引管2-10,所述第二气体采样腔2-8连接第二气体采样管2-9,在第二咽喉吸引管和第二气体采样管的患者连接第四鲁尔接头2-11。所述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用于分析患者吸入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所述第二咽喉吸引管2-10可作为患者咽喉分泌物的吸引通道,也可作为备用气体采样管。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包括呼吸回路接头3-1、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和第一鲁尔接头3-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包括患者端内接头3-1-6和患者端外接头3-1-7,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包括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设有患者端内通道3-1-1和患者端外通道3-1-2,所述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采用同轴内、外双通道结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内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为位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3-1-3、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内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和机器端外接头内的机器端外通道3-1-5;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通道3-1-1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通道3-1-5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通道3-1-2连接。在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的顶端设有可打开的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所述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中间连接第一鲁尔接头3-3。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喉罩接头1-3、气管导管接头2-3或伸缩管患者端接头6-2,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处,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所述内管组件4包括内管管体4-1和内管接头4-3,在内管管体内设有第三通气腔4-2。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通气腔内根据临床需要可插入内管组件,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也可在插入内管组件后,在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内插入密闭式吸痰管或支气管封堵器等。所述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外壁的轴向上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凸起4-4,所述凸起用于内管管体和气管导管内的第二通气腔的定位。
所述连接管5为不等径结构,包括连接管管体5-1和第二鲁尔接头5-2,在临床使用中,所述连接管管体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另一端和麻醉面罩连接,连接管的第二鲁尔接头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以便用于麻醉诱导。
临床实施麻醉诱导时,连接管5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和麻醉面罩,将连接管5的第二鲁尔接头5-2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麻醉面罩覆盖患者口鼻,呼吸回路接头3-1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气管导管组件2后,将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2-3连接呼吸回路接头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气管导管组件2的第二气体采样管2-9的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所述呼吸回路接头3-1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时,可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密闭式吸痰管,支气管封堵器等。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气管导管组件2后,也可经气管导管组件2的气管导管2-2和气管导管接头2-3插入内管组件4,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气管导管内径较大部分的患者端,气管导管接头和内管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接头3-1-7连接气管导管接头2-3,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接头3-1-6连接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也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和机器端外接头3-1-10连接呼吸管路,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可消除部分机械死腔。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气体采样管末端的第四鲁尔接头2-11连接监护仪气体采样管,分析患者吸入或呼出气体的成分及浓度。
麻醉维持时,患者插入气管导管组件2后,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2-3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3的患者端后,取下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3-2并放置于机器端第一内接头3-1-8。经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3-1-9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4-1,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2-3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3-1的患者端,并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通道3-1-4插入内管管体后,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4-3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3-1-10分别连接呼吸管路的患者端,呼吸管路的机器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气管导管内径较大部分的患者端时,消除部分机械死腔。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接头或喉罩导管和喉罩接头的内径大于现有产品,当患者自主呼吸潮气量大时,人工气道阻力小于现有产品。本实用新型可经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接头或喉罩导管和喉罩接头插入内管组件,这样可减小甚至消除机械死腔。插入内管组件后,所述内管组件的第三通气腔和气管导管组件的第二通气腔,内管组件的第三通气腔和喉罩组件的第一通气腔分别形成吸气腔和呼气腔,且可以互换,可根据临床需要确定哪个腔为吸气腔,哪个腔为呼气腔。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距离肺泡更近且不受死腔气的干扰,采样分析更加灵敏和准确。所述喉罩接头可连接伸缩管组件患者端,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可经喉罩组件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可消除机械死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伸缩管组件缩短到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到达患者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包括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所述喉罩组件包括罩体、喉罩导管、喉罩接头、喉罩充气导管、喉罩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接头、气囊充气管、气囊充气阀;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管理系统还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组件、伸缩管组件、连接管和内管组件;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组件包括呼吸回路接头、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和第一鲁尔接头;
所述伸缩管组件包括伸缩管患者端接头、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伸缩管管体;
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管管体和内管接头;
所述喉罩导管内至少设有三个腔,分别为第一通气腔、第一气体采样腔和第一咽喉吸引腔;
所述气管导管内设有四个腔,分别为第二通气腔、第二咽喉吸引腔、第二气体采样腔和气囊充气腔,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径在管腔各段相等或设计为位于患者声门下一段内径小于患者声门上一段内径的结构;
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喉罩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气管导管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喉罩接头和内管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气管导管接头和内管接头,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一端连接伸缩管组件的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内管接头;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另一端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回路接头包括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包括患者端内接头和患者端外接头,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包括机器端第一内接头、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设有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所述患者端内通道和患者端外通道采用同轴内、外双通道结构;所述呼吸回路接头机器端内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为机器端第一内通道、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机器端外通道;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通道、机器端第二内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内通道连接,所述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通道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外通道连接;在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顶端设有可打开的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所述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中间连接第一鲁尔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内设有四个腔,分别为第一通气腔、第一气体采样腔、引流腔和第一咽喉吸引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导管内设有六个腔,分别为第一通气腔、第一气体采样腔、引流腔、视频原件腔、第一咽喉吸引腔和备用预留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不等径结构,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呼吸回路接头,另一端和麻醉面罩连接,以便于连接管在麻醉诱导中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管管体和与内管管体连接的内管接头,所述内管管体外壁上设制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内管管体和喉罩导管的第一通气腔或内管管体和气管导管的第二通气腔之间的定位;所述喉罩组件或气管导管组件经患者口腔插入后,通过喉罩导管、喉罩接头或通过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接头插入内管组件,所述内管接头和喉罩接头或内管接头和气管导管接头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或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分别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组件包括伸缩管管体,所述伸缩管管体一端连接有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另一端连接有伸缩管机器端接头,所述伸缩管患者端接头和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所述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连接;所述喉罩组件经患者口腔插入后,所述喉罩接头连接伸缩管患者端接头,通过喉罩导管、喉罩接头和伸缩管组件插入内管组件;所述伸缩管组件伸长到完全打开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患者的声门上,用于消除机械死腔,避免患者吸入自己呼出的废气;随着伸缩管组件逐渐缩短,所述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向患者肺部移动,经过患者的声门进入患者的气管;所述伸缩管组件缩短至原始状态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到达患者的气管内,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内管接头和伸缩管机器端接头共同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或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和机器端外接头分别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或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可分别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此时呼吸回路接头顶端盖放置于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一内接头上;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使内管组件的内管接头和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外接头分别通过呼吸管路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所述喉罩组件的喉罩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喉罩组件的罩体内,和喉罩导管的患者端对齐时,即可消除机械死腔;此时内管组件的患者端经过患者声门进入患者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所述内径为等径结构的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和气管导管的患者端对齐时,消除机械死腔;所述内管组件的患者端继续插入并进入患者气管,进而消除全部机械死腔和部分生理死腔;所述内径为不等径结构的气管导管组件的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呼吸回路接头的患者端,并通过呼吸回路接头的机器端第二内接头插入内管组件的内管管体,随着内管管体逐渐插入,所述气道管理系统内的机械死腔逐渐减小,当内管组件的患者端位于不等径结构气管导管大内径部分的患者端时,即可消除部分机械死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罩导管内的第一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和第一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靠近喉罩导管的患者端,所述气管导管内的第二气体采样腔的患者端和第二咽喉吸引腔的患者端靠近气管导管的患者端;所述喉罩导管内的第一气体采样腔和喉罩导管内的第一咽喉吸引腔固定搭配使用;
所述气管导管内的第二气体采样腔和气管导管内的第二咽喉吸引腔固定搭配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4774.4U CN220477913U (zh) | 2022-11-15 | 2022-11-15 |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4774.4U CN220477913U (zh) | 2022-11-15 | 2022-11-15 |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77913U true CN220477913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2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94774.4U Active CN220477913U (zh) | 2022-11-15 | 2022-11-15 |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77913U (zh) |
-
2022
- 2022-11-15 CN CN202223094774.4U patent/CN2204779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10462B (zh) | 单腔双囊支气管插管 | |
WO2024103984A1 (zh) |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 |
CN215537524U (zh) | 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 | |
US1147859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flow oxygen therapy | |
US20130092171A1 (en) | Multi-lumen tracheal tube wi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 |
CN112642037A (zh) | 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 |
CN106880897A (zh) | 一种麻醉导管 | |
CN107802934A (zh) | 零死腔插管型喉罩呼吸系统 | |
CN220477913U (zh) |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 |
CN208436195U (zh) | 一种急救双腔双套囊喉通气管 | |
CN113694333B (zh) |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 |
CN212817556U (zh) | 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 |
CN210963450U (zh) | 一种能用于监测气囊上方二氧化碳浓度的气管导管 | |
CN107823767A (zh) | 零死腔经典型喉罩呼吸系统 | |
CN109701130A (zh) | 一种急救双腔双套囊喉通气管 | |
CN208877604U (zh) | 双通道接头气管导管呼吸系统 | |
CN207186901U (zh) | 一种麻醉导管 | |
CN208959124U (zh) | 多功能气管导管接头装置 | |
CN209019677U (zh) | 零死腔引流型喉罩呼吸系统 | |
CN208756727U (zh) | 零死腔复合型喉罩呼吸系统 | |
CN208678101U (zh) | 零死腔经典型喉罩呼吸系统 | |
CN215275220U (zh) | 一种人工气道雾化器 | |
CN205434623U (zh) | 一种带多腔抽液的气管插管 | |
CN215653243U (zh) | 一种气管插管套件 | |
CN103405841A (zh) | 一种可实现食道封堵和气管插管导引的口咽通气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