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6845U -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6845U
CN220476845U CN202321804746.9U CN202321804746U CN220476845U CN 220476845 U CN220476845 U CN 220476845U CN 202321804746 U CN202321804746 U CN 202321804746U CN 220476845 U CN220476845 U CN 220476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rotating rod
conveyor
steaming
convey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47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祥妹
许忠良
黄健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ning Hengche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ning Hengche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ning Hengche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ning Hengche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47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6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6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6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属于食材加工领域,包括一支撑架与一热泵烘干箱,所述支撑架有一第一垂直部与第二垂直部,所述第一垂直部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所述第一垂直部与所述第二垂直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蒸煮锅;所述热泵烘干机一侧开有一输入槽与输出槽。本实用新型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通过设置转动杆、旋转杆与支撑架水平部的距离,从而对蒸煮锅的翻转进行限制,方便了对处理好的物料的取出,减少了人工与时间的损耗;通过翻转蒸煮锅把物料倒到运输传送带,配合运输传送带通过输入槽将物料运送到热泵烘干箱进行烘干操作,最后把物料传送给输出传送带,提升了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
为了方便竹笋的储存及使用,便有了笋干的出现;在现有的技术中,竹笋加工厂通常将新鲜竹笋进行挑选、清洗、蒸煮、烘干、冷却、包装等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需要单独的设备进行操作,导致整个过程十分繁琐且设备成本也较大,不仅耗时,而且耗费人力,影响竹笋的加工生产效率。为此提出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具有方便蒸煮及烘干,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包括一支撑架与一热泵烘干箱,所述支撑架有一水平部,所述支撑架有一第一垂直部与第二垂直部,所述第一垂直部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安装有一转盘,所述第二垂直部一侧转动连接有一旋转杆,所述第一垂直部与所述第二垂直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蒸煮锅;所述热泵烘干箱内部设有一空腔,所述热泵烘干箱内部均匀分布且转动连接有一第一烘干传送带、第二烘干传送带、第三烘干传送带与第四烘干传送带,所述空腔中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风机,所述热泵烘干机一侧开有一输入槽与输出槽,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一端转动连接有一运输传送带,靠近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的一端设有一输出传送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焊接在所述蒸煮锅两端,所述转动杆、所述旋转杆两者与所述支撑架保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旋转杆在一个水平面上与所述蒸煮锅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所述第二烘干传送带、所述第三烘干传送带与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在所述热泵烘干箱内垂直方向错位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输传送带、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所述第二烘干传送带、所述第三烘干传送带、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均为网带式传送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输传送带水平部分与所述支撑架水平部分保持水平方向的平行。所述运输传送带上升部分贯穿所述输入槽与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保持滑动连接,所述输出传送带通过所述输出槽与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相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旋转杆对于所述支撑架水平部的距离等于所述蒸煮锅外壁的半径。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通过驱动转盘转动与其焊接在一起的转动杆,配合焊接在转动杆另一端及旋转杆一端的蒸煮锅,带动转动连接在第二垂直部的旋转杆,使蒸煮锅保持稳定翻转,然后通过设置转动杆、旋转杆与支撑架水平部的距离,从而对蒸煮锅的翻转进行限制,方便了对处理好的物料的取出,减少了人工与时间的损耗;通过驱动电机使运输传送带、输出传送带及热泵烘干箱工作,通过翻转蒸煮锅把物料倒到运输传送带,配合运输传送带通过输入槽与第一烘干传送带滑动连接,将物料运送到热泵烘干箱进行烘干操作,最后通过第四烘干传送带运动的惯性,把物料传送给输出传送带,提升了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支撑架;2、热泵烘干箱;3、空腔;4、转动杆;5、旋转杆;6、转盘;7、蒸煮锅;8、运输传送带;9、第一烘干传送带;10、第二烘干传送带;11、第三烘干传送带;12、第四烘干传送带;13、输出传送带;14、风机;15、输入槽;16、输出槽;17、第一垂直部;18、第二垂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由图1-3给出,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包括一支撑架1与一热泵烘干箱2,支撑架1有一水平部,支撑架1有一第一垂直部17与第二垂直部18,第一垂直部17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4,转动杆4一端固定安装有一转盘6,第二垂直部18一侧转动连接有一旋转杆5,第一垂直部17与第二垂直部18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蒸煮锅7;热泵烘干箱2内部设有一空腔3,热泵烘干箱3内部均匀分布且转动连接有一第一烘干传送带9、第二烘干传送带10、第三烘干传送带11与第四烘干传送带12,空腔3中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风机14,热泵烘干机2一侧开有一输入槽15与输出槽16,第一烘干传送带9一端转动连接有一运输传送带8,靠近第四烘干传送带12的一端设有一输出传送带13。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转盘6转动与其焊接在一起的转动杆4,配合焊接在转动杆4另一端及旋转杆5一端的蒸煮锅7,带动转动连接在第二垂直部18的旋转杆5,使蒸煮锅7保持稳定翻转,然后通过设置转动杆4、旋转杆5与支撑架1水平部的距离,从而对蒸煮锅7的翻转进行限制,方便了对处理好的物料的取出,减少了人工与时间的损耗;通过驱动电机使运输传送带8、输出传送带13及热泵烘干箱2工作,通过翻转蒸煮锅7把物料倒到运输传送带8,配合运输传送带8通过输入槽15与第一烘干传送带9滑动连接,将物料运送到热泵烘干箱2进行烘干操作,最后通过第四烘干传送带12运动的惯性,把物料传送给输出传送带13,提升了烘干效率。
具体的,参照图1-3,转动杆4与旋转杆5固定连接焊接在蒸煮锅7两端,转动杆4、旋转杆5两者与支撑架1保持转动连接,转动杆4与旋转杆5在一个水平面上与蒸煮锅7焊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动杆4与旋转杆5在一水平面使蒸煮锅7保持稳定并翻转顺畅。
具体的,参照图1-3,第一烘干传送带9、第二烘干传送带10、第三烘干传送带11与第四烘干传送带12在热泵烘干箱2内垂直方向错位分布。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热泵烘干箱2内传送带位置,物料进入到箱体内后,第一烘干传送带9把物料运送给第二烘干传送带10,第二烘干传送带10运送给第三烘干传送带11,第三烘干传送带11运送给第四烘干传送带12,最后在运送给输出传送带13,使其自动布料,并使物料自动翻滚、受热均匀,空腔3内设置的风机14,方便分层送风,加快烘干效率。
具体的,参照图1-3,运输传送带8、第一烘干传送带9、第二烘干传送带10、第三烘干传送带11、第四烘干传送带12与输出传送带13均为网带式传送带。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网带式传送带,使物料在运输的过程中方便沥水并在烘干工作时增加受热面积,加快烘干效率。
具体的,参照图1-3,运输传送带8水平部分与支撑架1水平部分保持水平方向的平行。运输传送带8上升部分贯穿输入槽15与第一烘干传送带9保持滑动连接,输出传送带13通过输出槽16与第四烘干传送带12相邻。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运输传送带8与支撑架1保持水平平行,使在翻转蒸煮锅7的时候,物料可以准确倒入在运输传送带8表面,并通过运输传送带8与第一烘干传送带9滑动连接,使其进行自动上料、布料。
具体的,参照图1-3,转动杆4与旋转杆5对于支撑架1水平部的距离等于蒸煮锅7外壁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旋转杆5、转动杆4与支撑架1之间的距离,防止蒸煮锅7在翻转时翻转过度对结构造成伤害。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作业人员通过驱动转盘6转动与其焊接在一起的转动杆4,配合焊接在转动杆4另一端及旋转杆5一端的蒸煮锅7,带动转动连接在第二垂直部18的旋转杆5,使蒸煮锅7保持稳定翻转,然后通过设置转动杆4、旋转杆5在一水平面,并与支撑架1水平部的距离为蒸煮锅7外壁的半径,从而对蒸煮锅7的翻转进行限制,方便了对蒸煮后的竹笋取出,减少了人工与时间的损耗;通过驱动电机使运输传送带8、输出传送带13及热泵烘干箱2工作,通过翻转蒸煮锅7把物料倒到运输传送带8,配合运输传送带8通过输入槽15与第一烘干传送带9滑动连接,将物料运送到热泵烘干箱2进行烘干操作,最后通过第四烘干传送带12运动的惯性,把物料传送给输出传送带13,提升了烘干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架(1)与一热泵烘干箱(2),所述支撑架(1)有一水平部,所述支撑架(1)有一第一垂直部(17)与第二垂直部(18),所述第一垂直部(17)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一端固定安装有一转盘(6),所述第二垂直部(18)一侧转动连接有一旋转杆(5),所述第一垂直部(17)与所述第二垂直部(18)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蒸煮锅(7);所述热泵烘干箱(2)内部设有一空腔(3),所述热泵烘干箱(2)内部均匀分布且转动连接有一第一烘干传送带(9)、第二烘干传送带(10)、第三烘干传送带(11)与第四烘干传送带(12),所述空腔(3)中部与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风机(14),所述热泵烘干箱(2)一侧开有一输入槽(15)与输出槽(16),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9)一端转动连接有一运输传送带(8),靠近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12)的一端设有一输出传送带(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与所述旋转杆(5)固定连接焊接在所述蒸煮锅(7)两端,所述转动杆(4)、所述旋转杆(5)两者与所述支撑架(1)保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与所述旋转杆(5)在一个水平面上与所述蒸煮锅(7)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9)、所述第二烘干传送带(10)、所述第三烘干传送带(11)与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12)在所述热泵烘干箱(2)内垂直方向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传送带(8)、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9)、所述第二烘干传送带(10)、所述第三烘干传送带(11)、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12)与所述输出传送带(13)均为网带式传送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传送带(8)水平部分与所述支撑架(1)水平部分保持水平方向的平行,所述运输传送带(8)上升部分贯穿所述输入槽(15)与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9)保持滑动连接,所述输出传送带(13)通过所述输出槽(16)与所述第四烘干传送带(12)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与所述旋转杆(5)对于所述支撑架(1)水平部的距离等于所述蒸煮锅(7)外壁的半径。
CN202321804746.9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Active CN220476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4746.9U CN220476845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4746.9U CN220476845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6845U true CN220476845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4746.9U Active CN220476845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6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7506U (zh) 全自动连续式蔬菜烘干机
CN105962201A (zh) 红薯粉丝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108895818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烘干装置
KR101235875B1 (ko) 배추김치 양념 속 넣기 기계장치
CN220476845U (zh)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CN106418338B (zh) 一种快速制备干南瓜的方法
CN210470957U (zh) 一种鲜香菇自动清洗装置
CN104351929A (zh) 用于蔬果烘干的翻转式干燥机
CN216493278U (zh) 一种米粉复蒸装置
CN112790409B (zh) 一种用于脱水蔬菜加工的脱水干燥组件
CN110360828A (zh) 一种食品风干装置
CN211379515U (zh) 一种荷叶茶杀青装置
CN211953621U (zh) 一种烘干效果好的农业烘干设备
CN208398565U (zh) 一种鱼干片生产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08419520U (zh) 一种食品风干装置
CN218942174U (zh) 一种大蒜片生产设备
CN204245030U (zh) 翻转式蔬果烘干机
CN219578245U (zh) 一种香菇烘干设备
CN220694359U (zh) 一种笋干干燥杀菌装置
CN220338965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新鲜茶叶脱水装置
CN213719852U (zh) 一种干果杀菌装置
CN220362729U (zh) 一种节能编织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8337642U (zh) 一种高效率的茶叶烘干机
CN220670097U (zh) 一种桂花茶烘干设备
CN207803342U (zh) 一种果蔬粉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