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9008U -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9008U
CN220469008U CN202321915508.5U CN202321915508U CN220469008U CN 220469008 U CN220469008 U CN 220469008U CN 202321915508 U CN202321915508 U CN 202321915508U CN 220469008 U CN220469008 U CN 220469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oove
water outlet
accommodating groov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55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潘龙江
余开石
刘华然
季和君
邓小清
刘启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155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9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9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9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内芯,所述出水内芯一体成型并具有延伸方向;所述出水内芯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过水道、冷进水口、热进水口、热进水道和四个出水口;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分别开口于出水内芯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壁设有四个分水孔;各所述分水孔连通各所述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过水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冷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热进水口设于所述出水内芯的侧壁上;所述热进水道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和所述热进水口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出水装置广泛的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出水装置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出现了各种多功能出水装置。
但是,现有的出水装置出水功能较少,最多只有三个出水口,因此只能实现三个功能的出水,为实现四功能出水,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其中一个出水口安装一个具有两个出水端的出水座,以实现出水装置的四功能出水。出水座的进水端与该出水口连通,并在出水座内安装分水阀芯,用于切换出水座中进水端与两出水端的连通关系。
但是,这种方式增加了额外的零部件,不仅使得装配更加繁琐,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四功能出水的出水内芯以及具有该出水内芯的出水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及其相关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不限于下述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涉及一种出水内芯,所述出水内芯一体成型并具有延伸方向;所述出水内芯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过水道、冷进水口、热进水口、热进水道和四个出水口;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分别开口于所述出水内芯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壁设有四个分水孔;各所述分水孔连通各所述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过水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冷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热进水口设于所述出水内芯的侧壁上;所述热进水道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和所述热进水口连通。
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是第一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过水道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过水道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另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和侧壁。
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是第一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还设有四个出水道;各所述分水孔分别通过各所述出水道与对应的出水口连通;各所述分水孔、所述出水道均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是第一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冷进水口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出水内芯的外壁。
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技术方案,是第四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布设的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较所述第二槽更远离所述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一槽开口于所述出水内芯的端面;所述第二槽开口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热进水道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冷进水口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槽的侧壁;所述过水道开口于所述第二槽的槽底和侧槽壁。
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技术方案,是第三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出水口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出水口和开口向下的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四出水口的各出水道的长度不相同。
第七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其包括调温阀、分水阀、阀座和上述第一至第六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出水内芯;所述分水阀装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与所述过水道连通;所述分水阀用于切换各所述分水孔与各所述出水口的连通关系;所述阀座和所述调温阀装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阀座和所述调温阀沿所述延伸方向布设;所述调温阀较所述阀座更靠近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开口;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冷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过水槽、与所述热进水道连通的第二过水孔和与所述过水道连通的第三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槽、第二过水孔和第三过水孔分别与所述调温阀的冷水端、热水端和混合出水口连通。
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七技术方案,是第七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出水内芯为第五技术方案的出水内芯;所述调温阀的冷水端、热水端和混合出水孔均设置在其背离操作端一端的端面上;所述阀座装设于所述第一槽内并伸入所述第二槽内,且所述阀座设有顶抵所述第一槽的槽底的限位面;所述阀座与所述第一槽的侧壁密封配合,并在所述限位面顶抵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时使所述冷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水槽;所述阀座伸入所述第二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槽的侧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三过水孔通过所述第二槽与所述过水道连通。
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七技术方案,是第七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各所述出水口分别连接顶喷花洒、手持花洒、起泡器和喷枪。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由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从而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在第一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出水内芯一体成型,用于出水装置时安装方便。出水内芯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分别用于安装调温阀和分水阀,实现温度调节和分水功能。冷进水口、热进水口和热进水道使得第一容置槽内的调温阀能够与外界的冷水源和热水源连通。过水道连通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于将调温阀的混合水输送至分水阀。通过分水阀将切换四个出水口的出水状态实现多功能出水。本实施例的热进水道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容置槽连通,热进水道为直水道在一体成型的过程中便于抽芯,不需要在出水阀芯上开设多余的抽芯口,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并且,并不需要通过安装其他零部件即可实现四出水功能,拆装方便。
在第二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过水道沿延伸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开口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其为直水道,在一体成型的过程中便于抽芯,不需要在出水阀芯上开设多余的抽芯口,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过水道开口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和侧壁,可以增加过水道的过水量并节约空间以便设置其他水道。
在第三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各出水道连通各分水孔和各出水口,且各出水道、各分水孔均沿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容置槽连通,均为直水道在一体成型的过程中便于抽芯,不需要在出水阀芯上开设多余的抽芯口,结构简单,生产方便。
在第四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冷进水口开设于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好加工。
在第五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容置槽要安装调温阀,因此要冷水、热水和混合水都要在第一容置槽内流动,设置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一槽用于给调温阀进冷水和热水,第二槽用于过混合水,防止混合水与冷水或热水窜水;过水道开口于所述第二槽的槽底和侧槽壁,可以增加过水道的过水量并节约空间以便设置其他水道。
在第六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设置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出水口,匹配不同的出水功能。连通第二、第三和第四出水口的各出水道的长度不相同,使得第二、第三和第四出水口能够相互交错设置,布局更加合理。
在第七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出水装置包括上述的出水内芯,因此具有上述出水内芯的所有有益效果。调温阀和分水阀分别安装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实现调温功能和分水功能。由于出水内芯冷进水口设在第一容置槽的内壁,热进水口设在第一容置槽的朝向开口的腔壁上,而调温阀的冷水和热水要么是从侧面进水,要么是从端部进水,因此配置阀座能够变换水路的流向以与调温阀的进水方式适配。
在第八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阀座的限位面顶抵第一槽的槽底时,安装到位以确保第一过水槽与冷进水口对应。
在第九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出水口分别连接顶喷花洒、手持花洒、起泡器和喷枪,实现不同功能的出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出水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出水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出水装置第二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D-D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E-E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出水内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出水内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C-C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阀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阀座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B-B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出水内芯1;第一容置槽11;第一槽111;第二槽112;第二容置槽12;过水道13;冷进水口14;热进水口15;热进水道16;出水口17;分水孔18;出水道19;调温阀2;分水阀3;阀座4;第一过水槽41;第二过水孔42;第三过水孔43;第四过水孔44;第一部45;第二部46;限位面47;左右方向D1;上下方向D2;前后方向D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如图1和2所示,出水装置包括调温阀2、分水阀3、阀座4和出水内芯1。
如图1和2所示,出水内芯1一体成型并具有延伸方向,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即图5中所示的D1方向。如图6-8所示,出水内芯1设有第一容置槽11、第二容置槽12、过水道13、冷进水口14、热进水口15、热进水道16、四个出水口17、四个分水孔18和四个出水道19。
如图8所示,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分别开口于出水内芯1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
如图8所示,第一容置槽11包括沿延伸方向布设的第一槽111和第二槽112;其中第一槽111开口于出水内芯1的端面,且第一槽111较第二槽112更远离第二容置槽12;第二槽112开口于第一槽111的槽底;
如图6所示,第二容置槽12的槽壁设有四个分水孔18,具体的,各分水孔18均沿延伸方向延伸,并均设于第二容置槽12的槽底,各分水孔18用于连通各出水口17和第二容置槽12。如图4所示,出水道19也沿延伸方向延伸,出水道19的数量与出水口17、分水孔18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分水孔18、出水道19和出水口17依次连通。如图4所示,四个出水口17均沿垂直于延伸方向的上下方向延伸,具体的,出水口17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出水口和开口向下的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连通第二、第三和第四出水口的各出水道19的长度不相同,从而使得出水口17设于不同位置,能够相互交错设置,布局更加合理,上下方向为图4中所示的D2方向。在实际使用时,各所述出水口17可以分别连接顶喷花洒、手持花洒、起泡器和喷枪,以满足日常的多功能需求,其中第一出水口17连接顶喷,第二、第三和第四出水口分别连接手持花洒、喷枪和起泡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第三和第四出水口沿延伸方向,从右至左布设。应当理解,各出水口17的开口方向、设置的位置、排布的方式和各出水口17连接的出水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过水道13用于连通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过水道13沿延伸方向延伸,过水道13一端开口于第二容置槽12的槽底,另一端开口于第一容置槽11的槽底和侧壁,并位于出水内芯1的前侧,前后为图8中所示的方向D3。具体的,过水道13开口于第二槽112的槽底和侧槽壁,可以增加过水道13的过水量并节约空间以便设置其他水道。
如图8所示,冷进水口14连通第一容置槽11,冷进水口14一端开口于第一容置槽11的侧壁,另一端开口于出水内芯的外壁。冷进水口14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出水内芯1的后侧。具体的,冷进水口14一端开口于第一槽111的侧壁。
如图8所示,热进水口15设于出水内芯1的侧壁上,热进水口15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出水内芯1的后侧,其相比冷进水口14更靠近第二容置槽12。
如图8所示,热进水道16沿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容置槽11的槽底和热进水口15连通。具体的,热进水道16一端开口于第一槽111的槽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中出水内芯1一体成型,用于出水装置时安装方便。本实施例的热进水道16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容置槽11连通,过水道13沿延伸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开口于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的槽底,各出水道19、各分水孔18均沿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容置槽12连通;热进水道16、过水道13、出水口17、分水孔18为直水道在一体成型的过程中便于抽芯,从左右两侧抽芯即可实现上述直水道的成型,不需要在出水阀芯上开设多余的抽芯口,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冷进水口14、热进水口15在前后方向进行抽芯,出水口17在上下方向进行抽芯均不需要在出水阀芯上开设多余的抽芯口即可完成抽芯并成型。并且,不需要通过安装其他零部件即可实现四出水功能,拆装方便。
如图3和图8所示,分水阀3装设于第二容置槽12内,并与过水道13连通;分水阀3用于切换各分水孔18与各出水口17的连通关系。
如图3和图8所示,调温阀2装设于第一容置槽11内,调温阀2具有冷水端、热水端和混合出水口17,冷水端、热水端和混合出水孔均设置在其背离操作端一端的端面上;
如图3和图8所示,阀座4装设于第一容置槽11内,阀座4和调温阀2沿延伸方向布设,调温阀2较阀座4更靠近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阀座4设有第一过水槽41、第二过水孔42、第三过水孔43、第四过水孔44。
具体的,如图9-12所示,阀座4装设于第一槽111内并伸入第二槽112内,阀座4包括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第一部45装设于第一槽111内,并设有限位面47、第一过水槽41、第二过水孔42和第四过水孔44,第一过水槽41与冷进水口14连通,第一过水槽41呈环状,且第一过水槽41的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密封圈以使阀座4与第一槽111的侧壁密封配合,防止冷进水口14进入的水从第一过水槽41流出。第四过水孔44沿延伸方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过水槽41的槽壁连通,另一端开口于阀座4的端面,以适于与调温阀2的冷水端连通。限位面47适于顶抵第一槽111的槽底。
如图11所示,第二过水孔42沿延伸方向贯通第一部45,其一端与热进水道16连通,另一端与调温阀2的热水端连通。
如图9所示,第二部46适于伸入第二槽112内,且与第二槽112的槽底间存在间隙,第二部46的外壁上装设有密封圈以与第二槽112的侧壁密封配合。
如图11所示,第三过水孔43沿延伸方向贯通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其一端通过第二槽112与过水道13连通,另一端与调温阀2的混合出水口17连通。
如图5所示,当限位面47顶抵第一槽111的槽底时,冷进水口14连通第一过水槽41,第二部46伸入第二槽112内,完成阀座4的安装。
出水内芯1的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分别用于安装调温阀2和分水阀3,实现温度调节和分水功能;调温阀2和分水阀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冷进水口14、热进水口15和热进水道16使得第一容置槽11内的调温阀2能够与外界的冷水源和热水源连通。过水道13连通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用于将调温阀2的混合水输送至分水阀3。通过分水阀3将切换四个出水口17的出水状态实现多功能出水。配置阀座4能够变换水路的流向以与调温阀2的进水方式适配。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出水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内芯(1)一体成型并具有延伸方向;
所述出水内芯(1)设有第一容置槽(11)、第二容置槽(12)、过水道(13)、冷进水口(14)、热进水口(15)、热进水道(16)和四个出水口(17);
所述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12)分别开口于所述出水内芯(1)延伸方向的两端端面;所述第二容置槽(12)的槽壁设有四个分水孔(18);各所述分水孔(18)连通各所述出水口(17)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2);
所述过水道(13)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11)和所述第二容置槽(12);所述冷进水口(14)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11);所述热进水口(15)设于所述出水内芯(1)的侧壁上;
所述热进水道(16)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槽底和所述热进水口(15)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道(13)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过水道(13)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二容置槽(12)的槽底,另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槽底和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内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四个出水道(19);
各所述分水孔(18)分别通过各所述出水道(19)与对应的出水口(17)连通;
各所述分水孔(18)、所述出水道(19)均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进水口(14)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侧壁,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出水内芯的外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布设的第一槽(111)和第二槽(112);
所述第一槽(111)较所述第二槽(112)更远离所述第二容置槽(12),且所述第一槽(111)开口于所述出水内芯(1)的端面;所述第二槽(112)开口于所述第一槽(111)的槽底;所述热进水道(16)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槽(111)的槽底,所述冷进水口(14)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槽(111)的侧壁;所述过水道(13)开口于所述第二槽(112)的槽底和侧槽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7)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出水口(17)和开口向下的第二出水口(17)、第三出水口(17)和第四出水口(17);
连通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四出水口(17)的各出水道(19)的长度不相同。
7.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温阀(2)、分水阀(3)、阀座(4)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出水内芯(1);
所述分水阀(3)装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12)内,并与所述过水道(13)连通;所述分水阀(3)用于切换各所述分水孔(18)与各所述出水口(17)的连通关系;
所述阀座(4)和所述调温阀(2)装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内,所述阀座(4)和所述调温阀(2)沿所述延伸方向布设;所述调温阀(2)较所述阀座(4)更靠近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开口;
所述阀座(4)上设有与所述冷进水口(14)连通的第一过水槽(41)、与所述热进水道(16)连通的第二过水孔(42)和与所述过水道(13)连通的第三过水孔(43);所述第一过水槽(41)、第二过水孔(42)和第三过水孔(43)分别与所述调温阀(2)的冷水端、热水端和混合出水口(17)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内芯(1)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出水内芯(1);
所述调温阀(2)的冷水端、热水端和混合出水孔均设置在其背离操作端一端的端面上;
所述阀座(4)装设于所述第一槽(111)内并伸入所述第二槽(112)内,且所述阀座(4)设有顶抵所述第一槽(111)的槽底的限位面(47);
所述阀座(4)与所述第一槽(111)的侧壁密封配合,并在所述限位面(47)顶抵所述第一槽(111)的槽底时使所述冷进水口(14)连通所述第一过水槽(41);所述阀座(4)伸入所述第二槽(112)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槽(112)的侧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三过水孔(43)通过所述第二槽(112)与所述过水道(13)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出水口(17)分别连接顶喷花洒、手持花洒、起泡器和喷枪。
CN202321915508.5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Active CN220469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5508.5U CN22046900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5508.5U CN22046900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9008U true CN220469008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6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5508.5U Active CN220469008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90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69008U (zh) 一种出水内芯和出水装置
CN213271140U (zh) 一种过水组件和淋浴龙头
CN112392989B (zh) 淋浴主体及淋浴设备
CN111457118A (zh) 一种调温阀芯及淋浴器
KR101955859B1 (ko) 조립식 샤워수전
CN208058034U (zh) 一种新型淋浴龙头
CN212407615U (zh) 一种调温阀芯及淋浴器
CN211649146U (zh) 一种分体式入墙龙头开关结构
CN211288862U (zh) 一种淋浴龙头结构
CN215568116U (zh) 一种龙头本体和龙头
CN209385881U (zh) 二进六出的水路集成反馈分流器
CN210600270U (zh) 淋浴主体及淋浴设备
CN110513506B (zh) 淋浴龙头阀体、淋浴龙头主体与淋浴设备
CN210621850U (zh) 一种用于马桶的水阀结构
CN218954110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10600271U (zh) 淋浴主体及淋浴设备
CN217951315U (zh) 一种淋浴龙头
CN218480203U (zh) 一种淋浴龙头
CN211175535U (zh) 水龙头阀芯的阀壳结构
CN219866419U (zh) 淋浴控制装置
CN210013282U (zh) 一种恒温淋浴水龙头
CN218480202U (zh) 一种多出水龙头控制器及淋浴龙头
CN218000517U (zh) 一种过水件及淋浴器
CN214789201U (zh) 一种适配预埋盒组的明装阀体及明装过水阀
KR200336870Y1 (ko) 이중토출구를 갖는 급수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