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8762U -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8762U
CN220458762U CN202320860191.3U CN202320860191U CN220458762U CN 220458762 U CN220458762 U CN 220458762U CN 202320860191 U CN202320860191 U CN 202320860191U CN 220458762 U CN220458762 U CN 220458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insertion end
belt
apertu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01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岸
陈瑞琼
佟渴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oc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601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8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8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8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绑带包括第一带以及可接合至第一带的第二带,第一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结合端,结合端具有结合孔;第二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与第二连接端相对的插入端,插入端的表面具有沿第二带延伸方向设置的凸筋,凸筋高出第二带的表面,且凸筋延伸至插入端的端部,凸筋被配置在插入端穿过结合孔时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从而,在第二带的插入端穿过第一带的结合孔时,贯穿插入端表面的凸筋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的插入端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的结合孔。能够提升绑带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便于佩戴。

Description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穿戴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提高,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被人们所喜爱,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具有传统手表不具有的功能,例如显示、通讯、播放音乐、上网、生理监测等功能。
由于可穿戴设备的监测模块与要用户身体持续的接触,且可穿戴设备需要长时间佩戴在用户身体,用于将可穿戴设备固定于用户身体的绑带舒适性、稳固性、美观性、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的绑带包括两条分别与可穿戴设备不同侧连接的带,其中一条带具有插扣,用户佩戴时将其中一条带插入另一条带的插扣以将两条带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可穿戴设备绑缚至用户的手腕。绑带往往采用舒适性高的橡胶材料制作,但将橡胶材料的带插入插扣会具有较大的摩擦力,造成佩戴困难,灵活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其能够提升绑带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便于佩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绑带,用于将可穿戴设备主体绑缚至人体,包括:
第一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结合端,结合端具有结合孔;
可接合至第一带的第二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与第二连接端相对的插入端,插入端被配置为在第二带与第一带接合时穿过结合孔,
插入端的表面具有至少一条沿第二带延伸方向设置的凸筋,凸筋高出第二带的表面,且凸筋延伸至插入端的端部,凸筋被配置在插入端穿过结合孔时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
进一步的,插入端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凸筋,多条凸筋关于插入端沿第二带延伸方向的中线对称。
进一步的,凸筋被配置为由插入端延伸至第二连接端。
进一步的,第二带具有多个沿第二带延伸方向并列设置的插孔。
进一步的,结合孔与结合端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凸柱,凸柱被配置为在第二带与第一带接合时插入插孔。
进一步的,第一带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凸柱凸出于第一表面;
第二带被配置为与第一带接合时由插入端自第一表面穿入结合孔,且插入端贴合至第二表面。
进一步的,结合孔包括远离第一连接端的第一孔和靠近第一连接端的第二孔,结合端还包括位于第一孔与第二孔之间的凸柱,凸柱被配置为在第二带与第一带接合时插入插孔。
进一步的,第一带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凸柱凸出于第一表面;
第二带被配置为与第一带接合时由插入端自第二表面穿入第一孔,并自第一表面穿入第二孔,且插入端贴合至第二表面。
进一步的,第二带包括第三表面以及与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凸筋设置于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具有凸出的边缘以及由边缘围成的凹陷部,第四表面被配置为在插入端穿过结合孔时仅边缘与结合孔的另一侧内缘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以及上述绑带,主体与绑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绑带包括第一带以及可接合至第一带的第二带,第一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结合端,结合端具有结合孔;第二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与第二连接端相对的插入端,插入端的表面具有沿第二带延伸方向设置的凸筋,凸筋高出第二带的表面,且凸筋延伸至插入端的端部,凸筋被配置在插入端穿过结合孔时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从而,在第二带的插入端穿过第一带的结合孔时,贯穿插入端表面的凸筋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避免第二带的整个表面与结合孔的内缘接触,减小了接合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的插入端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的结合孔。能够提升绑带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便于佩戴。
另外,第二带包括第三表面以及与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凸筋设置于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具有凸出的边缘以及由边缘围成的凹陷部,第四表面被配置为在插入端穿过结合孔时仅边缘与结合孔的另一侧内缘接触。从而,在插入端穿过结合孔时,第二带的第三表面的凸筋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第四表面上凸出的边缘与结合孔的另一侧内缘接触,整个插入端仅仅几个点与结合孔的内缘接触,进一步减小了接合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的插入端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的结合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及绑带的一种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及绑带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带与第二带结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将第一带与第二带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施例提供的绑带的第二带穿过第一带的第一孔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及绑带的一种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及绑带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带与第二带结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将第一带穿过第二带的第一孔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将第一带穿过第二带的第二孔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图4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主体102以及连接于主体102两端的绑带104,绑带104可用于将主体102绑缚至用户的腕部。主体102包括壳体106以及安装于壳体106上的显示屏108。壳体106可以容置可穿戴设备100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包括电路板、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电池等部件,以实现可穿戴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内部传感器可以包括运动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可以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磁力计等,用于检测可穿戴设备100的运动信息;生物传感器可以包括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ECG(Electrocardiograph,心电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用于获取人体生物信息,如心率、血氧、血压、摄氧量等。显示屏108可以用于显示时间、健康指标、信息等多种信息。显示屏108可以为包括电容性触摸传感器、电阻性触摸传感器或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的触摸屏显示屏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屏。
壳体106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其他形态。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06呈方形,四个角具有圆弧过渡。壳体106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壳体106可由塑料、陶瓷、金属(例如,不锈钢、铝、钛合金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者这些材料中任意两者或更多者的组合形成。壳体106可以利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一体式配置中,壳体106可以通过机加工或模制成型,壳体106也可以采用多个结构组装成型,例如采用塑料内框与金属外壳组装成型。
一并参考图1至图4。绑带104包括主体102一侧第一带202以及连接至主体102另一侧的第二带204。绑带104可采用注塑成型,其材料可以是液态硅胶或者氟橡胶。
第一带202,具有与可穿戴设备100主体10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302以及与第一连接端302相对设置的结合端304,结合端304具有结合孔306。结合孔306与结合端304的端部408之间设置有凸柱312。并且,第一带202包括第一表面308与第一表面308相对的第二表面310,凸柱312凸出于第一表面308。
第二带204,可接合至第一带202,具有与可穿戴设备100主体10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402以及与第二连接端402相对的插入端404,插入端404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穿过结合孔306。
插入端404的表面具有至少一条沿第二带204延伸方向设置的凸筋406,凸筋406高出第二带204的表面,且凸筋406延伸至插入端404的端部408,凸筋406被配置在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时与结合孔306的一侧内缘306A接触。第二带204包括第三表面410以及与第三表面410相对的第四表面412,凸筋406设置于第三表面410,第四表面412为佩戴时与用户皮肤接触的面。
第二带204具有多个沿第二带204延伸方向并列设置的插孔414,并且插孔414沿着第二带204的中线设置。该插孔414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与凸柱312结合,也即凸柱312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插入插孔414。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带与第二带结合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种应用实施例提供的将第一带与第二带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用户在将第一带202与第二带204相结合时,首先将凸柱312选择插入多个插孔414中的其中一个,具体的可以根据用户的腕围确定;然后将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并且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收纳至第一带202与用户皮肤之间。由于插入端404具有高出第二带204的表面的凸筋406,在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时仅凸筋406与结合孔306的一侧内缘306A接触,避免插入端404处的第三表面410全部与结合孔306的内缘306A接触,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202的结合孔306。能够提升绑带104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100便于佩戴。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端404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凸筋406,例如2条、3条、4条等等,多条凸筋406关于插入端404沿第二带204延伸方向的中线对称。从而第二带204的中线两侧的凸筋406数量相同,避免插入端404在插入结合孔306时因第二带204中线两侧凸筋406数量不一致而导致插入偏移。
如图2所示,第二带204的第四表面412具有凸出的边缘416以及由边缘416围成的凹陷部418,第四表面412被配置为在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时仅边缘416与结合孔306的另一侧内缘306B接触。在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时,插入端404的第四表面412仅边缘416与结合孔306另一侧内缘306B接触,从而避免整个第四表面412与结合孔306的内缘306B接触,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202的结合孔306。能够提升绑带104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100便于佩戴。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凸筋406被配置为由插入端404延伸至第二连接端402,从而不仅仅在插入端404部分设置用于导向的凸筋406,而且在整个第二带204在穿过结合孔306时有较好的导向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204的多个插孔414两侧设置至少一条凸筋406。
图6至图10示意出了又一实施例可穿戴设备100的绑带104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绑带104的第一带202具有与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不同。
如图6及图7所示,绑带104包括主体102一侧第一带202以及连接至主体102另一侧的第二带204。第一带202,具有与可穿戴设备100主体10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302以及与第一连接端302相对设置的结合端304,结合端304具有结合孔306。结合孔306包括远离第一连接端302的第一孔502和靠近第一连接端302的第二孔504,结合端304还包括位于第一孔502与第二孔504之间的凸柱312。第一带202包括第一表面308与第一表面308相对的第二表面310,凸柱312凸出于第一表面308。
第二带204,可接合至第一带202的第二带204,具有与可穿戴设备100主体10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402以及与第二连接端402相对的插入端404。插入端404的表面具有至少一条沿第二带204延伸方向设置的凸筋406。凸筋406高出第二带204的表面,且凸筋406延伸至插入端404的端部408,凸筋406被配置在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时与结合孔306的一侧内缘接触。第二带204具有第三表面410以及与第三表面410相对的第四表面412,凸筋406设置在该第三表面410,该第四表面412为佩戴时与用户皮肤接触的面。第二带204具有多个沿第二带204延伸方向并列设置的插孔414,并且插孔414沿着第二带204的中线设置。
如图8所示,在将第二带204接合至第一带202时,第二带204被配置为由插入端404自第二表面310穿入第一孔502,并自第一表面308穿入第二孔504,且插入端404贴合至第二表面310。第一带202的凸柱312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插入第二带204的插孔414。并且,插入端404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穿过结合孔306,且凸筋406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与结合孔306的一侧内缘接触。
如图9所示,在用户佩戴绑带104时,首先将插入端404自第一带202的第二表面310插入第一孔502,然后自第一带202的第二表面310捏住或者抓住从第一孔502显露的插入端404,并拉动第二带204,调整第二带204穿过第一带202的第一孔502的距离以适配用户的手腕。在用户拉动第二带204的过程中,插入端404的第三表面410的凸筋406与第一孔502远离第一连接端302的一侧内缘502A接触,避免插入端404的第三表面410与第一孔502远离第一连接端302的一侧内缘502A接触,减小了接合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202的第一孔502。如图10所示,在用户将第二带204穿过第一带202的第一孔502的距离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将第一带202的凸柱312插入第二带204的插孔414,再将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插入第一带202的第二孔504,最终第一带202与第二带204接合在一起形成如图7所示的结构。在将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插入第一带202的第二孔504时,插入端404的第三表面410的凸筋406与第二孔504靠近第一连接端302的一侧内缘504A接触,避免插入端404的第三表面410与第二孔504靠近第一连接端302的一侧内缘504A接触,减小了接合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202的第二孔504。从而,插入端404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穿过结合孔306,且凸筋406被配置为在第二带204与第一带202接合时与结合孔306的内缘接触。凸筋406与结合孔306的内缘之间的点接触替代第二带204的整个表面的面接触,减小了接合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能够提升绑带104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100便于佩戴。
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插入端404的表面设置有3条凸筋406,在其它实施例中,插入端404表面设置至少一条凸筋406。插入端404的表面可设置有多条凸筋406,例如2条、3条、4条等等,多条凸筋406关于插入端404沿第二带204延伸方向的中线对称。从而第二带204的中线两侧的凸筋406数量相同,避免插入端404在插入结合孔306时因第二带204中线两侧凸筋406数量不一致而导致插入偏移。
如图7所示,第二带204的第四表面412具有凸出的边缘416以及由边缘416围成的凹陷部418,第四表面412被配置为在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时仅边缘416与结合孔306的另一侧内缘接触。在插入端404穿过结合孔306时,插入端404的第四表面412仅边缘416与结合孔306另一侧内缘接触,从而避免整个第四表面412与结合孔306的内缘接触,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202的结合孔306。能够提升绑带104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100便于佩戴。
若需要调整绑带104的松紧度,可以将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脱出第二孔504,然后使第一带202的凸柱312脱离第二带204的插孔414,将第一带202的凸柱312选择与第二带204上合适位置的插孔414接合,然后再将第二带204的插入端404插入第二孔504。在调整过程中,第二带204不脱离第一带202的第一孔502,第二带204始终与第一带202112保持连接关系,避免因可穿戴设备100的主体102的重量使第一带202难以接合至第二带204,更佳便于绑带104松紧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绑带包括第一带以及可接合至第一带的第二带,第一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结合端,结合端具有结合孔;第二带具有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与第二连接端相对的插入端,插入端的表面具有沿第二带延伸方向设置的凸筋,凸筋高出第二带的表面,且凸筋延伸至插入端的端部,凸筋被配置在插入端穿过结合孔时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从而,在第二带的插入端穿过第一带的结合孔时,贯穿插入端表面的凸筋与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避免第二带的整个表面与结合孔的内缘接触,减小了接合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力,使第二带的插入端更顺利的穿过第一带的结合孔。能够提升绑带的灵活度,使可穿戴设备便于佩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绑带,用于将可穿戴设备主体绑缚至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带,具有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结合端,所述结合端具有结合孔;
可接合至所述第一带的第二带,具有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带与所述第一带接合时穿过所述结合孔,
所述插入端的表面具有至少一条沿所述第二带延伸方向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高出所述第二带的表面,且所述凸筋延伸至所述插入端的端部,所述凸筋被配置在所述插入端穿过所述结合孔时与所述结合孔的一侧内缘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的表面设置有多条所述凸筋,多条所述凸筋关于所述插入端沿第二带延伸方向的中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被配置为由所述插入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具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带延伸方向并列设置的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孔与所述结合端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带与所述第一带接合时插入所述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凸柱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第二带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带接合时由所述插入端自所述第一表面穿入所述结合孔,且所述插入端贴合至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孔包括远离第一连接端的第一孔和靠近第一连接端的第二孔,所述结合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的凸柱,所述凸柱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带与所述第一带接合时插入所述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凸柱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第二带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带接合时由所述插入端自所述第二表面穿入所述第一孔,并自第一表面穿入所述第二孔,且所述插入端贴合至所述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包括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凸筋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具有凸出的边缘以及由所述边缘围成的凹陷部,所述第四表面被配置为在所述插入端穿过所述结合孔时仅所述边缘与所述结合孔的另一侧内缘接触。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绑带,所述主体与所述绑带连接。
CN202320860191.3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20458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0191.3U CN220458762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0191.3U CN220458762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8762U true CN220458762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0191.3U Active CN220458762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8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75249A1 (en) Wearable pulse oximeter and respiration monitor
US6790178B1 (en) Physiological monitor and associated computation, 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 unit
US11123020B2 (en) Neck-worn physiological monitor
US11357453B2 (en) Neck-worn physiological monitor
US11229405B2 (en) Neck-worn physiological monitor
CN220458762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20458761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5737277U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及绑带
US20170172428A1 (en) Neck-worn physiological monitor
US20170172423A1 (en) Neck-worn physiological monitor
US20170172427A1 (en) Neck-worn physiological monitor
CN220442086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6932129U (zh) 智能腕带设备
CN220458760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20458759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15734744A (zh) 健身监测和追踪设备
CN218245994U (zh) 连接带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8247208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5874656U (zh) 绑带结构和具有其的血氧仪
CN220423309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9573471U (zh) 一种监测手环
CN215778024U (zh) 健康测量仪及其主体机构
CN11075506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20105537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3696870U (zh) 健康监测手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