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3514U -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3514U
CN220443514U CN202321909538.5U CN202321909538U CN220443514U CN 220443514 U CN220443514 U CN 220443514U CN 202321909538 U CN202321909538 U CN 202321909538U CN 220443514 U CN220443514 U CN 220443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iquid
absorption tank
tank
ammon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095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智国
姚明辉
周志伟
凌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Deda Recourse Recyc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Deda Recourse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Deda Recourse Recyc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Deda Recourse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095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3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3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3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第一吸收罐、第二吸收罐、补液罐和氨水罐,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内部均设有液位传感器和ph传感器;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支管一和支管二与总管的一端连接,总管的另一端与反应釜连接,且支管一和支管二上分别设有气阀一和气阀二;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进液口分别通过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与总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总进液管的另一端与补液罐的出液口连接,且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一和控制阀二;第一吸收罐和第二吸收罐的出液口分别通过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与总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总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氨水罐连接,且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三和控制阀四。

Description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氨气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在有机合成反应过程中,会有高浓度氨气排出,氨气若不经过尾气处理既造成工业原料氨资源的浪费,直排入大气又会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治理氨尾气的技术主要有水洗吸收和硫酸洗涤吸收,由于氨气治理后生成的氨水可继续投入至生产工艺中,故利用水洗吸收氨气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实际回收时,随着通入的氨气的量越来越多,水对氨气的溶解度逐渐趋于饱和,再继续通入氨气,回收率较差甚至不能有效将氨气溶于水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气回收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第一吸收罐、第二吸收罐、补液罐和氨水罐,所述第一吸收罐和所述第二吸收罐的内部均设有液位传感器和ph传感器;所述所述第一吸收罐和所述第二吸收罐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支管一和支管二与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总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反应釜的尾气出口端连接,且所述支管一和所述支管二上分别设有气阀一和气阀二;
所述第一吸收罐和所述第二吸收罐的进液口分别通过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与总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总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液罐的出液口连接,且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一和控制阀二;所述第一吸收罐和所述第二吸收罐的出液口分别通过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与总出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总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氨水罐连接,且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三和控制阀四;
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所述气阀一、所述气阀二、所述控制阀一、所述控制阀二、所述控制阀三、所述控制阀四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管一和所述支管二的端部分别插入至所述第一吸收罐和所述第二吸收罐中的吸收液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管上设有引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进液管和所述总出液管上均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动力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进气端通过气管与所述反应釜的尾气出口端连接,出气端与所述总管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管上设有阀门和压力表,所述总管上设有压力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液罐内的液体为纯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吸收罐交替进行水洗吸收氨气的工作,当一个吸收罐内的溶解度达到阈值时,停止其吸收氨气的工作,将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氨水回收至氨水罐中存储;同时使另一个吸收罐开始吸收氨气,将氨气治理回收,至其溶解度也达到阈值时,停止吸收,将氨水回收,再利用前一个吸收罐吸收氨气。两个吸收罐交替使用,持续对氨气进行回收,避免因溶解度过大而后续通入氨气,回收率较差甚至不能有效将氨气溶于水中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利用ph传感器检测吸收罐内的酸碱性,由于氨水呈碱性,吸收罐内的液体为定量,通入的氨气越多,吸收罐内的溶解度越大,碱性越强,利用酸碱性判断氨气在水内的溶解度,更为方便和直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吸收罐,2第二吸收罐,3补液罐,4氨水罐,5支管一,6支管二,7总管,8反应釜,9气阀一,10气阀二,11进液管一,12进液管二,13总进液管,14控制阀一,15控制阀二,16出液管一,17出液管二,18总出液管,19控制阀三,20控制阀四,21引风机,22动力泵,23换热器,24气管,25阀门,26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第一吸收罐1、第二吸收罐2、补液罐3和氨水罐4,其中,所述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支管一5和支管二6与总管7的一端连接,所述总管7的另一端用于与反应釜8的尾气出口端连接。即,反应釜8反应后产生的氨气尾气通过支管一5或支管二6进入到第一吸收罐1或第二吸收罐2内回收,进一步地,所述总管7上设有引风机21,为氨气的流动提供动力。此外,所述支管一5和所述支管二6上分别设有气阀一9和气阀二10,用以控制氨气的流向哪个吸收罐。
补液罐3用于向第一吸收罐1和第二吸收罐2内部提供液体,用以吸收氨气。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进液口分别通过进液管一11和进液管二12与总进液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总进液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液罐3的出液口连接,且进液管一11和进液管二12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一14和控制阀二15,总进液管13上设有动力泵22。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液罐3内的液体为纯水;为使吸收罐内的纯水能有效溶解氨气,所述支管一5和所述支管二6的端部分别插入至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中的吸收液内。
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内部均设有液位传感器和ph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检测吸收罐内的液位高度,以控制是否通过补液罐3向吸收罐内通入吸收液;ph传感器用于检测吸收罐内的酸碱性,由于氨水呈碱性,吸收罐内的液体为定量,通入的氨气越多,吸收罐内的碱性越强,利用酸碱性判断氨气在水内的溶解度。氨水罐4用于盛放吸收罐内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氨水,即具有一定碱性的氨水;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出液口分别通过出液管一16和出液管二17与总出液管18的一端连接,所述总出液管18的另一端与所述氨水罐4连接,且出液管一16和出液管二17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三19和控制阀四20,所述总出液管18上设有动力泵22。
本装置还包括换热器23,所述换热器23的进气端通过气管24与所述反应釜8的尾气出口端连接,出气端与所述总管7的另一端连接,换热器23用于对反应釜8产生的氨气尾气降温后在进行吸收。进一步地,所述气管24上设有阀门25和压力表26,所述总管7上设有压力表26。
为便于控制,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所述气阀一9、所述气阀二10、所述控制阀一14、所述控制阀二15、所述控制阀三19、所述控制阀四20、所述动力泵22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使用过程如下:
1.反应釜8工作初始时,第一吸收罐1与第二吸收罐2内均含有一定量的纯水,阀门25打开,气阀一9打开,其余所有的气阀、控制阀、和动力泵22均关闭;即反应釜8的尾气出口端、支管一5和第一吸收罐1连通,产生的氨气通入到第一吸收罐1内进行吸收。
2.随着氨气溶解度越来越高,ph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吸收罐1内的碱性越强,直至碱性值达到预先设定好的阈值后,控制系统控制气阀一9关闭,气阀二10打开,氨气通入到第二吸收罐2内进行吸收;同时,控制阀三19和总出液管18上的动力泵22打开,第一吸收罐1内具有一定碱性的溶液通入至氨水罐4中,进行存储。
3.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吸收罐1内的液位值为零时,控制系统控制控制阀三19和总出液管18上的动力泵22关闭,控制阀一14和总进液管13上的动力泵22打开,补液罐3对第一吸收罐1内进行补液,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值达到预先设定好的阈值后,控制阀一14和总进液管13关闭。
4.随着氨气溶解度越来越高,ph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吸收罐2内的碱性越强,直至碱性值达到预先设定好的阈值后,控制系统控制气阀二10关闭,气阀一9打开,氨气通入到第一吸收罐1内进行吸收;同时,控制阀四20和总出液管18上的动力泵22打开,第二吸收罐2内具有一定碱性的溶液通入至氨水罐4中,进行存储。
5.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二吸收罐2内的液位值为零时,控制系统控制控制阀四20和总出液管18上的动力泵22关闭,控制阀二15和总进液管13上的动力泵22打开,补液罐3对第二吸收罐2内进行补液,直至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值达到预先设定好的阈值后,控制阀二15和总进液管13关闭。
6.循环步骤2-5,完成氨气的不间断治理回收。
通过设置两个吸收罐交替进行水洗吸收氨气的工作,当一个吸收罐内的溶解度达到阈值时,停止其吸收氨气的工作,将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氨水回收至氨水罐4中存储;同时使另一个吸收罐开始吸收氨气,将氨气治理回收,至其溶解度也达到阈值时,停止吸收,将氨水回收,再利用前一个吸收罐吸收氨气。两个吸收罐交替使用,持续对氨气进行回收,回收率和回收效率均有所提高。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吸收罐(1)、第二吸收罐(2)、补液罐(3)和氨水罐(4),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内部均设有液位传感器和ph传感器;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支管一(5)和支管二(6)与总管(7)的一端连接,所述总管(7)的另一端用于与反应釜(8)的尾气出口端连接,且所述支管一(5)和所述支管二(6)上分别设有气阀一(9)和气阀二(10);
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进液口分别通过进液管一(11)和进液管二(12)与总进液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总进液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液罐(3)的出液口连接,且进液管一(11)和进液管二(12)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一(14)和控制阀二(15);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的出液口分别通过出液管一(16)和出液管二(17)与总出液管(18)的一端连接,所述总出液管(18)的另一端与所述氨水罐(4)连接,且出液管一(16)和出液管二(17)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三(19)和控制阀四(20);
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所述气阀一(9)、所述气阀二(10)、所述控制阀一(14)、所述控制阀二(15)、所述控制阀三(19)、所述控制阀四(20)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一(5)和所述支管二(6)的端部分别插入至所述第一吸收罐(1)和所述第二吸收罐(2)中的吸收液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7)上设有引风机(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液管(13)和所述总出液管(18)上均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动力泵(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换热器(23),所述换热器(23)的进气端通过气管(24)与所述反应釜(8)的尾气出口端连接,出气端与所述总管(7)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24)上设有阀门(25)和压力表(26),所述总管(7)上设有压力表(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罐(3)内的液体为纯水。
CN202321909538.5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Active CN220443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9538.5U CN22044351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9538.5U CN22044351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3514U true CN220443514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9538.5U Active CN22044351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3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56398B1 (en) Flue gas condensation water extraction system
CN106582237A (zh) 一种焚烧烟气的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CN220443514U (zh)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CN103432919B (zh) 一种液氨制氨水装置
CN211226612U (zh) 脱除垃圾渗滤液中硫化氢的集成处理装置
CN205361039U (zh) 一种沥青改性工艺用沥青烟气处理装置
CN216024788U (zh) 一种新型碳化反应气体循环装置
CN207654909U (zh) 一种自动化的尾气吸附综合利用系统
CN212383451U (zh) 一种氨水吸收塔内氨水温度的控制系统
CN203820495U (zh) 工业锅炉节能除氧系统
CN210613390U (zh) 一种tmah回收利用装置
CN218778776U (zh) 一种利用膜接触器生产纯净浓缩硫酸铵的系统
CN104888589A (zh) 一种氮氧化合物废气综合治理系统
CN220502718U (zh) 一种高盐废水蒸发结晶系统
CN201357034Y (zh) 己二酸氩硝废气回收系统
CN204637940U (zh) 一种氮氧化合物废气综合治理系统
CN205965084U (zh) 一种烟气冷凝提水系统
CN221744026U (zh) 一种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2942251U (zh) 一种多级烟气脱硫吸收塔的集中供液装置
CN219867854U (zh) 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
CN218741157U (zh) 一种硝酸储罐氮氧化物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CN207169376U (zh) 一种废酸气自动回收装置
CN220405248U (zh) 用于废氯气吸收的自动回流反应装置
CN217887468U (zh) 一种扩散炉尾气收集装置
CN221846620U (zh)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节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